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总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或事例,使总结更加生动有趣。总结范文中的案例和观点,可以给我们提供总结的写作思路。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一
内容摘要(冒号):文章通过对学生现有设计思路、设计风格的评析阐述,提出了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只有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设计创新。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
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冒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二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民间艺术论文,请参考!
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西方音乐为核心,忽视中华民族音乐教育。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为主,理论知识上重视西方乐理、音乐史,音乐实践中又以美声唱法、钢琴、西方交响乐等更受关注,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这种观念导向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认知有边缘化的倾向。
2.社会和家庭对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较低,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音乐都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因而其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音乐更多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用功利的驱使下,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长期漠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人文素养浅薄,精神家园缺失。
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普通高校较少提供民间音乐相关方面的专题选修课程,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认知度较低,感情淡漠。此外,民间音乐因为缺少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是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4.人数众多的大班授课制,难有教学互动和交流。
大学音乐课都以“欣赏”为主,大班授课学生一般都在80-300人不等,传统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教师以“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代替了很多本该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体悟到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忽视了学生的态度、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大学生缺少同音乐的直接交流,很难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魅力也难以展现。
5.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一般高等院校只把音乐课程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理工科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更别说专修民族民间音乐了。为了应付检查,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面向部分专业的学生。并且多数高校音乐教材少有创新性,缺乏本地区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
二、民间音乐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弘扬民族音乐艺术,让其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大学生的使命。
民间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这一有效平台,开发民间音乐与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相结合,可以实现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互动共赢。每个人都诞生于不同的文化摇篮,吮吸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乳汁而成长。当妈妈哼唱着带有乡音的摇篮曲和童谣轻抚孩子入睡时,民间音乐的甘露便悄悄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今,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出现了断流,濒临灭绝。在民间音乐将要失去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让每个大学生都会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熟悉家乡的民间音乐,不仅是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2.民间音乐是感情真挚、自然美好,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
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更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乡土气息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使得民间音乐挣脱一切狭隘审美理想的束缚,而追求真挚的感情、鲜明强烈的表现手段和朴素自然美好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种类。大学生在民间音乐的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丰富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特别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展民间音乐采风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风,提升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核心,学习民间音乐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往往是对民间音乐改制、选择、吸收和精致化的结果。如宫廷燕乐取材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成分,中国文人音乐,多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发展,其即兴性与乡土性的特征与民间音乐相同。文人贤士常在直接参与民间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丰富文人音乐的内容,使得有些音乐形式———如昆曲就融汇了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乐”———何家营鼓乐便是民间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及道家音乐的结晶。
三、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对策。
1.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创建大学地方艺术特色课程。
陕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音乐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目前陕西省的民间音乐研究,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民间音乐作品和形式,可以直接运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和艺术活动中。如陕北的信天游,酒曲、唢呐、大秧歌、腰鼓等,关中的秦腔、皮影戏、秧歌、跳戏、曲子等,陕南的号子、山歌、端公、锣鼓草、佛曲等,以及由五大类十一个曲种组成的陕西曲艺音乐,如丝弦清曲类、说书类、道情渔鼓类、踏歌走唱类等也是陕西民间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可以开设以陕北民间音乐、关中民间音乐、陕南民间音乐和陕西曲艺音乐专题欣赏课,将本土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此形成普通高校进行民间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组建大学生艺术社团,并纳入课程管理中。
