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人们对过去经验和事件的反思与总结。在创业的道路上,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要领和方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一
1、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城邦境内罗马公民的法律,主要由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以及被公民大会认定具有法律效率的习惯法组成。2、万民法,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疆域内公民以及外邦自由民的法令,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体包括:不成文的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二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什么是“启蒙”(enlighten)?
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一、启蒙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呢?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到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
材料二: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成员分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第一、二等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三:
在人文主义伟大思想光辉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人文主义者的启发,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欧洲宗教改革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三
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2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
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
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高一学生首先应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
一、有目的的阅读。
阅读教材目录以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这是在宏观上把握历史的前提;阅读教材正文以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典章制度、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等,这是在微观上把握历史;阅读正文中的小字、注释和图表,有助于对主体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综观近高考题,教材小字名义上是阅读教材,不做考试要求,而实际高考大纲中却强调把握知识体系,意即在知识系统中的内容都在考查之列,所以在多年的高考题中总不断出现小字部分内容。因此在阅读教材中要把小字、注释和图表内容都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去,才能做到全面复习,完整把握历史知识。
二、充分理解记忆。
第一,要理解记忆,不要单纯地机械记忆。
第二,要在整体知识的联系中记忆,不要零星孤立地记忆。历史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如因果联系、并列联系、对比联系等。将历史知识分类归纳在一起,形成知识链,记忆更深刻牢固。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内容繁杂,最易记混记错,但将其分为割地、赔款、通商、关税、军事和宗教等类别归纳记忆,则效果大不相同。
三、正确理解分析。
一要正确分析历史结论。如前所述。
二要正确认识历史问题。如中国古代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评价问题,教材中并未明确表述,但在讲秦汉统一的实现和巩固过程中,在秦汉、隋唐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中,每分析其成因时都要提到国家统一强盛,强大的中央集权无疑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所以封建社会前期这一制度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文化专制,知识分子脱离实际,科技落后于西方,显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整个社会进步,其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三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横向关联与纵向归类相结合。
四、有效准确的运用。
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准确的历史知识,还要在做题中学会正确运用已有知识。
有的同学自认为书读得已经很熟,但一做选择题就错误多多,这除了没有真正掌握好知识的原因外,还有不认真审题,不会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对号甄别判断的因素。要做好选择题首先要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全面弄清问题中每句话、每一个关键词语的要求,再在选项中逐一对号判断即可顺利找出正确答案。
1、把握老师课堂教学中贯穿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分析的、推理的、迁移的、辩证的、逻辑的。将典型的思维案例记录下来,学会同理类推的学习方法。
2、把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不论是课堂还是课下,都要学会读书、学会在书中作微观记录,把老师讲解中的解读内容及时补充的课本之上。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讨论和研究。尤其是在听(专注),思(思维辨析),说(敢于发表看法和论证),写(辨析思路和知识的联系)等环节是拥有课堂的关键。
3、在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问题上,做一些梳理、筛选、总结、整理、构建知识网络,把厚书读薄;迁移知识,类比知识,应用观点解答疑难,加以阐述把薄书再变厚。
4、向社会索要。社会生活中处处观察、处处留心,扩大课外知识和常识的认识,并思考体悟与课本理论间的关系,通过举一反三,理解课本的观点和学问。
5、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按时、按量、按要求、好问、及时处理不解的问题、听要专心、思不退缩、写不偷懒、问不可耻,计划有序等。
6、不能过早地选择性地学习一些科目而形成偏科现象。应该在基础课程学习结束后,认真衡量自己的思维偏重;衡量自己的爱好所在和特长优势;衡量自己投入精力的偏向以及可发掘的潜力所在。偏科容易制约自己学习方法的积累,限制自己的知识容量和知识面,也在和大程度上制约自己的思维活跃和发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四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
一、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新课程的设置的重大变化。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益,让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校高一历史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高一全体历史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学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
二、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育结构。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在习题训练和讲评课时,尤其管用。如(一)学生限时完成适量练习。(二)学生讨论答案,教师参与,了解学生讨论的重点集中问题。(三)集体讲评,教师答题。(四)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等等。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遇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依据教学评价机制,重视现实教学要求。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可以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如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完善历史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课外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读课外书、研究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写历史文章,编演历史剧,学绘历史地图,收藏古钱币,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等课外活动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多种素质,增长更多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尤其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困惑与思考。
(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个机遇,相对较容易实现角色的转变,对长年从教的中老年教师,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是个挑战。
(二)按照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要切实使学生掌握住这些基础知识,这在有限的45钟内,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我们的学生在享受这种模式教育的同时,对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到底能掌握多少,与会的专家和老师都有困惑。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困惑。传统教学与新课程下的教学相比,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对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进入课堂这是趋势,我们教师必须掌握这种技术手段,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某些学校基础教学设备都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引来许多老师的争议。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五
教师艺术性的语音、语调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音量的控制要适当,声音太高,会让学生产生聒噪的感觉;声音太低,学生听起来十分费力,会成为催眠曲。其次,语速要适中,语速过快,学生接受不了,从而感到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语速过慢,学生容易走神,逐渐脱离教师的课堂教学步伐与节奏。语句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一则给教师留下一点思考的缓冲时间;二则留给学生一点反应和接受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的消化;三则有提示作用,引领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探究的潜意识。语调是指句子音量高低强弱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事业的发展。”教师课堂语言的语调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节奏感,使其与知识深度和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相适应。教师对语调的应用很影响课堂氛围,同样一句话,因其声音的抑扬顿挫就会有大不相同的效果。
形象就是要善于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娓娓道来,丝丝入扣,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运用成语典故教学,有助于使历史课生动形象。如讲述东汉班超时运用了“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两个成语。如讲“围魏救赵”等成语,学生就会对孙膑用兵之妙,体会得更深。
又如介绍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楷书,用“入木三分”的成语;介绍陶渊明的田园诗,用“世外桃园”的典故;介绍南北朝的民歌,用“代父从军”的典故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生动形象决不是哗众取宠,矫揉造作,庸俗猎奇。那种为追求讲课的生动形象而不顾历史的真实,任意夸张,妄加褒贬,甚至用低级趣味赢得哄堂大笑的做法,是历史教师之大忌。历史课堂应当始终充满一种生动活泼而又严肃认真的气氛。
虽然我们时常提倡上课的语言要口语化,让学生听懂,但对于初中生来讲,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学知识和文学基础,听懂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好听才是初中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历史这样的文字学科来说,语言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文史结合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而且“文史结合是历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如果初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再是平淡如水,就会让学生听起来感到冰冷和生硬,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从而使历史课堂的吸引力大受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注意遣词造句的优美,经常引用一些典故、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对联、民谣等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以及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成语等,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
