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人,提升协作和沟通能力。在总结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表现。掌握了总结的写作要点和技巧,相信大家可以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一
儿童文学选读是一门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课程。这门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充满奇妙的想象世界,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和需求。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书籍,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门课程所选的书籍类型多样,包括小说、故事、诗歌和戏剧等。其中,一些书籍聚焦于孩子的成长与探索,如《哈利·波特》系列,它们成功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引导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另一些书籍则关注于人际关系和道德教育,如《小王子》和《绿野仙踪》,它们帮助孩子们理解友情、责任和勇气。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需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例如,在阅读《夏洛的网》时,我们被夏洛的智慧和勇气所感动,这也帮助我们理解了友情的真谛。同时,这本书也体现了韦伯和夏洛特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让人们明白了真诚与善良的重要性。
在学习儿童文学选读时,我们需要不断地阅读、理解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我们加深了对这些书籍的理解,并获得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此外,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也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选读是一门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课程。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书籍,我们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还帮助他们建立了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学习儿童文学选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儿童的世界,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二
儿童文学选读课程是一门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课程。这门课程的目标是通过阅读和讨论一系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情感,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多个儿童文学作品,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这些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故事和戏剧等,涵盖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和主题。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并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儿童文学选读课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并提高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这门课程还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选读课程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成长,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三
[摘要]电影和文学虽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改编却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它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天马行空的诡谲想象、丰富多样的叙事内容而大放异彩,深受读者的喜爱。在视觉文化成为主流的今天,将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例子不胜枚举。本文即以英美经典文学的电影改编作为切入视角,从改编策略、改编效果、影像表达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把握电影改编的规律。
电影和文学虽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改编却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电影发展史上,大量的文学作品都通过改编的方式被搬上大银幕,如《乱世佳人》《傲慢与偏见》《面纱》《肖申克的救赎》等著名影片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它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天马行空的诡谲想象、丰富多样的叙事内容而大放异彩,深受读者的喜爱。[1]在视觉文化成为主流的今天,将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例子不胜枚举。本文即以英美经典文学的电影改编作为切入视角,从改编策略、改编效果、影像表达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把握电影改编的规律。
一、改编策略。
电影与文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类型,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把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绝非易事。作为视觉艺术的电影主要通过直观的影像画面来讲述故事,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小说则依靠文字来塑造人物形象,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所以,将文学改编为电影实质就是将文字语言转换为视听语言的过程。但电影改编并不是简单照搬复原,而是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为数众多的英美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搬上大银幕,引起了轰动。首先,叙事内容的转换是英美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重要手段。电影和儿童文学都是典型的叙事性艺术,以讲述故事作为自己的叙事基础,这种共通的特点为把文学改编成电影提供了可能。删增与改动是电影改编的主要手段,是把文学转化为电影的必经之路。[2]以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的电影改编为例。