民间音乐的学习重在实践活动,只有欣赏类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学校校本教研的侧面体现,艺术社团的组建和其活动的有序开展应纳入到学校校本教研和课程管理的范畴。将艺术社团建设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联系起来,避免将艺术社团和常规意义上的各类兴趣小组混为一谈。如本院相继成立的“大陕北”音乐社团,“秦韵”女子合唱团等。在社团活动时记考勤,表演演出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走进社区搭台唱戏的广场艺苑,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因为对此了解甚少,因而不太感兴趣,所以要打破只有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授课以鉴赏、讲座、观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鉴赏不能只是单一聆听,更应加强感受、理解和创造的环节。如对山歌不同地域唱腔的理解,高腔(如陕西民歌)、平腔(如云南民歌)、矮腔(如江苏民歌)山歌体现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陕西民歌以高腔为主,可以让学生们演唱陕北民歌,以独唱、分组对唱等展开。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曲调,借曲填词,任意发挥创造性演唱。讲座式可以聘请当地民间音乐艺人到大学课堂,向师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教师、民间音乐艺人有机互动,加强师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同时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功能、内涵、种类、风格和作品资源有更真切、客观和进一步的理解。如2005年邀请陕北歌王王向荣在本校进行讲学时,校园刮起了陕北民歌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走进教室,使课堂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激情互动的特点。观摩式指利用地方民间音乐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观赏或参加地方民间音乐表演,或组织大学生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演出的专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演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走近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民族音乐视野,而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开放型的课堂、多类型的教师、互动性的教学、原生态的内容催生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教育之花。教学形式上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引入到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新生看到和她们同样身份的师哥师姐在民间音乐的浸染中享受到音乐的快乐,定能引起强烈共鸣,不但拓宽大学生音乐视野,更激发出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为中心的园丁式、交流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注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方面,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丰富,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大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及在音乐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和实践状况结合起来作为形成性评价,分数可以占到50%-60%。终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该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群体及个别的差异,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或调整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手段[5]。这一部分占总评的50%-40%。
4.倡导大学生进行音乐采风和社会调研活动,开展民间音乐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因为对民族音乐缺少足够的重视,所以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多依靠民间社团和当地文化馆来进行。通过组织师生到各民族各地区进行采风,走访当地文化馆相关音乐研究者,收集、整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为适合大学音乐教学内容。把这些教学内容编入教材,对民间音乐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还可以利用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邀请民间音乐社团与大学生社团联谊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让大学生课余参与到民间音乐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社团成员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或者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做教师,传授相关器乐的演奏方式,通过与民间艺人零距离对话,开展民间音乐的教学活动。
5.倡导大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民族音乐中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民众性和广泛性。但由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艺术陌生了,只有让他们重新熟悉,唤醒他们对民族瑰宝由衷的热爱,才可能继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尝试,融入时代元素,如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6.加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能力,完善艺术课师资队伍建设。
民间音乐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得有一定的演唱和器乐技能技巧方可胜任。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除了教师自身刻苦钻研外,国家教育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借助社会和地方民间团体举办各种各类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和民间艺人开设不同专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教学课程,对全国高等学校相关音乐教师进修培训,以此更快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能力及业务水平。
7.投入必要的经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音乐课在普通高校长期处于附属地位,致使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部分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教学体系,音乐课程教学依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同步,民间音乐教学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遇。因此,应该加大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民间音乐教学经费”。教务处、学生会、团委、任课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健全相关制度,如此才能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此外,在普通高校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还有广播站定期循环播出各类相关民间音乐的报道,强化地方民间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染中,熟悉自己家乡的音乐,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通过大学生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从而发扬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总之,应建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音乐的现代研究思路。中国民间音乐教学不只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专有课程,而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三
