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的名言篇一
课中我先以各种奇异的合成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后,以咏柳诗的半成品画贯穿全堂课,让学生给诗画添加燕子素材。从如何合理选材开始,在素材的准备中我选择了不同画风的燕子,让学生从中选出符合画中风格的素材。接着我们需要把燕子的白色背景去除,从而引出磨术棒的概念。进一步复习了前几节课中学过的变换功能,把燕子调整到合适大小和角度。让学生学习先抠后放,或先放后抠的方法探索合成图片的技巧。为了丰富画面,我又选了荷花素材这等背景相对复杂的素材让学生学 习抠图,抠图中出现抠不干净的特点,由此引出容差的概念,并利用添加到选区和从选区中减去选区的灵活运用。最后让学生把素材合成在咏柳半成品中。
这堂课主线清晰,任务合理。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魔术棒抠图的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老师加以指导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每一个工具只要运用得当便能发挥它的优势。
这堂课素材经过精心设计。在选材中,我用的半成品和素材采用国画的画风,让学生在诗的抽象意境中去体会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后在做作品的时候注意选材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原先学过橡皮擦工具的用法,所以魔术棒的抠图技巧让学生觉得有了差别,从对比中领会该工具的用法。
另外在课堂有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值得以后不断改进:
1、 课堂缺少高潮。古诗对学生还是欠缺吸引力,教师在语言的渲染力上需要不断加强。
2、 在荷花的抠图中尚有少数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一堂课显得紧凑而匆忙,知识点还需进一步进行分解,在以后的课堂中还需加强训练。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的名言篇二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反思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教师的反思具有四方面的作用。
教师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改变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其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
教学反思可分为三种: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师反思得过逞实际上教师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着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实践证明,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得到发展的。国外学者把一个教师成功的经验总结成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案例:让学生大胆说不
教师的职业成长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对教师有计划的培训和提高。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自我完善。西方学者指出“教师发展的起点是从教师作为实践走向作为个人”其含义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具有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能够站在自己之外,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行动和自己本身,积极创造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风格。
一名青年教师的课改心语。
1、聆听专家的声音,走进课程改革的快速通道
2、交融同伴的智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感
3、沉淀自己的思绪,让课改在理性中升华。
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教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和教育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途径。
1.课堂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不要走老路。使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接纳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火花,培植学生的创造欲。教师要用生命去更呵护生命,用爱心激励爱心,用自由唤醒自由,以一刻真挚的童心去接纳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拓展创新思维的时空领域,使学生具有个性的发展广阔舞台。
2.用欣赏的心态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学生的世界,发自内心的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课堂环境,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在学生展示、汇报自己杰作的过程中,老师不断赞赏学生的独到并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使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全部尊严,享受认可、欣赏的快乐,奇妙的思维、想象,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师生之间弥漫着、充溢一种精神氛围,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的名言篇三
一个重点:斜面省力的因素、三个环节:什么是斜面?斜面可不可以省力?斜面如何省力?
一:什么是斜面?
在学习《斜面的作用》一课开始为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这是感性成面的定义。同时教师给出了一个理性方面更为形象的定义:一条倾斜的表面。通过这两条定义学生就可以很明确的判断出什么是斜面。
二:斜面可不可以省力?
我们为什么要使用斜面?斜面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帮助?斜面既然是一种简单机械,那么省力或方便就是它必然要达到的目的。
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学生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列子,如:小区门口自行车的斜道、人行天桥的斜道等等。
“有没有什么办法证明斜面可以省力?”
学生提出用实验方式进行验证,教师则提出在实验前先行讨论并书写实验计划。并请一个实验小组上台述说实验计划,并演示实验方法。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让学生反复演示用测力计提拉重物读取数据的过程,让学生自行发现本次实验的难点:如何准确的读取实验数据?保持均速运动并重复测量。
第一组:直线0.47n0.48n0.48n第二组:直线0.48n0.48n0.49n
斜面0.32n0.33n0.32n斜面0.11n0.10n0.13n
对比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发现斜面可以省力。
三:斜面如何省力?
