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需要我们对书籍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提前整理和构思,以确保表达清晰有条理。阅读一些范文可以让我们对读后感这种文体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一
“为什么叫它野风车?”二疤眼于问。父亲说:“旷野上,没遮拦,大风来了像野马,弄得风车疯转。这种车就叫野风车。”
——题记。
麻子爷爷是一个让村里的孩子们很不愉快、甚至感到可怕的老头。他从不让任何人碰他的独角牛。为什么这头牛只有一只角呢?因为它买回来不久,就被麻子爷爷锯掉了一只角。麻子爷爷性情古怪,一个人住在林子中,久而久之,人们便把他遗忘了。直到有一天,村里的一个孩子落水了,医生也不在,这时有人才想起了他,准确地说,是想起了他的独角牛。
麻子爷爷年纪大了,跑不快,踉踉跄跄的。但他顾不得这些,因为他明白,有一个孩子等着他去救!
不知为什么,这里的人都说,只要孩子有救,牛就会走动,要是没救了,就是用鞭子抽,牛也绝不肯跨前一步。牛终于走动了,渐渐地,越走越快。至于麻子爷爷怎么样了,可想而知。他牵着独角牛拼命地跑,脸色发灰,尖尖的下颏不停地滴着汗珠。终于,牛背上的亮仔活过来了!“拴根红布条吧!”一位大爷说。这里的风俗,凡是在牛救活孩子以后,这个孩子家都要在牛角上拴根红布条。人们都不吱声,庄重地看着这根红布条拴到了独角牛的那根长长的独角上。这时人们突然想起了麻子爷爷,有人便走过去,叫他:“麻子爷爷?”可是没有回应。是的,他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忽的许多人哭起来,悲痛里含着悔恨和歉疚。
再给他换衣服下葬时,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里面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过是一条小生命!
一个不受人们喜欢,不受人们重视的老人,每当关键时刻,他总会牵着他的独角牛出现,带给大家一个又一个奇迹,最后,他离去了。在救完第十一条小生命后,躺在草垛上,安详的离去了。
这是一本感动人心,让人潸然泪下的书。我落泪了,不光是因为麻子爷爷,更是为了他这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二
《苏东坡传》是学者林语堂先生的所作,该书以文献资料为基础讲诉了东坡颠沛流离又充满潇洒传奇的一生。
提起东坡,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大多带着亲切会心一笑,随口都能吟上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的作品之中无不流露出他至真至诚的本性,诙谐而有趣,文字间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传颂至今,广为人知。李白潇洒自如,从心所欲,遨游天地之间,不为凡尘琐事羁绊;杜甫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沉浮官场争斗,终身郁郁寡欢。李杜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或太过不羁洒脱,或太过忧愁苦闷,只选其一,未免太过单一。而东坡恰好将这两者合二为一,他的一生既忧且乐,美痛兼具,此乃真正的快意人生。
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各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诣。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词作上与同为豪放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理念。
苏轼的才情虽名闻天下,但他一生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仕途上历尽艰辛,乌台诗案屡遭贬谪,然而他始终光风霁月,淡然处之,真乃“一蓑烟雨任平生”。
岁月如流沙,弹指间,韶逝。东坡就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永远散发着光与热,吸引我们去探寻他深厚的文学宝藏。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三
五年级上学期,我学了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一文,学后我受益匪浅。
学过这篇课文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原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这么美妙。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这简短的几句话,透露了百合坚贞不屈与被人嘲笑不动摇的宝贵品质。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说明了白和敢于表现自己。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上课时畏畏缩缩,生怕老师提到他,我觉得那些同学要敢于表现自己,要学会毛遂自荐。
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说明了百合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岗位都不同,使命也不同。但不管你干什么,都必须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老师在贫困山区一待就是几十年。他不图享受,只一心一意教学,只盼望山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他用青春和心血实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使命。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把学习使为我的第一使命,长大成材回报祖国。