灰姑娘的故事在欧洲流传久远,很多电影制作者都对这个童话进行过改编,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迪士尼推出的《仙履奇缘》三部曲,即《仙履奇缘》《美梦成真》和《时间魔法》。1950年上映的动画影片《仙履奇缘》基本上延续了原著的叙事模式,讲述了处境凄惨的灰姑娘在神仙教母的帮助下成功地参加了王子举办的舞会,并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除此之外,影片也保留了小说中的经典元素,如水晶鞋、南瓜车、魔法等,这体现了影片对原著继承的一面。但灰姑娘的故事内容相对简单,无法满足电影74分钟的片长要求,于是在改编的过程中,电影增加猫鼠追逐等情节,丰富了影片的叙事内容。而《美梦成真》和《时间魔法》作为续作,它们对灰姑娘的故事则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推出的这部《美梦成真》由三个故事连缀而成,讲述了灰姑娘成为王妃后的生活。身为王妃的灰姑娘无法适应自己的新身份,这令她感到十分难过。在经历了挣扎与纠结、痛苦与迷茫之后,灰姑娘终于意识到了只有做回自己,这样的生活才会完美。的《时间魔法》讲述了继母利用魔法将灰姑娘打回原形,但坚强的灰姑娘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败了邪恶的继母,重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由这三部影片可以看出,它们都以灰姑娘的故事作为叙事基础,同时又根据影片需要进行了改编,将灰姑娘的故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令人眼前一亮。其次,在改编的过程中对人物形象进行重新塑造,这是电影改编的另一策略。英美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为电影改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它们也通过电影的传播而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电影史上,为数众多的英美儿童文学都被改编成电影,如《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精灵鼠小弟》《冰雪奇缘》《驯龙高手》等。这些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这大大增强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在蒂姆伯顿执导的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导演对女主人公爱丽丝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用心良苦。这部影片是根据英国童话大师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儿童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改编而来的。电影通过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展开叙事,讲述了她在仙境的种种遭遇。在爱丽丝形象的塑造上,影片与小说相比大有不同。小说中的爱丽丝还是一个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幻想,天真活泼;而电影中的爱丽丝是一个19岁的少女,遇到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小说对于爱丽丝形象的刻画较为单薄,没用凸显出人物在经历困难后的心理变化;而电影则通过爱丽丝击败红皇后、解救疯帽子、大战恶龙等情节细腻地表现了爱丽丝内心的波动与选择,由此将一个丰满、立体的人物呈现在观众眼前。
二、改编效果。
将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目前电影创作的主要手段,是沟通电影与文学的纽带。一般来说,电影与儿童文学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的创作规律与特点,这就决定了将儿童文学转换成电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在对文学进行改编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文学基础上进行改编的电影作品无论是在叙事节奏上,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抑或是故事情节方面,都与原著不尽相同。首先,根据儿童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在叙事节奏上更显紧凑。文学与电影毕竟存在着不同:文学作品可以用洋洋洒洒的几十万字来讲述故事,但电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明快的叙事节奏来完成叙事,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目光。
因此,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片与原著相比会呈现出极大的不同之处,这突出地表现在叙事节奏上。儿童文学以儿童作为阅读主体,多以平铺直叙的单线叙事为主,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不激烈,这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3]但是电影在受众群体的定位上并不局限在某一个群体,这影响着电影的改编策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是电影改编的主要特征,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根据同名儿童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夏洛的网》在清新自然的镜头语言下,讲述了小猪威尔伯与蜘蛛夏洛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电影为了使叙事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于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动。如删减了夏日、家庭谈话、蟋蟀等章节,增加了老鼠、蜘蛛、乌鸦等动物的戏份。这样的改编策略使得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更加流畅、紧凑,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其次,从文字到电影的改编效果还体现在叙事主题的继承与深化上。
在英美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赞美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是其主要的叙事内容。如《夏洛的网》中对纯真友谊的歌颂、《动物农庄》中对动物反抗精神的赞美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以这些文学作品为蓝本改编而成的电影在主题思想上也体现着明显的继承性。但是儿童文学以通俗易懂为主,这必然会影响作品的思想表达深度,给人一种浅显、简单的感觉。因此,电影制作者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式深化原著的主旨,以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例。电影突破了原著的故事情节,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下,讲述了主人公爱丽丝的成长历程。电影延续着小说中爱丽丝对自我身份的寻找与确认这一主题,“我是谁”成为困扰爱丽丝的一个难题。除此之外,影片还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将成长的主题融入爱丽丝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这样的处理使电影更耐人回味。从表面上看,爱丽丝在仙境所做的一切是命中注定,因为“预言书”中早有记载。但是,影片着重刻画了爱丽丝在遭遇困难时候的点滴成长轨迹。当她回到现实世界,勇敢地拒绝了豪门公子的求婚时,一个独立自信的女性人格由此树立。
三、影像表达。
