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读后感就是展现我们理解和感悟的窗口。需要通过读后感来展示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一
摘要:当前的社会中,人们的眼球无时无刻不受到视觉的冲击,让人眼花缭乱,许多吸引你眼球的事物,也许你并不清楚它的主要思想,而眼球却被它牢牢吸住,不肯放开。这些吸引眼球的视觉和新的思维以出现在荧屏中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方面冲击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关键词:视觉;传统文化;影视;观看。
一、颠覆传统的观看模式。
视觉文化是一种新的东西,就因为它把视觉聚焦为一个意义生产和竞争的场所。西方文化一直把口语当做知识实践的最高形式,而把视觉再现形式看做是对于理念的第二等的图解。视觉文化的出现发展了米切尔所说的“图解理论”,这一理论意识到,西方哲学和科学的某些方面已经开始采用一种图像的而非文本的世界观。[1]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促使了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运用了不同以往的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受众的观看的方式,受众也开始慢慢的改变了一些观看习惯。
比如,中国传统的纸质阅读习惯是从右向左的,而现在的基本都养成了从左向右。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然进入自媒体时代,普通大众不再靠单一的“主流媒体”获取咨询,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为大众带来更多的信息,普通大众对信息传播有了主导的地位,信息传播也有传统的“点到面”转化为“点到点”。[2]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和电纸书来阅读图书,通过网络读书看报,读者可以随时看到实时更新的文学作品和新闻。传播者为了让读者在电子媒体上阅读能够拥有阅读纸质文本的快感,在电子屏幕上也设置了如翻书一样的翻页,并且翻页的时候,读者能够在电子屏幕上观看到翻页背面上的文字,这一点技术设计,本来并无实际意义,但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观看需要。说明了受众在接受传播者新型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影响了传播者的传播方式与技术改进。
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观看者对外部的世界观看要求越来越高,当人们在听别人如何描述从高处俯视城市时的壮观,可能更愿意自己登上那个高处,亲身一睹,这也就是百闻不如一见。人们不再满足了文字对事物的描写,而是希望通过技术的支持,获得更直观的视觉感受。比如人们可以通过高倍摄像机观看的一滴水落入水面的时的样子,还有水结冰时的瞬间状态。
视觉观看具有时代的特性,每个时代具有每个时代的观看的独特方式和内容。古代人们可能观看到的世界就是很直观的世界,也是很真实的内容,但是随着近代一些先进仪器的产生后,人们可以看到曾经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比如,电影中事物,当电影中一辆车飞速向一个人驶来时,可以借助蒙太奇的手法,让受众看到的既是眼前发生了的,却不是真实的。甚至上万年来,我们都不知道地球真正是怎样的,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卫星或者宇宙飞船,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外貌,这是从前无法实现的。当一张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可能比一段描述地球外貌的文字更具吸引力,这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观看特性。
通过观看的模式变化,我们发现世界的样子是多元化的,空间也是多角度的。以往我们在看待一个事物的事情往往只是某一个角度,现在我们可以多角度的去观看,这是以往我们用肉眼所办不到的,或许第一届奥运会一个运动员做体操时,我们可能从一个角度看到他运动的身形,但是现在的奥运会,我们可以多角度安置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他的动作,充分满足了观众的观看需求。
这样的观看模式在特殊时候也会帮助人们鉴别事物的所谓真实情景,如北京奥运会中美国游泳健将号称“飞鱼”的菲尔普斯在与塞尔维亚选手进行100米自由泳比赛时,仅以不到0.1秒的微妙差别获胜,这个差别在肉眼上根本看不出谁的手先接触到终点,最后裁判是通过水上与水下两方面的高倍摄像机进行慢镜头回放来进行确认菲尔普斯获胜,这种情况放在一百年前是无法实现的。
这种多角度的视觉观看已经被人们运用到很多地方,包括每年八月份的钱塘江观潮。当然能够在现场观看钱塘江大潮这种感觉是很好了,古人观潮也只能到现场的一些安全地方。但是现代观潮方式,是古人无法想象的,不仅可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可以通过电视观潮,而且可以在飞机上重高处观潮,甚者可以把摄像头安装在道具人身上在比较危险但具有很好的观潮点上,让人们可以观看到最惊险刺激的大潮。这种观看的方式有时比在现场的人还能观看到更多的内容。
二、视觉观看制造的以假乱真。
现代人们通过电脑模拟可以制造出许多在现实社会中消失的事物或是在生活中很少遇到的场景。典型的有《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自然科普节目。
一些科学家常常根据恐龙的化石骨骼,模拟出各种恐龙的形象制造出它们逼真的生活场景。观众可以通过电视上的节目看到消失了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模拟恐龙,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快感。有时候这种模拟的效果和真实的相差无几,如果不是人们从理性上早已确认,恐龙是消失的物种,也许会信以为真。
三、影视剧中出现追求视觉化。
影视人类学是以视听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新兴学科。影视艺术在人类学领域的应用随着电影技术的发明就开始了,从第一部人类学电影《巴巴里人的陶制》摄制至今,影视人类学逐步建构了一个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复杂体系。[3]从影视剧中的情况来说,一些电影电视不断追求演员的服饰上、布景上等画面来冲击人们的眼球。以《新版笑傲江湖》为例:比如新版中陈乔恩饰演的东方不败一改老版中的具有阳刚之气的形象。据制片人于正在访谈中回答,的确有为了迎合现在观众胃口的意思。《新版笑傲江湖》将金庸的经典名著完全改编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偶像剧,此版和前几版同名剧比起来其内容的情节构思大有不足之处,也有创新之处,但是由于该部电视剧在人物造型和视觉制作上下足了功夫,其收视率依然取得开门红。据调查显示《新版笑傲江湖》在全国网中收视率达到2.39%,在2月份各大卫视中收视率居前列。
姑且抛开《新版笑傲江湖》的内容质量如何,但是从客观实际上,它确实制造了了一个收视高潮,传播者的目的算是达到了。目前的电影大多在视觉上下大手笔,他们的传播方式逐渐影响了受众的欣赏水平与审美爱好。但是丛另一个层面上讲,也是受众的审美需求,促使了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投其所好。例如,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当时戴安娜和男朋友乘坐的`奔驰轿车为了逃避大批记者的摄像机及相机的拍摄,在高速行驶时发生车祸遇难身亡。事后全社会人对当时进行追赶的记者和摄像师进行了猛烈抨击。事件发生一个月后,记者们开始在网上对抨击者进行回复,大致内容是,并不是他们一味的要拍摄戴安娜,而是在受众的强烈需求下,为了满足受众的视觉猎奇而拍摄。事实上戴安娜从她与查尔斯王子结婚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卷入人们的视觉观看需求中。为了迎合媒体与大众对苗条和结实身材的需求,她的形体有了很大的改变,戴安娜通过了节食,还有每天按时进行体操锻炼,最终她从各个方面基本达到了银屏上观众需要的效果,成为媒体和大众希望看到的样子。记者们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很多时候,受众的需求也影响着传播者的态度和方式。同时视觉文化的发展也铸就一代英国王妃,戴安娜被称为“英格兰的玫瑰”,当仍不让的成为二十世纪下半页全世界曝光率最高的人之一。若不是视觉文化如此高度的发展,若不是全世界的镜头都对准了她,或许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王妃,或许也不会出现后来悲剧的一幕,仅仅如英国几百年来的其他王妃一样被记录在王氏族谱里。然而高度曝光的情况下,她成为全世界中的公众人物,这一切也改变她的命运。
八十年代香港电影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它的一个电影镜头一般不会超过三秒,每一一个镜头都转换得很快,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具有一种视觉快感,但同时这种快餐式的缺乏长镜头的电影,久而久之令观众的在看电影时缺乏一种思考,因为它的每一个镜头转换的太快,使观众在观影时来不及思考。观众容易被电影牵着鼻子走,对事物缺乏深层次的思考。而《新版笑傲江湖》在视觉和剧情上的颠覆,特别是让本来是是男儿身的东方不败直接从一开始就以女儿身出现在观众眼前,并不自觉的引导观众对东方不败与令狐冲之间的爱情产生同情与祝福。事实上传播者已经从客观上改变了受众原有的社会伦理观念,等于让受众不自觉的接受同性恋或者是违背常规的社会伦理观念。
四、视觉观看也是文化的派生。
通过视觉的观看,人们直观的看待事物,现在视觉文化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外在世界。传播者在营造各种各样惊奇的视觉效果时,其实也是对某种文化的传播与张扬。如1957年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从它的色调和桥墩、桥头堡的样式来看,就能明显的感觉出一种复古的风格并且参合着一些前苏联时期的文化元素,而后来建造的武汉长江二桥、三桥,采用桥中竖起一根大柱,两头斜拉着数十条钢条,就明显具有现代建筑风格。通过一个事物的外观就能散发出他所包含的文化。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尤其是在当下,许多事物确实需要包装,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眼球。如画框和画作的关系,德里达说画框“既不在作品之内,也不在作品之外,既不在作品之上,也不在作品之下,既反对对立,也不保持不确定,而且也给作品相当的影响。它不再仅仅是环绕在作品周围。”观众在欣赏一幅图画作品时绝对是连同画框一起欣赏,有相应与画作的画框作品一定比没有效果要好得多。现在观众的眼睛已经变得没有耐心去细细品读,就像他们打开电视如果没有在一分钟之内吸引到他们的眼球,可能就要马上换台,观众手上也掌握着一个主动权。
现在很多电视节目都要在其原本的内容上,做一下视觉包装,如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向观众介绍全国各地的美食做法,从视听符号的层面来说,更多地是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它采用“微距摄影”的手法,通过画面、声音、蒙太奇把美食的诱惑表现得淋漓尽致,向观众展示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流变。观众在观看这部记录片时,同时也是在欣赏一道视觉盛宴。
人类进入视觉化读图时代后,影视传播的形象化、直观性等特性,使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日益明显。借鉴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影视文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为:视听部分,包括语言、行为、景观、构图等视听符号;故事部分,建立在第一层之上,通过视听语言构成一个连贯的、具有意义的故事。[4]《舌尖上的中国》能够取得成功足够说明视觉文化的发展能够有利于吸引观众的眼球,也有利于文化通过视觉画面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这仅从文化的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益处,在视觉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好好利用它的作用,但是必须掌握好它的度,尽量它避免它带给社会的负面效应,以及思考如何利用视觉文化更好的为人文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
[2]王成宇.刍议自媒体时代下重庆地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研究策略[m].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46.
[3]马小燕.《斯拉姆》的影视人类学透视[m],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6.
