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计划需要具备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步骤和可衡量的成果。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需要先明确目标,确保目标可达和可量化。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范文进行参考和借鉴。
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一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扶贫攻坚计划,转移扶贫理念,创新扶贫方式,拓宽扶贫领域,突出扶贫重点,整合资源,扎实有效地做好扶贫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目标任务。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夯实基础、巩固温饱和谋求发展。围绕目标实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一)核准贫困群体、针对性帮扶。
激发机关党员干部扶贫济困的热情,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与驻点村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1+1”包户扶贫,党员干部都要帮扶一名贫困户,尤其是贫困计生户都要得到帮扶,切实帮扶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给与必要的救济和救助,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让扶贫资金发挥效益。
(二)协助搞好规划,实施扶贫开发。
按照县整村扶贫五年推进计划,大力协助定点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通路、通电、通电话和广播、解决学校危房、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建一个村级卫生所,文化活动室,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让定点扶贫村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大力帮助定点扶贫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几个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壮大新生产业,推广新技术、新产业,使扶贫贫困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年平均收入有所提高。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积极联系农、林、畜牧业、科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开展培训,送技术下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现自主创业,帮助有条件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转移外出务工,提供就业和维权服务,积极做好定点扶贫村的“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工作,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培训一方,致富一方。
(五)加强组织建设。
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分考虑每项政策对贫困群众的影响,通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在公共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
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二
第15批驻村工作组在常委会和机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xx村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xx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我们第16批村工作组自4月1日入村以来,通过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走村入户、征求镇党委政府意见等多种方式,对村情民意进行了了解,按照市委张秋波书记提出的“区域统筹、强基固本、富民强村、率先发展、和谐稳定”的帮扶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如下帮扶计划,扎实推进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完善部分基础设施。
(一)对损毁严重的引水沟渠进行修建衬砌。村内农田有部分引水沟渠没有衬砌,连年使用损毁严重,已无法使用,如不进行衬砌维修,明年将有近五百亩农田无法引水浇灌。
(二)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三)为村里购置部分微机,建设农民致富网吧,方便农民群众及时上网查阅致富信息。
(四)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按新农村“生活宽裕”的要求,促进农民增收。
(一)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村内有部分村民有发展愿望,但苦于资金不足,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引导发展养殖业(以养鸡、鸭、猪为主),可调整优化村内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村内有2100多亩耕地,据统计,今年仅有一百多亩种植小麦等其它作物,其余都种植棉花,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可以更好的服务农民生产,让农民抱团打市场,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强村内精神文明建设。
(一)邀请医院的医生专家到村内义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农民书屋,配套部分农民实用的图书。
(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组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
四、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美化村容村貌。
(一)制作村庄牌坊,树立村庄良好对外形象。
(二)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命名,并安装路牌。
五、按新农村“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开展党建帮扶活动。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党员到大王刘集支部参观,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党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带领群众致的能力和水平。
(二)制作村务党务公开栏,加强村务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六、加强驻村组自身建设,为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入调研。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帮扶工作。
(二)加强学习。要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和提高在艰苦环境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基层、服务下派工作的本领。
(三)严守纪律。自觉遵守下派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珍惜这次帮扶的工作机遇,为所帮扶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按工作队要求努创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工作组。
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三
村位于乡东面,距乡场镇14.8公里,东北与省乡县镇村接壤,东南与省镇县乡永安村相邻,南面、面与乡村相连,北面靠省乡县镇村和林场。全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8亩),下辖5个农业合作社,124户、565人(其中劳动力265人),人均纯收入4500元。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1名,其中:女性党员2名、35岁以下党员2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名、流动党员5人(在外参工1人、务工4人)。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县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结合我局实际,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坚持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解决村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推进贫困村加快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三、总体思路。
我局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立足根本、科学谋划、打好基础、着眼长远。“立足根本”即着重把帮扶工作从借力发展转移到自力发展上来开展扶智扶能帮助提高村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科学谋划”即客观准确定位村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制定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好基础”即帮助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眼长远”即不求急功近利而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帮助村发展一些效益显现期较长的项目。
四、帮扶项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全村村道路进行维修;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困难;更新居民用电线路;建立村卫生站,配备村卫生员。
(二)帮助巩固基层组织。按照建设“五好”村党支部要求,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三自”、“四民主”,全面规范地推行村级财务、政务、事务的公开,协助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确保村和谐稳定,从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扎实开展爱心活动。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向贫困群众、困难党员送去慰问品、慰问金,帮助解决具体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深入宣传党的政策。采取开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和院坝会,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县人代会和县政协会议精神,宣传的.发展形势。
