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掌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查阅以下教案资料,您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和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一定距离所用的多少来描述。
2、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
3、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过程与方法: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学会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学会使用秒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秒表、米尺、探究表格、相关图片课件2.学生准备: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谁跑的快呢?为什么兔子速度快还输给乌龟了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随即板书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
重、难点)。
二、探究新授:
1、观察四幅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运动的快慢是怎样表示的(引出速度的概念讲授新知)。
2、测一测走路的速度:•你们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我们步行的速度呢?
小黑板出示思考题:要想测量出步行的速度,必需要知道什么数据?
学生小组讨论:距离和时间。•如何能测量出距离和时间?
·学生自己练习描述。(学会描述事物的快慢)。
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使学生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并且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
3、缓慢运动的物体。
体的缓慢运动,然后再启发学生讨论这些方法中用到的物体对观察有什么作用)。
2)探讨: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什么?为什么?(讲解新知:运动速度除了包括距离和时间因素外,还包括运动的方向。)。
三、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证明月亮也在运动。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你能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吗?
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运动速度。
(2)方向。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二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定义。
2、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新课引入。
三、
新课教学。
1,速度的定义。
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呢?
活动:讨论,在百米赛跑中,我们如何判断一名运动员跑的快慢?两种方法:
(1)在某一时刻,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2)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时间最小的,运动最快。
综上所述,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也可以比较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据此,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时间规定为一个单位时间(比如说一秒钟),这样,单位时间内物体的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我们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为v=s/t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或m.s-1)除了“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
1m/s=3.6km/h。
例一:书上例题。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了解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是在暗室中进行的。每隔固定的时间,闪光灯闪一次,物体被照亮,物体的图像被记录下来。多次曝光之后得到的图像显示在同一张底片上。根据图像,我们可以看出物体的位置变化,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回答:甲图中小球运动时间比较长。甲图中小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不变。乙图中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运动但是速度变化的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上图中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变速(加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变化。大部分时候,我们只需要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反映物体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叫做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v=s/t。例如刘翔在110米跨栏中跑出了12.88秒的成绩,平均速度。
v=110m/12.88s=8.54m/s。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能力目标。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2、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目标。
1、通过对孙杨、刘翔夺冠的速度计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体会速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能够运动速度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播放世锦赛孙杨在比赛中最后一棒超越两人率中国队获得铜牌的视频。提出问题: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是如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带着问题,进入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知:运动的快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知识点一:什么是速度?学生回答导学案的部分内容。
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提出问题:1m/s为什么等于3.6km/h?
学生回答单位换算的过程,并随机给出一些速度进行转换。
阅读课文p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如人步行时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
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1页的内容:(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平均速度。
四、总结梳理巩固目标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
五、反馈矫正检测目标学生完成课后达标检测【课后反思】。
运动的快慢一节内容是在学生生活基础上,把实际上升到理论的一节知识。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节的知识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如何运动物理的格式来解决速度计算的问题。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依照我们推行的课堂136教学模式,主要依靠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基本处于隐形,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偶尔出现。弱化老师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是我这节课想充分体现的。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亮点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引入用情。利用世锦赛孙杨逆转夺牌的赛事,不仅让学生能很快投入学习中去,也能从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的例题利用刘翔夺冠的经历,更让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课堂模式讲新。,我充分利用学生学案,精心打造导案,该讲解时讲解,该隐形时隐形,决不多占用学生一分钟的时间。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三、课堂环节求精。每一环节,我都反复考量时间,争取时间上的高效化。【板书设计】。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四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目标分析。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就是指能理解速度的公式并且明白各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就是指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运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就是能辨别哪些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就是会计算某些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本节课的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单位换算,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与以前的单位换算不同以往都是10的几次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从变式训练上让学生体会。关键是从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入手另外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可能用到的教学设备室多媒体。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
问题三: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题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第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3、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文第31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33页的内容:
问题四: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五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春季运动会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认识点卡,理解点卡的符号意义,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会匹配。
2、学说句子“x个xx,我送给你x个点子的点卡。”
3、能按规则取放材料。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点卡,理解点卡的符号意义,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会匹配。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2、数量分别为一至五的动物卡片(小鸡、小鸭、山羊、奶牛、小马)。
3、画有春季运动会背景图的分类板一块,上面贴有五面红旗,红旗上分别贴上五种动物的图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拿出自己椅子底下的动物图片,说说动物的名称。
评析:活动开始,让幼儿拿出自己椅子底下的动物图片,通过各种动物的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相互讨论各自的动物名称中,充分地激发的幼儿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点卡表示5以内的数量。
(1)练习分类。
师:要进行比赛,首先要排好队,谁来帮助它们呢?
