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次回顾,是人生中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点,有重点地进行总结,避免泛泛而谈。以下是一些写作经验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一
我起初学习日语是因为对日本动漫感兴趣。由于想更进一步了解日本的语言文化,便选修了基础日语会话速成课。
怀着新鲜感我开始了这门课程,但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学好日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习它要有恒心,肯下功夫去反复练习。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五十音图,虽然只有五十个音且有几个重复,但要真正熟练五十音图是需要反复练习记忆的。要注意它们的音调读法、写法、每个音的位置等。因为有些音的形状写法相似,稍不注意就会将它们混淆。学习假名发音时,不能与汉语拼音等同起来,不然就会读错。学好五十音图就是为后面的日语学习打下基础。“万丈高楼从底起”,所以打好基础很重要。
接下来老师教会了我们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子。那感觉就像自己刚上小学学语文一样一字一句跟着老师读,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有些日语词汇一看就能猜出中文意思,有些日语汉字和中文完全不搭边:如“手纸”是信的意思,“大丈夫”是没关系的意思,挺有趣的。有时我和同学之间会用老师教的句子练习对话。我们还学习了浊音、半浊音、长音、促音还有拗音。不同的音要准确发音才不会混淆。其中拗音让我最头疼,一粗心我就老是搞混,不过经过反复练习还是把它拿下了。我也体会到了老外学中文时那种抓狂的感觉。不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好一样东西总要付出努力的。
虽然有时会觉得学单词句子很枯燥,但我们的日语老师总能调动我们的学习兴趣。他会给我们看一些和日本文化有关的视频、图片,同我们一起讨论日本的文化风俗。有时还会教我们唱日语歌曲,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日语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我知道想要掌握日语还需更深入的学习,不过有这门选修课作为敲门砖,相信以后的日语学习会更加有兴趣。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二
以往的美术选修课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没有情趣,缺少创造力。通过学习与整改,本学期的美术选修课活动一改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把活动游戏引入课堂,突破教室的束缚,把学生“放”出教室,充分利用校园这个大环境,组织学生学习实践。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视野也开阔了,活动体验也增多了,想象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高涨了。例如,刘懿老师的儿童画班,她在教学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改变以往“先教再画”的单一课堂模式,把一些趣味的游戏活动引入了课堂,画“海底世界”不在是简单的讲解,而是一堂生动有趣的“海底生物表演”课;画“我的一家”也成了一堂角色互换的家庭小品剧。赵晓天老师接手的是“平面设计班”,考虑到与学生学习生活缺少联系,改成“儿童水墨画班”,后又因为报名的学生在绘画表现方面的能力较差,,就又改成“写生画班”。赵老师充分利用石岩公学校园“处处皆是景”的有利优势,把学生“放”出课堂,开展写生画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还增加了学生敬校、爱校的美好情感。孙昌德老师利用曾经是自然组的实验室,开展了“儿童国画班”兴趣学习,为了增加学生对各种事物的了解,孙老师就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机会,播放各种素材图片让学生欣赏,还经常带学生到校园里采风:认识一片树叶,了解一棵树的形态,感受一栋建筑物的壮美—————有一次,为了画好小鸡,孙老师还特意从外面买了一只小鸡带到教室,让学生能亲眼观察、亲身体验。学生在孙老师的辅导下,绘画的能力大有长进。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展现学生的美术特长,培养学生全面素质,造就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我们美术组的全体同仁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第二课堂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第二课堂继续发展的问题,二课活动教室不足的问题,选修课教材的整编问题,等等。下面就谈谈我们的思路与对策:
1、要克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思想。不能做“井底之蛙”要戒骄戒躁,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加强教育理论和文艺理论的学习,多多吸收各类艺术的涵养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达到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保证训练时间。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第二课堂的老师要抓紧每周的第二课堂学习时间,不能随便让给其他老师作为他用。
3、加强美术第二课堂活动空间的开发,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特别是美术专用室的建设,我校至今还没有一间较规范的美术功能室。
4、加强第二课堂与社会的联系。深圳是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地方,经常有水平比较高的艺术展览。而我们这种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在生活视野和生活体验上表现不足,就更需要与外界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5、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与我区中小学美术老师的广泛联系,加强与市、区教研员和各区教研员以及各学校艺术老师的联系与合作。打开我校美术教育的新局面,为我校成为全国知名学校而努力拼搏!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三
在这里,我不做技术方面的讨论,只就对网站设计的总体把握说一说我的总结。
网页设计禁忌:
1网页成功的首要条件便是主题清晰。如果你只不过是做一个个人网页,你的内容很杂,这也无可厚非。如果你想吸引更多人,就要写得专业点,要有特色,不要把一些毫无关系的内容放在一起,不如做多一个网站。个人的精力有限的。尝试做一个精而专的网站,既可以使你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网友也可以从中受益。
