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校改革创新举措篇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现就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是把握新时代。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二是推进一体化。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三是突出创新性。完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四是增强针对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编写适用不同类型高校的教材,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五是注重统筹性。总体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届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入。
(一)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重点引导学生知晓基本国情,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了解革命领袖和民族英雄的生平故事,培养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规则意识,知道宪法有关常识,初步具有依据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讲礼貌、守纪律、知对错;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增强国家意识和国情观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具有初步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等;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
(三)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明方向、遵法纪、知荣辱;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四)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研究生课程重在探究式教育和学习。
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在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切实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小学、初中阶段
小学、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品德、法律常识、中华文化、心理健康等,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九年总课时的6%~8%。
(二)高中阶段
1.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立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普通高中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共6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围绕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等开展教学,共6学分。
2.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共144学时。围绕时事政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业创业创新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程,不少于36学时。
(三)大学阶段
大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1.大学阶段必修课程
本科课程设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学分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4)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
(5)形势与政策2学分
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学分按有关要求执行。
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设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
(3)形势与政策1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2.大学阶段选择性必修课程
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等,开设硕士、博士研究生选择性必修课程,硕士研究生至少选择1学分课程。各高校要安排选择性必修课程必要学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审核把关作用。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
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
(一)小学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主要讲授学生与自我、家庭、班级、社会、国家、世界、自然等的关系,结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懂得当代中国怎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初步了解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帮助小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初中课程。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主要讲授个人和集体、自我和时代、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宪法和法律、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中国和世界等内容,通过呈现党和国家事业在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明确“是什么”,树立“四个自信”。
(三)高中课程。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理论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坚定“四个自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教育。
(四)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
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要围绕以下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讲授反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原理,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世界的能力,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思想道德与法治”,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筑车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捉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高等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形势与政策”,主要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五)研究生课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析当代世界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热点问题、全球治理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等,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研判当代世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完善教材编审制度。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依据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思政课课程标准,教材实行“一标一本”,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大学阶段必修课教材实行“一纲一本”。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写本科、高等职业学校专科、研究生必修课教材,按程序审核后报中央审定,适时推出。适时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材,规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料编写使用。由教育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组织编写选择性必修课教学大纲或教材。地方或高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地方或高校负责组织审核选用。
(二)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机制。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联席沟通制度,定期研究各学段教材编写内容。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编审专家库,加强编写人员与审核专家的沟通交流,发挥审核专家的指导作用。建立一体化教材建设监测反馈机制,跟踪研判评估教材使用情况,为加强教材研究和修订完善提供支撑。
(三)加强教材研究。重视和加强思玫课课程教材建设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大问题研究。持续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研究,每门思政课教材内容、不同学段及同一学段各门思政课教材内容的相互关系研究,教材文献资料、学术话语、表述方式、呈现形式研究,以及思政课课程与教材、教学评价之间的互动研究等,促进思政课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与针对性、生动性有机结合。
(四)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配套用书的建设和管理,依规进行编审工作。国家统编的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配套用书,按现行要求组织编写。高校思政课必修课教材的配套用书,根据需要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审核、推荐使用。支持、鼓励研制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等,推进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立体化教材体系。
(一)加强领导。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作出具体的实施工作安排,确保取得实效。省级教育部门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做好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省级宣传部门要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高度推进实施。各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对学校思政课的统一领导,落实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