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需要幽默,据调查,具有幽默性的教师上历史课,学生是百分之百的欢迎;反之,学生则反感。教师语言的幽默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如心理学家所分析的,学生在上课时最佳状态一般可以维持在15~25分钟,超过这个范围,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幽默风趣的语言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让课堂洒满阳光”,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
通俗是历史教学的灵魂,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深入浅出,使书面语体尽可能口语化,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历史知识。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史料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观的阐述要深入浅出。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就应在讲述时,用具体的史料来充实教学,事件的叙述要有情节乃至细节,通过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或打个比方,举个事例,帮助学生再造历史情境。
总之,历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精心锤炼教学语言,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堂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计划和目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六
【内容摘要】在高中阶段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历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内容的讲解,同时需要融入社会史内容,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应当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促使社会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社会史的融入教学进行探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对史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古代史学,同时社会史的研究也受到了重视,并且取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是现阶段史学研究中的重要项目。高中历史教学是史学研究开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社会史进行融入能够促进历史教学的推进,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融入社会史教学,促进史学教学的发展。
一、促进社会发展和历史知识的融合,融入社会史教学。
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社会史教学应当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历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知,并且把时代发展和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社会发展的新兴元素和历史教学进行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和深入探究的兴趣,促使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对古代商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认识,并且了解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对商业发展进步的时期进行认识。同时学生对城市的发展进行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最后促使学生了解官府控制的对外贸易具有很大的政治性目的,并且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和时期,对闭关锁国的政策造成的影响进行认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促使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并且树立学生正确的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社会史教学,能够推动历史教学的开展,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并且促使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入社会史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同时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也被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普遍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现代化教学的设备有很多,如多媒体、ppt等,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微博、微信以及网站等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同时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给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愿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使社会史内容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是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能够促使社会史内容和历史教学的融合,对历史教学的结构进行填充,并且强化社会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实现历史教学融入社会史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历史事件进行观看,促使多媒体教学方式和谈话教学方式有效的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进行认识,并且对思想的传播历程进行了解。
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使社会史教学的融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评价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注,教师不但需要注重学生知识内容的掌握,同时需要注重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促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采取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能够促使社会史教学和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掘学生的潜质,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评的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进行有效的评价,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合以及概述能力,促使学生对战争带来的影响进行认识,同时促使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进行认识。
结语。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社会史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和历史的内涵以及关系,并且感受其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社会史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促使社会发展和历史知识的融合,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评价体系的完善,采取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促使高中历史教学中社会史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韩先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社会史教学探讨[j].知识经济,(15):163.
[2]陈峥嵘.浅析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16):61+66.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七
由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和我国对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我国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造成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讲解式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对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这是制约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进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高中历史教师是高中历史课实际的执行者,因此他们的整体素质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学校对于高中历史课程重视程度较低等原因造成我国中学历史教师的配备并不完善,对于高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这些高中历史教师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他们并不是科班出生的历史教师,而是由一些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要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了。
教学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理念方面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并没有正确的掌握现代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掌握更多的是教材意识和教师意识,并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造成了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的被动式教学,无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兴趣,这就造成了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低下现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八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历史思维能力和现实使用能力,尤其是归纳、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实用性,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读史明志。基于此目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历史教学观念,提高历史教师素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使受过教育的人生活的更具有意义,更能为其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而历史教学正是以人类历史来丰富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是促进人类生命发展和完善的学科教育,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能以升学为标准衡量学科作用,应该树立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在历史教学中注入生命的含义、时代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生命所在,智慧所在,人生价值所在。其次,学校还应提高历史教师素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历史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使历史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现实运用能力,尤其是归纳、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通过对历史故事情感的培养,对历史史实横向的比较,对历史人物正确的评价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学习历史,为我所用的目的。
3.更新历史教学设备,构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
新历史课程的实施必然会带来历史教学的改革,为了更好的教授新课标,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精神,对于构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自主教学模式。