2不要制作一些无聊或言之无物的网站,网络上这类网页很多,若你不洁身自爱也加入的话,实属不智。可尝试制作有意义的网页,如个人介绍、收藏、明星网页等等,对于初学者,网页的主题、取材是的困惑,不妨多看看别人的网页规划及内容。
3不要使用本地化、口语化的文字,别以为所有的浏览者都能看懂这些所谓的亲切的口语。个性的反映不只在于网页的整体设计,你的文字表达风格也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因素。
关于外观的禁忌:
1、不要先决定网页的外观,然后_自己甚至是_别人去适应它。应该从网站的浏览者、网站要传达的信息以及网站的发展目标考虑,设计出一个最适合的网页架构。
2、不要每页都采用不同的背景图片,以免每次转页都要花时间去下载。采用相同的背景色及近似的按钮都能增加网页一致性,树立统一的风格。这也是最基本的网站vi设计(视觉识别系统)。
3、底色或背景须与文字颜色形成明显对比,方便阅读。若你的网页里有较多文字,不妨在这方面下多点功夫,力求让浏览者能舒适阅读你的文章。
4、每页的排版不要太疏或用太大的字,尽量避免看网页的时候要作很大的卷动。
5、太长的一页要使用内部链接,聪明的网页设计者不会让浏览者在看网页时太多卷动。常见的内部链接例子如faq、或名词解释。
6、在17寸显示器尚未普及的时候,不要以800x600以上的像素设计网页。因为这常常会导致设计上的判断失误。因此,无论你有再大的显示器,能上再大的分辨率,将显示器设置成800x600的显示模式是适当的。
7、不要于每页插入太多的广告牌。相信你也不会喜欢贴满广告的网页。什么广告交换、点钱banner、弹出窗口,还有时下最流行却又最讨厌的浮动广告,还是少放为妙。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四
我们的选修课就是为了混学分,去了之后也就是消磨时间。
当时候准备选择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好的了,我觉得自己去选择的时间比较早,可是没有想到有更多的人比我还要早,系统开始的时间是在晚上十二点,这个时候我还在睡觉中,有人就在自己的宿舍里开始了选择,去得早有很大的好处,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而且这个时候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人,因为我们宿舍在这个时候已经断电了,而且根本没有电脑,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就已经迟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知道这件事情了,就立即与舍友们一起去电子阅览室,可是这个时候这个地方的人实在是很多,我们根本没有什么位置,因此不得不去一趟微机室,这里的人一般来说不是很多,可是由于当时候的人太多了,这就会使得选择的时候网络卡,根本就不可以上网登录,那个时候就是大骂的时候,开始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了,我们不得不随便选一个,也就是为了混日子,一年到头过了就可以了!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五
近几年来,数字交互虽然作为新兴的学科技术,已经有了不俗的研究成果。一些需要创新设计的企业率先对数字交互设计重视起来,并创造出多款颇具创意的交互设计产品,比如苹果的iphone、任天堂的wii、微软的交互桌面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我国的高校公共美术教育正处于探索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到美术精英教育的影响,在高校办学的过程中,我国对于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随着我国不断加强美育教育,如今公共美术教育正在逐步的发展起来,在公共美术教育中利用数字交互设计可以加深受众对艺术作品的体会与理解也慢慢为人们所熟知,在许多大型的艺术展馆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数字交互设计的应用实例,比如可以识别人肢体动作的数字书籍,大大提高了社会公共美术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我国数字交互技术在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中的运用仍不成熟,数字交互设计在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更是需要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一、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
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是面对文理各科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非专业),在我国也称高校通识教育(教育部统称“公共艺术教育”).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长久效应的教育,是基于对社会和人们需求的发展,教育的规则,使人先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社会因素相结合,从而开发出人的潜能,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我国,自古以来艺术教育就倍受到重视,比如在一千多年以前周朝的教育体系中就有“六艺”之说。所谓“六艺”,现在最普遍的解释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技艺,其中“乐”即为音乐艺术的教育。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艺术教育更是深入到文化之中,琴棋书画四样艺术涵养一向是中国有才学之人的必备条件,没有优秀的艺术素养,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没有一定的审美情趣的人在我国是不足以称之为知识分子的。如今,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国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教育,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被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得到广泛开展。我国最早在高校中开设公共艺术教育是在20世纪初,如北京同文馆、天津电报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两江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徒堂等。1978年,清华大学率先面对全校设立公共艺术教研室;同年,北京外国语学院也成立了公共艺术教研室,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面向所有文理学生开设艺术课程的学校。随后,一些院校纷纷响应,陆续成立公共艺术教育专门机构,如上海大学(1981年)、沈阳航空学院(1981年)、同济大学(1982年)、浙江大学(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北京大学(1986年)、华中理工大学(1986年)等相继成立“艺术教育中心”或“艺术教研室”,并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和设备,培训专门教师,掀起了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浪潮。1995年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始我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
