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所总结的宝贵经验。心得体会要注意适时添加一些个人的感情色彩,不要过于冷静和客观,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心得体会有所帮助。这些心得体会涉及生活、学习、工作等不同领域,内容丰富多样。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的心得体会,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思考方式。这些范文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于写心得体会的兴趣和动力,为我们写好心得体会提供一定的启示。如果大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想要分享的,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写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回顾,也是对他人经验的一种传递和分享。希望大家通过写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吧,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一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目标。全体共同富裕不仅要求经济的发展,更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才能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因此,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目标。
二、政府的责任和作用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不仅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有效管理。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政府还应加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助推其脱贫致富。政府的责任和作用是关键的,只有有效的政府干预和管理,才能够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全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只有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格局,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协调各个地区和各个产业的发展,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此外,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保障后代子孙的生存和发展。
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除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外,更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只有人民精神风貌得到提高、道德观念得到更新,才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人们要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互相帮助和爱护他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宽容、进取的社会。
五、全体共同富裕的前景展望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目标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前景更为广阔。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持续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多。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将会不断提升,全体人民将会共同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
总之,实现全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和期待。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体人民要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走向成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仅仅关乎一个人、一个家庭,更是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展壮大,但与此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实践中,我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要强化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脱贫。在农村地区,因为受限于资源、交通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我国一直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出。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全面脱贫的进程。
其次,要加强教育公平,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教育是惠及全民的重要基础设施,教育公平的实现是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前提。我国应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力度,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还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每个人才能真正享有平等的机会,实现自身价值和全面发展。
再次,要加强税收制度改革,实现财富公平分配。税收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手段,应协调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当前,我国的税收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公平性,应加以改革。此外,还应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确保财富能够公平分配,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多的福利。
另外,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是保障每个人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保障。我国应加大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保障措施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只有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最后,要强化创新创业,培育更多的创富人才。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实现全体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还要加强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人才,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业热情。只有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倡导,更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传递正能量,共同推动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目标。
综上所述,实现全体共同富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强化农村经济发展,加强教育公平,改革税收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时也要鼓励创新创业,培养更多的创富人才。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愿景,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三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的习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于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农村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按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大约还有2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决胜阶段。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则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资源配制,动员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实现扶贫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实现贫困人民的小康梦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从头脑中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我们不应该喊出扶贫口号,也不应该设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层次从小事做起。
长期以来,扶贫乱象时有发生,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扶贫资金天女散花、贫困县舍不得脱贫摘帽、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导致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这不仅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更是扶贫工作没有走心的恶果,不可小觑。
精准扶贫要用真心从实抓。以调研走访的实际数据定位哪儿最贫困,为什么贫困?实打实的派驻工作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等发展当地经济;上级部门也应拨付资金、实行一帮一的政策,点对点扶贫帮困。
精准扶贫要清心从严管。扶贫资金和项目要从严管,防止进入小腰包,要实实在在的用在基础设施修建或贫困老百姓身上;资料整理和汇报要从严核,防止为了验收检查而作假,杜绝书面汇报漂亮、群众口碑差的以汇报夺政绩观;定贫脱贫要从严审,严厉打击为了扶贫资金而定贫困村、为了脱帽而做形象工程的现象。
心系于民,冷暖在心是动力。扶贫干部应深入贫困,体会疾苦,让心得以洗礼,发自内心的来打好打赢这场扶贫脱贫攻坚战,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这为新发展阶段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依靠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精准精细的制度安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既是反映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也是衡量共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在迈向更高层次共同富裕目标的新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大、不同收入群体差距较大,尤其是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分配不平等、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充分等现实困境。为此,要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要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采取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调剂等方式,促进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各类资源充分利用、畅通社会向上流动通道,努力让身处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群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加平等的发展权利,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精准识别是前提。一是精准识别潜在对象。目前我国有近1亿刚摆脱绝对贫困的脱贫人口、2.9亿左右的农民工、5.6亿左右的农村人口、9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2.64亿60岁以上老年群体等,他们中的部分群体收入水平整体较低,职业稳定性较差,应给予重点关心关注。