[4]张杰.《舌尖上的中国》:文化视觉盛宴上的跨文化传播[m].光明日报,2012.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二
博物馆是了解各类文化的窗口,其重要功能就是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服务。1974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1届国际博协会员大会上通过的博物馆定义:非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陈列有关人类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物证。[1]高校是传播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基地,文化是高校发展的软实力,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是一个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砥砺着高校学子的品行与人格,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为了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个人品质,浓郁的文化素养,更应该坚持博物馆和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互动,馆校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在文化领域形成合力,拓展高校校外文化基地,而且也有助于大学生充分运用博物馆文化资源来提升文化品位,提高综合素养,全面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
一、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文化属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博物馆作为一种公开的、非营利性的文化载体,它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彰显。1990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在解释博物馆的定义时,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并列视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美国博物馆协会的总经理和首席执行官小爱德华・埃博(edward,jr.)认为:“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2]而作为人群中最富有活力、富有思想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说,受教育和影响的最为深刻,最具有迁移力。通过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相互融合,进行互动从而更深层次地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真正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
博物馆作为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展示场所,通过有形的实物,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历史与现实的变迁,是历史与文化的集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拥有博物馆的数量相对偏少,据世界博物馆统计:法国有博物馆5614座,平均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德国有博物馆5950座,平均1.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美国有博物馆6617座,平均3.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我国有博物馆2400座,平均6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我国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非常稀少,更凸显了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珍贵和稀缺,因此更应该充分挖掘每一座博物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教育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通过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3]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拓展知识和技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造就德才兼备的当代大学生。
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主要通过它的三大功能来体现:一是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正如王继华教授所指出的,在学校的生活中,无论是小学、中学或大学阶段,学生不仅是在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接受具有恒久魅力并渗透骨髓之中的思想道德、伦理的教育,体会学校动态、静态的校园文化和育人取向文化的熏陶。[4]二是导向功能,校园文化通过它的教育思想体系、价值观体系和行为风尚体系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引导学校的发展。三是凝聚功能,通过校园文化来凝聚师生对学校目标的认同,调节学校成员之间的利益和情感冲突,从而构建友爱、信任、关心、负责、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彰显具有德育价值的校园隐性文化。
博物馆和高校都具有传播文化、履行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博物馆作为公益文化组织单位,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对社会的认知需求也迫切地希望走出校门,与社会紧密接触。因此,在博物馆与高校之间以校园文化为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相互借力,共同推进,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共同努力。研究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博物馆与高校德育教育的互动。德育教育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更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发挥博物馆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深远的视野。通过参观博物馆、参与博物馆的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中激发爱国情怀。在参观中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博物馆与高校人文教育的互动。博物馆作为历史和文化的橱窗,不断向后人传递着一个社会、一个地区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博物馆里珍藏的文物和标本,是各种不同人文精神的体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反映着当时的历史风貌,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科技水平。博物馆通过门类齐全的学科、丰富的藏品和各种展示手段,来培养大学生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如常州博物馆里陈列出的常州历史文化,就是把整个陈列分成史前常州、延陵季子、齐梁故里、中吴要辅、儒风蔚然五大版块,通过将1288件珍贵文物,把丰富多彩的常州历史科学准确完整地呈现给观众。大学生在这里就能了解到常州的历史变迁,感触到文化的差异和延续,知晓了季札、萧统、唐荆川、赵翼、盛宣怀、瞿秋白等一批英才人杰的故事。大学生从博物馆汲取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和风俗文化与其在校内阅读累积的人文知识相互印证、补充和累加。
3.博物馆与高校素质教育的互动。素质教育已经提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并且正在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博物馆作为去功利化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它的功能就是传承人类的文明,让现代人通过汲取每一历史时期人们的智慧结晶,不断发扬光大并且开拓创新,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博物馆教育的精髓是完全符合素质教育本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以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博物馆有着在高校中无法模拟、无法创造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条件。大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体验项目,也可以通过成为博物馆志愿者等多种途径来接受博物馆教育的熏陶。如近几年来常州博物馆约有500多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从事各项志愿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加盟博物馆,不仅为博物馆提供了各种智力支持和新生力量,也解决了博物馆因免费开放而引发的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推动了博物馆服务社会,更好地发挥教育宣传的功能。同时,对于高校素质教育来说,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能够有效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化、全面化的进程。
4.博物馆与高校专业建设的互动。教育功能是博物馆和校园文化的共同的使命,但博物馆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与高校教育所传播的知识存在很大差异。学校教育是传授权威知识,更多地倾向于灌输性;而博物馆教育则更强调自主性、趣味性,强调观众的自愿参与。因此,博物馆的教育可以让人更加感到轻松愉快。博物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开发性的大学,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因此高校许多的专业都能在博物馆找到学习的结合点。如常州博物馆里的谢稚柳艺术馆以及经常开设的各种书画家的临展,为高校艺术专业的师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临摹、鉴赏的机会。据统计,迟燕高华―――谢稚柳、陈佩秋书画联展在展出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有4000多名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其中学习,鉴赏和交流。同时,博物馆和高校还可以共同开展专题展览、专业大赛、素描大赛、艺术研讨交流等专业性较强的活动,相互促进。因此,博物馆与高校专业或行业教育对接,可以作为高校间接教育的重要补充,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课堂。
博物馆和高校通过深度合作,多领域多方位互动,共同推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互动不仅有助于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合力,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特殊的文化资源与教育功能,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社会重任,扩大了社会的影响力。[5]作为学校软实力,高校则可以充分运用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建立文化基地,使高校学生能够切实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来提高自身的文化需求和实践需要。
参考文献:
[1]路亚北。当代博物馆功能与大学文化建设的融合[j].常州大学,2012,(4):30.