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百合默默的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也不同。老师以教育人体现价值,军人以保家卫国体现价值……我则要以优异的成绩来体现我的价值。
学完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认准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要为之而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四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
愿此时平淡,若彼时灿烂。
时光如锈,岁月成茧。时隔至今,已于旧友长时不见,不由心生思念,想到,该与之安排相聚玩乐了吧。说罢着便约定在今年清夏中时短一见。
岁月静好,各自安逸。当这些彼此想念的旧友相见时,一股浓情蜜意涌上心头,彼此互说时长未见的见闻。有些或许不是很如意,却也在朋友边可以得到些许安慰,然后重新鼓起旗阵,勇敢自信的重新走上事业的那条崎岖的道路。既有忧郁,所亦存有喜悦与欢笑。教育上的事情也是互相告知,在两者即以上的人群中得到些许的经验教训,补足自己的缺陷,好比一首优美和谐的钢琴曲,踏板的节奏,黑白琴键游离手指尖,互相协进,终成在美不过的乐章。
浮生若梦,亦不会轻易流逝。聚于不在稀疏的城市中心,所不会发觉到相隔万里,或许,友谊深进,好比树与树叶,形影相随。秋冬时节,便是叶的逝日,树却依旧直立,无法弯下腰去捧起继续呵护稚枯的娇叶,心底仿如万剑穿心。只有到最后的最后,才会把不会再见送给那个曾经陪我一生的朋友。
君子之交谈如水。不太懂得这其中的意思,却也打心底里感受深处。或许是对朋友之间的谈话敬佩亦是否?李白说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由水构成,既有一丝清水剪不断,何必又说那宏伟壮大的瀑布?又有谁,可以做到把瀑布一分为二?友情不断,你我间就会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愿此生会意,若琥珀就这般美仙。
却不愿昙花一现。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是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两本著作合集,一本是写于1976年的《为了拥有一颗素直的心》,另一本是写于1980年的《经营要领价值千金》。篇幅不长,一共两百来页,内容也不难懂,可以较快看完。
乍看之下,这两本书的主题似乎互不相干,一个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个是介绍企业经营的要领。但看完之后,我隐隐明白,把它们俩编排在一起形成一本书其实是有精心安排的,因为企业经营跟为人处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在运作。这也是为什么把两个主题前后对照起来看时,隐隐会有种互相呼应的感觉。
《素直的心》中,松下幸之助强调的宽容、博爱、无私、正义、倾听、谦虚等特质,体现在企业经营中,就是能容纳各种不同的人才,能够集思广益,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够脚踏实地进行努力,以极大的勇气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坚定的决心引领大家为了共同的福利而奋斗;还有就是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一定要戒骄戒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进取,在经济繁荣景气时能居安思危,打造好企业的口碑,这样企业在经济衰退时才能受得起考验。
如此等等拉通来看,不就说的是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做人的道理么?看来“做事先做人”这句话没错,不过这里的做人,不能简单理解为“拉关系”,而应该理解为塑造自己的品德,本着为众人着想的真诚之心,以极大的热忱来感动他人并推动各种事情的进展。(这不就类同于佛法讲的“本着一颗慈悲之心普渡众生”么?呵呵,看来净空法师说得没错,“世间法”、“出世间法”只有一,没有二)。
另外,书中有不少语句,都能引起人深深的共鸣。多向这些世界级人物学习下,是不会错的。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六
这本书是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两本著作,一本是写于1976年的《为了拥有一颗素直的心》,另一本是写于1980年的《经营要领价值千金》。篇幅不长,一共两百来页,内容也不难懂,可以较快看完。
乍看之下,这两本书的主题似乎互不相干,一个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个是介绍企业经营的要领。但看完之后,我隐隐明白,把它们俩编排在一起形成一本书其实是有精心安排的,因为企业经营跟为人处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在运作。这也是为什么把两个主题前后对照起来看时,隐隐会有种互相呼应的感觉。
《素直的心》中,松下幸之助强调的宽容、博爱、无私、正义、倾听、谦虚等特质,体现在企业经营中,就是能容纳各种不同的人才,能够集思广益,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够脚踏实地进行努力,以极大的勇气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坚定的决心引领大家为了共同的福利而奋斗;还有就是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一定要戒骄戒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进取,在经济繁荣景气时能居安思危,打造好企业的口碑,这样企业在经济衰退时才能受得起考验。
