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逝的岁月中,总结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写总结时,我们要用简练明了的语言,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总结是一个锻炼动脑和表达能力的过程,我们要练好这门技能并善于运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篇一
申请报名参加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有青海省户籍,或是已在我省办理居住证(有效期内)的外省户籍人员,或是青海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学生。
(二)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本科三年级及以上,专科三年级,3+2毕业学年)以上学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
6.参加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藏语文学科考试的考生范围为:(1)本省普通高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专业三年级及以上本专科在校学生或在读研究生。(2)具有普通高等学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本专科、研究生学历,且具有本省户籍或居住证的考生。
7.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秘书局、国务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秘书行政司《关于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师厅〔2020〕1号)精神,自2020年起,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可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具体事项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8.根据2020年8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5号)精神,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也可自愿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
符合上述报考条件,已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各科成绩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方可报名参加面试。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注意事项。
考生报名前必须认真阅读报名所需条件及相关文件规定,并对提供的报名信息、个人照片、防疫打卡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如不按要求填报报名信息,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蓄意作假报名获得面试资格参加考试的,由此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高校在校生在报名前应充分了解本校寒假放假时间,可选择在“高校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报考本次面试。
本次面试西宁市设置两个考区:一是西宁在校生考区,报考人员为省内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学习形式的大三及以上在校生;二是西宁非在校生考区,报考人员为除省内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学习形式的大三及以上在校生以外的人员(含青海省户籍人员、青海省户籍的省外院校在校生、外省户籍持有我省居住证人员)。
请考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认真选择报名考区,个人选择错误造成的不利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篇二
1.考生在报考前应认真阅读本公告,了解相关要求及报名条件后再履行报名程序,如实准确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对填写的报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负责。如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填写信息错误等原因造成面试、认定等后续环节不能完成,后果由考生承担。考生不得委托他人代理报名。
2.考生应选择户籍所在地或居住证申领地报名参加考试,普通全日制在校生也可以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就近报名参加考试。部分市因城区考位不足,需在周边县市设立考点,具体考试地点以考生下载的准考证上地址为准。
3.按照疫情防控属地化、动态化管理原则,考生必须密切关注山西招生考试网(http:///)和所报市考试部门在网站或微信公众号(附后)发布的最新防疫要求,做好考前准备,因不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导致无法参加考试的,责任自负。
4.考试当日,考生入场时要出示本人健康码、行程卡、考前14天健康状况监测登记表(见附件1)以及考点所在市要求的有效期内的核酸检测报告等。对于未按照考点所在市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的考生,将不允许参加考试。
5.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也可自愿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报名条件。
报名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符合山西省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见附件2)。
3.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在读学校在我省或持有我省公安机关签发的有效期内的居民居住证的中国公民。
4.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三年级(含)以上学生、幼儿师范学校师范类专业在校三年级学生、五年制高职(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在校五年级学生、专升本一年级(含)以上学生,可以报名参加本次教师资格考试,其他年级在校生不得报名。
5.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应。
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师范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6.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被处以1-3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在处罚期内不得报名。
7.符合我省报考条件的港澳台居民应持有我省公安机关签发的有效期内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有效期内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在我省报名参加考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篇三
1.()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a.校长b.班主任c.教师d.教导主任。
2.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
3.()是学校班级间互相联系的纽带。
a.班主任b.学生c.共青团d.班干部。
4.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教导学生b.指导学生c.辅导学生d.了解学生。
5.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6.热爱学生是班主任的()。
a.知识素养之一b.能力素养之一c.思想道德素养之一d.基本任务之一。
7.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是班主任的()。
a.思想道德素养b.业务素质c.心理素养d.人际关系素养。
8.班主任的形象素养包括()。
(1)身体素养(2)仪表素养(3)谈吐素养(4)教态素养。
a.(1)(2)(3)b.(1)(2)(3)(4)c.(2)(3)(4)d.(1)(2)(4)。
9.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10.班主任素养的提高策略包括()。
(1)自我反思(2)交流合作(3)阅读(4)研究与创新实践。
a.(1)(2)(4)b.(2)(3)(4)c.(1)(2)(3)(4)d.(1)(3)(4)。
11.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12.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a.小组活动b.少先队活动c.班级教育活动d.课外活动。
13.“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乌申斯基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要做好班主任必须()。
14.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书面材料分析法c.谈话法d.调查法。
15.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6.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前提是()。
a.教导学生b.指导学生c.辅导学生d.研究学生。
1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学生d.操行评定。
18.()是指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
19.关于建立学生档案的环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收集--整理--保管--鉴定b.管理--收集--鉴定--保管。
c.收集--整理--鉴定--保管d.收集--鉴定--保管--整理。
20.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应该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
1.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答:(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答:(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篇四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
a.教导处b.班级c.学生会d.共青团组织。
2.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赫尔巴特d.德鲁克。
3.()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4.班级有助于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发展成一个社会成员,这是指班级管理的()。
a.社会化功能b.个性化功能c.选择功能d.调整功能。
5.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功能。
a.社会化b.诊断c.校正d.促进发展。
6.下列关于班集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集体就是班级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7.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的突出价值是通过()实现的。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