[2]段勇。美国博物馆的公共教育与公共服务[j].故宫博物院,2004,(2):90.
[3]袁先潋。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
[4]王继华。教育文化战略构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23.
[5]沙晓红。浅谈高校博物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1,(4)上:167.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三
近年来,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文化成为了时下最受青睐的艺术形式之一。学习视觉文化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以图片、照片、视频等多种视觉元素为主的现代文化。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视觉文化的力量,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五个方面阐述“视觉文化心得体会”。
一、“视觉文化可以丰富我们的审美趣味”
视觉文化是一种具有魔力的艺术形式,它将静态的图片、照片、色彩、线条等元素,通过结构化、构图、色彩等艺术手法组合,创造出有生命力、有感染力的形象。这些形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趣味。比如,一个用黑白配色、强烈的对比和明暗变化表现出特殊情感的照片,能够通过其独特的构图方式,引起我们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丰富我们的审美趣味。
二、“视觉文化的视角多样化可以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势”
视觉文化不断涌现出来的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独特的视角和人文内涵。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文化形式,我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视界,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发现更多可能性。比如,当我们欣赏一个抽象艺术作品时,它不仅仅是一张几何图形的构成,同时还会以表现一种理念、情感或主题为目的,通过画面中蕴含的细节、元素、形态等鲜明的艺术风格,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维的大门。
视觉文化是一种直观、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超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更好地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内涵。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幅画作,都可以在瞬间抓住观众的情感,传递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或思想。比如,在一组极具震撼力的摄影作品中,通过用极端紧密的构图和运用4K高清的精致画面,让观众感受到高强度的情感冲击力,这种情感传递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
四、“视觉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表达和融合”
视觉文化来源于各种历史文化和不同社会的背景,是多元文化的产物。在看待视觉文化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被故弄玄虚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障碍所限制,要以开放的心态去体会和欣赏视觉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的内在价值。当我们对多元文化视野开放的时候,视觉文化就吸纳了更多不同文化的养分,从而实现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富有创造性的文化融合。
五、“视觉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化”
视觉文化反映了当代文化的一种变革,是现代艺术的一种新形式和新媒介。在传递当代文化的同时,视觉文化也在被当代文化所影响和塑造。学习和掌握视觉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代文化,并且更好地把握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视觉文化不仅仅具有审美的价值,更有深刻和卓越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总之,学习视觉文化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趣味,也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破除我们的思维定势,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多元文化的表达和融合。同时,也能够增进我们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我个人来说,学习视觉文化不仅使我审美素养得到了提升,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和美丽。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学习视觉文化,感受到它提供的无限魅力和可能。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四
有线电视媒体虽然具有更广泛、更迅速、更深刻的传播效果,是面对大众权利所设置的一种平台,但与互联网相比就缺少了交互性和生动性。有线电视媒体正是为了赋予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看权利,实现其大众化,不得不在业务方向上单一,重点强调观众单方面接收。所以在新媒体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最大化实现互动性和人权性,新媒体通过视、听、说、看等多个方面方便人类生活和工作,所以人们在生活中更多的选择新媒体而逐渐淡忘了有线电视媒体。
1.2有线电视媒体技术上存在一定问题。
有线电视媒体在传播技术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在观看有线电视时会出现重影、雨刷效应等问题,清晰度不高,或者有时候会显示无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观看电视的心情。还有就是有线电视的可观看频道也是有限的,针对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但是有线电视只是满足广大客户的观看需求。而新媒体网络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可以搜索到他们想要的,更加直接方便满足人类需求。所以有线电视媒体在这些方面还需要做出相关改进。有线电视媒体是通过光缆来传送信息数据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就需要人为进行维护和修复,使用的有线电视媒体客户越多,所需要的维修费就越高,成本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客户使用有线电视媒体的费用。所以设置合理的使用价格也是必要的。
1.3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
有线电视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农村发展意识不强、资金不足、技术较为落后、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比较滞后。农村对于有线电视的发展意识并不强,没有将有线电视发展传播到周围其他居住地中,使得其他农民观看不到有线电视。还有就是农村发展较城市落后,资金不足,并且专业技术也比较落后,无法做好媒体在农村的普及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有线电视的发展。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有些村里领导疏于对有线电视使用户的档案记录,给线路维修工作带来了不便。
2根据现状实施改革措施,促进有线电视产业发展。
2.1追求业务多元化增长战略。
有关单位可以在有线电视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永久连接的前提下,追求业务多元化增长战略,提高它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首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仔细的市场调查,采集大量数据,根据客户需求做好网络升级的计划,估计未来的发展状况,使风险分担,然后适当进行网络升级,改进有线电视系统,增加有线电视的互动性和生动性,从图、声、观、触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得电视上网更有魅力。
2.2有效改进有线电视媒体传播技术。
在有线电视媒体的建设技术上有效进行改进,找出雨刷效应、重影、干扰频率等出现的'原因并且加以改进,提高电视的观看清晰度,让更多的人看的舒心,不会因为电视画面质量而影响客户的喜爱。在这个方面来促进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同时在传播成本上也可以适当进行改革创新,针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需求。比如一些有线电视公司提供按次收费的频道,用户可以收看特定的电影直播节目体育节目等。另外附加费用可以预定单次收看时间。有些公司开始提供视频点播服务,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想看的内容定制节目,例如最近的电影,音乐会,体育节目重放电视节目和专题节目,随时可以收看想看的内容。[2]部分点播节目的收费与在录像带租借店出租一套电影相若,而有些则是免费。通过这些手段来促进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使得它能够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屹立不倒,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2.3促进农村有线电视媒体的使用。
针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有关单位可以派遣较多的专业人员去农村进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有线电视媒体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高农民发展意识,做好有线电视媒体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有线电视的存在。全面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过去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强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加快人才培养,人才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发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适当增加专业人员和公司资金来进行有线电视的设置安装工作和维修工作,做好全面的档案记录,方便员工进行电路维修,最终促进有线电视媒体在农村的发展和普及。
3结语。
综上所述,有线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新媒体时代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为了不被人类所淡忘和淘汰,有关企业应该不断改进有线电视媒体的建设传播技术,首先保证有线电视媒体的传播质量,得到广大客户的信赖,同时追求业务多元化增长战略,进行网络升级,增加它与客户的互动性和生动性,为了更多的吸引顾客眼球。而且也要加快有线电视媒体在农村的发展步伐,根据山地农村现状做出相关改进,提高企业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一切为了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随着全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线电视媒体所创造的产值是巨大的,而数字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推广作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将为电子工业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相信有线电视业这个巨大的市场将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程轩.有线电视网络的改建和升级[j].广播电视信息,2007(02).