在电影发展史上,涌现的许多经典儿童影片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改编为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文学作品也通过改编焕发了新的生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主要借助文字来描绘形象,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作为直观艺术的电影则是通过镜头语言来表情达意。改编成为沟通文学与电影之间的桥梁,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转化。从文字到影像,改编电影赋予了原著新的生命。首先,根据英美经典儿童文学改编的电影直观地呈现了原著的空间场景。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括叙事内容的改造、人物形象的重塑、环境场景的选择等。或唯美、或壮观的场景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空间场所,成为刻画人物心理、渲染氛围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成为电影改编者关注的重点。梦工厂推出的系列影片《驯龙高手》改编自葛蕾熙达柯维尔的同名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维京少年希卡普成长为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影片开始就是一场激烈的人龙大战的场面:喷射火焰的凶猛巨龙、四处逃跑的维京居民、英勇奋战的屠龙勇士……整个博克岛陷入一片慌乱之中。电影通过刻画如此激烈的战争场面,凸显了人类与恶龙之间势不两立的生存状态。在村落居民的心中,龙是邪恶、可怕的生物。
因此,“格杀勿论”成为每个村民心中的基本信条,但这之中不包括希卡普。少年希卡普也曾想通过屠龙行为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想肩负起保卫家园的重任。但当一条受伤的夜煞摆在他眼前时,他犹豫了,最终他选择放走夜煞。在接下来与夜煞的相处中,他渐渐发现龙并没有人们所描述的那么可怕。影片通过场景的呈现,描绘了一幅人龙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巨龙巢穴的视觉呈现:在雾气缭绕的画面中,成群的龙飞进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将捕获的食物投到深渊之中。电影以鬼魅的红色、阴冷的黑色作为主色调来表现空间环境,营造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其次,改编电影的影像表达还体现在影像风格方面。文学作品是电影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电影的发展注入活力。改编电影主要通过把大量的文学语言转化为流动、直观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进而实现两种艺术之间的转换。但是不同的导演因为个人风格的不同,他们拍摄出的电影也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在英美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中自然也不例外。例如,鬼才导演蒂姆伯顿在拍摄电影时就常常将哥特元素融入其中,这在《剪刀手爱德华》《僵尸新娘》等诸多影片中都有体现。
在改编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蒂姆伯顿同样以他所擅长的哥特手法进行拍摄,展现了导演独特的艺术创造力。[4]掉入兔子洞的爱丽丝来到了仙境,跟随她的脚步观众看到了神秘的古堡、阴森的墓地、恐怖的森林……导演用哥特元素装饰画面,营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童话世界,令人大饱眼福。而在系列影片《霍比特人》中,彼得杰克逊则用气势恢宏的场景、如梦如幻的色彩、灵活多变的镜头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魔幻世界。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原本生活在夏尔国,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但是巫师甘道夫的到来却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巴金斯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旅程。在路途中,这支探险队不仅看到了隐藏在森林深处的精灵王国、可怕的荒蛮之地,还遭到了半兽人军队的围攻、恶龙史矛革的攻击。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主人公巴金斯终于成为一位有担当的霍比特人。作为影像时代下的“宠儿”,电影在诞生之初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故事素材,成为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另一方面,电影凭借其强大的视听优势将文学语言转换成直观的画面,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驯龙高手》《动物庄园》《纳尼亚传奇》等经典英美儿童文学的成功改编为电影艺术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时也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
[2]吕媛.文学作品改编与电影内容生产[j].当代电影,(06).
[3]任岩.儿童文学历险型叙事作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4]苗国新.《爱丽丝梦游仙境》―――无法复制的哥特魅影[j].小说评论,(s2).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四
的儿童文学数量与质量并重,赢得了读者的肯定,市场业绩稳中有升。《儿童文学》月发行量突破110万,《幼儿画报》则达到177万。杨红樱的童话“笑猫日记”系列(明天出版社)又推出新作《一只灵魂出窍的猪》和《球球老老鼠》,这一系列至今已经发行800万册。
现象二:原创儿童文学主要以“丛书”形式面世。
各出版社在注重市场的同时,更加重视作品的艺术品格和思想内涵,主要以丛书这种“集团军”的形式,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原创作品。如中少社推出的高洪波的《我想》等“中国原创图画书系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的“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曹文轩长篇小说“我的儿子皮卡”系列,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黄蓓佳长篇儿童小说《五个八岁》系列,明天出版社推出的伍美珍长篇小说“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郁雨君长篇小说“辫子姐姐心灵花园系列”、“张洁美文系列”、朱自强与左伟的中篇儿童小说《属鼠蓝和属鼠灰》系列,江苏少儿社推出的“蘑菇屋”童话系列,湖南少儿社推出的“中国儿童文学影响力”丛书,中少社推出的“《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张之路童话《会飞的狗》系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秦文君长篇小说《贾里日记》《贾梅日记》,安徽少儿社推出的韩青辰长篇小说“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系列等。这些作品或回望历史或凝眸现实或张扬幻想,都力图能够抵达当下孩子的内心世界,积极参与他们的精神建构和心灵成长,获得了小读者的热烈回应。
现象三:反思的姿态,回归的情结。
良好的市场业绩让20的儿童文学界抱有比较从容的心态,有着浓厚的“总结”和“反思”色彩,通过一系列会议对新世纪儿童文学所走过的10年历程进行了理性的梳理和辨析。这一年恰逢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同时又有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第十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等会议的召开。无论是这些会议所传达出的声音,还是年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现状,都显示出当前的儿童文学已经从强调占领市场向强调打造少年儿童的精神高地的艺术本源回归。
2010年的原创儿童文学在我看来创作上取得了以下五点突破:
突破一:重回个人经验。