如此等等拉通来看,不就说的是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做人的道理么?看来“做事先做人”这句话没错,不过这里的做人,不能简单理解为“拉关系”,而应该理解为塑造自己的品德,本着为众人着想的真诚之心,以极大的热忱来感动他人并推动各种事情的进展。(这不就类同于佛法讲的“本着一颗慈悲之心普渡众生”么?呵呵,看来净空法师说得没错,“世间法”、“出世间法”只有一,没有二)。
另外,书中有不少语句,都能引起人深深的共鸣。多向这些世界级人物学习下,是不会错的。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七
我们中的每一位都是消费者,无论你是企业主还是打工一族,因为我们都要生活,都有各种需求。
而在过往的消费中,我们多数人都有过消费失误和利益受损的经历,伴随着这些糟糕的经历,并随着大家的购买力提升,我们开始越发地倾向于相信品牌,似乎品牌给到我们更多的安全感。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有品牌情结,这是无可厚非的,而成就品牌的绝对不是华丽的辞藻和虚无缥缈的故事,一定是切切实实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一定是企业在每个细节上服务顾客的行为和承诺。
而看得见的都只能说是品牌的一部分或是品牌的延展部分,绝对不代表品牌的全部,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里和口中。经营企业中的品牌建设已经变得日趋重要。
但是,周末的晚上,你和恋人相约,在马克西姆餐厅一起共进晚餐,你的消费体验会从一进门就开始:枫栗树叶状的吊灯与壁灯散发着幽暗的光辉,映照着墙上的鎏金藤条图案,以及临摹自卢浮宫和故宫的装饰壁画。烛红摇影中,你们的爱情开始升温,彼此细细品味这独属于你们的这份浪漫回忆。
这就是品牌带给客户感知的不同。更有甚者,如全聚德,让所有外地朋友觉得来到北京不吃全聚德等于没来北京,这样的品牌营销实在难得!
目光短视的企业主们,总是想着自己的眼前,只要能赚钱,什么牌子不牌子,钱赚得差不多了,我移民走人,这样的职业操守和短视会让中国的品牌营销之路更加漫长。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一本万利,但凡有这样想法的企业主,他的企业都是很难实现持续发展的。
在你内心里,品牌意识有多强,你的企业生命就有多强,因为这样的意识会在无形中指挥你的一切经营行为!
最近公司向我们推荐了一本新书,名为《经营的本质》,读过以后感到又说受益,明白了一些道理,得到了一些启示,这是一本对大家都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好书。接下来就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启示一、对于“经营”这个词,在经济在理解上是模糊的,往往就认为经营就是经济。通过阅读本书才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区别:“经济”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这是经济学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而经营与经济最大的差异在于,经营是用有限的资源,创造一个尽可能大的附加价值,再用附加价值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也就是说,经营较之经济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就是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
启示二、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元素之一,究其本质而言,企业应当贴近客户,应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为真正影响企业持续成功发展的主要重心不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也不是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的流程,而是专注集中焦点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力量,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客户价值”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战略思想,是一种准则,这个准则和思维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示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用几十年的发展时间也可以证实只一点是对的,我们正是坚持了以客户为中心,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才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支持,才有了如今的持续向前发展的。
启示三、优质服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寻求营销创新的一个有效方法。很多企业以服务取胜,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适当的实施服务战略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就目前的码头而言,尤其重视开展优质服务工作,视优质服务工作为生命线,努力提高服务工作质量,提高可和满意度,才拥有了大批的辛劳客户,进而增加了货流、增长了收入,提高了经营成果—利润。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视线里优质服务工作带来的价值。