文档为doc格式。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五
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的相互结合之所,是人们在尊崇自然的同时,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表现。园林的设计与布局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中视觉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参观园林时,我深刻感受到园林设计师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尊重。下面我将从景观塑造、色彩运用、景观元素、平衡与和谐以及情感共鸣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分享我对园视觉文化的心得体会。
首先,景观塑造是园视觉文化的核心之一。园林设计师通过精心布局,创造出一个整体和谐、独具特色的环境。比如,我参观过的一座园林中,庭院深深地融入着周围的风景,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且,景观塑造的同时也展现着设计师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创意。例如,一座园林中的小桥、流水、卵石等设计元素都与自然的流水、山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环境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舒适与宜人,还体验到了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色彩运用也是园视觉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园林设计师通过合理运用颜色,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在我参观的园林中,色彩丰富多样。比如,春季那一片粉红的樱花,让整个园林充满了喜悦与希望;夏季的一片绿色,使人感到清新与舒爽;而秋季那一片金黄,让人沉浸在温馨与宁静之中。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设计师成功地创造出了不同季节不同情感的表达,使人们在其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第三,园视觉文化中的景观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园林中的各种元素,如花草树木、建筑物、雕塑等,都是景观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一座中式园林中,设计师通过布局合理的亭台楼阁、假山、湖泊等元素,创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艺术性与审美感的景观。这些景观元素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增添了参观者的兴趣与乐趣。
第四,园林的平衡与和谐是园视觉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与平衡。比如,在一片绿树成荫的草地上,一座白墙红瓦的建筑显得恰到好处,既不显得突兀,又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这种平衡与和谐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空间上,更体现在对形式、比例、材料等方面的考量。设计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运用,使整个园林在平衡与和谐中发挥出无穷的魅力。
最后,情感共鸣是园视觉文化中难以忽视的方面。园林作为一种情感载体,很容易引发人们共鸣。比如,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园,让人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个小巧精致的庭院,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喜悦。设计师通过巧妙塑造场景,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人们在园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园视觉文化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景观塑造、色彩运用、景观元素、平衡与和谐以及情感共鸣等方面的表达,成功地将人与自然、人与美、人与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参观园林的过程中,我对园视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也更加欣赏园林设计师的智慧与创造力。我相信,在这种追求美好的环境中,人们的心灵能够得到真正的安宁与满足。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六
第一段:背景介绍园视觉文化的概念以及重要性(字数200)。
园视觉文化是指通过视觉艺术和设计来展示特定园区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从而为游客提供一个独特的观赏体验。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园视觉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早已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的环境,还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作品深化人们对于文化内涵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园视觉文化的建设和呈现对于城市和园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园视觉文化的设计要素与实践案例(字数300)。
园视觉文化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景观设计、雕塑、石刻、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景观设计是园视觉文化的核心,通过合理布局植物和建筑,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例如,在某个公园的设计中,我看到有一个小溪流穿过公园,旁边是几株高大的杨树,夹杂着花草,使整个公园显得极为舒适宜人。此外,雕塑和石刻也是园视觉文化中常用的设计要素,它们可以在空间中增添艺术气息,并向游客传达特定的文化信息。例如,在一个古典园林中,我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它以极为生动的形象展示了一位传统英雄的故事,引发了游客们浓厚的兴趣。
第三段:园视觉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字数300)。
园视觉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园视觉文化的建设,可以使人们了解和领会到一些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促进国学教育的普及推广。同时,园视觉文化还可以为城市和园区的品牌建设提供一种独特的文化标识,增强城市和园区的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和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园视觉文化的建设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和园区带来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第四段:园视觉文化的挑战与对策(字数200)。
园视觉文化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设计园视觉文化需要考虑到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喜好,要与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另一方面,园视觉文化的建设需要吸引专业的设计团队和艺术家参与,提高设计和施工的水平。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可以加强与相关学院和机构的合作,培养专业的设计人才;鼓励市场竞争,提高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参与,使设计更符合当地实际。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字数200)。
园视觉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环境。通过园视觉文化的建设,可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和园区的文化魅力,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园视觉文化的建设还需面对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审美要求的提高,园视觉文化的建设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七
3.豁然开朗,卓尔不凡。——上海万科广场。
4.碧影天然,桂香满园。——碧桂园高级花园别墅区。
5.万众瞩目,京华瑰宝。——北京飞达玫瑰园高级别墅。
6.拥有怡兴楼,一生已足够。——广州怡兴花园。
7.世外桃源在此求,投资置业在您手。——上海东林花园住宅。
8.千年梦幻成真。——上海世外桃源花园别墅区。
9.外销规格,内销价格。——上海明泉苑。
10.物业升值潜质高,投资自住两相宜。——天津紫金花园。
11.安居乐业,兴隆花园。——上海兴隆花园别墅。
12.拥有一座家园,感受一生幸福。——上海万科城市花园。
13.千金易得,靓地难求。——梦湖山庄。
14.傲视同群,唯我独尊。——上海怡景花园。
15.昨日梦想,今日成真。——贵族名苑。
16.住在贵族名苑,感受贵族气派。——贵族名苑。
17.卿卿我我置家园,龙腾四海奔前程。——青龙田庄。
18.郊外都市的完美结合。——建庭山庄。
19.万年的丰盛,居住的梦土。——西郊花园。
20.典雅豪华,明洁幽静。——龙涛阁花园别墅度假村。
21.一个浪漫、温馨、幽静的爱巢。——深圳梅花新村。
22.居千秋福地,兴万世家园。——上海侨友苑。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八
摘要:近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不仅使民族经济得以高效迅猛发展,还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上得以快速提高,人们在的衣食住行消费上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心理,需求带动消费,“衣食住行”首当其冲,社会审美价值改变了人们对于服饰美及服饰文化的理解。服饰文化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之一其中有包含着人类精神文化的因素,服饰能够直接反映文化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显示出一个人的地位,还体现着一个人对于美的需求,同时,人们对于服饰文化自身所拥有的精神文化因素要求越来越多,人们通过美丽的服饰装扮自己,增加对自己的自信,而服饰文化的艺术传播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服饰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
校园服饰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不同于大众时尚文化的特殊文化,它强烈地反映出学生在这一特殊环境下所拥有的特殊审美观念、时尚观念以及着装观念。1.大学生服饰文化能反映出校园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占据校园文化的核心地位,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而服饰穿着在人的身上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思想,不同的服饰不同的搭配就能够体现出一个人不同的气质,而大学生对于服饰的选择无不显现着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习惯、审美追求,所以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服饰美的追求体现出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和对于美的欣赏与价值观,服饰穿在身上就像赋予其生命,不同的类型形成了校园中不同的风景。2.大学生服饰文化能够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校园这个特殊的氛围环境中,举办多样化活动就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从服饰方面就能够更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里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穿着搭配停留在怎样才能通过服饰展示自己,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也会体现出服饰文化带给我们质的改变,整体环境的变化拥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生服饰风格的研究现状。
1.时尚前卫风格。大学生着装引领着校园服饰文化的潮流,这是校园服饰文化的一显著特点,他们追求时尚着装,必然会带动消费的时尚,有些大学生追求品牌、偏好名牌,追求前卫潮流、个性的服饰,显现出随性,标新立异的特点,而有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性格爱好,追求特别夸张而又不显张扬的服饰,各种各样的群体在校园服饰文化中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展示校园的文化形象。2.单一的服饰风格。大学生服饰中的时尚和简约,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服饰的单一化,曾经做过一份调查研究显示,在大学大一、大二学生群体中,对于穿着类型的调查,拥有70%的学生穿着的运动服,15%的学生穿着休闲服装,另外15%的学生穿着一些比较前卫时尚潮流的服饰,同时,他们对于服装类型喜好的调查研究显示,65%的学生喜欢前卫运动休闲装,20%的学生喜欢一些品牌效应下的时尚服饰,15%的学生喜欢成熟稳重的服饰,服饰的单一显示着学生的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审美观念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氛围下有一定的影响。
三、服饰文化的艺术传播。