(五)助推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帮助加强村党员队伍建设,对现有党员队伍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等措施,提高队伍素质和战斗力;二是帮助加强村干部作风建设。驻村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建立民情台账,认真走访,掌握实情,解决实际问题。
(六)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对该村农民群众进行农机维修、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等实用技能的培训,增强该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划定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任副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办公。各股室要明确帮扶人员,细化帮扶责任。全年召开帮扶工作专题会不少于5次,及时编报帮扶工作情况汇报、总结等材料。
(二)注重帮扶实效,制定帮扶措施。结合村实际,以稳定增加经济收入为目标,找准脱贫致富突破点,帮助村理清发展思路,建立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能力的长效机制,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措施。
(三)加强信息沟通,明确帮扶对象。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同基层联系,深入村、组、户开展调查研究、帮扶工作并积极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
(四)强化检查分析,督促工作落实。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年初帮扶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定点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五)落实帮扶经费,强化工作保障。局机关将挤出办公经费支持帮扶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和组织单位职工捐款捐物为联系户提供资金帮扶。落实驻村帮扶办公经费,加强帮扶工作后勤保障。
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四
摆泥村位于兴仁镇政府驻地北部,根据上级要求,现摆泥村由原来的摆泥村、杉堡村、窑货村三个村组成。全村辖摆泥大寨、羊党寨、摆劳、金竹坪、杉木冲、花地、水落洞、窑货大寨、窑货下寨、三边、火烧寨、濑岩、仰天窝13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824户,3372人。其中,享受低保134户456人,五保户2户2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精准扶贫户218户945人,贫困发生率为26.93%;劳动力人数1652人,其中外出务工458人;摆泥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摆泥、杉堡、窑货三个支部,10个党小组,2个寨管委,有正式党员92人,其中妇女党员11人,预备党员11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温湿气候,年均日照1281.4小时,年均温度14.6-17.2摄氏度,无霜期252-283天,常年降雨量1250mm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700-800米,地势相对平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主要居住有苗、汉、水、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80%。村内地势相对平缓,海拔800-850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森林覆盖率40%以上。201x年人均纯收入2712元。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县委"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结合摆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精品水果有中药材种植和黑毛猪、蛋鸡、林下养鸡养殖。现有蓝莓20xx亩、金银花250亩、太子参220亩烤烟、220亩、枣子180亩;蛋鸡20xx0余只,林下养鸡120xx余只。建立种植养殖农村合作社2个。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二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老百姓等、靠、要现象严重。
摆泥村"两委"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大力发展农户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该村村情制定《发展规划》,围绕"十大小康工程"和"五户联保"、"精准扶贫"、"一村一品"等工作重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1、立足根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三实三同"为总载体,以村两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为突破口,提高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水平,提高村干部亲民办事能力。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州委十二项规定和县委十四项规定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理念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按照五户联保"模式,真正实现"党群连心、干群贴心、小康齐心、幸福同心、对党忠心、事业诚心"的"六心"目标,加快摆泥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在摆泥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争先锋、打头阵、走前列、作表率。
2、夯实基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办公设施和条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想法解决摆泥村各个自然寨的庭院硬化、通组公路、联户步道、小水利建设、垃圾池建设等项目,完善村级办公场所,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建好计划生育、便民服务等活动阵地。开展党员群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增比进位、赶超跨越。组织开展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开展"精准扶贫、手挽手一帮一"活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
3、围绕发展,抓住重点,确保群众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围绕"精准扶贫"和"一村一品"工程,结合摆泥村实际,制定《摆泥村发展规划》、依托农业园区引进企业,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中药材种植、养殖等产业,确保群众增收致富。抓好常规农作物生产,搞好科技培训,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新品种,提高单产。大力推广科技农业,重点鼓励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山地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抓好劳动力再培训工作,增加劳务输出,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家庭非营业性收入。整合资源,极力打造"甲娘冲休闲农庄"项目,落实好各项涉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举全村之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早日建成小康。
三、工作要求。
一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街道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一、先进基层组织建设。
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首先,利用村级换届选举,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公道正派,想事干事,敢抓敢管,群众信任的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成员。其次,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第三,坚持党员干部教育制度化,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168”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起来。在工作方式上,通过宣传、引导、扶持、帮助、服务等手段,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盘活农村社会资源,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二、村财增收与村民增收两不误。
1、经济生态村建设。从长期效益上,根据农民意愿,鼓励农民套种或新种名贵苗木、中草药材等,扶持农户退茶还林,建立珍稀树苗种植示范基地;从短期效益上,继续培育三角梅产业,与乡镇政府签订订单,鼓励发展成规模产业,同时,在原有经济产业上,支持旧茶园改造与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质量与环境保护两不误。做好市级生态村申报与验收,争取通过省级生态村评选。
2、加强校村合作,村企合作,科技兴村。组织实施以竹子种植sop为规范的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土壤检测,垦覆松土、施肥,实现科技兴业,提高产能;组织新一轮系统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与毛茶销售技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农民毛收入;鼓励土地资源少的农民自主合并或出租入股,实现土地资源整合,逐步退出小生产,并推动相应的企业技术培训,实现农工转化。加强村集体、合作社与社会企业合作,争取签订产品收购。
合同。
3、制度保障。建立扶贫开发项目补偿、奖励措施,鼓励发展生产、保护生态、增加新型产业等方面,特别是在扶贫计划内的项目予以优先扶持。村扶贫资金将单列10万元,用于专项补助。
三、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整合土地资源,做好荒地开发与耕地整理。连片开发长坑内的荒草地100亩地,引进或出租种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整理2片区约200多亩茶园。
