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目的在于提供教学方案、指导教学实施,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具有足够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篇一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篇二
以地理新课标为依据,围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组织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的学科功能,努力探讨、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读图、理解、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期末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复习重点:掌握世界各地理分区、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复习难点:在识图读图能力考查的基础上,突出了比较分析的考查。
复习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
(1)整合地理内容。
(2)教师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
(3)加强读图与判图能力的培养。
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第十九周:国家专题——巴西、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
第二十周:地区专题——欧洲西部;中东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南亚、亚洲。
第二十一周:综合复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应试能力。做到“三练”:精选试题强化练;规定时间适应练;审题答题规范练。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篇三
新课程改革已经伴随我们师生一段时间了,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记得我们小学毕业时,必须通过考试择优后,才能进入中学。而今天改变了很多,小学毕业不论成绩的高低可以直接升入中学,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由于起点不同,这给中学老师到来很大的问题。如何开展数学教学?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
一、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初中学生性格特点鲜明,说他们成熟,有些时候不成熟;说他们不成熟,有些时候成熟。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思维能力高速发展,对待问题时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想法又不一定成熟;原因是因为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不要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与灌输,不要只注重于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应该是注重学生得学习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创造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通过自愿交流、主动合作、自主探究来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迅速发展,经验得到积累。
二、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强化学生记忆数学知识,而应注重培养的能力。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主宰者,是学生创新的终结者,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机器,课堂上以讲授知识为主,很少让学生发言,练习和测试时只看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如何,根本不会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也只是依样画葫芦,不求甚解,只要能会做题即可,很少能弄明白原因,更别说灵活地运用知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地掌握知识,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也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没有形成一定的能力。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
“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要比得到答案更重要。”爱因斯坦的话再次说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并以真诚的态度做以解答,在质疑----讨论----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展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教师必需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思想者,知识的构建者和收获者。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能力。
三、要明确数学的教学目的。
数学对我国现代化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学生只有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之中,将数学知识以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新的数学教学理念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当面对基础差距较大,参差不齐的学生时,怎样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种一刀切式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不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而教学中采取注入式教学和“题海”式战术,更是不符合学生思维发展实际的强迫教学,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明确数学教育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数学家,只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探寻数学知识,最终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舞台,而是师生双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在数学的课堂上,我会将学生按照他们的学习基础、性格、表现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考虑,分成小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来获取数学知识,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教学观念的升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更新中求发展,在更新中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篇四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日期:20xx年1月日
1、米这个单位,通常用来量比较()的物体。
2、厘米这个单位,通常用来量比较()的物体。
3、回顾新课时量的一些物体的长度。
用米尺量教师的课桌,大约高()米。
用卷尺量教师的门,大约高()米。
4、在()里填上“米”或“厘米”
家里的墙壁高约3()。
手机长约xx()。
家里的房间长约5()。
家里饭桌长约80()。
家里书桌的长大约是150()。
妈妈身高约160()。
5、在()里填上“”、“”或“=”。
8米()7米2厘米()2米。
()1米20里()2米。
1米()xx厘米200厘米()2米。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汽车大约长xx()铅笔大约长xx()。
二、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一、乘除法的意义。
图略。
(1)()个花瓶,每个花瓶中有()朵花,一共有()朵鲜花。
(2)有()朵鲜花,每个花瓶中放()朵,可以放()个花瓶。
(3)有()朵鲜花,平均插在()个花瓶中,每个花瓶中插()朵。
1、计算器30元,闹钟比计算器便宜17元,闹钟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交流“便宜”的意思。
2、池塘里原来有27只鹅,又游来了28只,一共有多少只?
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3、花坛里共有80朵鲜花,已经开了46朵,还剩多少朵没有开?
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4、(1)每只温度计4元,买4只温度计要用多少元?
(2)钢笔每枝5元,茶杯每个6元。30元钱可以买几枝钢笔?如果买茶杯呢?