自主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自我出题、抽选答题、自行评卷、共同总结。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在答题的过程中检查所学知识,在评卷的过程中再次温习,在总结的过程中掌握重点、难点问题。
(2)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是从历史背景出发,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历史环境,置身其中有利于深入讨论,充分理解,让学生在争论中增长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历史教学改革更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处理历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是加强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使历史丰富生动的直观体现出来,更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历史理论和内容,有利地推动了历史教学工作。
4.注重历史与其它学科的互相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历史与相关学科的结合,比如,地理、文学及一些政治常识。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内容本身品质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与兴趣的增强。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千万不能因为赶进度或者应付考试,只让学生划划、背背,虽然在考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失去了历史教学的本质意义。这样不仅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利于自身成长。所以,笔者建议在历史教学中要用多种方法,学贯中西,博采古今,从而吸引学生喜欢你的历史课,同时要渗透教育的意识,把历史教学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行为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找出适合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但它相对于语文、外语这种语言类课程来讲,比较枯燥,整个课堂教学气氛相对不活跃。教师经常通过大量的习题课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巩固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相对不强。同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要出发点。新课程改革下各科教学都要大力贯穿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得到很大的改进。除此之外,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大都是按照应试教学的理念去设计,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相对欠缺。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无论在其课堂教学形式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相关教学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启发式教学。
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许多内容学生可能不是第一时间就能接受。教师要不断增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启发环节,让学生通过启发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通过启发环节自我去摸索和探寻如何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分类进行启发。对于优等学生,教师要通过更有兴趣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借助基础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对于差等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保持耐心,一点一点地使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热爱,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效率等情况,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采取分组讨论、模拟实际课堂教学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踊跃发言。教师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互动式教学更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继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争取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上的高中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3.运用多种媒体工具,展现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内容。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在高中教学工作中得到了有效普及,通过计算机与投影仪等设备来为学生搭建一个逼真的课堂教学环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影像资料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加深其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为高中生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成为短期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学生获取资讯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广泛,使得运用多种媒体工具,展现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内容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高中教学课堂中必须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辅助教学设备,开动脑筋,探寻学生关注程度较高,或者吸引力较大的数学知识并将其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现代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4.利用科学的考试方法进行教学反馈。
如何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常规的方法就是考试。对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讲,反馈的重要方式就是不断的考试。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但也存在题海战术、千篇一律、效率低下等问题。学生有时候会恐惧考试,使教师无法真正地检验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相关教学方法,通过合理、科学的考试方法来进行教学反馈,来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发生了转变,更加重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兴趣的培养,让原有的教师灌输理念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得到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江宗义。关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2]胡艳辉。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3]王翠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04)。
[4]徐水龙。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十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缺乏对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的教学不是学生欢迎的初中历史教学,相反,如果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及现实需要紧密联系的良好教学情境(如以带领同学们参观历史博物馆的方式创设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此促进初中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
2.以教师素质的提升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否实现高效课堂,很大的因素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是怎样的,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窄,缺乏渊博的历史知识,以及缺少必要的教学能力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就难以胜任初中历史教学。因此,加强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有效地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实施。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实施对促进初中生历史学科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依然存在着教学低效的问题,因此,面对低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十一
内容提要:案例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法宝。本文反思了讲述、提问、教学方式采用的三个低效案例,思考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针对学生特点来讲课、提问、选择教学方式,从教师行为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低着头谨慎走路,会让我们摸不清方向,看不到周围同伴的努力,也看不到来路旖旎的风光;抬着头傲视前方,则会让我们忽视脚下的路,看不到可能出现的绊脚石,也看不到自身在荏苒岁月中留下的串串脚印。所以,我们走在历史教学的路上,要多回头追忆,多低头走路,多抬头看方向。在教学中,反思才能有进步,进步了更需要反思。好在我们不是在“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华山险道上,我们的工作相对安稳,环境也鼓励着我们“边走边看”。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三个教学案例拿出来,对其有效性进行反思,从反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与分析。
第一例:我讲故我在。
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也很不愿意坦白,但我不得不从实招来:还是有不少学生觉得我的高中历史课比较闷,不喜欢学历史。为了增加“人气指数”,我想了很多办法,但结果却不如人意,要么走极端,要么摸不着方向。我曾找了很多帮手来充实我的课堂:音乐、电影、表演、图片、朗诵、写板书、讲故事、竞赛、奖励……但是,热闹是课堂的,脑瓜是空白的,心灵是空虚的,热闹之余深入不够。我也曾坚定地信仰“我讲故我在”,我以为,我讲给学生了,学生能否听懂或者是否在听,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他不听拉倒,反正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学不会考不上大学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我讲了就算是尽职了。现在才幡然醒悟并羞愧着:这就是无效教学!确实,历史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讲述法,但是,课不能乱讲!特别是试卷评讲课。
的第一场冬雨,比以往时候来得要晚一些,我拿着月考成绩单,步伐沉重地迈向高二(19)班,历史班。这是早晨的第一节课:7:30-8:10。历史班有65个学生,拥有“五金刚”。金刚者,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只想混过日子也。
扭开教室的后门,扑鼻而来的是一阵康师傅花旗参方便面的味道。空气湿冷,紧闭的窗户外下着大雨,我从后门走向讲台,“花旗参”分子弥漫到每一个角落。有两三个女生匆忙地从书桌下抽出课本,其他人置我于不理。
我用点名册敲敲讲台,示意他们坐回座位并安静。“今天我们要评讲月考的试卷。这次考试,我们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好的好,差的差。希望通过评讲,同学们能够明确:对和错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拿到试卷后,对分数有了一阵骚动,之后我开始评讲:“请看选择题第一道题,答案是*,因为……”
“第二题,答案是*,因为……”“第三题,答案是*,因为……”一个金刚睡了。
“第四题,答案是*,因为……”“第五题,答案是*,因为……”二个金刚睡了。
“第六题,答案是*,因为……”这一回,不仅五金刚睡了,不是金刚的学生神情也有些恍惚了。我决定提问。
“下面这道题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黄x,你选什么?”黄x站起来说:“选a。”我赞赏地说:“很好,选对了。为什么选a呢?”黄x假装认真地说:“我感觉a是对的。”我追问:“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a是答案。”黄x脱口而出。一些同学笑了起来,黄x也狡猾地笑了。唉!他是存心捉弄我,我故作严肃地瞪着他。黄x有些愧疚,说:“其实,我是‘点纸兵兵’猜出来的。”我一阵晕眩,只得让他坐下去。好在经过这一番舌战,学生都有了点精神。我继续评讲试卷。
聂幼犁教授曾在网上探讨“历史的有效性教学”的时候说:“讲述法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关键是你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有的放矢地讲、饶有兴趣地讲、富有智慧地讲、充满情感地讲,讲得学生愿意听、听得进、想得明、悟得透是很好的啊!”
