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有深度、有思考的读后感呢?首先,要认真阅读所选书籍,理解其内容和意义。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对书中重要内容和亮点的理解和思考。读后感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写法。其次,读后感要有逻辑结构,要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可以分为简要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以及总结归纳的部分。最后,读后感要有个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与书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对比和联系,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意义和价值。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于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读后感,每篇都有不同的观点和体会。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一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读了《呼兰河传》后,感触颇深。作者萧红以平淡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用童年的视角将我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
在那个小城里,“人与城”“少女与老人”“生者与逝者”“愚昧与人性”交织在一起。读着它,会感受到一条悠悠的小河,缓缓地从容地流淌着,时而溅起几朵机智的幽默的浪花。如此平缓的语言,就像一个纯朴的女孩儿正向她的小朋友讲叙她所迷恋的地方,真切直率,却令人神往。就是用这样的文字,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谙世事的“我”、慈祥和蔼的祖父、性情古怪的有二伯、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和淳朴善良的冯歪嘴子。
小团圆媳妇,刚被接到胡家的时候,脸庞是黑黑的,眼睛是笑笑的,可是不久,因为婆婆的毒打,人们的愚昧无知,封建迷信社会的压迫,这么活泼可爱的小人儿死去了。
“他们的父母生他们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就是希望他们吃饱穿暖,但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逆来了,顺受了,顺来的事却一辈子都没有。”萧红道。这样话看似随口道来,却写出了穷人唏嘘世道不济,没有愤怒的控诉,字里行间却在鞭挞着当时社会,勾略出了穷人凄凉麻木的生活状态。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寒冷、悲怆、寂寞、苍凉,但有些人和事,在这迷信封建的社会中不被包括,仍透露出些许的温暖。例如,冯歪嘴子。
在冯歪嘴子成亲后,他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谣言层出不穷,他受尽了奚落和嘲讽。然而他的妻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不久死去,当大家又准备看他笑话时,他却镇定下来,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一定要生根,要将两个孩子抚养大。在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时,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冯歪嘴子是生活的强者,是抗争者。他的身上闪耀着战斗的韧性。
萧红描绘了一个童话的王国,虽然语言仍不失其质朴,却着了重浓的色彩,色调斑斓,生机跃动,彩蝶飞舞,金光闪耀。而我也正漫步其间,接受灵魂的陶冶。正是这美丽的花园,组成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自由的生活、造就了作者的热情奔放,而又坚强刚毅的性格。
《呼兰河传》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历经百媚世俗的沧桑感,是在艰苦环境中敢于拼搏的斗争精神。同时警示我们远离封建迷信、摒弃封建习俗。
这是一部散文叙事大作,也像一首叙事诗。有的故事是那么的辛酸幽怨,苦不堪言,有的故事带给我们希望与光明。书中精彩光亮之处比比皆是,层出不穷。
“就像太阳照在瞎子身上,瞎子看不见阳光,但瞎子却感到实在的温暖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二
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著名的文学家矛盾这样评价过《呼兰河传》这本书。最近,我也认真读了这本书,不由得啧啧赞叹。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回忆录。她用孩子的角度记叙了她自由的童年,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对祖父和菜园子的喜爱及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愤愤不平。