8.()是班级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9.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
a.共同统一的准则b.共同的目标c.共同的组织机构d.平等、相容的氛围。
10.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主要任务是()。
11.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阶段。
a.成熟b.组建c.核心形成d.自主活动。
12.班集体成为教育主体是在班集体的()阶段。
a.组建b.形核c.发展d.成熟。
1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班主任b.兴趣小组c.少先队d.班集体。
14.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集体的()。
a.正常秩序b.共同目标c.平等关系d.严密的组织结构。
15.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16.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a.建立规章制度b.培养班干部c.思想教育d.班级文化。
17.()是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
a.班级秩序b.班集体舆论c.班风d.班级管理。
18在班级管理中,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是()。
a.优秀班干部b.负责的班主任c.班级成员融洽d.良好的班风。
19.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
a.教学b.德育c.班级管理d.常规管理。
20.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1.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2.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实行有效的民主型管理。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篇五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2.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3.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4.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5.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6.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a.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7.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
b.中心品质。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8.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7.“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8.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19.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0.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主要是为了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学习程序性知识实质上就是掌握做事的规则,即解决问题的方法。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9.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10.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
a.梅依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11.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影响迁移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诚实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谦虚与骄傲、勤劳与懒惰描述的都是人的性格特征。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某人外表或是极为突出的重要的品质,掩盖了人们对他其他特征的评价.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掌握有关知觉对象信息很少而又急于进行整体判断所造成的结果。
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远远不够。
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0.【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勒温最早提出了“行动研究”。
1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12.【答案】b。
1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纳等。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强调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1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梅依曼是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1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也称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他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
1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
1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陶冶教育法的特征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题干中“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就体现了利用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的特点。
1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
1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发展的教育理论。
20.【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师职业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篇六
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4.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复杂度。
7.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9.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10.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中公教育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2.b。中公教育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c。中公教育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唯一途径。
4.b。中公教育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5.a。中公教育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b。中公教育解析: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7.a。中公教育解析: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8.a。中公教育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问题发现教学法”。
9.d。中公教育解析:杜威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10.a。中公教育解析: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11.b。中公教育解析:由学习策略的特征可知答案。
12.c。中公教育解析: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13.b。中公教育解析: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14.b。中公教育解析:根据心理健康的概念可知答案。
15.a。中公教育解析: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
16.a。中公教育解析:德育目标是总体规格要求,具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
17.b。中公教育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8.d。
19.b。中公教育解析: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迈向网络时代。
20.c。中公教育解析:这是朱熹的话,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篇七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理想国》。
c.《学记》。
d.《论语》。
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
a.马卡连柯。
b.巴班斯基。
c.赞可夫。
d.凯洛夫。
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精神文化。
4.儿童心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灵活性。
d.差异性。
5.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6.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
7.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9.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称为()。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10.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1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水平。
c.生产力水平。
d.文化发展程度。
1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1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实现的。
a.培养人才。
b.传播思想。
c.丰富知识。
d.发展科技。