在国外,世界各国对艺术教育也很重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及许多先贤很早就意识到了艺术教育对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艺术教育和教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美国大学艺术课程的种类由内容单调发展成为丰富多样、结构合理、具有相当深度和广度的课程体系。美国普通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实行的通识美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专业素质高,并且注重艺术和社会、文化的联系,反对功利主义。同时美国高校在各自的校园内极力营造艺术氛围,开展公共艺术课程和活动,让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去,每一位在校学生都有欣赏艺术的机会。
美国的高校不但综合性强,而且艺术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开设的美术课程不仅涉及面很广,而且有相当的深度,人们对面向高校全体学生的美术艺术教育习以为常,并不感到特殊。这也是美国大学艺术教育相对发达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艺术教育在美国纳入正式教学计划已半个世纪以上,在美国高校得到了高度重视,各校都有专门负责艺术教育的部门,也有专门的组织管理工作,因此确保了艺术素质教育的正规性和严谨性。
从认知上说,学习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对自身进行认知加工的特定情境和特殊过程,从而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结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来自于个人体验,这正好与数字交互设计的特点相对应。
在人类社会中,交互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广义上看,自然界事物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是交互,从狭义上看,交互是“定义”,它是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交互的过程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人与机器之间,在交互的过程中,信息交换的双方的心理或行为上会相应的发生变化[2].
当交互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比如,在两个人或者多个人的一场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信息在人与人之间交换,随着话题的转变,参与谈话的人的心理或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当交互发生在人与物之间,比如在用户使用手机时,手机成为人交互的对象,人手指的动作给手机发送指令,手机做出相处相应的反馈,这就是目前最为普遍存在的交互之一。
数字交互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数字化、多通道和交互性。数字化即数字交互技术可以将物理信息数字化以便于在多种数字媒介上进行存储、编辑和转换;多通道是指在各种传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内容的呈现可以给人带来多感官的交流,如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味觉等;交互性是指数字交互系统能自动识别人的操作并做出反馈。
第一,数字交互技术的数字化特征丰富了于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内容。数字交互技术可以提供公共美术教育更多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数字交互课件中,教师可以将许多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化放入其中,这不仅省去了学生去博物馆的时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限制,而且可以在授课时,通过点击课件中的图片或文字,将大量的与课程相关的图像和声音数据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学习到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信息。这样,学生们便可以在欣赏各地的名家名作增长知识的同时扩宽视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同时,运用数字交互技术于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之中,教师自身的定位将不再简单地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领路人,是将学生带入艺术殿堂的引路人。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习公共美术教育不再是被动地挣学分,而是主动的学习探索,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增加了,公共美术教育的效果也被大大增强了。
第二,数字交互技术的多通道特征加强了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的效果。利用数字交互技术学生可以通过视、听、说等多种渠道够体会。数字交互运用三维建模可以制造出虚拟的艺术空间,在这样艺术空间可以化抽象为具象,比如数字交互技术可以将名画分解,学生可以通过点击不同的区域来研究画作的色彩与构图,而不是完全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教师的讲解去抽象理解,这样可以让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更便于记忆。同时,数字交互还可以将漫长的时间压缩在几分钟内,并让学生通过交互才与其中。比如,有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旷日持久,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如何将这样的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向学生们展示在传统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中是个难题,然而,利用数字交互可以现将创作过程记录下来然后通过电脑加速在几分钟内向学生展示出来,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人机的互动模拟创作过程,大大加强了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效果。
