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可以是实地调研、实验结果、市场调查等方面的总结。在完成报告后,要进行仔细的审查和修改,确保错误和不完善之处的修正。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报告样本,希望对你的报告写作有所帮助。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一
课题组其它成员有关情况
姓名
课题内分工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张b
组长
算山长来幼儿园
年级组长
小教一级
姚秧秧
副组长
算山长来幼儿园
未定级
蔡飞燕
组员
算山长来幼儿园
未定级
何冬梅
组员
算山长来幼儿园
未定级
刘碧波
组员
算山长来幼儿园
未定级
顿柳
组员
算山长来幼儿园
未定级
林园
组员
算山长来幼儿园
未定级
说
明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小一幼儿(30人)和小二班幼儿(30人),其中小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餐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进餐礼仪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四、研究的步骤
2月―3月,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204月,收集小班幼儿体检结果,调查分析幼儿身体状况与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理论学习,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培养计划。
年5月,通过一日生活基本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
2012年6月,对幼儿在进餐前、进餐中、进餐后出现的不良行为礼仪进行记录,并分析形成这一系列不良礼仪的原因。
2012年7月初,以论文的形式结题。
五、人员的分工
张b负责撰写开题报告和课题结题,姚秧秧、蔡飞燕负责收集各项资
料,刘碧波、何冬梅、林园做好实施方法的验证工作。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二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小一幼儿(30人)和小二班幼儿(30人),其中小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餐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进餐礼仪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四、研究的步骤
20xx年2月-3月,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20xx年4月,收集小班幼儿体检结果,调查分析幼儿身体状况与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理论学习,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培养计划。
20xx年5月,通过一日生活基本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
20xx年6月,对幼儿在进餐前、进餐中、进餐后出现的不良行为礼仪进行记录,并分析形成这一系列不良礼仪的原因。
20xx年7月初,以论文的形式结题。
五、人员的分工
张珺负责撰写开题报告和课题结题,姚秧秧、蔡飞燕负责收集各项资料,刘碧波、何冬梅、林园做好实施方法的验证工作。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过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幼儿受教育更多是处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要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也要使爱长“亲孩子之师,信孩子之师之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实现家园共育,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以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以班级老师为实践操作者,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1、儿童教育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2、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让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3、教师要通过沟通与协商,把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
根据我园实际情况,课题组主要进行以下课题的实践研究。
1、家园合作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2、建立多种与家长联系的方法
3、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
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调查法:用于课题研究前测与后期阶段,通过对教师与家长的调查,了解幼儿在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受教育情况,为课题确立提供依据,为研究提供对比数据。
3、行动研究法:将此方法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对研究内容和步骤的分析论证,结合实践,寻找阶段研究中的得失问题,围绕问题以及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来对本课题方案进行新一轮的调整与完善,保证课题研究进度与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通过行动研究,积累与及时推广阶段成果(全园推开),在研究实施中,不断再评价,再发现,再调整。有效保证本课题的研究质量以及对实践工作的有效改进。
4、个案研究法:对幼儿的个案跟踪:及时记录幼儿在教师与家长交流、家长参与园内活动后的行为,从中分析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影响与相关性,并寻找适宜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5、教育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实施干预情况下所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实施干预情况下的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
6、经验总结法: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教师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能力提升。
1.整体性原则:坚持幼儿园教学系统与管理的整体性。正确处理幼儿园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实行整体育人,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
2.主体性原则:确认幼儿是学习认知的主体、身心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特别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以期待、理解和宽容,培养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弘扬幼儿的主体精神。
3.愉悦性原则:必须为幼儿创设和谐、协调、适用的心理氛围和易于愉快地接受教育的幼儿园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活动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幼儿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4.活动性原则:幼儿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使之学会思维和操作。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并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既竞争又合作的欢乐气氛中茁壮成长。
5.成功性原则:要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充公运用反馈和评价手段,对每一个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幼儿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力量,充满自信地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1.制度保障。完善课题管理机制,为保证本课题高效、有序、科学、优化地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园长为龙头——教科室统筹——各园内课题小组分管——全园教师人人参与的良好网络机制。每一层面均各司其职,在分层实施中分层突破,再集中整合。确保方案实施的正确导向性与可行性,形成一种有效的研究工作机制。建立课题奖励制度。在课题实施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针对教师实施进度、方案、总结、论文、案例、反思、随笔撰写等的质量及教案制定等,进行优劣评定,予以相应的奖励。
2.时间保障。为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研究小组每月第一周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反馈阶段研究情况,提出月工作计划;课题核心人员分别负责各自的研究进程,保证年级组各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的落实。
3.资料保障。课题研究资料分别定点到人,由教科室人员分别与年级组挂钩,保证每阶段、每年级组的资料反馈到位、分析到位,保证资料的质量与数量。规范课题档案资料,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资料,并仔细收录归档,包括:子课题方案、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论文、优秀教案、自评他评记录、案例评析、观察记录、教育随笔、教学课件等文本电子资料。
4.理论保障。定期请顾问组成员给予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定期聘请幼儿园课程研究专家给予课题实施建议;定期由教科室负责收集课题研究理论信息下发给教师,指导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2)确立实验研究人员,每个实验研究人员根据课题确立课题并拟定方案与可行性论证。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
(1)家园共育现状分析、调查研究,形成方案;
(2)探索实践,实验研究;
(3)积累好过程资料,形成阶段及年度总结或经验报告;
(4)撰写论文,实践调研。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统计分析,数据整理;
(2)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陈海燕:负责本课题的组织、策划等工作
课题组长:**:负责本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课题成员:**:负责问卷调查统计工作
**:负责实践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负责课题总结报告等工作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四
学科:艺术
课题名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实施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吴琳
所在备课组:中班年级组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名称的解读
一、背景及意义
美术活动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绘画活动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是发展智力和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扩大幼儿视野,增进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认知的经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获得绘画技能的同时,陶冶了艺术情操。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名称的解读
孩子们的艺术发展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更大空间的发展孩子的美术表现力,我们是要仅仅交给孩子如何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还是更重要的教会孩子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与鱼还是授之与渔。我们如何更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地向美术课要质量,从而培养孩子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情趣。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从不同年龄阶段来说,孩子在美术作品的表达上是我们老师特别应该关注的。给孩子一个想画、敢画、愿意画、并能进行比较欣赏的氛围也是我所探索的领域。美术教学要强调孩子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美术教育更是一门自然学科,我们要为孩子营造感受美的氛围,从而让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之美。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内容
1、通过美术活动的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让幼儿想画,敢画,愿意画。
2、在绘画活动中,通过课堂上的引导,观察,模仿,操作,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大胆的表达自己所见所想。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经验,设计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
4、探索美术绘画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完善幼儿的美术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探讨创造型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来开展的。
1、前期阶段
主要是掌握幼儿在各年龄段美术发展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幼儿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了解幼儿对于美术发展的认识。
2、具体研究阶段
主要是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点,根据幼儿在该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设计以及有准备的教学,并在每次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记录。
3、总结阶段
主要是采取经验总结法,总结各阶段研究的进度,进行改进,同时撰写阶段性的总结报告。
三、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x、7-201x、9)
1.重点了解幼儿在各年龄段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对美术发展的认知情况。
2.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搜集幼儿喜欢的美术作品。
3.各班在绘画方面确定一个班级进行美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总结出有关前期调查报告、经验论文以及教学案例。
1.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导入,并能跟幼儿一起进行情境的创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幼儿设想的情境进行简笔绘画,培养幼儿兴趣,让游戏贯穿于教学始终。
2.结合其它学科的教学,让绘画活动不在单一。
3.撰写专题小结、教学案例、论文。
(三)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1x.3-201x.7)
整理相关资料、照片、教案、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教学活动实践的成果照片。
2.教学方法、反思、论文。
3.教学活动设计。
4.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五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过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幼儿受教育更多是处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要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也要使爱长“亲孩子之师,信孩子之师之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实现家园共育,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以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以班级老师为实践操作者,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1、儿童教育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2、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让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3、教师要通过沟通与协商,把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
根据我园实际情况,课题组主要进行以下课题的实践研究。
1、家园合作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2、建立多种与家长联系的方法。
3、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
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调查法:用于课题研究前测与后期阶段,通过对教师与家长的调查,了解幼儿在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受教育情况,为课题确立提供依据,为研究提供对比数据。
3、行动研究法:将此方法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对研究内容和步骤的分析论证,结合实践,寻找阶段研究中的得失问题,围绕问题以及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来对本课题方案进行新一轮的调整与完善,保证课题研究进度与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通过行动研究,积累与及时推广阶段成果(全园推开),在研究实施中,不断再评价,再发现,再调整。有效保证本课题的研究质量以及对实践工作的有效改进。
4、个案研究法:对幼儿的个案跟踪:及时记录幼儿在教师与家长交流、家长参与园内活动后的行为,从中分析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影响与相关性,并寻找适宜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5、教育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实施干预情况下所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实施干预情况下的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
6、经验总结法: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教师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能力提升。
1.整体性原则:坚持幼儿园教学系统与管理的整体性。正确处理幼儿园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实行整体育人,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
