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必备工具。在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安排。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优秀的教案,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教学资源。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一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亿以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在认数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能正确地读出多位数。
教学难点:感受计数单位的大小,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及十进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出示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这些数据你会读吗?(如有同学举手要读,请两三位同学试着读读,老师不评价读得对错)(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亿以内的数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结合计数器的演示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师:要想认识比万大的数,先要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拿出计数器,指出:计数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计数单位。
师:要想在计数器上表示出9000,该怎么拨珠?
生:在千位上拨出九个珠子。(学生边动手操作边介绍)。
师:在千位上再拨下一个珠子,这时是多少?
生: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
师:如果我在万位上拨出六个珠子,是多少?再拨下四个珠子呢?
生:十万,10个一万是十万。
师: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呢?
生:10十万是一百万。10一百万是一千万。
师:你们能利用计数器一千万一千万的数吗?
指一名学生边拨珠边数,其他学生边看边和他一起数:一千万、两千万、三千万…九千万、十千万、一亿。有的学生顺着数到了十千万,但马上有意识到不对,应该是一亿。拨珠子的学生把千万位上的10个珠子退回去,并在亿位上拨下一个珠子,说明: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个、十、百、千。(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
师:这些计数单位所站的位置就叫做数位,这些计数单位所站的数位是什么呀?
生: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师: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课件出示带有数位顺序表的保定市人口数)。
生:9在万位上,表示9个一万。
师:大家能不能像刚才这位同学一样,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吗?同桌两人互相说。
同桌说完后集体订正。
师:大家在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点什么?
生:三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说明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师: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几个数?
小组成员每人读一个数,其他同学手势判断读的对不对。
师:请看这个数和刚才的数有什么不同(54621)(学生可能会说不是整万的),这个数谁会读(让学生试着读)。
师:这几个数大家都会读了,那其他的大数该怎么读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总结一下读的方法呀,结合这几个问题试着来总结:(课件出示)。
1、含两级的数怎么读?
2、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学生交流完后,小组代表发言:
生1:含两级的数,应该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生2:万级的数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相同,但是读完以后要加上一个“万”字;。
生3:末尾的0不读,比如24960000的这四个0都在末尾,就不读出来;6407000万级上的0在末尾,不读用“十”来代替,7后面的三个0也在末尾也不读,读成七千就行了;中间的0不管有一个还是连续有几个都只读一个“零”。(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课件相关内容)。
师:这一组同学总结得很完整,也很准确,大家看大屏幕把亿以内数的读法自己记一记。(学生自由读1分钟)。
三、巩固新知:
1、按要求数数。
2、填数位顺序表。
3、读数。
师:下面就利用读法来读几个数吧!(课件出示课始的图片及数据,学生独立把读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完后全班订正。
师:大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的存在着,只要你留心观察,总能发现它们。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给大家留一个课下作业:搜集生活中的大数,记录下来并读一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一起来交流一下吧。(找2-3个同学说,然后同桌交流)。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二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xx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表示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四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已知角,教学的难点是类似五角星等基本图形的画法.熟练掌握角的画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进一步学平面几何图形画法的基础.
画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用量角器画角或用三角板画角.
1.用量角器画角。
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以利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一个等于这个度数的角.
画两个角的和、差,或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可以利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差、几倍、几分之一,再按照结果所得的度数画角.
2.用三角板画角。
一特殊角,如30°、45°、60°、90°的角,可以直接利用三角板来画,画其他特殊角,关键在于设法把它写成上述特殊角的和或差,例如,凡是15°的整数倍的角,都可用三角板画出,因为15的角,可以写成60°角与45°角的差,或45°角与30°角的差.但若写成30°角的一半,则仍不能画出,因为只用三角板,不能二等分角.能用三角板画出的,只限于上述各种角及其和、差、倍所成的角.
三、教法建议。
1.本节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掌握量角器以及三角尺的用法,并初步探索类似五角星的图形的画法.
2.教材里有画五角星的题目,它的本质是等分周角或者说是将圆周n等分,有了作五角星的基础,就可以告诉学生以上这是一类等分圆周的问题,如果将周角进行n等分,就可以将圆周n等分,连结这n个等分点,就可以得到正多边形.这种举一反三的思路会引导学生深入、广泛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
3.本节可以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在解决应用性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将本章的知识贯穿起来,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画两个角的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方法.
2.掌握用量角器画两个角的和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画法.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的画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画角的和、差、倍、分,三角板和量角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利用三角板画特殊角的方法,说明几何知识常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几何学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简单几何图形组合的多样性,领会几何图形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以学生操作为主.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参与,认真思考领会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用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及用三角板画特殊角.
(二)难点。
准确使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几分之一.
(三)疑点。
量角器的正确使用.
(四)解决办法。
通过正确指导,规范操作,使学生掌握画法要领,并以练习加以巩固,从而解决重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教师设,学生动手及思考创设出情境,引出课题.
2.通过学生尝试解决、教师把握几何语言美的方法,放手由学生自己解决有关角的画法.