(二)组织好教学。开齐开足课程,大中小学都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确保学时学分和教学质量。健全教学机构,小学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思政课教师,中学应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高校要根据课程设立教研室(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组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教学中注重多样化评价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培训好教师。针对教材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专题研修,确保实现全覆盖。围绕教材使用,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每年至少一次。结合教学实践,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探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
相关热词搜索:;学校改革创新举措篇二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7号),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全省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山东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思政课是第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第一学院”的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聚焦“六个要”“八个统一”,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案》提出,实施课程体系拓展行动。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思政课必修课;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推动开设《沂蒙精神》地方(校本)课程,构建完善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引导学校规范使用国家统编统审教材,加强对地方和校本思政课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备案、出版发行以及选用使用等全过程监管。
实施教师培优育强行动。推动各市、县(市、区)将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纳入教师招聘计划予以重点保障,推动高校加快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确保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实施“五支队伍进校园”活动,动员校外社科理论专家、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时代楷模等兼职讲授思政课;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申报省级人才工程;每2年实施一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培养100个优秀团队和300名教学科研骨干;建设10至15个实践研修基地,开展省级示范教学培训和国内外考察研修;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推动各地中小学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项访学交流计划;逐步扩大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研究生招生计划;建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联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高校建立完善优秀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传帮带制度。
实施教学提质创优行动。开展全省学校思政课质量监测;加强省、市两级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统筹指导各类学校思政课建设;推动建立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和校内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高校思政课名师示范授课、巡回评课制度;每2年开展1次“金课”评选,定期举办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大赛或展示活动;实施“同城大课堂”活动,利用不同城市重要近现代历史事件节点,组织驻地学校集体备课、专题授课。
实施教研科研助力行动。加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指导,建设“全省学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在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定期举办教学改革论坛;单独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定期评选优秀科研成果;推动省、市、县(市、区)三级教研机构配齐思政课专职教研员。
实施实践赋能增效行动。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省内外建设首批10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逐步扩充至200至300个;推动高校结合实际单独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分别从本、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和1个学分,开展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允许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或提交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推动全省建设10个左右vr或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
实施学院强基固本行动。组织实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示范思政部建设项目,加大动态调整力度;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养计划,探索推动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编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发展报告》;引导高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纳入重点学科予以支持建设,力争在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上实现新突破。
学校改革创新举措篇三
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次三中全会就是一次领导改革能力的提升。改革惠及亿万农民,希望的田野生机勃勃,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斑斓。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正是因为尊重人民意愿、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改革才得以稳步推进。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既得利益者都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汤圆”。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七大领域到底怎么改,才让全中国聚焦和全世界瞩目。
此轮改革最受关注的大致在三个领域:一是宏观经济的结构升级,二是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三是社会管理的制度创新。事实上,2013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担纲领衔撰写的“383改革方案”(即“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尽管不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最终路线图,仍直面了“深水区”与“硬骨头”领域的核心问题,譬如包括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等。
回顾历届三中全会,每一次三中全会改革都将是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大业序幕开启;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经济体制改革纲领性文件《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国农村改革迈上了新征程。
历次三中全会在部署改革任务时,都要部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结合,现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渡过深水区,需要方向,更需要方法。
时间倏忽,时代铿然。35年前,发端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震撼了世界。此后35年间,8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
本站()
学校改革创新举措篇四
;“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对标一流整改提升工作举措
连日来,xx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按照“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要求,在动员部署、学习研讨的基础上,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结合大讨论的主题找差距、定措施、明整改,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对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期盼,把搞好大讨论与抓好年度重点工作统一起来,推出10项对标一流整改提升工作举措,切实把大讨论成果转化为提升全市人民健康保障水平的实际成效。
1、推进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求,市卫健委对标杭州市,学习其在社会心理服务方面的先进做法,制定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3年行动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以心理疏导为手段,以危机干预为重点,以源头预防为根本,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平安xx、健康xx建设中,建立健全党政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019年,市卫生健康委将制定出台xx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方案,在仅有1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1条8小时心理援助服务热线的基础上,通过组建3支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在全部精神专科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开设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服务热线等举措,搭建完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有效降低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极端案(事)件发生概率,逐步建立健全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2、建设完善健康xx云服务平台
市卫健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在建设完善健康xx云服务平台方面对标南京市,学习其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典型做法,进一步建设完善健康xx云服务平台,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算服务等方面的互联网应用。2019年将在健康xx云平台现有功能基础上上线并完善健康管理提醒、电子结算与支付、住院费用清单实时查询等便民服务功能,同时强化 hyperlink "/" \t "_blank" 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积极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痛点”和“堵点”问题,让患者就医诊疗服务更省心,结算支付服务更便利,公共卫生服务更精准,检查检验服务更简便、家庭医生服务更贴心,健康信息服务更普及。
3、积极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
