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感悟,通过写心得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四史教育感悟 四史教育的感悟篇一
滚滚江水,沧海桑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都江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76万亩;巴蜀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描绘出一幅幅犹如都江堰一般波澜壮阔、激越豪迈的治蜀兴川画卷。(7月29日新华网)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70年。这些奇迹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大景象。如此盛大景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
伴随着共和国前行的脚步,地处中国西部的四川,在70年的风风雨雨里,也留下了一串坚实而又闪光的足迹。解放之初的四川,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以治蜀兴川,交通先行为例。从新中国成立后依靠自己力量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到我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全线通车;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桥隧占比40%的成昆铁路,到被誉为“雪域天路”的川藏公路,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嗟叹成为历史。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加快构建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渝高铁开通,西成高铁开通、雅康高速公路通车、成贵铁路四川段开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宝成铁路上的马角坝车站有了新的功能,中欧班列每天从这个小站驶过,途经阿拉山口,将“四川造”货物运往欧洲。如今,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累计超过3800列,数量保持全国第一。通过开辟“空中通道”,地处内陆的四川成为重要的全球中转枢纽。如今的四川,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锦绣巴蜀展新颜。四川的发展是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缩影。依托日益完善的开放通道,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着力构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回顾风雨历程,成绩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70年的发展历程雄辩地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四川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
从“蜀道”不再难,开放变前沿,到“敢为人先”促改革“天府之国”展新颜,再到保护绿水青山,建设金山银山,巴蜀大地生机勃勃,人民生活欣欣向荣,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四川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四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这此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是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的根本遵循。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带着胜利的豪情我们回望过去,四川70年的发展成就已永载史册;怀揣伟大梦想我们展望未来,新时代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天府之国如此多娇,今日之四川,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只要我们从新中国70年历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四史教育感悟 四史教育的感悟篇二
xx工程技术大学:学习教育推动“党建红”引领“航空蓝”
xx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党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实施“1234”学习模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促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努力实现学习教育的“党建红”引领学院发展的“航空蓝”。
作为校内“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学院党委紧紧“围绕一条主线,提升两项计划,推进三个层面,做实四次活动”的“1234”工作思路,构建完善的学习教育体系,推动学院学习教育不断深入。一条主线,即“以史为鉴,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的工作主线。两项计划,即扎实开展校内党建攀登计划和xx省课程思政领航计划。三个层面从学院党委、党支部、党员与师生群众全覆盖开展学习教育。四项活动,即做实毕业生“不忘初心,筑梦远航”活动、“七一”“讲党史、感党恩”活动、新生入学“强国一代,责任担当”活动和国庆“致敬祖国,护航蓝天”活动四项特色活动。
推进学思践悟,党史学习教育有高度。学院党委坚持以上率下,以学为先,学做结合,形成个人自学+主题领学+专题研讨+讲精品党课的“四位一体”学习体系。党委班子一问“党史理论学什么”,在个人自学上持久用力;二问“党史理论为什么学”,在集中研讨上精准发力;三问“党史理论怎么样用”,在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上持续聚力,突出“三问三力”,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院中心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与联系党支部和系部对接,引导广大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深、弄懂、做实上下足功夫。
赋予支部动能,党史学习教育有广度。学院党委立足各支部特点和党员群众实际需求,赋予支部动能打造“学习圈”,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走心。各支部结合“学习强国”平台指导党员线上自学,保证学习线上线下不掉线;持续开展“xx省领航学院”课程思政xx,将育人育德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xx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现场观摩学习,推动全院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各支部通过开展“党史教育—五四运动神州觉醒”“党史教育之知史爱党”“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从学习‘党史’到铸心育人”“改革开展中的经济传奇人物事迹”和“以中国民航业发展为视角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史”等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与“航空发展史”“教育发展史”结合在师生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坚定师生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信念。
共享资源优势,党史学习教育有亮度。学院党委因地制宜创新方法与校内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开展联组学习。以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党建标杆院系xx过程中牢记使命展示担当为题,围绕“攀登计划”党建标杆院系创建工作和提升标杆院系创建辐射作用开展经验交流。学院党委邀请“xx区老兵讲故事宣讲团”朱渭民和王一杰两位老兵上党课,讲述在新中国发展不同时期的感受,折射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老兵们生动的故事加深了师生党员的学习体验感和获得感。学院党委积极提高政治站位,以党史学习教育促中心工作,围绕党建“五个+”工程即“党建+育人、文化、科技、创新、服务”深入展开工作提升学习教育亮度。