写作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这是萦绕在儿童文学作家心头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作出了回答,那就是要珍视个人经验。曹文轩在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的发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命运、经历、不同的关系网络、不同的文化教育以及天性中的不同因素,所有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使得每一个人都作为一种“特色”、“异样”而存在于世。“我”与“惟一”永远是同义词。如果文学不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那么在共同熟知的政治的、伦理的、宗教的教条之下,一切想象都将变成雷同化的画面。而雷同等于取消了文学存在的全部理由。
2010年的儿童文学创作重视从作家的个人经验出发,寻找抵达当下少年儿童内心世界的路径,在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创造一个公共精神空间和对话空间。这样就避免了题材越来越集中在孩子的校园与家庭生活这个逼仄的范围内,避免了因为跟风而造成的艺术风格的同质化和人物形象的扁平化、概念化。正如青年评论家李红叶在《儿童文学视域下的童年书写》一文中所说:“观察当代具体儿童的生活,固然有助于书写儿童,但根子上,作家是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来理解当代儿童的,也是在与‘已苏醒的童年’(内心的童年)的对话中来理解当代儿童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笔下的儿童才生动亲切,并充满真实性。”
黄蓓佳系列长篇儿童小说《五个八岁》包括《草镯子》《白棉花》《星星索》《黑眼睛》《平安夜》5部小说,通过5个不同时代的8岁孩子的成长,折射了中国1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这套小说包含了作家本人对于生活和历史深切的个人体悟,以深情的凝视和回望,把对童年的独特理解融于历史的宏大画卷中,试图把当下孩子盯在试卷、课本上的视线拉长、拓展,让他们的目光能够在更为开阔的视域内自由翱翔。黑鹤的短篇小说集《驯鹿之国》(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收入了12部中短篇小说,讲述了飞禽、野兽、温和的驯鹿、奔驰的骏马这个大多数人很陌生但黑鹤十分熟悉的动物世界的故事。青年作家李秋沅的长篇小说《木棉?流年》和短篇小说集《记忆的碎片》均以她熟悉的鼓浪屿为背景,一曲曲哀而不伤的抗日英雄的赞歌,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往昔故事,伴随着鼓浪屿的阵阵波涛扑面而来。语言贵气优雅,在流行快餐化阅读的时代,她执著地挽留住了汉字的典雅之美。穿透局促的校园和家庭叙事,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被时光所冲刷的人性之壮美。在她的笔下,那些舍身救国的英雄们:“正气凛然、铁骨铮铮,他们视荣誉为生命,理智开明、知行并进;他们在危急关头,舍生取义、誓死捍卫正义与民族的尊严;他们是永远挺立的民族脊梁”。李秋沅张扬着一种英雄情结,其文字却又流露出和旧日时光默默低语的旖旎,一种精神贵族式的精致,华美、低徊而硬朗,为儿童文学带来一种奇异而新鲜的审美经验。
突破二:寻求世界性与本土化的平衡。
2010年的儿童文学创作更加重视本土经验,并力图以世界性的眼光重新打量“中国经验”。汤汤“鬼精灵童话系列”包括童话集《到你心里躲一躲》和长篇童话《来自鬼庄园的九九》(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触及到了我国悠久绵长的鬼文化。她的童话中常常出现“蓝印花布”、“紫袍子”、“雕花木床”等中国式道具,构造了一种纯正的东方式背景和情调,里面还含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如《鬼牙齿》中的“鬼”可以变成柳树,也可以变成人。花草树木皆可成精是中国古人比较普遍信奉的思想,在《搜神记》和《聊斋志异》中比比皆是,汤汤一边从传统文化中传承了很多类似的思想,同时也进行了现代性的转化,她笔下的鬼,不再是青面獠牙、阴森恐怖的,而是拥有丰富情感和独特个性。其作品基调温暖明朗,传达出了对公平、正义、理解、同情、关爱等等普世价值的渴望以及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颂扬。
韩青辰的“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系列,是作者历时6年时间,深入教育现场,通过全程、深入的观察,记录下当下小学生这个群体生活与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憧憬,挫折与梦想,呈现出中国小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坚守自己的人文立场,坚守更加现代的教育理念,表达了对传统意义上“好孩子现象”的理解、同情和反思,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以丰沛的细节和真切的现实体验,证明了成功的教育是爱心、责任、克制和毅力等品质的综合体。
突破三:成长主题新拓展。
2010年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写作风生水起。作家们更加关注在这个复杂的时代里少年儿童成长所面临的真实的体验,而不是作家们在书斋里想象出来的,或者经过过滤的经验。如伍美珍的“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的《没有秘密长不大》中,12岁的小主人公不得不面对父亲有个情人这样尴尬的人生难题。当成人还固执地认为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密闭的真空世界里时,孩子们却早已通过电视、网络以及他们自己的耳朵,听到、看到了很多来自成人社会的秘密,在孩子和社会、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关系上,是选择“遮蔽”部分生活经验dd至少是在成年人看来比较灰色、阴暗的“少儿不宜”的那部分,还是选择“袒露”,一直是儿童文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在2010年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我们看到作家们勇敢地选择了直面现实。在选择“写什么”这一点上他们少了些许顾忌,但在“怎么写”这一点上,他们尽量以诗意和温暖的笔触去化解成长中尖锐的疼痛与困惑,去抚慰孩子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成长过程中的疼痛感不仅仅来自社会与家庭,它还来自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来自命运强加于人类的种种生存困境。王巨成的长篇儿童小说《震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6名少男少女被困郊外,在缺水缺食又有人受伤的情形之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和复杂。这几个少年性格和人生经历都完全不同,在历经苦难之后呈现了人性的光芒。秦文君的《贾里日记》《贾梅日记》描写已经长大了的贾里贾梅的多彩花季。评论家朱自强和左伟合著的《属鼠蓝和属鼠灰》系列则是献给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成长故事。郁雨君的“辫子姐姐心灵花园系列”之《神奇的太阳花女孩》《世界上另一个我》等均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难题。
突破四:儿童文学理论评论走向深化与细化。
2010年因为一系列较为大型的儿童文学会议的召开,儿童文学理论评论的概貌就主要以会议论文和专著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从中可以看出,评论家们渴望能够发出自己独立而客观的声音。同时也能针对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阅读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反馈,与创作形成良性而快速的互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参与了儿童文学创作的成长与发展。