针对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市卫健委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对标南昌市,学习其“互联网+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先进经验,改造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年内,一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扩大分时段预约诊疗比例,6月底前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预约诊疗;二是在市中心医院、太钢总医院开展日间手术;三是成立xx市创伤中心,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救治量和抢救成功率稳步提高;四是进一步落实医疗质量 hyperlink "/" \t "_blank" 安全核心制度,通过提升质量、建立机制、强化支撑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 hyperlink "/" \t "_blank" 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4、推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市卫健委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对标华西医院,学习其在现代医院章程制订、绩效考核工作、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根据《山西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方案》,结合xx实际,制定并印发《xx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方案》;指导国家试点阳曲县人民医院、省试点市中心医院完成试点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方案制订工作;10月底市级试点10所医院完成章程制订工作;年内市中心医院“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建设”“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阳曲县人民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试点任务均取得明显成效,推动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继续保持全省医改第一方阵地位。
5、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帮扶体系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强问题,市卫健委主动作为,结合我市实际,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全市的基层卫生帮扶体系。2019年,市卫健委将按照《xx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能力激发活力的实施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方案》、《xx市二级以上医院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实施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方案》,整合帮扶力量,从五个方面开展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工作:一是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帮扶单位每周2次,每次至少4小时,进驻乡镇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二是二级以上医院社区指导中心每周3次,每次至少4小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三是采取“线上加线下”方式继续开展千医千村牵手帮扶,线下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对帮扶乡村医生,线上城市医生和乡村医生注册“千医千村牵手滴滴帮扶指导”系统,开展线上指导。四是由县域医疗集团对市级医院未覆盖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帮扶。五是市、县两级直属直管公立医院均组建巡回医疗队,各单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每年帮扶基层人数不低于20%。通过以上举措,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的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帮扶体系,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6、为全市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养结合服务
作为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市,xx市大胆先行先试,针对目前我市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紧缺、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积极性不高、安宁疗护处于起步阶段等情况,对标青岛市,学习其《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若干政策》先进经验,推出2019年医养结合工作4项行动:一是做实做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年底前65岁以上常住人口健康管理率达67%;二是完成360名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培训工作,为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报务;三是为养老机构入住老年开辟预约就诊和急救绿色通道;四是年底前力争至少2所医院开展安宁疗护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临终关怀病区,提供安宁疗护服务,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高品质的“医养结合”服务。
7、为全市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
从2017年开始,山西省政府将为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列为民生实事。产前筛查主要是针对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筛查,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方法。
两年来,xx市共为112152人提供了免费产前筛查,及时将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为筛查结果高风险孕妇提供转诊服务,对确诊发生出生缺陷的进行跟踪干预,有效提高了全市妇女 hyperlink "/" \t "_blank" 儿童健康水平。2019年,省政府继续将为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列为民生实事。年内,xx市将为51530名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通过对内加强对筛查机构培训、质控、督导,提升服务质量,对外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接受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确保任务完成率达到100%,筛查结果高风险的孕妇接受产前诊断率达到75%。
8、解决农村部分离岗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生育服务员退养补助问题
实行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广大的农村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生育工作者带头践行、发动群众落实政策,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为他们解决退养补助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的重要举措,市卫健委根据要“妥善解决好村级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生育专干的报酬待遇、养老保障等问题”的精神,对标晋中市,学习其为符合条件的农村离岗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生育服务员发放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生活补助的先进做法,2019年为我市连续从事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生育工作15年或累计20年以上的农村离岗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生育服务员,发放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生活补助。
9、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范围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健康扶贫“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三个一批工作思路,xx市卫健委将加大健康扶贫工作落实力度,对标南昌市,学习其将符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地方病患者全部纳入大病集中救治范围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一是增加专项救治覆盖病种,在原市级25种专项救治病种基础上,新增肝癌、白内障、尘肺、神经母细胞瘤、 hyperlink "/" \t "_blank" 儿童淋巴瘤、骨肉瘤、地中海贫血7种疾病作为专项救治病种。6月份起将大骨节病、氟骨症、克山病等地方病纳入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和重特大疾病保障范围。二是增加专项救治定点医院,在原市级23所定点医院基础上,新增xx市第三人民医院、古交市医疗集团中心医院、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xx市杏花岭区中心医院4所医院作为专项救治定点医院。三是严格临床路径管理,制定相应大病专项救治诊疗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方案,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 hyperlink "/" \t "_blank" 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品、耗材等,在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同时,保障医疗质量与 hyperlink "/" \t "_blank" 安全。四是联合有关部门加快落实“一站式”结算,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
10、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各单位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以及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建设项目陆续完工,急需补充和储备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实,市卫健委根据山西省卫健委《大力引进高精尖缺卫生人才暂行办法》《“136”兴医工程》等政策,深入落实《xx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xx市卫生和 hyperlink "/article/" \t "_blank" 计划生育委员会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招聘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医学重点学科高端卫生人才培养,在已培养72名高端人才的基础上,2019年继续培养高端卫生人才不少于50人,增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多渠道引进和储备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组织全市10个县级医疗集团、9个民营医院参加全省人才招聘大会,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工作,年内为委直各单位引进和储备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名。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