得出斜面可以省力的结论后,又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为什么两次省力的大小不一样?是什么导致了实验数据的不同?首先排除误差,误差不可能导致0.2n的差距。角度,很快就有学生提出了角度的不同是导致省力大小的关键因素。由此进行第二次实验验证大角度与小角度省力大小的不同。
大角度:0.27n0.29n0.27n
小角度:0.11n0.13n0.13n
对比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斜面省力的大小与斜面的角度有关。
一:开课过于抢时间
由于特殊原因,导致上课时间有所延迟,但这个延迟不应该影响到课程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应按计划按步骤逐步推进。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抢时间的错误,其结果是明显的第一环节与第二环节连接不畅,大多数学生未能在第一时间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和思考。
二:学生自我总结过少。
实验是学生做的,数据是学生得出来的,可到了总结阶段却与学生脱离了。别人给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得出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今后对这一环节要加强。
三:重在思考
小学科学课有其特殊性,它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每一个课题都来源与生活,学生的每一次思考也都来源与生活。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紧密的与生活相联系。在第一环节什么是斜面中,得出结论后应让学生多想想,那儿是斜面?那儿有斜面?如果加上这一步骤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密。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的名言篇四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其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的确,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满足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综观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游戏歌占据了大部分,且大部分游戏歌的内容都是儿童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可见,游戏与儿童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如果我们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那么必将在儿童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便于教学与运用,根据游戏的功能,把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
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6.其他游戏等。
把音乐游戏归类,主要为了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我们可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游戏进行教学。
如何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要把游戏恰如其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
一、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
三、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游戏,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四、让儿童根据音乐内容创编音乐游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
五、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用游戏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六、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游戏,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另外,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认真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要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的名言篇五
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且艺术家、创造者。
——季米良捷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却往往忽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恰恰就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课的根源。相反,不及时反思或反思不到位,往往会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从“得”中提升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1、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2、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在教学研究中要真实
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效果,书写可长可短,绝不写空话、套话,更不能写假话,否则其反思就无意义可谈。
3、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精彩片段,简单写出自己的启发;及时记录课堂中学生出现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时记录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积淀教育智慧; 及时记录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和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收到的良好效果。
以上三个方面外,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所得,但我始终认为,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的名言篇六
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是静止的,若用动态投影辅助教学,效果较好。如在讲杠杆的力臂概念时,老师在黑板上怎么画都是静止的,学生印象不深。用可动的投影片,力臂会随力的作用方向改变而改变,学生看起来十分鲜明,兴趣高涨。在较短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学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在利用投影进行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投影片上题目的展示下,教师让学生轮流在投影仪上将答案打出来,答对了的学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错了,其他学生给予纠正。形成了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学生有误区时便于及时点拨。知识传输畅通,反馈及时.
事实证明,学生在消化知识时,只有不断地向大脑中传输信息才能引起记忆和理解的连续发展,利用投仪教学,贮存信息多、传输信息快、直观连续,使学生得到不断练习、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做练习时采用手写题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过7~8道,用投影展示可达10~20道,教学效率提高明显.