同时,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对“潜在中等收入群体”加以精准识别、动态追踪,避免低收入群体被排斥、靠近中等收入标准下限的“临界居民”甄别困难等现象多频发生,也为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扩中”策略奠定基础。二是精准识别重点领域。尽管潜在对象来自不同地域和领域,但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最大回旋空间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要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做好农村的乡村振兴、城市的万众创新、城乡的融合发展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等方面下一番功夫。三是精准把握根本问题。马克思认为,生产与分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现,某一要素稀缺度越高,其市场议价能力则越强,所获分配的报酬将可能更多,对生产力的影响也将更大。因此,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表面看是分配的问题,其实质是生产的问题,是生产要素的稀缺度和再配置问题。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重要使命。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3月31日,广西召开抓党建促决战决胜电视电话会议,为广西今年如何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导,在“抓”上精准发力,在“促”上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让中央、自治区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抓”“促”并举。抓堡垒打造,促优势作用发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蛇无头而不行”,俗语有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优势。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促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俗语说“干部带头干,啥事都好办”,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干部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要抓好干部的严管厚爱,特别是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队员专项考核,做好约谈提醒,推动领导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要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日常要多走进干部,倾听干部心声,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用准用好表彰、表扬、提拔晋升等激励政策,推动领导干部积极履职尽职、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抓短板弱项,促成果巩固。扩大农村党员发展规模,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改善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解决引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调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优化完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引进各类人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打赢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组织、干部、补短板上抓促并举,全面发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各项优势,就一定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四
现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鼓励创业的时代。随着市场变得更加开放,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创业的征程。创业不仅仅是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今天,我将分享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所得的心得体会,以期能在大家的创业道路上提供些许帮助。
首先,坚定的信念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创业路上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很多时候,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而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从未放弃我的梦想。我相信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只要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最终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坚定的信念,我才能坚持走到了今天。
其次,创业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市场是创业者寻找商机和推动发展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在创业中时刻保持着对市场的敏感,不断关注市场变化,深入调研客户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正是由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我才能推出了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商业成绩。
第三,团队合作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支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团队合作才能有效地克服种种难题。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我建立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团队。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正是因为团队的协作,我们共同面对困难,一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团队的力量不可小觑,它是我们创业达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支撑。
第四,积极的心态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路上充满了挑战和压力,很容易让人产生负面情绪。然而,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帮助我们在困难面前保持信心和勇气。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我总是积极对待问题,从失败中寻找经验教训,持之以恒地修正错误,不断摸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保持积极的心态,我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实现了我的创业愿景。
最后,创业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回报社会。作为一个创业者,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应该承担起回报社会的责任。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我不仅努力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通过与慈善基金会的合作,我为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教育资助,并鼓励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回报社会不仅能让我们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也能为我们的创业之路增添更多正能量。
在创业的道路上,我渐渐体会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坚定的信念、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积极的心态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这些都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只有将这些要素融入到创业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实现创业梦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共同追求富裕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五
首段: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条件逐渐改善,助农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落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对助农实现共同富裕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农村发展的看法和一些具体的措施,以期能够推动助农工作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第二段:首先,我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助农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过去,由于农村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致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农民转变思维,积极投身于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此外,政府还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以帮助农村地区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为农民增加收入来源。
第三段:其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助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对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以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便利度。只有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才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使农民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段:此外,教育扶贫也是助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之一。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农村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让农民能够接受全面的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只有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够增强农民群体的发展动力,使他们有能力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第五段:综上所述,助农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以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和教育扶贫为重点,推动农村发展。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推进,才能够实现农村地区持续稳定的发展,让农民能够分享到现代化带来的成果。助农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助农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六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助力农村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农村产业扶持、农村教育、农村卫生改善等方面的政策。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积极参与并见证了这些努力的成果。在我所参与的助农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助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我将从关注劳动力转移就业、挖掘农村特色产业、加强农村教育、推进农村医疗服务等四个方面,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注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助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是实现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助农工作中,我看到许多劳动力通过外出打工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这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农民工在外打工也面临许多问题,包括低工资、劳动保障等等。因此,助农工作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关注和保护,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促使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创造财富。