2、完成村行政服务中心选址工作、框架建设,并争取在201x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完成向阳公路2.9公里的拓宽和东岱公路3.4公里的硬化,实现与永春、南安互通,并改善900多亩茶园基础生产环境,打通红色旅游线路,方便与永春、南安三县经济、文化交流。其次,根据高速设计,连接高速便道为出村主干道。再次,做好全村人饮工程,解决全村饮水安全隐患人口的问题。
4、做好高速公路拆迁的安置工程与特困家庭的安居工程工作,设计安置点。
四、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
1、兴教奖学,鼓励上进村民。对考上重点高中、大学的本村学生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学生上进求学,同时教师节慰问本村教师。
2、做好校校对接,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做好与乡镇中小学的沟通与合作,如教师培训、暑期学生兴趣班、毕业生捐赠(教学器材、书籍、课桌、电脑等)。
3、继续做好家园清洁整治行动,组织卫生清理,保护本村公共环境。
4、帮扶助困,关爱留守人员。继续帮扶特困对象20名,党员挂联与工作任务分解,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扶持6名残疾人困难家庭发展机械加工和种植业等项目。
5、加强村银合作,为农民争取绿色贷款通道,鼓励农民利用小额贷款发展生产,并与发展生产奖励措施相配套,实现政策性的长效机制。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任务,着力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通过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指导原则。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全县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乡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应超前,各具特色的要求,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在三年的时间内,有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要确定群众在帮扶工作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帮扶工作与群众主体的关系,问计于民,惠及于民。
4、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科学统筹"五项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政策和科技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
三、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组织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培育壮大、延伸提升农村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帮扶,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主导品种,培育出一批科技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幅高于所在乡村平均水平。
(二)围绕塑造农村新面貌,改善所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帮扶村"路、水、电、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指导帮助帮扶村搞好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建设,坚持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经济繁荣、功能配套的现代村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态家园建设",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抓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灶、改圈),结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环境建设。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制订,基本达到文明村的标准。
(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发挥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教育、帮扶部门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载体作用,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农民增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使帮扶村6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创建文明和谐乡村风貌。按照"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平安村庄"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搞好帮扶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完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较为规范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能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现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集体上访"三无"目标,建成平安村庄,基本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五)强化基层组织,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体系。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实施《新农村工作规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比较健全,三年内,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形成安全祥和、安居乐来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规划。对帮扶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展开的切入点,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编制好帮扶村三年。
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要切实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规划可行性强,可操作度高。
第二阶段:全面落实任务目标抓任务落实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思路展开。
一是要围绕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貌,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积极申请项目立项,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硬化街道,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增打田间机井,建设文化大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架设有线电视和动力电路,加快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群众全部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帮扶村实现电讯、有线电视"双通",基本清除农村"三堆",使帮扶村公共设施和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
三是围绕倡树新风尚,加快文明和谐乡村的创建步伐。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十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使帮扶村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使帮扶村新增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新增一批"十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建设达到县里的要求。关注教育设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普及新型医疗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文化休闲广场的创建工作。健全乡规民约,化解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使帮扶村建成平安村庄。
四是围绕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农业科技、致富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帮扶村绝大多数劳动力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
五是围绕完善新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提升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为确保三年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帮扶任务,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成立专职的帮扶工作队,统筹抓好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明确责任,配套联动。驻村帮扶工作对要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督促检查。局领导班子采取日常催办、集中检查等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蹲点驻村工作队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管理机构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为切实把“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落到实处,结合驻村工作要求,**乡民安村驻村工作组结合民安村实际,深入了解,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乡民安村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06户,628人,劳动力419人,党员24名,耕地1487亩。