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写出下列钟面的时刻。
图略。
时分时分时分。
2、在()里填上“时”“分”“秒”。
(1)算一道口算题大约要用6()。
(2)同学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
(3)做一次眼保健操大约要用5()。
(4)小玲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xx()。
(5)小红课间休息15()。
(6)跳30下绳大约需要25()。
(7)小明在公园里玩了1()。
(8)小芳跑xx0米大约要20()。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
(1)袋子里都是白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是白球。
(2)袋子里都是黄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是白球。
(3)袋子里都是白球和红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是白球,()是红球。
4、小华绕操场跑一圈用58秒,小文用了1分零4秒,()跑得快,快()秒。
5、小红、小强、小芳分别买了三种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有水果味、巧克力味和奶油味,女孩都没买水果味,小红买的是奶油味,那么小强买的是(),小芳买的是()。
二、根据所给的时间画出分针和时针。
图略。
6:457:0511:554:15。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篇五
简介全班考试情况:
1、本次考试共56人。
a分段:33人b分段:17人c分段:6人。
2、考得好的继续努力,考不好下次继续努力。
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能够紧扣本单元的教学点,比较全面的考察了学生的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典型错例及原因分析:
一、个别学生将“艺术”拼成“益处”,书写不规范。
二、少部分组词不规范:(慢慢)(慢快)(慢步)。
三、有17个学生没有按照例题的样子来答题。
四、数量词的搭配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如:一件(裙子)(文件)(裙子)。
六、造句不通顺或不恰当:
如:下雨过后,大地显得更加灿烂了。
妹妹显得更加可爱了。
下雨过后,天空仍然出现彩虹。
我的爸爸还在睡觉。
七、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特别是第2小题,全班只有4个同学全对。
做得好的方面:
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全班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
做得不足的方面:
没有学会审题,不能按照给出的例子来答题。
数量词的搭配不够准确。
阅读能力较差。
答题时,马马虎虎,写完后,没有耐心检查。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想出解决办法。
重点讲解典型错误题型及补救办法。
激发信心,树力下一次考好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总结归纳,教会学生答题的技巧。
教学过程:
订正、寻找错误的原因:
1、自由订正。
2、同桌互查。
3、想想:你哪里错了,为什么会这样错?
4、交流反馈,梳理错误原因,重点讲讲下次如何避免。
原因可能有:
典型错题分析及其原因:
试卷第二大题:(慢慢)(慢步)(慢快)分析答错原因:同音字的错误及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等。
试卷第三大题、1、错误原因:不认真审题成为多次考试的一个诟病,想当然的凭借经验答题。归纳总结出题目的特点,第一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二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第四组是全包围结构的`字。
3、出示错题:
试卷第四大题:
举例子:
(1)(一扇)窗户(一张)桌子(一个)朋友。
(2)(打开)窗户(移动)桌子(寻找)朋友。
学生归纳小结:第(1)行是数量词+名词的形式第(2)行是动词+名词形式,因此,(取下)别针是属于第(2)类。所以,答案为(发行)邮票、(回答)问题等动词+名词的形式。
拓展练习:()方向()宝藏()铅笔()书包。
试卷第六大题:
举例错题,如:
1、显得:(1)下雨过后,大地显得更加灿烂了。(2)妹妹显得更加可爱了。
2、仍然:(1)下雨过后,天空仍然出现彩虹。(2)我的爸爸还在睡觉。
原因:造句不通顺或不恰当,学生改正。
试卷第七大题:教会阅读技巧。
(1)先读短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2)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答题。
(3)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
2、读短文,说说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声波的圆圆的光滑的时候声音好听,声波是粗糙的时候,声音是噪音)。
3、讲解“粗糙”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在短文中寻找“粗糙”的反义词。
3、海浪的波形是什么样的?“哗啦、哗啦”是描写海浪的声音而不是描写形状。
试卷第八大题:
选择一段话进行修改。
总结归纳习作技巧:
1、说清楚自己小制作的名字,及制作时用到的材料。
2、把制作的过程按照一定顺序写清楚,如可以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先后顺序的词。
3、在描写的过程中用上好词佳句。
4、写上自己对小制作的喜爱之情。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篇六
分式的乘除(一)。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3.难点与突破方法。
分式的运算以有理数和整式的运算为基础,以因式分解为手段,经过转化后往经过转化后往往可视为整式的运算.分式的乘除的法则和运算顺序可类比分数的有关内容得到.所以,教给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新知识的转化.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重点处理分式中有别于分数运算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规范掌握,特别是运算符号的问题,要抓住出现的问题认真落实.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13本节的引入还是用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这两个引例所得到的容积的高是,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引出p14[观察]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
2.p14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
3.p14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
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
[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1.p14[观察]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3.[提问]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
五、例题讲解。
p14例1.