第三,数字交互技术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数字交互技术让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得以加强。而且通过计算机互动,电脑也可以记录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数据也可以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并且通过对于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们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课程。
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直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找出自己的兴趣点深入学习。比如,在艺术史的学习中,计算机通过对每个同学的'交互数据的统计可以找出每个同学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者是薄弱的知识点,将这些数据反馈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三、基于数字交互技术的现代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未来数字交互技术与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密切,对于数字交互技术在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对其未来发展作以分析:
第一,利用数字交互技术模拟立体的空间,比如历史空间,艺术空间等抽象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可能需要向学生展示某些抽象空间,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进入这些空间,在以往教学中,可能只能够通过教师的描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创建出这个虚拟的空间来。使用数字交互技术,我们不仅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这些空间,而且可以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甚至可以摸得着。如:在艺术史的教学中,如何将像古罗马这样的失落的远古外国文明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进行建筑学、艺术史等等知识的学习呢?如果可以利用三维技术,将古罗马的艺术品复制出来,让古罗马的各种人文景观历历在目,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地观察各种艺术奇观、雕塑、绘画艺术品,体会当时的人文环境,观察古罗马的各种建筑特点,比较对此后的文化复兴的影响。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与虚拟向导互动交流,学生提出疑问,计算1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自主学习,而且所学的内容也会让他们印象深刻。
第二,利用数字交互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拓展学生动手能力。一般学校现有的条件下,有许多实验是根本不可能做的,许多美术作品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亲自上手体验其创作的过程,譬如雕塑、版画、水墨画等等,美术实践需要空间和相应的工具,但是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通识教育并不是专业美术教育,学生没有必要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每一项艺术实践中去。如果利用数字交互技术,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实验室,学习者便可以“走进”这个虚拟实验室,身临其境般的操作虚拟仪器,比如,各种各样的画笔,画纸等等,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虚拟仿真的画作。这样既不消耗器材,也不受场地等外界条件限制,还可以重复操作,每一个拥有计算机或其他数字终端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数字交互技术模拟艺术创作,深刻体会艺术创作流程。
第三,利用数字交互技术还可以制作人物形象,利用新的形象进行交流互动。未来的教室可能空无一人,学生们通过在数字交互技术中的虚拟形象进行虚拟“面对面”地交流。教室里的老师可以不再是刻板的形象,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或者学生的个人喜好变换自己的形象。这样就打破了传统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依赖。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整块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所有的课程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换句话说,如果有位同学想学习一门课,他必须按时去上课,一旦他迟到了或者缺课,那么就无法学习完整这门课程。但是,如果利用数字交互技术去授课,学习者就可以利用零散的或者是自己有空的时间去上课,比如利用在公交车上的半个小时就可以学习完一节课,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