启示四、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所谓的创新,就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财富的能力。所谓创业,就是把创新放在一个组织中。重复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就是要表达这样一个想法,面对不确定性持续的创新与创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必要的途径。”纵观市场中卓越的企业,一点会看到这些企业创新与创业的努力和成效。所以无论在任何环境、任何年代,只要持续创新和创业,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企业,是不会受到环境约束的。由此可见创新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最后,我感到作为公司的一名青年员工任重道远。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力求满足每一名客户的需求,使自己的工作既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够给企业创造价值,为港口事业的兴旺发达,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八
在《经营的本质》一书中,开篇便对经营的基本元素进行了浓墨重彩的阐述,虽然只是7大节中的第1,却占据了极其重要的认知地位:我们若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后续的6部分主题将成为无根之木无之水。所以,我就将其单独拿出与大家进行剖析和分享。
这本书有个姊妹篇,名字是《管理的常识》,也非常值得大家一看,如果你定位是管理者,或者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管理方向,或者你本身就是企业主的话,这两本书能很好地让你分清经营和管理的本质区别,更能深刻地理解这两个词背后的思想和内涵。
经营的基本要素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顾客价值、成本、规模和赢利。乍看上去,你可能会感觉很枯燥,在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同感。但是当我抱定一种一探究竟的决心时,才会发现: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你会跟随着书的叙述,不断地连结合自己的企业或管理进行思想上的灵感捕捉。我个人受益匪浅,后续也会一一与大家分享,更会将之付诸实施在我自己的企业经营活动当中。
当然如果你实在看不下去这本书,也别担心,反正你还有我呢!我帮你打捞重点信息,并解析给你听:
1、请始终牢记“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这是经营的核心思想,也是评价一切经营行为对错的永恒标准:
而我们很多企业,非常热衷追捧那些最新管理工具,甚至有些崇洋媚外,看不懂的都是好的,复杂的都是先进的。所以,在纷繁变动的市场中,能够返朴归真、化繁为简的永远都是这一条。
3、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因为"顾客价值"本事就是一种战略思维或行为准则,或者我们称之为“以顾客为中心”,即:在开展任何经营活动的时候,始终站在顾客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并决策。比如,作为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我会不断地进行思考:
(1)人们工作之余需要学习什么知识?
(2)人们工作之余喜欢增长哪些能力?
(3)人们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
(4)公司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些学习或进步的需求?
(5)公司在满足上述需求时,有哪些核心优势?
始终以这样的经营思路进行发展,管理咨询公司一定会拥有牢不可破的的顾客基础。
4、我们的眼睛不能总是盯紧行业内的龙头老大,以此为目标进行仿效和赶超,因为任何优秀的企业都不能代表市场,更不能代表顾客的立场,顾客跟谁都没站在一起,他们只和自己在一起。所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并擅长从顾客资中汲取养分,寻求创新和发展的新空间。
5、价值是由顾客和企业共同创造的。这里,作者谈到了三个“放弃”,即:
a、放弃企业独立创造价值的传统思维。
b、放弃基于企业的顾客分类方法(比如红酒经销商会按照顾客的年购买量进行划分和管理等)。
c、放弃站在企业层面理解顾客的惯性思维。
6、企业现在要有意识地打破企业和顾客的边界,然企业和顾客融为一体。真正成功的企业,其产品或服务一定是融入社会大众的生活或工作中的。找到对方需求并努力、快速满足的方式才是现在企业经营的正确方式。
1、作者首先指明了一个观念: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合理。当然,如何界定成本的定义?如何让成本更合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必修题。
2、作者澄清了一个现在社会的普遍错误认知:廉价劳动力是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说起这一点,我们这一代商界人都该有义务反思和努力:中国"世界工厂"的模式,如何扭转?作者列举了是个企业案例,分别是: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日本的丰田公司和美国的沃尔玛公司。这些企业都是世界知名的成功企业典范,他们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值得中国的企业借鉴:
a、西南航空公司认为员工是公司的竞争优势,并努力帮助员工成为优胜者。在此理念下,员工们回馈企业的是从到达登机口到起飞的时间仅占其他航空公司的不足1/2!这种就"尽可能最少地占用顾客的时间"让员工倍加努力。
b、丰田始终认为:在制造机器的生产线上,一线员工都有灵魂,他们是问题解决者、创新者和变革推动者。
c、萨姆沃尔顿认为:与你的员工分享你所知道的一切,他们知道得越多,就会越关注。一旦关注了,就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们了!