校园的文化精神是由教师与学生构成,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需要的精英群体。服饰的艺术与审美功能以独特的文化内涵理念影响着大学的文化建设,学生群体的穿衣打扮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体现着大学文化的精神。大学生群体对服饰认识与理解较为前卫,标新立异的穿衣方式体现着自身的与众不同。1.服饰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服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因素慢慢渗透服饰文化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服饰慢慢向实用和美观发展,更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大学生服饰文化是校园时尚精神的直接表达,作为一种时尚文化,体现出年轻人的审美观念,生活品位和价值观取向。大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他们穿着的不同体现出文化水平的不同。2.服饰艺术传播的意义。服饰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符号,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重大的意义,服饰中蕴含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观念和习惯,体现一个人的审美标准;服饰还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身份,通过服饰的传播能够带动别人的审美观念,把前卫时尚积极的信息传递给人们。服饰也是审美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体现出个人的修养、气质。
以大学生服饰文化的艺术传播为突破口,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意识,深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和促进的作用。1.重视大学生服饰文化的艺术传播建设,要活跃校园整体文化的气氛,以大学生服饰文化的艺术传播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首先,在很多大学的公共课程中,很少有关审美的课程,学校应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学习美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美学提升自己。其次,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设专业的服饰文化课程,提高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丰富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修养。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再次,培养学生养成关注服饰文化,学习服饰文化的习惯。对于一些学生在服装审美层面上追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特点,学校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和渠道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应加强个人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2.避免校园内服饰的单一化,校园服饰的设计,特别是针对大学这一特殊环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运动休闲装成为主流的服饰,就造成了穿着的单一性,在一个新的时代,更应该拥有新的生活方式,学会用服饰充分肯定自己、展示自己,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加入一些新的时尚的元素,而学生整体的审美水平就会显得特别重要。学校应积极为服饰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学校文化制度建设,对一些能够弘扬学校文化的东西积极引导和推广。运用校园社团的优势,成立一些关于服饰文化的社团,提高服饰文化进行宣传与互动。通过现有条件加强对服饰文化的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的广播、网站等平台推进服饰文化的引导效果。学校定期举办服饰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服装设计周等活动,坚持让学生自己进行服装设计,给予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理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从学生的个人角度出发,在提高自己审美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服饰文化中自身的作用,提高自身校园文化的参与意识,主动接受、参与服饰文化建设。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使大学生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树立科学正确的服饰观和审美价值观。认真学习服饰文化相关内容知识,对自己掌握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升华,并将理性、低碳的消费理念灌输自己的知识中,成为新时代充满朝气的大学生。综上所述,服饰文化的艺术传播效果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促进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人文教育的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服饰文化的传播,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饰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充分体现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九
正文:饮着清澈的溪水,听着悦耳的鸟鸣,吃着丰美的青草,呼吸新鲜的空气。如此自在舒适的环境,伊利乳牛产出的牛奶自然品质不凡,营养更好!
广告口号:青青大草原自然好牛奶。
2、叙事体式。
包括故事式、生活片段式等形式。特点:以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引人入胜,吸引受众的阅读和听收兴趣,又以故事中的事件的处理和产品介入所获得的结果来说服受众。
如diploma奶粉文案:
标题:试图使他们相会?
正文:亲爱的扣眼:
你好,我是纽扣,你记得我们已经有多久没在一起了?尽管每天都能见到你的倩影,但肥嘟嘟的肚皮横亘在你我之间,让我们犹如牛郎织女般不幸。不过在此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主人决定极力促成我们的相聚,相信主人在食用diploma脱脂奶粉后,我们不久就可以天长地久,永不分离。
3、论说体式。
以深刻的哲理、严密的思辨性和语言的逻辑性见长。一般用于为企业或品牌塑造一个观念形象、一种价值理念;推出一种消费新观念或消费形态,以达到间接带动商品消费的目的。多适用于平面媒体。
如:
南方周末系列广告。
笛子篇。
标题:静有所听。
正文:
在这浮躁的年代,
静,也是一种责任。
在静中聆听最细微的声音,
在静中思想得到最真实的感悟。
南方周末,思想人生,思想新闻。
广告语:南方周末,深入成就深度。
荷花篇。
标题:清有所见。
正文:
在这精彩的世界,
清,也是一种坚持;
清,真实得以沉淀;
清,思想得以纯粹。
南方周末,思想人生,思想新闻。
广告语:南方周末,深入成就深度。
卵石篇。
标题:恒有所得。
正文:
在这多变的未来,
恒,也是一种信心,
曾经,多少次的妥协换回失落;
曾经,多少个梦想被遗忘。
思想守恒,只因希望在路上。
南方周末,思想人生,思想新闻。
广告语:南方周末,深入成就深度。
4、文艺体式。
用文学、艺术的写作手法来创作出来的广告形式。包括诗歌、散文、曲艺、相声等。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十
从50年代初到现在,ci的诞生有近50年的历史,他发展沿革大致上经历三个阶段:。
a 从商标品牌到产品视觉统一设计,
b 企业风格的视觉传达设计,
c 从视觉形象识别到整体形象识别,
ci已经从单纯的视觉传达设计演变为一种企业形象的传播策略,我们可以看出vi形象的识别是现在ci、mi等的最初起源,最初是商品标志视觉功能的扩展,商标品牌作为商品的标记和象征,在商品市场的竞争中发挥这主要作用,1851年,美国宝龄公司老板发现负责货运的人总是在装蜡烛的箱子上画上黑叉叉,经询问才知道是为了那些目不识丁的码头工人能分辨哪是蜡烛哪是香皂。后来,有位聪明的工人把难看的叉叉改成了星星,进而成为固定的符号经常出现。
ci这一词最早由美国的设计家来蒙特于1930年左右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企业重视工业设计和产品的视觉设计。现代设计的摇篮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所起初培养建筑设计而创建的学校,转而以培养工业设计、商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门人才。造就了一批设计师,对今天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说视觉文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丹尼尔・贝尔认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众社会的要求逐渐扩展延伸,品牌等成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商品分辨和信誉保证的重要识别,使得在人们视线里出现整体的视觉识别系统,时代也有了它新的概念,即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急剧加速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促使视觉文化的进步,总之,设计与经济时代的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 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的发展。
1 互联网的发展。
自从发明了电脑,出现了www,科学发明改变了社会,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限的,互联网的发明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伟大的发明。pc时代的数字化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则是全球的。互联网使时空的距离成为零,整个地球被收缩成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可以周游世界,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费用,实现社会化,达到信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具有鲜明的优势。以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构成了信息社会的最基本原子,在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之上,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将普及发展与人类社会。
2 四次信息传播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与效率。
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
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大众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
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并迅速普及,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疾,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以模拟式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3 “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新媒体。
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这恐怕任何一个用过互联网的用户都能一一道来: 报道及时、零传播成本、多媒体、可以检索等等。有报道说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前几任媒体:无线电广播问世38年后,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诞生后,拥有同样数量的观众,而因特网从1993年对公众开放,到拥有这个数量的用户只花了4年时间。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的载体,确实起了传统媒体所起的很多功用,或者说它替代了传统媒体的很多功用。
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由于国际互联网所具有的超越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决定了网络对平面媒体的超越,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互联网的发展使视觉文化识别出现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三 网络形象设计的出现与定义。
1 几个问题的解答引述。
网页设计重要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先得回答:网站的外观重要吗?一个网站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看而吸引的外表,哪怕有着再好的内容,有着再好的结构,相信整个网站的浏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浏览者的阅读兴致也会大减。就等于一个内涵丰富但却外表平庸的人在一个公共场所出现,是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的一样。人们称互联网经济为注意力经济,如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除了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外,外观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站的外观非常重要,因此,网站的vi设计也非常重要。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vi设计呢?