引导幼儿根据红旗上图标,把同类的动物排成一排。
评析:让每位幼儿把自己手中的动物图片贴到分类板上进行分类,既关注了每位幼儿,激发了每位幼儿活动的兴趣,又缩短了个别操作的时间,同时还很好地检查了幼儿的操作结果。并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铺垫。
(2)认识点卡,理解点卡的.符号意义,学习用点卡表示数量。
教师出示点卡。
师:谁愿意为每种动物送上点卡呢?
请个别幼儿为每种动物送上相应的点卡,并说说为什么。引导幼儿边送边学说短句“x个xx,我送给你x个点子的点卡”。
教师小结:点卡上有几个点,就表示数量几。
评析:教师不直接讲解点卡的符号意义,而是先让幼儿为动物送点卡,允许幼儿出错。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为什么要给这种动物送这张点卡”,在幼儿的讲述和教师的小结中,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了点卡的符号意义,并进行点卡与实物的匹配。此环节很好地体现了在玩中学的理念,使幼儿在操作中加深认识,学会知识,而不是教师灌输式的学习。
3、幼儿操作。
出示幼儿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先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再贴上相应的点卡。
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本次集体操作过程,很好地巩固了幼儿对点卡的认识。教师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对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了检查。
4、结束活动。
师:刚才,我们帮每种动物都送上了点卡,小动物们很感谢我们,请我们去看它们比赛呢!
评析: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春季动物运动会展开,最后以小动物请我们去观看比赛自然地结束活动,使整个情境创设非常完整,而且使幼儿较好地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课后反思:
点卡相对实物来说更加直观,能使人一目了然,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对点卡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幼儿能顺利地从实物过渡到点卡,我为幼儿创设了“小动物运动会”的情境,通过各种动物形象,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通过给动物分类、送点卡等过程,由浅入深,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操作中,很好地理解了点卡的符号意义,加深了对点卡的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表现非常积极,活动参与性较高,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熟悉同伴的名字。
2.学习和同伴滚球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同伴的名字。
难点:学习和同伴滚球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皮球若干。
2.幼儿活动前有介绍自己的经验,会使用‘我的名字叫某某某,我是个可爱的小女(男)孩,希望大家喜欢我’这样的一段话介绍自己。
活动过程:
一、递球游戏。
1.幼儿站成一个大圆圈,教师在圆心和幼儿做递球游戏,接到球的幼儿向大家介绍己。
你们喜欢玩球吗?我们今天来玩一个传球游戏,球递给谁,谁就向大家介绍自己。
我的名字叫某某某,是个可爱的小女(男)孩,希望大家喜欢我。
2.在幼儿相互熟悉同伴的名字后,教师退出,幼儿站着围成一个大圆圈,再做递球游。
戏。
二、幼儿围坐成一个大圈,教师坐在圆心和幼儿做滚球的游戏。教师示范滚球方法接到球的幼儿说出一个朋友的'名字,如:我的好朋友叫xxx,并把球传给对方。教师在旁边及时指导,如若球滚出圈外,教师帮忙把球捡回来。滚球的时候要对准你的朋友,用力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太大就会把球滚出去;太小的话,好朋友接不到球。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中角色的关系,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2、在看看、猜猜、议议、讲讲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表达老鼠们制作蛋糕的过程。
3、通过阅读本文感受老鼠一家相亲相爱的感情。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本文感受老鼠一家相亲相爱的感情。
幼儿用语言完整表达老鼠们制作蛋糕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大本图画故事书,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没有声音的运动会》。
3.老鼠爷爷手偶一个,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故事主人--老鼠爷爷。
教师:这是谁?爷爷。你从哪里看出来是爷爷的?胡子、烟斗、眼镜等。
讨论:爷爷在干什么?看什么书?