我所教的班级有三个层次,这要求我的讲课必须“因材施教”,在考虑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把最基本最简单的“讲述法”做到更受欢迎更有效果。
第二例:问比答傻。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只有老师的讲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变成“满堂灌”。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不能没有“问”这一环节。老师通过问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学生通过问来反映疑难杂症,得到释疑解答。但是,问什么,怎么问,如何对待答的结果,却需要老师仔细揣摩。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无效学习。
在讲授必修二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服装,同时加深对中央集权制下森严等级制度的理解,我先展示了清朝官员服装的图案,后列出表格说明图案上的飞禽走兽,同时问:“这些清朝的官服,反映出中国古代官服有何特点?”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又引导说:“文官们的服装是飞禽,武官们的服装是走兽,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服装,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们的想法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我望向班里的“历史1号人物”许x,眼神里装满了期待。诈x也低下了头,我尴尬地绝望了,自报家门,按动鼠标,点出答案——反映了清朝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学生们有点恍然大悟。
反思这一幕,我犯了几大错误,直接导致了学生该讲时不讲而鸦雀无声。第一,古代服装只做为背景资料存在,目的是为了引出近代中山装、洋服、旗袍,在这个地方可以展示图片,直接说明特点,不必设问。设问有点喧宾夺主,浪费时间。第二,问题抛出来时过于简单、生硬、抽象,问“官服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从表面的颜色、图案来思考,不一定能够由表及里去思考问题。设问没有分层,缺乏梯度,学生思维跳不到那么高,也跳不了那么快。第三,我的急躁和对个别学生的偏爱,扼杀了课堂探讨时应该有的民主、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使好学生不敢说,而中低层次的学生不去想。
专家为我指出了三条路:
一、层层设疑,
二、结合史料,
三、联系现实。
“层层设疑”,我的理解是分成小步子来走。而怎么分,分多少步呢?这需要我们先摸清学生的学情。有些学生初中没学过历史,或者学得不认真,忘得七七八八。有些学生爱好历史,课外书读得多,知识积累丰富,一步就跨到终点。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综合考虑,面对大多数,因材施教。第二个要求是史料。我们是做为课堂主导者的老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阅读中积累更创新、更有趣、更直观的史料,包括图片、论述、表格、数字、实物、诗词、信件……然后抓住史料与课标要求相契合的地方,巧妙设疑,向学生多方面展示历史这一过去的事实。最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在,所以问题的设置也应结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例:玩玩新把戏。
自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我在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转为文科基础的复习备考。根据考纲的要求,文科基础的历史要复习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书,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文理基做为一个全新的科目,的高考只考选择题,学生是有可能拿到高分的。对于处在高二复习阶段的历史教学,我们应该积极地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挑战。但是,我校文科班的学生总体上学习习惯比较差,如何引导他们更好的学好文基历史呢?这是至今仍困扰我的一大难题。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按照世界史、中国史两条线索,时空结合,整合原来的三个专题;又根据《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上陈伟国所整理的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几个版本的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我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根据岳麓版的课文进行挖空,引导学生复习课本,抓住主干知识。同时,每个考点加一两道高考例题,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角度。再配以10道左右的选择题让学生随堂练习。课堂上,学生先填空,之后让一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答案板书出来。之后再评讲例题,做选择题之后校对答案,最后针对学生错得较多的题目进行评讲。
一开始这种方式学生还是蛮喜欢、蛮配合的,但两个月过去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一叠未填空的试卷来到高二(15)班——政治班。我每周在政治班只有一节课,他们由于早晨黄昏的训练,都显得比较劳累。我把试卷发下去,告诉他们今天要复习的考点。王x拿到试卷后,大声叫了起来:“老师,没书啊!”“前几天检查,你们都有书啊!我还给你们加了分!”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这还不容易,到别的班借来的,加完分就还回去了。”我一阵晕眩,严肃地瞪着他们,装作后果很严重地问:“那现在怎么办?”王x说:“你抄答案出来吧!”唉!是到如今,只好如此了,我想,只要后面的选择题他们能做出来,一样达到教学效果的`。大部分学生应付性地记下了答案,有三分之一的政治生很快就睡着了。我把他们叫醒,他们行了几秒钟又想睡了。我再一次叫醒了其中的班干部林x,他很生气很厌烦地抱怨说:“你很烦哪!历史课总是这样!我考试之前看看书就可以通过啦!我现在实在很累,你还是让我睡吧!”