[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
p15例2.
[分析]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
p15例.
计算。
(1)(2)(3)。
(4)-8xy(5)(6)。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2)(3)。
(4)(5)(6)。
八、答案:
六、(1)ab(2)(3)(4)-20x2(5)。
(6)。
七、(1)(2)(3)(4)。
(5)(6)。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篇七
数学源自生活,运用于生活,幼儿生活中就有许多“数学问题”存在,如果教师只是用叙述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讲解,那些零散、无意识的知识,他们只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自主的学习呢?《纲要》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动以:国庆快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忙着布置引出,先参观小熊家——帮助小狗摆花盆——送礼物给小朋友这三个环节展开排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自主学习、探索,并且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活动的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思想。
翁老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几个情境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有趣的操作活动中产生兴趣,孩子们通过自己亲手操作,获得了感性经验,且感到奇妙无比,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升上来了,为下面一个游戏做好了铺垫,在不断的成功操作中,那种愉快的心情,激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看,十分清晰。一共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参观小熊家,引导幼儿观察灯笼、彩旗和花的有规律排列,幼儿有了初步感知,这里很快落实了按颜色排序。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帮助小狗把花盆排的漂亮一点,“你觉得怎么放是最漂亮的?”让幼儿在探索、尝试中学习排序方法。整个活动要求明确,同时组织有序而有效,并将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进行了有效的检验。第三个环节是为了感谢小朋友,小狗还准备了礼物,到底准备的是什么礼物?将幼儿的好奇心完全调动起来。幼儿制作礼物兴趣很浓,都很投入,幼儿在思考怎样设计的过程中,再次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策略,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设计活动的科学性,与《纲要》的要求紧密贴和。
三、两点建议:
环境的创设不明显。小熊家的布置如灯笼、彩旗、花的颜色有点零乱,颜色层次区分不是很明显。前后、高低层次错开,再把颜色对比强烈些可能会更好。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篇八
一个路口半小时内车辆通过如下图:
1.半小时内共通过多少辆车?
2.半小时内通过的货车比小汽车多多少辆?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
某饲养场近五年里饲养家兔情况如下:
年份。
数量(只)5001200180015002400。
制成折线统计图。
1.()年养兔只数下降,年养兔只数增加最多。比上一年增加()只。
2.这几年一共养免()只。
三、完成统计图和问题。
某汽车厂上半年汽车产量统计如下表:
月份123456。
产量(辆)200022002500250028003000。
制成条形统计图:
制成折线统计图:
1.产量增加最多的是()月份。
2.()月份与()月份产量相同。
3.六个月一共生产汽车()辆。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图表题)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填空。下图是某工厂工业产值增长的情况统计图:
根据此图编制统计表。
总值年份。
厂名。
一厂。
二厂。
(1)20两厂总产量共()万元,
(2)20一厂比二厂产值多()万元,
(3)二厂()年增长最快。
(4)一厂四年总产值()万元。
2(情境题)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及问题。
下面是五星小学四(1)班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统计表:
分数10090~9980~8970~7960~6960以下。
人数58151372。
根据统计表制成合适的统计图。
(1)哪个分数段人数最多?
(2)90以上为优秀,优秀有()人。
(3)全班有()人。
3.(开放题)根据数据完成统计。
某地2004年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123456。
平均气温0c4713172228。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适当的统计图。
(1)哪月气温上升最快?