挖掘农村特色产业是助农实现共同富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农村特色产业,这些产业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我所参与的助农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地方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寻找市场合作伙伴等方式,成功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挖掘和推广,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的共同富裕。
加强农村教育是助农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之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提升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在我参与的助农工作中,我看到一些地方通过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引进优秀教育资源等途径,成功地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此外,农村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推进农村医疗服务是助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很多农民面临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因此,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助农工作中,我见识到一些地区通过建设农村诊所、引进医疗团队等方式,成功地改善了农村医疗服务。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农民健康的宣传和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
助农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将继续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积极参与助农活动,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随着我们的努力,农村地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七
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探索。在我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以下是我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重视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得更快、更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高质量的发展意味着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增长,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关键在于培育创新精神、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下功夫。只有真正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段:倡导社会公平
除了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人们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感受到公平的分配和机会。我们应当解决好收入差距过大、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实践中,我发现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重视社会公平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
第四段:追求人民福祉
共同富裕的核心在于人民的福祉。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民生工作。在我个人的实践中,关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等方面的需求,一直是我的工作重点。只有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的富裕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第五段:培养共同富裕意识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要树立共同富裕的理念,培养共同富裕的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工作和行为中,去努力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贡献。在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去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只有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总结:
实现共同富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关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的福祉,以及培养共同富裕的意识。只有全社会团结奋斗,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共同富裕的理念,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共同富裕努力奋斗,为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八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熟悉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坚固确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九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重要使命。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3月31日,广西召开抓党建促决战决胜电视电话会议,为广西今年如何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导,在“抓”上精准发力,在“促”上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让中央、自治区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抓”“促”并举。抓堡垒打造,促优势作用发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蛇无头而不行”,俗语有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优势。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促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俗语说“干部带头干,啥事都好办”,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干部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要抓好干部的严管厚爱,特别是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队员专项考核,做好约谈提醒,推动领导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要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日常要多走进干部,倾听干部心声,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用准用好表彰、表扬、提拔晋升等激励政策,推动领导干部积极履职尽职、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抓短板弱项,促成果巩固。扩大农村党员发展规模,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改善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解决引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调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优化完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引进各类人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打赢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组织、干部、补短板上抓促并举,全面发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各项优势,就一定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挥“三大战略”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我行应充分发挥我行“普惠金融”战略优势,结合浙江城乡发展阶段和产业特征,对城乡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创新打好“裕农通”、善融商务等系列“组合拳”,做大消费扶贫,做好乡村振兴,充分运用善融商务等平台,使城里资源下得去、农村产品上得来、外来产品接得住,运用科技和金融相结合,助力“智慧乡村”建设,力促浙江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金融服务共同富裕实现新突破。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深植于我们的脑海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系统的思维谋划全局,促进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4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为。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主创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着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了共同富裕的过程性目标。在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循环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鱼水情深,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却人民情怀、忽略人民关切、背离人民期盼,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人民事业更加积极有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
紧跟共建“指挥棒”,唱响高质量发展“寻梦曲”。
续写“八八战略”的“乐章”,奏响科学发展的“旋律”,持续“做大蛋糕”,从而让百姓的“获得之音”由“浙”传遍全国。一是要奏响“经济提质”的“旋律”;围绕三大科创高地、数字经济“一号工程”、“415”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支点”,借势数字化改革,探索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主线”,探索联通发展的路径机制;围绕营商环境、投资环境、政商环境等“基面”,立足温州市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探索全领域改革的制度机制。二是要奏响“乡村振兴”的“旋律”;念好“兴”字诀,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让农业有“赚头”,让农民有“盼头”;念好突“美”字诀,探索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带动乡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念好“富”字诀,探索以产权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改革,让沉睡的“资源”变成“资产”。