崭新的技术,会带给我们崭新的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思维。数字交互技术解决了我们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给我们的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变革。亲身去经历、亲身去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的观看,有质的差别。数字交互使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与讨论,对于营造良好的上进求知的氛围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交互的教学方式活泼生动,学生沉浸其中不觉疲惫,在数字交互中学习更像是一种游戏,与互动媒介的交流的过程简单又随意,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过多的压力,可以真正达到快乐学习。并且,在不断地互动中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比传统的灌输更有效率。在未来,数字交互技术必将会在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道森。公共美术教育论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刘夏。数字交互技术在展示艺术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六
用户先拉取搜索所需信息,可根据用户的兴趣,再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的其他信息,如个性化的图书订阅。
2.3“推中有拉”式。
在信息推送过程中,允许用户随时中断、定格在所感兴趣的网页上,并进一步搜索,主动拉取更丰富的信息。
2.4“拉中有推”式。
在用户拉取信息的搜索过程中,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信息,信源主动推送相关信息和最新信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图书管理员将书籍信息存入书籍数据库,供读者检索查询;将读者需求信息存入需求数据库,对供需信息进行匹配,把经过排序和过滤的信息再推送给用户。信息的匹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到书籍的类别、还要考虑读者的文化水平等因素,这就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使读者最终得到一组符合条件的信息。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七
在美术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美术组进行了大胆而又创新的改革,组里把课程的选择权充分的交给了授课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需要来设置。以往的美术选修课大多是单一的、纯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学习也是机械的、缺少生机和活力的。现在通过全体二课师生的努力,形成了综合的、灵活的课程设置,学生学习的更自由、更实在、更有兴趣,也更有创造力,是真正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为目标的美术文化教育。例如,张明军老师本来是教授国画兴趣组的,他就根据组内学生的要求和特点,又灵活的增设了一个版画小组,在讲授中国画学习的同时,还进行版画创作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乐学、爱学,积极性很高,张老师辅导的学生作品也屡获佳绩,在“第五届深港少儿书画大赛”中,他辅导的学生国画作品拿了四个一等奖,他辅导的学生版画作品更是荣获了小学组里唯一的一个特等奖。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八
本学期在李校长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吸引教育,以“学做现代文明人,争当育才小能人”为荣,培养学生終合实践能力。
3,4,5月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漫画比赛,选出三幅美术作品,其中一年级1班欧葆琪《一杯热茶》,宋嘉荣《妈妈的生日》,四年级陈俐伶《妈妈辛苦了》,参加桂林市漫画比赛。五月份开展了献给母亲的礼物插花比赛活动,一、二年级学生母与子共同完成了《五彩缤纷》,《星光灿烂》,《快乐心情》,《爱心花》,《起航》,《希望》,《五颜六色》,《献给母亲的爱》《彩蝶飞舞》,《春色无边》,《团结的爱》,《爱》,《千手观音》等作品,看到这些学生与家长共同创作的各式各样的插花艺术作品,心情无比的激动,真正感觉到老师、家长、学生的心血没有白费,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在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选出了一年级1班宋嘉荣学生作品《绿色的城市》,一年级2班万路欣、陈镜儒、黄亦林,一年级3班方宇豪,莫静文,莫雁舒,陈松蕾,毛一涵,鈡紫涵,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绘画比赛,并且还参加了桂林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汉字书写能力暨“桂林第七届书法大展赛”我校书法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27名,三等奖22名,优秀奖56名,为了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配合班主任打扫清洁区卫生,领导安排的事情都能积极主动的去完成。积极参加美术教研活动,经常协助领导外出联系工作和送材料,并且参加了新生入学报名和调查工作,完成了本学期各项教学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表扬。还经常利用夜余时间学习计算机操作,熟练掌握运用高科技手段处理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二年级及学前班的美术教学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还兼任了一年级3班的副班主任,经常早出晚归,只要学校分配的教学任务都按时完成,特别是协助各班主任出墙报,为学校写横幅,指导学生早操,排练文艺节目,在参加教师论坛,魅力年级组展示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班级文化、卫生管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九
【内容提要】推拉技术是一种能提供及时、主动的定制化网上信息服务技术。其原理和工作方法已运用于网上信息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的读者信息服务和信息采访中应用广泛,前景广阔。图1。参考文献8。
推拉技术是一种新的网上信息服务技术,能够提供及时、主动的定制化服务。本文将研究如何将它应用于我们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查询服务、采编工作,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同时给我们图书馆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益。
1推拉技术概述。
1.1推拉技术的概念。