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已不适应大面积、快速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且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的名言篇七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将“解题反思”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学生在进行解题时,不会受到解题思路的约束,将问题中的数学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思想联系在一起,创造出新的问题,不断地更新学生自身对知识结构的认识,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将“解题反思”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现实的科学课堂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以为讲得多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率,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当中,学生就可以得高分了,但结果恰恰相反,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在学习时也学的很吃力。 “解题反思”的应用,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可以将总结出同类体的解题思路,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将“解题反思”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通过“解题反思”作用的充分发挥,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扩展研究,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在“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对问题的联系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拓展能力,从而形成了系统的认知结构。
(一)对解题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
对问题进行错误解答的原因就是学生对问题解读的不够深刻,对知识概念模糊,加上考虑问题不是很全面等。 此外,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处理问题来说很难做到一次性处理得当的效果,因此,想要保障解题的准确性,就要在解题之后对解题过程进行详细的反思,对解题过程反复的进行思考,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最终得出结论,将错误降到最低,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强调这一点,有效的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
数学本身的逻辑性比较强,往往每一知识体系本身的知识点都是环环相扣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解题时必须进行仔细的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数学问题中很多都是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很多,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通过联系这种类型的题可以训练学生认真观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熟练灵活地运用到解题过程当中去,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对待问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是对很多个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是在多个问题当中寻找解决办法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从举一反三的效果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深刻的反映出学生对解题过程深思熟虑的反思过程。
(三)鼓励学生进行错题反思
做错题就是学生体现自己学习知识不扎实和知识薄弱的重要表现形式。 从错题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身对哪些知识点理解的还不够透彻,通过对知识点的重新理解以及对错题的反思中寻找自身的不足,深刻的分析错题原因,重视错题的出现,并及时的加以纠正和巩固,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成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例如:有理数的运算一课中,
这道题目主要是考学生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运算能力。 题目中的—22学生很容易把答案算成4,因为负数的偶次方是正数,但是题目中的—2并没有被括号括起来,所以—22的结果应为—4。 因此,正确的答案为:
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和0,学生在接触负数之后,很难适应负数的出现,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将题解错。 这道题主要的就是考学生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熟练程度,区分好在运算过程中正数与负数的区别,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灵活熟练的运用。
综上所述,“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更新学生自身对知识结构的认识,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可以总结出同类题的解题思路,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索,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从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将被动化为主动,提高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成果。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的名言篇八
1、综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大纲教学还是新课标教学都要求教授的内容。在前面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理现象------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点和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2、教学目标:
课标对于此内容的知识要求是:“能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隶属于了解的水平,能够达到识别、回忆、举出实例即可。
即:“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阐明有机物对于植物体的作用”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以及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的类比能力。
渗透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导合作意识。
3、知识主线: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偏离以下主线。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到种子呼吸的三种表象:呼吸放热、呼吸吸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得出呼吸的概念(反应式)
分析呼吸的意义(实质)阐述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应用《思考》光合与呼吸的关系实践活动。
4、难点、重点分析:
实验设计。呼吸的概念和实质。
光合与呼吸的关系。实际应用的理论依据。
由表象呼吸的过渡到概念和实质。实验中涵盖的基本思想。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实际应用中的理论依据。
1、学生定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视教学的达成度要以学生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论教学的时效性也应以学生为主要的验证尺码。如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范围和性情趋向,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而变得徒劳,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准确、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和必要过程。
2、知识基础:虽然教材的版本不同,但是这部分内容一般都安排到7年级上册讲述。学习的群体是刚刚跨入初中的学生,小学只是通过实例,较表浅的了解到植物的呼吸现象,前期的知识储备有限。
3、能力定位:观察力可以,但是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
4、性情特点:性情趋向活泼、热情、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但是易被学习中的障碍击退,学习中的依赖情绪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度,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学生热衷的层面这些都应是教师课前了解的方面。
5、教师自身分析:由于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善于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沟通,所以能较好的驾御开放式的课堂。
1、指导思想: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新课改的理论依据,将本节课基本定位为:开放性、实践性强、具备一定知识容量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生会做的、能做到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决不能由此而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的及时引导是关键。
2、基本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引发争论,互助学习。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生生互平,组祖互评,师生互评。
3、难、重点的突破:
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突破难点,层层深入。由表象引发推测,借助已有经验思考推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探讨实
重点以不同的呈现形式多次重复,加以巩固。
4、几个关键:
(1)、{导入}的创设要生活化、含一定思维量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2)、{氛围}的创设要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全体积极参与、轻松和谐的气氛。尽量给学生减少压力,用评价激励学生。
(3)、{师生交流}要真正的平等、教师对学生态度要充分的尊重。教师和蔼、机智、民主的情愫要感染学生。
5、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装置准备好。
(一)导入:用一生活实例---------“夜晚,把花草放入卧室内是否科学?”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生活经验或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基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不科学的原因,逐渐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现象,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植物的呼吸是否与人一样,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二)设计实验:渗透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这个环节要充分放给学生,包括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要充分、时间要充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方案设计稿,强调合作意识,注重集体的智慧。结合学生的特点,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画示意图,使学习的形式灵活、多样。为了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每小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即可。这时教师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也可以与他们共同设计,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展示、交流、观察、提升、延伸:
1、依据两个不同的研究内容,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展示实验方案设计稿,体现生生互动,其他学生就实验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预测:学生也许会在以下三个方面遇到困难,而不能考虑周全。
(1)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当场操作,演示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疑问:
(1)为什么用“活种子”和“死种子”?