我非常震惊,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番话。同时,我也陷入了反思:确确实实,这段时间我的上课方式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学生不喜欢听,我是推卸不了责任的。面对高考升学的强大压力,师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科任老师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复习的连贯,采取某一种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学生长年累月接触一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他们也会形成类似于“审美疲劳”的“课堂疲劳”,这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偶尔玩玩新把戏,搞搞新意思,多更新教学方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我是文基的历史老师,要努力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采用更新鲜、更有趣、更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开心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学得更积极一点。而不是采取“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无为态度,让学生来适应我的方式。所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应该是针对学生特点而采用的方式,是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况的教学方式。
小结。
当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首先怀疑的是: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做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们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考政策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和学情、信息科学技术的改进等,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我们苦苦追寻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时,不烦多回首,多反思,因为——所谓成长,这是在反思中实现;所谓教学,正是在反思中提高;所谓有效性,正是在反思中显现!
参考书目:
《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黄牧航广东教育出版社。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历史》林中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美)荷克斯著,杨希洁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十二
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新课改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新世纪新阶段,探讨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问题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中,历史课教师只重视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有所改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学历史课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传输教材知识上,他们应当创设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应问题,使课堂成为师生和谐互动的舞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历史歌曲和影像材料、展示历史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强烈兴趣,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时,应当选择一些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一道思考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里的“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上,而且也包括学生质疑能力等方面。
二、将史学寓于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课教师要运用一些时事热点来对教材知识进行阐释,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三民主义》时,教师可结合当前我国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对“三民主义”进行解释,让学生易于掌握该知识点。教师在讲授《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可要求学生咨询其爷爷奶奶或父母亲,了解他们年轻时的生活状况,再将其与自己当下的生活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过去的生活方式有所了解,而且还能够让他们懂得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珍惜当下,教育他们为创造祖国美好每天而努力学习。
“right”两个英语单词来解释“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权利法案》的意义。三是将教材知识与地理、数学、政治等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在讲授《新中国的成立》时,如提到三大战役时,教师可通过对三大战役地点的详细分析,帮助学生记忆该知识;在讲授1929年“经济危机”时,教师可通过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同点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此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在讲授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青铜”本来不是青色的,只是由于其出土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铜锈后才变为青灰色,故称为“青铜”。将史学知识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使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横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三、将思想教育寓于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1988年11月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就规定,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国古代文化史教育时,既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教育、军事、对外交往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历史课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基本的教材知识外,还应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的教育。例如在讲授《孙子兵法》时,教师既要阐明《孙子兵法》中的基本内容,同时又要进一步指出该兵书中所包含的奇正相生、虚实结合、冲虚备实的战略原则以及它在中国和国外的影响等。在讲述历史军事人物时,应饱含情感对他们的生平作出具体介绍,让历史军事人物的嘉言懿行感染学生。在讲授“西汉与匈奴的和战”时,不仅要讲清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建功立业的历史过程,而且还要介绍少年将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公而忘私品德,让学生受其熏陶;在讲授“元朝统一全国”时,要重点讲述文天祥誓死抗元、坚贞不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高尚的民族气节;在讲述秦末农民起义、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农民起义、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隋唐末年农民起义及明朝农民战争等时,要揭示农民战争的原因及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一点带面地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总之,教无定法,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仅是每一位历史课教师应当掌握的教学艺术,同时也是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十三
当前,中学教学体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在课程课时、教材选用、教与学等诸多方面均有待改革,而高中语文教改工作的开展更是缓慢,面临着教与学、学与考严重脱节的局面,拿不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有力措施。本着一颗敬业敬职的心,下面我谈谈“学院式”教学的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院式”教学的理论依据。首先,从目前国家教委规定的学制看,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完成青少年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而高中三年完全可以和现有的大学院校一样,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术业专攻的阶段,从而演变为大学的初级阶段,即“准大学”或“准院校”的性质。其次,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的成熟角度看,如今的青少年较过去的同龄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的年龄上,平均提前2~3年。现在的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就相当于过去的大学生。他们有足够的自觉性,自我安排生活和学习,也有足够的耐性坐在教室里听课和思考,敏锐地判断和解决问题……这样不妨仿效“学院式”的课程课时安排,将45分钟/节变为50分钟/节,并且两节连着上。在同等工作量下变短课为长课,变零散为集中,以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再次,从高中的教与学角度看,“学院式”教学,教师花同等的精力而学生的收效却大大超过了传统式教学。显而易见,“学院式”教学的效率高。
选择教材编排类型要从实际出发。
(1)选择恰当的教材为我所用。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若在选择教材类型上不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必将导致偏颇和盲目。为了同步于“学院式”的高中教学课时安排,教材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纵观建国后40多年的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教材体系主要有合编型(传统教本)和分编型(实验教本),笔者认为分编型更适合讲座。目前已经在试用的分编型教材有:《阅读》与《写作》,《语文》与《作文》,《阅读》与《表达》,《文言读本》、《现代文选读》、《文学读本》、《文学作品选读》、《文化读本》、《文化著作选读》与《写作》。此外,还可采纳《作文》分编型,如“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教材等。总之,跨入90年代以后,分编型实验教材以其特有的灵活性与系统性被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看好,并有望成为正式课本。
(2)可在教材之外,选好并补充与时代联系较紧的教学材料。我认为,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各盛市、地教委可组织人马,编采临时教材,以活跃语文课堂。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大胆地、适当地添补教材内容。学生对课外新知识的好奇心强于课内,好奇心便是驱动力,应顺着他们的好奇心,尽可能快地采编有吸引力又积极向上的临时教材,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焦点访谈”、“新闻评论”等都是极好的'可采编成临时教材的素材。这样,课堂紧紧维系着时代与学生,让他们在完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同时,又知道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从而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和不足。
