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篇一
在当今时代,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就业机会不断涌现,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但仍然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
另外,随着大学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留给他们的就业岗位有限,每位毕业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许多大学生甚至空有高学历而没有一份好工作,甚至待业在家。这与现在教育重视理论关系而缺乏实践机会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亟待解决。
值得庆幸的是,大学生们也普遍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阅历,他们选择了再大学生活中从事兼职活动。与此同时,兼职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他们从中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前进入社会,并努力去适应社会。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从事兼职,兼职的利害关系成为了我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兼职的情况,我就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中展开了调查。
调查目的:
1.通过调查,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兼职动向,以便于帮助大学生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在激烈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从事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2.当今社会,人们对大学生有很多误解。通过调查,我们希望社会能够从新认识当代大学生,增进对当代大学生的了解,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调查过程:
对于此次调查,我采取网络调查的方式,将我制作的调查问卷发给我周围我所认识的大学生,还让他们发给他们自己认识的同学,一起帮忙做调查。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调查概况:本次调查问卷发出120份,实际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调查结果分析:
一.看待兼职的态度
在被调查者中有15%的同学没有做兼职,85%的同学正在做兼职。从有无必要兼职来看,分别有5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做兼职,2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兼职可有可无,而认为大学生没必要兼职的占20%。从上述数据显示大学生做兼职的观念在大学校园中非常普遍。
二.兼职目的
一半的同学做兼职是为了增加自己人生阅历及为自己的未来积累经验。20%的同学是为了补贴家用,5%的同学是出于好奇而选择做兼职,4.5%左右的同学是为了打发时间,剩余的同学则是出于其他目的做兼职。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同学的兼职目的还是很好的。
三.兼职与专业关联度
25%的同学将其作为生活费,从而减轻家庭负担。一半左右同学则会将这些收入作为自己的额外零用钱,提高生活档次。20%的同学是为了自己的梦想等长期目的作准备,剩余的做为恋爱开支。
六.兼职所欠缺的素质
广大同学反映,在兼职中他们不同程度地欠缺问题解决、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沟通交流等能力。长期从事兼职,也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从而在择业时能够有更加明确的目标,迅速定位并找到工作。
七.兼职期间的遇到的困难和处理方法
超过50%的同学偶尔遇到过困难,20%左右的同学多次遇到过困难,只有极少数同学从未遇到过困难。
所遇到的困难当中,基本不包括性别歧视,而有部分同学认为引起兼职困难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是由于用人单位过于刁钻。遇到困难时,70%左右的同学积极想方设法解决,10%左右的同学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有极少数同学不知所措。
调查学生看法归纳:
1.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不耽误学习的兼职是可以选择的。的确我们在兼职中应该把握度,不要让兼职耽误了学习的步伐,并学会合理分配学习与兼职的时间,努力做到学习兼职两不误,这样才能在兼职中收获更多。
2.在问卷中,也有部分同学提到了兼职受骗的现象,这警示我们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兼职中介,提高自己的法律和道德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如果这些事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3.很多同学也提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兼职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但同时过多的兼职不仅会使得同学们身心疲惫,无心学习,也会导致学生的对工作厌烦的情绪,产生应付工作的心理,对以后的工作态度会产生不良影响。4.问卷中,也有部分同学表示认为兼职只是赚钱的途径,对于这些学生,他们应该改变这种功利性想法,兼职的好处很多,并不局限于收获金钱,而且能够丰富经验与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只看到了兼职的金钱效益,那么它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看待兼职的作用和效果。
调查思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我们这些学生掌握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小就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备受家长的关爱和呵护,生活在科技发展,经济增长的21世纪,我们享受着物质,精神的财富。从小人生便一帆风顺,有父母为我们保驾护航,有他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挫折和困难也与我们无关,父母为我们包办一切。而这样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也让我们这些大学生意志薄弱,没有恒心和毅力,遇到困难也常常选择退缩,喜欢依赖别人而缺乏独立性。但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这些人往往无法存活下去而坠入深渊。大学生的低就业率这一问题也深深地困扰着他们,成为他们的一块心病。而与此同时,优越的生活条件又让他们养成了奢侈浪费的坏习惯,常常提前消费,导致零用钱不够。
因此,迫不得已,他们中的部分选择从事兼职,既能够让自己提前走进社会这个圈子,为自己的未来积累经验和知识,为自己的前途奠定一定的基础,也能够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训自己的技能,加强与人的沟通能力,以便于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适应社会。兼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我们风采的平台,可以丰富人生经历。现在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不适当的兼职也会对我们造成不良的影响。过度的兼职只会耽误我们的学习时间,破坏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过度劳累使得自己的身体超负荷,并且长时间的兼职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断减少,甚至有些同学因从事兼职而选择逃课,进而耽误自己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滑,严重的出现挂科等不良现象。
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祖国的未来,适当的兼职能够帮助我们发展自身,提高技能,增强自己的时实践能力,使自己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用严格的准则要求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兼职使自己的思想升华,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的明天做好铺垫,创造更好的未来。因此大学生兼职把握度很重要,尽量不要打破学习与兼职间的平衡。