(2)为什么用四个保温瓶?
(3)这时学生遇到了学习障碍,教师的点拨要及时到位。
3、及时渗透实验基本思想-----“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实验的变量?四个装置研究了三个问题,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由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4、关于植物呼吸释放热量是学生不易注意到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新鲜的绿叶蔬菜,放入黑色塑料袋中密封,课上让学生将手伸到塑料袋中,感觉到微热。为进一步引申实验和理解呼吸的含义打下基础。
5、让学生总结植物呼吸现象,教师用板书汇总,为下一步出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公式打下基础。切忌在教学中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的总结,学生能力培养与知识掌握同等重要。再回归到导入的实例中,使学生真正明确,夜晚卧室内的植物呼吸会与人争夺氧气,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因为以上问题的研究,是由导入的实例引发而来的,所以要前后呼应。
6、提升、引申-:假如用绿色植物的叶做为实验材料应怎样进行?并且注意什么?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四)引出概念:
1、由表象过渡到实质是个难点,虽然初一的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的从生理的角度去理解透彻,但是如果利用前面光合作用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就可以降低难度。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公式入手,分析呼吸释放的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来自于有机物。
2、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要在氧的参与下,有机物释放能量后,要产生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五)引出实质:教师设问:植物为什么呼吸?学生讨论?
预测:植物呼吸是为了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呼吸是为了释放热量;
教师指导:用实验室的材料“活种子”引导学生分析呼吸是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是生命的特征。生命活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初呼吸的实质。进而学生就容易明白了是“活细胞呼吸”,呼吸是每时每刻都进行的。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完成,但是学生是否能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还要通过运用来验证和巩固。因此题目的选择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际应用从“促进呼吸和抑制呼吸”两个角度去分析。
“促进呼吸强调旺盛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提供,促能够呼吸要为其提供利于呼吸的条件”。
“抑制呼吸要强调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必要的环境条件”。
(六)知识内在联系:重点就是理解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还是应从实质入手,从能量进行分析。教学方式以学生分析为主,也许学生只是从浅层面分析,但是教师不要替代,可以逐步的引导,使学生最终理解光合与呼吸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不同,而是植物获取生命活动的动力不可缺少的两个密切象过渡过程。也许此部分的内容在本节课没有时间完成,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思考。第二课是在进行探讨。
(七)巩固提升:
1、设计可行的小实践活动--------选择同样成熟的水果两个,一直只放入冰箱储存,另一只在室温下保存(注意防止腐败)。几天后感受水果的口味变化。
2、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多层面训练,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增加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也增加了思考的难度。尽量使学生从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本节课的贯穿始终的宗旨。
由于受教材的限制,一节课完成教学流程的七个过程,相对来说容量较大,往往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是太精细,在衔接上不太从容,感觉较仓促。但是教学的目的性体现较明确,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从而进一步感悟和领会生物学的研究方式,通过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探讨和分析,同类知识的类比和从新组合,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一节课的效果不是太明显,但是教师要不断地努力,最终会达到理想的结果。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地阐述各自的设计方案,显示了极大的探究热情,智慧的火花随处可见。但是,在实验原理的领悟和实验步骤的设计方面暴露出许多的漏洞,表现出初一学生思想的活跃性与思维的局限性并存,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待于培养,对实验结果预测的科学性不强,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善设计。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实验设计水平,一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既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更应注重学生获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力培养。
注重生生参与、师生交流、平等和谐,学生合作学习,共享集体智慧是本节课的重要培养目标。虽然师生间较陌生,由于教学过程较合理的设计,所以学生和教师很快的进入了状态,形成了融洽的课堂分为,但是还是有些学生放不开,较为拘谨,也许与平时缺少此方面的训练有关。
本节课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教材,同时对教材也进行了再加工。突出了教材背后隐含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虽然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较幼稚、分析能力较浮浅,但是教师的教学尝试,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最重要的。教学永远是件遗憾的事情,绝对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会有不断创新的课堂,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的名言篇九