改革师资编制,改善教与学的效率。语文科看似零散,实则是一门极系统化的学科。诸如语基、文言、现代文、文学作品、写作等等都是语文这一“整体”下的若干子系统。试想,若能让这若干的子系统个个过硬,那么“整体”也就过硬。再想,如何使它个个过硬呢?只有“承包”,也就是让每个教师承包下自己认为有把握的子系统,然后上大课(两小班合并或更多合并),即“学院式”的教学。如此做来,有以下几点好处显而易见:教师守业和敬业,因为“承包”就意味着责任;可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真正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易教出“专长”,学出“专长”,因为“讲座型”的教学,教师挖掘得深,学生学得也深。
变革的时代呼唤观念更新,呼唤教育者们大胆地投身当前的教改实践中。相信运用“学院式”教学的模式,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走出一片新天地。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十四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课堂讨论十分重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更加重视和提倡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还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促进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活跃课堂氛围,使高中历史课堂富有生命活力,不再机械沉闷、枯燥乏味,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配合教师所制订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其次,可以强化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积极主动,并且思维活跃,可以强化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且在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可能不一样,通过互相分享与交流,学生知识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产生优势互补的学习效果,对于部分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高中历史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充满生机和活力。另外,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由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讲发展为多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人发表观点转变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可以有效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布局,增加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笑逐颜开,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较为轻松。例如,在进行《辛亥革命》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课堂讨论,分析他的功与过,在传统历史课堂中,对袁世凯的负面评价较多,往往认为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教师可以对他进行全面的介绍,如训练新军、逼迫清帝和平退位、督修铁路和办工厂等,从而让学生全面认识这一历史人物,在课堂讨论中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且对历史知识理解得更加客观、透彻。
2.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懂历史和爱历史,甚至是痴迷地去研究一些历史事件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历史课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进程的良性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以及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进行讨论,部分学生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俄国十月革命,会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通过查找资料来分析当时的社会形势,给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哪些影响,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历史知识。
3.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对于任何学科来说,自主学习能力都十分重要,特别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说,知识点较为分散,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恰当的课堂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以充分提升,长此以往,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够产生事半功效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国共的十年对峙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课堂讨论,包括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长征和西安事变等,通过对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拓展,掌握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技巧与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4.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在通常情况下,高中历史课堂往往会显得乏味枯燥,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兴趣不高,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高中历史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促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且主动发表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与见解,充分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课堂讨论,包括解放战争对中国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对东亚和世界的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有什么影响等,通过对解放战争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由于解放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较大,因此,学生在讨论和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讨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使历史知识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国栋.浅析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良性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34):49.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十五
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促使不同学科的教学,发生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已经无法与新课改的发展步伐相一致,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尤为重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改革,对历史教学中的各种环节,进行科学地布置和设计,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启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学会串联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运用历史术语,总结和概括历史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述和解析,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从初中历史课堂入手,就如何进行和实施教学改革,进行如下探索:
一、全面贯彻和推进新课标的实施,推进教学改革的开展。
新课标是各学科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能为课堂教学的全面实施,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新课标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育者开展教学最有利的信息,能够打开学生学习的大门,让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更为开阔,引领学生自主地探究学科知识,促使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构建。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任务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历史教学开创新天地。只有深入贯彻新课标的思路和理念,切实体会历史教学任务的重要性,才能取得理想的历史教学效果。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是书本知识传授,这就要求作为文化传授者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研究,能够制订出符合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仅如此,历史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具备深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要求历史教师要在自身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平的进修,学习更多的教学和历史理论知识,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会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二、精心化地设计多元化的问题情境,推动教学改革的实施。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相连的。只有根据学生的情况,精心地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在思考中,产生质疑心理,自主地去感受和体验知识,深入地发掘教学中的丰富资源,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朝气,引领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究未知的世界,从中品味出知识的真谛,从而让课堂教学改革更加全面地实施起来。因为初中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三、科学地运用灵活的历史教学机智,促使教学改革的深化。
教学机智,是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也是践行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具體体现。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开展教学改革,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进行教学,构建一系列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从理解上升到运用,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得到有效地提高。比如联想与比较,联想即由面前所要思考的事物而想到其他的相关的事物的主动思维过程。不管是新知的学习还是旧知的复习,联想与比较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如在学习新三民主义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来回忆旧三民主义的影响,这样联想与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同时在联想与比较中又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更加利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样学生所掌握就不是单纯的历史知识,而是一种思想与方法,促进学生由知识转化为思维与能力。
