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篇一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浏览教材;②了解本节的内容提要;③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④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这样,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理解感到有困惑的地方,上课也可以特别留心,听课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堂的内容当堂掌握。
(二)课堂听课。
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读”、“听”、“思”、“记”四个方面。所谓“读”,即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线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历史内容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教材的方法。
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为提高阅读的效果,可以在阅读时做必要的笔记,或在阅读材料上(如教科书)做一些提示性的记录,如画线、标符号、写批注等。下面简介几种常见的阅读教材的方法:
(1).“语文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历史课文。使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求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2).“提纲式”阅读法。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自己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学习。即利用有关教辅用书或教师颁发的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的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从而提纲挈领地把握有关历史知识。
(3).“问题式”阅读法。所谓“问题式”阅读法,就是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采用这种方法阅读选编问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可转化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4).“地图式”阅读法。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和历史课本相配套的有历史地图册,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式”阅读法就是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在阅读“殖民主义的罪恶”这一问题涉及到“三角贸易”时,我们利用地图把欧洲殖民者的出程、中程和返程的出发地、携带的物品一一对照,就能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5).“线索式”阅读法。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线索来叙述的,按这一线索来阅读,能快速的完成阅读。比如阅读美国的诞生经过时,把1774年、1775年、1776年、1777年、1781年、1783年这些年发生了哪些事通过阅读弄清了,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问题也就解决了。
(6).“比较、迁移扩展”阅读法。首先要进行比较阅读,即把同类内容的课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得出一般规律。如在学“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主题时,可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阅读,这样识记更容易,而且还能对比异同。其次要进行迁移扩展阅读,即用课内已学过的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扩大知识面,畅游于阅读的王国。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篇二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如果说,诗歌能使人巧慧,数学能使人精细,那么,历史就能使人明智。因为人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看到各种经验教训,能从比较和分析中,更好地理解现在,创造未来。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呢?
第一,要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意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要把学好历史并考好历史当作一个目标,并在此目标的强力驱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培养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对学习历史发生了兴趣,你很快就会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第二,要掌握学习方法。
1、歌谣记忆法。
针对历史知识琐碎的特点,我们可以编些歌谣把它们连缀起来。比如,我国古代朝代很多,不便记忆,有人就编了个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统一,南北朝来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谐音记忆法:
如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间,可记成要发就发。
3、联想记忆法:
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可联想119火警。
4、符号记忆法:
建立一套符合自己认知的符号,如:在知识点上划横线,在重点知识下划波浪线或双曲线,在重点词语或概念处加星号,在断出的层次上标出1、2、3等,或将课文内容加以提炼,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加以概括,标在旁边,加强记忆。
5、对比记忆法:
在记忆相关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这样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讲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可从时间、地域、体质特征、征服自然能力、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记忆。
6、知识串联法:
一个一个历史事件可构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所以运用知识串联法,将这些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如初一历史讲的是中国古代史,就可以用时间发展为线索,将每个时期每个朝代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如初一上册知识串联: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黄帝、尧舜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通过朝代串联法,将整个初一上册所学到的中国古代史分三种社会形态串联起来,线索简洁,方便识记。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7、复习记忆法: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对阅读过的知识,一小时后还能记住40%左右,一天后还能记住30%左右,一个月后还能记住20%左右,根据人类忘记的遗忘规律,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复习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对历史知识的复习,力争当天晚上复习一遍,在头脑中回忆一遍当天学的内容,周末再把一周学习的内容过一遍,月末再把一个月学的内容归纳整理一遍,加深记忆.期中和期末复习时,把学过的内容系统整理一下,分类记忆。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篇三
其实七年级的历史很轻松,知识概念都比较好理解,想学好这个阶段的历史并不难。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百家争鸣
一、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
(1)政治思想:1核心思想是“仁”;
2主张以德治国;
3主张实行德政。
(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
1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
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
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著作《孙子兵法》。
(二)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二、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儒家 与 法家 的思想主张截然相反 。
(1)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
儒家:说服教育;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法家:依法惩处
(2)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的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
提到“战争”主张的有:墨子、孟子、孙武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如果说,诗歌能使人巧慧,数学能使人精细,那么,历史就能使人明智。因为人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看到各种经验教训,能从比较和分析中,更好地理解现在,创造未来。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呢?