立足学深悟透,党史学习教育有效度。学院党委注重把握好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性、专业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效度。以毕业生党员离校为契机开展“学习‘党史’、不忘初心、筑梦远航”活动,围绕党史学习谈心得让所有学生感悟学习之重要,在学习中历练“准中国机长乘务长”的党性。开展“迎七一、学‘党史’、忆初心、担使命”活动以“讲一次专题党课、组织一次集中表彰、集体过了一次‘政治生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的“四个一”活动,奏响“七一”淬党性、明党心、感党恩的主旋律,通过生动而充满仪式感的活动,给全体党员师生上了一堂直抵人心的“情景党课”,强化了党员身份意识和使命担当意识。以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为契机,引导广大师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攻坚克难促发展,“党史”实践有力度。学院党委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在学习“党史”中寻求适合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引进海外屠基元教授优秀团队,努力打造在xx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现代民航工程”学科体系。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特色”的民航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理念,在“双证融通式的教育模式改革”和“校企深度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实践,建立并完善了民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有力的支撑了xx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学院以飞机模拟机研发平台为载体,优化党支部设置,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带头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干事创业敢担当的精神进行科研创新,波音737-800模拟机研发项目获得xx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国内科技领域空白,用技术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实现学校在此殊荣的零突破。
四史教育感悟 四史教育的感悟篇三
典籍里的中国,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
最是文明润人心,最是文化流永传。央视播出《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在网络引发收视高潮,关于中国经典文化和精粹文明的话题讨论也在网络成为焦点。同为中国人,共饮华夏文明长河一泓水,同根同宗、基因传承,华夏文明的力量绵延至今,依旧闪烁着无比璀璨的光芒,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得不说,“典籍里的中国”只是华夏文明的一扇小小的窗,将广袤无边的华夏文明开启一个角,让人感受到其中宇宙释放能量般的无穷魅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什么的文化才会有什么样的民族与国家,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承载自强不息的勇毅顽强、蕴藏兼容并蓄的博大精深、涵盖协和万邦的融会贯通,方能在吐旧纳新、更迭换代上继承与弘扬。从黄炎传说,到秦皇汉武,再到唐宋元明清,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高深内涵与广博厚重。中华文明如同一颗宝库,任何一个元素、一个阶段,都能泛荡起文明弥足珍贵的涟漪与碧波。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因有薪火相传、一脉相系。从诸子百家,到秦赋汉歌,再到唐诗宋词,又到元曲明清小说,文字在文明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文化的载体总是以多元的形式不断完善和洋溢色彩,如同在华夏文明千年长河淘洗与打磨的五色鹅卵石,标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智慧之韵味。当然,文明是劳动的成果,离开劳动的文明是缺乏支撑的。从玉门关到嘉峪关,从龙门石窟到江南园林,从万里长城到兵马俑,从滕王阁到岳阳楼,甚至是日常的饮食、服饰、车马等等,无不是劳动结晶的沉淀。从竹简刻写,到造纸印刷,文明与科技似乎天然汇通一体。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再到“云时代”、智能时代,文明的脚步蝶变升级,正是“劳动创造——科技变革——文明演绎”的爆炸内循环。
文明在历史更迭,文化自信屹立长存。历史的标尺延伸到今天,中国革命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改革开放文化,同样深深烙印着华夏文明的基因,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粹与优秀文化在激浊扬清、去伪存精中得到彰显与诠释。当然,这些先进文化、先锋文明同百年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五百多年社会主义史分不开。历史孕育了文化,文化拓展了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明将释放更具绚烂的光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文化的践行者、携带者、继承者和创造者。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文明发展理念,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向高潮,必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激发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必定要从党史中寻找密码钥匙,提振文化自信的根源与动能。
四史教育感悟 四史教育的感悟篇四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我们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集中体现在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值得自豪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铭记的伟大成就。
经过10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理解这一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要求党和人民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毛泽东同志曾把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比作万里长征,指出新中国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到今天,我们又走完了第二步、第三步。展望未来,还要坚定地迈出第四步、第五步以至更多、更大的步伐。为此,党中央领导人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因此,我们党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其要旨既是为了继往,更是为了开来。
党的历程全面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对全党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提出新的要求。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宣传引导群众、真诚服务群众,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的好事实事,着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要紧紧依靠群众,把群众实践创造作为推进工作的源头活水,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使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增进群众感情、树立大众情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着眼于继往开来,我国过去_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此,我们只有牢记并坚定不移,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我们要继续以新的伟大实践书写未来美好新篇章,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