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过去了,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了。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引发后续的思考和讨论。这里列举了一些行业领先者的总结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一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教学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二、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音乐等整合进校本课程,围绕“影视文化、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教学目标,有的课堂让学生观察写话,品析优美的文章,有的课堂让学生想象绘画,有的课堂让学生歌唱,欣赏名曲。在二年级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注重学习,严谨执教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影视和礼仪作为一个新开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会不断探索、研究,并大胆创新,使这一课程更加完善,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二
世界是美的,有些美是大地的恩赐,还有些需要人类创造。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平凡的东西,只要人们发现,再创造,也能成为生活中美的一部分。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在欣赏丰富多采的拼贴画作品中感受不同质感的材料产生的美。
这些拼贴画作品的内容丰富:有用牙签、火柴贴成的房子、竹子、树干等,有用色纸剪贴成的各种生动的形象,也有用树叶组合成的有趣的'动物形象。在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秀拼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探索实践中掌握拼贴画的表现方法,从而达到能利用多种材料自如地在作品中进行表现与创作。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拼贴方法,只是缺乏对许多材料性质的认识和利用,所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1、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使学生共同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2、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他们自己发现并初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在创作完成中运用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1、通过欣赏作品,认识材料的质感和效果,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亲自体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激发出学习美术的热情。
3、使学生懂得欣赏美、表达美。
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把拼贴画作品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认识拼贴画的材料、性质。同时教师还利用投影仪讲解、示范拼贴画制作步骤,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拼贴画制作方法的认识,并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拼贴的表现方法。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碎布、色纸。
3、胶水、铅笔、剪刀。
学生准备:各种拼贴画材料、色笔、剪刀、胶水等。
一、变一变、做一做。
游戏场景1。
师:同学们喜欢边魔术吗?你们会变魔术吗??今天我们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好吗?
板书课题。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三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承担了《生活中的物理》社团。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二)注重学习,严谨执教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逻辑电路作为一个新开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会不断探索、研究,并大胆创新,使这一课程更加完善,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
三、课程内容:
主要有分学校篇、家乡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环保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学理念做引领,指导具体活动实践。
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采用恰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五、具体课程安排:详见进度表。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开发的乡土校本活动教材涵盖环境资源、乡土风情、历史传说三个部分。包括初步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搜集、分析家乡的乡土风情、历史发展、趣事趣话;完善、设计家乡的历史传说、硕果累累和美好未来。《走进走近吴宓》是我校乡土校本课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乡土人文类主题探究活动课。
1、大事年表。
2、人物生平。
3、爱情故事。
4、人物轶事。
5、主要贡献。
(一)总体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吴宓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如参观、访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查找资料、获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其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学会一点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有效。
2、获得一点体验。
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情景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们每经历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将获取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体验;分享合作成果的体验;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了解了吴宓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重点:
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成功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促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树立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力求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原则,以五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形成活动探究小组展开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一)具体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星期、课堂活动2课时、课后延伸1课时。
