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制定可以避免盲目行动和随意决策的风险。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下面是一些制定方案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一
根据文件(通知)精神,为巩固“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成果,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推普周”活动方案,现将活动方案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今年推普周的宣传主题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各校区、各班要围绕这一主题,认真开展普法宣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让全校师生进一步树立法制意识,养成科学的语言文字观。
二、活动内容。
1、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要将弘扬传统文化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人人学好、人人写好”的氛围。各班根据学生作业规范情况,朗读水平,推荐校“小陶子书写大王”、“小陶子朗读大王”各4名,学校将予以表扬。
2、各班要充分利用班队课、品社(品生)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结合行知诗歌,广泛开展以热爱祖国、讴歌新中国伟大成就、学做小陶子为主题的活动。
3、组织开展啄木鸟行动、规范字书写等比赛活动,开展校内文字规范化自查,以规范校园内的用语用字。(由中段大队部负责)。
4、全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把“讲规范话,写规范字”作为一种自觉行动。本部的教师在周五中饭前将教师基本功训练用的小黑板(书写内容另行通知)展示在食堂内。
三、有关要求。
2、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随笔”作用,撰写教育教学、学习随笔,并及时上传于学校网站。
3、推普活动应常抓不懈,让每一个孩子养成“讲规范话,写规范字”的习惯。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二
为进一步加强县妇联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切实做好机关文化监事各项工作,推进生态建设跨越式发展,特制定县妇联机关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推进机关和谐这个中心,以追求高绩效为基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先进文化引领机关管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各项工作,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推进和谐区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工作重点。
(一)提炼机关文化理念,加强机关精神文化建设。
机关文化理念是机关文化建设的精髓,是引领机关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向导。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廉洁高效,运转协调,公正秀明,行为规范”的机关建设目标,“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等,发动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征集提炼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积极向上,全体认同的学习理念,执政理念,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廉政理念,人才理念,创新理念等机关文化理念,并对其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的诠释,使之成为干部职工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二)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机关管理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工作目标责任制,财务管理,纪律考勤,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以科学高效为核心的勤政制度:建立信息反馈,跟踪督查,责任追究,清正廉洁等自律制度;建立以目标激励,待遇激励,竞争激励为主题的竞争激励制度等。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形成规范化服务制度体系,把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规范化,制度化并转化为机关人员的实施行为,为机关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机制。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面临一场新的调整和改革。为了在今后五年内更快、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我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基本概况。
碱泉子小学始建于1984年9月,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其中校园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建筑面积703平方米。小学覆盖人口2500人以上。于2006年8月有北京大地环球公司投资新建教室350平方米、国家危改项目修建372平方米。绿化面积600平方米,校内外硬化面积2500平方米。
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科学实验室。学校在2004年配备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设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办公用计算机5台,师机比1.4:1。学校现有图书876册,生均10册。学校配有能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的音、体、美器材及教学具。
学校现有教师7人,支教教师教师1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人,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一级教师1人,小学二级教师1人,平均年龄38岁。教学班5个,学生82人(其中小学3个班,54人;幼儿班2个,28人)。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实施新课程,打造新型教育,发展师德教育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以新课改为切人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细化岗位责任制,量化工作成效,严格规范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积极发展教研活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建设了一支充满活力、敬业爱生、作风踏实、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二)存在问题。
1.教学设施欠缺,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的活动器材等都不到位。办公室、功能室较落后,且短缺。
2.师资力量薄弱,不均衡,学校暂没有体、音、美专业教师。
3.教师的教研意识淡薄,主动发展意识不够强烈,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学生来源复杂,家庭情况迥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5.德育工作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形式单一,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待加强。
三、办学理念与目标。
(二)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求实创新。
(三)办学宗旨:让每个学生活泼、快乐地成长。
(六)办学特色:强化文明礼仪教育,突出经典国学诵读特色。
(七)发展策略:创农村小学教育特色,树农村小学一流名校。
(八)办学目标:打造农村一流教师,培养农村一流学生,创办农村一流小学。
(一)总目标。
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快文化建设。建优美环境,树优良校风;创优异成绩,育合格新人。努力塑造良好教育形象。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办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德高尚、学风端正、特色突显、质量上乘”的规范化学校。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
(二)具体目标。
1.学校基本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加强学校基本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有计划地改造学校教室门窗,添臵体育器材;完善办公室设施,创造良好办公环境;装备多功能室,添臵多媒体教学平台;确保教育教学的高效率。
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努力构建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打造书香飘逸的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加强培训学习和师德教育、业务能力学习,塑造一支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善于沟通、易于合作、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培养骨干教师。建立一支素质好、观念新、理论强,有积极进取精神的科研队伍;鼓励并支持教师进修学习,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师本科学历达100%。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允许有差异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勤学、多思、博取、虚心”的学风;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4.德育工作目标。