2.主体性原则:确认幼儿是学习认知的主体、身心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特别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以期待、理解和宽容,培养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弘扬幼儿的主体精神。
3.愉悦性原则:必须为幼儿创设和谐、协调、适用的心理氛围和易于愉快地接受教育的幼儿园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活动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幼儿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4.活动性原则:幼儿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使之学会思维和操作。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并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既竞争又合作的欢乐气氛中茁壮成长。
5.成功性原则:要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充公运用反馈和评价手段,对每一个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幼儿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力量,充满自信地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1.制度保障。完善课题管理机制,为保证本课题高效、有序、科学、优化地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园长为龙头——教科室统筹——各园内课题小组分管——全园教师人人参与的良好网络机制。每一层面均各司其职,在分层实施中分层突破,再集中整合。确保方案实施的正确导向性与可行性,形成一种有效的研究工作机制。建立课题奖励制度。在课题实施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针对教师实施进度、方案、总结、论文、案例、反思、随笔撰写等的质量及教案制定等,进行优劣评定,予以相应的奖励。
2.时间保障。为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研究小组每月第一周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反馈阶段研究情况,提出月工作计划;课题核心人员分别负责各自的研究进程,保证年级组各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的落实。
3.资料保障。课题研究资料分别定点到人,由教科室人员分别与年级组挂钩,保证每阶段、每年级组的资料反馈到位、分析到位,保证资料的质量与数量。规范课题档案资料,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资料,并仔细收录归档,包括:子课题方案、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论文、优秀教案、自评他评记录、案例评析、观察记录、教育随笔、教学课件等文本电子资料。
4.理论保障。定期请顾问组成员给予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定期聘请幼儿园课程研究专家给予课题实施建议;定期由教科室负责收集课题研究理论信息下发给教师,指导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2)确立实验研究人员,每个实验研究人员根据课题确立课题并拟定方案与可行性论证。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
(1)家园共育现状分析、调查研究,形成方案;
(2)探索实践,实验研究;
(3)积累好过程资料,形成阶段及年度总结或经验报告;
(4)撰写论文,实践调研。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统计分析,数据整理;
(2)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陈海燕:负责本课题的组织、策划等工作。
课题组长:**:负责本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课题成员:**:负责问卷调查统计工作。
**:负责实践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六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国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独创性的节奏教学而广泛流传,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有些教学方法上还不能为我们教师所运用。同时,奥尔夫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当结合本国的国情,适合当地的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这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向。
音乐能陶冶性情,激发幼儿的美感,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音乐节奏活动一直是我园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对它是“又爱又怕”。近两年,我在对外开放和外出学习观摩时,重点关注音乐教学活动,感受到现在节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改革方向及整体音乐教学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本课题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教育途径。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使幼儿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和敏感性,产生“创造”的冲动,使幼儿在音乐基本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好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教师技能传播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能力发挥之间一个“度”的正确把握问题,真正让幼儿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运动,美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将音乐教育就推上了重要的位置,从1838年美国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波士顿马塞州的一个公共学校设立至今,美国的音乐教育走过了170多年的发展历程。
近几年来,中国的许多教育人士对幼儿音乐教育也进行了研究,上海一所幼儿园的教师就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她们认为,兴趣起着动力和促进作用,培养音乐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伴随幼儿音乐成长的第一步。在构思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图式中,一是注重流程化,即把音乐兴趣培养放在首位,在日常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加强联络和交流,把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贯穿其中;二是注重系列化,即把音乐兴趣的培养目标有序地落实到各个领域,形成培养的系列;三是注重一体化,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本身,还在于音乐专业教师加盟和家庭早期的音乐启蒙及教育,三位一体,构成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基本网络。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儿童对音乐节奏感的意识是很强的。节奏应该是严格准确的,决不是机械的,因为节奏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节奏也应该是活的,有时紧,有时松,像人的脉搏,随着情绪变化而有快慢的变化;但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随心所欲。音乐的松紧较难把握,因为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培养和提高。
使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暖、充满人情味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教育促使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1.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陈老还认为,教育应当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寻找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奥尔夫的教学体系中有一些节奏练习的方法,如:语言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变奏节奏练习等。这些练习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基础。
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七
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第2/6页。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xx年9月——xx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xx年12月——xx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xx年12月——xx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1、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幼升小,家长往往会焦虑,孩子会无助,老师们会盲从。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转折点上,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不适应,比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作为幼儿园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进行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让幼儿快乐地期盼小学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小学生活的特点---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让幼儿自信地走进小学---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在“幼小衔接”方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多维互动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三)研究意义。
1.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合理综合组织小学与幼儿园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自我价值。根据小学一年级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2.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适应的衔接。幼小衔接是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所反映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过去一些弊端,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用小学生的行为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
3.充分做好入学前应有的良好心理准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也是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
二、课题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等)。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建立“师”与“幼”的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的有效性“幼小衔接"”中应怎样构建师幼间的互动,其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教什么、如何教。面对今天的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成效,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1)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2.建立“家”与“园”的互动关系,探索“幼小衔接”资源的整合性“家”与“园”的衔接,在幼小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大手牵着小手,是幼儿迈好入学第一步的力量和源泉。帮助家长更新、端正和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保证。携手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解决“转折点”问题。
3.建立“家”与“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小衔接体系的连贯性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是幼小衔接工作连续性的保证。
(1)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2)幼小衔接工作的突破在于教研方式的改变。
(3)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效在于价值取向的拓宽。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我们将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
(二)课题研究过程。
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结题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三)课题研究方法手段。
1.积累资料法。每一位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2.调查法。
(1)跟踪调查法,以园所为单位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一年的的跟踪研究,建立好幼儿成长档案,看幼儿的发展提高。
(2)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面对幼儿、家长和学生升入一年的班主任或者社区邻里调查问卷,随时存档,对比。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三、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11——2012.12)。
1.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
(1)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策略。(2)组织各种互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整理。
3.聘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12)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出课题研究成果。
四、成果呈现形式。
1.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研究日志: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3.教育叙事:课题实施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4.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5.教学课例:强调对课题研究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
1、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就是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规定;(3)遵守幼儿园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通过常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还可以激发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建立,无论对于班级保教秩序,还是对于幼儿自身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课题提出的现实性。
自2005年9月开办分园后,我园一园两址办园模式进入有效运作之中,保教班级迅猛扩展,师资力量需求大大增强.我园面向社会招聘了部分新教师、从各乡镇调集了部分幼儿教师.使得我园教师队伍出现两极状态:新老教师各占一半.一日活动常规教育中,老教师只走老路,对幼儿园新课改下的一日常规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新教师对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的内容把握不准,一日活动各环节转换缺乏科学性等等.然而,我们无法提供一个可以套用的完美的一日活动常规教育模式,事实上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模式,因为每个执教者头脑中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念.我们所做的是尽可能的让全园教师来关心和重视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把这个问题认识得透彻一点,以便于大家在接受的教育观念的框架内,使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尽可能满足全体孩子的发展需要,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成长.
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是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也是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的必要条件.为了《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教育研究》这一课题的顺利开展,我园合理建构了课题研究网络系统.
1、机构设置。
我园成立了《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教育研究》课题组,以年级为小组研究单位,以班级为子课题研究单位.同时确立了课题信息系统,以幼儿园教师qq群和安康――应城市实验幼儿园网站为交流辅助平台.
2、人员分工。
课题组有专人负责,有充足的活动经费、活动时间,有物质支持,同时建立了规范的备课、会议考核,制订并完善了《幼儿园教师岗位责任制度》、《幼儿园教师教科研奖惩制度》、《幼儿园课题组长工作职责》、《实验幼儿园新教师转岗细则》等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发展的规范化.
课题组组长:李秀华(园长)负责筹措保证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负责实践研究用品的保障配给及课题实践指导.
课题策划:吴琴娥(副园长)课题总负责人,负责课题的全面策划与组织及课题实践指导.
课题主持人:华小卉(保教主任)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拟写课题方案与课题报告,全面主持课题的开展及课题实践指导.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完善.
课题组织:尹雄华、杨娟、卢艳霞(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课题交流,年级组资料管理及子课题实践指导.
课题主研人员:魏玉玲、陈燕、潘晓、李敏、李琦、马莉、陈莲、廖园、祝娟、席芳(班主任)为子课题负责人,进行本班实践研究工作,调查、了解、记录、辅导本班幼儿,开展课题实践研究.
3、资料管理。
文案资料:开题报告、子课题实施方案及阶段小结、教师半日活动效果评估表、幼儿发展水平评估表、教科研论文集、课例研讨集、教师专业成长集、相关理论书籍、理论文章汇编.
声像资料:课例研讨现场实录、幼儿一日常规活动dv作品、主题活动《活力实幼》录像碟、多媒体课件.
图像资料:师幼活动照片、教师手工作品、教师范画.
音乐资料库:cd碟、vcd碟、mp3.
