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我。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突出重点,以清晰地传达所要总结的核心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议论文摘录,希望能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一
摘要:开放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生命力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要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发展学生个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关键词:开放式;语文课堂;平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然而,以往封闭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一、设置开放性练习,搭建个性展示平台。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放试题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和覆盖率越来越大,这是对陈旧的封闭式的语文教育的一种有力挑战。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应对开放性试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才能,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例如,请你展开联想想象,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树影”“笛声”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文字,描绘一幅画面。(50字内)。
在传统的封闭式题型中一般是不会存在这种试题的,而本题的设置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写作能力、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二、营造开放式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式氛围的营造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开端,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引入课堂当中,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如,教学《愚公移山》时,在讲到愚公精神的时候,我知道这些“90后”的学生很难理解愚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搬家呀,所以,我顺势让学生就“如何看待愚公精神”进行讨论,引导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正确认识愚公精神,使学生在相互讨论、自我展示个性的过程中,感受愚公不畏艰辛、勇于挑战的精神,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愚公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而且,在这样开放性的课堂中,学生会轻轻松松地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也不会觉得课堂无趣。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群国。构建初中语文开放性课堂探析[j]。学周刊,(02)。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二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倡导下,各小组间的学生起到了互相帮助与监督作用,目的是形成良好的班风,使各小组成员在相互的活动或比赛中形成团队的力量并增近师生情感,为设置课堂情境提供了可操作性,为课堂高效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师生间的合作,从而在形成宽松友好的课堂环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发展。
我针对数学来自生活实践,多次开展数学与生活的课上讨论,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思想活跃、言论自由的平台,在各小组间也要开展活动,如竞选数学小组长,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和自身的教学时间,及时参与和学生打成一片。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针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提问与解答,从而展示出学生的才能,挖掘出学生的优点。在不断鼓励学生高效参与探究过程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来保障学生良好的成长。让这些所有的活动方式,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也对我感兴趣,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得到提高。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每节课我都要确立明确的目标,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限定适时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检查,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在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同时,采用男女生对抗赛、小组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师生合作的作用。在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优点,老师就要随时的`鼓励,因为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有经验的老师都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这是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完成高效率任务的保障。
总之,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而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和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不仅要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打造出高效课堂。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那就让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三
对于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主要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学习目标不确定性。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作业完成的情况也不是很理想,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整体数学成绩落后等。其次,数学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至深,也有些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的精神,在教学时,仍然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着重讲授一些考试中的重点,把大量的教学内容一股脑的都抛给了学生,让他们在短期内被动的消化,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还有可能极大的挫伤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再者就是学生的依赖性很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数学整体成绩不够理想,无形中,也就形成了他们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对于教师和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上课时,也不能够专心的听课,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来的问题始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感觉和自己没有关系,不肯主动的去开动脑筋去想,对于一些作业或者是练习等也不愿去做。在课后,也不及时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以此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此外,也有一些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是马虎了事,这样的学习态度肯定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的。
二、教学过程中的对策。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灵活的运用各类教材。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将教材上的例题给学生们讲解完了就没事儿了,教师还要创造性的使用各类教材和辅导材料,对于这些教材也不能拿来就用,需要对材料适当的进行加工,结合实际生活,再融入自己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式,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内容又丰富的课堂教案来,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授之以渔”,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的科学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信心。其次,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入到数学课堂当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他们生活的相关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在探究“图形的旋转”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现实生活中和旋转定义有关的各种现象和例子,比如汽车方向盘的转动、钟表指针的转动等等,这样也能使得学生初步认识到了旋转,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是在生活中存在的,激发他们对学习本节知识点的热情,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性。
三、总结。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行实际的操作,并且在实操中及时的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再找出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时的总结经验,明确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坚持不懈的努力,寻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改之,使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更加的生动多彩,让“有效”之效成为一种长效。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四
摘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设立,是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成果转化,提高初中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规划。初中高效课堂的建立,必然要求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和环境、教学理念和模式等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进行分析,研究了建立高效课堂的几个新尝试,可以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效课堂;新尝试;原则。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风生水起的环境下,数学课堂向高效课堂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对于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目前很多学校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其实,在当前情况下,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单方面的教育教学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和互动。只有发挥教育行为两端的向心力,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学以至上的原则。
学以至上,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和高效课堂建立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为最终目标。这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个改革,那就是要彻底改变以考试成绩为目标,为指标的教学方式。学以至上,更强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方面的整合。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各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核心。