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管理,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整体优化德育过程,加强学校德育的“三化”建设。即内容层次化:低、中、高年级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德育内容,不同的评价标准,制定不同的目标,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连贯性和实效性;途径网络化: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育人网络;方法科学化: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新突破。
5.教学工作目标。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教学艺术水平;抓好体卫艺教育,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力争五年内把体卫艺教育做大做强,成为学校特色教育项目。在教学管理、质量检测、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1.根据教师的情况,具体分工,做到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加强对年轻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学校活力。3.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4.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5.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
(二)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设师德评估细则,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按学校要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把师德列入教师考核。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汇报课。
3.推进“名师工程”。积极创造条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推荐优秀的论文和教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上教育信息网。以“新人成长工程”与全员参与的基本点,采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体验反思”的方法,积极发展校本研修。
4.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学校每周组织集中教师学习一次,每学期教师学习2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做好笔记,促进教师养成读书习惯,做学习型教师。
(三)改进德育方式,增强德育实效。
1.以教学常规的养成教育和责任感教育为主题,做到班班定目标,周周有要求,日日有评比,培养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和责任感,发挥学校校风对教学质量的支撑作用。
2.继续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氛围。完善社会、家庭对学校的反馈信息。
3.继续探索班级自治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活动,把班级还给学生,自治管理,让每位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班级充满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
4.建设一支良好德育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班主任工作细则,进行管理工作考核,经验交流等,建立一支德育工作的研究队伍。
5.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心理问题。
(四)培养骨干教师,强化科研立校。
1.建立科研小组,选拔师德好、业务能力强、勤于钻研的骨干教师,组成学校科研队伍。
2.建立健全学校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定期召开科研小组会议,加强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
3.组织科研组成员、骨干教师参加科研培训,聘请专家,教授引领、指导,提高科研水平。
(五)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堂常规管理》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教学质量监控和考试成绩的分析、推进课堂教学管理,认真组织同级听课,实行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大力加强校内督导。
2.开展课堂教学行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积极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有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对评价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的研究,使评价由单一到全面,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4.建立健全教学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六)重视安全教育,争创平安校园。
1.成立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管理,加强演练,定期检查,及时整改,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健全对学校师生人身安全的防范措施,切实唤起教师责任意识,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严格落实学校封闭管理,做好来人登记制度。
3.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举行安全教育诵读比赛,开展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办安全教育主题墙报,挂安全教育标语,树安全教育警示牌。
4.值周领导、教师加强课间巡视检查工作,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开展对学校及周边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臵、上报。
5.加强节假日、夜间值班巡查,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6.加强对师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避险能力。
1.思想保障。组织学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2.组织保障。学校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各部门目标明确,职权分明,责任到人,形成合力。
3.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管理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
4.资源保障。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5.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6.队伍保障。学校的主动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配备至关重要,期望能得到局领导对本校教师结构的特别关注,配备体、音、美专业教师,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学校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新形势新目标鼓舞人心,新课程新跨越催人奋进。学校五年规划是我们发展的蓝图,昭示着学校的美好明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坚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以求真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明确目标,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永不满足,认真完成我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必将开创碱泉小学教育事业的新辉煌。
。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四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加强信息报送组织。
(一)向局信息科报送的信息由各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审核,并制定相关制度予以保障。
(二)建立信息采编、审核、报送机制,报送的信息要履行严格的核签手续,确保信息质量和信息安全。
(三)指定专人作为局信息科信息联络员人选,具体负责信息报送工作。
3、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组长:于会荣。
副组长:
成员: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五
学校英文:school是指教育工作者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受教育者开展系统教育活动的组织。这个名字起源于中华民国。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欲作百年名校,须有百年大才!