第十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的主题为“世界儿童文学视野下的亚洲儿童文学”,并推出了方卫平主编的《在地球的这一边:第十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会议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这些论文以全球的眼光、东方的视角和比较的方法反映了近年来亚洲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的新面貌和新动向。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提交了40多篇会议论文,围绕着中国儿童文学“如何真切地认识与表现当代儿童”、“如何打造儿童成长的精神高地”、“如何应对数字阅读与数字出版”、“如何走向世界”等四个主要议题展开研讨,对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与未来发展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010年的儿童文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摆脱了急功近利的心态,重视资料的搜集和对某一专题的深入发掘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彭懿的《走进魔法森林:格林童话研究》采用文献学及版本学研究的方法,逐一比照格林童话的各个版本,从其中的差异得出结论: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确立了现代儿童观之后的产物,只有终版的格林童话才是儿童文学。王林翻译的《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美]安妮塔?西尔维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提供了权威的儿童文学经典书目,揭示了儿童文学经典诞生的秘密,这对我国蓬勃发展但又有点无序的儿童文学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也给儿童文学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在当下儿童文学和接受对象之间,有着一个重要的中介,那就是老师和家长。儿童文学研究者应该重视自己研究成果的接受对象,而老师和家长也是他们应该重视的对象之一,他们的研究至少有一部分成果应该是直接针对这一群体。简平的《上海少年儿童报刊简史》(少年儿童出版社)对上海百年来少年儿童报刊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搜集和整理,对少年报刊如何推进我国儿童文学的创作进行了资料翔实的论证。安徽少儿社推出了由方卫平主编的“第六代儿童文学评论家论丛”第二辑,正如方卫平在序中所言,“第六代儿童文学评论家”正在“崛起”,他们“着重从话题、论域的开辟和细部、专题研究的深入两个方面来寻找自己的论述空间”。此外,樊发稼出版了《樊发稼三十年儿童文学评论选》(少年儿童出版社)、杨实诚出版了《探索的步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理论评论家们的努力为我国儿童文学研究积累了学术资本与财富。
突破五:积极应对数字阅读与出版的挑战。
如果说过去十年我国儿童文学界成功应对了市场经济的冲击,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国儿童文学的主要“对手”之一应该是来自数字阅读与出版的挑战。浙江少儿社和盛大文学开始联手推出全媒体小说,冒险类小说《查理九世》成为他们插在实验田里的第一棵秧苗,这类冒险侦探的类型化小说因为易于转化为网游、动漫等产品而更容易占得先机。白冰在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发言中说:“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喜好和行为习惯,在创作好的故事的同时,要考虑到这个故事是否具备多媒体开发的元素。而叫得响、让人记得住的儿童文学人物形象,才是最根本的东西,没有不朽的形象,电子化开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字阅读冲击的并不是阅读,而只是阅读形式,儿童文学作家创造的独特的高品质的艺术形象才是儿童文学生存的命脉。”
2010年我们已经听到了儿童文学数字化的大潮越来越近的潮音,而我们也看到了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未雨绸缪的探索与尝试。
尽管2010年的儿童文学形势喜人,但依然有些问题在困扰着我们,比如,我国已经是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大国,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真正进入欧美的还不多。如何让我国的儿童文学屹立于世界儿童文学之林?如何避免在追逐市场利润的过程中,把一些趣味庸俗的作品推给读者?如何扩大儿童文学队伍,以满足读者庞大的市场需求……难题总是在行进中产生,难题又总是成为行进的动力,儿童文学就是这样在披荆斩棘中朝向前方一步一步留下自己艰辛而又坚实的脚印。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五
自从我迷恋上《儿童文学》时,就疯狂地爱上了它,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了。
儿童文学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年代的韵味,无论是文笔的卓永、构思的巧妙,还是里面的内容,每一样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儿童的文学,不仅局限于童话,更是微型小说、诗歌、散文……各种各样的题材,使你眼花缭乱。
《儿童文学》好似一个真理大师,在我品读了一篇篇美文之时,文章中的风骨、情操、哲理、志向和智慧,也如春雨点点入土一般,自然而然地流入我的心田。所以,今天的我已被老师、同学评价为:一个有目标、会思考、有个性的小才女。我想这应该是《儿童文学》的功劳吧!
《儿童文学》又宛如爱的化身。三年了,它用“爱”的浪花推动着我前进的风帆;用“善”的乳汁润育着我生命的车轮;它用“美”的春雨沐浴着我飞翔的双翼。一首首放飞童心的诗歌,一篇篇文笔隽永的美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时刻涌动着生命急流,展现着真善美的花蕾,它们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爱”的种子,让我在爱中快乐成长。
《儿童文学》是本丰富、精彩的图书。我爱《儿童文学》,不同的年代,依旧的情怀,我将与《儿童文学》永远同行。
文档为doc格式。
。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六
在儿童文学的世界中,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宝藏,藏着无尽的智慧与乐趣。它们以独特的语言和故事形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这次,我们将总结儿童文学选读课程中的一些核心内容和重要点。
一、故事的重要性。
故事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它们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了复杂的人生道理,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阅读故事,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同情和解决问题。
二、文字的力量。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字,不仅浅显易懂,而且富有诗意。它们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三、多元文化的丰富性。
儿童文学作品中,不同文化的呈现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全球视野。
四、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将艺术和科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接触到科学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
五、情感教育。
儿童文学作品中,许多故事传递了重要的情感教育信息。它们教会孩子们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
总结,儿童文学选读课程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孩子们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提高想象力,还可以培养情感和社交技能。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方式。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七