总的来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尤为重要。为了切实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深入到教学中,把上述方式,合理地运用到课堂中,仔细地解读新课标,探究新观念,紧跟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细致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为落脚点,拓宽和延伸知识的内涵,有计划性地开展和实施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去探究历史知识,从中找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十六
摘要:研究历史的发展过程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远大、深邃,个人的思维也会逐渐丰富并且发展,个人的素养和品味都能得到提升。初中历史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岳麓版初中历史课本与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相关教学的方法上应该也有其特殊性。文章通过研究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特殊性,提出适合岳麓版历史课堂的教学新方法,以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个人修养的提高。
历史是记录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记载和解释着一系列人类进程的历史事件。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的学习从初中延续到大学,足见其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性。历史对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初中历史的教学。初中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岳麓版教材是目前使用人数较多、反响较好的一套历史教材。岳麓版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区别。
岳麓书社是湖南省古籍专业出版社,虽然创立仅仅三十多年,但是其在历史古籍方面的图书编写却在海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思想与其他版本教材有所不同,其编写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主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知识的教育,进行情感方面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麓版教材主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国际意识的教育、人格教育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教育等三个方面实现历史课程思想素质教育的功能的。2.在教材编写中,实施删繁就简、减负的标准,以改变传统历史教材中多、繁、难、旧的面貌。岳麓版历史教材十分重视内容的精简,往往去掉无关紧要的内容,挑出重要的部分编入教材。在删繁就简的编写中,准确把握弹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实现了内容简洁明快、丰富完整的要求,达到了简明而不空缺的效果。3.通过新教材催生新的教学方法。教材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都需要依据教材来选择。岳麓版教材的编写,就很注重教材对教学方法的催生。比如教材的编写注重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师生的沟通互动,注重师生对话的情景,而且便教利学,可操作性强。这些教材编写注意的方面紧紧与我国现在初中历史教育的要求相结合。4.教本与学本的结合。历史本是一门非常有趣生动的学科,但是在传统教材编写中,内容呆板、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没有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岳麓版历史教材编写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岳麓版教材力求生动形象,将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历史事件充分显现出来。在内容中穿插了大量历史的生动情节,而且还写入了生动的史料,配上丰富的插图。这些都增加了课本的艺术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习过程也成为审美的过程。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并不受到相关教学单位和老师的重视,历史课堂如死水一潭,没有生机。老师主导课堂,主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学生缺乏兴趣,初中历史教学难以取得效果。岳麓版教材编写思想和内容的改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契机。1.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学习中,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新颖,各个历史事件形象生动,各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以故事化的手法多姿多彩地进行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沉闷刻板的`叙述。史料的引用和故事插图的编排,增强了课本的艺术性,强烈吸引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按照教材的指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比如可以采用安排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话剧表演等形式,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兴趣地学习,并获得历史知识和个人能力的提升。2.教学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活动。每门课程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应用能力的提高,就应该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尽量贴近切生活,贴近实际。历史与现实本就是一体,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岳麓版教材在内容上就很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比如,讲到都江堰的建设,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都江堰在现在生活中的作用;讲到屈原,就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端午节习俗的来历和文化;讲到四大发明,就引导学生考虑四大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等等。实践与学习不可分离,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岳麓版教材中史料、插图的配置,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相关文献,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虽然复杂困难,但不容忽视。岳麓版历史教材的编写,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路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握教材内容的精髓和编写的思想,以此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历史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眼光,得到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促进品德和修养的提升,实现初中历史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2]张海丽.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新理念.山西青年(下半月).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十七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史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还有着培育学生历史智慧,形成完美情感的任务,从更深层次来说,初中历史课程担负着训练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坚决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从“满堂灌”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智慧、情感与人格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和升华,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的要求。要想做到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历史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由故事引入历史课堂。生动的历史故事,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在讲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介绍“焚书坑儒”这一成语的由来,通过故事引入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如此学生便会饶有兴趣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其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历史内容大多较为枯燥乏味,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将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提供了支持。比如,在讲授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抗日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段历史的残酷,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有了这一铺垫,学生学习起来热情高涨,远胜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千言万语。
(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完善评价体系。
历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些过去的事情进行简单介绍。因此,广大教师必须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完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架桥铺路。首先,深入反思,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时代在发展,教材在变化,教师也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纠错,在反思中吸取教训,在纠错中积累经验,同时不断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提升教学水平。其次,完善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注重考试成绩的优劣,忽视了其他方面。实践表明,只有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及时找出不足之处,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学科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更好地学习历史。总之,历史是一个国家文明传承中的精髓。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史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总结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并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全面扩展历史教学空间,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助力。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十八