(引导幼儿用一边……一边……来讲述)你从哪里看出来是爷爷?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书的----,认识老鼠一家。
讨论:看看老鼠爷爷家里有谁呢?爸爸、妈妈。他们有几个孩子?我们来数一数。看看姐姐妹妹系着什么颜色的围裙?谁是哥哥弟弟?大一点的是哥哥,小一点的是弟弟。
2.教师引导幼儿阅读书,观察老鼠做蛋糕的动态。
3.教师引导幼儿阅读书的----,动作模仿,理解动词:打、倒、和、搬、舀。
讨论:做蛋糕真有趣,你们想做蛋糕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他们做蛋糕吧。
4.看图连贯讲述老鼠们做蛋糕的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观看dvd,在看看、猜猜、议议、讲讲中了解故事情节发展。
讨论:
做蛋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怎么办呢?回来时,被谁看见了?老鼠爷爷问什么呢?
老鼠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是怎么回答的呢?
三、延伸活动,共同祝福老鼠爷爷过生日。
教师:看到爷爷这么开心,小老鼠们心里怎么样呀?他们会对爷爷说什么?还会说什么祝福的话?我们一起来给老鼠爷爷唱生日歌吧。
四、完整播放dvd,鼓励幼儿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反思:
活动时从认识老鼠爷爷入手,进而引出老鼠全家为老鼠爷爷做蛋糕过生日的故事,将其中老鼠爸爸、老鼠哥哥、老鼠姐姐、老鼠弟弟、老鼠妹妹等急急忙忙跑出去买东西的.画面提取出来,让孩子们观察一下它们在干什么?与做蛋糕这件事有什么关系?进而学习“急急忙忙”这个词及动作。最后才来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找出刚才问题的答案,并在讲故事时强调老鼠哈哈哈话:“要悄悄地做蛋糕,不要让老鼠爷爷知道。”从而让孩子能比较顺利地回答老鼠也要最后的疑问:“他们不是都在忙运动吗,哪里来的时间做蛋糕呢?”这样层层铺垫,很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所有的问题都能解答,孩子们显得很高兴,感觉很自信。最后完整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也能够被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寻找问题答案的心情吸引,听得很认真,效果也比原先边讲故事边提问要好。今后遇到这样的绘本教学,可以找出这次活动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从这个问题入手,在听故事之前先解决这个问题或提出疑问,将绘本中的一些相关画面先提取出来帮助孩子理解、寻找答案,最后再来完整讲述故事,这样的学习效果明显,目标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易达成。
本文扩展阅读:运动会指体育运动的竞赛会,有奥运会等大型运动会,只是范围不同。最早的运动会就是古希腊的古代奥运会。运动会中,每人都能展现自己的光彩,迎接胜利的喝彩。
问题与思考。
2、课程当中老师可以应用哪些技巧增加幼儿的肢体探索机会?
专家点评。
一、课程设计。
以“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轴,让小朋友能从生活中学习,增进幼儿对生活的体验,是一个好的.设计概念。
课程设计中加入重力(提椅子)及四肢同时运动的环节,增进幼儿对肢体动作的探索能力。
课程设计纳入了创造力的教学概念,从原本“推”的动作,引导幼儿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操作方式,增加了动作的探索。幼儿能以自己的能力完成老师交付的任务,这就是幼儿运动游戏课程设计的精神。
二、教学技巧。
律动教学以带有故事情境的律动来开展,利用口诀,加强了律动的互动效果,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在一开始就烘托出整节课的良好教学气氛。
以伸展运动探索肢体动作并逐渐伸展,能让幼儿体验肢体的变化。但应注意因幼儿对力道控制不佳,所以做伸展运动时应避免摇晃式的,应伸展到特定的点后停顿约十秒钟,再尝试同一定点伸展3-5次后换另一个定点。
伸展运动指导时采用渐进的方式能激起幼儿突破自我的动机,也促使幼儿更加尽力地去完成任务,这样既增加了自信心的培养,也容易提升孩子的成就感。
以“椅子”取代“水桶提水”是材料的取代,不但提升了幼儿的参与度,而且可以提升幼儿对材料的使用能力。教师在课程中特别交代幼儿应该“轻放”,如此才能掌握“材料不能因课程的使用而有所破坏”的原则,教师应该随时提醒小朋友爱惜所使用的材料。
教师发现幼儿动作错误时,能停下来再次提醒,这是很重要的指导技巧。
当幼儿动作不明确或者错误时,如果不会立马造成危险或者影响到他人,不用立即停止课程,等幼儿亲身经历后再做重点提醒即可,以免影响已有动机,并且如此操作,能让幼儿对自身动作有更深的体验。
指导的过程掌握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动作探索机会,不但使课程内容充实,还能增强幼儿创造能力。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合作的方式侧身跳跃运送物品。
2、能够克服困难,坚持把萝卜运到终点。
二、活动准备:
1、每两名幼儿1个萝卜。
2、音乐磁带,小白兔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和幼儿听节奏音乐,一起活动身体。
2、在休息时让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小动物,一引出小白兔,激发幼儿兴趣。