《儿童文学选读》是一本包含了各种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书。这本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和自我认知的窗口。
这本书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等。这些作品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
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选文质量高,内容健康向上,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这些作品不仅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了乐趣,还让他们从中得到了启发和教育。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选文。这使得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适合自己年龄和阅读能力的作品,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逐渐进入成人文学领域的可能性。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还让他们从中得到了启发和教育。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选读》是一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集,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和自我认知的窗口。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八
儿童文学选读是一门引人入胜的课程,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文学作品,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成长、友谊、爱情和冒险等主题。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还加深了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作品,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它们充满了想象力和冒险精神,让我沉浸在其中。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成长和友谊的作品,它们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儿童文学选读,我也学会了一些写作技巧,比如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如何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等等。这些技巧对我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更加注重文字的细节和逻辑性。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选读是一门非常有趣和有益的课程。通过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还对文学和写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章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九
儿童文学选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到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本次总结旨在概括和分析儿童文学选读的重要性和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首先,儿童文学选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一系列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这些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如阅读报纸、杂志,甚至进行深度阅读时都十分重要。例如,学生在学习历史、科学等学科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深入分析和掌握知识点。
其次,儿童文学选读对于学生的社交经验和生活经验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机会。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相处,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生存。此外,儿童文学作品通常会涉及到日常生活场景,如家庭、学校、友谊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些主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儿童文学选读教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强化阅读技能:通过阅读训练,如速读、精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同时,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如预测、推断等。
3.丰富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寓言等,以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4.培养批判思维:鼓励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并引导他们分析、评价作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十
儿童文学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概览、深入分析、个人观点和结论这四个主题,来详细地探讨儿童文学选读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首先,让我们对儿童文学选读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儿童文学选读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精选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这些作品通常包含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角色描写和富有启发性的主题。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理解多元的观点,从而拓宽他们的世界观。
接下来,我们从深入分析的角度来探究儿童文学选读。在课程中,我们选择了《外公的铁道博物馆》这本书进行深入分析。这本书通过一个热爱火车的小男孩和他的外公之间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关于友情、家庭和爱的深刻主题。书中的文字简洁易懂,人物形象生动,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温馨的情感。此外,这本书还通过描述外公与小男孩在铁道上的冒险旅程,激发了孩子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关于个人观点,我认为儿童文学选读课程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水平,还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发展。通过阅读,孩子们学会了理解他人、尊重不同的观点,以及培养自我认同感。同时,他们可以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最后,我们总结出儿童文学选读课程的结论。儿童文学选读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探索想象世界的窗口,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孩子们能够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儿童文学在教育中的地位,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意的阅读环境。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十一
