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大师季羡林篇一
1、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2、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3、时间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
4、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5、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6、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7、学者们常说:“真理愈辩愈明。”我也曾长期虔诚地相信这一句话。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彻大悟,觉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辩愈糊涂。
8、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国家的不满也是爱国,这是我的看法。
9、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几十年来,我已经爬出了上千万的字。这些东西都值得爬吗?我认为是值得的。我爬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醐,吃了能让人飞升成仙;但是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假冒伪劣,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10、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国学大师季羡林篇二
何谓国学?何谓大师?何谓境界?一国之学乃国学,大家之师乃大师,无境之界方乃最高的境界也。一个人文化精神境界的深度决定的人生的最终高度,也只有这种追求境界的人才能扎根国学,看似无形却有形地影响着世界,成为大家之师。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和尚在得道前劈柴、挑水、念经,得道后还是劈柴、挑水、念经。于是就有人不解,问和尚:“你这有什么区别吗,何为得道呢?”和尚说;“得道前我劈材时想着挑水,挑水时又想着念经,一样也做不好;现在我劈柴时就只想把柴劈好,挑水时就只想把水挑好,念经时就一心一意念经,所以不同的是心情。”正是多了这一份心情,和尚得道了。真正的大师追求的是境界,是内心的一种素养,由里及表。虚伪的大师追求的是形式,是外在的一种华丽,有表却无里。
百家讲坛上那一位位自称国学大师的人物在讲坛上讲得口沫横飞,生怕国人不知其平生所学,狠不得把中国五千年光辉岁月重头再讲。其实他们算不上真正的国学大师,他们只是对中国历史研究透彻一些罢了,没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没有资格自称大师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人生三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一个非经不可的过程,但此三境界并不代表最终的境界,因为境界没有最终,只有在追求中不断完善。
大道至简,宁静致远,生活中的身边小事简单平凡,但内心可以在宁静之中悟出人生真谛,丰富自己的呐内心世界。炯炯目光,透过千年尘封,看到事物最真实的本质。平庸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虚伪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真正的智者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唯一的区别是:心情不同,境界不同。这是一种内在的修行,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伯牙绝弦谢知音正是因为钟子期无需言却能洞穿伯牙的内心,达到一种共同的境界,达成共鸣,高山流水宛如天成。
文人的精神境界是高深莫测,至高无上的,活在自己的精神境界却净化着世界的污浊。梭罗在瓦尔登湖边搭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我生在何处,我为何而活”是他所思考的问题,他的思想就像湖水般纯洁透明,像山林般茂密深邃。这才是大师所应追求的境界,没有工业社会带来的污染,有的是大自然给人的澄清空气。
境界无止境,立足国学之根本,永远追求才是大师之风范。
国学大师季羡林篇三
1.安迪`葛兰提利说:当你做某件事时,它不是工作,它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你自得其乐,因为你在贡献世界。
2.保持头脑冷静:我的苦恼是来自问题本身,还是来自心情?
3.变,只有大道是永恒的,无古今,无生死,太极之先,六极之下;
5.摈除消极思想:消极思想是一种有害的精神污染。
6.不是需要更多的知识,而是需要更好的状态。
8.不要小看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辗转五次可以见到总统。
9.不要因小失大:东方航空公司的巨无霸喷气客机的坠毁事故;
10.不要责难:激怒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
11.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12.成大事者大都是演讲高手。
13.成功的人愿意做不成功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14.了解别人是精明,了解自己才是智慧;
1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18.对朋友不能太挑剔,清泉虽高,养不了大鱼,包容才能做大。
19.凡事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是有本质区别的;
21.沟通5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23.沟通高手,能跟各色人打交道,
24.沟通控制三要素:环境、气氛、情绪;
25.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互动。沟通上没有对与错,只有立场;
26.沟通是有层次的;
27.沟通先从家人、朋友开始;
28.鼓掌的速度会影响他赚钱的速度;
29.好人,就是没时间干坏事。多花时间来要求自己,少花时间去指责别人;多花时间来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嫉妒别人;多花时间去爱,没时间去恨。
30.好是更好的敌人;
32.花了的钱,才是自己的钱;没有花的钱,不知道是谁的钱;最傻的人,就是挣的钱都不花,全部存在银行里;银行,就是把这些呆得不会花钱人的钱,拿出来给爱花钱的人花!
33.讲话的声音跟胸怀有关系,胸怀跟财富命运有关系。
34.觉悟的人就是佛
35.金子具有价值,但价值产生于人们认识金子之后;
37.拒绝别人是一种惯性,当被别人拒绝的时候,工作才开始。
38.决定做什么,放手去做;决定不做什么,别碰它;
国学大师季羡林篇四
;台湾文化名人南怀瑾近日去世,大陆媒体多以“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说辞加以报道。而之前的几位文化老人,如启功、任继愈、季羡林去世时,媒体也冠以“国学大师”的称谓。
按说,“死者为大”,对逝去者多几分溢美也无不可。但因为“国学大师”这个帽子现在很流行就随便乱扣,那也未免媚俗了。
南怀瑾,怎么就成国学大师了呢?