摘要:油画艺术是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绘画创作之一,油画艺术有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在油画的发展历程中,受各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流派和不同艺术风格的油画创作方式。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油画艺术起源地虽不在我国,但油画流入我国时间较早,在我国有着漫长悠久额发展历程。但纵观我国现阶段油画风格和作品,多数为对西方油画作品风格的模仿,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有文化特点的油画艺术风格,课题研究由此出发,分析研究油画技术和我国民间文化结合的全兴油画艺术形式。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创作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图形;油画;应用。
我国是四大为名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的历史文化传承。民间美术艺术随着我国的文化传承一起走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我国国土广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民生风俗差别较大,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逐渐形成了格式各样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术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发生了变化,民间美术艺术独特的风格和浓厚地方民俗特点的体现深受人们的喜欢,也赋予当代油画作业更多的艺术灵感和启迪。
一、民间美术为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提供养分。
古人生产之余,农闲之时,会通过特有的方式进行娱乐活动,这些活动的形式内容以及相关产物逐渐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的民间美术。经过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初见形成了成熟的民间美术艺术形式,如剪纸、面塑、皮影等等。等具有悠久文化传承,和极高艺术价值的美术艺术。画家从此类作品中能获得全新的艺术创造视野,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我国民间美术艺术与地方文化的高度结合等特点,是西方艺术无法比拟的`。我国油画艺术家在进行油画作品创作时,可以通过通过了解学习民家美术艺术,去体会民间美术作品中者对于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民间美术作品中存在的文化底蕴,让这些艺术养分融入到自身的作品创作中,为作品添加新的色彩以及活力,如我国油画艺术家顾黎明在自己通过民间美术作品门神获得灵感,开创了全新的中国特色油画作品新风格。
二、在油画构图中借鉴民间画图体裁样式。
年画是具备中国特色艺术风格民间美术作品的代表之一,我国人民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通过制作年画的形式表达对新春佳节带来的喜悦,以及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顾黎明选取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木质们年年画作为其油画创作的灵感来源,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创作,重于形成了具有较强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作品风格,顾黎明此系列的油画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在此系列的作品中,顾黎明老师一改传统油画对于油彩较较为厚重和堆叠的使用方式。采用平面化的挥之方式。并结合年画作品中对人物抽象刻画的艺术表达手法。王华祥老师在创作的《路遥知马力》油画作品中,画面布局借鉴了我国传统中堂的布局样式。画面背景中包含大量的国画元素,而人物刻画延续了西方油画的惯用方式。在画面两侧设计了极具中国特色红底对联,赋予了油画画面设计全新的视觉特点,打破了传统油画中难以渗透中国特色文化的艺术创作限制。王华祥在该作品的创作上大胆的进行了中西文化结合,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艺术特色进行拼接,赋予了作品全新的艺术风格。
三、民间美术元素的运用,丰富了画家艺术语言的个性化表达。
民间美术有着种类庞大、艺术形态多样化、文化元素较多等特点,将民间美术艺术与油画艺术结合,可以丰富油画的表现形式,让作者在进行油画创作中,对于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有了更多的选择,中国画家从接触艺术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整个过程都在中国的艺术文化特色中熏陶成长。而油画是一种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艺术形式,中国画家油画创作中,想要通过西方艺术准确表达出自己情感具有一定难度。正因为如此我国油画作品多数为模仿西方作品风格,而民间美术与油画结合的全新艺术形式则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画家通过在油画中艺术民间美术元素,可以更好的对自身情感进行个性表达,让油画作品更具灵魂。同时也可以让民间美术通过油画的形式得以继续传承,提高民间美术艺术影响力,也我国油画作品在世界上获得更高的地位。
四、民间美术多元的造型特色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
民间美术在对人物的造型和刻画张,手法夸张表现方式多样化,对人物的某些特点进行了放大,注重人物的内涵特点表达,与西方人物刻画重视人物外形还原相比,我国民间美术人物刻画不仅仅是对外形的模仿,更多的是通过心灵反应事物。正因为如此,民间美术作品是我国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宝贵文化财务,通过民间美术作品可以感觉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与传承。将民间美术多元化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表达形式赋予到油画作品中,可以让西方的艺术形式具备中国的文化特点,如王怀庆老师,对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深厚兴趣,剪纸艺术古典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让王怀庆老师在油画作品中创作中有了新的灵感和启示,结合西方抽象主义的理念,王怀庆老师最终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抽象艺术形式。
五、民间美术装饰性色彩对当代油画的影响。
民间美术色彩的选用都深受我国地方历史文化特点的影响,我国人民长久以来具有积极向上的思维,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民间美术作品中也以红色为主,彰显着我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傣正杰的作品中颜色的选取受民间年画的影响,红色、绿色是他主要使用的颜色,这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他的作品《跨世纪的婚礼》以进行婚纱摄影的人物为主角,背景设置大量的年画图案,色彩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出民间美术的色彩大都是充满活力的,很少有灰暗、沉闷的色调。油画艺术同样有着很强的色彩感染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民间美术的色彩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王晓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中的陕北风景画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张炀明.宋代山水画的线性语言在当代山水画中的延承与拓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