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角及角的和、差、倍、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整体感知。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对画图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掌握.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五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的两边分别是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求的度数。
[巩固练习](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求: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课本p9—1,2p10—7,8。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六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四、单元课时划分。
9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世界(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过程]。
一、数的世界。
创设“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并给它们分类。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通过比较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二、因数与倍数。
1、在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5×4=20(元)。
以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6=3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你写我说。
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三、找一找。
1、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
2、找7的倍数:
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
5×4=20(元)20是4和5的倍数。
4和5是20的因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2、5的倍数特征(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试一试:尝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三、奇数、偶数。
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再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并进行你问我答的判断练习。
四、练一练:
第2题: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特征说明理由。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
五、数学游戏:
这是围绕“2、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3的倍数特征(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3的倍数的特征的猜想。
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二、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3的倍数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再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
试一试:尝试用3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三、练一练:
第2题:
让学生准备几张卡片:3、0、4、5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
(1)30、45、54(2)30、54(3)30、45(4)30。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让学生经历涂、画、想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找因数(第8-9页)。
[教学目标]。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难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小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六、动手拼长方形。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再交流不同的拼法。
学生一般会用乘法思路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12?然后找出:
1×12、2×6、3×4。这种思路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并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超市购物情境,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
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让学生说说上蒙?有些什么内容?
(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交款、应交、实收、找零。)。
3.师:查看更多纹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目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对小票。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运用,体验成功。
1.模拟购物。
(课件出示超市一角——纹具组,货架上有各种纹具,还有价签。)。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坡见三人扮演顾客,到货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纹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
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购物单略。)。
2.反馈练习。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2.课件出示淘气当家收拾房间的情境,请学生帮忙解决问题。
(2)出示数学书第19页7题。提问:淘气能摘下这顶帽子吗?
五、小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17页第3、4题。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八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5)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56课时。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九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1、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如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略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一
二、教学目标:
(一) 重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
(二) 认识并能读懂统计图表,完成相应的图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活动,提高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学习读统计图表,体验统计过程。
四、教学难点:体会横向统计图与纵向统计图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
(一)动画片段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播放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平时,你们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学生回答问题)开发区电视台统计了二年一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结果怎样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二)探究新知 经历统计。
1、读统计图一:
(1)逐步出示第一幅统计图,认识统计图。
(2)读取信息,进行汇报。
(3)教师小结,深化统计图的意义。
开发区电视台看了这幅统计图,会怎样做呢?(倾听学生的回答,抓住时机,深化读统计图的意义。)。
2、读统计图二:
(1)出示第二幅统计图。
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2)独立读图,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3)体会统计图的作用。
这是谁制的统计图?他看了这幅统计图会怎样做?
3、对比两幅统计图:
找出不同点,体会共同性。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进行板书。
不管横向统计图还是纵向统计图,都非常直观,便于做出相应的分析。
5、读统计表:
(1)出示统计表,独立读表,交流看法。
(2)根据汇报情况,进一步引导,鼓励学生多发现信息。
(3)揭示课题,进行板书。
6、教师小结,突出本课意义。
(三)运用知识 展开活动。
1、小组配合,完成统计图表:
(1)出示题目:了解每组同学每天的睡眠情况,利用统计图表对本组同学睡眠情况进行统计。
(2)出示统计表,明确项目,分析要求。
(3)小组配合完成统计图表,展示统计图表。
(5)进行全班睡眠统计。
鼓励学生想办法,师生共同完成全班睡眠情况统计表。
(6)出示:你知道吗?体会统计意义。
2、独立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1)明确统计内容。
(2)独立完成统计图表,进行展示。
(3)针对统计结果提出希望,再次体会统计意义。
(四) 总结本课内容。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三
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
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
(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计时训练: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题,准备好,“开始!”交流,订正。
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
(2)交流,评价。
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
(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试着做一做第9题。
(3)全班订正。
(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2)指名回答,师板书:
时间单位:年、月、日。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订正。
(5)做第3题。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板书:常用计量单位:1年=12个月。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总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
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
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
二、巩固探究。
1、第6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读题,解决。
3、同学们,在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现在老师这有一道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
出示第10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
引导学生看图第15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元钱想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
交流,纠正。
交流,解答,纠正。
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
出示第8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时什么?
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拓展实践,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总复习(三)。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反思:
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习一。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习。
(1)第七页第四题。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经历用不同方式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经历面积单位产生过程。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学具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2、全班交流。
3、提示课题:你知道,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平方米是指房间的什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探讨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
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1)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
(3)看一看看一看黑板的面,课桌的面相比,怎样?
(4)想一想生活中的物体,你还能比一比哪些面的大小?
(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我们把书表面的大小叫做书面的面积,把黑板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3、归纳面积的意义。
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面积?完整板书,齐读。
三、操作探究,认识单位。
1、比较面积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学具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六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计数器、挂图。
一、复习: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45—()=4296—()=91。
39—()=3149—()=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86—20xx—20xx+2074—20xx+40。
三、小结。
板书:青蛙吃害虫。
56+30=8656—30=26。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七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与交流。
2.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算法的多样化。
2.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那里的景色吧!
这片地里种着白菜,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白菜地里藏着哪些数学问题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这一环节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观察教材第77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先独立思考。
(2)把你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3)谁愿意对大家说一说你的问题?
2.写一写。
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经历不同的算法交流。
你想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全班内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不同算法。
学中做。
玩成教材77页试一试,78页第1题计算。
a)独立计算,尝试解答。
b)班级交流各自算法。
完成教材78页第2、3题。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一)学前准备。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揭题板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2)汇报交流。(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