(二)活动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围绕《走进吴宓》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分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图片、故事、文字资料、录像等,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突出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和资料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交流、表达形式。
2、课堂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活动成果。
a、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组进行全班交流、讨论。b、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分享。c、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d、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
3、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吴宓纪念馆。
1、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2、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班主任组成教师小队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部门专家、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
3、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个人、结对、小组、全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使用信息。
4、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观念。本课程目标设置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重在学生的全员合作参与。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整体评价学生: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多元化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
。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六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开发和利用了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校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引入课堂教学中。本学期校本以发展学生主动性、自主性为设计目标,强调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抖空竹》一课在教学中以引导——尝试——合作为教学主线,将空竹技巧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我能行”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探索学习,完成目标目的。
1、培养学生参与特色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编活动的热情。
2、学会各种抖空竹的技术动作,发展灵敏和协调素质。
3、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尝试创新的主动学习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校本教学——抖空竹:单个动作:跳钢丝、望月、天平秤、黄瓜架等。
重点:两臂用力将抖竿和抖线拉直、拉紧。
难点:空竹跳动的高度不要太高,套接空竹时动作要小。
1、运用的教学方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纠正法、竞赛法。
2、运用的器材及场地:空竹、录音机、学校操场。
人数:一人,也可多人一起玩。
玩法:抖空竹者双手各持一根2尺长的小木棍,其顶端系一根长约5尺的线绳,两手握小木棍两端,使线绳绕轴两三圈,一手提一手送地抖动,加速旋转使之发出鸣叫声。
玩者用上肢做提、拉、抖、盘、抛、接,下肢做走、跳、绕、落、蹬,眼做瞄、追,腰做扭、随,头做俯仰、转等动作,还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
除基本技法,常见的特技花样有“龇杆”、“扔高”、“换手”和“放地轴”等等。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七
我们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审美情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程,爱上这样的课,对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渴望。我们还制定了综合实践组的展示时间,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做法,既补充了因课时少而不能完全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尽可能多的增长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成长。
总之,既然我教这门课,就要在这上面动脑筋,想办法。我的一切做法就是力争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到益处,让他们在有限的课时里学到无限的内容。既教给他们一些本领,更要教给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才是一个教师最高的追求。
在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各方面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成熟,这项活动一定会有更加丰富的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八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能够了解图画所体现的内容,体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五千年的文明礼仪,大部分同学能够有感情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还会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
1、通过阅读教师所选定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及祖国的文明礼仪。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明知礼、思维能力等。
4、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5、让学生掌握如何掌握安全常识,能积极主动地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6、阅读完毕后能及时归纳、
总结。
能独立完成好阅读笔记在家长的帮助下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注意安全的意识,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2、能从课程中汲取有意义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精心备课,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排除随意性。
2、多开展一些目的明确,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活动形式。
4、定期评选出“文明小博士”、“安全小卫士”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每课为一课时。
彭西小学。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九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教学工作,收获颇丰。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每周我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先周备课,而且努力做到备课符合学生实际。海洋教育所涉及的地理知识,海洋科学知识较多,我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与课题有关的知识,这就让自己做到了上课胸有成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积极听课、参与教研、善于反思。