儿童文学选读课程是一门充满活力和趣味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们了解和欣赏儿童文学。本文将对该课程进行总结,探讨其核心内容、教学方法、目标及意义,并展望未来的教学改进方向。
首先,儿童文学选读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阅读、讨论和评价儿童文学作品。学生们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故事等,并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同时,学生们还需要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最后,学生们需要能够评价儿童文学作品,包括从文学、文化、社会等角度进行评价。
该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个人阅读、小组讨论、课堂演讲、角色扮演等。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儿童文学选读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欣赏和理解儿童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该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让学生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儿童文学选读课程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同时,该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让学生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未来的教学改进方向包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设计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同时,需要增加实践活动的比重,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之,儿童文学选读课程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课程,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未来的教学改进方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加实践活动的比重,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十二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儿童文学选读作为一门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欣赏儿童文学的宝贵机会。这门课程通过阅读一系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究儿童文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儿童文学选读课程中,学生们接触到了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学的理解。
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解文本,还需要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儿童文学选读课程鼓励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这种思考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此外,儿童文学选读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享受阅读的乐趣,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进而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文学选读课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教师通过这门课程,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学会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而学生们则通过阅读和思考,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选读课程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课程。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欣赏儿童文学的平台,帮助他们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学生通过儿童文学选读课程,发现文学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
儿童文学教学总结篇十三
儿童文学选读课程是一门充满活力和趣味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们了解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并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儿童文学选读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故事等。这些作品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够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生活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细读等。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快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提高阅读效率。同时,学生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文学理论知识,如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儿童文学选读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收获。首先,他们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其次,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最后,他们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儿童文学选读课程是一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课程。学生们需要认真学习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文学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学生们也需要保持开放和好奇的心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文学作品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