本文讲的最多的就要数萧红和她的祖父了;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跑,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但是,可怕的封建社会,很少有像萧红那样拥有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怕与凄凉。《呼兰河传》中也写了不少可怕的生活及对封建时代的痛恨,主要写了:“有一家人娶了小团圆媳妇,然后把她折磨死了。”我看后,一下子觉得可怕,毕竟,一个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么的可悲啊!我想,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吧。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想是封建社会因为落后贫穷导致人们没有机会学习,所以无知的听天由命,漠视人的生命,如今生活在民主自由的新社会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一定要珍惜美好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三
童年的萧红,没受过多少爱,唯一只有大花园和祖父才是他童年时的避风港。
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为线索,简述了自己童年生活,但整本书读起来你丝毫读不出童年生活那种活泼乐趣,读出来的只有淡淡的忧伤,有时候,你还可能被某个情节触动,流下眼泪。
但就是在这平凡的小城,却会让我感受到了大城市里没有的感受。
像自由。
作者萧红在它和祖文共同的大花园里,过得轻松自由,而花草树木全都活了。
共同的大花园里,过得轻松自由,而花草树木全都活了。
也只有这时候,气氛才欢悦了一点。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无比自由的。”
在这种轻松的家围里,让作者像只小鸟一样活蹦乱跳,尽情地释放小孩的天性。
可在大城市里,并没有过多的家卡能让小孩自由自在,而是像一个计算机一样计算出孩子该干啥,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玩,不能玩物表志;劳,也不能劳累过度,只有劳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四
作者萧红带着沉重的寂寞与怀念用细腻的手法写出了她童年的回忆,心灵的家——呼兰河传。
呼兰河这个小城里,天空是灰的,大地是灰的,道路是灰的,房屋是是灰的,人也是灰的,平淡的像一滩死水,不起一丝波澜。在这个灰色的城市里,人们身处于一个不动荡不安的社会,拥有着百害无一利的旧思想,愚昧、无知又保守的状态。
呼兰河的东二道街上有一个泥坑。这个泥坑很大,又很危险,还在路上。这难道不应该填了它吗?但迷信就像一个快速传播的病毒,深深地植入在了呼兰河人们的脑海里。封建、动荡的社会,使他们不重视别人的性命,一个小孩子掉入了这个泥坑里,但人们的反应令人失望,愚昧的思想,使他们认为是“龙王”的报应,人们认为这个学堂有龙王在报复,便不让小孩上学了,想走道,不说填坑,净说拆墙,种树,思想永远不往正道想。聪明的只有孩子了,只有孩子才会说出肉是瘟猪肉,人们永远在逃避,为自己找借口,说服自己这是泥坑里的肉,只有孩子才知道真正的事实,人们总是苦闷与寂寞的,这里到处都是无知。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12岁的女孩儿,爱笑,活泼。倘若她出生在这个时代——21世纪,那么她可能是一个天真烂漫,正在坐在学校的桌椅上耐心的听着老师讲课吧!是一个对未来生活有着无限向往,期望的女孩儿吧!可惜她出生在那封建贫苦的社会。可怜的她,被卖到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母爱如水,哪呢?父爱如山,没了!小小年纪,只因长得太高,怕别人不相信她是一个12岁的女孩儿,便将她的年龄谎报成了14岁。12岁的女孩儿啊,如今可能是手捧着的珍宝,可是在那个时代的人怎么了?婆婆为了一个下马威,打着教导的名头,天天殴打小团圆媳妇儿,直到打出病来了,居然不请医生,而认为是大神请她走,硬生生的折磨到死。一个12岁的女孩儿死去时,人们都来围观,看得津津有味,一个人死去人们把它当做饭后的谈资,在场的人们,没有一个人制止,没有一个人帮助那个生来苦命的女孩儿。
我认为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寂寞的、苦闷的。生活在一个看似轻松自在,无忧无虑,实际上是个封建、愚昧,保守又灰暗的小城中,身边还围绕着人性的麻木。这——难道不是童年的生活苦闷、悲惨吗?估计只有慈祥仁爱的祖父是她童年生活中温暖的阳光吧!可能是作者萧红童年的生活中最值得回忆与不舍的地方。
与萧红童年生活的呼兰河这个小城,这个小城的人们相比,如今的生活是足够好的了,不管是学习设施,人们的举止,生活环境……不知好上多少倍,没有比较,就没有感激,我们该把不服咽下,心怀感恩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五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叫呼兰河,是萧红(原名:张乃莹)童年开始的地方。那里有童真,有快乐,也有迷信和愚蠢,还有坚强。
童真
对于萧红来说,童真也许就是把家里的箱子翻了一个遍,就像淘宝一样,充满了乐趣!有时跑到戏台子旁边听大人咿咿呀呀的唱戏,但心却不在戏上,而是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玩耍,或在旁边的小商贩那里买咚咚作响的拨浪鼓。
快乐
当萧红把花环放在她祖父的头上,萧红就会很快乐,就算祖父看到了她也不会失落。心里依然是快乐的,快乐来自于童真,童真来自于纯洁的心。
迷信
迷信只不过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想象,结果有一些人就趁机赚钱,欺骗了无辜的老百姓。比如说:书里的一个胡家的团圆媳妇,长了病。我感觉一定能够治好的,但是团圆媳妇却被那些跳大神的、还有自称云游真人的给折磨坏了。还花了许多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钱”。要是当时人们早一些摆脱这些想法,该多好啊!