不管什么层次的听课,我都尽量抽时间去听,这样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定期的教研活动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定期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
海洋教育不同于数学、语文,科学课教学要求动手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这两点的训练,并于学校的课题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想到做。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做”的欲望,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
2、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优生的差距还很大。
3、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在下学期里,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校本课程将以“励志”教育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
教学。
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以“励志”为精神的意志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体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
1、励志的内涵。
2、励志的故事。
3、励志的名人名言。
4、励志的歌曲。
5、习惯养成及安全技能教育。
四、课程实施及建议:
创设情境小组交流汇报表演师生评价。
2、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3、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4、活动地点:本班教室或根据需要而定。
五、具体目标:
1.了解励志的内涵;
3.会唱3首以上关于励志的歌曲;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与技能。
六、课程实施的有关要求。
2、按计划认真组织授课。
3、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安全演练”活动。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一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承担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品析优美的文章,有的课堂让学生想象绘画,有的课堂让学生歌唱,欣赏名曲。在二年级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注重学习,严谨执教。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我乡自编的日月风情新开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会不断探索、研究,并大胆创新,使这一课程更加完善,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二
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过程。只有真正转变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趣,营造合作氛围。
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和小动物们一起学习,体验着运动的乐趣,学习氛围宽松、和谐。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动作,体验了探究,更体会到了合作的益处。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观摩、共同提高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二、转变方式、培养兴趣,增强探究能力。
本节课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主导思想,课堂上不再以教师的讲为主而是以导为主,变“讲师”为“导师”,在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去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合作学习,主动思考,把“要我学”变“我要学”。学生不在以听、看为主而是以思、练为主,从而实现脑、口、眼、耳、身体全方位接受。教师多方面协调、立体式渗透,巧妙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明白“练什么”、“怎样练”,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模仿、去体验、去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除了必要的鼓励和适时的引导外,不过多的去干预学生的学习,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体验去获得新知。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我忽视了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比如青蛙跳少部分学生就感觉跳的很吃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成功的乐趣。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三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橡皮泥制作课。通过捏橡皮泥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充分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活动化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目标,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活动方式,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实施。
1、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略)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四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他们能经过自学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借助于工具书能自我学懂教材中的古诗,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证明他们已具备了相当的独立阅读本事和理解本事,他们的想象本事、思维本事、学习联系生活的本事都已比较强。经过了解,在他们的课内外学习中,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仅有“古诗”为他们所知、所学,而“宋词”,他们还从未曾听说过、接触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学生应具有充满活力、充满活力、充满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又应温文尔雅、有必须的内涵和文学的涵养。“宋词的阅读与欣赏”能够使学生尽情感受我国厚实的古文化底蕴,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和修养,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能够打通学生认知世界和文学艺术的联系,并训练他们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敏捷的思维和开阔的思路等,充实学生的心灵。
自唐代以来,社会上流行一种新的音乐——燕乐,它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热烈活泼。配合流行音乐的歌词也相应地发展起来,这就是长短句形式的词。词的发展经中、晚唐文人的试作和五代词人的努力,使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在艺术上渐渐走向成熟。而到宋代便进入了繁荣兴盛的时期,艺术成就臻于高峰,因而同唐诗和元曲一样被列为代表一个时期的“时代文学”永远被人们珍视热爱。时代文学每每是一个艺术创新的过程,产生了瑰丽的艺术世界,出现了缤纷的艺术风格。宋词有婉约词,也有豪放词,但这两大风格类型又远远不足以包容宋词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宋词的五光十色,辉煌璀璨,构成了词体文学的范式,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学遗产。