[3]何湘云.中国传统戏曲题材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表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四
[摘要]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并且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为现代的设计工作者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素材。将剪纸艺术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不但可以丰富设计内涵,加深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了解,同时可以对剪纸艺术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开发。
视觉传达设计指的是根据平面视觉符号(包括文字、插图、标志)来传递信息给接收者的信息设计,其主要起到传播和推广作用。视觉传达设计涉及范围包括报纸、杂志、平面广告、灯箱、led显示屏等等,范围较广,领域较宽。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来源于西方设计学理念,而在国内,由于文化传承和氛围的差异,设计工作者所设计出的作品往往既偏离西方设计理念,又改变了东方本土文化思想,导致视觉传达设计不伦不类,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及专业发展形成障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其中蕴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着中华民族原汁原味的艺术特点以及民族精神,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机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元素,通过传统剪纸艺术的平面性、装饰性、文化意象性来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解读和设计,不仅可以使得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还能够传承发展剪纸艺术,并可促进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融合。
1、民间剪纸的艺术共性国内的民间剪纸与绘画、戏剧、书法等传统艺术同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文化共性以及共同的民族特性。中华艺术在发展历程中,深受本土文化的熏陶,普遍形成了留白的艺术特点,比如南宋马远的《寒江垂钓图》中便只见画中大片空白,中有一叶小舟,渔翁独坐,钓竿孤悬,几缕水纹绕船,然而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天地之间皆是水。剪纸主要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2、剪纸艺术的特殊性中国的剪纸艺术又不同于其他的艺术种类,具有自己显明的特殊性。其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其用途、制作过程、表达层次上。剪纸主要用于表达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要采取悬挂张贴的方式进行展示,其表达内容也主要是生活方面,而非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艺术或者家国情怀。剪纸在制作过程中主要采用剪刀、刻刀等简单的制作工具,且由于其幅度限制,不能表达较为复杂的层次含义。再者,由于其整幅作品都是红色的颜色,因此表达层次简单。
不论是古代标志设计还是现代标志设计,都是具有象征性的大众化传播符号,属于视觉传达类符号,主要以自身的设计理念来表达一定的含义,传达相应的信息。比如在古代衣服制作上,统治者的衣服颜色为黄色,且大多采用龙凤作为主要图案,其目的就在于向百姓展示其统治地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理念,可以更好地传达其所含信息,充分吸收剪纸艺术中的`文化意象符号,将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本土化融合,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的设计作品。
1、民间剪纸艺术符号作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从现代社会的公众标志中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的设计标志,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设计便采取外圆内方的图案设计,寓意金融货币机构。在相关的现代设计中,也存在着许多与剪纸艺术相融合的设计案例,比如中国航空的公司标志,则采取了民间剪纸艺术中常用的凤凰图案,并且将其简化成一只飞翔中的凤凰标志,既突出了中国航空公司的中国文化元素特性,同时寄托了对于乘客安全出行,一路平安的美好祝福,使其在简洁易懂的同时,融入中国剪纸艺术,更加贴近民众生活,拉近了航空公司与乘客的距离。在济南全运会举办过程中,主办方采取传统文化中使用的剪纸图样“如意”设计出相关“如意云”,寓意参赛队伍比赛顺利。
在与民众日常生活较为贴近的美颜设计中,就具有采取民间剪纸艺术作为美甲图案的例子,美甲设计师通过采取剪纸图案作为美甲图案,一来可以给顾客形成新奇的体验感,二来红色的剪纸图案美化可以提高客户的知性美,在取得案例成功的同时也促进了剪纸艺术文化的传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蕴含本民族文化的剪纸艺术,以其作为土壤之一,取其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工作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剪纸符号设计。剪纸文化蕴含丰富的中国民俗特色,设计工作者可以将其精炼之后,植入标志设计之中,以彰显其中国特色,比如以阴阳鱼为背景的太极图案,就能以其象征古代中国“天圆地方”概念。在深圳的水上乐园图案设计中,以太极图案为素材,进而进行改造,形成造型独具特色的标志,既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文化内涵,同时符合水上乐园的设计理念。
2、民间剪纸艺术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不管是剪纸艺术,或者是绘画、戏剧以及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都体现了意象文化这一艺术理念,而意象文化主要表现在作者设计过程中对于客体的主观反映。意象文化分为“意”和“象”两方面,意主要是作者自身的主观意识,而象则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意象结合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结合,主观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意象文化在其本质上是作者情感对于世界存在物的所观所感。与之相应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传达恰恰与意象文化相符合,主要表现为,意象是通过物化形态的主观意识符号。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所蕴含的东方审美以及意境中,意象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设计相结合,来表达平面设计为主的设计内涵。视觉传达设计所设计的表达符号主要是简单地表达符号所蕴含的意义,而剪纸艺术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民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见到剪纸符号设计便可以立即联想到其所具有的美好寓意。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将物、意、情三者融为一体,可以唤醒符号观赏者的民族情怀,表达了典型的东方审美情感。剪纸作品使用纸张大多为红色,且存在套剪等技术,单一的红色运用,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质朴追求,且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传统意象文化特点,比如北京奥运会火炬、标志等图案普遍采取剪纸文化中的红色意象崇拜。在剪纸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结合中,通过对传统剪纸艺术理念的取材,可以深切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情感表达、宣泄。
1、剪纸艺术的平面性中国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主要采取红、白两种色彩,所以表达层次简单,即红、白两种层次,因此对于剪纸艺术,更重要的是表达其平面性。在剪纸艺术平面性的表达方式中,虚实结合成为其常用手法,这种手法可以提高色彩冲击力,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信息传达的能力。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剪纸艺术中贯彻的一点便是“阴阳太极文化”,即剪纸的基础是“一正负形”,通过分析剪纸的基础形态,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析出其所蕴含的“阴阳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阴阳理论不仅仅在其外在造型上,更体现在其内在文化、信仰、思想、意识等无形文化上。比如在中国剪纸艺术中常常采用“阴阳剪”这一手法,其实这一创作理念在绘画、戏剧中也经常见到。比如常见的剪纸图案“龙凤呈祥”便具有阴阳剪的制作手法,通过这一图案,龙中有凤,凤里含龙,龙、凤各自都具有具体的含义,相互独立,在同一作品中又可以相互联系,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作品。