3、(1)、让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小白兔是怎样活动的,并学小。
白兔活动身体。
(2)、教师和幼儿一起做伸伸臂、弯弯腰、蹦蹦跳等动作。
4、组织幼儿分组练习正面向前跳和两人同时侧身前跳动作。
(1)、教师把幼儿分成三组让幼儿在“草地”练习小白兔跳跃的动作,注意两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撞倒小朋友。
(2)、幼儿自由玩跳跃游戏,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注意幼儿在跳跃时要双脚同时抬起,同时落地,两只手分开放在头上,拇指和食指成“v”型,代表小白兔的耳朵,两腿略弯曲,身体重心向下,一步一步往前跳。
(3)、加大难度,两人抬着萝卜,同时侧身往前跳。
5、出示小白兔头饰,组织幼儿游戏:小白兔运萝卜。
(1)、出示一堆萝卜,请幼儿帮忙运萝卜,用手、脚,引导幼儿说出用身体跳跃的方法带着萝卜侧身跳跃。
(2)、幼儿分组练习用侧身跳跃的方法带着萝卜运动。
(3)、运萝卜大赛:幼儿分两组,请两名幼儿侧身抬着一个萝卜,用侧身跳跃的方法将萝卜运到终点,最先完成任务的组获胜。
【活动目标】。
1、模仿虫类飞、爬、跳。
2、按运动方式分类。
【活动准备】。
1、虫虫的运动方式课件,透明大塑料瓶三个(瓶身分别贴上毛毛虫、蝴蝶、蚂蚱图案)虫类粘贴卡(蝴蝶、蜻蜓、苍蝇、蚊子、毛毛虫、蚂蚁、蚂蚱、蟋蟀、蚯蚓、青虫、螳螂、蝈蝈)。
2、认识常见虫类。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仔细看看都有哪些?
二、探究活动。
1、虫类运动方式——爬。
播放课件,认识这个虫吗?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走路?还有哪些虫是爬来爬去的?模仿它爬的样子。
2、虫类运动方式——飞。
播放课件,认识它吗?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走路?还有哪些虫是飞来飞去的?模仿飞行的样子。
3、虫类运动方式——跳。
小结:有些虫会爬,有些虫会飞,有些虫会跳。
三、分类活动。
出示透明大塑料瓶,幼儿操作虫类粘贴卡片,按照虫类运动方式尝试分类。
【延伸活动】 带领孩子收集、认识身边常见的虫类,知道它们的.名字,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
科学知识:
虫类的基本运动方式为飞行、跳跃、爬行,有很多的虫类会综合运用这三种运动方式,如蝴蝶既会飞行又会爬;蚂蚱会跳、会飞、会爬。伴随幼儿的认知能力成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逐渐发现虫类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特点,活动兴趣浓厚,能积极描述自己的发现。通过让幼儿探究、模仿虫类的运动方式,利用饮料瓶制作分类记录单,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分类,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探究活动中,既感知了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模仿了各种动物行为,又能够辨别生物种类的相似和不同。活动让幼儿表达昆虫的运动,把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知识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设计意图:
挑战极限,是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体现。挑战极限,其实就是把人类最大潜能尽情展现,勇于挑战极限就是把心中的梦想在现实中浓墨重彩的描绘。这学期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运动特点,设置了适合他们发展的'挑战性的体育环境--过桥,利用高低不同的平衡木,采用一些问题情景,适度创造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困难”,使运动环境具有适宜的挑战性,使幼儿不断的体验到参与运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挑战活动过程中学习走平衡、挑战走拱桥的专项技术本领。
2、训练运动员在平衡木的平稳移动,手脚协调及通过难点的程度来发展其运动水平。
3、培养幼儿具有吃苦耐劳,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各种高低不同的平衡木拱形桥小动物若干挑担玩具大小纸箱活动内容:
1、练习走平衡木。
4、体操运动员。
5、探宝。
6、给小动物送粮食。
7、小猴爬山。
8、送礼物。
9、花果山。
10、勇敢的小动物。
活动目的:1、动力目标:体验运动的快乐,竞争的乐趣以及规则意识及协作精神;
2、能力目标:在与父母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滚轮胎和跑的能力;
3、亲子目标:督促家长关注孩子的体能发展,和孩子一起培养对体育活动的爱好,为孩子的将来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
活动形式:体操表演、亲子体能比赛。
活动时间和地点:周五幼儿园广场及东涌路。
活动原则:
1、安全第一。不管在园里举行还是在外面租场地举行,必须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安全。
2、家长和孩子齐参与。让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参与到我们活动中来,家长不再是单纯的.观众和欣赏者,要积极参与做一个让孩子自豪骄傲的爸爸妈妈!