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需要。作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根本追求,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如何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独立思考的一个好方法,它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利用课件创设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然后提问,现在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桃子?从而引出0和3相乘的式子。这样生动有趣的引入,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很快投入到学习当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情境,也会引起学生的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笔算乘法”时,如果只是讲解怎样列出竖式计算,再做练习,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售货、付款的游戏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元、角、分的笔算乘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的确,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有了疑惑,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善问、会问,在疑问中去探索、去发现。如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说出一些0除以一个数的例子,有的说0÷2=0、有的说0÷5=0……这时,有个学生说0÷0=0,马上又有学生站起来质疑“你说得不对,0÷0也可以等于1,因为,根据商×除数=被除数,0和1相乘也得0。”“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我趁机让学生围绕0÷0=?这道题展开讨论,最后,同学们发现,当0作除数时,0除以0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因此,最后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树立了学生想获得更多知识的决心,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巧于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培养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要做到“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解决的问题,决不能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提示;凡是需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就大胆放给学生。”因此,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没有按例题提供的解题方法讲解,而是利用学生手中的数学课本,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知道课本封面的周长?经过讨论,结果学生得出了多种解法,在肯定学生的每一种解法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这样,就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较多的空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搞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的名言篇十
由于肿瘤疾病的高发病率及其治疗效果的相对有限性,致使多数人“谈瘤色变”,肿瘤患者常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肿瘤专科医师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了解、理解其心理反应,进而给予有效的关怀和照顾,能增强患者应对不良情绪能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反思性教学是指主体借助行动研究,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目前,反思性教学在肿瘤学人文教育中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选取我校20xx级6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反思性教学应用于肿瘤学教学中,以探讨该教学法在肿瘤学人文教育中的效果,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1.1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20xx级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每组30名。试验组男性、女性各15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4±1.0)岁,基础综合考试成绩为(71.3±3.7)分。传统组男性、女性各15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0.9±2.1)岁,基础综合考试成绩为(71.3±3.2)。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基础综合考试成绩、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患者满意度、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教学时数、教学内容均一致。传统组采用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试验组将反思性教学应用于肿瘤教学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2]。⑴教学前反思:课前充分备课,包括教法和教材。根据备课的重点、要点,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向学生提出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关怀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胸腔积液”操作前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熟悉操作流程,准备课中汇报。引导学生反思患者的不适症状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⑵教学中反思:设计反思情境,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从人性角度去思考,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反思。此外,教师在巡视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随时以问引思。例如在学生给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操作时提问:“假设你对医学知之甚少,当看到自己胸部引流出血性胸水,会有何种感受?”、“觉得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等问题。临床教学结束后,师生相互交流感受,反思人文关怀的实践意义。⑶教学后反思:要求学生写反思日记,从人性化角度对患者情感需求的表现、在学习中的困惑及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每周1~2篇。此外,教师记录教学中学生反应较为淡漠的实践环节,以便及时调整、修正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反思日记,对下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相应修订;在肿瘤人文关怀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关怀榜样作用,总结教学中的体会。