1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15.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6.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17.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18.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19.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20.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
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c。中公教育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b。中公教育解析:巴班斯基以总结“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著称。
3.d。中公教育解析: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韵核心。
4.a。中公教育解析: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可知。
5.c。中公教育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6.a。中公教育解析:桑代克是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
7.b。中公教育解析: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在体验。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等。
8.a。中公教育解析:模象直观指的是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9.c。中公教育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缩减和编歌诀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0.a。中公教育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1.c。中公教育解析:教育要扩大规模和加快速度,必须有足够的人、财、物的投入,而这些只有在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后才能实现。
12.a。中公教育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13.a。中公教育解析: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维持都需要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14.b。中公教育解析:论辩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
15.c。中公教育解析:通过对教育理论的了解可知,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严重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6.c。中公教育解析:让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17.c。中公教育解析: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因此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18.b。中公教育解析: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9.a。中公教育解析:布鲁纳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
20.c。中公教育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以上年级内进行的,与学生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多少,而且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篇八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的原因。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目前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存在差别,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不能实现平均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4.按劳分配的地位。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虽然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是,在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仍然占较大比重。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篇九
1.教师预备采用探究型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30个学生,18个男生,12个女生,下列分组方法的是()。
c.教师来分组,分成6组,按照学号的顺序来分。
d.学生自愿分组,人数不限。
2.学生的“向师性”所决定的教师职业特点是()。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3.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这属于()的领导方式。
a.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迁就型。
4.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5.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6.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评估中应()。
a.以定量分析为主。
b.以定性分析为主。
c.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
d.以综合分析为主。
7.在一个英语学习分化比较大的班级中,的处理方法是()。
a.适当放低要求以鼓励差生。
b.满足优生需要,对其他学生适当放低要求。
c.按全班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选取部分材料,其他部分则在以后适当进行补充。
d.关注优生和差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8.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9.根据对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以下描述中,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是()。
a.课堂教学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主动探索、相互交流。
b.课堂活动要在各种教学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发掘他们思维的独创性。
10.在艺术欣赏与创造活动中,应提倡()学习。
a.自主。
b.小组。
c.互相。
d.合作。
11.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发展阶段。
a.失衡。
b.平稳。
c.第一高峰期。
d.第二高峰期。
12.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是()。
a.平时考试。
b.期中考试。
c.期末考试。
d.平时观察。
1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14.教学实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事前准备好的课堂教学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设计不可能预先设定教学过程,所以课堂教学方案没必要事前准备。
b.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事前准备的课堂教学方案,否则方案就没有意义。
c.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依据方案不同而不拘泥于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d.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方案时,应以优等生为基准,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个性特点15.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衙、爱好、理想。
1.简述小学综合课程的特征。
2.简述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途径。
3.简述小学生美育的途径。
4.简述组织班级活动的具体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组教学的相关知识”。
【名师详解】进行分组教学时,要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指导性作用相结合,a项符合要求,故本题选a。
2.【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内容”。
【名师详解】学生的“向师性”是出于学生对教师的模仿,所以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显示出的是教师职业特点的“示范性”。
3.【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管理的领导方式”。
【名师详解】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型、民主型、放任型。采用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施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执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放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
4.【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名师详解】“教育家”主要从事的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以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5.【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德育的方法”。
【名师详解】从“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看出本题选b。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6.【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名师详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所以在对小学语文学科进行评估时应以定性分析为主。
7.【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英语教学管理技能”。
【名师详解】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优生的发展,也要注重差生的发展,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8.【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德育的方法”。