2、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剪纸的主要用途是悬挂和张贴,目的在于表达美好寓意,这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装饰设计思想相契合。要相达到剪纸装饰的效果,就需要对现实世界中的客观物体进行夸张的构造,进而变形成为符合剪纸艺术设计理念以及视觉传达设计要求的作品。由于缺少官方的规矩束缚,民间剪纸艺术在变形手法的运用上显得随意而合理,其创作内容不受客观世界固有形象的限制,也不受西方光线投射的制约,其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更加展示了其固有的装饰性。比如在剪纸作品《老鼠吃葡萄》这一作品创作中,剪纸人把碗底剪成平底,如果在现实主义创作中,这肯定是不合逻辑的,而在民间手艺人的创作中,“碗底不平如何放在桌子上”这一难题便通过大胆地破旧立新得到解决。
结合上述案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确应该借鉴传统手艺人敢于打破传统,破旧立新地精神,在大胆而随意的夸张和变形过程中,既丰富了作品的表现能力,又增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同时还能增强作品所表达的装饰性。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在如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自视觉传达设计传入中国至今,龙凤、云纹、牡丹、“福”字等图案纹样,设计师将其运用在相关传统文化产品或者高档产品、礼品中,突出所装饰品的特性,引起消费者消费欲望。比如在婚礼糖果设计上,设计师可以采取龙凤图案或者相关的双喜图案,以红色为基调,突出产品喜庆的特点,表达出设计师对于新人的美好祝福。装饰设计主要是对于装饰品进行外在的形象设计,包括外在形象以及内在理念的传达,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夸张手法,对原有图案进行变形,同时注意运用剪纸艺术理念提升其文化内涵以引起消费者的消费共鸣。因此,在装饰设计中,应该借鉴传统剪纸艺术所运用过的夸张手法,破旧立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更新视觉传达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水平。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剪纸艺术逐渐得到公众的重视,尤其是通过平面性、意象性、装饰性三方面来研究剪纸文化,以此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激发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内涵以及本土特性。
参考文献。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五
内容摘要(冒号):文章通过对学生现有设计思路、设计风格的评析阐述,提出了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只有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设计创新。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
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冒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六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璀璨明珠,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品种丰富、优秀的中国文化、民俗文化,不只是母体的呈现,也作为其中一个分支而存在,更重要的是,民间艺术将进入该领域的市场,民间艺术以工业的形式发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的生活犹如已经进入到了快速移动的公路,民间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商品意识的丰富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急剧转变,使民间艺术的原生状态的环境几乎被摧提供毁,民间美术工艺遗产的存活趋于消失,因为任何形式的民间艺术总体来说规模并不大,从中获取的利润也有限,这就导致了从事这方面行业的人员稀少,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此方面的技艺很难推广开来,很多掌握技术的老人不愿意把它传授给外人,都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徒弟跟着师傅学习,不外传,生产效率低,导致民间艺术经营惨淡,传统的民间技艺已经走到了十分困难的境地。
2、不重质量,胡乱开发。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人面对利润的诱惑,在传统民间艺术的生产过程中,不重视产品的质量,一味的生产,很多生产厂商利用监察的空子,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类似的作品比比皆是,将产品的艺术性不管不顾,技术和艺术含量不高,艺术市场的管理混乱。
民间艺术产生的作品一般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以节日,旅行用品流通市场的形式,营销方式比较简单,这不是一个成熟的销售策略。往往因不注重包装,产品品牌意识不强,没有知名品牌的产品等限制发展。民间艺术需要开发更大的市场空间,不能仅仅停留在有限的局部扩散销售,大多没有实现产业化,集约化,连锁化,受到规模化发展的影响。
4、民间艺术面对审美观念的挑战。
传统民间艺术能够在民间得以普及,主要是人民的文化生活,给它一个生活的空间,一旦民间艺术只存在于商品的形式而离开了生活的,就会面对存活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观念在人们心中己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间艺术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人们不爱在装饰中运用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慢慢地从日常文化生活退去。
5、民间艺术的传承体系日渐萎缩。
民间艺术具有口传身授、家族传播的特点,而在外来文化和传统艺术文化之间,年轻人往往更加青睐于外来文化。很多年轻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反而妄自菲薄,崇洋**。常常出现民间艺术文化后继无人的情况,引起了国人的担忧。没有接班人将会导致民间艺术慢慢地在历史长河中淡去。如何才能传承下去是民间艺术目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根本理由,亟待解决。
1、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民间艺术资源。
从目前来看,民间艺术市场的监管上相对薄弱,很多品质的艺术市场上充斥的高、低档产品混在一起,辨别不清,难以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减弱了艺术的影响力。民间艺术工作,不合理利用资源现象十分严重,制约了民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管理,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管理。有了专业的部门对民间艺术管理之后,民间艺术的生产、营销都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民间艺术的质量和档次也会不断提升,传统民间艺术与旅游结合到一起,使二者相互为彼此服务,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引进全新的营销模式,放弃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营销手段,由专业机构对艺术产品进行加工制作,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传统艺术产品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2、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特色产业群。
现在的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生产产业链,民间艺术与旅游还未真正融合到一起,没有形成真正的聚集效应。通过产业规划和发展,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可以使之形成特色的艺术产业块。
3、创新品牌推广手段。