愚蠢
书中说:路上有一个大坑,下雨天雨水堆积起来,过路的车和家禽都会掉进去,人们想了无数办法,比如:拆墙、种树,然而却没有想到最直接的办法:填坑,那些古怪办法也没有成功。为什么他们不把坑填了呢?我感到非常的不解。
坚强
坚强是最美的事情。在书里的磨官冯歪嘴子就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不但要养两个孩子,还要承受精神的压力,因为他娶了一个勤劳能干的王姑娘,别人就七嘴八舌的议论王姑娘怎么就嫁给了一个穷磨官。
呼兰河是萧红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地方,是萧红记忆中那一抹五彩的颜色,是萧红记忆中最温暖、幸福的地方。呼兰河让人回味无穷,记忆深刻!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六
童年是一首忧郁的诗文,赤诚却不明媚,美丽而不美好,有时甚至是善于见人的,却让人流连忘返。
我喜欢图书馆,享受在书海中穿梭的感觉,也喜欢在宁静的下午独自一人看书。记得有人说过:能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有《呼兰河传》的陪伴,我是幸福而充实的。
书中的小村庄一年似乎都笼罩在萧条又黯淡的气氛中。一年四季,春秋往复。时间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毫无目的的向前运行着,在灰色的循环中不断带走人和事。小村庄里的人封建,迂腐,这算不算时代遗留的悲哀?面对书中终年碌碌无为的他们,我们是该哭还是该笑。
旧社会的悲剧太多,远不是我们能想象的。小团圆媳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是一个小童养媳,只有十二岁。十二岁的年纪,本该在家人的呵护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她却以一个童养媳的身份,过早地操持起了家务。就算她任劳任怨的干活,也会遭到婆婆无情的打骂。终于,她不堪重负,在生命之花还未来得及绽放时,匆匆的离开了人世间。但在她的婆婆和丈夫看来,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日子依然平平淡淡,灰色的小城,灰色的天空。在我眼前,我看到的只是一个灰色的时代。动荡时期的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封建思想。因为这些百害而无一利的思想,人们让一起又一起的悲剧发生。可笑的是,他们信天信地,信神信鬼,也不愿相信事实。当时中国的旧照,缩影。人们以为人死后,会到阴间里去。人们就得做这么一套:阴间里怕是会饿着,会冻着,会累着。就得为他们烧纸钱,烧纸衣,烧纸车。人们请龙王,供香,烧纸,人们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呼兰河更像一幅写真照片,人们也是典型的小市民,刻薄冷漠,迂腐封建,萧红用她的笔,描写出了一个喧闹而又寂寞的呼兰城。
萧红是一个好作家,她应该快快乐乐的生活着,她用诉说的方式,讲述了一件又一件尘封已久的往事。在她的笔下童年是快乐的,是和快乐如影随形的,但又是寂寞的。童年的天堂是那个大花园,花园里有她和她的祖父的回忆以及一些花花草草。每个人的童年,其实是一个隔绝了世俗,战争,烦恼的纯净花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回忆。它是午夜花园——那个易碎的梦。在夜晚的十二点,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青春的忧伤,成人后的迷惘,扑朔迷离。
《呼兰河传》讲述了太多太多,我无法一个一个的写出。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回忆录,作者在回忆往事。而在她往事中,我看到的是我的往事。
《呼兰河传》是“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七
手捧《呼兰河传》,坐在房间里,陶醉在故事中。
这本书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所发生的一个个故事。这本书是萧红写的,写的淳朴,易懂。她在最后一章《尾声》里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虽然幽美的事情确实不多,但还是被我找到了几件,让我记忆犹新。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从这段话里可以体现出作者萧红小时候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小孩,会和祖父开开玩笑,没有什么烦恼。但是,如果仔细读《呼兰河传》的话,就可以发现,其实,萧红家中的后花园就是她小时候最好、最开心的玩乐之地了。比起现在,我们的玩乐之地,萧红家的后花园就显得十分渺小了。
到后来: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萧红,耍了祖父一把,她为自己在祖父帽子上的完美杰作而感到得意,她在书中多次写到自己的童年是寂寞的,可见这样的开怀大笑有多么难得呀。