3、公平、博爱原则。活动中体现公平竞争,公平比赛原则,让孩子们树立良好的竞赛风格,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要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份奖品,奖励孩子和家长们的全心投入。
物品准备。
音响、照相机、摄像机、活跃气氛的小喇叭,哨子、班级牌。
游戏道具(轮胎、圆筒、高走道)。
要求。
家长一到园就介绍活动时间和流程,公布运动会比赛项目和比赛规则。
要求家长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为孩子加油、助威,积极肯定孩子的表现;别的家长和孩子比赛的时候也要热烈鼓掌加油;提示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遵守会场秩序,不丢垃圾,不到处走动,不跑到前面照相或录像,告知家长幼儿园已为孩子们请了专业照相和录象人员。
流程:
一、主持人讲话、运动员讲话、家长代表讲话、院长致辞。
二、开幕式。
三、团体操。
四、幼儿休息。
五、亲子游戏。
愚公移山。
幼儿家长分两队(橙子、苹果队)先有幼儿将轮胎滚障碍,以s型滚到家长面前,再有家长将轮胎围着大圆筒滚一周,再将轮胎抬到长跑道上滚下去,以此类推将轮胎摆成山。那一队快那一对获胜。
六、闭幕式。
七、家长会。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小运动会》。
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好!(老师好!)。
2、出示教学挂图,启发幼儿完成问题。
哇!这么多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好热闹啊!我都看花眼了,那谁看清楚了告诉我:
a、运动会上有哪些小动物?(小鸟、小马、乌龟、小鱼、兔子)。
b、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小鸟在飞,小马在跑,乌龟在爬,小鱼在游,兔子在跳)。
c、谁来表演一下:小鸟怎样飞,小马怎样跑······。
3、教师小结,即兴编出儿歌。
a、教师边朗诵儿歌边表演动作。
小鸟飞,飞得高。
小马跑,跑得快。
乌龟爬,爬得慢。
小鱼游,游得欢。
兔子跳,跳得远。
b、听音乐,大家一起来表演。
二、互动学习。
1、我来做,你来说。
教师室内转圈做动作,转到谁那里谁来回答。
(除了上述儿歌中的动作,还可适当增加小猫走、袋鼠跳等。)。
2、我来说,你来做。
教师说出动词,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拓展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做韵律操《我真的很棒》。
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走一走,我走呀走呀走。
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转一转,我转呀转呀转。
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拍一拍,我拍呀拍呀拍。
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扭一扭,我扭呀扭呀扭。
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跑一跑,我跑呀跑呀跑。
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跳一跳,我跳呀跳呀跳。
活动目标:
1、学习日常生活中常用动词,如:飞、跑、爬、游、跳、走等。
2、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
(二)、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
速度的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2.通过换算说明m/s和km/h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换算下列单位:“桑美”台风的速度可达60m/s=km/h,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m/s.
师:怎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例题。
师:简单分析课本例题1板演解法,(强调小标题的加法及单位的统一)。
例题1:解刘翔的速度:v1=s/t=110m/3600s=8.52m/s。
摩托车的速度:v2=30×1000m/3600s=8.3m/s。
因此,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速度快。
学生分析并板演例2,
师注意检查指导。
例题2:解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约为:
由v=s/t得:
t=s/v=1463km/104kms-1=14h。
学生练习:
小刚骑自行车以5m/s速度上学,经20min到达学校,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师:检查后矫正不足。
学生:阅读《想想议议》,师生共同总结。
3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课本p18。
(2)特点:速度的`大小不变;运动的方向不变。
师:实际生活中你见到的运动都有哪些?它们都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并交流运动的分类。
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描述,粗略计算时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一样,即v=s/t.