2.科学设计的原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海量的做题是提高数学成绩和水平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发挥的效率有限,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疲惫和反感。()在新的高效课堂目标的支持之下,通过传统的教课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和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设计来重新做课程的规划。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学习规律,尊重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规划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尝试。
目前的初中学生主要从“90后”向“00后”发展,其心理状态和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年轻化、自我为中心,在行事风格方面喜欢以自己的喜好进行判断。在新的高效课堂建立过程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考虑从合作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鼓励式教学等方面进行尝试。通过各种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授课中来。
2.宽松的教学氛围和环境的建立。
高效课堂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打破了教师单方面授课的格局。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们看来可能会不习惯、不适应。为了帮助学生从旧有的学习方式中转变过来,有必要专门针对当前的课堂环境和课堂规范、氛围进行重新设定,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松新颖的教学环境。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渲染下,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效率更高,这对于推动高效课堂的迅速建成有良好的作用。
3.教学资源的侧重和整合。
初中高效课堂的建立,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意义上其实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就会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质疑,影响后续的一系列改革规划。为了确保高效课堂的成功,学校有必要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倾斜,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和政策扶持,满足高效课堂建立的各项条件,以保障高效课堂以最理想的方式落实。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其意义重大,其需要做出的突破也非常多。学校在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之下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务必要在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给予足够的尝试探索空间,尽量保证高效课堂发挥出预期的效果。高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可能会存在不足和缺陷,对此学校也要给予足够的宽容,给予整合调整的空间,确保高效课堂的建立有所收获,有所验证。
参考文献:
[1]孟小娟。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8)。
[2]杨财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陕西教育,(11)。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职教中心)。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五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教材、粉笔和黑板完成教学活动,教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致使学生感到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就是把现代教学思想、日常教学活动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统一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不断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多媒体技术集数字、图形、视频、声音和教学背景于一体,通过教师的综合处理,把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便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兴趣有很大关系,尤其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更受到教师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检验教学成果的作用。在应试教育下,教学以教师的讲解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感到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虽然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教学效果不佳,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教学,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动态地展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基础知识和数学问题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例如,学习一次函数y=kx+b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随着k值的变化,图像的变化情况。在传统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看到图像的变化,教师就要在黑板上画多个图形,这样不但作图难度大,而且还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能交互操作的图片,这样通过改变k值让学生直观动态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k值的改变对图像的影响。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便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大量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致使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而通过多媒体课件中图片、声音、动画的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本知识得到了延伸和扩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在课前先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创意的图形,在讲解新内容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这样就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认识和了解几何图形,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更加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师缺乏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有的教师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胜任教学,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研究新的方法,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2.没有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真正意义。
有的教师虽然表面上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却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优势,只是把要讲解的内容简单地表现在屏幕上,跟传统的板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学生不能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优势。
3.多媒体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作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全面、具体地展示教学内容,大大节省了讲课时间,因此有些教师便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同时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反而影响了数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由于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并且新课改也在提倡对多媒体的应用,因此许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制作和应用课件上,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演示课件,忽略了日常的备课,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致使学生在尝试了多媒体教学的新鲜之后便不再有更多的兴趣,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运用多媒体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如果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依赖性则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又要消除不合理应用产生的弊端,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六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同时还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营造和拓展学生自主科学探究活动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从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自主地获取信息。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课程观察的开放、课程思考的开放、课程动手的开放以及课程评价的开放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课堂,向课外活动延伸。
在上好课的同时,要做到不受课堂束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科技书、观看科教影片,进行气象观测,设立科普画廊,对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展示等。
(二)立足校内,向校外世界延伸。
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校外的大自然。
教师要带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开阔视野;组织调查考察,了解实情;踏青游览,丰富知识。如认识蚂蚁,认识植物的一生,认识土壤等,要让学生到校外的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
(三)学活教材,向现代信息媒体延伸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因特网的使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传播快速便捷,因此可通过因特网浏览、寻找信息和资料,并为自己的探究服务。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教师解释不清的,都可以上网查询。
二、课堂教学的开放。
(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放课堂中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敞开自己的tl,扉,把自己放在学生朋友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给学生以亲切感,从而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使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1.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是用教材来学,而不是学教材”。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每一节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材料来源的丰富化、多样化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与整合,而活动是整合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形式。