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篇二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是坚守高校价值观领域阵地的迫切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必须借助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
思想是时代的精华,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国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1]25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包括“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四门本科生必修课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是现实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深刻转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不断冲击和腐蚀人们头脑,冲击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主流价值观。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仍将长期存在,有时会相当复杂、尖锐。面对国内国际严峻的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建设成为一项极其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一)坚守高校价值观领域阵地的迫切需要
一些国家凭借经济、文化、科技等优势积极推行“价值观外交”,企图把“和平演变”寄托在中国青年身上的战略从未改变,企图把“普世价值”渗透入中国青年价值观念上的阴谋从未改变。对于一个尚未完全建立起成熟的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多种价值观念纷出迭起,无疑增加了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难度,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理想信念动摇、政治信仰迷茫、个人利益至上等现象。“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定时期,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172同时,青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3]172起到价值观引领作用。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刻不容缓,“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3]172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新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高校价值观领域阵地的迫切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知、情、意、信、行”发展规律,教学目标设计必须相应地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信念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五个方面,其中价值观目标是落脚点,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质上就是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基础”课程对“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做怎样的人”和“怎么样做人”等问题有科学的认识,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原理”课程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增强辩证、历史、战略、底线和创新思维能力,强调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评价标准;“纲要”课程就是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概论”课程要求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坚定价值观自信。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与四门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所以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是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性所决定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所决定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的基本要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满意教学效果。
(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传播者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再次强调好老师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4]8,并提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4]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做到:一要政治素质过硬。“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4]9,必须率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二要业务能力精湛。全面掌握教学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具备扎实丰厚的学术理论功底,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当下就要认真研究2018年版新教材和修订精神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与实践中,例如,《基础》课程新增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在引导大学生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确信和践行自觉;《原理》课程第二章真理与价值部分新增了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概念内容,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发展规律新增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唯物史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纲要》课程导言部分新增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红船精神、十四年抗日战争等史料,强调必须发扬“四个伟大”的民族精神;《概论》课程新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既是重大的政治判断又是在正确认识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三要育人水平高超。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5]378今年00后进入大学,新生依靠拇指阅读成长起来的,有丰富的网络语言,学习容易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扁平化、快餐化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的现实针对性和亲和力,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防止把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庸俗化、戏剧化、碎片化。