4、专家指导。
湖北省教研室教研员伍香平博士网上答疑解惑,孝感市教研室温小莉老师和应城市教科所熊超华老师全程指导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一)确立老带新的园本教研培训模式。
园本培训是课题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和前提.我园的师资是典型的老中青三结合,我们本着能者为师的原则,组建了以本园教师资源为主的业务培训队伍.一是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以“班级管理”、“特色教学”、“常规教学”为主的师徒结对活动,形式有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亦师亦徒.经认定的骨干教师承担“师傅”的责任和义务,如带好新教师(徒弟)、定期查阅新教师的三本(备课本、教学笔记本、听课本).期初,师徒共定帮学计划及新教师个人成长计划;期末,进行师徒同题半日活动展示.二是采取“菜单式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园年、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教师发展需求,按需分层,先后组织了“转岗教师园本培训”、“经典幼儿英语教法培训”、“适宜性课程教法培训”、“保育员保健知识培训”、“ppt课件制做培训”、“安康网络家园培训”等等.此外,幼儿园还定期聘请经典幼儿英语、蒙氏阅读和适宜性课程教研员来园实地指导,参加特色教学研讨活动、上特色教学示范课等;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与学习,回园后传授学习内容,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完善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活动、并指导结对伙伴一日常规活动的开展.
为了切实了解新教师能力与水平发展状态,促进新教师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一日常规活动教育水平,我园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教师转岗考核方案,考核结果直接与工资奖金挂钩.考核内容涉及到:半日活动效果、五项全能、幼儿节目排练、打通关能力、特色教学与教学、家园沟通能力、教科研能力等内容.
(二)确立以教研组为主的有效教研载体。
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切实有效、顺利的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活动与常规教研活动有效结合,确立了小、中、大、保育等四个教研组,将一日活动的组织、教材分析与讨论、公开课交流与切磋、话题讨论都列为最经常、最有效的研讨.每学期随课题研究进程,间周开展教研活动.期中进行子课题实践交流,期末进行资料汇编.
每学期分组组织一日常规教育课例研讨活动,变过去的“观摩课”为现场“研讨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推荐一到两名执教老师,年级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运用集体智慧共同选择活动内容、确立教育目标、设计活动过程、研讨活动方案,再由执教教师将集体研究的活动成果展示出来.研讨活动中,我们坚持“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这个原则.要求执教的老师均提供常规的、真实状态下的活动.研讨活动中,多数老师仅仅凭借活动室区角中现有的教育资源,一筐积木、几条彩带、一堆饮料瓶子xxxxxxxxxx就能展开活动.活动展示后,由执教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组员进行集体反思;园长和保教主任进行点评;组长陈述最终的课例是怎么成型的,组员分别做了哪些工作,亮点是什么,还有哪些缺憾.在这样“研”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亲身实践了整个活动研究的过程,还在互助合作中彼此得到提高.此外教研组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有计划的安排“常规教学活动展示活动”,尽可能让每位教师均能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
(三)确定子课题研究内容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园课题的确立,是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一日常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通过课题研究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保教水平、提高保教质量.我们鼓励教师静下心来,找自己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突破口确立本班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如小小班《如何减少幼儿在一日常规活动中的等待时间》、小一班《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小二班《晨间活动和离园活动的组织》、小三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小四班《家长开放活动的组织策略》、中一班《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中二班《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中四班《做个轻轻的好宝宝》、大一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大二班《幼小衔接的探索》、大三班《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大四班《幼儿告状原因与分析》、保育组《幼儿进餐及午休的知道策略》.教研组每周有目地有计划的安排子课题负责人(班主任)轮流充当教研活动主持人,将各班在实践研究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推广、把遇到的困惑提出来进行分析.课题组间周组织研讨活动,一次次的经验交流、一次次问题的碰撞,老师们开始习惯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实践、去教学、去交流.
(四)确定一日常规活动教育主题开展常规教研。
主题活动一直以来是我们开展一日常规活动教育实践研究的中心和支撑.根据老师们的建议,近两年我们尝试着在小中班组使用南京师大的《幼儿适宜性课程》,虽然都是主题活动,新课程与原来的《快乐成长课程》在教育观念上相差无几,但是主题活动的内容却有了很多的不同.学期初各年级组教师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对各教材进行系统分析,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制定适合本年龄段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教学计划.每月在主题活动中寻找最佳教学内容,深入探讨重点难点,对教材中的重点加以集中剖析、共同研究,以确定最恰当的常规教育教学方法.
(五)确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教育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实效,更好地促进与指导课题的开展和落实,我们制定完善了相应的教育评价体系,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分析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根据园本教研活动的特点,落实教研组“四个一”制度:一次活动安排一次话题讨论、一个月写一篇教育叙事、一学期一次“三本”交流、一学年写一篇子课题小结.建立健全了课例研讨、师徒结对、半日活动考核、新教师转岗考核、家长开放活动、幼儿发展水平评估等考核体系.
(六)确立制度建设为园本教研的必要保障。
1、抓计划管理.为了认真抓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园本教研,幼儿园制定了“园本教研培训方案”,“骨干教师培训方案”,在确定园本教研的目标、内容、形式的基础上,以幼儿园园务计划为中心,结合幼儿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园年度教研计划、年级学期教研计划以及班级工作计划.
2、抓组织管理.为使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加强了对园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成立以园长为龙头的领导小组,建立在园长领导下,保教主任制订计划和方案,以教研组为中心,以班为单位的园本教研管理体系.
3、抓制度管理.抓好制度管理是搞好课题研究的保证,根据我园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从参加的对象、完成的效果、考勤、考核、奖惩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并且依据规定严格实行奖惩,与学期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使课题研究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七)成立家长学校,形成一日常规活动教育合力。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教授主张:必须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幼儿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课题组成立了以课题组长为校长、课题负责人为副校长、课题组主研人员为授课教师的家长学校.
1、每学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开学初,各班利用家长会,组织家长学习幼教法规,向家长宣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以及我园办园宗旨和理念,更新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的同时,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园配合教育思想.
2、发挥家园专栏特定的作用.每个班级都设有家园专栏,在专栏里,各班每月更新家教知识,如: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行为习惯;如何进行幼儿早期阅读识字;怎样帮助幼儿入睡等等.此外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公示一日活动教育内容和主题活动进展情况,向家长公开老师的电话号码、以及近期家园配合的具体事项.等等.
3、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家长开放日,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教育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集体教育活动和游戏,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活动情况和孩子的最近发展水平.
4、利用节日开展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每年“三八”妇女节邀请妈妈、重阳节邀请爷爷奶奶来园和孩子一起开展主题活动;“六一”亲子联欢会、家园乐趣味运动会、亲子游戏比赛、广播操比赛等等活动都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其中.
5、充分运用幼儿园教育网站桥梁作用.我园建立网站后、课题组迅速建立了班级主页、教师主页和宝宝主页,随时为家长们提供全方位的家教信息服务,及时地为家长提供一日常规活动教育咨询,交流一日常规教育的各种观点.家长、教师、幼儿通过网络及时互相沟通、了解情况,使家园同步教育得以很好的落实.
四、课题研究的终期成果。
经过两年的园本研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教育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在园生活,在一日常规活动中发展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观察模仿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幼儿的个性发展目标得到了落实.课题研究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会了研究自己的保教工作,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命价值.
(一)对幼儿进行一日活动常规教育,全体教师达成相同共识。
1、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求幼儿做到的,作为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拿东西时轻拿轻放、轻声细语与幼儿交谈、不随意斥责幼儿等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2、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班内的两个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一起制定符合本班的常规教育计划,并达成统一要求,避免造成幼儿的常规混乱.
3、培养幼儿的常规,关键在于“培养”两个字.教师的责任是教孩子按照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来行动,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孩子哪里做得不对或不好.
4、科学合理地运用《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指导一日常规活动教育.比如:各个活动之间过渡是最容易出“乱子”的时候,如果安排不合理会延长孩子们的等待时间,科学有序的常规环节转换,可以增加孩子们有效的活动时间.
(二)注重幼儿来园和离园常规教育,新教师们收获多多。
1、来园时的常规教育。
早晨入园时间很短,老师忙于接待家长、幼儿,但即使再忙也不能忽视幼儿的常规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各班渐渐地形成了这样一种常规:上午班的老师在门前接待孩子和家长,了解孩子的身体状态、倾听家长的建议和要求;上下午班的老师负责组织孩子们晨间活动;生活老师则负责卫生消毒工作.科学有序的晨间接待和晨间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离园时的常规教育。
(1)离园前谈话,教师总结幼儿一天的情况,表扬一日活动中表现好的幼儿,号召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鼓励幼儿将良好的常规行为习惯带回家中,做家园表现一致的好宝宝.
(2)复习一天所学,并提出任务,请小朋友回到家中,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教给爸爸妈妈,做他们的小老师.这样做既巩固了幼儿在园所学,也让家长了解了幼儿每日所学,做爸爸妈妈的小老师,也激励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家园携手教育,幼儿快乐成长着。
课题组注重了家园合作教育,鼓励亲子教育、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家长配合幼儿园对幼儿的日常学习、交往、生活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教育,部分留守儿童家长也更新了观念,能主动积极地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家情况.课题组老师及时将家庭教育的成效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教育之中,使幼儿的每一个环节都学有榜样、行有规范,从而促进了幼儿一日活动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孩子在家园携手教育中幸福快乐地成长着.