加强品牌在产品推广中的作用。受商品经济的影响,民间艺术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传统的装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文化民俗接近消失,艺术在没有文化的影响下是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根据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基于文化背景下,要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愉悦为目标,突出品牌的文化个性,实现差异化的营销。所以,在销售艺术品时,为了更好地推广品牌,应采用专卖店的方式进行销售,在方便销售和生产的地方进行专卖店的设立,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传统艺术和艺术品,通过品牌去认知艺术品,防止假冒伪劣,营造良好氛围。
结论:发展民间艺术对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民间艺术如果想不断地延续下去必须要通过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来实现。要在与时俱进的基调下发展民间文化,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来带动民间艺术的产业化,进而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七
确实,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带给人们愉悦的感受。但是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却常常让人无所适从。试想如果每个城市都把城市中心广场的冷硬铺地脱去,开辟成公园绿地,那么自然的绿化空间,那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如果政治性办公的场所能够像公园绿地那样,那么不仅可以减少严肃的官僚衙门之感,且有助于亲民形象之塑造;如果把小区中繁杂的铺地改得简单些,是不是可以减少人们的视觉疲劳呢;如果把小区中过剩的雕塑小品和硬地都换成绿色的自然,那么回家的路是否会觉得更轻松一些呢。所以说,景观设计不是为了体现设计师的创意才华,也不是为了体现某些人的地位财富,更不是为了迎合甲方或领导的成就感。而是为他人,为大众,为平民百姓而设计,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处在景观中的人感受到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任何景观空间的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曾经说过:只有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使追求另一个层次的需要成为现实。当一系列需要的满足受到干扰而无法实现时,低层次的需要就会变成优先考虑的对象。因此,我个人认为,景观设计师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在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再满足其对美的追求,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同时给人带来愉悦的情绪。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在这个城市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绿色设计也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试想想,为什么一到周末公园里会人山人海?为什么城市里的居民会自架车到遥远的郊区踏青?为什么办公桌上常常会出现一些绿植?为什么人们会对草地上的大树如此喜爱?这一切都说明人类是打心眼里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何赛卢岑贝在《自然不可改变》一书中说道,生态决非仅仅是自然的问题,也是人自身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应该和睦相处。所以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自然,减少设计元素给自然带来的伤害。同时也应尽可能的在没有自然的地方创造自然。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很容易的在身边找到自然,拥抱自然。以下几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在城市中寻找自然卢森堡市的佩特罗斯大峡谷,大峡谷宽约100米,深约60米,长叉3000米,将卢森堡市自然地分为南北两个城区。峡谷内两边峭壁上长满了大树,一片绿荫。谷地则是草地。朴实的混凝土小路在大树之间穿行,山坡被一片草坪覆盖,开敞而又简洁,与周围的密林相映成趣。踏着金色的落叶,身旁是潺潺流淌的小溪,会顿时忘了峡谷外的喧嚣,心情在这一刻分外平静。植物群落所营造的美是大峡谷的精髓。它的自然和质朴深深的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令人留恋忘返。纽约中央公园也处于城市中,毛绒绒的绿树成为纽约市的幕后英雄。非常难得地在寸土寸金的商战之中保留下来了这块绿地。为纽约人在周而复始的机械生活中注入了大自然的深情,纽约人有机会到中央公园运动、休闲、娱乐、慢跑、散步。公园中不定时的文化活动也为邻近居民得来不易的半日悠闲带来清凉绿意和文化享受。纽约人可以挑个风清日暖的日子,在中央公园亲自走上一遭,体会在水泥丛林中开放空间里的万种风情。
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以人为本”应是景观设计中永恒不变的一个原则,是每一个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中国景观设计蓬勃发展之际,希望“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应是落到实处。人类在起源之初是害怕自然,敬畏自然,到后来慢慢地认识自然,继而改造自然,但现在很多自然却被改造得面目全非,这当然是人类所不希望的。如今在都市生活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但人们又离不开城市,于是,绿色设计就好像把自然轻轻地放在城市当中,能有效缓解人们一天的疲劳和倦怠。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八
1.1传统特色与天然包装材料的运用。
我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已形成独特的东方文化风格。我国特有的包装材料、造型运用等已深受世界各国爱好东方艺术的人们的喜爱。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取材品种多样,应用在包装造型方面的材料就有草、藤、竹、木、柳条、棉、麻、宣纸等。独特的产品,独特的材料,伴之以古朴的包装造型,在对外贸易中,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我国现代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不少花纹精致、造型优美、做工细致的器皿。由此,不难推断,早在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装饰美,将形式艺术美融于生活。“买椟还珠”更是把包装作用生灵活现展现出来。时至今日,更要充分发挥包装的作用,把传统材料中与众不同的形式与现代简洁设计风格相结合,古韵又不失现代特色。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生态因素,开始提倡“绿色包装”,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包装艺术设计的实质是使包装来自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并在本质上更加接近于自然。
1.2民间图案的运用。
我国的传统图案在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中,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影响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格观都有深刻的影响。我国的传统图案具有深深的民族烙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大多都蕴含吉祥如意的意义。将这种传统的图案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可以将图案的寓意进行展现,通过对其原形的分解,转变和重新构造,不仅在外观上具有审美效果,同时还可以将蕴含的深层寓意展现出来。这种传统图案的应用,对于企业形象和企业理念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既可以将商品的内涵表现出来,同时又可以将图案蕴含的寓意传达给人们。
1.3传统艺术对色彩的追求。
我国传统艺术在色彩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中,人们对于“大红大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喜好。这种因素的由来是和我国人们的生活背景,民俗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我们不能认为传统的红绿就是一种比较俗气的颜色,这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根基的。在我国认为红色为吉祥、喜庆和富贵的意义,所以说每逢年节的时候,商品的外包装几乎都会选择用红色,以此来展示节日的气氛。此外红色对于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可以有效的突出商品的形象。