(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就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要求,并勉励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经历,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3]173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再次来到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又向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即:“爱国、励志、求真、力行。”7月2日,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对青年建功新时代提出了殷切期望,并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十六字箴言。现在20岁左右的大学生,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还不到40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可以说,当代大學生既是追梦人又是圆梦人。面对殷切希望与嘱托,大学生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首先,体现全面性。不是仅仅融入“基础”、“原理”、“纲要”、“概论”其中一门课程或一个章节,更不是只熟记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全面性。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全程共六章,以人生选择—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指南—道德觉悟—法律素养为基本逻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逐次展开,一是理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解决的是方向目标,中国精神表示的一种精神状态,解决的是一种精神动力问题,核心价值观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一个价值参照和价值准则问题,而所有这些汇集起来,理想信念最终落到了中国梦,而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汇聚成中国力量,为帮助人民进行精神指引,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大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体现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也体现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体现在一言一行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讲清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和践行要求;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法律的角度,领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民主、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讲清楚如何看等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什么叫真正的自由、法律保障什么样的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精神怎么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我们大学生怎么形成法治素养、我们国家体制方方面面的设计如何体现民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民主这种精神能够正确理解和践行”等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全面融入,大学生才能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爱国只是公民应履行基本法律义务,从而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性。
其次,体现整体性。融入不是披萨饼、不是汉堡包、也不是三明治,应该是佛跳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四门主干课程从理论体系、从思维体系、从信仰体系、从价值体系全程贯穿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整体性。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的第十章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学时,讲清楚“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民主实现形式”;要讲清楚国家机构必须融入《基础》的第六章第二节宪法;讲清楚“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区别”必须融入“原理”第四章节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本质中资本主义法制、“三权分立”、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议行合一的主张,才能讲清楚“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揭示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虚假民主;讲清楚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还必须融入《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的终结和第七章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等内容,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历程,讲清楚孙中山效仿美国“三权分立”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旧民主革命的失败,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再版”,也不是西式民主的“翻版”,而是经过反复比较,长期探索实践验证的“原版”。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革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378。为了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我们提出教学改革基本思路“一个不变、三个转变”,即在坚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和教材完全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改变教学模式,从“体系式教学”转变为“专题式教学”。将四门教材体系根据价值观教育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实行专题教学,“基础”设置10个专题、“原理”设置10个专题、“纲要”设置10个专题、“概论”设置20个专题。所谓专题教学,就是本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原则,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出来,理论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找准学生关注点和教学结合点,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关键是解决学生问题。比如,“基础”和“概论”都有专门章节涉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基础”第四专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按教材章节讲清楚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坚定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三个基本问题。但这或许没有解决学生问题,学生关注点是“大学如何为融入社会奠定思想基础?”疑惑问题是“大学阶段如何确立人生发展的价值指南和参照?”所以,在这个专题教学中,首先要讲清楚人生发展为什么需要指南和参照?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参照?如何在明辨是非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关系”等问题。