自宋代以来,每个时代的人们总是按照自我的审美观念去解读和欣赏宋词,去认识古典艺术世界之美,去发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为那些善良、完美的情感而引起共鸣,为那些热情奔放的歌声而激发积极的精神。这些古典作品至今犹闪耀着艺术生命之光,令人惊叹和喜爱。因而,引领学生走近宋词,去感受宋词的无限魅力,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是一种美丽的学习。经过宋词的阅读与欣赏,学生必将体悟到一个不一样于以往的语文世界(文学世界),必将会被唤起空前的探求古文化的浓浓情趣,也必将收获以往的学习、生活经历所不曾带给他们的东西。
宋词的阅读与欣赏,能陪伴学生进入古典艺术美的境界,给人带来尽善尽美的期望,使人获得心灵的小憩,以新的活力与新的精神走向未来。
1、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的了解。
2、学生能够了解宋词的由来和发展概况以及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了解宋代的词人和作品大略情景,明白20个以上杰出的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
3、使学生对宋词产生仰慕之情,激发学生探求我国古典文化的愿望和兴趣。
4、学生能够明白宋词基本的风格类型,了解宋词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5、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修养。
6、学生能背诵40首以上优秀的作品(无论长短,题材提议广泛,风格趋向多样)。
7、经过宋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本事。
8、学生能够在必须的情境中或者必须的场景中联想到相应的名句,实现积累基础上的适当运用。
1、教材资料的选编原则:从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出发,选择思想资料健康的、情感蕴涵丰富的、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艺术价值高,能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品。
2、编排的原则:
(1)以不一样词作者的作品为序;。
(2)以不一样题材、不一样风格的作品为序;。
(3)以时间为序。
3、课时的安排:
全部课程共10讲,一个学期完成,每周1讲(包含2课时)。
第一讲:宋词的由来、宋词的创作以及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阅读和欣赏晏殊的《浣溪沙》、《蝶恋花》两首名词,了解词人的概况,品评这两首宋词。
第二讲:阅读和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苏轼在我国古典文学——诗、词、
文等方面的杰出造诣,了解苏轼的词的风格,并经过品评《念奴娇赤壁怀古》直观感受豪放派词的意韵。介绍苏轼的另一些词作:《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第三讲:阅读和欣赏李清照的名篇《声声慢》、《如梦令》,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她。
的“易安体”的特点,感受李清照的词中蕴涵的独特真切的情感。介绍李清照的另一些词作,如《武陵春》等。
第四讲:阅读和欣赏辛弃疾的名作《摸鱼儿》、《魂奴儿》、《青玉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感受辛弃疾的词作的风格,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感知辛弃疾的另一些词作。
第五讲:阅读和欣赏欧阳修的《蝶恋花》、《生查子》两首词作,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以及其他的词作等。
第六讲:阅读和欣赏柳永的《蝶恋花》、《雨霖铃》、《八声甘州》三首代表性的词。
第七讲:阅读和欣赏范仲淹的《苏幕遮》、《渔家傲》,了解范仲淹的词风。
第八讲:阅读和欣赏秦观的《鹊桥仙》、《望海潮》两首名作,了解秦观的创作。
第九讲:阅读和欣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诉衷情》,了解陆游不仅仅在诗作上有杰出的创作,在词的创作上也为后人所敬仰。
第十讲:阅读和欣赏范成大的《眼儿媚》,了解范成大在宋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第十一讲:阅读和欣赏文天祥的《酹lei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和岳飞的《满江红》,感受词中透出的浩大气势。
4、开发教师及对象。
主讲教师:郎艳红。
授课对象:9年级学生。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真正的主体,学生拥有自我的选择权,决定自我的学习过程,课程目标的实现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完成的。
挑选好课程资料,并印好教材。
创设良好的阅读、欣赏氛围。
做好第一节课前的前测工作,了解学生的基本情景,了解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知晓情景和兴趣情景,以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
班级组成:30人(每班送5人)。
教学场地:东多媒体教室。
讲授式教学。
个别辅导。
评价原则: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及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的内在收获和体验。
评价标准:能背诵10首优秀的宋词,能说出10个著名的词作者和他们的作品;朗诵宋词准备充分,认真积极,朗诵过程中感情充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内心的艺术熏陶和生活态度的积极影响。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五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校内、校外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课程。本学期的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完善。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将阅读活动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取得更好的效果。
1、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给予学生最适合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地成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体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经验,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转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具备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并愿意参与的激励性评价表。
6、为了突出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根据季节和季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
1、习惯养成
2、优秀诗歌(国学启蒙)必读
3、名人故事
4、温室种植西瓜
5、安全教育
1、课程教学结构:
创建情景小组交流报告绩效师生评价
2、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系统
3、上课计划
每周1课时(两堂课安排在一起,给学生更多空间)
4、地点:
这个班的教室可以根据需要确定
1、会背诵国学的启蒙。
2、精选书目:中外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爱的教育。每个班根据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书目,每学期至少看两本书。
3、每学期积累20多句名言,熟悉它们,讲两个以上的著名故事。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制定校本计划(包括阅读目标、内容、措施、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写在教案的扉页上。
2、要求学生在阅读积累的扉页上写下自己的成长计划和阅读目标。
3、开展班级图书借阅活动。