主要经济来源一是种植花椒、红富士苹果、梨及李子等小水果,二是传统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把扶贫攻坚作为我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破口,坚持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推进贫困村加快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摸底工作是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基础。驻村工作组按照“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精神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调研走访,全面把握村情民意,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规划,为今后的驻村帮扶工作顺利健康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把握矛盾与主要矛盾。现阶段民安村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客观的问题:一是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民安村海拔高,自然条件较差;二是农民收入少,来源单一,主要是红富士苹果、梨、李子等水果及传统农作物种植;三是主观方面,村民思想观念较为保守落后,视野窄,需要进一步开阔发展思路;四是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企业。以上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个主要矛盾:村民对全面小康生活的期待与现实生活水平、收入水平较低之间的差距。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民安村的实际情况,初步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加大科技投入;二是整合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开发1000亩的规划设计;三是争取石漠化项目的立项设计;四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一技之长,帮助农民兄弟开拓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四)助推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帮助加强民安村党员队伍建设,对现有党员队伍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等措施,提高队伍素质和战斗力;二是帮助加强村干部作风建设。驻村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要公示、认真走访。建立民情台账,掌握实情,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努力搞好自身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农业科技和农村管理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纪律,特别是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3、谦虚谨慎,勤奋务实,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以实际行动努力树立干部良好形象,为民安村群众走上致富道路无私奉献。
4、从严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依法办事,为基层干部作表率,以实际行动赢得农民群众的支持。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扶贫攻坚计划,转移扶贫理念,创新扶贫方式,拓宽扶贫领域,突出扶贫重点,整合资源,扎实有效地做好扶贫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目标任务。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夯实基础、巩固温饱和谋求发展。围绕目标实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一)核准贫困群体、针对性帮扶。
激发机关党员干部扶贫济困的热情,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与驻点村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1+1”包户扶贫,党员干部都要帮扶一名贫困户,尤其是贫困计生户都要得到帮扶,切实帮扶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给与必要的救济和救助,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让扶贫资金发挥效益。
(二)协助搞好规划,实施扶贫开发。
按照县整村扶贫五年推进计划,大力协助定点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通路、通电、通电话和广播、解决学校危房、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建一个村级卫生所,文化活动室,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让定点扶贫村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大力帮助定点扶贫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几个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壮大新生产业,推广新技术、新产业,使扶贫贫困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年平均收入有所提高。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积极联系农、林、畜牧业、科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开展培训,送技术下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现自主创业,帮助有条件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转移外出务工,提供就业和维权服务,积极做好定点扶贫村的“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工作,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培训一方,致富一方。
(五)加强组织建设。
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分考虑每项政策对贫困群众的影响,通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在公共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负责帮困扶贫村子的基本情况,然后再说明我们的工作计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共有居民389户,人口1139人(实际现有驻村户325户,1047人),60岁以上老年人196人,70岁以上老年人79人;村中有贫困户17户26人。主要以单身老年、残疾、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者为主,现已加入低保。全村共有党员37名,支部成员3人。全村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1.2亩,以粮棉、蔬菜种植为主,有蔬菜大棚240栋。20xx年人均收入6600元左右。村内街道硬化率98%,自来水入户率100%。武家大沟自东向西穿过本村。20xx年,按照镇政府统一规划,引进蓝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村内流转土地800余亩,已部分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自办麒麟食用菌合作社(宋氏菌业有限公司)一处。肉食鸡养殖户7户,每年出栏肉食鸡20万余只。养猪户5户,年出栏生猪600余头。85%的村民以种植业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地打工居多,一百余人从事建筑业作季节工,物流运输五十余户。种植大棚蔬菜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创新意识较差。xx村社区服务中心占地1625平米,主体三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处,平房5间,306平米。目前村内已修建5米宽柏油路2900米,村庄绿化7800余平方米,路灯70余盏。村民饮用水来自油田供水公司,已经入户,有线电视已经入户。xx村于今年被确定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单位。村党支部威信较高,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较好。党支部书记张新利,支部委员张兰刚、张兰祥。村民委员会选举已完成。
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xx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根据xx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村民致富工程。
1.富脑工程:
(1)打造一个团结务实、战斗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两委”班子;在理论学习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活动,倡导班子成员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客观地审视不足,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坚持责任到人;在用人方面,坚持发挥每一名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特长,根据其特点调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对条件成熟村民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增添后备力量。
(2)拟邀请市区农业局及畜牧局专家,适时举办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组织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考察学习重点在开拓致富思路,学习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等技术。
2.富农工程:
(1)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按照镇统一规划,引进蓝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依托蔬菜大棚优势适时发展蔬菜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以增进村集体收入,为xx村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大户带动:拟帮助协调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部分启动资金引进生态猪、鹧鸪养殖,金银花种植,广泛宣传、引导原有种植、养殖大户积极参加,并扩大规模,适时成立种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全村居民致富。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善田间沟渠的配套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引、蓄、节、排体系,加大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3.充分发挥区科技局帮扶本村的优势,利用村科技信息中心,培训村民微机知识,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递不畅,寻求网上致富路。