一个好的视觉设计,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一个网站怎样才算是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一个最简单的判别方法是,看她三眼:第一眼,看是否抢眼;第二眼,看是否顺眼;第三眼,看是养眼。其实,这三眼就是网站给你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很重要,浏览者能否接受这个网站,很大程度上,就看有否这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这个网站就是有一个很好的视觉效果了,相信浏览者也会耐着性子去看完你整个网站的。
怎样才能有一个让人一见倾心的视觉效果?
首先要看整个页面的颜色是否协调,千万不可给人刺眼的感觉;其次要看网页上的的文字是否易于阅读,文字太细、颜色太浅、页面太长或超出屏幕宽度,都是有违网站设计的“美学原则”;再次要看图片,图片太大、太多、太模糊都会惹来浏览者的反感;最后要看“动”与“静”是否配合得当,无节制地滥用flash、动态gif、滚动字幕等效果就会让人眼花缭乱,但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页面也会让人感到乏味。
上面谈到的vi设计仅仅是就一个页面而言,vi设计的另一方面是看整个网站的所有页面是否协调与一致。每个页面都使用相同种排版方式、相同的背景色及近似的按钮都能增加网页一致性,树立统一的风格。这是最基本而有最重要的网站vi设计。
2成功网站的vi设计。
如果你是打算为企业建立一个商业网站,则更加要注重网站的vi设计。如果你的企业本身已经有了一个统一的ci设计(corporate indentity,企业形象识别),那么,网站的vi设计就应该遵循其ci设计。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有一套适用的ci设计。按照我们的经验,有相当的ci设计并不适合应用到网站的视觉设计之中,这使得网站的设计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企业在制定其ci设计时,很有必要听取专业网页制作人员的意见,哪怕企业暂时并被有触网的打算。
3visi网络形象识别系统。
四 网络形象识别设计的语素。
1 互联网的属性特点。
以互联网为代表技术的信息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数字化设计成为未来设计师的主要表现手段。
传播范围广。
信息资源丰富。
有上网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即当你在网冲浪的时候,会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络这个信息海洋的广博无边。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超过1.5亿,网上主机数量约3000万台,可检索的网页数约50亿页,真正称得上“信息海洋”。
形态多样化。
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所以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如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这样,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这已经超越了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交互传达。
互联网是有史以来的影响我们生活面最广、最容易产生互动的新科技,它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从以前的线形思考到现今的网状思考,由一体通用到量身定做,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从实体到虚拟,这皆是互联网的互动特性所带来的新特性。互动的设计更会引起受众的兴趣,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例如可以对网上的某些信息作出自己的反应,并将其加入到网络媒体当中,反过来又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一部分。
2 网络形象识别设计。
本文提出了网络形象识别设计的新概念,几下具体说明网络形象识别设计的语素。
网络形象识别设计要根据企业制定的识别系统进行扩展延伸,设计出新的符合网络属性特点的形象识别系统。从宏观上讲,网络形象应该具有统一的整体的便于识别的设计。
首先,网络形象设。
计的整体定位,网络海洋如此之大,但是整体的网络视觉效果很少能出现在我们的屏幕中,这就需要策划设计人员有依据的进行整体定位策划。vi设计中的企业标准形象需要重新整合组成,事实上可以凭借ci设计里已经指定的logo、色彩、或标准字型等予以发展。尤其是色彩部分,使用正确的色彩往往可以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另外针对logo本身的一致性所作的设计上变化也是一种变化,总而言之,所有的做法必须能够发展出一套更具品牌形象的设计。
网络形象标识设计可以以动态形式或静态形式出现,网络的web色彩和版式需要统一,我们称网络标准色彩和网络应用版式,当然其形式和要素非常多,我们可以概括为基本元素形式。这里所说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文字的处理、背景色彩、各种动态按钮、图表、表格、导航工具、背景音乐、互动影像、视频播放、小窗口等,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元素,当然更重要的是整个元素要有一种共同点,这也就是网络形象设计的创意设计所在。以上各视听元素大多数浏览器本身都可以显示或收听,无需任何外部程序或模块支持。比如,大部分浏览器都可以显示gif、jpeg图形和gif89a动画。还有些多媒体文件(如mp3音乐)需要先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启动相应的外部程序来播放。另外,在浏览器使用插件(plug-in)可以播放更多格式的多媒体文件。微软推出ie浏览器后,提供了基于ole的activex技术,用来在网页中播放多媒体。目前activex已经成为热门技术。另一种播放多媒体的技术是javaapplet。它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应用于网页之中的小应用程序,相比于插件和activex,javaapplet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良好的跨平台能力,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总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元素在网页艺术设计中的综合运用越来越广泛,使浏览者可以享受到更加完美的视听效果。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也对网页的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丰富了网页艺术设计的表现力。
网页的版式设计同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的版式设计有很多共同之处,它在网页的艺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谓网页的版式设计,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将视听多媒体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听传达方式。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总之网络视觉识别系统将是统帅所有技术与艺术集合的核心。紧跟时代步伐,视觉文化时代的要求将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整体的统一的便于识别的视觉效果将会对品牌企业、产品的形象产生一定的效应.,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建强企业ci战略厦门大学出版社 。
2 山田里英 新ci战略 艺风唐版。
3 柴唐佩译21世纪视觉传达史 湖北美术出版社。
4 王晓玲企业文化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5 丹涅尔・多累斯 wwwdesign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 markertng corporate image y。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十一
以中国象棋四大名局之首的“七星聚会”为设计主线结合区内原有地形地貌及历史文化遗存在该区设计七大主题功能区。沿着省道边上设计公园的主入口服务区以“车”为主题,象征该区为人流集散点四通八达。在原有蘑菇种植区形成蘑菇观光园以“象”为主题,刚好切合象走田的思路,体现农耕思路。在村委会的东南侧的原有水田区域设计生态湿地保护区,该区为本次设计的重点,以“将”为该区主题,再次阐明该区的重要性。以上三个分区为本次设计的核心。在核心区的外围有四大景观节点,犹如四大“卒”时刻保卫和辅助三大主棋。四大景观节点分别为自助旅游营地驿站区、四季柚采摘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生态保育区。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十二