4、检查学生阅读的累计书籍,随机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5、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读书随笔”活动。
6、召开“读书报告会”,检查读书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六
3、课程类型:动手操作类
4、授课时间: 2课时/2周,授课18课时,评价与学分认定2课时
5、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二、
1、情感目标:通过课程的实施,了解十字绣编织的基本方法,利用十字绣编织出各种有趣的图案。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开拓艺术视野,陶冶艺术情操,让知识启迪智慧,使生活更多姿多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个性的舞台。
2、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创作兴趣和能力。工艺造型除了美学外,还涉及到数学、物理、自然、历史等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学生从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素质培养。
3、能力目标: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技巧,训练
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学生通过熟悉材料性质,学习使用工具,到成功制成工艺品,会变的心灵手巧。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十字绣的方法、图片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审美方法。
5、人格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艺术的思想品德教育,培
养学生耐心、细致、有毅力的优良品质,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
十字绣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手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四世纪,十字绣从土耳其经由意大利在欧洲传播开来,最初是在宫廷中风行,后来传入民间,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最早的十字绣是用从蚕茧中抽出的蚕丝线在动物毛皮的织物上刺绣,这种十字绣在许多国家被人们用来装饰衣服和家具,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都别具匠心。十字绣在二三十年代曾经是欧洲女性的至爱,现如今再度受到瞩目,为大众所喜爱,是因为它是一项易学易懂的手艺,受到不同年龄层的人的喜爱。
校本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而十字绣这一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提高对事物的欣赏能力和辨别能力。十字绣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实践课程,尤其重视操作训练。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审美上的冲击力,更是培养人具有耐心、细心、恒心等优良品质的好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性特点要求对任何主题有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应当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人健全发展。而十字绣正是具备了这种整合的条件,所以我校开设十字绣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同学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耐心细致的处事方式和奥运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十字绣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实践课,尤其重视操作训练,所以我们安排了让学生合作,以自己喜欢的组合形式进行练习、交流、展示,培养实践、合作、想象的能力,发展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1、实施方法:
(1)买材料
(2)讲解
(3)教师师范
(4)学生实践
2、实施形式
(1)分组训练、实践。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参加训练、实践
(2)教师设计、讲解。基于对课程的认识、设想、开发等原因,校本课程的设计应以教师为主。当然设计应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延伸、拓展。
(3)学生操作。校本课程是为学生发展开发的,学生对设计教学内容、步骤有较浓的兴趣,教师提供一定的目录、内容,让学生挑选擅长或感兴趣的项目设计活动、情景,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程设计的权利,调动学生积极性。
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哪几种形式,没有固定的程式,应根据具体环境、场合、学生实际而定,不可拘泥于形式,形式应服从于内容、任务,服务于学生发展。
1、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形式上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实践性。
4、注重知识、能力、态度之间的联系。
5、运用激励性语言。
6、学习、训练的过程应成为学生社交口语能力发展的过程。
1、评价内容
(1) 学生参与的态度。
(2) 学生动手的能力。
(3) 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2、评价形式
(1) 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实践的态度(投入程度),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册、记分等方式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3)学校评价: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某写活动中特长发挥,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4) 学生评价:学生根据作品,给予认为合适的评价。
(5) 他评:指家长、社会等对学生的评价。
(6)本校本课程将学生的参与过程与态度情感作为评价首位,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第。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七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国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实施国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
(一)总目标。
通过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认识中国画的形式和艺术特色,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通过临摹和写生能画出比较优秀的国画作品。能够鉴赏一部分优秀国画作品。
掌握中国画的分类及其工具特点,了解和掌握部分特殊工具的使用。懂得画面的构图处理和中国画的一般形式处理方式。能自如地表现所绘对象,创作出独特、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明白“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又如何在画面上运用。
2、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明白中锋、侧锋、逆锋等运笔方法和其产生的不同意趣效果以及在画面的运用。
3、掌握几种基本的传统花鸟画法。
4、了解墨色和宣纸可产生的一些特殊效果并学会使用。
5、贯穿写生练习。并能把写生的内容用国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1课,国画工具的运用,国画握笔姿势的矫正和习惯培养。第2课,认识笔、墨、色彩。
墨: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第3课,学习简单蔬果花卉的绘画,如:白菜、茄子、葡萄、枇杷、荷花、水仙、牡丹花等。
第4课,学习简单昆虫的绘画,如:蝴蝶、蜻蜓、螳螂等。第5课,学习简单鸟类的绘画,如:喜鹊、苍鹭、珍珠鸡等。
第6课,欣赏优秀作品,结合优秀作品分析构图,并创作。
(一)课程实施。