学校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成人,一个是成才。成人者,即成就健全高尚的人格,即内圣;成才者,即具有创新成就的能力,即外王。现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成人的问题,德为人之本,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要想成为大才,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几无可能。
20xx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明确指出: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同年9月发布的《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同时指出:必须“加强齐鲁文化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孔子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网络文化等优秀文化人才,凝聚一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独特竞争优势、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产业人才,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齐鲁文化人才高地。”
刚刚结束的党的xx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求全国全党必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就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变。****实验小学五年规划的宗旨和核心应该紧跟中央精神和时代主旋律,以创造性的思维,闯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走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中国教育界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先锋。
现在的****实验小学在校领导的英明领导下,领导班子空前团结,师资力量雄厚、工作热情高涨,整个团队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思想解放,轻装上阵,一定会在教育改革的事业上挥洒最绚丽的篇章。
略
创造思维,锐意改革,闯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学习成绩突破性提升,创造学生爱学、校家和谐的大好局面,成为济南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素质教育标杆。
认真研究中国和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西方科学教育方法为指导进行数学等科学教育,以中华传统“孝亲尊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道德文化奠定学生的人格基础。
老师:
“教者,上有施下有效者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所以,一个学生有没有品德,爱不爱学习,将来成才与否,主要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以身垂范。要让孩子爱学习,首先老师得爱学习,所以,在学校里首先要解决老师的教育理念问题。建议邀请各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名师到校作报告,老师们共同研讨学习,形成教育理念积极探讨的学术氛围。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孩子:
引入“读经教育”理念。读经教育包括读诵中国经典、英文经典、音乐经典等。经典是经历数百千年生生不息的人类最高等智慧的结晶和体现,诵读经典,读经可以开启孩子的智慧,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等经典,蕴含的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生准则,大量的读诵会令这些精神营养渗入孩子的心灵,指导孩子的行为,成就孩子的一生。
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读诵高等的经典,会强烈刺激孩子的脑神经发展,使我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发生本质上的提升。一个人的智力就是有记忆力和理解力构成,读经会让孩子变得非常聪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轻松提高了。因此,读诵经典,可以同时解决成人和成才两大难题,被学术界誉为“最经济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最急功近利的投资模式”。
读经教育实施方法:
a)教材:《论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等》。
b)时间:每节课上课前5分钟读经,剩余时间教课。
c)读法:只读不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音乐教育:每个教师不间断播放经典名曲做背景音乐,培植乐感,愉悦身心。
e)行为规范:全面引入和践行《弟子规》。
3、校园。
《道德经》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圣人行不言之教”,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重新装点校园,以传世书法作品、圣贤经典名言警句等装饰墙体、教室等。校园播放经典名曲,杜绝摇滚乐等低劣的通俗歌曲,在整个校园塑造美妙、文雅、诗意的良好氛围,让孩子的心灵宁静而舒缓,远离浮躁暴戾之气。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会非常有利。
4、家长。
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比学校更重要。但是,现在为人父母者,却完全不知道为父为母之道,这是家庭教育失败的最大根源。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学校应该肩负起教育孩子家长的重担。所以,我们要建立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再教育培训,如果家长能够知道名理,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教育好。
孩子学习成绩差,不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努力,而是学生不够聪明!
读经教育由台湾王财贵教授首先倡导,在全世界已经推广近二十年,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效果。时至今日,全球已经有5000万华人接受这一理念读诵经典,在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地区,乃至在国内很多民办私塾中均采用这种办法,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孩子的情商普遍提高,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经典本身就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人类人性的最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我们人类的本性完全吻合,所以孩子们阅读越愉快,阅读文言文的很高了,白话文的水平就随即提升了,语文的水平高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就相应提升,人就会变得耳聪目明,学数学等科学科目就很容易了,最终孩子们会把读书和学习当成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当然就愿意去做,爱学习爱读书了,孩子就明白道理,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孩子就会成人成才,老师会教的轻松愉快。
现在,国内部分省份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读经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正在试验性的引入体制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作为孔孟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却落在了兄弟省份的后面。我们只有接着xx届六中全会的东风,认真研究,狠抓落实,推广五年,争取收到以下成果:
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文武双修的社会英才。
2、培养出一批知书达理,感师恩知道义的仁人志士。