视觉文化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涵了许多与视觉有关的事物,例如电影、艺术、设计、建筑等。在当今时代,视觉文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通过视觉文化来认识世界,检验生命的真谛。在我看来,学习视觉文化是一件非常意义深远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很多美丽的东西,并且受到这些美的启迪。
视觉文化的涵义非常广泛,它包含很多方面,例如影视娱乐、文学艺术、人类学、习俗传统等。在这些方面中,视觉都是至关重要的元素。影视作品的叙事和表现、视觉艺术作品的构图和色彩上的运用、建筑设计的结构和审美等都与视觉文化息息相关。观赏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不同的观念和文化,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美。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认识到更广泛的视野,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视觉文化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年轻人来说,通过学习视觉文化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我,理解社会和文化,并且提高审美品味。例如,在影视作品中,我们会观察到并理解虚构人物的情感表现和行为方式,从而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增长生命阅历。同时,通过分析影视作品中的视觉元素,我们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特思维模式。
视觉文化也是一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由于视觉文化的广泛应用,它在对社会文化的建构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绘画和雕塑作品来展现特定时期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包括政治、经济、文艺等。同时,建筑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像是门窗、楼房、广场等也引领着社会的文化趋势,助力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创新。
第五段:结论。
在这个难得的机会中,我有幸学习视觉文化。我从中发现,视觉文化是一个非常宏大而又深刻的主题。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我们认识与探索这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工具。通过学习视觉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和社会,丰富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经验。因此,我相信,没有什么比学习与发掘视觉文化和其背后价值更有意义了!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十三
环境容量的测算一般有三种方法:游道容量法、面积容量法、卡口容量法。综合考虑公园的地形地貌、景观资源分布情况、交通状况和游览方式等因素,该设计环境容量采用游道容量法进行计算。游道容量法适合于地势较陡峭、成线性布局的景区。浙南象棋文化主题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总游线长度为2389米,以人均占有游路5米考虑,全年可游览天数为300天。根据环境容量的估算公式得出,其日环境容量为1240人,年环境容量为37.2万人。整个景区工设有七大功能主题区:主入口服务区、生态湿地保护区、蘑菇观光区、四季柚采摘区、自由旅游营地驿站区、现代农业观光园、生态保育区。
2.4.1主入口服务区。
与省道相连接,以规则的中轴式打造主入口服务区的景观。入口设置提有“浙南象棋文化主题公园”字样的三开式的门坊。林荫道走廊穿过生态停车场来到开阔的入口广场及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两边布置对称式的树阵广场,左边有条道路延伸到休闲登山道。右侧道路则延伸到蘑菇园区。本案例的生态化停车场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到场地设计之中,充分运用植草砖、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等各项举措,将整个停车场打造成生态的雨水收集基地。
2.4.2生态湿地保护区。
生态湿地保护区位于村庄东南侧,主要结合耕地现状,以水系为主穿插整个湿地,根据景观功能需求设置木栈道、观赏平台、休闲亭廊、生态浮岛、棋盘广场、花田观光地等。整个区域分开放、半开放、封闭保育的空间。局部针对游人开放观赏体验,局部则需要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考虑,减少人为的干预。开放区域的棋盘广场可以设置景观小品,增加游人的参与度。半开放区域的木栈道区域则可以为游人提供一个观赏拍照的取景点。湿地保护区,主要考虑湿地生态的自我平衡、湿地植物的自然净化能力。本案例将生态湿地建设成园区的水体水质净化设施,园区各类配套设施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后得到的中水通过管道向湿地内的静塘排放。静塘相当于一处沉淀池,初步处理沉淀中水中含有的泥沙等杂质,以减轻整个湿地淤积情况。经过初步沉淀的水体利用地势高差向生态塘流动,生态塘内种植了大量可净化、吸附、吸收水体中含有的p、n等元素的水生植物,如:芦苇、水竹、美人蕉、水葱、慈姑、睡莲、荷花、鸢尾、花叶芦竹、再力花等。不仅如此项目设计人员还在水位较深不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区域设置了人工生态浮岛,从而大大地扩大了水生植物种植面积,提高了湿地内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对净化和改善湿地内水质起到了提升作用。与此同时人工生态浮岛上的植物景观模拟了自然湖泊中的小岛和离岸浅滩,将整个湿地的景观线向水体中央推移。各类水生植物在春末夏初都处于盛花期,色彩缤纷的花朵使得整个生态湿地成为园区的景观中心,吸引游客前来驻足观赏。
2.4.3蘑菇观光区。
蘑菇是马站镇的支柱产业,享誉全国,拥有“中国蘑菇之乡”的美誉。蘑菇更是棋盘村的产业特色,建有标准化蘑菇示范园区,温州市无公害蘑菇生产基地。
2.4.4四季柚采摘区。
四季柚是马站镇的支柱产业,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的美誉。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产业优势,在本案中设立四季柚采摘区,可以让游客采摘到新鲜的四季柚,使游客在体验劳动乐趣的同时,还能品尝自己劳动成果。
2.4.5现代农业观光园。
现代农业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而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场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可以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开拓活动场所,提供服务设施,招揽游客增加收入。
2.4.6自由旅游营地驿站区。
自助游是新兴的一种自由便利、时间安排随意的旅游方式。受当代民众的青睐。无论老少,都可以体验,享受到自由、深入、有特色的旅游体验。成为未来旅游的一个主要趋势。本区域内主要以疏林草地作为景观布局方式,耐践踏的游憩型草坪为前来露营的游客提供了安营扎寨的良好条件,而大面积草坪中零星布置的大乔木如:雪松、香樟等为游客提供了相对较为隐僻的活动场所。同时在此区域公共厕所、路灯、供电箱、超市等配套设备也为露营的游客提供了便利。
2.4.7生态保育区。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除了提供人类活动的空间,还需要还原自然一个有自我治愈的保育空间。避免人为活动的干预。生态保育是人类对自然最大限度的保护。对自然生态链的多样化及平衡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生态公园的重要功能,就是保护该区域内原有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将人为影响降至最低,本案例在园区东北的山丘设置了一处面积较大的生态保育区,一方面隔离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原本山林的破坏,另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了当地四季柚植株资源。
3结语。
综述以上的设计思路及定位分析,以期为浙南象棋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个更加切合实际可落地的方案。不仅保护了珍贵的生态资源,传承了棋盘村的象棋文化,还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健身观光的好去处。旅游线路将当地的蘑菇产业、现代观光农业融入到公园未来发展的节点上,带动整个乡镇的发展.
