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红色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红色革命先烈英雄战争故事篇一
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未满19岁。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董存瑞是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19岁的董存瑞炸碉堡,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后辈追忆董存瑞:“精神永存 平淡是真”。
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牺牲50周年,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9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南山堡村,小时家境贫穷读过一年书。
1940年,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权,参加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
13岁时,因掩护区委书记(1942年,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5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
1942年,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来到董存瑞的家乡南山堡,听说了十三岁的董存瑞英勇斗争的事迹,便住在他家里。后来,王平每次来南山堡,都是住在董存瑞家,给他讲了许多战斗故事。王平与董存瑞的关系深厚。一次王平从县里开会返回途中被出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董存瑞听到噩耗,悲愤不已,毅然加入了民兵组织。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董存瑞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以后历任副班长、班长。
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夺下国民党军的一挺机枪,被记大功一次,被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受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立大功一次。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对方部队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被称为“模范工事”。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对方军队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左腿负伤,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牺牲时,未满19岁。
红色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红色革命先烈英雄战争故事篇二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我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最终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齐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我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之后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最终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红色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红色革命先烈英雄战争故事篇三
邓萍(1908-1935),男,汉族,四川省富顺县人,中共党员。邓萍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被派到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彭德怀任团长的第1团从事兵运工作。在该团秘密组织成立中共党支部和团委,任书记。
1928年7月参与组织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参谋长、中共红5军军委书记。参加领导开辟湘鄂赣苏区。同年冬和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任红3军团参谋长兼红5军军长,参与指挥红3军团进行长沙战役和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
1933年7月兼任红军东方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入闽作战。在中央苏区,他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成为红军的著名将领。其间,曾兼任红5军随营学校教育长,参与筹建工农红军学校,任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协助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突围。1935年2月27日,在遵义战役前线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
1908年出生,四川省富顺县人。
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秋被派到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彭德怀任团长的第1团从事兵运工作。在该团秘密组织成立中共党支部和团委,任书记。
1928年7月参与组织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参谋长、中共红5军军委书记。参加领导开辟湘鄂赣苏区。同年冬和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6月任红3军团参谋长兼红5军军长,参与指挥红3军团进行长沙战役和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
1933年7月兼任红军东方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入闽作战。在中央苏区,他南征北战,战功卓着,成为红军的着名将领。其间,曾兼任红5军随营学校教育长,参与筹建工农红军学校,任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
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协助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突围。
1935年2月27日,在遵义战役前线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
红色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红色革命先烈英雄战争故事篇四
邱少云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玉屏村邱家沟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邱少云九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三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
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随后,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邱少云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志愿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志愿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邱少云和其他52位战友临危受命,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不能有一个人暴露目标,确实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不少的。他在战斗前夕,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写下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52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按预定计划井井有条地迅速分散开来,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地里。每个人从头到脚插上了蒿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时摇动,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邱少云和他所在的那个排,就在高地东边的一条长满蒿草的土坎旁边隐蔽着。
天刚蒙蒙亮,战士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机枪从地堡的射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山脊上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时地用望远镜朝山下张望。
十点多钟的时候,意外情况发生了,敌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朝邱少云同志和他的战友潜伏的方向窜来。
邱少云和战友们镇静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冲动,潜伏好就是胜利。他们继续坚定、沉着地潜伏在草地里。
但敌人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两名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倒退了两步,慌张地乱扫了一通子弹,扭头就朝山顶上逃跑。
在此关键时刻,要是让敌人活着回去,潜伏的机密就会暴露,情况就会很严重。指挥员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这股敌人!顿时,炮声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筑起了一道火墙,截断了敌人的逃跑,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歼灭在山腰中。
山上的敌人被这一阵炮火吓得胆颤心惊,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动弹,半个钟头后,从南方飞来数架敌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忽然,敌机投下了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是这样做会暴露目标啊!
他坚定地伏在草丛中,接着衣服也烧着了,一会儿,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邱少云就像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继续燃烧着。战友们眼看着烈火在吞噬着自己的战友,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想站起来,帮助邱少云扑灭身上的烈火。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有人动一下,整个班,整个潜伏的部队,整个反击计划就全完了,想要取得的胜利就会丢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强压着满腔怒火,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为了胜利,邱少云咬紧牙关,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直到最后牺牲,他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终于,当天下午五点三十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三九一高地进攻的号角吹响了,同志们怀着满腔复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他们都在呐喊:“为邱少云同志报仇”。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敌人的一个加强连全部被歼了,三九一高地上飘扬着我军胜利的红旗。
邱少云同志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如中国已故的著名女书法家肖娴所书:“是真烈士,乃大英雄。”邱少云精神上世纪50年代起就广为传扬,家喻户晓。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英雄楷模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