(三)、整体感知。
1、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快慢不变,即每时刻的速度一样。它的大小不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有关。
2、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快慢变化,用平均速度描述,但是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它的大小指的是那一段时间内或那一段路程内的速度。
(四)、达标反馈。
课本p192、5。
估计学生解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点拨:时间求法、小标题加法及公式的应用。
(五)、知识拓展。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4s运动了20m,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m/s,第9秒的速度是m/s,第9秒通过的路程是m,前9秒通过的路程是m.
(六)、归纳总结。
1.学生交流困惑及体会。
2.总结学习方法。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七
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速度规律来实测50m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体验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测量过程;学会使用停表计时。
此次场地分组实验中,采用计时员签名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实验态度,记录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组内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教学器材:停表、卷尺、笔、记录表格。
2、事先选好实验场地,画好跑道,标出相应5个计时点的位置。
3、事先对各班实验组长进行实验全过程操作培训,以利学生实验稳妥顺利地开展。
【
实验探究法。
【
提出问题。
科学猜想与假设。
探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主要分析与论证。
要素评估。
交流与合作。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八
1.模仿几种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2.能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反应做动作。
3.知道运动能使人健康。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音乐《健康歌》、《快乐的小鸟》,运动项目图片、动物图片、铃鼓1只。
一、音乐导入,引出主题。
1.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吧。
2.放音乐《健康歌》,师幼随音乐做动作。
二、模仿运动,体验乐趣。
2.让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或见过的运动并学一学。
5.教师小结: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我们更快乐……所以小朋友一定要多参加运动。
三、学习儿歌,经验分享。
1.师:不只是小朋友喜欢运动小动物也非常喜欢运动。看谁来了?教师模仿长颈鹿、小鸟、小象、小兔、小猫的动作让幼儿猜一猜。
2.出示图片让幼儿看猜对了没有。请幼儿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
四、体验运动,活动延伸。
1.教师击手鼓,例如说出长颈鹿来了、小白兔来了等小朋友就做相应的动作。可由慢到快进行练习。
2.进行扩展:教师说出儿歌内容以外的动物,如青蛙来了、老虎来了、小鸭子来了等让幼儿试着模仿。
3.游戏结束:师幼扮小鸟一起飞出教室。
教师:小鸟飞来了,小鸟排队了,我是鸟妈妈,你们是小鸟,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做运动吧!放音乐《快乐的小鸟》,师幼一起出教室。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九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4、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a、(1)(2)(3)b、(3)(2)(1)c、(2)(3)(1)d、(1)(3)(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体能训练投沙包增强手部力量。
2、学习拍球达到15个。
3、通过游戏教育幼儿爱护牙齿。
教学重点:
1、体能:幼儿能够用正确的姿势投沙包2米。
2、技能:幼儿能够用正确的姿势拍球15个。教学难点:
1、培养幼儿正确排球姿势,拍球时脚不动。教学准备:明明、小卫士奖章、蛀虫,字宝宝,皮球,沙包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热身运动。
(头--肩--扩胸--腰--膝盖--手脚腕--单脚站)。
二、基本部分(25分钟)。
1、体能训练(12分钟)。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名小客人,他现在非常的难受、痛苦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幼:不知道。
师:那我们快请他出来看一看吧。请小朋友们倒数五个数。
幼:5、4、3、2、1师:我们快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明:呜呜,我昨天晚上吃了好多好吃的可是我忘记刷牙了哎呦!好疼啊!快来帮帮我吧!