视觉文化读后感篇十四
从50年代初到现在,ci的诞生有近50年的历史,他发展沿革大致上经历三个阶段:。
a从商标品牌到产品视觉统一设计,
b企业风格的视觉传达设计,
c从视觉形象识别到整体形象识别,
ci已经从单纯的视觉传达设计演变为一种企业形象的传播策略,我们可以看出vi形象的识别是现在ci、mi等的最初起源,最初是商品标志视觉功能的扩展,商标品牌作为商品的标记和象征,在商品市场的竞争中发挥这主要作用,1851年,美国宝龄公司老板发现负责货运的人总是在装蜡烛的箱子上画上黑叉叉,经询问才知道是为了那些目不识丁的码头工人能分辨哪是蜡烛哪是香皂。后来,有位聪明的工人把难看的叉叉改成了星星,进而成为固定的符号经常出现。
ci这一词最早由美国的设计家来蒙特于1930年左右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企业重视工业设计和产品的视觉设计。现代设计的摇篮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所起初培养建筑设计而创建的学校,转而以培养工业设计、商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门人才。造就了一批设计师,对今天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说视觉文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丹尼尔・贝尔认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众社会的要求逐渐扩展延伸,品牌等成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商品分辨和信誉保证的重要识别,使得在人们视线里出现整体的视觉识别系统,时代也有了它新的概念,即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急剧加速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促使视觉文化的进步,总之,设计与经济时代的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的发展。
1互联网的发展。
自从发明了电脑,出现了www,科学发明改变了社会,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限的,互联网的发明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伟大的发明。pc时代的数字化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则是全球的。互联网使时空的距离成为零,整个地球被收缩成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可以周游世界,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费用,实现社会化,达到信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具有鲜明的优势。以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构成了信息社会的最基本原子,在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之上,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将普及发展与人类社会。
2四次信息传播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与效率。
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
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大众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
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并迅速普及,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疾,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以模拟式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3“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新媒体。
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这恐怕任何一个用过互联网的用户都能一一道来:报道及时、零传播成本、多媒体、可以检索等等。有报道说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前几任媒体:无线电广播问世38年后,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诞生后,拥有同样数量的观众,而因特网从1993年对公众开放,到拥有这个数量的用户只花了4年时间。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的载体,确实起了传统媒体所起的很多功用,或者说它替代了传统媒体的很多功用。
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由于国际互联网所具有的超越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决定了网络对平面媒体的超越,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互联网的发展使视觉文化识别出现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1几个问题的解答引述。
网页设计重要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先得回答:网站的外观重要吗?一个网站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看而吸引的'外表,哪怕有着再好的内容,有着再好的结构,相信整个网站的浏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浏览者的阅读兴致也会大减。就等于一个内涵丰富但却外表平庸的人在一个公共场所出现,是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的一样。人们称互联网经济为注意力经济,如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除了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外,外观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站的外观非常重要,因此,网站的vi设计也非常重要。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vi设计呢?
一个好的视觉设计,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一个网站怎样才算是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一个最简单的判别方法是,看她三眼:第一眼,看是否抢眼;第二眼,看是否顺眼;第三眼,看是养眼。其实,这三眼就是网站给你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很重要,浏览者能否接受这个网站,很大程度上,就看有否这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这个网站就是有一个很好的视觉效果了,相信浏览者也会耐着性子去看完你整个网站的。
怎样才能有一个让人一见倾心的视觉效果?
首先要看整个页面的颜色是否协调,千万不可给人刺眼的感觉;其次要看网页上的的文字是否易于阅读,文字太细、颜色太浅、页面太长或超出屏幕宽度,都是有违网站设计的“美学原则”;再次要看图片,图片太大、太多、太模糊都会惹来浏览者的反感;最后要看“动”与“静”是否配合得当,无节制地滥用flash、动态gif、滚动字幕等效果就会让人眼花缭乱,但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页面也会让人感到乏味。
上面谈到的vi设计仅仅是就一个页面而言,vi设计的另一方面是看整个网站的所有页面是否协调与一致。每个页面都使用相同种排版方式、相同的背景色及近似的按钮都能增加网页一致性,树立统一的风格。这是最基本而有最重要的网站vi设计。
2成功网站的vi设计。
如果你是打算为企业建立一个商业网站,则更加要注重网站的vi设计。如果你的企业本身已经有了一个统一的ci设计(corporateindentity,企业形象识别),那么,网站的vi设计就应该遵循其ci设计。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有一套适用的ci设计。按照我们的经验,有相当的ci设计并不适合应用到网站的视觉设计之中,这使得网站的设计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企业在制定其ci设计时,很有必要听取专业网页制作人员的意见,哪怕企业暂时并被有触网的打算。
1互联网的属性特点。
以互联网为代表技术的信息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数字化设计成为未来设计师的主要表现手段。
传播范围广。
信息资源丰富。
有上网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即当你在网冲浪的时候,会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络这个信息海洋的广博无边。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超过1.5亿,网上主机数量约3000万台,可检索的网页数约50亿页,真正称得上“信息海洋”。
形态多样化。
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所以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如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这样,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这已经超越了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交互传达。
互联网是有史以来的影响我们生活面最广、最容易产生互动的新科技,它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从以前的线形思考到现今的网状思考,由一体通用到量身定做,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从实体到虚拟,这皆是互联网的互动特性所带来的新特性。互动的设计更会引起受众的兴趣,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例如可以对网上的某些信息作出自己的反应,并将其加入到网络媒体当中,反过来又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一部分。
本文提出了网络形象识别设计的新概念,几下具体说明网络形象识别设计的语素。
网络形象识别设计要根据企业制定的识别系统进行扩展延伸,设计出新的符合网络属性特点的形象识别系统。从宏观上讲,网络形象应该具有统一的整体的便于识别的设计。
计的整体定位,网络海洋如此之大,但是整体的网络视觉效果很少能出现在我们的屏幕中,这就需要策划设计人员有依据的进行整体定位策划。vi设计中的企业标准形象需要重新整合组成,事实上可以凭借ci设计里已经指定的logo、色彩、或标准字型等予以发展。尤其是色彩部分,使用正确的色彩往往可以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另外针对logo本身的一致性所作的设计上变化也是一种变化,总而言之,所有的做法必须能够发展出一套更具品牌形象的设计。
网络形象标识设计可以以动态形式或静态形式出现,网络的web色彩和版式需要统一,我们称网络标准色彩和网络应用版式,当然其形式和要素非常多,我们可以概括为基本元素形式。这里所说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文字的处理、背景色彩、各种动态按钮、图表、表格、导航工具、背景音乐、互动影像、视频播放、小窗口等,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元素,当然更重要的是整个元素要有一种共同点,这也就是网络形象设计的创意设计所在。以上各视听元素大多数浏览器本身都可以显示或收听,无需任何外部程序或模块支持。比如,大部分浏览器都可以显示gif、jpeg图形和gif89a动画。还有些多媒体文件(如mp3音乐)需要先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启动相应的外部程序来播放。另外,在浏览器使用插件(plug-in)可以播放更多格式的多媒体文件。微软推出ie浏览器后,提供了基于ole的activex技术,用来在网页中播放多媒体。目前activex已经成为热门技术。另一种播放多媒体的技术是javaapplet。它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应用于网页之中的小应用程序,相比于插件和activex,javaapplet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良好的跨平台能力,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总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元素在网页艺术设计中的综合运用越来越广泛,使浏览者可以享受到更加完美的视听效果。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也对网页的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丰富了网页艺术设计的表现力。
网页的版式设计同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的版式设计有很多共同之处,它在网页的艺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谓网页的版式设计,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将视听多媒体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听传达方式。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总之网络视觉识别系统将是统帅所有技术与艺术集合的核心。紧跟时代步伐,视觉文化时代的要求将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整体的统一的便于识别的视觉效果将会对品牌企业、产品的形象产生一定的效应.,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强企业ci战略厦门大学出版社。
2山田里英新ci战略艺风唐版。
3柴唐佩译21世纪视觉传达史湖北美术出版社。
4王晓玲企业文化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5丹涅尔・多累斯wwwdesign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markertngcorporateimag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