我认为最悲惨的事就是在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这是在书里第一章出现的一个镜头。泥潭有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都会遭受到灾难,泥潭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潭里。人们有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但没有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我为此而感慨:那些是多么愚昧的村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顺应社会,顺应天意,认为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就是他们的悲哀!
《呼兰河传》里有一个人物——年仅12岁的团圆媳妇,刚来时她是那样的健康、活泼。她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有一天,团圆媳妇要当众洗澡,要说洗澡,还不如称为烫澡。里面有一句形容团圆媳妇的话:小团圆媳妇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
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啊,一个12岁的小孩能承受的住吗?终于,小团圆媳妇被村民折磨死了。
《呼兰河传》,女作家萧红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呼兰河畔的一束风俗画。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八
这几天,我连续读了一本书——《呼兰河传》,这本书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卑琐,落后的生活和愚昧的精神。
本书作者是民国时期的四大才女之一,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在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小团圆媳妇是封建愚昧思想与恶俗的牺牲品,她是老胡家花钱买来的童养媳。初进家门是一个"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孩子,后来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直入等不同人不断折磨,摧残,最终离开了人世。
多好的一个姑娘啊!那健康,活泼,天真可爱的女孩去哪儿了?她的青春和童心呢?对,是她的婆婆,她的婆婆迷信了跳大神的鬼话,亲手一步一步地将这姑娘送上黄泉之路,使12岁的女孩子永永远远地合上了眼。看到这,我多么想冲上前,一把救下那可怜的团圆媳妇,让她不在饱受痛苦。可是——我,不能!为什么人们只顾看,他们怎么这么没人性呢?这便是他们的愚昧!
还有冯歪嘴子,他是生活中的强者,不合理社会的抗争者。在封建思想意识浓重的小城中,他勇敢地和王大姑娘恋爱。他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他爱着自己的孩子,体贴妻子,当他的妻子生下第二个孩子不久死后,他没有绝望,仍然坚强地活着。他身上闪耀着鲁迅先生所赞颂过得战斗的韧性精神。
《呼兰河传》告示我们:不能愚昧的迷信和自私的心理。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九
这是一本可读性比较强的书,语言很简朴。最初的时候以为它是讲故乡的一条河,其实是作家萧红讲述了记忆里童年小城的故事。"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它的篇幅不算长,破败的城镇,肮脏泥泞的街道,愚昧自私的人们,这里发生的一小事都是很真实的生活写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读着小说仿佛跟着小镇上的人一起经历了一番。
开端大篇幅的讲述了关于故乡的风俗大致的样子,小城里所有的人,过的都是平板的生活,既不向前,也不回头,每天每日,无怨无忧。只是一天一天的活着,没有主动选择生活的念头,没有奔头的活着。但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今天你不主动选择生活,明天你就只能被动接受上天安排给你的日子。比起那些描写怪异荒诞人性的故事,我更害怕像《呼兰河传》这种隐藏在看似平淡生活中这不动声色的、死水般的愚昧与麻木,千百年的化传统像是为人们按上了自动发条,无需思考也满足于当下,处处都透出强烈的悲哀与绝望。