(四)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教育的实践与反思,取得了丰富的主题活动研究成果。
为了展示主题探讨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幼儿园在电视台专门开辟了“活力实幼”专栏节目,定期向社会和家长展播各年级各班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如小小班的《我爱我的幼儿园》、小一班的《劳动最光荣》、小二班《有趣的几何图形》、小三班的《水果乐》、小四班的《我爱我家》、中一班的《数学乐园》、中二班的《为奥运加油》、中三班的《巧手变变变》、中四班的《我学习我快乐》、大一班的《汽车博览会》、大二班的《手拉手》、大三班的《我体验我快乐》等.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极大地鼓舞了教师们组织与探讨主题活动的热情,原来以预设为主的主题活动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基于幼儿发展需要的生成主题活动越来越多.主题电视节目的展播受到了社会、幼教同行、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好评.
(五)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了办园品位.
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每个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的过程,也是幼儿园持续稳定、快步发展的过程..
1、新教师业务得到飞速提升.两年来通过半日活动考核、主动申请上研讨课的教师占全园新教师的百分之九十八.在“师傅”的鼓励和推荐下,她们成为了年级组中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策划者、特色教学(经典幼儿英语和蒙氏阅读)的主要后选人.
2、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先后有三十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等次奖.其中李秀华、范肖芬、刘萍等六位教师的课题论文在省、市级获奖,胡红丽、余兰等七位教师的七篇电教课例获国家级省级不同奖项,熊艳、尹雄华两位教师的主题教育课例获省市级一二等奖,田朝霞、卢艳霞两位教师的优质课获孝感市级一二等奖,青年教师廖园参加“孝感市第二届中青年教师教育技能大赛”获二等奖,马莉、潘晓、陈莲等三位教师的“幼儿在园一日生活”dv摄像作品分别获省级特等奖和一二等奖,陈燕、华小卉两位教师的教育案例分别发表在《早教通讯》、《当代学前教育》杂志上,张锦红、陈莲、华小卉、陈艳等教师多篇教育语丝发表在《应城教育信息网》和《湖北教育信息网》上.华小卉、王莉芳两位老师被应城市教科所评为教育科研学科带头人.
4、课题组成绩显著,获益匪浅.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在仅有的少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系列研究活动,共同撰写了“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教育”之《论文集》、《课例研讨集》、《主题活动集》、《教育经验分享集》、《个别幼儿教育集》等十六本文字集子与以主题活动和课例实录为主的vcd影像集.
(一)本课题研究的困惑。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如怎样将研究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各年龄段幼儿的常规培养规律该如何把握,重难点如何突破,怎样使新教师更快更好的融入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活动之中,怎样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更好的开展一日常规活动中的家园配合教育,等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打算。
1、组织师幼、家长开展《活力实幼,向快乐出发》摄影作品展.继续以电视主题专栏《活力实幼》为平台,向社会和家长展示一日常规教育中的主题活动研究成果.
2、以利用安康――实验幼儿园网站为平台,举办教师业务博客大赛和班级主页及宝宝主页大赛.将《一日活动常规教育研究》的成果在幼儿园内得到最好的运用和最大的范围的交流,并将此延伸到家庭教育之中.
3、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座谈会及“优秀教育实践反思笔记”评比活动,努力提高老师课题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
4、充分发挥示范园的示范作用,借全市幼儿教师暑期集训的机会,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教育研究》的成果向其他幼儿园推广.
。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八
课题名称
单亲家庭职校学生成长的个案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他们的心理发展,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走向社会后,在犯罪率频出的青少年中,也有不少是来自单亲家庭的。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入学门槛低等原因,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怎样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以为只有真诚地关怀这些问题学生,走近他们,真正了解他们的心理成长历程,才可能进行有用的教学,才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成长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研究主要针对我校高一年级、二年级的单亲学生案例展开。另外也会寻求其他职校教师的帮助,提供调查数据及典型个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试图通过对单亲家庭孩子成长历程的'个案分析,探索作为教师教育这类学生最有效的方法,以期使更多的学生受到关爱。我校是一所职业中学,班级中单亲的学生较普通中学高很多。准备以问卷调查、走访、谈心等多种形式了解我校单亲学生的成长情况。
第一阶段:案例搜集。包括两步:第一步,对高一新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式问卷调查;第二步,将符合研究对象的学生和已调查到的高二学生进行第二次细致问卷。
第二阶段:确定典型个案。对第二次问卷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为案例分析做准备。具体地,拟从单亲原因、成长经历、抚养情况、自我性格评价,自我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归类。发现不同单亲情况对子女成长影响的规律。
第三阶段:研究引导和教育不同家庭单亲学生的方法与策略。
第四阶段:通过对分门别类的案例的分析研究(包括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研究),撰写出单进家庭教育策略的总结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结题报告:《谈谈单亲家庭职校学生教育策略》
教师随笔:《致单亲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给父母的悄悄话(短文、短信展示)
问卷调查统计表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照片资料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九
学科:艺术
课题名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实施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吴琳
所在备课组:中班年级组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名称的解读
一、背景及意义
美术活动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绘画活动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是发展智力和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扩大幼儿视野,增进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认知的经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获得绘画技能的同时,陶冶了艺术情操。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名称的解读
孩子们的艺术发展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更大空间的发展孩子的美术表现力,我们是要仅仅交给孩子如何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还是更重要的教会孩子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与鱼还是授之与渔。我们如何更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地向美术课要质量,从而培养孩子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情趣。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从不同年龄阶段来说,孩子在美术作品的表达上是我们老师特别应该关注的。给孩子一个想画、敢画、愿意画、并能进行比较欣赏的氛围也是我所探索的领域。美术教学要强调孩子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美术教育更是一门自然学科,我们要为孩子营造感受美的氛围,从而让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之美。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内容
1、通过美术活动的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让幼儿想画,敢画,愿意画。
2、在绘画活动中,通过课堂上的引导,观察,模仿,操作,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大胆的表达自己所见所想。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经验,设计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
4、探索美术绘画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完善幼儿的美术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探讨创造型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来开展的。
1、前期阶段
主要是掌握幼儿在各年龄段美术发展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幼儿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了解幼儿对于美术发展的认识。
2、具体研究阶段
主要是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点,根据幼儿在该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设计以及有准备的教学,并在每次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记录。
3、总结阶段
主要是采取经验总结法,总结各阶段研究的进度,进行改进,同时撰写阶段性的总结报告。
三、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7-20xx、9)
1.重点了解幼儿在各年龄段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对美术发展的认知情况。
2.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搜集幼儿喜欢的美术作品。
3.各班在绘画方面确定一个班级进行美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总结出有关前期调查报告、经验论文以及教学案例。
1.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导入,并能跟幼儿一起进行情境的创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幼儿设想的情境进行简笔绘画,培养幼儿兴趣,让游戏贯穿于教学始终。
2.结合其它学科的教学,让绘画活动不在单一。
3.撰写专题小结、教学案例、论文。
(三)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xx.3-20xx.7)
整理相关资料、照片、教案、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教学活动实践的成果照片。
2.教学方法、反思、论文。
3.教学活动设计。
4.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十
(一)研究背景
1、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特别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由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其中,学习习惯是核心要素之一,是极其重要的效能因素。
根据我们的前期调查和访谈发现,很多家长对于什么是幼儿的学习、幼儿早期该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等问题还存在一些误区。如谈到幼儿学习,很多家长就很自然地联想到认字、写字、做算术等,习惯性地认为学习就是拿着书本竖着耳朵听讲、拿着笔反复地练习等学业活动,这是把幼儿学习功利化了,也是幼教“小学化”的根源,违背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让其伤在了起跑线上。生活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内容,其中所表现出的习惯就是学习习惯,与日后正规性学习密切相关。如孩子画画时握笔的习惯与日后书写及实验操作有关联;一味地乱涂乱画会与日后做事毛躁有关联等。因此,更新家长教育观念,顺应儿童的天性,自觉抵制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小学化”做法,关注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必要。
2、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根据教师们的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大班的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在倾听教师和同伴讲话时,喜欢插话,似听非听,眼睛乱看,三心二意,不把话听完就跑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非常不利。墨子的“染丝说”,即“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足见最初的浸染十分重要,而目前很多人都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放在小学阶段,其实,应该越小越好。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一出生甚至一形成就已经在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利或弊的熏陶和作用,一旦养成不良习惯要想纠偏难度很大。
3、幼儿生活与学习方式的需要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学习,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其基本活动,也是其学习方式,游戏就是学习。生活、游戏与学习,关系密切,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孩子这一特殊的学习方式说明,加强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4、现代公民素养养成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即忘不掉的就是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是习惯。好习惯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本课题正是实践着“教育就是要养成好习惯”的教育思想,根据幼儿现有学习习惯的状况,积极探索一套合理和有效的养成策略。
(1)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通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生活和学习的幸福指数。
(2)有助于形成现代公民素质。良好的现代公民素养体现在个人的修养上,而修养通常来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幼儿形成现代的公民素质。在幼儿园的养成教育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有其研究存在的价值。从习惯入手,努力提高个人现代的公民素质,是推进学校现代化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
(3)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抓住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正确把握幼儿生活、游戏与学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用有效的策略和充满智慧的爱去呵护幼儿的快乐童年。
据文献显示,20xx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学习品质”作为单独的领域纳入儿童的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已成为世界性教育评价发展的新动向。
基于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及其对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已备受我国诸多教育者所关注,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著作等。但侧重点都是基于中小学生的,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存在诸多的不合适。
目前,很多幼教工作者对幼儿阶段的学习习惯养成也多有尝试,但明显带有小学生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所借鉴的是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经验,将幼儿的学习习惯还是局限于看书写字等,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另一方面,将幼儿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割裂开来,忽略了生活即是其学习内容、游戏即是其学习方式等一些幼儿期所特有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顺应儿童年龄特点,避免内容形式的片面化、方法策略的小学化;在借鉴、吸收与利用的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提炼出适合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仍具有必要性。
我园前期进行了省级教研科学规划课题《5~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并于20xx年4月顺利结题。通过近三年的研究,我园凝练出的“6+2”策略,即“六个相结合,两个相一致”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幼儿的学习习惯很多在中、小班就有所体现,如:幼儿正确拿勺子吃饭的习惯和他以后那笔的姿势就有很大的关系等等。因此我园将本次子课题研究确定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实践研究》。力求借助国家级课题课题研究的平台,进一步促进提升。我们将原来课题研究的幼儿年龄段从5~6岁延伸到3~6岁,并计划将原有的研究成果(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让6+2策略更加精炼、更具操作性,同时找到更多适合3~6岁幼儿习惯养成的好方法、好策略,去实施推广。
据文献显示,20xx年到20xx年4月,美国的《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从只有8个州到27个州都将“学习品质”作为单独的领域进行呈现,数量已占到所有52个州的一半还多。可见“学习品质”在美国已越来越得到学前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认同。
基于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及其对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已备受我国诸多教育者所关注,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著作等。而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指南》中都明确指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在幼儿园开展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有其研究的理论意义。