(二)村容村居美化工程。
1.修建680米健康路一条,铺设花砖人行道760米,粉刷路两侧村居墙面3600平米,悬挂线杆宣传牌36个,张贴墙面宣传栏39面,提高广大村民的健康和科技文化素质。
2.加强村居规划建设管理,维护村内原有6900米柏油路及77个路灯,搞好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建设生态家园。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争创省级卫生村。
3.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高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市有关政策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净化农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工程。
1.定期为村民健康查体,送医送药送健康,提高村民健康水平。每年为全村村民义务体检一次,建立健全村民健康档案。
2.遵照市委对“区域帮扶”的要求,发挥市卫生局优势,协调有关卫生机构实施“健康直通车”工程,解决市直机关第十六批下派帮扶第三工作队所帮扶村(居)居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3.搞好节日送温暖活动。每年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对相应人群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群众中去。
4.在社区服务中心修建健康广场,添置健身器材,建设电子书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
5.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敬老育幼”明星;好媳妇、好公公、好婆婆、好家庭“四好”评选活动。
6.协助编纂xx村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帮扶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帮扶项目的落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成立市卫生局下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帮扶资金的筹集,组织帮扶项目的实施,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帮扶项目的监督实施和推进工作,负责市卫生局与帮扶村的联系以及日常工作等。
(二)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局各科室、局直单位联系包村工作机制。局机关、每个局直单位联系xx村一个季度,由局人事教育科列出计划。在联系月中适时到xx村进行调研,尽全力解决包村工作困难和问题。
(三)纳入目标考核。局科室、局直事业单位将包村工作列入年度工作任务。市局将包村帮扶工作纳入年终对各科室、单位考核内容。
(四)加大帮扶力度。全市卫生系统和局直事业单位要主动参加帮扶工作,从资金、物质、政策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市要向东营区倾斜,东营区卫生局要优先xx镇,共同完成帮扶任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五)驻村工作组要认真做好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局帮扶工作做好参谋。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所定计划实施。要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合理分工,注重宣传,认真执行包村工作人员守则、制度,模范遵守村规民约。要加强学习,在帮扶中增长才干,确保不出事,多干事,干好事,不辜负局领导的殷切希望和全村居民的热切盼望。
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五
摆泥村位于兴仁镇政府驻地北部,根据上级要求,现摆泥村由原来的摆泥村、杉堡村、窑货村三个村组成。全村辖摆泥大寨、羊党寨、摆劳、金竹坪、杉木冲、花地、水落洞、窑货大寨、窑货下寨、三边、火烧寨、濑岩、仰天窝13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824户,3372人。其中,享受低保134户456人,五保户2户2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精准扶贫户218户945人,贫困发生率为26.93%;劳动力人数1652人,其中外出务工458人;摆泥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摆泥、杉堡、窑货三个支部,10个党小组,2个寨管委,有正式党员92人,其中妇女党员11人,预备党员11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温湿气候,年均日照1281.4小时,年均温度14.6-17.2摄氏度,无霜期252-283天,常年降雨量1250mm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700-800米,地势相对平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主要居住有苗、汉、水、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80%。村内地势相对平缓,海拔800-850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森林覆盖率40%以上。201x年人均纯收入2712元。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县委"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结合摆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精品水果有中药材种植和黑毛猪、蛋鸡、林下养鸡养殖。现有蓝莓20xx亩、金银花250亩、太子参220亩烤烟、220亩、枣子180亩;蛋鸡20xx0余只,林下养鸡120xx余只。建立种植养殖农村合作社2个。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二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老百姓等、靠、要现象严重。
摆泥村"两委"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大力发展农户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该村村情制定《发展规划》,围绕"十大小康工程"和"五户联保"、"精准扶贫"、"一村一品"等工作重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1、立足根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三实三同"为总载体,以村两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为突破口,提高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水平,提高村干部亲民办事能力。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州委十二项规定和县委十四项规定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理念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按照五户联保"模式,真正实现"党群连心、干群贴心、小康齐心、幸福同心、对党忠心、事业诚心"的"六心"目标,加快摆泥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在摆泥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争先锋、打头阵、走前列、作表率。
2、夯实基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办公设施和条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想法解决摆泥村各个自然寨的庭院硬化、通组公路、联户步道、小水利建设、垃圾池建设等项目,完善村级办公场所,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建好计划生育、便民服务等活动阵地。开展党员群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增比进位、赶超跨越。组织开展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开展"精准扶贫、手挽手一帮一"活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
3、围绕发展,抓住重点,确保群众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围绕"精准扶贫"和"一村一品"工程,结合摆泥村实际,制定《摆泥村发展规划》、依托农业园区引进企业,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中药材种植、养殖等产业,确保群众增收致富。抓好常规农作物生产,搞好科技培训,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新品种,提高单产。大力推广科技农业,重点鼓励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山地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抓好劳动力再培训工作,增加劳务输出,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家庭非营业性收入。整合资源,极力打造"甲娘冲休闲农庄"项目,落实好各项涉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举全村之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早日建成小康。
三、工作要求。
一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街道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根据省委关于《关于"部门帮县、处长帮乡、干部驻村"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组建驻村工作小组深化"帮县、联乡、驻村"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按照县委《开展万名干部"结穷亲"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为进一步做好本庄镇沙沟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切实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扎实推进贫困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单位及帮扶村的实际,制定201x度结对帮扶。
一、指导思想。