2.学生活动的设计应该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基本原则,并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进行,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可以说,学生是否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直接关系到学生活动效果的好坏。如《做酸奶》一课,一开始学生就从感兴趣的问题切人动手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一系列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科学探究中,一方面,在学生发现或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分析、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提供思维材料,而较少地给予概括,要为学生解决问题进行工具、方法上的指导,切忌教师逼问,也不要几个优生举手就迫不及待地提问。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权利,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三、课程评价的开放。
(一)评价具有检测和激励等功能,科学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要开放教学评价,采取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求师生相互尊重,教师要尊重每个人的自尊心,保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让学生多想一点,多说一点,学生在汇报实验结果、归纳概括时,做到互相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的财富。
在每一项活动中,教师要“蹲下来”和学生讲话,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想说就说,课堂气氛十分宽松民主,学生紧张有序、活而不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多种方法,让学校、教师、学生甚至社会多方面参与评价活动;要重视过程评价,把评价变成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建立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评价。
总之,科学教育与创造教育不可分割,开放性的科学课程与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可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只有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邓泽华,戴素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0。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七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是现在数学教学目标中极为关注的一个主要方面,而这一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得不到体现。由于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家长重视程度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整天无所事事,作业练习潦草应付,抄袭了事。
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现在还在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部分学生解题时不遵循解题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数学教师常用教具为:教案、课本、三角板、粉笔等。先进设备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的正确灵活使用,依然困扰着每位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师,使农村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这种现象,仍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调查结果显示,56%的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考试能拿高分就行,有40%的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没有采取任何可以有效提高成绩的措施,这显然是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和提高。
初中数学是较为乏味的一门学科,由于其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又比较严谨的特点,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大部分农村初中的学生不爱学习数学,觉得太难,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加以培养。例如教师利用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更好的学习兴趣等等。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应做到:(1)在生活和思想上要关心与爱护学生;在教学上,要严格地要求他们,让其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2)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像智慧的窗户一样,只有窗户打开了,学生才能看到精彩的数学世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受益终身。(3)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让其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充满关怀及和谐的气氛下茁壮成长。(4)多开展数学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效地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到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偏远山区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面临很多困难。要改善偏远山区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希望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渴求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保障,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育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界限,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家校关系”“校校关系”以及“社(会)(学)校关系”体制,这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虽然偏远山区经济文化落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学校教育教学绝对不能孤立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从多方面联合社会力量,主动地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整合,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偏远山区农村地区的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之,农村教育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对于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应研究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使得初中数学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八
有人将数学比喻成认识世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语言,成年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能否把数学的运用能力发挥极致。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中规定:“通过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培养其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初中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就要重视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会被抽象成数学的概念和规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在将教科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所学数学知识的来源,对数学知识原型的介绍和分析给予重视,以便更好的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用途,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加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学生能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前提,是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就是要求学生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教材中选择一些应用问题,或者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科技中选取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建模训练。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构建的数学模型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例如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市场调查、实地测量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教育经验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出数学教材里蕴含的启发性材料,通过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对数学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通常会萌发出大量的新思维,此时,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上知识的传授。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气氛,而不是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要激发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欲望,主动去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初中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思想。为了让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增进师生感情,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把学生从过去枯燥的课堂氛围中解脱出来,开放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数学是一门用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学科,其教学模式不再是只要求学生背公式、解答问题,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活泼的、不被约束的课堂氛围,可以将学生禁锢的思维打开,让学生畅所欲言,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懂得学生的诉求,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心灵的对话者。教育工作者授课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也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场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并在充分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后,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观不断被激发出来,从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平等学习的权利,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因材施教,不拘泥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通过教育工作者实施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学好数学很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将数学知识充分应用实践,切实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自觉地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手段上,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突破自己,不断地寻求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保证素质教育能够在课堂上顺利实施,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加强自我知识体系的更新。