第二,改变教学方法,实行课堂专题讲授+专题论证与实训相结合。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教育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和影视教学法等。例如,“原理”和“概论”都涉及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内容,运用问题教学法:第一步问题意识,就是问题引领、追问和探究问题、寻求路径。在此,必须讲清楚世界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影响、未来发展,如何理解“双刃剑”以及中国与经济全球化问题;第二步问题选择,选择的问题必须是真问题(命题)而不是伪问题(命题)。学生关心“中美贸易战”等问题,教学结合点是“为什么会出现‘逆经济全球化’和‘去全球化’问题”;第三步问题求解,就是问题逻辑推导,解决逆经济全球化问题。中国方案就是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是处理世界各国之间核心利益的外交价值观,是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5]522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基础,人类共同价值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全球治理新秩序。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将引领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在讲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时,用比较教育法讲清楚江西特色的“三大革命精神”,同时积极开发“专题论证与实训”项目,比如,以“弘扬‘三大革命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情景剧,实训课上,学生鲜活再现了中央苏区革命、井冈山革命斗争、南昌八一起义历史场景,阐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
人民军队精神之源“三大革命精神”一览表
第三,增强实践教学,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为了拓展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根据“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7的意见,实践教学主要有课内实训、课外实践、基地实践三种类型。一是课内实训,就是“专题论证与实训”项目,教师不仅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懂得“做什么”、“怎样做”,学生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三者统一,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课外实践,就是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方案,推进思政课程一、二课堂的网络化教育融合建设,协同校团委、学工处、宣传部、各学院辅导员实现全员育人,學生将实训作品包括mtv通过校微信公众号、校园网、校报、广播站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基地实践,就是课内外实训优秀学生选派到教育教学基地进行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慰问演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每年暑假在全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题立项申报工作,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最后,以上三类实践(训)优秀成果,评选一二三等奖,每年在全校汇报交流并编辑出版。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到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3]174学校有责任从广度、温度、深度三个方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一是开展校领导“思想政治工作体验日”和“学生生活体验日”活动,“五个一”体验内容包括校领导上好一堂思政课、随听一堂思政课、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参加一次党支部生活会、体验一天学生生活。二是开展“感恩·家风·梦想”书信主题教育活动,新生军训时,要求新生家长给军营中的孩子写一封信,新生回复一封“我的大学规划”给父母或高中老师,接下来,以“家谱家信家训家风”为主题,开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实践教学。三是开展走进社会“三个一”活动,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一次社区宣讲、参加一次优秀校友报告会。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成效明显,课题组跟踪调查我校融入前后结果显示:2016年9月刚入校大学新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认同度由高到低是诚信(88.3%)、爱国(84.2%)、敬业(73.3%)、友善(72.5%),54.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读活动;2018年6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方面基本内容的认同度均在80%以上,82.8%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夏焕堂)
cao rongmei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p. r. china)
相关热词搜索:;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篇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院校开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其育人功能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施现状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引导、思想和德育三个方面的不足。若要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达到最大化,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坚持三贴近的教育原则,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改革和创新适合学生的教学新模式。
育人功能 有效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主要作用目标是大学生群体,对他们开展全面、多层次、科学化、系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完善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深度了解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主要集中在政治导向、思想构建、道德内化三个方面。政治导向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武装学生头脑。思想构建是指通过教育载体把先进积极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等传授给大学生,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专属于自我的精神家园。道德内化是通过教育手段,把高尚的品德境界,良好的品德准则,传授给受教育者。
(1)复杂的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常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外界环境主要包含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三个部分。随着国外的一些思想潮流和多元的意识形态渗透到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高校校园存在着学风涣散、学纪不严等不良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思想认识的培养。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有些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确轨道。不正风气的家庭环境会使人的错误思想变得根深蒂固,个人道德素质较低,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改变现状,难度增大,从而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2)部分教师个人素质不高