(2)第一季度的'平均气温是()0c。
(3)温差比较小的是()月到()月。
答案:。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1.10+20+40+30=100(辆)。
二、统计图略。
1.20032004900。
2.500+1200+1800+1500+2400=7400(只)。
三、统计图略。
1.352.34。
3.2000+2200+2500+2500+2800+3000=15000(辆)。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统计表略。
(1)1000+625=1625(万元)。
(3)2003。
(4)500+1000+1500十2000=5000(万元)。
2.统计图略。
(1)80-89分的人数最多。
(2)5+8=13(人)。
(3)5+8+15+13+7+2=50(人)。
3.统计图略。
(1)6月份、3月份上升最快。
(2)(4+7+13)÷3=8℃(3)12。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篇九
一、《相交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要求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与邻补角;知道“对顶角相等”;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重点是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难点是“对顶角相等”的探究过程。为完成教学任务,不遗漏一个知识细节,我按课程标准要求,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完美解决每个问题。在第一个教学办上这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点点击破每个知识点,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正好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到了第二个教学班授同一节内容时,由于在第一个教学班教师从上课给学生一个一个知识点的引导讲解,不停地提问、解答,感觉很累,便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先自学本节内容,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自学的收获,同学们互相补充、交流探讨,教师只是强调了重点、点拨难点,在下课也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只是教师讲的少、轻松多了。
课后反思: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是不同的情感体验。第一节课我为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以教师引导讲解为主,学生跟着教师解决一个问题,紧接着又一个新问题的提出,一堂课下来,教师从头说到尾,学生接受命令式的跟着听到尾,虽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师感觉很累,学生也有点被迫无奈。第二节课,因教师累想休息而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学、谈收获、体会,教师只点拨难点,同样完成教学任务,不同的学生还讲出了不同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比这两节课,才发现自主学习不是教师引导学生圈套式的学,而是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设计并通过不断反思和修正来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和习惯等等。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本节课,我的教学设想基本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
1、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只有程度较好的学生思考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还在思考中。
2、欠缺对“学困生”的关注,我也没能用更好的语言激发他们。
3、没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
4、没能进行很好的知识延伸和拓展。
5、合作探究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还是没能研究出结果。
我想:在以后实际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这句话,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不足之处,使自己的水平再迈上一个台阶。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篇十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起着广泛的应用工具作用,蕴藏着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是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交汇综合的部分,在高中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科书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没有介绍较繁琐的纯代数方法,而是采取简洁明了的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引导学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三个二次”间的联系,归纳总结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探究过程,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程序性较强的内容,探究中应注意对“特例”的处理,让学生注意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才能让学习的内容更加完整。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围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突出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解析。
1.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究,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尤其是对“特例”的处理。
3.通过图象解法渗透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等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简约直观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零点等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根据具体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得对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时问题不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1)二次函数是初中学习的难点,许多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知识掌握欠缺,对本节课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影响;(2)从特殊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到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学生全面考虑不同情况下的解集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1)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扫清障碍。(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通过变换二次函数图象,引导学生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得出影响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因素,确定分类的标准,全面考虑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四、教学策略分析。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学中启发学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三者间的关系”,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求解。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主动发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完成学习过程,从动态中观察、探索归纳知识。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函数图象上的点在移动时,随着横坐标的变化,纵坐标的取值变化情况,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时对应的的取值范围。利用图象的直观性,观察二次函数图象的变化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影响,恰当确定分类的标准,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刚才我们回顾了初中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三者间的联系,利用这种联系可以快速准确地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能否用类似的方法求解?我们以上网计时收费问题中得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为例进行探究。
问题一:如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观察三个二次的关系,直观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法,由特殊到一般。
引导一: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
引导二:观察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三者间有何联系?
引导三:要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需要确定哪些量?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个二次的关系,首先画出函数的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对应二次函数的零点”的结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即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函数值时对应的的取值。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在函数的图象上任取一点,观察当点在抛物线上移动时,随着的横坐标的变化,的纵坐标有什么变化,借用动态演示帮助看图有困难的同学。
问题二: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个二次”间关系的理解,通过二次函数图象的动态变化,寻找出恰当的分类标准,写出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从具体到抽象。
引导一:要得到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关键应考虑哪些因素?
师生活动: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改变二次函数中的常数的值,让学生观察随着函数图象的变化,不等式的解的变化情况,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得出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两个因素:(1)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2)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
引导二:应如何分类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师生活动:在引导、分析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得出分类的两个标准:(1)分和;(2)分,,。并让学生完成课本77页的表,写出时一元二次方程根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