在那个复杂的年代,尤其重男轻女的现象严重,书中对这一现象并没有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叙述事,将重男轻女的现象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重男轻女果真是深入到骨髓了,就连进庙祈福也是先拜老爷庙,而娘娘庙只是走个过场,读完这一节不禁想要发笑。在过去,女性被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盒子里,她们被制定了一系列条例法规,每个出嫁的女性都要遵守,稍有不顺,就会被殴打,书中老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爱笑爱闹,婆家视她为怪物,总是无端打她,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一直医不好,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话,说她身上有鬼,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当她在开水里痛苦挣扎的时候,围观看热闹的麻木的人们没有一个人伸出授助之手,读到这揪心的一幕我感到愤愤不平,多么可悲,多么可恨,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就这样不幸去世了。"人世本无神鬼事,封建迷信愚弄人",你永远想不到闭塞的小镇对封建迷信的痴迷程度,没有知识真可怕这句话是真的。也让我们看到了那里人们的愚昧和冷漠。
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大风气下,冷酷的父亲,缺失的母爱,仅有祖父给了她一些关于亲情温暖的触觉,在祖父的花园里,在祖父的爱中,萧红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最纯净的时光,也是整本书中她童年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每个人都一样,童年生活的地方一定是记忆最深刻的,走的再远也忘不了故乡的人与景。
书中最具反抗思想的人物大概就是冯歪嘴子了,他是一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挣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用力生活的样子还是让人对生活存留希望的,总体基调并不让人感到绝望。
全书共分为七个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让人笑中生苦,苦中又有所思考,而我在她的回忆里当了一次接近剧情的旁观者。
读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一生,这大概就是阅读的最大意义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十
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有人说书是通往成功的一座桥……总而言之,书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即使三天不吃饭,也不能三天不读书。
我认为的好书是能够让人们懂得道理的,是能让人们学到知识的,是一看就能让人沉迷的。如:《骑鹅旅行记》、《狼王梦》、《草房子》、《呼兰河传》……而最让我动心的就是这本《呼兰河传》了。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作者张乃莹(萧红)在呼兰河城的童年往事、与邻居的趣事等等。
作者用朴素的笔调,真实而动人的向我们讲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的社会生活。并且向我们揭示了传统意识对人们的束搏和危害,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这本书共七大章,前四章写出了呼兰河城的风景和风俗,后三章描写了三个人物,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冯歪嘴子这个人物。他的生活环境十分贫苦,即使他遭受着人们的唾弃和讽刺,他的生活态度也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和他的儿子一起努力活着。
他让我知道一个道理,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无论别人怎么骂你、说你都不要去理会,和往常一样生活,才能坚强的活着。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还使我迷恋,如果你们想看一看作者的家乡的风景和习俗,就去买来读一读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十一
秋雨潇潇中,与众友人雨中探访了萧红的故里,祖居地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隔了久远的光阴,这儿已是荒草萋萋,坟茔数丘。放眼望去,但见田野无垠,秋空辽阔,路旁的高粱依然挺拔着行将枯黄的茎秆,长穗无语,兀自风中摇动,如沉默的幽歌。
唏嘘于她的命运。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寂寞与无助始终困扰着她。“颠沛流离,命运多舛”这八个字足以概括她的命运。生活贫困、情感伤害、身体病痛终其一生,在这样的困境中,只有八年的创作生涯,她却坚持创作出了近九十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等。