无德者,非师也,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有良好的师德。好的师德是优秀教师的前提和体现,也是教育部对教师的基本规范要求。老师的师德素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有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保持着高尚的师德并辛勤工作。可是有些教师因为教育管理和制度上的不足,出现了思想信念动摇、缺乏育人意识、教学水平低下等一系列问题。这些老师为一己私利而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只教书不育人;忽略自身教师的塑造,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开展带来了消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比较侧重于政治问题的学习,进而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其次,目前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还是采用课堂灌输,诸如创设情境法、分组讨论法等还是很少在课堂上运用。课堂灌输会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降低。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教学,可是有的教师专业技能不足或者只是课件表面上教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结合学生实际,秉持三贴近教育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若要达到预期的育人功能就必须使学生心甘情愿的接受和学习。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改革和创新应该秉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和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情况,将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触点和学生成长结合起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忽略了这一点,过分强调教科书的主导性,僵化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模式脱离实际更谈不上达到预期教育目标。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着手,挖掘他们的潜力。同时教育也要因人而异,分层进行思想政治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坚持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使自己变成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同时教师还要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深入了解学生目前思想水平,获取教育和学生之间的结合点。另外,教师还要有扎实的学术能力和丰富经验,开展课程内容教学时创设新意,便于学生接纳。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是从内因角度来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首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大课堂授课,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法。为了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可以尝试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新形式,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具有政治性较强的特点,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使课堂内容教学与时俱进,把学生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增加到课堂内,使学生产生共鸣。
结语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高校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它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从而实现学生思想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焦泽(1990.3—),女,汉,辽宁人,硕士研究生,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张淑东,女,教授,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相关热词搜索:;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篇四
;[摘要]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高职思政课应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在“网络、课堂、课外实践”三学习系统中,教学信息“呈现与选择、再构与重组、应用与整合”三环交互,引导学生组建线上线下学习社群,在线与课内外学习实践融通,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内容架构,搭建开放性学习系统,形成全方位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意义建构与能力养成,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 建构主义 三系统三环交互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邓宏萍(1970- ),女,江西萍乡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江苏 泰州 225300)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三系统三环交互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在“网络、课堂、课外实践”三学习系统中,教学内容从文本到人本,信息“呈现与选择、再构与重组、应用与整合”三环交互,师生共建学习社群,在线与课内外学习实践融通,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意义建构与能力养成,实现课程目标的新教学模式。
一、整体思路
(一)理论依据
高职思政课三系统三环交互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学习者自身完成意义建构,认为知识存在于个体大脑中,更存在于学习共同体中。知识是不断认知和建构的过程,具有建构性、协商性、情境性。学习四要素为情境、协作、对话与意义建构,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中,意义构建必须依赖学习者已有经验系统,从事社会性、协作性活动,在做中学。
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教师要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指导,创设有助于交流协商、知识建构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设计功能定位于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创建实践共同体和实习场,形成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发生意义互动,引导学生建构意义。
(二)设计理念
无论书面语言还是数字化语言,知识层面的信息只要是识字的人基本都可以自行解决。因此,现代大学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能力,运用知识联系和解决现实问题,思政课程尤其应该如此。互联网时代,传统教育学中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三要素应逐渐为“师生共建学习社群”“数字技术与信息资源”和“学习任务”三要素替代。由此,新形势下的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眼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学习信息予以编码;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应依托互联网师生共建学习社群,开辟学习空间,开展合作学习;在教学方法方面,应使用数字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情境,促进学习社群间互动、分享,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体验,提升学生道德能力。
二、建构模型
(一)设计模型
三系统三环交互教学模式设计可参见图1。
(二)模型解读