3、培养出一批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光耀母校。
4、老师通过带学生读诵经典,境界高升,气质非凡。
5、开体制教育改革之先风,深远影响中国教育的发展。
6、预计会成为山东省委宣传部“德耀齐鲁”工作的样板工程。
《读经教育十一大好处》。
2、《读经教育成功案例》。
3、《诵读经典是最经济与最简单的教育方法》。
4、《诵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有效手段》。
5、《南懷瑾谈背诵》。
6、《从脑科学的观点论“儿童诵读经典与潜能开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以发展规划引领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青岛西海岸新区弘德学校创建于2016年9月,是新区工委管委着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原临港小学异地重建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20998平方米;现有47个教学班,教师133人,学生1996人。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实施“融入式”党建,打造“和美弘德心向党”党建品牌;推行安全工作24小时无缝隙网格化管理,建设平安和谐美丽校园。秉持“以德立校、和美育人”的办学理念,凝聚“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成就最好”的价值追求,构建起美德、美智、美能、美艺、美劳之“和美”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建设“胶南年画”实践基地、“时光隧道”老物件陈列室,开发乡韵课程,推进乡土文明建设,为师生留住乡愁,留住中华文明的根、脉、魂。
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凸现,人才培养得以全面发展。40多名教师获区级以上荣誉和奖励,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团体奖5项、个人奖40余项。学校“和美”文化特色育人显著,多次承办全国会议,多次经验交流,多次被各级媒体报道。连续获得新建校验收评比第一名,荣获青岛市文明校园、青岛市四星级阳光校园、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青岛市绿色校园、青岛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青岛市语言文字达标学校、新区教育系统综合考核优秀工作单位、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区重大活动先进单位、新区优秀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目前,学校正努力建设老百姓家门口“和美”的新优质学校,致力于培养志存高远、崇文尚德、勇于担当,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一)外部环境分析。
1.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和融入教育教学的能力极大增强。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正在改变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资源供给等教育生态,教育有望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班级授课制难以突破的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因此,在以发展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为目标的新时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以及服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能让教育变得更强、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西海岸新区大力推进的智慧课堂项目正为我校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遇与挑战。
2.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外部动力。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而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重要保障。基础教育发展已经由注重量的增长转入质的提升阶段,优质均衡的目标正在把基础教育引向全新的方向和更高水平的公平与效率。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和教育强区战略的加快实施,西海岸新区基础教育发展从数量均衡向质量均衡转变已是必然的政策选择。服务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大局,既是新时代赋予本区各类学校的历史责任,也是推动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基础。我校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战略布局中深度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加速推动集团品牌化建设步伐,既是现实要求,也是战略选择。如何融入持续深入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如何获得更为充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以及如何产生强大的集团品牌影响力,既有自身发展需要的内在驱动,更有西海岸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外部动力。
(二)内部背景分析。
1.学校精细化管理,规范高效。
学校注重管理的精细化及制度化,力求规范、高效。学校倡导以人为本,贴近教师的工作方式,推行民主公正、高效优化的管理模式。教职工代表大会决策制度、教育议事会合力助校制度规范落实,已经基本形成了“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框架。在多年的发展中,教师队伍形成了严谨务实的教风。在弘文教育集团成立以后,更是加强了集团校校际间的交流和融合,达到了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效果,提升了办学声誉。
2.教师品质化发展,有序成长。
学校重视教师团队建设与个人专业发展的提升。在打造一支敬业爱岗、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已经培养了一批在市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各个教研组团队帮扶效果显著。针对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理清教师的专业成长思路,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实行“教师分层梯队培养”,以学校资深教师为核心力量分别建立了学科工作坊,培养了一批教研一体的骨干教师。
3.课程衔接式改革,初见成效。
学校发挥“九年贯通”的资源优势,开展课程纲要编制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研究学段衔接课程、学科引桥课程与拓展课程。学校在小初衔接课程建设、评价改革等工作中大胆尝试,从学校的育人目标出发,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从教师教学的个性出发,努力进行小初课程的衔接研究,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衔接课程的开发、规划与实施,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空间,也促进了管理机制、教师素养、资源支撑等学校运行系统的随同变革。
(一)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综合型的师资队伍。