紧跟共享“指挥棒”,唱响高水平均衡“追梦曲”。
续写“八八战略”的“乐章”,奏响平等均衡的“旋律”,合理“分好蛋糕”,从而让百姓的“安全之音”由“浙”传遍全国。一是要奏响“带动后富”的“旋律”;完善收入增长和财富分配的调节机制,释放经济发展要素分配改革红利;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扶持机制,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率先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完善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大产业开发、社会共助的力度,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平均增长。二是要奏响“保障民生”的“旋律”;围绕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等方面,拓展为民办实事的领域,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的供给机制;围绕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的有效机制,织密民生“保障网”,兜底“百姓福祉”。
紧跟共富“指挥棒”,唱响高品质生活“圆梦曲”。
续写“八八战略”的“乐章”,奏响美好生活的“旋律”,保质“做优蛋糕”,从而让百姓的“幸福之音”由“浙”传遍全国。一是要奏响“精神文明”的“旋律”;创建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新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试点,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江南特色的文创“新高地”,深化文化研究工程,打造能代表浙江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新格局”,弘扬新时代浙江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社会新风尚。二是要奏响“生态和谐”的“旋律”;建立和推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建设标准,构建加快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长效机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环保机制;结合“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立足绿色奖补和生态补偿,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在“浙”里绘就“富春山居图”的大美河山。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重要使命。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抓促并举。抓堡垒打造,促优势作用发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蛇无头而不行,俗语有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优势。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促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真抓实干、担当作为。
俗语说干部带头干,啥事都好办,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干部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要抓好干部的严管厚爱,特别是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队员专项考核,做好约谈提醒,推动领导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要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日常要多走进干部,倾听干部心声,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用准用好表彰、表扬、提拔晋升等激励政策,推动领导干部积极履职尽职、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抓短板弱项,促成果巩固。扩大农村党员发展规模,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改善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解决引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调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优化完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引进各类人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打赢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组织、干部、补短板上抓促并举,全面发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各项优势,就一定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开始进行艰辛奋斗。新中国成立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脱贫攻坚补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十四五”已经开局起步,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砥砺奋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面向这一清晰的美好蓝图,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在实践中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意气风发走上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在未来30多年的战略安排中,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了谋划和部署。生逢美好时代,我们亲眼见证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兜底保障不断夯实、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的历史奇迹。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为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就要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实现共同富裕,最终靠的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途上,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发展,特别是要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坚实起来,让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实。
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还要进一步把“蛋糕”分好。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如果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过好日子的底气更足。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中国即将全面建成惠及14亿多人口的小康社会,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顺应亿万民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部署,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我们相信,当历史的指针划向21世纪第35个年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拿出勇气和智慧,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共同富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这为新发展阶段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依靠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精准精细的制度安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既是反映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也是衡量共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在迈向更高层次共同富裕目标的新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大、不同收入群体差距较大,尤其是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分配不平等、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充分等现实困境。为此,要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要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采取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调剂等方式,促进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各类资源充分利用、畅通社会向上流动通道,努力让身处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群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加平等的发展权利,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精准识别是前提。一是精准识别潜在对象。目前我国有近1亿刚摆脱绝对贫困的脱贫人口、2.9亿左右的农民工、5.6亿左右的农村人口、9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2.64亿60岁以上老年群体等,他们中的部分群体收入水平整体较低,职业稳定性较差,应给予重点关心关注。同时,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对“潜在中等收入群体”加以精准识别、动态追踪,避免低收入群体被排斥、靠近中等收入标准下限的“临界居民”甄别困难等现象多频发生,也为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扩中”策略奠定基础。二是精准识别重点领域。尽管潜在对象来自不同地域和领域,但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最大回旋空间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要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做好农村的乡村振兴、城市的万众创新、城乡的融合发展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等方面下一番功夫。三是精准把握根本问题。马克思认为,生产与分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现,某一要素稀缺度越高,其市场议价能力则越强,所获分配的报酬将可能更多,对生产力的影响也将更大。因此,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表面看是分配的问题,其实质是生产的问题,是生产要素的稀缺度和再配置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习总书记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一是走访困难户方面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积极配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感谢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方面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助。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能力,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给予困难群众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能力。