1.教学时空的拓展,搭建师生学习社群横跨三大系统。适合网络时代的学习空间应当是横跨网络、课堂、课外实践的三种学习平台系统,能够融在线研修、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它是师生共建的学习社群。运作如下:首先,建立课程网站,建立站中小组学习空间(根据学习任务或项目将学生分组),配套辅导教师团队(课内则由授课教师主导)。学生完成线上注册,明确小组位置身份,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利用小组学习空间自学、线上研讨,线下课外完成含实践教学在内的各种任务与作业,与课堂教学构成立体协同学习方式。其次,教师发布课程学习资料、微课、慕课视频,使学生成为“先行组织者”,展示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与组织计划,落实课外实践项目与任务,并进行考核。最后,授课教师与导师团队、学生小组组织线上研讨,开展协作互动,分享思想体验,完成线上线下学习任务并展示有形学习成果。
2.教学内容的处理,运用数字化教学信息贯穿三大环节。教学内容终归要以不同信息的处理方式出现,教学过程实际就是信息编码并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要围绕着教学信息来进行,无论口头、书面还是数字化语言都可以围绕“促进选择——教师陈述教学目标,呈现并鼓励学习者关注相关信息,掌握先行组织者”“促进组织——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设计,将信息重构重组并以最优化形成知识结构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掌握信息内在逻辑”“促进整合——教师通过问题解决或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知识经验,运用先行组织者促进知识的整合,解决现实问题,形成能力”这三个环节进行。从信息分布的侧重看,信息选择主要放在网络学习空间,信息组织放在课堂教学,信息整合放在课外实践,教学信息以数字化形态为主。
3.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理实一体固化三种信息加工效果。建构主义认为有三种学习(信息)加工方式,选择阶段主要以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方式聚焦呈现信息;组织阶段主要以短时记忆方式吸收教师整合重组后的信息,它需要进一步编码形成长时记忆;整合阶段主要指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应用并建立外部联系。促进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必须在教学方法上突出问题与任务情境设计,注重活动与交往、合作与共享,因而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实操演练、探究研讨,以行动导向、案例分析、情境教学、成果竞赛等为宜。
4.教学目标的达成,全面检验学习的三种效果。有意义的学习必须满足“帮助学习者选择相关的信息、组织重构与信息重新编码、整合应用信息”三个条件,三种学习结果实际上是三个条件满足程度的不同。第一个条件没有满足会导致无效学习,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没有满足会导致机械学习,三个条件都满足则产生意义或建构学习。思政课学业考核应注重实际成果展示,检阅知行转化程度。教学设计与过程强调各学习主题或者单元有个体或分组研讨,有操作性任务。学生围绕各类任务开展活动,发表思想观点,承担各自角色工作,形成个体与小组可视化成果,并以个体或小组身份汇报,开展成果竞赛。通过行动导向活动与有形学习成果,检验学习主体的意义建构。
三、关键步骤
(一)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内容架构
建构主义研究发现,当新信息与既有观念发生冲突时,认知困惑会使人的心理处于紧张不安状态。只有新信息被接纳或被忽视时,这种状态才会解除。教师需要引入学生认知困惑与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求愿望,这正是“信息再构与重组”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消化教材逻辑前提下,实现教学信息文本向人本、知识中心向问题中心的转化。
德行养成须经过外在道德内化和个体道德意识外化阶段,拟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内容依照“理、情、德、法”四个维度,梳理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重要理论及实践问题,构建问题逻辑教学内容。“理情”对应价值标准,“德法”对应行为规范。“理”指对人生价值的理性追问,掌握和谐人生的真谛;“情”是培养爱己爱人的博大情怀,塑造快乐人生的环境;“德”是寻觅真诚和谐的道德境界,明确人生修养准则;“法”是养成公平正义的法律素养,践行人生正途。每个维度构成专题,又依据学生在家庭、校园、职场、社会、国家等领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分为若干单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可从社会变革入手,依照“举什么旗”(社会变革的依据与指南)、“走什么路”(社会变革的方式与途径)、“往哪里去”(社会变革的目标与动力)、“做什么事”(社会变革的内容与条件)、“谁来做事”(社会变革的力量与保障)五个重大问题重构教学内容架构。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与抉择,以关联问题形式分解为若干学习单元。
(二)搭建开放性学习系统
三系统学习平台依照三个环节搭建,分别是服务于信息选择的网络平台、信息组织的课堂平台、信息整合的课外实践平台。三平台自成系统承担不同任务,同时相互交融形成完整系统(见图2)。
发布教学安排:师生教学活动公告、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学习考核等各类教学文件。
发布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如微课、慕课、公开课录像等)、参考文献、案例资源、自学辅导资源、实践活动基地链接等。
学习作品发布:调查报告、小论文、文帖、团队活动报告以及制作的视频、摄影作品等。
小组学习空间(导师辅导活动):网络互动平台。同时借助e-mail、班级qq群学习平台,教师按专题与单元发布重点、难点解惑,针对学生问题答疑,反馈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开展自学及团队学习。
教师活动:为学生讨论提供新的信息资源(网络平台外教师要有新的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新的教学资源、新的内容架构)。比如,以案例为载体将相关理论观点设计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分配讨论任务(课堂学习小组随机组合不固定成员);营造学习氛围;回答提问,分析观点分歧达成共识;评价反馈等。
学生活动:运用既有知识经验与不同信息资源探究问题;与小组成员分享感受与观点;提出疑问或回答问题;概括理解,提交学习结果,完成相关知识的意义构建。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专业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包含主题、目标、时间、地点、内容、流程、成果和评价)。发布方案的同时,也在线发布动态的实践活动指南ppt(招聘有绘画功底、视频制作技巧的学生团队制作视频并解说解读);组织实践团队成果展示;评价团队实践作品。实践活动方式分个体项目与团队项目,又分为体验(参观型、宣传型)、思考(阅读型)、服务(公益型、志愿型)、调研(问卷型、考察型)四种类型。
学生活动:自愿选择项目组建团队,并按要求完成;活动汇报与展示;团队负责人定期与教师联络汇报、组织团队成员学习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团队成员互相评价。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方式分两种,一种为随堂进行,一种为专门集中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项目主题介绍、任务分工与过程、成果与建议、新的问题等;展示采用多种形式(如摄影、漫画、视频等);接受提问与评价打分。
(三)形成全方位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
思政课三系统三环交互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强调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个体与团队考核相结合、教师与学生考核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一是分别针对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与网络平台不同的任务制定考核办法,要求各个环节均有任务、有成果,形成完整的文本操作细则。二是借助精品课程建设着手设计测试题库,逐步探索线上抽查测试信息选择与呈现环节效果的考核机制。三是随机抽选若干个在线学习小组空间全程追踪,重点观察其线上互动等学习活动组织与任务完成情况。四是组织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与考核(不同于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的学生评教)。涵盖学生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态度、学习活动、学习效果等量化满意度调查,以及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思政课三系统三环交互教学模式具备自主性、整体性、开放性、情境性和交互性特点,顺应了网络时代特征,以学习社群强化合作学习、情境互动,能够达成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content/uploads/2014/01/.