不通古文的“国学大师”
南怀瑾的著作和演讲的确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味,比如《论语别裁》、《老子他说》,但这不代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精辟的研究。正如一个人嘴里老是哼着小曲,也不能代表他就是作曲家一样。
以《论语别裁》为例,里面充斥着对简单古文的理解错误。比如《论语别裁》中对“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的解释是:父母在面前和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时候都要言行一致。
其实就算粗通古文的中学生都知道,“在”和“没”对举指“在世”和“死后”,而不是“在面前”和“在背后”。
再如《论语别裁》中对“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的解释是:“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长、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
这段解释真能令人喷饭。但凡对儒家有点了解和对古文有点认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亡”是通假字,通“无”。整天感叹“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孔子,是在用这句话感慨“连夷狄都知道君臣之礼,不像我们这里都没有了”。孔子这个人一生为周礼(所谓周礼,简单说就是君臣、父子,各有各的样子,各尊各的礼节)的沦丧耿耿于怀,为自己的整个人生树立的目标就是恢复周礼——即“克己复礼”,所以孔子的言论里非常多“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种对“世风日下”的感慨。.南怀瑾把这一句做了相反意思的翻译,不仅反映出他对古文不通,而且反映出他对儒家缺乏最基本的理解。
南怀瑾《历史的经验》中写道:“专门好文的,最后也是亡国,不注重军事国防,如吴王夫差、鲁国的偃王。”这就很奇怪了,因为众所周知吴王夫差穷兵黩武,怎么反而“不注重军事”了?原来《反经》中有一句话:“曹公日: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本意是把夫差和偃王分别当做“恃武者灭”和“恃文者亡”的例子,由于南怀瑾不懂古文,理解成“恃文者亡,比如夫差、偃王”了。
南怀瑾的言论经常让人感觉荒诞不经,不像是个严肃的学者。比如“男人的精虫有青、黄、赤、白、黑五种,再加上酪色、酪浆色共七种。这个说法要去求证了,以我所晓得的,是有不同的颜色。譬如有些大哲学家、科学家,或者大英雄,他的精的颜色不同于一般。”(南怀瑾《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我们晓得台湾有鹿,它有些是鲨鱼化成的,鲨鱼到了年龄会跳上海来,在沙滩上打个滚,就跑到山里变成鹿了。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讲不讲由我。有一些东西的确会变的,苍蝇、蚊子是寄虫变来的,飞蛾是蠢虫变的。这是‘物化的道理。我们人也是变来的,精虫变来的,对不对?”(南怀瑾《庄子讲记》)
“现在美国很流行《山海经》,最近在拼命地研究它。根据《山海经》的证明,我们的祖宗大禹治水到过美国,现在美国人在承认。如果研究《山海经》,我们老祖宗大禹治水不但到过美国,还到过欧洲、中东、红海、地中海一带。”(南怀瑾《庄子讲记》)
看了南怀瑾这类书和演进,你不得不承认他确是文化方面的“奇人异士”,但“奇人异士”终归是混江湖的,而不是居书斋的。
贩卖文化的生意人
南怀瑾办太湖大学堂(太湖大学堂隶属于东西精华农科苏州有限公司,该公司法人就是南怀瑾),小学部每学期的学费在8万到10万元之间,学生185人。他在太湖大学堂的一场讲学就汇集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孙家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周瑞金、国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副主席郭立根、海南航空董事长陈峰等政商学名流。
另外,南懷瑾太湖大学堂隶属的“绿谷集团”所产“中华灵芝宝”是国家药监局《违法药品广告公告》名单上的常客。
他同时也鼓吹自己经历非凡,说少年时期开始,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抗战时期,先是投笔从戎,执教于军校,后来辞去教职,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后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得多位著名高僧、活佛传授。
一句话,南怀瑾高寿、矍铄、著作等身……“扮相”上不像文化大师都难。
官方对“国学”的推崇
也正是从此之后,“国学”逐渐兴起,乃至成为一种“热潮”。
“国学热”里从未缺乏官方的身影,孔子像甚至都一度进入了天安门区域。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延续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的“革命”认同。后三十年,则一直存在认同之惑,因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太过久远,脱离现实,而全面拥抱“西方主流价值”又不可能被接受。所以寻找一个新的认同迫在眉睫。这时候,树立起“传统价值”与“西方主流价值”并峙,号召国人凝聚在前一价值之下,共建伟大民族组成的崛起国家,就成为当然选择。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在政府和商人出于各自目的的追捧下,一位位“国学大师”诞生了。
(摘自《钱江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