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走访群众时,家中大部分是与老人交谈,见到年轻人不多,根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杂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种田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很多老人都有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在走访时除了要多体谅他们的心情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现在经济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要认真学习致富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一定会创造出美好幸福生活。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深植于我们的脑海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系统的思维谋划全局,促进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4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为。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主创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着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了共同富裕的过程性目标。在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循环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鱼水情深,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却人民情怀、忽略人民关切、背离人民期盼,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人民事业更加积极有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开始进行艰辛奋斗。新中国成立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脱贫攻坚补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十四五”已经开局起步,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砥砺奋进。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社会变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高度重视,推动共同富裕,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的鲜明特色。中央专门出台文件支持浙江建设示范区,这对浙江而言是重大光荣使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作为有担当有奉献的国有银行,建行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一马当先,义不容辞!乡村振兴卡为乡村人民免除部分费用,减轻百姓负担;裕农通把建行的金融服务送下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助农贷,为农村创业群体提供便利,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电子医保、住房租赁……等等一系列举措接踵而至,积极为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添砖加瓦!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十
一元复始万象新,岁序更迭启华篇。迈入崭新的20xx年,承载着全省人民的殷切期望,江西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和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南昌隆重召开。今年的“两会”是一次话初心、提信心的胜利宣言,豪迈宣示20xx年成就;更是一场强决心、聚人心的现场动员,热烈展望20xx年新篇。
话初心,“两会”彰显“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为民本色。“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过去的一年里,江西坚守为民初心,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有获得感的民生领域持续发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精神文明成果丰富,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社会保障全面完善。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院100家、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120所、设区城市集中饮水水源地达标率100%、防返贫监测识别对象消除66.3%……众多闪光的“小数据”背后,洋溢着党和政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情怀”,彰显出让江西人民真切享有幸福江西建设成果的“大担当”。
提信心,“两会”展示“黄芒布满埂棋间”的丰硕成果。“两会”报告惜字如金、短小精悍,但一年努力结出累累硕果,“六稳”“六保”工作亮点纷呈,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了第一步、见到了新气象。“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伟大成就来之不易,伟大征程行之不易,需要始终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心与定力。从“2+6+n”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到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计划,再到全面推进“项目大会战”,都是紧紧抓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个鲜明主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瞄准靶心破解发展瓶颈。
强决心,“两会”助燃“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20xx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中共江西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江西将重点抓好扩大内需、科技创新、深化改革攻坚行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9个方面工作,擘画、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宏伟蓝图。愿景越为光明,使命越为艰巨,越是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持之以恒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让幸福之花在革命圣地热烈绽放。
聚人心,“两会”释放“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强大力量。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也是全省上下勠力同心、感恩奋进的结果,饱含着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面对突发的铅山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逆行战一线,党员干部请缨冲前线,基层工作者无畏上火线,铅山百姓积极抗击疫情,江西人民守望相助,凝聚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全面打赢了突发疫情阻击战、歼灭战,进一步巩固了疫情防控成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我们相信,只要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无论前方是荆棘密布还是坎坷崎岖,都会被赣鄱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力量一一战胜。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十一
共同富裕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而长远的意义,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
第二段:发展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注重经济上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只有经济稳步发展,才能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好处。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开展经济改革和创新,改进经济结构,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各个领域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段: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教育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只有教育可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技能和知识,促进自我发展,达到日益繁荣和成功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公平,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第四段:完善社会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
除了经济和教育,社会保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正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障。只有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作,才能确保全国各地的民众在生活、生产和工作方面得到合理的保障和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将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重点,通过改进政策制度,增加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安全和治安保障等,不断开展社会保障改革和创新。
第五段: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任务中,经济、教育和社会保障是至关重要的三个方面。只有科学规划、持续创新、全面实施,才能有效地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十二
倒计时开始:三、二、一!火箭发射!
每当我听到这个声音时,内心总会情不自禁的激动起来。
航天事业已建立多年,人们一直向往着天空,盼望能向鸟儿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亲从事航天事业,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我也成了众多盼望人中的一员。而现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梦想,让它扑进我的怀抱吧。
记得母亲说过,第一个登上火箭,驾驶着它冲向宇宙的伟人是杨叔叔。我一直都很羡慕杨叔叔,因为他不仅是第一个个“飞”上天的人,他还是第一个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母亲和宇宙有多么美丽。所以我也想像杨叔叔一样,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从母亲那里得知,杨叔叔在火箭发射前,坐在火箭舱时,测得他的心跳一点儿也不快,他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紧张,而是严肃。我听到时觉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个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紧张?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杨叔叔训练时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认真,不马虎。所以我暗下决心,告诉自己,我要以杨叔叔为榜样,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亲说,您以前常问我:“你喜欢航天吗?你喜欢当航天员吗?”以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心里总是非常紧张,因为我想严肃地说,我很喜欢,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我知道了,航天是伟大的事业,航天员很是伟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关注航天的相关知识,再凭借着我对航天的喜爱,我一定会有机会去探索充满好奇的宇宙。
为了这个航天梦,我会努力的。
三、二、一!发射!