d、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绝对没有"一劳永逸"的说法,我们需要始终盯紧市场、关注顾客,让产品和服务持续符合顾客的期望。企业不会因为规模大了、历史久远,就安全,任何时间点都会有失败的可能。
4、成本的概念度娘就可以告诉我们,而知道和意识到之间差距甚远,比如:流程成本、管理成本、沉默成本、营销成本等,这些都值得关注,成本渗透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绝对不能只盯着劳动力和原材料。
5、企业主和高管必须纠偏的三个误区需要我们明确:
a、企业不缺少管理,而是管理过多:过犹不及的道理,谁都了解。
b、企业不是缺乏体系建设,而是系统能力不足。评价体系建设优劣的永远应该是效率。
c、企业不是员工没有执行力,而是管理指令太多且模糊。
1、今年一起分享了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其中不乏因为单纯追求规模而惹祸烧身的企业。陈老师在书中列举了三株口服液和比亚迪的失败。其实这种高案例还有很多:顺驰房地产的孙宏斌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他跑马圈地和自以为聪明的压缩成本,在稍稍遇到点儿政策干预就一败涂地了。太阳神、科龙等企业也都是一样:虚胖到几乎可以用"脆弱"形容。其实,作为顾客,他们根本不关心企业的规模,真正关心的是价值。所以,以规模论英雄,只能让企业倒得更快。
2、对于规模的4大错误认知,需要我们提起注意:
a、规模无法带企业的领导者地位,市场需要竞争,谁都不能一企独大。
b、规模不能自然地带回报率,70%的赚钱的公司都不是最大规模的公司。
c、规模不经济,因为规模随之带的成本会如潮水般淹没企业:管理人员成本、培训费用、新业务成本等。
d、规模不能吸引优秀人才,优秀人才看重的是积极向上和充满希望的企业化。
e、顾客现在越越多地有了话语权,企业开始转型为顾客生产"定制化"产品,所以,根本上讲,规模带的是竞争而非顾客。细分市场的趋势已经形成,规模越大,遇到的竞争对手越多。
4、企业只要抓两手就行,即人和财。人包括内部员工的满意度、管理者的成就感和外部顾客的满意度。财就像企业的"脉搏"(陈老师的这个比方很贴切呢!),确保现金流丰裕,就一切皆有可能。
1、《管理十诫》的'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努力照顾你的生意,生意自会照顾你的生活。在"深具人性关怀的赢利"的这一节中,作者想要阐述的观点,我是这样理解的:努力顾客的需求并快速满足,还要让顾客确切地感知到这种满足,顾客自会光顾你的企业。在满足顾客的需求上,没有重点,因为都是重点。在提供顾客的价值上,没有终点,因为随时都是起点。
2、企业对于顾客需求的发现和满足一定不是喊出的,而是用产品和服务表达出的:“知行合一”(与《管理十诫》中第9诫可以结合看,因为两个观点如出一辙。
3、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理解一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需要从6个纬度进行端详,毕竟核心价值观是服务于企业赢利的:
a、利润: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利润,一定是短期的。
b、顾客:离开顾客的经营迟早会失去赢利能力。
c、成长:靠透支资而非关注顾客的成长,也是短期的。
d、人员:没有依靠提升员工效能而获得的赢利,是不长久的。
e、管理: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是不科学的。
f、公民身份:单一的产品成功、单一的资成功、企业主的个人成功和没有以正规手段的成功都是不长久的,这些违背了一个企业作为公民身份的底线。
4、企业需要赢利,绝对无可厚非,尊重并满足顾客的需要和企业自身价值连员工的需要才是持久的赢利。
总之,经营的四大基本要素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深刻,而花些时间去理、参悟这些基本概念是必要的。作为一个人,我们要站在未看现在,并用未指导现在的生活。作为一家企业,我们更要站在未看现在,并用远景决策现在的每一个决策!经营企业很难,可是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劲呢?知难而进、怕什么就面对什么、乐在其中,才是经营好手的内在心声吧!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九
经营的基本元素:明确的顾客价值、有竞争力的合理成本、有效的规模和深具人影关怀的赢利。
经营是用有限的资源,创造一个尽可能大的附加价值,再用附加价值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
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得顾客的认同和市场的回馈,就是要取得经营成效,取得投入产出的有效性。