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管理直接制约着学校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合适的管理策略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健康发展。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切入点,以发展性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敬业爱生、专业创新、智慧行动、教育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持续推进教师共同体建设,有计划的实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工程,造就一批“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加强校本研修,有效激发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自觉;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每人至少能在专业学科外开设一门选修课程、带一个学生社团。加大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力度,五年内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优特教师数量有大幅度提升。拥有2-3名青岛市级以上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齐鲁名师或青岛市名师有新突破。激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在区级及以上范围开设研究课、公开课或学术讲座的教师达到有四分之一以上;提高教师在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的数量和名次,力争有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且获得较高等次。
(二)学生成长目标。
学生成长目标:养正尚美,让学生在积极的快乐中获得最好的成长。
教育要引导学生以学习生活中通过思考和行动获得的成功体验以及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而产生的快乐感,我们称之为积极的快乐,绝非是因没有目标、没有意义、逃避困难的为快乐而快乐的消极快乐。
学生的快乐是目标导向的快乐。在学校培养目标统领下,学生的快乐是个人兴趣得到满足、个性潜能得到关照、独立思考得到培养、合作学习得到支持、行动效率得到提高而产生的快乐。学生的快乐绝不是为快乐而快乐,它是因符合个性的不断成长而产生的快乐。学生在成长中获得快乐是学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积极快乐与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纪律、秩序和规则并不矛盾,当我们评判这些纪律、秩序和规则的合理性时,唯一的依据就是促进还是压抑孩子的个性,是保护还是损害孩子创新创造的环境。
(三)教育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1.国家认同。
我们的培养对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无论经济如何“全球化”、教育如何“国际化”,都是基于国家和民族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国家认同是最基本的情感诉求和情感归属;国家认同不仅是简单的爱国爱家,而且是伦理和道德判断的结果,包含正直、诚实、善良等优秀品质。
2.国际视野。
身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民族及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主流实践。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知识系统和优秀文化既不符合发展需要,更不符合人类共同伦理和价值观。因此,学会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并实现无障碍沟通、具备国际视野是中国学生未来参与全球竞争必备的关键能力。
3.创新精神。
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意识和精神,是思维发展,特别是创新思维发展的途径;思考精神是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多角度思考、综合性思考、远距离思考以及思考的思考等思考品质的总和,其中包含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意志力。思考精神是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实践能力。
学生应学会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学会独立或合作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以创新为目标的行动能力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包含行动意愿、行动计划、行动策略、行动意志、行动效率以及行动反思在内的行动要素链,是与创新精神同等重要的关键能力。
(四)学校管理目标。
学校管理目标:打造智慧型、精细化管理的高效管理团队 。
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文化管理,科学设置学校管理机构,优化学校管理机制,建立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学校管理体系;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拓展办学思路,提升办学效能;加强组织建设,打造智慧型高效的管理团队,明确管理责任,一岗双责,条块结合;加强督查考核与制度落实,形成高效能、精确化的常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高效化、制度化建设。
(一)进一步优化课程管理体系,研发完善小初衔接校本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智慧课堂的落实力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致力于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团队建设,通过制度引领学校管理。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五)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建立文明校园。
(一)管理创新——建立精细、简约、有效的学校管理系统。
1.实施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教职工聘任考核体系和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实行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和质量管理,提高学校竞争力。
2.建立岗位责任制,落实“首问责任制”,明确第一责任人意识,推行学校工作第一责任人闭环式管理。学校行政办公会为落实首问责任的发生地,督导中心为检查监督首问责任的部门,教代会为追究首问责任的机构。
3.优化学校管理组织系统。
(1)完善纵横沟通、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凸显智慧型管理。进一步理清各部、各处室的职责,明晰工作流程,完善以“小学部、中学部、校务部”为基础的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互相沟通、互相支持的管理体制,加快以“分部管理、年级管理委员会”为基础的项目扁平化管理改革进程。进一步完善自我质量监控体系,推动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断探索建立适应信息化、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
(2)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工会、妇委会、学术委员会的功能,健全工作组织,完善工作机制,引领全校教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3)建立项目负责制,为教师发展、参与学校工作搭建平台,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发他们的专业自觉与成就感。
(4)完善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发挥其在参与学校管理和自主管理方面的作用。创设平台,丰富形式,加强培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促进学校“管理下移”。
(5)家委会是学校合作伙伴。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与知名的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合作,进一步完善“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模式和家校沟通的有效机制。
(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干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1.打造优秀管理队伍。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具有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创新力的学校领导班子团队。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实行教职工民主评议学校干部制度;强化培养培训,提高学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善考核机制,全面准确评价学校干部;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从严管理学校干部。