幼儿学习习惯,是指幼儿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然地、经常性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而逐渐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形成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型,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素养与学习能力。
一方面,幼儿是在一日生活中不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经验,体会生命的意义,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幼儿学习习惯中自然融合着生活习惯,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另外一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是学习,即使是集体教学活动也是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进行,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幼儿的学习习惯包含着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两个方面的习惯,如生活活动中的“三姿习惯”(如坐、立、行);游戏活动中“学的习惯”(如倾听、阅读、说话等)、“思的习惯”(如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等)、“做的习惯”(如专注度、按要求做事、自控等)、“写的习惯”(如爱护书本、保护眼睛、对图画和符号感兴趣、写画姿势、握笔和运笔等)。
在调查研究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各年龄阶段幼儿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产生的原因,在吸取借鉴中小学实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有效方法以及一些家庭好方法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学习规律,抓住重点要素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等,提出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开展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调查访问,开展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探究围绕关键指标,调查、分析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各种因素,以便发挥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因素。
2、抓住重点,开展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关键要素及其具体表征的研究。
3、聚焦一日活动,开展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基于对3-6岁学习习惯中各种关键要素及其具体表征的把握,聚焦一日活动中的生活和游戏各环节,立足全体,关注个体,积极探索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1、行动研究法。
教师们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以解决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这一实际问题为目的,针对日常教育活动中和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在其过程中,我们既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思和研究过程,努力实现研究与实践的融合、行动与思考的统一、反思与改进的结合,努力用专业的视角来观察、内省并改进在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教育实践。
2、调查法。
在采用行动研究法的同时,我们还辅以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家长的调查、访谈,对幼儿的跟进式观察,为策略的形成获取真实的数据和原始的基础性资料。
3、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把握研究方向。通过文献分析,为课题实施提供素材和依据。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围绕选题、开题完成三项工作。一是选择子课题,拟定开题报告,做好课题开题的论证工作;二是查询、收集、学习、分享相关文献资料,提升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提高认同感;三是分工合作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阶段性研究计划以及各小组工作计划,做好开题工作。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观察、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分析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习惯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并结合幼儿日常的生活、游戏,在实践中研究、验证。围绕这一目标,本阶段将做好六项工作:一是设计观察记录表,分别做好实验班、对照班幼儿前期学习习惯的分析;二是召开课题实验班家长会,开展家长问卷调查;三是各年级组依托我园现有的课题研究成果,深入开展跟进式观察、分析和探索活动,捕捉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实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策略,探索、完善科学的养成策略;四是各年级组按学年形成阶段性报告;五是每学期组织一次分享交流活动;六是在一定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努力发挥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2—20xx年5月)
围绕结题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完成课题组的结题报告以及各小组的工作总结;二是完成多形式课题成果的展示(文本和音像)等。
(一)课题研究人员结构合理
本课题研究人员按组织要求,园长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既有干劲足、创新意识强的年轻教师,又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知识经验和年龄结构都十分有利于课题的深入开展。
课题负责人是合肥市双岗幼儿园园长王俐同志。曾经独立负责完成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组织、研究和协调能力。她曾担任幼儿园业务主任,管理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16年,先后参与过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省级课题《幼儿素质教育研究》、市级课题《幼儿园学科创新教学研究》等多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并担任课题主要负责人,目前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其中省级课题《幼儿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被专家组评为省优秀研究项目。今年4月底又顺利完成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的结题鉴定,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成果受到鉴定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其撰写的20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并多篇发表;个人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学陈师陈”先进个人、合肥市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合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此外,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活动经验先后在全省、市一类园园长联谊会、长丰县、庐阳区等相关培训会上作专题介绍,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基础和能力。
课题具体分管人是幼儿园业务园长陶茜。管理幼儿园后勤及教育教学工作9年,参与过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撰写的课题论文《浅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几点偏差》获国家级二等奖。个人撰写的其他论文也多次获国家级、省、市教科研成果奖。先后被评为庐阳区“教坛新星”、庐阳区“骨干教师”称号。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探索与研究,牵头进行的“关注幼儿有效教育”“幼儿研究性游戏研讨”等专题、活动经验在省级、市级、庐阳区幼教年会、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汇报。
课题研究按年龄段分成三个小组,各年级组长担任课题小组负责人,各年级组教师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在幼儿一日活动及游戏中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进行研究,收集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研讨、总结;课题组成员都是怀着对幼教事业的一份热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份责任,积极踊跃参加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全体课题成员共39人,其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34人,课题组成员中还有合肥市骨干教师3人,庐阳区骨干教师4人,教学能手5人,其中11人曾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大多数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经验,对本课题的展开和深入将提供充足的案例。
为了保证课题深入、扎实地开展,幼儿园将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策划、组织、协调课题研究的整体安排、具体实施。
组长:王俐(园长)
副组长:陶茜(业务园长)、郑晓翠(后勤园长)
组员:徐莹莹(教研组长)、张庆云(教研组长)、杨眉(小班年级组组长)、赵悦(中班年级组组长)、方艳(大班年级组组长)
(二)专家指导到位
本课题将力争继续得到省课题研究专家徐晓虹老师,合肥市课题研究专家李卫文主任、方惠老师以及庐阳区教体局许新国副局长、方明惠老师的专业理论指导。同时,还继续特聘省教育科学院幼教教研员汪秋萍老师以及合肥市教育局幼教教研员曹亦兵两位幼教专家作为专家团队,进行具体的课题指导。
(三)经费估算
本课题研究经费将由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合肥市双岗幼儿园共同承担,经费可以得以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将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及研究论文集、策略养成活动设计方案、成果汇报展示会等。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一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发展方向有极其中要的作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概括、和应用是顺理成章的。而化归思想又是数学思想的一大主梁,也是必须要受到重视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到处蕴涵着化归思想,教师要很好地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转化因素,让学生体验运用化归思想能够使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使学生初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为以后的学生的中学数学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及难点。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是要了解什么是化归思想?及化归有哪些具体的思想方法?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及问题来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及运用化归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化归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作为数学思想的一大主梁体现在整个数学的教学及学习中,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化归思想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但是如何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选择正确的化归思想方法则就是一个难点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论文提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及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数学化,因为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所以在现代进行的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思想的教育是急迫的,更是必须的。
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化归思想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因而我的论文会绕着下面的几点来展开对化归思想的探究:。
(1)先介绍化归思想的概念,并进一步的讨论其实质及转化过程。
(2)讨论运用化归思想的意义及其作用。
(3)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探讨分析及运用化归思想,
(4)通过对化归思想的探讨研究进一步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1]张奠宙过伯祥《数学方法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o.2。
[2]曾峥杨之《化归刍论》数学教育学报20__.10(4)。
[3]杨世明《转化与化归》郑州大象出版社2ooo。
[4]g.波利亚《数学与猜想》科学出版社1984。
[5]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6]沈文选《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谢廷桢。初中效学应渗透的效学思想和方法[j]。山东教育(中学版)。1996.(2~4)4950.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二
11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3篇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第1篇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
教学。
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2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3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
总结。
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4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5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年9月20**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年12月20**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年12月20**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6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7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第2篇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8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9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1)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2)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3)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10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4)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1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xx年12月20xx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xx年12月20xx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12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中国教育资源网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13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七、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第3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国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独创性的节奏教学而广泛流传,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有些教学方法上还不能为我们教师所运用。同时,奥尔夫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当结合本国的国情,适合当地的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这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向。
14音乐能陶冶性情,激发幼儿的美感,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音乐节奏活动一直是我园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对它是又爱又怕。近两年,我在对外开放和外出学习观摩时,重点关注音乐教学活动,感受到现在节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改革方向及整体音乐教学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本课题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教育途径。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使幼儿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和敏感性,产生创造的冲动,使幼儿在音乐基本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好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教师技能传播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能力发挥之间一个度的正确把握问题,真正让幼儿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运动,美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将音乐教育就推上了重要的位置,从1838年美国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波士顿马塞州的一个公共学校设立至今,美国的音乐教育走过了170多年的发展历程。