先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明国画的特点,再让学生临摹进而创作,教给学生一些巧妙的绘画技巧,活动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进行练习。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彩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如:南瓜、山水、辣椒、樱桃、蜻蜓等。
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
墨: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近代中国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字画国画欣赏,并能落款命题等。
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中国国画,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字画,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题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秦巴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8、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
(二)课程评价。
1、通过学生的出勤情况给予评价。
2、通过学生的临摹情况给予评价。
3、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评价。
4、通过学生的创作能力给予评价。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八
《课程标准(__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不仅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知。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合理,灵活。下面谈谈我对学习《课标》后的几点体会。
三是内容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
学习《课标》,我学到了很多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的许多理论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更多地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是学生对数学有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会学。
二、引发数学思考。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会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四、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件事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蕴涵。这里的恰当是指学习方法要反映数学学习的特征,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实验、推测、计算),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讲授给学生自主以启发、动力、灵感、方向,学生自主给教师讲授以反愧分享、调控、反思。对学生创新认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九
根据创建“绿色学校”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班环保工作计划如下:
本学年我班将继续加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本班大部分学生环保意识较强,但个别学生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小零食袋乱扔,有些可回收的东西和不能回收的放在一起等。因此,有待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
(一)、调整并充实环境建设和环保教育活动小组,加强对环境。
建设与环境教育的领导和组织管理。
(二)、继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环保的宣传与教育。
1、在校园公共场所增设分类环保垃圾箱,各班垃圾袋装化。
2、通过家长会,定期向家长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3、在校园所有的绿化区域竖立爱护花草树木的警示牌,警醒人们自学爱护花草树木。
(三)、全面而深入地开展全员性的环保知识的学习与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1、通过校园红领巾广播定期结合学生举办环保知识专题讲座。
2、向学生发放环保常识学习材料,以自学和组织集中学习等形式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
3、对学生进行环保常识测试。
4、举办环保教育专题培训。
5、举行全校性的环保知识竞赛。
(四)、抓好学科教学的环保渗透,大力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1、各学科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列入学科教学计划,要结合本科课程的实际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2、少先队成立环保小队,在环保小队里组建“环保宣传队”“环保卫生队”“护绿队”“环保调研队”,并组织这些小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3、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全校性的环境教育活动。主要结合中国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开展主题环保教育活动,积极向社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4、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与实践活动。
(1)健全卫生制度,坚持每天三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制度,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将卫生工作评比纳入学校“先进班集体”评比中。
(2)根据德育处的要求,制定出奋斗目标和班级公约,大力提倡讲文明、讲礼貌的好风尚。彻底消除打架、骂人、追逐打闹、乱丢垃圾等不良行为,逐步形成我校的礼仪常规。
(3)学校在文化宣传栏中设立环保专栏,定期进行环保宣传。学校图书馆添置环保图书,并定期向学生开放。
(4)每一个学期召开一次以上的环境保护主题班会,出一期环保黑板报。
(5)积极组织学校学生参加各级环境教育征文比赛等活动,举办班级环境布置评奖活动。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二十
学习校本教材101页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2、指导学生多篇诗句,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把诗文诵读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诵读兴趣和综合素养。
周次。
内容安排。
第一周。
教学《九九歌》。自学《采莲曲》。
第二周。
教学《绝句》(一)。自学《绝句》(二)。
第三周。
教学《忆江南》。自学《鸟鸣涧》。
第四周。
教学《出郊》。自学《芦花》。
第五周。
教学《咏华山》。自学《古朗月行》。
第六周。
教学《寻隐者不遇》。自学《遗爱寺》。
第七周。
教学《送员二使安西》。自学《鹿柴》。
第八周。
五一放假。
第九周。
教学《长干行》。自学《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第十周。
教学《古谣》。自学《蚕》。
第十一周。
教学《三字经》(一)。自学《三字经》(二)。
第十二周。
教学《三字经》(三)。自学《三字经》(四)。
第十三周。
教学《三峡谣》。自学《听弹琴》。
第十四周。
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自学《赋新月》。
第十五周。
教学《明日歌》。自学《相思》。
第十六周。
教学《送兄》。自学《山中送别》。
第十七周。
诵诗文擂台赛。
第十八周。
总结、评比。
教学评价。
通过组织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写、画古诗文等评价方式检查和了解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