所谓“推”技术,是与“拉”技术相对的,就是服务器根据事先规定的设置文件,而不是根据用户实时要求,主动向浏览器递送信息的技术。“推”(push)技术与使用浏览器查找的“拉”(pull)信息技术不同,它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有目的性地按时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主动发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中。就像是广播电台播音,“推”技术主动将最新的新闻和资料推送给客户,使用者不必上网搜索。
在“推”技术问世之前,人们往往利用浏览器在因特网上搜寻,一方面,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很多用户花费相当多时间和费用也难以“拉”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发布者希望将信息及时、主动地发送到感兴趣的用户计算机中,而不是等着用户来拉取。“推”技术采用一种广播的模式,其特点是以频道“广播”方式使网上用户得到相同的信息。通常,在网络服务器上有专门的推送软件产品(如pointcast公司的pointcastnetwork),可用来制作欲推送出去的信息内容,并播送出去。在客户端则利用安装在个人电脑中的软件,来接收从网络上传来的信息,并显示出来。当有新的信息需要提交时,“推送”软件会以发送e-mail、播放一个声音、在屏幕上显示一条消息等方式通知用户。使用“推”技术,可以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和效率。
网络信息中的“拉”技术是指用户有目的地在网络上主动查询信息,用户从浏览器给web发出请求,由web获取所需信息。随着因特网上资源的日趋丰富,面对拥有海量信息的因特网环境,为了能快速、高效地寻找到有用信息,搜索引擎应运而生。搜索引擎是通往浩瀚信息海洋的捷径,因而也有人将其称为“网络之门”。实践表明,搜索引擎是有效的网络信息拉取(查询)的辅助工具。
推拉技术在网上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网上信息的查询,商业网站的信息发布等等很多都采用了推或者是拉的技术。现从下面两个方面做一个简单介绍。
(1)推拉技术在电子邮件服务中的应用。
目前,一些网站已经运用推拉技术进行电子邮件服务,如著名的yahoo网站运用推技术管理邮件,当用户注册yahoo的邮箱后,一旦进入yahoo的主页,登录后,则会有一个提示框告诉你你的邮箱里是否有新邮件,而无需你进入邮箱。
(2)推拉技术在一些商业网站的应用。
某些商业网站如“当当”网上书屋经常发一些书籍、光碟等打折广告到我们的电子邮箱里,不管你想不想接受,这些信息都会被发送过来,这就是采用了推技术的信息传播模式。同时,如果你主动去“当当”书屋搜索你所需要的书籍,“当当”将你的查询信息记录下来,根据你的兴趣爱好定期向你发送相关的书籍,或者当你此次查询的书目没有找到,“当当”会在下次有这本书的时候通知你,这都是“当当”为你提供的定制化服务。这是一种用户先“拉”网站后“推”的一种信息服务模式。
1.3传统图书馆中的推和拉。
其实,在我们传统的图书馆中也存在着“推拉”,它表现在当读者需要书籍时,会去图书馆根据书籍类别和编目进行查找或由图书管理员代查,这都是“拉”的体现,是用户主动地搜寻信息,图书馆提供的是一种被动的服务。传统图书馆中的.预约体现了推的技术,读者填写好了预约单之后,当他所需要的书回库后,图书管理员就会给他发一个通知单通知他去借书,这是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主动服务。
2推拉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信息推送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及时性好,应用面广,对用户没有技术上的要求;其主要缺点是:信息针对性差,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拉取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针对性强,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主要缺点是:及时性差,对用户要求较高(需掌握有关的检索技术)。信息推拉技术是将信息推送与拉取两种模式结合,因而能做到取长补短,使二者优势互补。根据推、拉结合顺序及结合方式的差异,又分为以下4种不同推拉模式。
2.1“先推后拉”式。
先及时地推送最新信息(更新的动态信息),后有针对性地拉取所需的信息。这样,便于用户浏览信息变化的新情况和趋势,从而动态地选取需要深入了解的信息。图书馆将相关方面的新书及其内容简介直接送到读者的计算机,读者获取信息后,登录到该数字图书馆有针对性地搜索相关书籍。这种做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数字图书馆的访问率,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其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附图。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十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随着数字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移动平台设备的广泛使用,在教学环节中对于课程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有别于传统课程设计,基于数字交互技术的课程设计,可以将教学知识与交互手段、课程情境等因素进行良好结合,还可以创造师生的在线沟通机制,从而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的局限,使相关的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更好更大的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受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
在学校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中往往会出现“灌授”式的方法,这种课程设计的局限性不言而喻。近些年,很多老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新媒体元素,但是,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中“场地”与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增强。如果要打破这种传统课程设计中的根本性问题,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实践环节进行全新的开发与研究。近些年,数字移动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各领域的成功运用,基于这一技术而呈现的数字移动交互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中,将这一技术移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当中,已经变成非常可行的一种方法了。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一课程设计方法的转变,即,将原有固定教学场地转换为非固定场地,将原来“灌授”式课程设计转换为“交互”式课程设计,并将相关课程设计内容呈现于各类数字移动终端上,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与互动性,另外,由于课程设计内容是呈现于智能手机或者各类pad中,因此,可以还可以做到打破原有固定场地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将课程随身携带,随时学习。
