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是一种通过引述他人的观点、论据或文献等来支持自己的论述和观点的引证手法。怎样使总结既能说到点子上又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在阅读总结范文的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方法,写出更好的总结作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易出现孤独、自闭、依赖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积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一)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王海宁。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科技展望,2014年第17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在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坚强执着以及积极乐观的重要性,充分明白心态才是决定一切的重要因素,同时帮助学生表达出其心得体会,引导其怎样面对与处理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多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及开展班会等,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其身心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发展。同时,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地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借助于电教设备等手段定期向学生普及与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师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美化生活以及陶冶其情操,使得师生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与融洽。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获得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及支持,必须要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不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持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有效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学校应该积极营造家校“心育”的优良环境,使家庭以及学校开展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借助于家长座谈会等方式,经常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让家长了解一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识。帮助家长了解到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同时和家长积极配合,充分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大量宣传家教知识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地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通过准确的方法与良好的行为教育以及影响孩子,保证教师与家长达成一致目标,从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而言之,新课标坚持的宗旨即为“以人为本”,主张应该充分信任、理解以及尊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变成此环境下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积极地创设出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各个家庭也要积极地配合学校工作,营造出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在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配合下,充分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与升华小学生的人格与情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人才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综合素质对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小学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有效将这两项工作进行整合并高效开展成为了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分析了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现状,同时提出了几点整合意见,以供参考。
当前,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都在不断提高。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小学学校仍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德育和德育教育投入的精力还明显不足。为了满足学生的社会发展需求,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并将二者有效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想要将二者有效结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必须找出两种工作间存在共同点,并适时融合。但现阶段,小学学校中还缺乏这类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对两项工作进行整合的专业人才,部分学校中负责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师还身兼其他工作,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进行深入研究,还有部分负责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存在着经验不足等问题。
其次,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整合的意识,校领导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教师也并未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这导致了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教育工作时思想陈旧、无法做到灵活变动,影响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行实践整合,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可以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适时加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例如在教学“让家园更美好”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以适时为学生搜集一些如今我国环境、资源的发展现状,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学会与“花草树木和动物交朋友”,让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在教学“我在集体中成长”时,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可以是集体游戏、集体打扫卫生、集体表演等,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活动情况、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合作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价。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作为进一步针对性开展教学的依据。一次,我注意到一名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在活动中不善于表现自己,十分的内向和羞涩,于是我立即在这名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上记录下了她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常常有意的提问她,不论这名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我都对她敢于回答的态度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在活动中,我让她参与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成为一个“小领导”,只见她把各项任务都安排的井井有序,其他同学也对他刮目相看。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比之前开朗了许多,回答问题积极了,组织能力也增强了,整个人看起来充满了自信。
如今,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开展教学的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以活动、游戏等方式展开。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他们分别扮演交警、环卫工人,甚至是教师的角色。通过角色的互换,让学生们体会到每个岗位都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学会尊重他人,并明确自身以后的发展方向。在活动中,学生们体会到了交警叔叔的不易,环卫工人的伟大,从心底里表达出了对他们的致敬,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后不会再乱扔垃圾、无视红绿灯了,也学会尊重教师了。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开展形式还需进一步多样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心理绘画日记对两项工作的展开和结合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所谓心理绘画日记就是让学生将所思所想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美好。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例如花坛中的花草开始发芽了、开花了,让学生观察花草的成长过程并用心理绘画日记记录下来,在课上,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日记展示并加以说明,说一说自己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有了哪些感悟,以实现从观察、绘画到体悟生活的过渡。对于表达内容积极、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绘画时的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并上交,教师以评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的开展方式有许多,而仅仅掌握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才能使德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紧密联系,科学合理地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得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素质和品质基础。
[1]高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新课程学习,2014,(12)。
[2]孙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北方文学,2016,(03):186.
[3]赵广,汪振德。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17.
[4]温朝明。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时效性[j]。科教文汇,2011,(29):199.