201x年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紧扣农民增收、改善环境两大目标,突出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三个重点,完善领导责任、工作方式、资金管理、社会帮扶四大机制,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把沙沟村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整洁、群众健康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实现"宜旅秭归、文化秭归、生态秭归、幸福秭归"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xx对帮扶工作主要目标是:一是发展烤烟350亩、蔬菜600亩、生猪出栏2800头,蛋鸡养殖,人均年纯收入净增500元。二是巩固整村推进成果,完善和维修烟水配套及安全卫生饮水水池,疏通配套管网,确保其发挥作用。三是依托主导产业,积极争取资金,发展驻村经济。四是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标准,选好地址,保证质量,建好、用好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结对帮扶机构。坚持由院长雷德强同志任组长,副院长周秘萍、徐明芬同志任副组长,李强同志任成员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抓、具体人员负责抓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依靠党员、社区理事长的力量,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总揽全局、指导协调能力,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加强对年轻党员干部和后备力量的培养,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充分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进民主政治,提高村支两委班子的整体工作水平。
(三)调整种植结构,着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在支柱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结合实际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好详细的年度、阶段性发展计划,围绕烤烟、蔬菜、生猪等支柱产业,抓好产业布局,发展产业大户,形成产业规模化,着力引导农民向蔬菜、生猪、烤烟等合作社方向发展,更多地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思想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督促村采取一定的办法和措施,利用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兴建、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切实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抢抓"志能"激发关爱活动的机遇,协调有就业愿望的村民开展无偿培训,实现成功就业。加强调查研究,组织村民实施"清洁乡村"工程,开展清洁卫生大扫除,提高卫生水平,减少疾病发生。
(五)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遏制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特困户,老党员,等活动。积极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道德风尚,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乡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计划生育建设,建立"村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村民做主人"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
(六)创新帮扶方式,巩固结对帮扶成果。为了改善部分特困群众的贫苦生活,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一是组织村民学习和掌握农业科学技术,聘请专家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二是继续开展"攀穷亲、结穷对"的"一帮一"活动,动员单位党员干部省吃俭用,挤出更多资金,积极开展捐赠活动,力所能及地解决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暖送到他们的手中。三是适时组织村干部、产业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推动发展。四是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全体村民赠送"文明家庭"手册,组织法律工作者到村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过问,把结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积极开展调查走访,定期现场办公,强化督办落实,确保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增进感情。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结对帮扶工作精神,立足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困难群众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明确任务,狠抓落实。要积极协调,善于思考,找出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要深入调研,认真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建立定人联系、定时报告、定期通报制度,健全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支持引导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总之,我们逐步解决沙沟村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寻找致富门路,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争取在帮扶的这两年里让沙沟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任务,着力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通过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全县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乡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应超前,各具特色的要求,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在三年的时间内,有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要确定群众在帮扶工作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帮扶工作与群众主体的关系,问计于民,惠及于民。
4、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科学统筹"五项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政策和科技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
三、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组织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培育壮大、延伸提升农村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帮扶,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主导品种,培育出一批科技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幅高于所在乡村平均水平。
(二)围绕塑造农村新面貌,改善所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帮扶村"路、水、电、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指导帮助帮扶村搞好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建设,坚持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经济繁荣、功能配套的现代村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态家园建设",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抓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灶、改圈),结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环境建设。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制订,基本达到文明村的标准。
(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发挥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教育、帮扶部门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载体作用,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农民增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使帮扶村6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创建文明和谐乡村风貌。按照"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平安村庄"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搞好帮扶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完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较为规范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能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现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集体上访"三无"目标,建成平安村庄,基本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五)强化基层组织,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体系。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实施《新农村工作规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比较健全,三年内,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形成安全祥和、安居乐来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规划。对帮扶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展开的切入点,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编制好帮扶村三年工作计划。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要切实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规划可行性强,可操作度高。