使用数字移动终端作为数字交互技术的呈现载体,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学生手中的各类移动终端设备上也装满了各类app产品。开发具有移动课堂性质的app课程设计产品,就是要应用于学生的手机或者pad之中。此类课程设计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是由前台客户端以及后台相对应的服务器端来构成的。服务器端,是放置相关教学课程设计内容的载体,所有的交互过程以及内容呈现方法均由服务器端程序来完成;相对应的学生在移动平台上使用的用户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pp程序端,这个app程序的作用并不包含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及用来进行课程设计呈现过程中的各类交互方法,整个课程设计的内容主体和交互方式以及呈现方式均在服务器端运算完成,学生端的app程序只是作为一个承接服务器端发送过来相关内容的载体,因此,学生手机中的app程序体积非常小,但是整个学习和浏览过程必须在互联网环境之下才能够完成。
若要使具有交互功能的课程设计内容传递给学生,那么这一系统平台必须具备几个基本功能:(1)为了能够做到学生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必须具备文字发送功能。(2)具备图片发送功能。(3)具备语音传递功能。(4)具备多人讨论功能。通过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了带有“社交”特点的模式,也改变了传统课程设计过程中过于强调老师作用的问题。在这个交流互动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课程关注的主动性,以及对于知识把握的主动性,将学生变为知识传递过程中的主体,淡化老师“主导一切”的作用。这类课程设计由于开发之初就会考虑交互性和趣味性,因此会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学习情景中,增加学习过程的乐趣。目前,移动课程设计应用平台可以考虑市场占有率最高的ios平台以及android平台,基于这两个系统的交互平台在数字移动终端设备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并且这类设备具有非常小的体积,非常便于携带,因此在这些设备上展现的课程设计完全可以做到“随身走”的目的。
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结合课程知识特点来设计出有别于传统方法的交互手段。数字化技术手段的使用,除了可以保留知识固有特性以外,还能够体现出新的感官体验。因此,不能够将传统已有的课程知识直接放置于这类平台中,这样会失去其交互的特性和目的。与传统课程设计不同的是,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交互技术,比如单点触摸、多点触摸等方法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多种操作。()事实上,就课程设计本身来说,可以包涵课程设计与创作以及课程设计的数字化呈现,数字化呈现过程中强调的是内容的可交互性,可融入的情境性,这就要做一整套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情节脚本的创作、情境情节的设计、交互动作与方法的设计等方面。图文并茂是这个技术下实现课程设计的最基本需求,对于学生群体的心理感知特征、年龄结构、知识储备、兴趣点等方面均需要做整体的考虑。经过这样全面考量的课程设计会具备良好的可应用及可推广性。因此,这类课程设计需要注意学生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认受感知、情境感知、互动感知以及趣味感知等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会被兴趣范畴所决定。所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于交互过程和情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知识变得有趣味,同时交互过程又不能够过于复杂,注意在设计过程中考虑降低学生的使用难度,辅助以相应的视听元素和情境元素,使学生感受到交互过程与知识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这种联系恰恰成为学生学习并且记住相关知识的过程媒介。数字交互技术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依据个方面的成熟经验来完成,比如涉及到学生心理认知程度因素,就需要依据相关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再比如,涉及到相关内容实现的环节,就需要依据相关软件工程师的知识与技术……通过深入对学生学习需求及兴趣调研,结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数字技术手段,从而设计出为学生能够认同并广泛接受的课程设计作品。
基于数字交互技术课程设计的核心设计要素与其他产品的'核心设计要素一样,都是“创造性”。这一技术环节下进行的课程设计实质上是将知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及表现手法向结合从而形成特定表达形式的一种方法。计算机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课程设计完全可以用有别于传统方法的形式进行完成。这个设计过程中所包括的设计要素大体有几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呈现界面简单、美观。要用最直接和美观的界面环境展现出每部分的课程内容,注意界面设计中的友好程度以及颜色的使用,界面设计是否友好,颜色使用是否得当,是否具备美感,对于学生使用来说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2)强调交互手段的和谐与自然,通过交互手段,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交互方法的考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好的交互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使用的兴趣,增加趣味,调动学生更好的学习认知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3)体现游戏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点的展示与获取,若能够融入相应的体验情境中,形成对知识了解的相应连续性,引导学生按照其感兴趣的方法,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这也是数字交互技术应用于课程设计中的必要因素之一。