这一句振奋人心的声音,会促使我不断努力的。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在这个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时代,我们需要探索适合自己国家和社区的共同富裕路径,以解决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现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第二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0字)
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我们还需要改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减少社会贫困现象。此外,加强法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段:扶贫帮困,实现共同富裕(200字)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需求。建立健全的扶贫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引导农民就业转移,培养他们的技能和创业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帮扶,通过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措施,提供经济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段:促进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字)
共同富裕的核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需要推动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贫富差距。一方面,要加大就业政策的力度,推动工资水平的提高,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全民参保的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要加大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福利。
第五段: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富裕(200字)
共同富裕不能仅仅在国内实现,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共同富裕。我们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推动国际合作,通过经济援助、对外投资、技术转让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要加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结语:(100字)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只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扶贫帮困,促进民生改善,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共同富裕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实现幸福和繁荣的社会。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十四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实现共同富裕对于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首先,共同富裕意味着公平。教育的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工作中注重公平,不论学生的家庭背景如何,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名学生。我们要给予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和资源,不以成绩高低定义学生的价值。只有消除教育不公,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共同富裕意味着关爱。教师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和良师益友,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我们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教师,用真挚的关怀去感染和引领学生。同时,我们要注重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将每个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未来栋梁。
再次,共同富裕意味着激发潜能。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要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充分展现自己的潜能。只有在激发潜能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不同人的个人价值和共同富裕。
另外,共同富裕意味着协同合作。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与家庭、社区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我们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家校合力,让教育成为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和承担的责任。同时,我们还应与其他学校、机构共同开展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实践交流、教师培训等活动,促进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最后,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和学习,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与时俱进。同时,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成长。通过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和社会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总之,实现共同富裕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关注公平、关爱学生、激发潜能、协同合作,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共同富裕的理念才能在教育领域得到充分实现。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十五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细读中国共产党党史,战火纷飞的年代犹如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放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新时代的巍巍巨轮,百年党史是不仅是一部革命史,更是一部奋斗史、心灵史。现将我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学党史,感党恩,百年党史是一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在那些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勇气,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才换来了如今这难能可贵的和平与安宁。翻阅党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救亡图存、浴血奋战,无数革命先烈洒热血,抛头颅,绘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美画卷,从而挽救了中国,拯救了中国人民。广大党员干部,更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要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领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延续红色革命血脉。
学党史,跟党走,百年党史是一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不仅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且昭示着未来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携手迈入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迈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的面貌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翻开新时代的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在政治立场上同党始终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汲取奋勇拼搏的前进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接续奋斗。
学党史,守党心,百年党史是一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心灵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风雨不改的初心和使命。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十四五”规划全面擘画,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病患,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通过学习党史,广大党员干部要心中装着人民,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发扬“孺子牛”精神,在岗位中坚守,踏实肯干,担当作为,彰显最美的奉献底色。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史虽成久,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部与困难和矛盾斗争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与沧桑巨变。全体党员同志只有全面系统地学习党史、层层深入地领悟党史、知行合一地践行党史,才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才能够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深入开采蕴含在其中的思想“富矿”,让党史重放光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翻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画卷,是风雨兼程的一百年,是波澜壮阔的一百年,是自强奋进的一百年,是积极进取、不断自我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百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中蕴含着智慧,党章中充满着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学习党史是为了知古今、明大义、续荣光。全体党员干部唯有自觉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在学习党史中砺初心、守信念、明方向、强担当、勇作为,才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思想根基,汇聚奋进力量,擦亮政治本色。回望过往问初心,展望未来担使命。让我们用心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用实的作风、硬的举措真正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从中汲取出新使命、新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一百年献礼。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十六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需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关于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证,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有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导致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事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工夫,在大举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工夫,在孕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工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实现全体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十七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党史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动能,是我们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市发改委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稳思想之舵、赓续奋斗精神、聚力创新发展,奋力开创发展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正是因为我们坚定不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时代大势、探索开辟中国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接连取得抗洪、抗疫、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充分印证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真理力量和强大实践力量。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市发改委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信用体系建设、南北合作共建、资源要素改革以及粮食物资储备等重点工作,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为全市“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奋力谱写宿迁现代化新篇章。
二是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深入推动发展改革。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更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为代表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推进发展改革各项事业提供了丰厚滋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形势、更加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我们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中汲取力量、激发斗志。就发改系统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把发展改革工作放在全市一盘棋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围绕“改革创新先行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生态大公园、全国文明诚信高地”目标定位,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确定“十四五”发展改革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打响“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主动战、攻坚战,确保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当先锋、扛大旗、打头阵。
三是从百年党史中传承优良作风,更加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能够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正是依靠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作为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密码”,我们党一路走到今天,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坚定立场、笃定前行。立足新起点、迈上新征程,市发改委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抓好工作落实,全力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王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