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于20xx年9月上旬开始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学效果评定时间为20xx年6月中旬,教学前后均采用以下量表测量学生各项评分及能力。⑴美国nkongho[3]编制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无记名测评,集中指导学生填写,当场发放、收回,每次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⑵患者满意度评分量表。采用患者满意度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集中指导填写,当场发放、收回,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采用sds及sas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定[4]。⑶反思日记。反思日记采用匿名方式收集,研究者对每本反思日记进行编号。⑷学期成绩考试测评。对两组学生进行学期成绩考试测评,资料数据录入时,由2人进行双份录入,保证录入数据的正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基础综合考试成绩及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评分的比较
试验组学生的基础综合考试成绩为(83.2±6.7)分,高于该组实施前的(71.9±6.3)分及传统组的(76.3±7.2)分,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亦均高于该组实施前及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患者满意度评分量表及sds、sas评分的比较
反思性带教实施后,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9.47%(17/19),较该组实施前的75.00%(12/16)及传统组的68.42%(12/19)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的患者sds和sas评分分别为(49.06±7.92)分和(47.78±3.23)分,均较该组实施前的(57.20±5.03)分和(59.73±5.46)分及传统组的(53.88±5.69)分和(54.56±3.27)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试验组学生反思日记
共收集试验组学生反思日记257篇,筛除不合格的15篇,最终纳入研究242篇。学生反思日记内容呈现集中趋势,其中有关对人文关怀理解深入的198篇(81.8%),有关同理体验与关怀行为能力增强的163篇(67.4%),有关关怀价值观树立的108篇(44.6%),有关对关怀教育认同的96篇(39.7%)。
3.1反思性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拓展学生人文关怀知识,提高人文关怀能力。本研究试验组将反思性教学应用于肿瘤学教学,通过教学前、中、后的反思课程设计并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等措施,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各项指标评分、患者满意度及sds、sas评分均较传统组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且汇总、分析试验组学生反思日记发现,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及发挥主动思考的能力,加深了对人文关怀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关爱情感,加强了对关怀教育的认同并逐渐树立关怀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基础综合考试成绩亦得到提高,表明反思性教学可行、有效。
3.2反思性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提高教学水平学习不是机械、简单的知识灌输,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5]。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是为了回顾过去而是为了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试验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将反思性教学顺利贯穿于肿瘤学教学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课前充分、科学地计划;课中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提问有关反思问题,细心、观察学生反映,记录教学中学生反映较为淡漠的实践环节,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次思考、修改。课后通过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评价与反馈,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行自我反馈和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反思,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及时更新,改善了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水平,有助于教师养成更好的教学习惯。
3.3反思性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谐医患关系人文关怀是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必然要求。医学的核心理念即人文精神决定了医学对患者的关怀不仅仅是对躯体健康的关怀,而且还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通过知识、情感、心理环境氛围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活动[6]。恶性肿瘤除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之外,更要承受肿瘤所带来的恐惧、绝望等精神打击而致患者及家属巨大的精神压力[7]。试验组学生通过对教学中的反思性问题进行解答、思考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医患身份互换练习、写反思日记等教学活动,在临床实践中将内在的人文素养化为自觉地、创造性地服务于患者,使其更加充分理解、尊重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采取最佳的沟通方式,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较大提高。说明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及能力,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竞争力。重视人文关怀是医学模式转换的必然要求,而简单的说教难以实现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反思性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尝试探讨反思性教学对肿瘤学人文教育的作用,结果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及能力、医疗服务质量均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反思性教学在肿瘤学人文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尚待今后进一步探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