摘要:高中作为学习阶段的进阶,是个跨度,也是个桥梁。在这个阶段,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传统文化的传袭,让中国文化不间断地发展。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气息非常的浓厚,而这些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久远,但是根本的东西不能遗忘,中国古代一直到近代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了解,让学生体会当中的含义与精神,学习当中的精髓文化,让中国这个文化大国不断发展下去。高中是让学生充分吸取知识的时段,学生已经走向成熟,有相对完善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与鉴别能力,在前期的学习下,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学习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与理解。这个阶段,无非是学习历史的大好阶段,不会像初中阶段那般感到枯燥乏味,开始感受到这种历史文化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更愿意去汲取知识,只要找对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与了解,那么学生就会硕果累累。
高中历史教授的不再只是些粗浅的知识,大多数人认为像历史这一类的学科需要死记硬背,这是一个误区,历史是用来了解的,并不是要用脑子强硬地记下来的,这样过个两三年不拿书本就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历史学科丰厚的文化底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感受,感悟出自己的东西,拥有自己的见解,能合理地分析历史长河中的事件,被里面人物的精神感染。各种元素的文化,各式各样的人物,不可忽视的技术,有了兴趣一切也变得色彩缤纷。
要进行有效性学习,首先要透彻地了解这门课,知道它所蕴含的意义和需要了解的目的。高中历史需要学生把目光放在字里行间,历史不像其他的学科,课本上的文字并不是一味枯燥的,仔细品读能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而这些文化很容易让学生沉迷,产生兴趣,教师讲的东西大多是从书面而来,有时会穿插扩展的知识,如果对某一点很感兴趣,学生课后可积极询问教师或自己查阅书籍,这样学习的结果会更加成功。现在很多学生遇到难题或者知识点太多就这样由它过去,很随便的心理,这是要不得的,要大胆提出疑问,大胆猜测分析,主动地去学习,不仅能更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对学到的东西理解得更透彻。
历史课程的学习不要强硬地记下知识点应付考试,要明白这是门文化,是我们自身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它也是一个个串接而成的故事,以时间为轴,要弄清楚不是因为考试有这门课才去学习,要把它看成一个个具有历史色彩的故事,这样品读了解下去,慢慢就不用教师规定,学生也会自行津津有味地翻看。高中生不再是小孩子,强制的要求反而容易起到反效果,反之,让学生自觉地学习理解,产生兴趣,远比教师授课效率要高得多,教师的引导方向要正确,引导方法要合适。
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局限性,在这浩瀚的长河中,书上只是概括性地叙述出凤毛麟角,如果想了解,是没有空间限制的,这门学科的开放性也是无可比拟的,学生可以随意发展自己的思维,历史上的功过都不是一言一语可以说清的。学好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接纳能力与理解能力,历史的有效性学习可使国家的历史不断传承。空闲时间看一些历史方面的名著也有利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学到中国古老的技术和智慧,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已经丢失的,还有些正岌岌可危。对历史的学习看法不能片面,要考虑大局,以整个大环境为背景,再逐个攻破各个小点,而后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历史并不是一门难懂的学科,虽然深奥,但不会难学。
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时要进行自我鉴定,不可夸大,更不可自卑,要正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保持最集中的精力汲取课堂上关键的教学部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找到合适的时间供给自己进行有效性的学习。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如果只是一两天的冲劲那结果还是一样,像历史这一类的科目,基本都是慢慢积累而成,要肯花时间,肯用精力,肯去努力,每天哪怕只是把上过的内容研读一遍,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就真的什么都得不到。无论学到哪一点,都要去了解当时的背景,理解古人的行为,理解事情的本质,这种透彻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往往比背诵下来记得还牢。有血有肉的历史书能给学生展开一幅画卷,要想知道画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需要一些小小的`技巧。这么厚的一本书,完全记住是不可能的,可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等写在便利条上、贴在镜子旁等一些你会接触到的物体,这样早上第一眼看到,很快就能记住。看起来只是个小小的行动,但长此以往,会发现对学习非常有效,类似于这些的技巧有很多,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去做,利用这些小技巧,可以更有效地学习高中历史。
现在的历史课程经过长时间的洗练已经变得更具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较以前新颖开放了许多,学生要把握好机会,磨炼自己,高中历史的学习也是对自己素质的提炼。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学生,有义务了解中国的历史,对课程的有效性学习,也是对国家培养的回报,各门课程有它的目的与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不能抱着随便弄一弄就行了的心理。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为了能高效率地学习而努力,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培养学生,有计划地采取相应的方式让学生适应历史学习,启发对国家历史文化的热爱,使高中历史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学生也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接触高中历史文化,深入理解,以观赏者的角度看待它,它也会感染到每个人。学习并不是强迫性的,要有兴趣,有了解它的欲望,这门课才能够学得更好、更有效,归根结底,这就是有效性学习的根本。
参考文献:
冯少娟。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感想.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07)。
李政芬。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浅析.成功:教育,2010(05)。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篇十九
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事例:同样的教材和学生,由不同的教师教,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有的教师讲课深入浅出,丝丝入扣,使学生在受业时得到某种享受和启迪;有的教师,虽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讲起课来却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传情。其间虽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恐怕还是教师是否积极钻研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艺术性的语音、语调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音量的控制要适当,声音太高,会让学生产生聒噪的感觉;声音太低,学生听起来十分费力,会成为催眠曲。其次,语速要适中,语速过快,学生接受不了,从而感到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语速过慢,学生容易走神,逐渐脱离教师的课堂教学步伐与节奏。语句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一则给教师留下一点思考的缓冲时间;二则留给学生一点反应和接受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的消化;三则有提示作用,引领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探究的潜意识。语调是指句子音量高低强弱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事业的发展。”教师课堂语言的语调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节奏感,使其与知识深度和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相适应。教师对语调的应用很影响课堂氛围,同样一句话,因其声音的抑扬顿挫就会有大不相同的效果。
二、语言的形象性。
形象就是要善于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娓娓道来,丝丝入扣,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运用成语典故教学,有助于使历史课生动形象。如讲述东汉班超时运用了“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两个成语。如讲“围魏救赵”等成语,学生就会对孙膑用兵之妙,体会得更深。
又如介绍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楷书,用“入木三分”的成语;介绍陶渊明的田园诗,用“世外桃园”的典故;介绍南北朝的民歌,用“代父从军”的典故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生动形象决不是哗众取宠,矫揉造作,庸俗猎奇。那种为追求讲课的生动形象而不顾历史的真实,任意夸张,妄加褒贬,甚至用低级趣味赢得哄堂大笑的做法,是历史教师之大忌。历史课堂应当始终充满一种生动活泼而又严肃认真的气氛。
三、语言的文学性。
虽然我们时常提倡上课的语言要口语化,让学生听懂,但对于初中生来讲,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学知识和文学基础,听懂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好听才是初中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历史这样的文字学科来说,语言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文史结合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而且“文史结合是历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如果初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再是平淡如水,就会让学生听起来感到冰冷和生硬,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从而使历史课堂的吸引力大受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注意遣词造句的优美,经常引用一些典故、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对联、民谣等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以及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成语等,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
四、语言的幽默性。
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需要幽默,据调查,具有幽默性的教师上历史课,学生是百分之百的欢迎;反之,学生则反感。教师语言的幽默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如心理学家所分析的,学生在上课时最佳状态一般可以维持在15~25分钟,超过这个范围,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幽默风趣的语言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让课堂洒满阳光”,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
五、语言要通俗。
通俗是历史教学的灵魂,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深入浅出,使书面语体尽可能口语化,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历史知识。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史料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观的阐述要深入浅出。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就应在讲述时,用具体的史料来充实教学,事件的叙述要有情节乃至细节,通过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或打个比方,举个事例,帮助学生再造历史情境。
总之,历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精心锤炼教学语言,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堂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计划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