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和满意呢?如果对总结写作有困惑的话,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会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一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
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设计。
2课时。
板书。
毛泽东。
写景:
北国风光长城内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实写。
万里雪飘山。
原
看须晴日虚写。
(总体写)(具体写)。
抒情:江山如此多娇!
议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导入。
毛主席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可你知道吗?他还是一位。
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将一同学习他的诗词---《沁园春雪》。
二.结合注释,把握形象。
三.聆听范读,感受形象。
1.标题为“沁园春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请听配乐朗读《沁园春雪》。
明确节奏、重音:
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惟余莽莽顿失滔滔。
分外/妖娆。
2.词中的雪形象如何?
讨论明确:
北国的雪景,壮阔、富有气势的。
3.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北国的雪景?
讨论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四.反复诵读,体会形象。
五.质疑讨论,明确形象。
1.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讨论明确:
豪迈、壮阔、富有气势。
2.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讨论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讨论明确: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比喻修辞),舞银蛇;原(比喻修辞)驰蜡象。
齐读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
4.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色有何不同?
讨论明确:
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讨论明确:
六.结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默写并背诵词的上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的上阕,感受到了北国之雪的风姿。(生齐背回味)同时,同学也畅谈了自己的审美感受。那作者对自己笔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同在下阕中寻找答案。
二.反复诵读,感受情怀。
三.质疑讨论,把握主旨。
1.面对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评价?
讨论明确: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作者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
2.由此景,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评价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明确:
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建功立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作者对他们都作了委婉的批评,并以一“惜”字总领对他们的批评。
3.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
讨论明确:
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这种写法类似杜牧的《赤壁》中贬周言志的写法。
4.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
讨论明确:
本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一场大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词。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
四.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比较诗人同样写雪的词《减字木兰花》,谈谈与《沁园春雪》的异同。
讨论明确:
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
不同,《沁园春》,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沁园春》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相结合。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此种一些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3、掌握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二)能力目标:
1、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2、感受伟人的豪迈气魄,树立建设祖国的伟大理想和抱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导入。
二、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1、词又称为长短句,词的一段叫做一阕,两段分别叫做上阕,下阕。
2、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叫词谱,词谱的名称叫做词牌。
3、让学生指出本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
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
1、听视频朗读,注意听准字音、语速、节奏和韵律。
2、提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找出问题并作以评价。
3、检查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
4、结合前面指出的问题,再听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二)疏通词意。
1、学生自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词意,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内合作解决。
2、检查重点词义的理解情况,并作以明确。
3、指名学生疏解词意,其他同学及老师纠正。
四、深入理解。
齐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上阕)。
2、上阕哪些句子总写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对雪景的具体描绘,由哪个词引起?(望)。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点?(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山、原)(颜色:白色)。
5、上阕除了写望到的'这些景物,再有没有写其他景物?(须晴日……)。
6、这些景物是不是作者看到的?(不是,想象、联想到的)。
总结:词的上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面。通过对北国风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词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面?(江山如此多娇)。
8、这句话是对上阕的一个总结,是一个承上句,有没有启下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9、作者引出了哪些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0、对这些历史人物作者用一个字作了评价,请找出来(惜)。
11、惜如何理解?(惜中有褒,惜中有贬,惜中有)。
12、既然作者惋惜这些千古帝王都在文治方面有所不足,那么有没有在武功和文治方面都有卓越贡献的人?(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总结:词的下阕通过对历代帝王的评价,表达出当今无产阶级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
五、艺术特色。
1、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三
二、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示范读,学生读。
理解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生成-探究。
预计学生生成问题:(可参见《读写导航》的“探究与体验”)。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阙中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些景象的?
(对偶、比喻等修辞;以动写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写景与前面的诗句有何不同?
9前面是写实,这里是想象的虚景。)。
5、发挥想像,用自已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并谈谈此时你的感受。(广阔、壮丽的北国雪景风光,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胸怀,雄伟气迫,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诗人如何从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转入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7、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8、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四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录音机。
2
一、题解与背景:
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作者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作者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一、复习上内容。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当堂进行练习或做《目标检测》。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基本明确了诗歌中运用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必要性及运用修辞的好处。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五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理解文章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的胸怀、思想感情。
1.导入:由毛主席的嗜好导入。板书课题。
教法、学法:激发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明确任务:学生归纳学习任务,教师帮助确定。投影出示。
3.导学过程:
a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
(1)从气魄上,整首词给你怎样的印象?找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词语。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雄伟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
(2)内容。将上下阕内容各用一个字概括。
板书:上阕物————江山。
下阕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引)。
江山为何令英雄崇敬?面对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态?
师生分析:上阕绘雪景之娇,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达方式:上阕:描写下阕:议论抒情。
(4)讲解过渡句的作用。
教法、学法:教师范读,学生听、思考,教师放映宇航员拍摄的长城、山脉照片,精讲点拨,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写?怎样议论?
1.指名读上阕。
(1)毛主席不仅会写诗作词,还会画画。他大笔一挥,展示给我们几幅画面?明确:三幅。一位同学读原句,另三名同学说说想到的画面。
提问:主席是怎样用笔的?
回答:先总写,再具体写,后小结。先实写,后虚写。板书体现。
女生齐读上阕。
教法、学乏:体味意境。
(2)质疑:“望”的位置在哪里?何以有这样的气魄?
(3)你怎么看出后三句是虚写?从“望”到“看”,视觉上有变化吗?
2.读下阕。
(1)诗人评说历史人物,贯穿一个“惜”字。“惜”从何来?
(2)谁是风流人物?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插入对毛主席其人、时代背景的介绍。男生齐读下阕。
出示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配乐,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讲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现在,你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新的感受吗?举例深入体会。
d.比较体验:
《沁园春.长沙》哪一句最震撼人心?
出示题板。
e.总结:鉴赏诗词的思路。
f.再品词的意境。放录音。
作业。
总体回顾,发散思维。
展开联想,鼓励求异:你由雪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总实。
上阕物——江山分描写。
总虚。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六
——感知词中形象,理解作者思路和全词的主题。
——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品味凝炼贴切的诗歌语言,领会诗歌意蕴。
名师讲析。
【文章内容】。
第1课时。
【重点解析】。
例2分析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总结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注意“服从文体、服从主旨、增强效果”的原则。
第2课时。
【重点解析】。
例1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例2试结合文中具体例句作分析。
总结这首词用词准确、精练,而且形象鲜明,给人很深的印象。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七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3.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
一熟读感悟。
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
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比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广泛交流.
三背诵默写。
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
2.完成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背。
2.点名背诵。
3.说说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寻京。
1.齐读。
2.点名读。
3.请学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讨论.
三比较异同。
1.教师指导比较的角度.如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景的角度与方法等.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语文本上.
四交流体会。
1.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生讨论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作好点拔总结工作.
3.让学生再次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写归京。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八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结合视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