看矛盾为《呼兰河传》写的序言,心情是沉重的。想当初矛盾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心情也必定是沉郁的,尽管他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矛盾是带着感伤的心情写这篇序言的,想必他是熟悉萧红的,他觉得萧红的早逝是“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童年的欢乐,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学习,可是正当学习完成的时候却忽然死了,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是的,萧红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她有多少未竟的事情要去做,即便在病危时,她也始终渴望着生,幻想着要写《呼兰河传》的续篇。然而她死了,寂寞地死去了,身边几乎没有朋友。
萧红的心境是寂寞的,然而初看《呼兰河传》前面的文字,是貌似轻松的。透过这些貌似轻松甚至有些诙谐的语言,我们却能听到她寂寞的心声。
喜欢萧红的文字。她的文字是朴实细腻的,描写近乎入微;她的情感是敏锐纤细的,看似冷静的笔触下,其实跳动着一颗多情的心;她的文笔明丽凄婉,一种淡淡的忧郁充斥其间。她的独特的超常规的语言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现在想来,在我有限的读书生涯,语言风格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有三本书吧,一本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本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再一本应该就是萧红的这本《呼兰河传》了。萧红的文笔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其散文化的结构以及诗化的风格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这种艺术风格是我所喜欢的。
沉浸其中。随着她的娓娓讲述,我仿佛置身于呼兰河这个偏僻闭塞、寒冷异常的东北小城。小城的街道似曾相识,那个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尤其让人过目难忘。连小燕子的描述都妙不可言,差一点被泥坑粘住的小燕子“赶快地头也不回地飞跑了”;马的可怜描写得极为细致,雨后经过泥坑的人们简直令人发笑……萧红笔下轻松诙谐甚而带些讥讽的语言更是将小城人的看客心理揭露无遗。
为死人预备的纸扎描写在第一章中占了不小的篇幅,描述得可谓栩栩如生,语言俏皮可爱。这大概是因为作者是从儿童的视角观察并用孩子的语气讲述的吧,总之读来清新无比。
小城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是静止的;小城的人们日复一日,过着呆板单调的生活。吃饭穿衣是他们人生的唯一目的。一切顺其自然,该生生,该死死,并不见多少喜悦和悲哀。
很多时候,很多地方,一如小城。唯一不同的,是没有萧红这样一位才女含泪微笑的书写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十二
那是一位丁香般朦胧且清新脱俗的女子;那是一个充满快乐切明丽动人的故事;那是一本淡淡墨香且回味无穷的书籍。那个女子,正是萧红;那个故事,正是呼兰河的故事;那本书,正是《呼兰河传》。
萧红的童年里,有泪水、有笑声。
萧红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而她的父亲对萧红冷漠无情,祖母也对她爱理不理。在家庭的压力和环境的陋俗下,那时不谙世事的萧红却并没有就此灰心,而是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这么多的亲人中,唯有萧红的祖父最真心疼爱她。从此,祖父的园子成了萧红最快乐的游乐场。那一个个倭瓜,黄瓜,玉米都自由自在地生长;那一朵朵倭瓜花,黄瓜花,争奇斗艳;蚂蚱,蜻蜓,蚯蚓,蝴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大团大团的白云从无瑕的蓝天飘过。拥有着童心的萧红常常惹出各种笑话,而祖父却从未怪罪萧红。反之,祖父还慈爱地带着萧红念诗,陪她玩。萧红的心才得到了一点安慰。我想,萧红的童年祖父对她的爱是何等的珍贵、难忘和激励。其珍贵在于祖父的爱就如同一团珍贵而温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动了她的童年,其难忘在于祖父的爱是短暂和刻骨铭心;其激励在于“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所以萧红童年的爱与恨都绘声绘色地在《呼兰河传》一一展现。
那些好的与不好的,在萧红眼里,极为分明。只有积极乐观,没有悲哀丧气。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能使萧红成为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难道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不应该是失落气馁,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挫折打败,才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如果遇到一点不顺或坎坷,就灰心丧气,这样,就算任何再简单的事也会变成极难的。心中畏畏缩缩,就不会战胜困难,就不会成功!只要心怀希望,充满正能量,一切困难都会拜倒在你的脚底下!是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垂头丧气的你肯定会很快败在困难脚下,让困难嗤笑。拥有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心去对待,即便结果不尽人意,可终究也是努力过的,有辛劳的汗水,便不会留下遗憾。