第一,要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意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要把学好历史并考好历史当作一个目标,并在此目标的强力驱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培养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对学习历史发生了兴趣,你很快就会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第二,要掌握学习方法。
1、歌谣记忆法。
针对历史知识琐碎的特点,我们可以编些歌谣把它们连缀起来。比如,我国古代朝代很多,不便记忆,有人就编了个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统一,南北朝来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谐音记忆法:
如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间,可记成要发就发。
3、联想记忆法:
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可联想119火警。
4、符号记忆法:
建立一套符合自己认知的符号,如:在知识点上划横线,在重点知识下划波浪线或双曲线,在重点词语或概念处加星号,在断出的层次上标出1、2、3等,或将课文内容加以提炼,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加以概括,标在旁边,加强记忆。
5、对比记忆法:
在记忆相关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这样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讲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可从时间、地域、体质特征、征服自然能力、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记忆。
6、知识串联法:
一个一个历史事件可构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所以运用知识串联法,将这些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如初一历史讲的是中国古代史,就可以用时间发展为线索,将每个时期每个朝代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如初一上册知识串联: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黄帝、尧舜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通过朝代串联法,将整个初一上册所学到的中国古代史分三种社会形态串联起来,线索简洁,方便识记。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7、复习记忆法: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对阅读过的知识,一小时后还能记住40%左右,一天后还能记住30%左右,一个月后还能记住20%左右,根据人类忘记的遗忘规律,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复习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对历史知识的复习,力争当天晚上复习一遍,在头脑中回忆一遍当天学的内容,周末再把一周学习的内容过一遍,月末再把一个月学的内容归纳整理一遍,加深记忆.期中和期末复习时,把学过的内容系统整理一下,分类记忆。
(一)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浏览教材;②了解本节的内容提要;③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④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这样,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理解感到有困惑的地方,上课也可以特别留心,听课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堂的内容当堂掌握。
(二)课堂听课。
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读”、“听”、“思”、“记”四个方面。所谓“读”,即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线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历史内容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教材的方法。
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为提高阅读的效果,可以在阅读时做必要的笔记,或在阅读材料上(如教科书)做一些提示性的记录,如画线、标符号、写批注等。下面简介几种常见的阅读教材的方法:
(1).“语文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历史课文。使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求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2).“提纲式”阅读法。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自己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学习。即利用有关教辅用书或教师颁发的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的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从而提纲挈领地把握有关历史知识。
(3).“问题式”阅读法。所谓“问题式”阅读法,就是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采用这种方法阅读选编问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可转化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4).“地图式”阅读法。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和历史课本相配套的有历史地图册,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式”阅读法就是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在阅读“殖民主义的罪恶”这一问题涉及到“三角贸易”时,我们利用地图把欧洲殖民者的出程、中程和返程的出发地、携带的物品一一对照,就能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5).“线索式”阅读法。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线索来叙述的,按这一线索来阅读,能快速的完成阅读。比如阅读美国的诞生经过时,把1774年、1775年、1776年、1777年、1781年、1783年这些年发生了哪些事通过阅读弄清了,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问题也就解决了。
(6).“比较、迁移扩展”阅读法。首先要进行比较阅读,即把同类内容的课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得出一般规律。如在学“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主题时,可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阅读,这样识记更容易,而且还能对比异同。其次要进行迁移扩展阅读,即用课内已学过的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扩大知识面,畅游于阅读的王国。
★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常考考点汇总"★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重点总结"★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全梳理"★ 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及反思5篇"★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全梳理"★ 汉朝的大一统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