师:小一班勇敢的小卫士要不要帮助他!幼:要。师:刚才老师用放大镜看到了好多蛀虫要爬到明明的嘴里呢,我要给站的好的小朋友每人一个隐形放大镜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从一数到十。(教师出示蛀虫)看到了没有今天小朋友的任务就是,打跑蛀牙!小朋友们要先学习打蛀虫的本领。
师:请所有小朋友站到线后面,身体侧过来,右脚向后迈一小步胳膊弯曲手拿沙。
包到耳边身子转回来用力向上扔扔的时候注意要往高扔往你的正前方扔这样才能打到蛀牙哦!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预备,开始!你们真棒,我们再来一遍这次要扔得更远哦!预备,开始!再用力扔一次,预备,开始!小朋友们都扔得很远我们的第一个本领都学会了么?幼:学会了。
2、技能训练(13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的第二个本领是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它圆圆的用手拍它还会弹起来,是什么啊?幼:球!
师:对,我们的第二个本领是拍球(教师讲解并示范)。
师:小朋友们记住老师是怎么拍的了吗?那我请一名小朋友到前来做个示范(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在旁指导。)。
师:老师觉得很棒,那请小朋友用正确的姿势一起拍5个,看谁拍的最好,(纠正姿势,老师在旁指导。)。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我们的本领马上就要学会啦!请小朋友们拍球15个,要求姿势正确,拍球时脚不动,不掉球,能做到吗!幼:能!
师:预备,开始!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进行拍球,第一组小朋友拍球的时候对面的小朋友可以坐在球上拍手休息,拍的棒的小朋友老师会给他一个小卫士奖章,得到奖章就可以帮助明明打蛀虫喽!
师:朋友们特别棒,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在一起拍一遍,我们比比赛看谁拍的最棒。
师:准备,开始。
三:结束部分(2分钟)师:小朋友们成功的帮助明明赶跑蛀虫你们真棒,有蛀虫真疼呀小朋友一定要记得吃完零食之后要刷牙,好不好!幼:好!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十一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难点:
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易于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以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互相讨论,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能描述所观察现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开始阶段兔子跑得快,是因为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跑的路程长。最后裁判认为乌龟赢得比赛,是因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同而乌龟花的时间少。
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
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速度的定义直接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含义,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在讲解单位换算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来逐步的推导出米/秒与千米/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慢慢的领会和理解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学会理解的记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题1:琼斯以10秒75的成绩获得女子100米短跑金牌,请运用知识计算出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
解:v=s/t=100m/10.75s=9.30m/s。
答: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为9.30m/s。
已知:s=220km,v=55km/h。
求:t。
解:根据公式v=s/t得。
t=s/v。
=220km/55km/h。
=4h。
答:这辆汽车4小时后可以到达海口。
摩托车的速度为v2=30km/h=30/3.6m/s=8.3m/s。
所以,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第一道题是公式v=s/t的直接应用,这道题比较简单易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做出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道题是根据五指山市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变形,学会变形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三道题涉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度稍大一点,目的是让学生领会速度的物理意义。
通过这三道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想议议的内容,使学生知道频闪摄影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两幅图中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来引出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同时指出,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课堂小练习:
1、单位换算:
(1)21、6km/h=____m/s。
(2)5m/s=____km/h。
2、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1min通过了180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1800m/sb、108m/sc、90m/sd、30m/s。
4、归纳总结。
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
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认识,再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观察,分析现象。更能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再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容易理解,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公式:v=s/t。
七、作业布置:
1、1m/s=_____km/h。
72m/s=_____km/h。
10m/s=_____km/h。
15km/h=_____m/s。
3、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km。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
a、1、25sb、0、625sc、0、8sd、2、5s。
八、效果评价:
通过这节课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能够运用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使物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十三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4、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
达标自查。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a、(1)(2)(3)b、(3)(2)(1)c、(2)(3)(1)d、(1)(3)(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高。
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十四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会使用秒表。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距离和时间来描述。
2、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
3、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物体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1、会使用秒表测量走路的速度。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秒表、卷尺、计算器、活动记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出示图片)提问: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
2、猜一猜,谁移动得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无法判断出他们移动的快慢)。
教师讲述:同学们各抒己见,意见不统一。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学生说方法。
教师:也就是指定一段距离是吧?(板书:距离)。
(学生思考,小声议论)。
教师讲述:同学们说出了不少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试试吧!
二、探究新授:
1、讲解“相同距离,比较时间的多少”。(5分钟)。
(1)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要指定一段距离,让他们进行比赛。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比赛的录像。(播放刘翔比赛录像)。
(2)讨论:知道这是什么比赛吗?(110米栏)在决赛中,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绩。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时间的多少)。
(3)讨论:就是说,想要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4)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板书:运动速度)。
2、讲解“相同时间,比较距离的长短”(6分钟)。
(1)引入:(接上文)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选择你感兴趣的介绍几个物体的运动速度)。
(2)你们能给他们的运动速度排序吗?在书上30页完成。
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
(4)那么,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还可能和什么情况有关?