所谓国际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地去探索更好的素质教育方法,通过素质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成为满足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九
在很大一部分学生看来,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是较为枯燥和抽象的,这也是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因素,但是数学教学不管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还是从更为现实性的应试角度来讲,都是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所以说。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努力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做到优质教育,才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做到优质教育,首先我们应该从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出发,从中找出问题,通过问题针对性提升。
教师、学生、家长,是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毕业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师方面。
(2)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教学方式简单、粗糙。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简单、粗糙,教学按部就班,一言一行都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意识,课堂时间,仅仅是将教学教材中的内容讲解一遍,这与学生自己研读教材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这也就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甚理解,不懂变通学习,举一反三。
2.学生方面。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贪玩、懵懂无知,但是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是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事情,自尊心强,好奇心强,自制力不强,叛逆心较重等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出现,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如果学生没有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导致学习不主动、不积极。
1.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初中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对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以生存为目的一份职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进一步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孩子一生的走向,不容有一丝的马虎。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时间;根据孩子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课堂上理解知识、学会知识;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加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能仅仅依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工作,要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能够让知识串联的更加紧密的内容,进一步增加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习。对学生而言,要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初中数学,是高中乃至大学数学的基础,如果初中数学没有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那么在自己以后数学学习过程中变的更加困难。从更加实际一点的角度来说,数学是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过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学好初中数学,有助于以后学习之路更加平坦。所以说,作为初中生,要充分重视数学的学习,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学好数学,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或者喜好以主观化的态度对待初中数学这门学科。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性以及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相对枯燥性,决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兴趣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对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事半功倍。对学生而言,初中数学的学习应该多动脑、多动手,通过解决问题、算出答案,会发现数学的学习并没有那么枯燥,学会享受得出正确答案的乐趣,在乐趣中学习能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提高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对家长而言,要多对孩子进行学习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就要求家长应该去探索适合自己孩子、有助于孩子的辅导方法,让孩子能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放弃、遇到简单题的时候不骄傲,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数学学科正确的思想灌输,增加孩子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优质教育,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通过三方面态度的转变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与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然而,这仅仅是笔者认为要做到优质教育需要必须具备的,真正将初中数学教育做到优质教育,还仍然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索与总结,从而真正促进高质量课堂的开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十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的场所,赏识教育的运用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营造出更富有情感的教学过程,为数学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生命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赏识教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取得了诸多成就。
初中数学的教学条理性与理论性都有一定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出现较多的困难。由于初中数学知识较多、较杂,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全面地掌握知识,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良好表现进行肯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以尊重和理解,尤其是学习稍差的学生,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学生得到很大鼓励,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例如,我班里有个学生生性内向、不善言辞,在学习中也极少发言,走路都会低着头不敢直视教师与同学,但是我发现在一次数学习题的练习中,他的答题习惯非常好,运算的步骤清晰,有逻辑。因此,我抓住了这次机会对他进行表扬:“数学学习要具有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保持答题步骤的清晰会对后续检查和学习有很大帮助,老师相信,只要你保持良好的答题习惯,就会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甚至超越其他学生。”这样的鼓励与肯定,使他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逐渐对自己产生了信心,摆脱了自卑心理,在后续的不断努力中,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上数学课时逐渐变得更加积极活跃,数学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耐心。
数学教学因为理论性较强,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因此,很难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足够的兴趣和精神。根据学科特点,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垂线一课时,教师通过开设疑问:“经过直线l外一点n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挑战心理。对于这种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与同学进行交流、分析、讨论,能使自己的想法得到真正展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对于学生各种形式的回答不要急于肯定或批判,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创新,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宽松环境下,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中,有时学生在不经意间迸发的想法是极具创造性的,富有大胆的认知以及出乎意料的想象,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赏识性评价,引导学生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与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善于因材施教,对每位学生负责。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对于教学中的统一要求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教学和作业的布置。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教师布置作业时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基础的运算,学会运用方程式解决问题;对于中等生,则要求他们在一些常见综合题中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式,了解它的现实意义,并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优等生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开发课外资源,满足优等生的探知欲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并掌握了学习知识后,教师要善于采用表扬的手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做错了数学习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教育,要善于分析、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认真指导,鼓励与安慰,使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内心深处喜欢数学,从而增强自信,端正学习态度。此外,还有众多赏识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对学生长时期观察,抓住时机表扬,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此外,教师要注意将赏识教育与适度批评相结合,以防学生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无法端正态度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赏识与批评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沈永刚.运用赏识教育提升学困生自信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xx(17).