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这些那些的困难?有一次,我火炬金奖的争章失败了,可是我并没有垂头丧气。我对爸爸说:“没关系,这次失败了,明年还可以再来!”于是我继续努力,继续提高,就算有其它重要事情冲突,我也毅然选择去挑战金奖。我抱着胜利的信心,到杭州挑战火炬金奖。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火炬金奖挑战成功了,我是多么开心。就是因为我心中怀着信心和希望。就像萧红,在她的生活里,有多少委屈、困难,但是她的心里仍给快乐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心中想着好的、阳光的,你的天空会一片晴朗。
当我合上书时,我心里感慨万千,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茅盾爷爷所说的如同“一串凄婉的歌谣”,而是像聆听了一曲瞎子阿炳在凄凉的风雨中拉奏的二胡,凄婉而悠扬,余音缭绕,难以忘怀。凄凉的风雨中又忽然出现一道彩虹。看过书,我们不能老是沉浸在悲愤的气氛中,我觉得:那时的萧红,那时的小团圆媳妇,虽然我们年龄相仿,但时代不一样,我们要批判和抛弃那些愚昧落后的思想,要珍惜幸福,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要知道“少年强,国家强“的伟大重任;我觉得: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有影响力,最难忘的,像萧红正是因为她祖父从小以古诗对她的启蒙教育,从而奠定了萧红扎实的文学基础;我觉得:阳光和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遇到困难,你的心里也不能停止对未来的憧憬。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要有一种“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还要有一种对未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期盼。
看了这本书你发现了好的与不好的吗?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十三
平淡得如秋水的文字,却描绘出一片多彩的风土画,吟诵出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
寒假里,这本使我深有感触,回味无穷。
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的童年。一个个故事独立而又浑然一体。其中,我最记忆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的故事。
小团圆媳妇有个婆婆,这婆婆待她一直很不好,经常打她,掐她,骂她……。后来,小团圆媳妇生了场大病,脸色苍白,奄奄一息。她婆婆不是去请大夫,而是帮小团圆媳妇举行了驱鬼活动。跳大神,热水洗澡驱鬼,扎彩人……最后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被他们折磨死了。
看完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我的心情像大海一般波涛凶涌,久久不能平息。也许,小团圆媳妇的病,只要多吃点药,就能解决。也许,那些所谓的跳大神,热水洗澡驱鬼,扎彩人……,不做反而会好。可是再多的“也许”也换不回小团圆媳妇的命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时封建迷信制度惹的祸。我陷入了沉思,再看看当今的社会,虽然比那时好多了,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有一次,我好朋友小芳说:“大年初一,她自己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玻璃杯,正想扫掉,她奶奶连忙挡住她的手,然后说岁岁(碎碎)平安。扫了就不好了,不许扫!”后来那些碎玻璃还扎伤了一个客人的脚。我听后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尽我的力量驱逐这种现象!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使我很同情她,同时又很愤怒!然而再读读作者与她的祖父的故事,我不禁又哈哈大笑。祖父最关心作者萧红,祖父就像是萧红的知心小伙伴,和她嬉戏玩耍。萧红与祖父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成了她童年的快乐音符。想想萧红无忧无虑的童年,再想想身处童年的自己突然很高兴。是呀,时光如水,逝去如飞,让我们珍惜童年时光吧!