在应用数字交互技术进行课程设计之初,首先需要进行前期学生受众情况的调查和定位,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有其特有的心理接受特点,要根据这样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开发。
1.结合课程内容和知识要素建立功能模型。调查不同阶段学生对于交互功能的喜好,并且进行列举。在这其中选出相对适合大多数学生喜好的功能方法,完善课程设计的创意部分;考虑应用平台的种类与限制,比如针对ios和android的屏幕分辨率的不同,要有不同视觉化的设计考量;不同系统平台的操作方式存在一些差别,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也要一并考虑进去。
2.根据课程设计的需要绘制流程图及相关界面设计要将整个课程设计过程顺利完成,流程图的绘制,是不可或缺的。关于知识点衔接的方法,知识点与交互方式的融合,以及获取知识进阶的办法,这些都需要用流程图来表示出相互之间的转换过程。具体来说,每一个操作环节,每一部分文字的显示,每一个图片的调用,每一段视频或者饮品的使用,以及相关界面之间的互相跳转,这些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思路和清晰的逻辑。同时,还需要对于相关界面分布布局进行设计。每一个界面中需要使用到的诸如“按钮”、“logo”、“导航”、“内容展示”等元素都需要进行先期设计,在这些先期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内容的加载与完善。
3.数字交互技术进行课程设计的原型设计。原型设计,是将前一步的逻辑过程和草图进行细化的过程,搭建一个逻辑顺畅,界面友好的原型程序进行测试。这一阶段,并不是要完全实现整个课程设计过程,而是要进行相关技术的检验测试,比如对于前一步做出的交互设计方法进行逻辑检验,检查其是否能够顺畅运行,技术实现是否存在问题;原型中对于界面的测试,则侧重于视觉感知环节,界面是否使用方便,提示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明显等问题都需要在这个环节进行测试并确认无误之后,再进入整个课程设计的完成阶段。
4.使用数字交互技术完成课程设计。在前几个过程的基础上,选择相关的技术来进行最终的课程设计实现。实现的技术方法有很多,比如使用actionscript3.0,或者java,又或者html5技术来进行app开发,这些手段都是可以的,当然,这里列举的都只实现是学生端的app框架的技术手段,而对于课程设计的主体,也就是服务器端的部分则需要使用诸如php,或者visualstudio等工具进行程序开发,另外还需要使用到数据库技术。总之开发这样一个基于数字交互技术的课程设计产品,是一个严谨有序的过程。
六、结语。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产品,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了解,更因为其所具有的独特交互特点和情境环节,具备了一定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将原本枯燥的课程学习与教授过程变成了相对愉悦的沟通过程,不仅具备教学环节的实践性,更具备广阔的商业前景。
实用美术选修课学篇十一
通过这学期的《社会调查与方法》一课的学习,使我对社会的调查的运用等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社会调查这门学习课的必要性,也让同学们学生对选修课标准要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这学期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对选修课进行的修改和完善,与旧的课程标准相比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开发。并且对教学的目标进行修正,更加细化和具体。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都有意无意地注重纸面教育,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的渗透反而放在次要的位置,使课堂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兴趣不高。对此,学生我冒昧地提出以下一些小意见,仅供参考。
大学生的特点是:独立思考,接受课本知识差。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问学生并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方法、特点,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社会调查课有很大的地域性,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去安排课程,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课本上该删的活动删,该增加的增加。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于良好的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地域其文化等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课堂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选修课教学中同学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同学们应该努力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让他们多说多做,培养兴趣,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技巧,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与他人交流,发展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选修课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老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同学们应做到: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综上所述,选修课的学习,我个人觉得应以兴趣为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的学,并且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可以学的更好,老师才可以教的更轻松。作为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地适应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到课率,坚持不逃课。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