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手足口病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篇一
手足口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发病,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请家长和幼儿园密切合作,共同构建防护屏障,保护孩子身心健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1. 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
2. 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 多数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可自愈,愈后良好,无后遗症。
4.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的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1.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即使开空调也要开窗保持良好通风;
3.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严格消毒;
4.流行季节,加强室内紫外线灯消毒,早晚各进行一次;
6.消毒的必备品:紫外线灯、碘酊、84消毒液等。
手足口病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篇二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篇三
手足口病是由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长疱疹,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71)最常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手足口病的症状及正确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欢迎阅读。
1. 手足口病通常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多数病患会突然发病,发烧通常在38℃左右。
2. 有些人会出现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3. 在幼儿手、足、口黏膜以及臀部出现的.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吃东西也比较痛,孩子往往会流口水、拒绝进食。皮疹通常在一周内就会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病例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4. 极少数病例会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迟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生病的孩子大多持续发高烧,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的孩子比较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的并发症。若出现下述症状,很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家长要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
(1)出现手足口症状以后持续高烧。
(2)烦躁哭闹,不愿吃奶喝水,脸色不好。
(3)嗜睡、精神不好,甚至惊厥。并发走路不稳或者经常摔跤。
5岁以下孩子为高危人群
此外,他还提醒家长,要及时清洗孩子的玩具、奶瓶的奶嘴及一切孩子容易接触的东西。
因为此病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发现有手足口病征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直到病愈后才可回校,以免传染其他儿童。
防止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彻底处理好孩子的粪尿排泄物,布尿布要洗净消毒再用,孩子的奶瓶、食具也要经常消毒,不让孩子随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饮料。
教育宝宝自幼养成卫生习惯,改掉吮手指的不良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清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
对幼托机构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最好通过卫生防疫部门来指导处理。
病情描述:手足口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7日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一般3-11月为发病季节,4-8月为发病高峰。任何年龄均可患此病,但以1-4儿童为多见。
手足口病特征:疱疹里面的水少,米粒大小,周围有一圈红晕。
四个部位:手,足,口,臀出现皮疹。(长在其他部位的,就需要排除,如脸上、身上等。)
四个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个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指导建议:本来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是自限性疾病,大约7天左右可以自愈。但是如果孩子自身抵抗力不好,就需要用药物治疗。医生都会给孩子吃一点抗病毒药和抗生素。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孩子异常,应该及时复诊。注意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家庭护理方式:
1、多喂白开水。注意避免高热卡,高蛋白食物(对退烧不利),清淡饮食(比如稀饭,面条易消化的食物)。
2、清洁口腔一天两次。如果出现口腔溃疡,用口腔炎喷雾剂或者养阴生肌散涂抹患处。
3、食物不要太烫,太咸避免会溃疡面的刺激。
4、尽量让孩子卧床休息,防止合并症。
手足口病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篇四
小儿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小儿手足口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与预防指南,欢迎阅读。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是该病的罪魁祸首,在国外曾经发生的多次手足口病的流行中,已经查明大都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
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眼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宝宝表现为流口水、拒食。
染上该病后,宝宝一般会持续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几天后,手、足、口、屁股等部位会出皮疹。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肠道内的病毒,所以饮食传播是主要的扩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引起宝宝感染。
患儿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几个小宝宝靠在一起说话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
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内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健康的小宝宝接触到这些东西可能会让细菌有机可乘。
手足口病的爆发在空间上没有什么特点,不存在地域性,而在时间上也是四季都有可能,不过在夏秋交替的阶段更为频发。不过该病可能散发也可能爆发,传播速度非常快。
教育宝宝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应定期消毒。 注意环境和饮食卫生,家里可以备抗菌消毒的空气净化剂。
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宝宝的营养,增强抵抗力。督促宝宝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家长还应将宝宝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家长还要注意宝宝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食用母乳的宝宝也会得小儿手足病,因此哺乳的母亲喂奶前要清洗乳房。
1 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进食有关的'东西。还有一些经常接触的地方也不能放过。
2 只要宝宝没发烧,户外活动是可以进行的,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的地方非常适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尽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者将病毒带给其他人。
3 常备生理盐水,吃东西前后都给宝宝漱漱口,如果宝宝太小还不太会漱口,就用医用棉签沾上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患处。给孩子准备食物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开辛辣生冷、难消化、难咀嚼,应该以温和可口为主,以免刺激到患处。
4 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小朋友,一定要将患儿和健康的宝宝隔离开来。
5 家里的空气要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间不要请别人来家里做客,爸爸们也尽量不要在家中抽烟,防止污染空气。
6 宝宝的衣服不要裹太紧,贴身衣物一定要柔软舒适,勤换洗,然后在阳光下暴晒,床垫被褥也是一样。
7 宝宝的粪便要及时处理,尤其是残留在臀部的便便要清理干净,保持臀部干净卫生。
手足口病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篇五
自2009年以来,几乎每年春季都会迎来手足口病高发期,儿童的健康受到侵害,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预防也缺乏系统的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欢迎阅读。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口出现水疱为特征,病情轻而短暂,儿童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潜伏期多为2~10天,起病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患儿可由于口腔疱疹破溃时导致咀嚼疼痛,从而拒食、流涎。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不结痂、不结疤,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
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具体措施如下: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手足口病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篇六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以手、足、口出现水疱为特征,病情轻而短暂,儿童多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手足口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的知识,欢迎阅读。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后、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可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球蛋白。孩子患病期间,家长应加强护理,帮助孩子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病症,患儿应及时就诊、复查。
专家提醒市民: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回家后,要把工作场所穿的衣服换下来,把手洗干净,再进厨房准备食物,抱孩子玩耍。在给婴儿喂食时,一些不好的习惯一定要改掉。如有些家长在喂食前先把食物放在自己的嘴里嚼碎,或用嘴唇试温等,这些都是传播病毒的危险行为。
手足口病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篇七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的幼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起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的快,可导致死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婴儿手足口疾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都是突然起病,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高热持续不退,病程越长,病情就会越重。
轻症患儿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患儿口腔粘膜、手足皮肤会出现散点状的玫瑰色斑、丘疹,直径约2-10毫米,逐渐成为水泡,周围充血,皮肤上的水泡不疼痛,也不容易破溃,数天后干燥结痂。口腔粘膜的水泡破溃迅速,可融合成片,表面有黄白或灰黄色伪膜,灼痛明显。
重症患儿的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即使存活也会留有后遗症。
患手足口病的幼儿常有拒食、哭闹、流涎等现象。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一般不结痂,不留瘢痕。
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和进行检测。
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儿则要密切监测期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
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
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
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饮食宜清淡,忌食冰冷、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给宝宝吃些易消化、温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定时监测患儿的'体温、脉搏和呼吸。
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较高,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
1、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如果宝宝是在夏季得病,较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充水份和营养,卧床休息一个星期,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因此,要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篇八
春夏季节交替期间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儿童由于免疫力不强,因此更容易患病。那么手足口病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家长们该如何了帮助预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儿童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方法,供大家参考。
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4、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