15乐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伴随幼儿音乐成长的第一步。在构思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图式中,一是注重流程化,即把音乐兴趣培养放在首位,在日常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加强联络和交流,把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贯穿其中;二是注重系列化,即把音乐兴趣的培养目标有序地落实到各个领域,形成培养的系列;三是注重一体化,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本身,还在于音乐专业教师加盟和家庭早期的音乐启蒙及教育,三位一体,构成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基本网络。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儿童对音乐节奏感的意识是很强的。节奏应该是严格准确的,决不是机械的,因为节奏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节奏也应该是活的,有时紧,有时松,像人的脉搏,随着情绪变化而有快慢的变化;但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随心所欲。音乐的松紧较难把握,因为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培养和提高。
16音乐教学资源,使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暖、充满人情味,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教育,促使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1.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陈老还认为,教育应当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寻找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奥尔夫的教学体系中有一些节奏练习的方法,如:语言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变奏节奏练习等。这些练习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基础。
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17学活动内容及系列活动方案,探索生活化的音乐教育实践方法。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定的教育机智,敢于接受新理念,挑战新方法。
研究内容:
1.根据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2.根据幼儿音乐节奏感发展的特点,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
3.寻找、利用生活中适宜的材料在小、中、大班节奏活动中的运用。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结合中外幼儿音乐挖掘、梳理幼儿生活中音乐节奏活动教育的教材。
2.个案分析法:对活动设计及实施完善过程做案例分析,总结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经验。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的方法设计并组织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完成幼儿音乐活动案例集。
4.问卷调查法:为了解现状,为研究提供客观可靠。
18的基础性材料,将采用问卷调查法举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总结梳理音乐活动中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1.准备阶段(6月8月)查阅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关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动向,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必备的知识和素质培训;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9月4月)(1)理论研究:解读新《纲要》,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等幼教改革、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
(2)实践研究: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实践研究方案,注意积累、整理资料;实验前测;建立研究信息卡,举行阶段研究成果汇报会,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区角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阶段小结和评估工作,整理研究成果资料,做好论证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5月6月)公开发表的论文、活动设计、研究活动音像资料等,进行资料分类归档,分析研究数据,总结研究方案,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
192.研究论文专集3.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影像)幼儿在生活中应用音乐节奏的展示(影像)八、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1.本课题研究在课题负责人的领导下,选拔配备科研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课题组,确保课题研究的组织落实。
2.本课题组将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组织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强化科研理论的培训,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先导。培训做到四落实:时间、资料、方式(请进来、走出去)、效果。
3.本课题将聘请市、县教科研部门的专家、科研人员、学科教研员作为专家指导组,指导本课题研究过程,引领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
4.本课题组将加强管理,一是严格课题实验研究过程的管理。每一阶段将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任务,严格的落实,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保质保量落实实施方案;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的总结、验收、评价的管理。二是严格课题组成员的管理。课题研究人员一经确立,不得随意更改,确保研究人员稳定性。
5.我园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保证了研究过程中经费。
20的使用,所需设施、物品的提供,教师研究成果的奖励等,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三
研究者们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培养幼儿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地影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英国教育部发出“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日本政府开展“图书起跑线”活动等等,可见,阅读作为早期教育的热点,已经形成全球化趋势。在我国,早期阅读也正日渐受到重视,各类低幼读物琳琅满目,但多见益智类、手工类、涂色类等读物,并且由于出版社良莠不齐,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造成相当部分的早期读物质量低下;部分幼儿园在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定位在是否具有教育意义上,甚至是否适合认字,而不是选择具有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作品;父母们把通过阅读知识、科普类早期读物,收获某些知识或技能等显性成果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浓厚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隐性教育因素,而正是这些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将来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读物,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家庭的首选儿童读物,也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它的表达形式多样、物象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协调,具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等特点,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
我园多年来一直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并以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以世界经典绘本为抓手,组织实施了全园性的“书香宝贝行动计划”。通过发放家长问卷、活动倡议书、班主任随访、幼儿园网页、班级博客、家园园地、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家长宣传“书香宝贝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经典共享”、“图书漂流”、“自制图画书”、“绘本主题活动周”“书香宝贝评选”等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断被激发,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认识不断得到提升。同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及时进行交流、探讨,生成了“绘本教学之我见”“自制图画书研讨”“骨干教师绘本教学观摩研讨”等创新性园本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组织实施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也为我园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儿就对语言敏感,口语学习两岁时最强,直至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的。”美国教育家德金认为:“儿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阅读的好处就越大。”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
此课题的提出,旨在通过对幼儿园绘本阅读的研究,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教师能够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指导幼儿阅读绘本,并与家庭配合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真正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以及指导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了解绘本,并能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绘本,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通过感受绘本画面的精、美、妙,体验绘本所带来的真、情、趣,培养幼儿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发展幼儿语言、思维、想象、审美等多种能力;为幼儿、家长、教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打造书香校园。
1、书香校园环境创设的研究。
(1)创设公共阅读环境的研究。
(2)营造个性化的班级阅读环境的研究。
2、教师绘本教学组织策略的研究。
(1)绘本教学中绘本呈现方式的研究。
(2)绘本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3、绘本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整合的研究。
4、家园合作,有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
(1)亲子阅读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教师对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1、文献法:通过网终、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目前国内外有关绘本阅读的研究成果,对其长处加以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加以发展创新。
2、观察法:主要用于绘本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以观察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活动手段、方式的有效性等。
3、行动研究法:用于完善教师组织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逐步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教学策略。对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也主要采用此方法。
4、问卷法、访谈法:主要用于调查、了解家长对于早期阅读和绘本的认识。
5、个案研究法:用于跟踪观察、记录个别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显著变化。
6、经验总结法:用于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成功经验进行阶段性小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范例。
1、制度保证:幼儿园附属于苏州外国语学校,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有专门的教科室及科研人员,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完备,激励手段充分,能有力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2、组织条件:苏州外国语学校教师资源丰富,有全国英语特级教师曹伦华校长,他曾先后获得“苏州市十杰校长”和“苏州市名校长”称号,主持过多个课题,并出版了关于教育教学理念专著——《大道思远》;有多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教科室董继文主任等,为幼儿园课题研究提供了顾问团队。课题组长周瑶园长曾主持过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xx”课题“艺术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十五”课题“幼儿合唱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xx”课题“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先后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课题组副组长褚明洁副园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理论根基,负责过苏州市“xx”课题“幼儿园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撰写的研究论文多次获得省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课题组主要成员商珺宁、胡亚琴、王文淑、苏丽峥老师都参与过苏州市“xx”课题的研究,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幼儿园xx期间,全体老师参加过“幼儿园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为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从而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大的课题研究队伍。
3、研究设备:幼儿园专门用于教育科研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同时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电教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现代化运作,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4、研究经费:苏州外国语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不断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领导一向重视幼儿园的工作,能够提供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经费支持。
第一阶段(xx年8月——xx年2月):课题的准备阶段。
1、撰写申报方案和研究方案。
2、进行前期的教师培训。
3、收集文献资料。
4、研究已有研究成果并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xx年3月——xx年8月):初步实施阶段。
1、制订初期“幼儿园绘本阅读”内容计划。
2、适宜书香校园环境的创设。
3、各年龄段实施绘本教学。
4、家园合作,探索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
5、实施“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6、进行阶段性反思和小结并进行年报工作。
第三阶段(xx年9月——xx年7月):系统实施阶段。
1、完善并梳理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2、各年龄段进一步实施绘本教学,完成“绘本教学活动方案”
3、完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4、进行阶段性反思与小结。
5、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第四阶段(xx年9月——xx年7月):总结阶段。
1、对“绘本教学活动方案”园本课程进一步修订。