(时间相同,距离的长短不同)。
(1)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这样的活动吗?(小组讨论)。
(2)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吗?(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3)讨论:
a、从表格中,知道用不同速度的步伐走同样的距离500厘米。
b、学生示范正常步伐与慢一些的步伐。
c、测量时间时,我们可以用秒表(出示),教学秒表的用法,学生试用。
d、怎样计算速度?(用距离除以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借助计算器,结果保留整数。
e、测量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如果尺子刻度不够长,可以怎么办?(分两次测量)提醒大家,测量时要注意将尺子拉直,沿直线测量。
f、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左边这几组进行测量活动1,右边的几组进行测量活动2。在室内,老师已经事先画好了一段5米的距离,做测量活动1的同学可以直接到那个场地测量。做测量活动2的小组,老师已经标好起点位置了。这样的活动你们会做吗?在小组内想想应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分工(学生讨论)。
g、完成测量和记录后,请各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交流一下,正常步伐的速度与慢一些步伐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分小组开始测量。
(5)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4、知道如何判断缓慢运动的物体。(3分钟)。
(1)引入:(出示图片)指甲在运动吗?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生长速度吗?
5、总结:今天,我们讨论了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它离不开时间和距离这两个因素。
6、知道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3分钟)。
(1)(出示图片)这是一张气象卫星云图,是台风“卡努”运动走向图。(出示资料)。
(3)小结:物体的运动速度除了包括距离和时间这两个重要因素外,还包括物体运动的方向。(板书:方向)。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十五
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
速度的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2.通过换算说明m/s和km/h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换算下列单位:“桑美”台风的速度可达60m/s=km/h,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m/s.
师:怎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例题。
师:简单分析课本例题1板演解法,(强调小标题的加法及单位的统一)。
例题1:解刘翔的速度:v1=s/t=110m/3600s=8.52m/s。
摩托车的速度:v2=30×1000m/3600s=8.3m/s。
因此,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速度快。
学生分析并板演例2,
师注意检查指导。
例题2:解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约为:
由v=s/t得:
t=s/v=1463km/104kms-1=14h。
学生练习:
小刚骑自行车以5m/s速度上学,经20min到达学校,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师:检查后矫正不足。
学生:阅读《想想议议》,师生共同总结。
3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课本p18。
(2)特点:速度的大小不变;运动的方向不变。
师:实际生活中你见到的运动都有哪些?它们都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并交流运动的分类。
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描述,粗略计算时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一样,即v=s/t.
(三)、整体感知。
1、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快慢不变,即每时刻的速度一样。它的大小不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有关。
2、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快慢变化,用平均速度描述,但是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它的大小指的是那一段时间内或那一段路程内的速度。
(四)、达标反馈。
课本p192、5。
估计学生解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点拨:时间求法、小标题加法及公式的应用。
(五)、知识拓展。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4s运动了20m,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m/s,第9秒的速度是m/s,第9秒通过的路程是m,前9秒通过的路程是m.
(六)、归纳总结。
1.学生交流困惑及体会。
2.总结学习方法。
运动快慢教案小班篇十六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
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四、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题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
(二)新授课程。
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待充分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办法。
(1)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的快。
(2)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如,百米赛跑,先到终点的运动的快。
(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1s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入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生对速度的认识:
(1)物理意义(2)定义(3)公式(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如:
2、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时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想想议议”,学生会发现,甲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乙图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线。在此基础上,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还应让学生了解,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3、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学会使用公式v=s/t及变形公式s=vt、t=s/v解决简单的问题。在练习过程中,应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养成先分析,在解题的良好习惯。
4.小结:新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还有疑点?”,并对本节课做简单的总结。
5、完成达标测试,展示答案,集体纠正。
6、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
七、板书设计。
一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
1物理意义1概念。
2定义2变速直线运动。
3公式:v=s/t3平均速度。
4单位:1m/s=3.6km/h。
八、教学效果。
本节通过教材及身边的实例,科学、规范的引入速度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素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对于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并掌握,但解题时过程不规范还应课下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