(2)强化队伍质量与责任意识。一是学校干部要管理与教学双手抓。要根据各自分工,自觉制定干部岗位目标和质量目标,履职尽责,以身为范,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担当意识,带领本处室全体成员努力争先创优;要有自己的挂靠学科,并对挂靠学科质量负全责,要勤于学习、深研业务,做学科明白人和引领者,掌握教育教学主动权。二是要落实教研组、备课组质量责任意识。要通过干部包干学科的层级管理机制,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明确组长是学科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组长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全组教师提升备课组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教研组考评管理制度,树立“为团队增荣光”意识,不断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实现教研团队的利益共享。制定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竞争激励机制,建设学习型、效能型、创新型干部队伍,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3)加大“一体化”办学对口干部工作对接力度,全方位深化“一体化”管理探索,落实分管校长负责制,加强干部培养力度,不断增强管理团队的领导力与执行力,进一步创新领导与管理模式。强化队伍质量与责任意识。细化干部工作职责,继续实施中层干部包楼座包年级组包学科制度,全程全方位科学谋划、督查指导分管学段、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抓落实、抓质量、抓特色的责任与水平,打造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有德有能有担当的干部队伍。
2.着力建设学习研究型团队。
申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立项,制定方案;建立课题研究记录,每月开展研究和交流活动;组织课题组教师对各级立项课题实施研究。编辑学校教科研成果集;组织课题成果阶段性总结;推出教师科研成果专著出版工作。完成2-3项省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出版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管理专著。
3.促进教师发展,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是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师德考核评议、定期分析报告、弘扬师德先进典型制度,完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责任追究机制,自觉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偿辅导、违规征订教辅材料、收受家长财物等违规行为。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扎实抓好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对师德失范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励、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学生问卷、家长电话访谈活动,做有责任的阳光老师。开展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好老师”四标准为内容的“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主题演讲活动,评选“感动弘德好老师好团队”,树典型学先进,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引领教师提升师德境界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建立科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促进多元评价,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2)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坚定不移地走教育实践加教学反思的发展之路,培养有成就的特色老师。学校为教师成长搭台子、立梯子,请进来,走出去,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学习、实践、反思的机会,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二是读书学习,提升素养。定期开展教师论坛、读书沙龙、反思随笔、论文展评等,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打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有效学习”的学习型校园。三是夯实基础,促进成长。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全面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四是构建“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团队教学校本研修体系。加强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以活动引领为有效载体、课堂研究为主要形式、课题研究为重点对象、校本开发为主要目的,通过课程纲要撰写、重温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考题、专业阅读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体系,通过同题异构、集体备课、专家引领、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等手段,提高有效课堂建构的能力。
(3)加强教研团队建设。首先通过干部包干学科的层级管理机制,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强化组长质量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教研组考评管理制度,来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实现教研团队的利益共享。其次是搭建各种平台,通过各种教研活动促进教研工作的有序规范、科学实效:实施“一体”共享,以“和”促研;加强集体备课,以议促研;开展各种比赛,以赛促研;骨干示范,以领促研;主题大教研,以评促研;读书学习交流,以学促研;各种常规检查,以查促研。学期末评选“先进教研组(年级组)”。打造以学科教研组和年级教研组为依托的校本教研共同体,构建“动力群”,激发“群动力”,继续走教师共同发展之路,依托教师发展中心、项目研修中心、专家带徒培养、名师工作室“孵化”,激发教师自主发展、追求优质的内动力,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办公经费的10%以上。
(4)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历提升;引进新教师中研究生教师数量;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引进省内外名师和外籍教师1-2人。
4.完善教师梯队建设方案,培训青年、培养骨干、打造名师。
(1)实施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形成学习共同体。为不满三年的新教师配备师德优秀、业务精湛的师傅,与徒弟进行结对带教、培养。为三到五年的青年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岗位历练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被评为青年骨干教师的要安排名师带教,并列入校骨干教师后备人选。
(2)实施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培养方案。在学校各学段中选拔优秀学科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借助区、市知名专家的专业支持,立足弘文教育集团“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重点打造一批区内外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和班主任领军人物、重点优势学科。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争取五年内涵盖每一个学科,让每一个教研组团队都有优秀教师带队领跑。