第二阶段:全面落实任务目标抓任务落实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思路展开。
一是要围绕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貌,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积极申请项目立项,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硬化街道,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增打田间机井,建设文化大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架设有线电视和动力电路,加快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群众全部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帮扶村实现电讯、有线电视"双通",基本清除农村"三堆",使帮扶村公共设施和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
三是围绕倡树新风尚,加快文明和谐乡村的创建步伐。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十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使帮扶村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使帮扶村新增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新增一批"十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建设达到县里的要求。关注教育设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普及新型医疗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文化休闲广场的创建工作。健全乡规民约,化解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使帮扶村建成平安村庄。
四是围绕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农业科技、致富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帮扶村绝大多数劳动力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
五是围绕完善新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提升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为确保三年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帮扶任务,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成立专职的帮扶工作队,统筹抓好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明确责任,配套联动。驻村帮扶工作对要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督促检查。局领导班子采取日常催办、集中检查等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蹲点驻村工作队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管理机构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六
乡辖10个村,52个农业合作社,108.8平方公里,共有2274户,9132人,其中有3个贫困村,共计224户贫困户。全乡共有13个党支部,党员374名。全乡劳动力总数4432人,外出务工3286人,全乡以水稻、中药材、蔬菜种植为主,有中药材种植基地2200亩,有机蔬菜种植1000亩。
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乡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乡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根据的发展实际,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村民致富工程。
1.富脑工程:(1)打造一个团结务实、战斗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两委”班子;在理论学习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活动,倡导班子成员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客观地审视不足,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坚持责任到人;在用人方面,坚持发挥每一名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特长,根据其特点调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对条件成熟村民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增添后备力量。(2)拟邀请县农业局专家,适时举办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组织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考察学习重点在开拓致富思路,学习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等技术。
2.富农工程:(1)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乡统一规划,引进特色生态农业。依托有机蔬菜、中药材、畜牧养殖等绿色发展优势,适时发展深加工企业,以增进村集体收入,为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矗(2)大户带动:拟帮助协调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部分启动资金引进生猪、肉养殖,茯苓种植,广泛宣传、引导原有种植、养殖大户积极参加,并扩大规模,适时成立种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全村居民致富。(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善田间沟渠的配套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引、蓄、节、排体系,加大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3.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优势,加大项目争取、信息指导等工作。
(二)村容村居美化工程。
1.大力修建村社道路,做到内畅外达。
2.积极实施回龙场村标准良田建设项目,开展新农村前期准备,异地移民扶贫搬迁前期准备工作。
3.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拟新建农村垃圾14个、污水处理和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县有关政策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净化农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工程。
1.定期为村民健康查体,送医送药送健康,提高村民健康水平。每年为每个村义务体检一次,建立健全村民健康档案。
2.搞好节日送温暖活动。每年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对相应人群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群众中去。
3.开展文化活动,拟开展文艺汇演一次,建设农家书屋10个,文化大院10个,新建便民服务室10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帮扶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帮扶项目的落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领导小组,负责帮扶资金的筹集,组织帮扶项目的实施,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帮扶项目的监督实施和推进工作,负责工作组与帮扶村的联系以及日常工作等。
(二)完善工作机制。实行乡干部联系包村工作机制。每月驻村进行调研,尽全力解决包村工作困难和问题。
(三)纳入目标考核。将包村工作列入年度工作任务。乡党委将包村帮扶工作纳入年终对乡干部考核内容。
(四)加大帮扶力度。驻村工作组要主动参加帮扶工作,从资金、物质、政策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完成帮扶任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五)驻村工作组要认真做好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全局帮扶工作做好参谋。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所定计划实施。要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合理分工,注重宣传,认真执行包村工作人员守则、制度,模范遵守村规民约。要加强学习,在帮扶中增长才干,确保不出事,多干事,干好事,不辜负全体村民的热切盼望。
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七
县统计局支部选派支部党员王全忠同志为驻村干部,参与共建共创联系乡的驻村帮扶工作,联系村为县俄尔乡俄尔村。
一是县统计局20xx年度“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由统计局支部书记马高梧同志统一领导和工作任务安排,由王全忠同志负责开展驻村相关工作,邓高梧同志每年到联系点调研指导不少于2次,主要是把握社情民意,跟踪了解帮扶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在开展各项帮扶工作中,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和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轻车简从,不接受基层宴请,不接受地方赠送的礼品和土特产,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三是做好信息反馈,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动态,加强*宣传;四是加强落实和督导检查,由统计支部组织实话。
(一)切实当好宣传员和引导员。在结对农牧民群众中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中央、省、州、县相关重要会议精神、强农惠农政策,真实了解农牧群众思想动态,并积极引导群众崇尚健康文明新风尚,早日脱贫致富。
(二)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完善帮扶台帐,理清发展思路。俄尔村土地贫瘠,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产量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相对比较贫困。要深入农牧民群众中,分析好致贫原因,收集好民意,摸清帮扶需求,切实解决好共性的问题。深入推进贯彻好彝家新寨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农牧群众生产和生活长期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牧群众收入。