相关热词搜索:;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篇五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更加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国家也逐渐加大力度对高职教育进行扶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职教育在建设阶段不断满足国家示范性要求。通过对关于建设具有国家示范性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国家示范性 高职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前言: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逐渐壮大,开始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方向转型。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为保证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对其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建设具有国家示范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课,是我国所有高职院校长期奋斗的目标。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
1.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阶段,需要全面领悟和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此强化政治建设工作。现阶段的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建设的主阵地作用,政治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积极向学生灌输十八大会议精神,保证学生能够全面领悟精神,提升自身政治觉悟。
2.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政治素质过硬的综合性人才最终目标。由于多方面原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比如说学生能力较低、课时较少、教学任务凸显职业性、以及办学层次多等因素,进而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有效完成[1]。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不仅专注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3.完善落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际所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离不开思想政治的支持,只有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完善,才能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树立全心的教学观和课程观,以此保证高职学生顺利想社会实用性人才过度。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对策建议
各大高职院校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全面抓起建设工作,同时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全权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首先,可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条例,保证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促进其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建立规章制度时,高职院校可以充分与自身发展规模、人才目标培养、以及未来战略规划充分结合,保证教学监管体系能够严格执行、规范管理,以此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其次,可以加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保证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全面电子化。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以及实践教学内容等等,保证所有教学资源实现实时共享,通过电子监控系统提升教学监督管理力度,以此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首先,需要提高整体思想政治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提高选配标准,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所有思想政治教师具备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充分连接起来;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负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实践意识、以及奉献意识[2]。其次,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培训思想政治教师,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知识体系,以此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进而打造一支综合能力过硬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3.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高职院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合理设置课程,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构安排,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功能的情况下,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的特性,高职院校在实际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将职业特征、专业特征、以及人文特征充分结合,将思想政治课扩展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思政课体系教学[3]。第二、教材规范,思政课教材必须符合党的会议精神,所有教材必须使用同一的国编教材,能够全面展示出马列主义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可以将课本教材同多媒体教材充分结合。第三、改进教学模式,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阶段,可以充分引入各种社会案例、以及特点专题,同时合理采取情景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等,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第四、改革考核方式,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重点考察,加强综合素质的考核,保证所有学生思想政治品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总结:通过上述论述可以明确看出,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对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建设,起到基本的政治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政策的提出,各大高职院校更加当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教育职责,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以此提升高职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水平,以此满足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所需。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