2、形成一套完整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成年人,特别是幼儿园的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意识到幼儿初步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因为这是幼儿一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幼儿园,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亲长期外出打工,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管,结果因过度保护导致幼儿缺乏避险意识和自救技能。其实,“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又活泼好动,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但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何把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可以关注以下细节: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仅仅是美化的作用,也是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在楼梯台阶贴上小脚丫,让幼儿知道在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边的扶梯;在活动区域创设电话亭,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走廊、过道等地挂上安全的标志。在围墙周围装饰一些安全防护知识的图片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幼儿欣赏到精美的图画的同时知道了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挑选活动的内容,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小班主题《生活棒棒糖》,通过《一个一个来》《交通信号灯》《不跟陌生人走》《安全迷宫》等系列活动,让小朋友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收陌生人的礼物,不跟陌生人走;学习正确的玩滑梯方法;了解初步的交通规则,一定要在大人的带领下过马路;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不能随便抓、咬别的小朋友等等,初步培养小朋友的安全和自护意识。中班主题:《生活跷跷板》。小朋友的好奇心强,对电源插座、电线、电风扇、煤气灶、药品、热水瓶等都感兴趣,但这些物品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伤害,通过观看课件、组织讨论、欣赏故事、认识安全标志等活动,使小朋友知道哪些物品有危险?遇到危险时怎么办?幼儿园里怎样玩?并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大班主题:《大家一起来》,幼儿园里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户外活动和上下楼梯中,所以通过儿歌《楼梯歌》、画册《幼儿自护小画册》、游戏《安全大家玩》、看图讲述《流血了怎么办》,日常生活中和紧急疏散时的上下楼梯演练,安全方面的动画片欣赏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小朋友进行安全教育,正确上下楼梯,在户外活动中学会躲闪、正确的跑跳、有秩序地排队、观察周围环境,危险的地方不能去,了解摔伤、烫伤后的简单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养成不推不挤、谦让等好品质。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自救技能训练。如,在区角活动做交通警察的游戏,懂得过马路时要等绿灯,走斑马线;利用幼儿园自编舞台剧《小精灵的旅行》中创设一些情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去旅行,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陌生人敲门怎么办?想看电视了,我们怎样插插座?水和饭菜很烫,你该怎么办?发现厨房有煤气的味道怎么办?通过孩子们的表演引导幼儿懂得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如:某小朋友幼儿因身体感到不适不告诉老师,而是静静地趴在桌子边,被老师发现后把他及时地送到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救治,避免了一次不堪设想的后果,通过这件事情让幼儿懂得不管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一定要告诉大人,以免耽误病情。再如:幼儿对窗户、阳台外的世界很好奇,搬凳子爬上窗台。抓住这一事件,结合常识活动,我们进行高空坠物的实验,使幼儿了解从高空中坠落的危险性,教育幼儿不要攀爬窗户、阳台。生活中多引导幼儿查找身边的隐患,如:在插座边贴上小心触电的标志;厕所阶梯贴上小心滑倒的标志等时时处处提醒、关注幼儿安全,保护幼儿生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更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的,有的家庭对幼儿的安全没有足够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未加防范,非常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支持,在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上也不例外。因此,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家长宣传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家长从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使家长感觉到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中来。例如:家中物品随便摆放,让幼儿能够触摸到并随便拿去玩耍;如把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非常容易让孩子拿去玩,引起家庭火灾。有的家里药品、杀虫剂等物品随意放,幼儿经常发生误饮、误食的现象,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它的危害性,以免被孩子误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家长还应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如遵守交通规则、攀爬等,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一定也不能做。
总之,关注幼儿学校、家庭生活细节,通过对幼儿有意识的日常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幼儿老师,要视安全教育为己任,扎扎实实把安全融入孩子真实的学习生活中,充分抓住每一个细节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充分,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五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高度关注的问题,有时可能也是最头痛的问题。近年来幼儿园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号杀手。安全是儿童生存的基本保障,是所有儿童的基本权力,如何采用安全措施,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我们当前刻不容缓的使命。幼儿园是众多幼儿集体活动的生活场所,而且越是孩子频繁使用的游戏设施或游戏场地,发生的事故越多,因为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活动中总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作为新一代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幼儿安全知识,让他们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征服危险,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中,交织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达到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护能力的目的,才能让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
为小班幼儿所提供的环境和物质条件,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是活动的重要条件,小班幼儿的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加快速度跑动,容易摔跟头,因此,户外活动的场地安排在比较平坦的地毯或草地上比较安全,这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耍,不必担心跌倒或身体某些部位被擦伤。
1、选择合适的活动器械,帮助幼儿熟悉玩法。
教师需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活动器械作一些筛选,有选择的逐步提供器械,使孩子们一样样的熟悉,如垫子、呼拉圈等这些器械。通过情景化的活动设计,让孩子在垫子上练习各种各样的爬、练习翻滚等动作,孩子们在熟悉垫子玩法的同时,运动能力也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教师还必需先清楚运动器械的各类玩法,指导小班幼儿进行活动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才能更好的给孩子带来运动价值。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对器械的使用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使这些材料真正的被幼儿所熟悉和了解,从而使孩子们知道最基本的玩法,愿意去玩,乐意去玩。
2、发挥活动器械的多种功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熟悉某一活动器械的基本玩法后,教师应当逐步放手,引导幼儿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器械的多种玩法,对做得好的幼儿及时表扬,让他们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更加喜欢运动,达到锻炼的目的。
兴趣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组织、创造、强化的功能,兴趣对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有部分幼儿往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一个人呆在一边独处,不喜欢陌生的新环境,而情景性的活动和游戏场景能有效吸引他们,因此,每次户外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设计一定的情景,使小班幼儿融入其中,有兴趣的参加活动。
户外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多种游戏活动交替进行,在体育活动适当穿插开展简单的民间游戏,如跳房子游戏,它有一定的运动量,能活跃幼儿的身心,增进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小班幼儿也较适合参加,这样小班幼儿才能百玩不厌,保持对户外活动持久的兴趣。当然要结合本班实际组织开展户外自由活动,有集体的,有分散的,让小班幼儿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玩的形式、玩的内容,获得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充分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
幼儿户外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到每个幼儿,而且幼儿在户外活动比在室内活跃,加之小班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差,动作控制能力有限,因此,老师不仅要在活动前尽可能的预计到游戏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而且在户外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给小班幼儿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还需要教师根据游戏情节增添简单易行的活动规则,以确保活动圆满进行。当然,如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确保幼儿吸取教训,注意以后游戏的安全。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六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职业角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知识的交融渗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学理念的确立和教学方式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促其快速成长的平台;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要求教师担负起脊梁的中坚作用,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然而,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提问:新教材中一些探究性内容,既没有给出探究的方法,也没有给出探究的结论,我们的教学该怎么办才好?这种提问一方面反映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困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通过具体的课程实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又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基础上的,因为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才能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角色,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但需要学校的作用和同伴互助,更需要教师个体坚持不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实施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
本课题的幼儿园科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是根据刘志伟老师在20xx年(第35卷)第5期《科学教学》中发表的论文《幼儿园科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析》中介绍的幼儿园科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情境引入、探究学习、巩固拓展、创新发展。
通过组织引领我校全体科学教师对该课题的研究,拟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明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探索并总结出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2、探索并总结出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与教学有效性的内在联系;
3、通过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有效促进幼儿园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4个:
1、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应用创新教学模式;
2、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来优化新教学模式;
3、科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4、研究如何检测科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文献研究法:用于研究幼儿园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
调查研究法:用于研究幼儿园科学教师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案例研究法:用于教师在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行动研究法:用于研究在科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课题准备论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请课题组导师审定、指导、论证;课题组研究小组的成立;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4月)课题实施阶段。本阶段要组织和引领课题组成员在本课题的指导下,紧密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第一手资料。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课题总结验收阶段。
本阶段要对实验过程材料进行梳理、提升,形成研究成果;发表研究成果。
如果我们的课题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可以期望,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可能会取得如下几方面的预期成果:
1、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报告、论文;
2、幼儿园科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典型案例;
3、在研究该课题中的优秀课例;教学反思。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七
创造力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创造力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培养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的竞争在于科技的竞争,科技在于教育。现在社会所缺少的是创新性人才,而创造力的培养要靠教育,而且要从小培养起。因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显得格外重要。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早一夕的。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树立创新意识;不仅如此,创造力的养成更应该贯彻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特别要贯彻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我国20xx年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美国的空军阿诺德将军曾说过:“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笔者对一些资料文献的收集阅读发现:对于幼儿创造力的研究非常多,很多专家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岳慧兰老师在《幼儿创造力认识与培养的调查研究》中从对幼儿教师的调查中研究幼儿创造力。她从对幼儿创造力认识水平与培养方式的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指出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面对现存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已倡导多时,素质教育延伸出的全面教育,要求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音乐属于审美素质的一个领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音乐素养,而不是要教育出、创造出一个音乐家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可以说是一种方式,一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不仅能进行早期的音乐启蒙,通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而且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现今的幼儿园中,基本能实施五大领域的教育,对于音乐教育活动也越来越重视。
王媛媛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研究》中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存在如下问题: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兴趣和创造里培养;系统性有余,灵活性不足;课堂模式程式化、忽视幼儿主题性发展,教学方式较单一。
董霞的《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中指出: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还存在以下不足:对音乐的特殊性及音乐教育特点认识不足……不注重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方面的独特作用。
由此可见,目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问题。这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努力。
三、有关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李素萍(20xx年)在《音乐创新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中提出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增强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指出要借鉴国内外六只能够音乐创新教学的先进经验。王子婴(20xx)在《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中提出以下观点: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环境。