真正影响企业持续成功的主要重心不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也不是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的流程,而是专注、集中焦点于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力量。
企业要跟上环境的变化,就必须研究消费者的欲求和价值观并做出响应,必须针对同行提供的选择快速做出调整。
让品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企业需要打破和顾客之间的界限,与顾客融合在一起。
没有任何公司能成功模仿沃尔玛,因为它的成功是基于简单的管理规则,其成功的关键是员工有效地执行规则而不是墨守成规。
拥有和顾客一样的思维方式,无论是产品设计、技术创新、销售推动还是服务,都要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企业产品出发。
把优秀的人放在一线,放到最靠近行动的地方去,是因为在很多企业的管理中,优秀的人往往被提拔起来,放在二线,放在离顾客更远的地方。互联网时代更要把优秀的人放在一下,让他们距离顾客更近,以便更好的得到真正的顾客需求。
一家企业需要对三件事情做出评测衡量: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和现金流。客户满意度决定市场份额,员工满意度决定生产效率和质量,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的脉搏,重要性不言而喻。
任何产品都应该回归到顾客的生活习惯上来,而不是改变顾客的生活习惯。这句话说的也对,不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很多的用户习惯,能真正的做好用户体验,改变用户习惯也未尝不可。
利润的目标只为以下目的的服务:支付公司所需要的资金,并提供达到顾客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企业必须获得足够的利润。
中国企业脆弱的原因是不会做战略的思考,仅仅是做了管理的思考。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十
这本书是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两本著作,一本是写于1976年的《为了拥有一颗素直的心》,另一本是写于1980年的《经营要领价值千金》。篇幅不长,一共两百来页,内容也不难懂,可以较快看完。
乍看之下,这两本书的主题似乎互不相干,一个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个是介绍企业经营的要领。但看完之后,我隐隐明白,把它们俩编排在一起形成一本书其实是有精心安排的,因为企业经营跟为人处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在运作。这也是为什么把两个主题前后对照起来看时,隐隐会有种互相呼应的感觉。
《素直的心》中,松下幸之助强调的宽容、博爱、无私、正义、倾听、谦虚等特质,体现在企业经营中,就是能容纳各种不同的人才,能够集思广益,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够脚踏实地进行努力,以极大的勇气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坚定的决心引领大家为了共同的福利而奋斗;还有就是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一定要戒骄戒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进取,在经济繁荣景气时能居安思危,打造好企业的口碑,这样企业在经济衰退时才能受得起考验。
如此等等拉通来看,不就说的是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做人的道理么?看来“做事先做人”这句话没错,不过这里的做人,不能简单理解为“拉关系”,而应该理解为塑造自己的品德,本着为众人着想的真诚之心,以极大的热忱来感动他人并推动各种事情的进展。
另外,书中有不少语句,都能引起人深深的共鸣。多向这些世界级人物学习下,是不会错的。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十一
在管理学没有成为一门学科之前,社会上确实存在着经营学。经营学大多数是从经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全凭实业家的言传身教,因此,经营学有说教的成分,有非常独特的感性色彩。经营哲学看似把经营学上升到理论层次,但是难以脱离形而上学的窠臼。
经营哲学在中国很大的市场,一部分是深受日本经营哲学的思想,如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稻盛和夫等人,另一部分深受儒家思想的感染,如曾仕强、成中英等人。笔者并不质疑他们的可取之处,但是所谓的日本经营哲学思想其实是很混乱的,所谓的中国式管理也深受儒家思想的侵蚀,因此在管理理论上都难以有所建树。