(3)加大教师团队中核心力量的培养力度,形成“骨干教师”共同体。学科教研组是教师学科能力发展的支持平台,倡导“1+12”的团队合作理念,构建打造优势学科和卓越团队。聚焦核心教师思维品质、研究品质和思维方式的提升,促成每位成员个体的发展。
5.组建专家顾问指导团队。
定期指导学校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活动项目的顶层设计指导等;在学习文化、课堂改革、课程建设、教育科研等模块,邀请专家讲学、名师点拨指导,以整体提高教师素养,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推进德育课程化建设。
围绕培养学生养正尚美核心素养的要求,形成九年一贯制养正尚美养成教育系列校本教学体系。创新德育形式,寓德育于学科教学、活动、艺术、体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之中,精心打造“文润玉成6+3”素质成长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和“一岗双责”育人责任制,强化德育管理和安全管理责任。
大力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意识,落实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逐步探索建立德育全员责任制的评价办法。加强特殊学生管理的研究和制度建设,促进学生管理的全覆盖和科学化。
(1)继续完善与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校本培训研讨,增强班主任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探索教师层面班级合作体建设,创造性开展“我的文化我的班”活动,形成班级文化管理特色。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班主任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激励,培育德育名师、建设“班主任工作坊”队伍,探索班主任队伍整体创优机制,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年级组长工作职责,加强对年级组长工作的指导,发挥年级组在教师育人能力发展支持平台的作用,探索在年级组实施德育分层管理。
(3)构建家校共育的合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 家委会活动,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组织教师开展全面家访活动,增进家校联系,形成合力。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家校牵手,架起心灵桥梁”心理培训项目,加强对家长家教方法的指导。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学校共同达成基本价值观,与学校共同完成学校课程内容,与学校共同组织公益活动提升学校教师育人和家校沟通水平,促进师生、家长健康幸福成长。
(4)发挥学生成长中心作用,完善学生发展指导机制,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人生规划提供科学的评价、指导和服务。
3.整体设计、分部推进学生素质培养。
本着整体推进、无缝衔接、和而不同的原则,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有效培养模式。以习惯率先、素质优先、能力领先为宗旨,小学部根据低、中、高三段学生的实际,递进式设计教育阶段性目标,重点在基础性规范和基础性学力培养上。中学部根据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的实际,尤其是青春初期的特殊性,重点落在自信心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和人格素养行成上,设计习惯养成教育系列内容和主题活动,加强学生自我评价。
4.加强德育评价体系的建构,使德育评价过程化 层次化、多元化。
认真落实《青岛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各学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构建涵盖学生课业负担、教学质量、学生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内容的综合质量评价标准,构建完善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德育综合督导制度。创新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设立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综合荣誉称号和单项奖为主题的优秀、超越和特长学生奖励制度,探索实施以“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和谐发展,加强过程管理、坚持发展评价,培育自主意识、促进个性发展”为理念的学生学分制学业评价,把学生在校的所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都纳入学分评价范围,学科课程、德育课程、专题活动、阅读等都纳入学分评价,给予学分奖励,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与品德人格、基础和特长。
5.继续发挥特色活动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班级文化创建、艺体特色社团活动、节日仪式课程、学生自治委员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不断强化德育实践与体验,加大学生自主组织、参与实践活动的力度,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让学生更健康、更愉快、更有审美情趣,更积极向上。
(四)教育教学。
1.做实国家课程。
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在课程标准引领下突破课堂,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力争形成较成熟的经验和理论总结,在区域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1)变革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推动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实施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尝试选班制和走班制。
(2)根据课标与学校实际、学生基础,重点梳理各学科九年必学、必记、必会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形成各学科阶梯式“知识与能力纲要”“双基”测评体系。
(3)研发各学科微课程,建设微课程资源库。各学科加强对新授课重点、学习方法重点指导、疑难点突破等微课的研究与积累,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微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外学习与指导,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研究,全面实施差异性教学策略,使“人人能成功”成为可能。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打造优势学科组,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1)形成具有弘德特色的、有效进行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体系。做到规范、专业、合作、高效。加强对教材、学生、考试的研究,积极开展级本化、组本化学科活动,探索形成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学校师资特点、学生发展需求的学科宣言,形成“开放、合作、共享、创新”的教研文化。
(2)打造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学科教研组和年级教研组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采取融教育理论、课程与教学方式于具体研究活动中的行动策略,进行包括同题异构、集体备课、专家引领、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的课例研究,使教师通过对不同课型的课例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有效课堂建构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主体性和个性化。从本校实际出发,广泛进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校际联合、学校与教育科研院所的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丰富教研活动内涵,通过培训学习、定期研讨、开放观摩、达标训练、考核评价、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切实关注研究与实践的一致性,抓住实践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实践,使教研组和备课组真正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