董霞(20xx)在《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中写道: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快乐的学习音乐,利用多种音乐元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在节奏感的训练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歌唱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创造力……综上所述,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研究已有一些,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些许问题,笔者计划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能有所帮助。
一、理论价值现阶段,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音乐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幼儿睡觉时喜欢听摇篮曲,听着妈妈哼的摇篮曲幼儿就会特别有安全感。幼儿也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甚至,音乐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有研究发现,胎儿时期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幼儿,在出生之后,在听到同样的音乐之后,就会显得特别安静。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方法,一种途径,一种培养儿童各方面技能的途径,不仅仅是要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更不是把幼儿培养成音乐家。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贯穿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是一种教育的新理念。
当前有关于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研究有一些,笔者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际研究有所帮助。
二、实际价值0--6、7岁的幼儿,特别是3--6、7岁的幼儿一般都处于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中度过,因此,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任务就成了幼儿教育活动的目标之一。
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有了理论支撑的实践才更科学,更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笔者希望能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做出一些贡献。
一、研究方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研究》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
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进行研究的一般方法,本选题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有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研究。对现有的有关文章进行梳理总结;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策略。
2.案例分析法--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幼儿的所特有的发展规律:幼儿的活动具有随意性,不受成人的任意摆布。对于学前教育研究来说,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很常见而且有用的研究方法。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将会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来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
3.观察法--在实习期间,我对无锡正兴幼儿园的音乐活动进行了观察,记录。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二、技术手段借助互联网、图书馆和实地收集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情况。
2.国外对此问题的论述情况。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观察法。
二、创造力的培养寓于幼儿园音乐教育之中。
(一)创造力培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创造力的含义。
2.创造力培养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3.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因素。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一)正确对待幼儿的创造活动。
1.教师改变观念,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树立幼儿的创造意识。
3.给予幼儿创造空间,实施自己的创造性想法。
4.肯定幼儿的创造行为。
(二)创设一定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1.提供充足的音乐材料。
2.给幼儿充分的表现机会。
(三)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创造力,要遵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八
绘本的实践研究
研究者们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培养幼儿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地影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英国教育部发出“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日本政府开展“图书起跑线”活动等等,可见,阅读作为早期教育的热点,已经形成全球化趋势。在我国,早期阅读也正日渐受到重视,各类低幼读物琳琅满目,但多见益智类、手工类、涂色类等读物,并且由于出版社良莠不齐,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造成相当部分的早期读物质量低下;部分幼儿园在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选择的内容定位在是否具有教育意义上,甚至是否适合认字,而不是选择具有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作品;父母们把通过阅读知识、科普类早期读物,收获某些知识或技能等显性成果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浓厚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隐性教育因素,而正是这些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将来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读物,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家庭的首选儿童读物,也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它的表达形式多样、物象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协调,具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等特点,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
我园多年来一直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并以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以世界经典绘本为抓手,组织实施了全园性的“书香宝贝行动计划”。通过发放家长问卷、活动倡议书、班主任随访、幼儿园网页、班级博客、家园园地、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家长宣传“书香宝贝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经典共享”、“图书漂流”、“自制图画书”、“绘本主题活动周”“书香宝贝评选”等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断被激发,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认识不断得到提升。同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及时进行交流、探讨,生成了“绘本教学之我见”“自制图画书研讨”“骨干教师绘本教学观摩研讨”等创新性园本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组织实施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也为我园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儿就对语言敏感,口语学习两岁时最强,直至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的。”美国教育家德金认为:“儿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阅读的好处就越大。”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
此课题的提出,旨在通过对幼儿园绘本阅读的研究,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教师能够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指导幼儿阅读绘本,并与家庭配合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真正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以及指导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了解绘本,并能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绘本,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通过感受绘本画面的精、美、妙,体验绘本所带来的真、情、趣,培养幼儿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发展幼儿语言、思维、想象、审美等多种能力;为幼儿、家长、教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打造书香校园。
1、书香校园环境创设的研究
(1)创设公共阅读环境的研究
(2)营造个性化的班级阅读环境的研究
2、教师绘本教学组织策略的研究
(1)绘本教学中绘本呈现方式的研究
(2)绘本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3、绘本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整合的研究
4、家园合作,有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
(1)亲子阅读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教师对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1、文献法:通过网终、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目前国内外有关绘本阅读的研究成果,对其长处加以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加以发展创新。
2、观察法:主要用于绘本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以观察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活动手段、方式的有效性等。
3、行动研究法:用于完善教师组织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逐步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教学策略。对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也主要采用此方法。
4、问卷法、访谈法:主要用于调查、了解家长对于早期阅读和绘本的认识。
5、个案研究法:用于跟踪观察、记录个别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显著变化。
6、经验总结法:用于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成功经验进行阶段性小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范例。
1、制度保证:幼儿园附属于苏州外国语学校,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有专门的教科室及科研人员,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完备,激励手段充分,能有力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2、组织条件:苏州外国语学校教师资源丰富,有全国英语特级教师曹伦华校长,他曾先后获得“苏州市十杰校长”和“苏州市名校长”称号,主持过多个课题,并出版了关于教育教学理念专著——《大道思远》;有多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教科室董继文主任等,为幼儿园课题研究提供了顾问团队。课题组长周瑶园长曾主持过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xx”课题“艺术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十五”课题“幼儿合唱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xx”课题“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先后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课题组副组长褚明洁副园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理论根基,负责过苏州市“xx”课题“幼儿园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撰写的研究论文多次获得省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课题组主要成员商珺宁、胡亚琴、王文淑、苏丽峥老师都参与过苏州市“xx”课题的研究,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幼儿园xx期间,全体老师参加过“幼儿园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为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从而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大的课题研究队伍。
3、研究设备:幼儿园专门用于教育科研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同时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电教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现代化运作,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4、研究经费:苏州外国语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不断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领导一向重视幼儿园的工作,能够提供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经费支持。
第一阶段(xx年8月——xx年2月):课题的准备阶段
1、撰写申报方案和研究方案
2、进行前期的教师培训
3、收集文献资料
4、研究已有研究成果并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xx年3月——xx年8月):初步实施阶段
1、制订初期“幼儿园绘本阅读”内容计划
2、适宜书香校园环境的创设
3、各年龄段实施绘本教学
4、家园合作,探索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
5、实施“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6、进行阶段性反思和小结并进行年报工作
第三阶段(xx年9月——xx年7月):系统实施阶段
1、完善并梳理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2、各年龄段进一步实施绘本教学,完成“绘本教学活动方案”
3、完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4、进行阶段性反思与小结
5、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第四阶段(xx年9月——xx年7月):总结阶段
1、对“绘本教学活动方案”园本课程进一步修订
2、形成一套完整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3、撰写研究报告
4、进行课题结题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九
课题“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但也有超乎自然的部分。幼儿周围的成人并没有刻意地教孩子语言,然而人类的语言对婴幼儿而言,就如同人间最美妙的音乐。他们生命内在有一种自发的力量,让语言在他们尚不能表达和自由活动时,就开始被吸收,储藏。。
“互动”
研究背景:
研究的意义:
目标:
内容: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xx年12月——20xx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xx年12月——20xx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1、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6岁)。
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幼儿对关注父母的说话和口型的时候要注意和他对视并且有意识的和他对话!同时在学会单音节和双音节时鼓励其表达,引导其多说!
敏感期时间: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能力,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3岁以后才会出现书写、阅读等文字语言的兴趣。
敏感期表现:孩子最喜欢的是**的声音,因为妈妈说话的声音给孩子带来各种需要的满足,所以孩子识别最敏感的声音是**的声音。然后从爱听**的声音到听懂**的声音,到听到后动作反应,最后才有语言表达。
敏感期作用: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孩子从爱听到听懂;1~3岁是语言期,其中1~2岁的孩子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以后孩子进入语言的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而且会模仿成人说话。在语言爆发阶段,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或者熟悉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敏感期时间:出生到3岁。
敏感期表现:一个刚刚满月的孩子,家里人把他抱到楼下,孩子就哭了,过了一会儿,把他抱到原来的房间,孩子就不哭了。这表明,孩子对环境、对他原来生活的房间的次序有了感觉。
敏感期时间: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身体运动如走路,另一个是手的动作。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里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对孩子的各种感觉进行训练或者借助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机构促进儿童的感官发展,同时注意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比如:辨别事物的颜色、形状、气味、软硬质地,以及听辨自然界和人为的不同声音。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