(三)做好上下衔接力促帮扶项目落地生根。根据联系村的实际,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做好上下衔接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力促帮扶项目落地生根,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定,努力壮大帮扶项目经济实体,增加农牧群众收入。
(四)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利用好群众大会、一月一读报、支部共建共创等活动,大力开展送信息、送科技进农家活动,根据农户需求,开展农业生产、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活动,让农牧群众掌握相关技能,拓宽致富就业渠道,发展自身自产的特色农业产品,提高经济收入。
(五)大力推进支部共建共创活动。结合好俄尔村实际,紧紧围绕“集中走访基层听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四项重点任务,着力开展好基层问题整改、化解基层矛盾隐患、解决好群众信访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水平,努力实现帮扶引领向自我提升转变,确保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深度推”,实现共同晋位升级。
(六)按照村级活动阵地“1+6”、学员活动室“八有”标准,帮助指导基层组织规范阵地建设,每季度到结对支部开展1次送党课上门活动、1次送法下乡活动、1次正反典型宣讲活动、1次“双”述职活动、物色培养一批后备力量;继续深化结对帮扶“1+n”、“n+1”党员帮带内容,大力推行“双报到”活动和小分队党员义工日等志愿服务活动,尽力带动一批贫困党员脱贫致富。
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八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任务,着力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通过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指导原则。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全县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乡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应超前,各具特色的要求,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在三年的时间内,有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要确定群众在帮扶工作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帮扶工作与群众主体的关系,问计于民,惠及于民。
4、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科学统筹“五项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政策和科技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
三、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组织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培育壮大、延伸提升农村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帮扶,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主导品种,培育出一批科技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幅高于所在乡村平均水平。
(二)围绕塑造农村新面貌,改善所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帮扶村“路、水、电、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指导帮助帮扶村搞好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建设,坚持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经济繁荣、功能配套的现代村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态家园建设”,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抓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灶、改圈),结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环境建设。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制订,基本达到文明村的标准。
(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发挥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教育、帮扶部门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载体作用,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农民增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使帮扶村6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创建文明和谐乡村风貌。按照“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平安村庄”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搞好帮扶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完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较为规范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能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现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集体上访“三无”目标,建成平安村庄,基本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五)强化基层组织,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体系。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实施《新农村工作规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比较健全,三年内,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形成安全祥和、安居乐来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规划。对帮扶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展开的切入点,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编制好帮扶村三年工作计划。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要切实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规划可行性强,可操作度高。
第二阶段:全面落实任务目标抓任务落实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思路展开。
一是要围绕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貌,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积极申请项目立项,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硬化街道,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增打田间机井,建设文化大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架设有线电视和动力电路,加快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群众全部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帮扶村实现电讯、有线电视“双通”,基本清除农村“三堆”,使帮扶村公共设施和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
三是围绕倡树新风尚,加快文明和谐乡村的创建步伐。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十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使帮扶村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使帮扶村新增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新增一批“十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建设达到县里的要求。关注教育设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普及新型医疗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文化休闲广场的创建工作。健全乡规民约,化解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使帮扶村建成平安村庄。
四是围绕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农业科技、致富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帮扶村绝大多数劳动力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
五是围绕完善新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提升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为确保三年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帮扶任务,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成立专职的帮扶工作队,统筹抓好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明确责任,配套联动。驻村帮扶工作对要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督促检查。局领导班子采取日常催办、集中检查等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蹲点驻村工作队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管理机构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