[2]王文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j].吉林教育,20xx(z2).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十一
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不能只局限于初中阶段,需要贯穿到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但是,这并不是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讲解。在适当的时候,把握教学内容,然后再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意识培养。例如,在和学生探究“函数”这一节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者是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导,或者是让学生查阅相关的数学史料,让学生都能够对函数概念的形成以及函数的相关应用知识有一些最初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顺利地推动这节知识点的教学进程。
二、符号化思想和化归思想的培养。
符号化也是初中代数中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引进字母的意义。举个例子,以有理数为例,可以借助两个不同意义的数说明“+”与“-”所表示出来的意思是两种相反的量的含义。其次,教学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符号化的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平方差公式等乘法公式”,将符号化的鲜明特点呈现给学生们,让学生对符号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符号化思想。化归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指的是把数学问题化解和归纳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数学教师在培养同学们的化归思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纵向化归与横向化归的思路。纵向化归思路主要指的是把问题看成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小问题,然后再根据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逐个破解。横向化归思路主要指的是把问题转变为相互独立的小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化归思想。所以说,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培养学生们的化归思想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数学符号的学习加大了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难度,但是数学学科的魅力就在于“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数学问题则可以用多种思维方式加以解决,而且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数学的独有魅力所在。比如说,对于同一个定理,则可以从多个角度出题来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再达到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个定理的最终目的。例如,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35°,根据已知条件,我们需要求的是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当学生把这一边数解答出来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变式1: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接下来还可以尝试变式2: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是45°,现在需要求的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等。结合问题条件,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问题,还有利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对于锻炼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四、总结。
总的来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地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设问,有意识地引导,然后多创造和发掘时机,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发展、锻炼,这对于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是很有帮助的。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十二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才会真正促进数学的学习。当前,数学课程中,“开小差”现象较为严重,学生长时间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定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很容易造成学生课内听不懂,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长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这种不良局面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厉、古板的形象,很容易让学生敬而远之,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平时应该注重多贴近学生,可以使学生从内心尊敬和敬仰老师,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促使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以多角度全方位的眼光,找出每个重难点应注意的地方,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理数”一章,教师为学生设置三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有理数”同学们都有接触,但是能通关的却没有几个,可以打消学生心理上的轻视意识。
(3)设置各种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起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很难找到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认知的欲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状态。例如在“二次根式”一章,我布置了这样一个竞争性情境,学生收集有关本章的所有错题,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然后分小组进行比赛,安排“参战”顺序。这样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复习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是初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自学能力有限,读题时马马虎虎,不能审清题意。因此,首先学生要想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要学会阅读,教师可以从示范做起,对数学题目中的重要字眼和关键语句,要重点讲解,重复读,确定最佳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寻找一些拓展性的数学课外材料,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直接给予答案要好得多。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不能在讨论时只充当一个旁观者、局外人,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组织交流,相互启发,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时间。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模式可以使学习小组形成一股凝聚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散,限制了其今后的发展。思维能力的简单说包括思维的质量和速度,以及分析、推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
1.思维质量的训练。
要想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市里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选择解题捷径,以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
2.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除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思维速度外,还可以根据利用课余时间来训练,如课下复习功课时,为学生找一些难题,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题目覆盖面广、概念性强的特点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维速度。
3.逆向思维的训练。
数学问题的解答,很多都需要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或者利用否定法,先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所得结果如何?这种思维的训练,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找出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并存。
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进行,属于静态式学习;但是长时间的课堂学习可能会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课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主要做法有:
1.数学园地。
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以校或班办数学园地,发动学生搜集有关的数学故事和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数学竞赛。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制定竞赛的内容,参赛的范围可大可小。竞赛可以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微机操作。
具备条件的学校可开设数学上机课,大多数的初中生对计算机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扑克牌,数字迷宫等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仅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体制进行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十三
: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以数学课堂为载体,逐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身心要素的整体系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日常文明习惯的养成等[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数学概念、知识和能力,又应从教学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还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师不但要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交流工作,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恰如其分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古今中外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国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所以对于未来接班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爱国事例进行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仰慕伟人、热爱祖国的情感,还会使学生从中了解到代数、几何、数论、数学方法论等对人类的贡献及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思想,通过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求代数式的值,可以渗透特殊与一般这样的含有辩证关系的思想。例如当x=2,y=-7时求代数式2x+y值的时候,很多同学总是不写条件,直接写2x+y=-3,这明显是不对的,因为代数式的值不止一个,它的取值与字母的取值有关,当x、y的值取其他数时,代数式的值不一定是-3。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体会到特殊与一般的区别,明白了数学验证和证明的区别和重要性。