现行市场上有关经营哲学的著作很多,最常见的是所谓的犹太人经营哲学,我个人并不反对犹太人具有精明的商业思维,但是,通常我会条件反射地把这类书扔进伪书的黑名单。所谓的日本经营哲学和中国式管理也并不符合笔者的要求。笔者认为,真正的经营哲学应该有系统性的规律可循,能够帮助企业家正确认识赢利增长的同时不违背人性上的道义。陈春花教授最近出版的《经营的本质》一书符合本人的要求。
阅读陈春花的《经营的本质》使我想起了拉姆.查兰的《ceo说:像企业家一样思考》一书。该书中,拉姆.查兰总结商业领袖和街头小贩的商业智慧,提炼出企业经营6+2法则,即企业经营的六大关键要素和两大基础,六大关键要素是现金净流入、利润、周转率、资产收益率、业务增长、顾客,两大基础是知人善任、良好的沟通机制。
现在回头看一下《经营的本质》,作者也认为,“经营并没有我们感受到的那么难,企业活动中的一些普遍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化繁为简,透过复杂的商业现象找到企业经营中的基本因素,并让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理解这些最基本的要素,从而使得每个员工的行为与这些最基本的要素相关。”与拉姆.查兰不同的是,作者提出企业经营的基本元素只有四个,即顾客价值、有限规模、合理成本和具有人性关怀的赢利,所有经营学的分支都是基于对这四种因素的理解,本书以战略、营销、产品、价值链、服务、品牌本质为例。
本书不仅在写作思路上很明确,同时在文笔上也比较流畅,这可以完全避免阅读日本著作带来的困惑。除此之外,书中的案例在选取上也比较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实时性。笔者在这里以战略的本质为例。
关于战略的定义实在太多,或决策、或定位、或商业模式之类。本书作者没有明确给战略一个定义,但她确定的是,持续的增长是战略胜利者的表现,她强调“真正影响企业持续成功的主要重心不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不是技术,不是资金,也不是发展策略的流程,而是专业、集中焦点于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力量”。谈及商业模式的选择,她也认为“商业模式的确定既是企业战略具象化的一个表现,也是顾客和市场认知企业的载体”,因此她提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建立客户价值的核心逻辑”。实际上无论从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抑或是克里斯滕森、埃森哲咨询的观点,都是围绕着客户的价值主张展开。书中,作者也提及到商业模式的六个要素:价值主张、市场细分、价值链、成本、收入模式、最终赢利潜力。
书中还谈及了中国企业缺少了什么?中国企业在过去30多年里,看似取得了显著的成长,但都是依赖资源和市场环境本身的动力成长,一旦资源短缺或者经济形势不好,企业将可能陷入困境,企业能否活下来也是未知数。一些企业家经常美谈自己的企业年度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5%,可是他却不知道同行业的增长速度是20%,你能说他所在的企业优秀吗?作者认为,中国企业存在三个因素的迷失:战略、与环境互动、领导者的远见。战略的迷失在于只关注于竞争对手的博弈,却忘记了基于顾客价值的创造;与环境的互动迷失在于不会识别市场上的变化;领导者的远见迷失则在于没有预见能力。
赫伯特.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战略何尝不是。在不确定性时代,战略的选择所要面临的问题很多,因此必须有所取舍。战略思维就是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中国企业最擅长于模仿,任何有价值利益的创意都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我所有,但是只学到表现现象而已,任何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力都是深度文化底蕴上的积累,这点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学不会的。企业只有基于顾客价值的考虑、基于合理成本的控制、基于价值链的贯穿、基于战略的取舍,方能铸就持续成功的企业。
除了战略的本质以外,我建议读者也阅读一下营销的本质、价值链的本质、品牌的本质等内容,这些看似很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有章可循。同时也建议读商科的同学,不要过于相信教科书,平时也应该多阅读一些专业著作,才可以培养你的商业思维。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十二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营销的地位仅次于战略,所以,营销的本质被安放在第三章。
营销是围绕消费者展开的,所以如何理解消费者就成了第一部分的内容;
再次,营销中的一种手段现在正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文化营销,应该如何理解?