把中国书法融入包装的文字设计中,通过书法的独特艺术美,结合现代西方设计思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打造出属于本民族的又能融入国际潮流的现代设计。“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北京奥运会标志,以中国传统的书法、印章和运动特征相结合,经过艺术加工幻化成一个人在奔跑,表现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利用书法字体进行设计,具有特定的视觉冲击力,新颖、活跃,与风格相映成趣。印章在中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是一种社会诚信表现形式,以此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重承诺。“中国印”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的典型例子,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
2结语。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现有的比较成功的商品包装中,都应用到了传统文化的概念,将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包装设计有利的结合,将会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将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包装设计结合的过程中,我国应该将艺术的民族性,文化韵味真实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充分的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成功的包装设计不仅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光大。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九
摘要: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很多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尤其是城市内涝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构建这一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以浙江温州这一沿海城市为例,就其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景观设计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化;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要点;探讨。
海绵城市构建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复杂工程,其在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景观设计要点极其重要。通过对温州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景观设计要点进行探析,以期提高城市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同时推动温州海绵城市的构建,进而减少诸如内涝这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1海绵城市的基本内容。
1.1海绵城市的含义。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主要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海绵城市”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它的主要功能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2海绵城市构建的背景。
温州作为我国浙江省的沿海城市,在夏秋季节常常遇到台风、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并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加上城市地面主要是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进行排水,长期如此,就使得温州这一城市路面容易出现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为了避免温州一到下雨天或者遇到台风天气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海绵城市在构建过程中景观的设计则更加注重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同时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样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
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3.人与文化:河道景观应该是一种综合体,不但有物质上的,还应该有人文性质的,我们所讲述的景观设计是为人而提供的,而我们的活动又离不开自然以及文化的呢过特征,而目前的设计通常没有注意到这个特征,而且和河道有着密切关联的一些历史要素也应该放到设计中。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一
1、大胆尝试颜色搭配。
色彩搭配为艺术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民间美术对于色彩的配搭体现了民间生活不断变迁的过程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特点,因此现代艺术在色彩搭配方面对于民间美术的借鉴必不可少。例如在过年期间,我国的鞭炮、春联、红包等都以大红色为主,象征了来年生活的红火;而我国的民族服饰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存在相同的特点——色彩斑斓,就像把绿的青山,蓝的天空,白的云朵,黑的土地都融合到了服装里,体现出民族贴近自然,拥抱自然的特点。我国的文化底蕴丰厚,因此也给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例如红色的热情,白色的纯洁,黑色的稳重,紫色的优雅等等,而这些颜色特点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都能够与设计对象相契合,这种愿景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在凸显事物所想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之外,还将艺术气息体现的淋漓尽致。
2、保留民族特性。
艺术设计方面的民族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且永远不会褪潮流。民族并不局限于狭隘的区域和艺术形式当中,它不分国界,具有世界性、艺术性的特点。现如今,在中国的服饰、饰品上民族风格尤为突出,设计师在服饰上将潮流元素与民族元素完美结合,不但体现了它的独一无二,也将我国特有的民族特点在世界的舞台展示出来,在体现了我国浓厚的民族情结的同时,也向众人展示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性通过民间美术的审美性、民俗性和实用性的共同作用得以体现,并且对现代艺术设计影响长远且深刻,无论是在造型设计、色彩运用还是创作理念上,都向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不断向前。
3、讲究人与自然相结合。
造型和形象是艺术设计最直观的表达形式,我国民间美术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沉淀,其艺术造型种类颇丰。而现代艺术可以充分借鉴我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艺术,基于自然的情况下,加以发挥主观想象,将艺术创造向自然、随意的风格靠拢,并且通过独特的外观造型将其表达意义暗喻其中。比如我国的的艺术瑰宝——翠玉白菜,自古达官贵人都喜欢在自家当中摆放或收藏翠玉白菜,它也是拿来馈赠亲友的佳品,而将珍贵的玉雕琢成白菜的形状也是颇有讲究,白菜的谐音意味着纳百财,有着吉祥如意、财源广进的说法,因此是玉器界备受欢迎的题材。不仅如此,我国自古有“算盘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当中,算盘常常以一种装饰物出现在商业用房内使用,这些包含吉祥寓意的造型一直备受中国人的追捧,也广泛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当中。