教学相长,教是手段和方法,学是目的。作为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学的能力,由“跟我学”到“我能学”,再到“我要学”。从具体策略来看,一是要让主体参与课程活动。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的职责是主导,是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认识、心理、情感、行为、价值各方面因素,使之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发展。二是要因人而异,分层教学。班集体中,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认识水平、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发展不平衡。所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十分必要。如指导学生预习、复习、提问、作业诸方面,教师应因人指导,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三是要重视教学整体开发。在数学概念、命题、公理、定理、性质、例题等教学中,可以“整体开发”。在解题教学中,指导学生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认识数学问题。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是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概念和规律多由实际问题抽象而来,新知识的出现总是为了解决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背景,要创设适当的情景带领学生走进其中,经历过程,获得知识。在知识发生、形成和记忆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
要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教师教学要得法,学生学习方法要得当。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注重学法的实效性。通过调研发现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习数学而导致数学学习能力下降,学习成绩差。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习兴趣,找回失去的信心。因而在教学之初要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专心、专一,不受外界的干扰;要善于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逐渐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教师要有耐心,要教会学生预习,培养预习能力;要教会学生听讲能力,在课堂上不仅要善于听,还要善于思、记、说,通过适当的交流可以发现理解上的错误,并有效进行改正;要教会学生课后复习和作业,在复习后再作业,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作业。总之,学生学习是从“我想学”开始,通过学习实践,逐步达到“我要学”,最终达到“我善学”,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关键是要指导学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数学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不拔高,不降低,计划得当,合理可行。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如:列提纲,提出解决的问题,并检查其预习效果;指导学生课堂学习,如知识的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解题技巧和方法等;指导学生课后复习,要让学生形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学会总结归纳;对测试卷要能作出恰当的总结和反思。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既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等手段,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该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在做的过程中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能力。初中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等,由此而生的数学方法有分析法、分类讨论法、换元法、图像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既是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是学生解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归纳和总结,逐步让学生形成数学头脑,学会用全面的思想看问题,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学会有选择地观察问题。例如:分式方程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整式方程和分式运算的能力,但缺乏对分式有意义的深入理解,导致在解分式方程过程中忽视对增根的检验,其本质是对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到位,忽视了不为零这个限制条件。通过分式方程的教学让学生不但会解分式方程,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转化思想”的重要作用,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分式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发展符号感,另外加深对增根的理解,学会检验,培养数学的严密性与严谨性。通过分式方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研究能力,感受方程的魅力。
作者:孙德莉单位: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篇十四
【论文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新课改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所有数学教师的难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作用下,所有学科的教学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对于数学这门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的特点,而且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上的创新,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并提高学习效率。
一、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学基本理念是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改革的准则,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核心。它可以使人们建立起数学教学的新课程观、信息科技观、教学评价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对于初中数学的内容,过分强调了数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忽视了数学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的逻辑严谨,从而使学习内容看起来难,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曾经有人对数学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感觉数学较难,学不懂,并且数学的公式和概念较多、应用题和几何题都太难等。针对学生的建议,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符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要体现义务教育和数学的普及性、发展性、语言性、创造性等。要从实际的生活中进行问题的引入,强调数学的实践性和探究性。
(二)新理念下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一些枯燥的定理和公式,主要的讲课方式就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记忆公式和定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死板的教育,学生根本不能进行应用。但是在新课程中用生动丰富的内容代替了枯燥的定理,并建立了新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
(1)教学观。在教育中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当做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从而把教育的重点落实到了学生的身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
(2)学习观。对于学生的学习观从以前的被动教育转化成了主动教育,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进行数学的探索和交流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让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数学教育应该强调从生活实际出发,亲身实践让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和应用,从而使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也提高了思维能力。对于这种新的理念意识,教学课程应该从知识技能、数学的思考、解决问题、情感等方面设定教学目标。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一定要进行情感的投入,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数学的问题上不仅要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关注数学思考的过程。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和教育,尽早的完成社会化教育,学生也只是接受教育,在学习中不断的使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从这些方面的差异入手进行改革,才能完成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
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对知识进行传授、支配和知识的静态占有者,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要转换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等,还要转换成动态的研究者,从多个方面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新角色进行实践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使教师走到学生的身边进行交流,并一起进行问题的探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等;当学生的顾问,与学生进行意见交换等,这样就可以在教育中不断地与学生建立了情感,使学生感觉自己的老师就是自己在学习上的朋友。
(三)教学方法要采取多样性。
在新课程中要求在教育上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主要总结有四点教育方法:
教师引导。尽管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具体作用,所以,就更需要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引导和组织,使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具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他们要学习的是人类文明的更多间接经验,所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也应该对其进行引导。
实践操作。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知识只是一些直观感受和间接经验等,缺乏对实践的操作,所以,在课堂教育中适当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经验中了解数学知识,例如:对计算机的使用;对图形的理解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进行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知识,所以,教师就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自主探究。学习是对外界的知识进行内在的转换过程,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在新课程下自主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在教育中充分让学生使用这种权利。
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交流可以使知识面更广泛,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认识。所以,教师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应该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促进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发展。
总结。
总之,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永久探究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育下,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使得学生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并为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宏珍.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xx(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