[5]齐爱军。新时期德育教育创新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四
进而新时期以后,我国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许多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各个年龄层的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其中学生阶层面临的压力更加显著,学生要面对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同学甚至是来自自已的多重压力,不仅学业压力大,而且由于年龄较小,在社会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压力[1]。因此,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就是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虽然新时期中素质教育开始提出并得到了实施,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使得很多教师与家长还是片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身心是否得到了健康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忽视。而且虽然我国大部分学校中虽然都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但是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却没有设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再加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少都是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来进行教学的,因此就导致本就缺乏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小学虽然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但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却并不轻松,不仅家庭作业繁重,而且在课外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教师与家长都对学生投入了极高的期望。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本就比较低,身心稚嫩,难以适应这种高要求、高强度的学习,因此就逐渐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学生心理十分紧张压抑。而在目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却没有做到良好的疏导,在以一概全的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压力难以得到真正的缓解[2]。
(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不论在哪一阶段的教学中,师生关系一直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健康成长都十分有利。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真诚的交流,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与关爱,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其遇到的难题,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泄压力的地方,让学生尽快将不良情绪摆脱,为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家庭教育一直都受到了很多忽视,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明显,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启蒙老师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好坏更是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对家庭教育引起更多重视,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家里也能按时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家长还要对学生的学生采取鼓励政策,改变过去片面重视学业成绩的观念,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上,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心理状态才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3]。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适当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课堂中,尊重学生存在的学习差异,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大力表扬,对于存在不足的学生也要进行鼓励,不断让学生树立起更多的自信心,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4]。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条件。结语综上可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环境之下,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不仅有着新的契机,同时也还会面临着一些困扰与挑战。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加快采取措施来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2]李春梅,颜春元,郝仕儒。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7:145.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五
摘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易出现孤独、自闭、依赖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积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一)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六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发展进步的基石和保障。
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心理健康讲座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到现场进行讲座,将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引导小学生的生动事例相结合,让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难题,如何与人交流相处等,让小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讲座,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要多结合相关故事、事例,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讲座的枯燥、难懂造成学生的反感。
在小学管理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因此,教师最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可能发现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教师对于班级内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对于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应当做到这几点:
(2)在平时的生活和授课过程中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相处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产生自信心,通过健康、积极的环境影响,让学生的心理逐渐回到正轨。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应当制订一套详尽、科学的计划,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流程、参与人员、意外情况处理等,并为心理健康教育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空洞化的情况发生。另外,不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相关的小学管理工作者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生人数、经费、课程安排等,灵活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的制订和严格实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率。
当前小学管理中,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越来越重视,这是我国小学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未来小学教育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小学管理者和小学教师都应当深刻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提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七
认识到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对症下药,积极分析现状、总结原因,然后切实的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品质,为打造高素质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不单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早的了解小学生心理,引导其树立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推动学生心理健康而努力。
1.1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为其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会的基础。如果能够在学生时代及时、尽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引导,必然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适时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的摆脱一些错误心理知识的诱导,提高其认知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学生进入学校和社会的前提。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切实的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如年龄、性格、认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性提升。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切实的与父母一道,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顺利施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1.3社会进步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深入改革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主流,其心理健康程度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环节,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具有大局观,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主体的一部分主抓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断的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自我改革,引导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实现学生心理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2.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教育的基石,只有坚持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才能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教育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八
进而新时期以后,我国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许多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各个年龄层的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其中学生阶层面临的压力更加显著,学生要面对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同学甚至是来自自已的多重压力,不仅学业压力大,而且由于年龄较小,在社会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压力。因此,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就是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虽然新时期中素质教育开始提出并得到了实施,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使得很多教师与家长还是片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身心是否得到了健康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忽视。而且虽然我国大部分学校中虽然都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但是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却没有设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再加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少都是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来进行教学的,因此就导致本就缺乏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小学虽然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但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却并不轻松,不仅家庭作业繁重,而且在课外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教师与家长都对学生投入了极高的期望。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本就比较低,身心稚嫩,难以适应这种高要求、高强度的学习,因此就逐渐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学生心理十分紧张压抑。而在目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却没有做到良好的疏导,在以一概全的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压力难以得到真正的缓解。
(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不论在哪一阶段的教学中,师生关系一直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健康成长都十分有利。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真诚的交流,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与关爱,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其遇到的难题,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泄压力的地方,让学生尽快将不良情绪摆脱,为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家庭教育一直都受到了很多忽视,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明显,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启蒙老师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好坏更是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对家庭教育引起更多重视,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家里也能按时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家长还要对学生的学生采取鼓励政策,改变过去片面重视学业成绩的观念,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上,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心理状态才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适当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课堂中,尊重学生存在的学习差异,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大力表扬,对于存在不足的学生也要进行鼓励,不断让学生树立起更多的自信心,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条件。结语综上可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环境之下,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不仅有着新的契机,同时也还会面临着一些困扰与挑战。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加快采取措施来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大环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九
摘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易出现孤独、自闭、依赖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积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