二、结束语。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而我国古老的民间美术是华夏民族文化艺术中的无价之宝,我们应该从造型、颜色、寓意等方面探究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扩展与延伸,使得现代艺术设计既保留了我国民间艺术的神韵,又具备了现代设计的新型理念,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舞台上独树一帜。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二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与更新速度特别快,借助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介,大量信息不断涌向高校,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造成冲击。高校与学生都无法全面地将民族文化要素与公共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无法将自己学习到的哲学、文学、历史与艺术知识妥善地结合在一起,无法在目前拥有的知识前提下,进行开拓性的艺术创新。
1.2“重技轻论”的教育思想严重。
民族文化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重视技能轻视理论、重视西方轻视东方的现象,难以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师生强调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在民族文化理论方面较欠缺,让民族文化教育的地位逐步降低。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不强,进而导致具有价值的民族文化在逐步遗失。
1.3囿于传统,缺乏创新。
我国的应试教育机制及以就业为目标的大学教育,造成现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较差,无法全面认识民族文化内涵,导致大学生分析能力、辨识能力差,缺乏完善的价值选择意识与思想理念。尽管学生中不乏有人学习过绘画、书法和音乐,但因为其感知与理解艺术能力不足,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视野的广阔性及完善民族艺术的可能性降低。难以有效的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更无法创新民族文化。
2公共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
2.1公共艺术教育缺乏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面对强势侵入的国外文化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狭隘理解,中国艺术教育一度陷入短暂的迷茫中,造成我国民族文化整体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甚至在某一时期产生盲目注重西方文化、无视民族传统文化的现象。落后的教育理念必然导致教育速度放缓、教育成效较差的情况。因为长时间受实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正确审美观。近些年,国家大力提倡与深入推行素质教育,才让禁锢已久的教育思想获得解放,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2.2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公共艺术教育限定性存在的矛盾。
我国悠久历史造就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如民族音乐、民族乐器、民族歌舞等。多样性的民族文化教育与学生个性间的差异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增加困难。高校艺术教育很难在课程内容、师资等方面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要求。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接受高校教育时缺少必要的文化艺术底蕴,而此底蕴,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加大素质教育力度,是传播与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
2.3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公共艺术教育机制尚不完善。
过去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基本是书本记载和口耳相传,其传承与发展的效率较差还遗失很多优秀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逐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但公共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播机制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是脱节的,没有建立起系统、全面的机制。其方式方法与理论基础都较陈旧,难以有效的鉴赏与分辨民族文化的优劣,因此无法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3公共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目的是培育大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要提高对民族文化教育的关注程度,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并全面开展民族文化教育。高校教育应该以辩证、发展、科学的态度引导和鼓励学生既要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也要借鉴与学习其他文明成果,提高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以包容、和谐的处事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融合,并积极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
3.2分层次构建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体系。
尽管我国民族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与千年的历史,也建立起独特的表现形式、形态特征、文化理念及创作方式,但还没形成系统、完善的理念体系。现阶段,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中,构建起一系列涉及中国传统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美学、语言学,独特、完整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是必要且重要的。中国建立民族文化教育体系,为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重视各地区民族文化的实践与传承,建立起分层次、多方面传承民族文化人才的教育体系。其次要建立起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介质,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角度、多种类文化艺术作品的交流与展示平台。引导与鼓励学生建立和参与民间艺术社团,定期开展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艺术展览,在活动中邀请传承民族文化的艺人进行讲座,举办各种类型的民族文化研讨会等等。
3.3构建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立体化公共艺术教育机制。
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建立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学习、科研基地,构建起合理、科学、系统的研究机制,逐步探索新方式,补充新理论,在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作用。建立起集教育、学习、研究于一身的民族文化基地,第一步要建立一支研究、保护民族文化的团队。借助对民族文化内涵及发展的研究,分析与甄别目前掌握的民族文化资料,努力做到去伪存真,既重视民族文化的继承也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并研究出发扬民族文化的新方式。
4结束语。
民族文化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随着全球化参与水平的逐步增强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分层次构建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立体化公共艺术教育机制,以全面促进民族文化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舒畅.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2]刘徐湘.人为状态下民族民间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j].教育评论,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