【名师详解】所谓自我教育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教育自己,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是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为基础,通过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渐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几个因素。
9.【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
【名师详解】a、b、d三项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提出的要求;c项强调的是按照课本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故本题选c。
10.【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指导小学生学习的方法”。
【名师详解】在艺术欣赏与创造活动中,应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协调,在合作学习中创造价值。
11.【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
【名师详解】从整体上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各生理系统在发育成长中。(1)身高体重发育:小学生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在两个生长高峰期中间,身高体重的增加较为平稳和均匀;(2)骨骼肌肉系统发育:小学生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均未成熟;(3)循环和呼吸系统发育:小学生的心肺功能与成年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4)神经系统发育:小学生脑重量已经接近成人,而且大脑额叶的发展特别显著。
12.【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内容”。
【名师详解】小学生做事的习惯、做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观察而被了解到的。观察法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1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美育的相关知识”。
【名师详解】美育从感知开始到理解,先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14.【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内容”。
【名师详解】a项错误,课堂教学方案有必要事前准备;b项错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应严格按照事前准备的课堂教学方案;d项错误,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方案时,不应以优等生为基准,应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15.【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名师详解】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小学生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二、简答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综合课程的基本知识”。
【参考答案】(1)能够准确把握和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良好的竞争环境。
(2)建构完整的知识、认识体系;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提高社会性程度,发展个性。
(3)减少课程门类,减轻课业负担;应对知识积累变化给学校带来的挑战;组织形式灵活,及时反映新成果;课程结构合理化。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1)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2)加强反思理论知识学习,重视教育科研;(3)写反思日记;(4)说课、听课与评课;(5)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6)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7)进行反思性的行动研究。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美育的途径”。
【参考答案】(1)通过环境进行美育。心理学认为:“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通过环境进行美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校容校貌绿化美化、校训、各种规章制度、舆论环境、群体与个体意识及心理气氛等。
(2)通过音乐、舞蹈进行美育。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来塑造艺术形象。它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思想感情,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因此,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音乐感强,尤其是对唱歌更感兴趣。因此,学校可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符合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健康的歌曲进行教学。
(3)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祖国的锦绣河山、名胜古迹、自然景色、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源泉和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的生动教材。
(4)通过情感进行美育。情感是行为的动力,人们对美的追求往往成为进步的动力。所以,可以说美育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对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组织班级活动的具体方法”。
【参考答案】(1)班级活动的选题;(2)制订活动计划,落实组织工作;(3)进行准备工作;(4)班级活动展示;(5)活动实施;(6)活动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篇十
1.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2.“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5.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a.初中二年级。
b.初中三年级。
c.高中一年级。
d.高中二年级。
6.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7.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8.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杜威。
9.描述性研究方法不包括()。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10.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12.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3.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
14.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5.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近因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6.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17.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18.“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1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年出版。
a.1903。
b.1913。
c.1924。
d.1930。
2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新教师相比,讲师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b.讲师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讲师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讲师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中公教育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的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所以通过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2.b。中公教育解析:“高原现象”指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通常在技能学习过程的中期容易发生“高原现象”。
3.c。中公教育解析:画示意图属于组织策略。
4.d。中公教育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5.a。中公教育解析: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6.d。中公教育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7.d。中公教育解析:分析学习结果是教学评价的内容。
8.c。中公教育解析: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9.b。中公教育解析:自然实验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方法。
10.d。
11.c。中公教育解析:不断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其进一步地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12.c。中公教育解析:abd三项属计划策略的内容。
13.a。中公教育解析:《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4.d。中公教育解析: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典型,美国和联邦德国都是实行教育分权管理的国家,英国和日本就是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
15.b。中公教育解析: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社会刻板印象。
16.c。中公教育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对,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7.b。中公教育解析: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这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18.c。中公教育解析:“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替代强化。
19.c。中公教育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c。中公教育解析:讲师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