最后,营销思维的重点和思路。
具体来说:
一、你可能会说“消费者”还有啥不好理解的吗?确实是,起初我也会有这样的念头,可是一家企业是否理解消费者这个概念,一定是要通过其一系列经营行为才能得以评判的。更多的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想去尝试理解消费者,而是在教育、强硬地告知消费者。
企业的眼光总是盯着行业内的龙头老大,这让我想起了《大败局》当中国亚细亚的失败经历,你还记得吗?亚细亚在国内通过服务形式的创新大获市场好评时,王遂舟开始将目光投向仟村百货,看到仟村百货在全中国跑马圈地时便按耐不住。最终也走向了没落。——因为他误把竞争对手的变化理解为市场的变化。
中国的企业骨子里都有一种“赶超拼”的尽头,彼此一定要较劲、模仿和跟风,以致于企业根本不去关注消费者自身的利益,而是彼此间相互模仿营销创新手段,在价格战、社会公益活动和并购战中杀得你死我活。当然,也有在拼技术的,但是包括技术在内的一切营销都只是手段,都只是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手段而已。
所以,消费者的基本层面应该值得我们重新回顾:
1、产品:产品本身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是最重要的,而非价格。
2、渠道:不能拥有渠道,就不能进入市场,企业和渠道是一体的,要善于管理和维护渠道建设。
3、消费者:企业间的竞争有时候就在消费者面前上演,却误伤了消费者。就像父母因孩子吵架动手打了起来,却忘了彼此都该善待孩子本身。
4、广告:广告永远是为了引发顾客的认同和购买意愿,针对顾客的需求才对。
我身边不少同学是主攻市场营销方向的,简历中又赫然地写着“北大“或”清华大学”的字样,所以,许多企业都会被名校的光环效应所蒙蔽,结果职业经理人跳来跳去,收入越来越高,企业却没有得到什么实在的好处。因为什么呢?难道老板们都傻掉了吗?因为就连老板们都误以为市场营销就是搞点儿概念和花样,吃了哑巴亏也只能自我安慰。书中这一点说的十分明确:营销是行动而非概念!营销经理人不是思想者,而是行动者。
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能力甚至已经在推动着全球的资本运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消费者的需求上,才能组织好卓越的营销活动,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营销战略也需要进行调整:无论你是否情愿和接受,企业的经营重心都已经在从“成本、品质和规模”向“服务、速度和顾客价值”转变。一来,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合理,无限制地追求成本最低,必定会伤害顾客的价值;二来,品质再好也难以拖住善变的顾客需求,顾客的需求与时俱进,没有任何高品质产品可以阻拦;三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是规模不经济。因此,服务的追求可以永无止境、速度更快才能占得先机、顾客价值才是经营的根本核心。
你不妨联想一下你所在的企业,看看是不说我说的这个样子:
领导者以顾客为根本,领导者不敢指望下属们,担心下属们把事情搞砸,所以只好亲历亲为,陪着小心围着顾客转。
而正确顺序应该是:员工以顾客为根本,领导以员工为根本。企业以领导者为根本。
那么,在你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你就该想到:如何调整目前的营销战略呢?
书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不过需要我们好好去理解:
清晰地判断行业所处的阶段,准确判断每个阶段企业经营的重点,找准顾客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给到顾客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或生活中、或工作中、或学习中。
在所谓的“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后,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在任何一个自然时间段内,市场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或者说顾客们最为关注的要素是什么?在顾客追求创新和品质时,企业非要醉心于追求价格最低,一定不讨好;在顾客追求个性和时尚时,企业非要敲掉产品质量,一样也不会讨好。
在所谓的“营销战略的空间坐标”后,我们关键是要问明白自己一个问题:在实现顾客价值的哪一点上,企业可以真正有所作为?而创造价值就在于此。
三、作为自媒体时代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都需要有经营自己的意识;作为一名职业培训师,以讲授管理为主的我,更是非常注重及时总结和分享自己在管理思想方面的感触,后来,有位老师把我的这些行为称之为“文化营销”,我当下便非常认可,后来也开始有意识地去经营。
对于一家企业,道理依然。商业的广告是必要的,提升知名度,向社会传递企业的价值观,持续让企业记忆并第一时间想起。但是相对来说成本会很高。
而文化营销具备了3个特点:
1、经济成本较低;
2、影响较为深远,图文或音频、视频一旦被制作出来,就将永远存在;
3、渗透性极强,被消费者认可或关注的文化,会被自动自发地转载或口碑相传。
所以,三流公司卖产品,二流公司卖品牌,一流公司卖文化。此话不虚啊!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文化营销呢?
书中也给了几点启示,可以引起大家的借鉴和联想:
1、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引起共鸣,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和业绩提升;
3、持续与消费者互动,始终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脉搏,才能“草木皆兵”,充分利用消费者群体。
四、当一家企业的营销战略能够紧密围绕产品、渠道、消费者和广告时,方向一定不会错;当企业的营销战略开始考虑落地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时,企业的营销战略才开始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当企业巧妙却用心地利用文化营销时,企业才开始真正走向了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正路上。
思维空间决定成长空间,中国的企业一定会从“制造”走向“创造”,尤其是企业开始关注顾客,并为顾客“制造”出好的产品时,“创造”的动作便能实现!
所有在意自身品牌的的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熟读这一篇章的内容,并皆由此去展开思想的翅膀,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营销战略,想清楚如何发声、如何规划未来,以更好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