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要谢谢萧红作者,她让我懂得了要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好好生活,好好学习!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十四
那是一个朴素清丽的故事,那是一本回味无穷的书籍。那个故事,正是呼兰河的故事;那本书,正是《呼兰河传》。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在她笔下,别有一番风味。
在那个被丑陋规则重重包围的旧中国,呼兰河写满了无奈。那个和萧红年纪相仿才12岁的小团圆媳妇,原本以为在富人家就能过上好日子,却没想到才短短几天,就受尽折磨命丧黄泉。
萧红的童年亦极其不幸,唯有祖父的爱就如同一团珍贵而温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动了她,"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童年的爱与恨都绘声绘色地在《呼兰河传》一一展现。
"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我特别喜欢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那些好的与不好的,在萧红眼里,极为分明。只有积极乐观,没有悲哀丧气。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能使萧红成为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难道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不应该是失落气馁,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挫折打败,才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如果遇到一点不顺或坎坷,就灰心丧气,这样,就算任何再简单的事也会变成极难的。心中畏畏缩缩,就不会战胜困难,就不会成功!只要心怀希望,充满正能量,一切困难都会拜倒在你的脚底下!
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这些那些的困难?我听妈妈说有个学校的大姐姐因为学习的压力大,没有快乐自由的童年跳楼自杀了。我觉得不可思议,生活在蜜糖中的我们太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爱,以为自己没有自由快乐,整天在题海中喘不过气来而牢骚满腹。我们来比比萧红,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在她的生活里,有多少委屈、困难,但是她的心里仍给快乐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是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拥有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心去对待,你的天空会一片晴朗。
童年不同样,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童年记忆中无论是美好或不美好,都是生命必经的旅程,好好活着,好好珍惜,活出我们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十五
你知道萧红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吗?如果你读过《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相信你一定会知道。
《呼兰河传》写的是一个名为呼兰河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到了嘲笑、冷酷、无情、迷信、虚假的人。
最大的悲剧就要数小团圆媳妇,年仅12岁的她被卖到了胡家当童养媳,单单因为她不害羞,婆婆就要来给她下马威,用嘴骂,用手掐,用鞭子抽接着团圆媳妇就被婆婆给虐待病了,更糟糕的是,婆婆为了治好病,听了那些愚昧的人话,竟然让团圆媳妇当众洗澡,洗澡水更是烫的让人无法想象,围观的人到处都是,可是就没人一个人上前阻拦,最后小团圆媳妇被无辜的折磨死了。凶手是那些迷信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善意害死了团圆媳妇,每个人都是要她命的刽子手。不过现在的社会基本不会有这种行为了,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来获得幸福。
到了第七章,主角是一个穷苦的男人,叫冯歪嘴子。他有一个媳妇,两个儿子。因为生二儿子,他的媳妇死了。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他的结局如何。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可能结局十分悲惨,可能结局十分美好,也有可能结局平淡无奇。总之只要想象,他的故事就有一百个,一千个,无限个可能。
《呼兰河传》这本书没有华丽的点缀,没有美丽的装饰,它靠着与众不同的平凡,深入读者的心坎。
呼兰河传读后感例文篇十六
萧红是一个当过亡国奴的人。
因此,在她《呼兰河传》中平静的叙述中,透着一种苍凉,一种无奈,甚至一种绝望。
清朝已亡,民国混乱。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中国,政府无力;中国人,缺乏组织。人,只能是一群会呼吸、会吃喝拉撒的生物。和他们养的鸡鸭鹅、羊马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街心的大泥坑,折射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现状。
德先生,赛先生。民主与科学,显然还没有抵达这个偏僻的东北小镇。因而,有病了,跳大神;有灾了,跳大神;但凡遇到什么事,都希冀用这种传统的古老的方式来解决。殊不知,这岂不是一个死循环么?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才不过十三四岁的团圆媳妇,就是被这种愚昧害死的。她的死,集中体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人本思想和现代科学之下的愚昧和人性之恶。当那些道士在她濒死之时,仍以她的性命来敲诈勒索她婆婆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到,那个时候的中国,不经过一次彻底的革命,是不会有出路的了。
难产,瘟疫,兵匪,租税,肆意摧残着这些善良却又无知的人们。黑夜竟是如此的漫长。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是为这个时代加油。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