(3)全力支持并发挥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与语文学科建设及骨干教师培训的辐射作用坚持学科研究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及时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带出学科名师,打造优势学科。
(4)依据学科特点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课堂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各学段、各学科将围绕学校“问题研学,多元联动”研究课题,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立标学标达标”活动,借助教研组集备、同课异构、磨课议课、教学沙龙、课堂比武、一师一优课等活动,探讨完善各学科教学模式体系,突显有效教学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练定讲、师生互动、考查反馈”五大核心要义,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提上来,向课堂的扎实落实要质量。
(5)开展专题研究,依托课例,打造各学科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模式的打造流程是:学科组长引领-----骨干教师示范----教师课例打磨----教师课堂展示----研究成果提升。
3.做强立足九年一贯整体构建的学校课程。
融合传统文化精华的学校课程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形成与学校文化、学科教学、艺体教学和团队活动等有机渗透、相得益彰具有弘德特色的文体课程体系。
(1)加强社团建设课程化实践,利用各种资源和学生需求,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并对社团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逐步建立导师制下的学生社团组织新构建。
(2)节假日指导课程和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设计形成弘德接见日指导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寒假、暑假作业体系;树立“大校园”观念,积极拓展和加强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
(3)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审美育人功效,将艺体课堂教学与兴趣课程及艺术活动完美结合,探索艺体模块教学;让非遗走进校园,吸收社会力量和专业团队参与,积极开展校园舞台剧、课本剧、琅琊窑、陶塑、剪纸、舞蹈、古筝、管乐、足球、篮球、武术等才艺类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突出的亮点和特色;举办好“艺术节、体育节、足球节”等各类才艺特长展示活动,使学生才艺年年有进步。
(4)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学生兴趣培养、特长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以整合为手段,以创新为动力,形成学校主题鲜明、贯通一致的特色项目群。继续探索综合实践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融合,整合现代教育资源,建成省级“综合实践教学学科基地”;研究性学习项目突出高品位、本土化、特色化、系列化;机器人、3d打印、创客比赛成绩在省内外崭露头角。
4.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未来五年切实探索校本科研有效性的路径,逐步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和校本研修体系,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促进教师更智慧地工作和更有成效地工作。
(1)制定学科校本教研学习计划,并与教研室、专家形成结对关系,有效指导和实践。
(2)深化学校课题群研究。建立符合学校特色和适合学生发展的群课题体系,深入开展校级课题研究,积极争取申报并承担区市、省级、国家级课题,建立起学校三级课题研究网络:学校核心课题---骨干引领课题---个人专项课题。人人参与微型课题研究,做到教育教学研究化、研究教育教学化,大部分成果能够转化为学校改革与实践的具体行为。鼓励真研究、真实践、产生真经验、获得真成果。
(3)打造学习型组织,在教师中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读教育名著、写反思随笔、开展读书沙龙。开展团队教研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防守,努力创造条件让学校的老师与优秀骨干教师同课异构、促进交流,与优质学校结成友好学校互通交流、促进提高。
(一)学校管理目标达成标准。
1.形成精细化管理的高效团队。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工作踏实,公正廉洁,能建立符合实际、管理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管理链畅通,效率高,在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
2.建立起一支具有先锋带头作用的党员队伍,党员事事、时时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二)教师发展目标达成标准。
1.全面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知识技能、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不断提高,教师获得高级及中级职称比例达到上限;争取培养新增1-3名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区名师及1-3名市学科骨干、市名师。
2.每年学校均能按上级规定积极申报省、市、区各级各类教科、教研类课题,积极落实学校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的结合,使全体教师能积极参与学校、教研组及个人的各类课题研究活动,以研促教,不断提升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水平。
3.推进弘文教育集团名师工作室建设,为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搭建桥梁,为兄弟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三)教育教学目标达成标准。
1.初步形成小初衔接课程体系,建立起学生自主选课、走班教学的拓展性课程教学模式。
2.拓展性课程中新增3个凸显创新素养培养的课程,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在各类各层面的活动(竞赛)中展现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有1门及以上课程获评区级以上精品课程。
3.基础性课程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体质达标实现高标准,运动素质检测及各类综合性学习质量在区内保持不错成绩。
4.探索“集团化德育队伍”专业化成长的新路,在区内形成一定知名度。
完成时间:2025年8月。
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发展共识,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依靠全校教师的专业智慧和学生的创新潜力,共同促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规划是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也是引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成立“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全面部署、有序推进规划的实施;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将总体目标任务分解成学校和部门的学年度子目标、子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具体目标、配套措施、实施方案,确保规划全面高质量落实。
深入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战略机遇期。学校要以发展规划统一全校师生思想,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将学校建设成为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而付出一致努力;要大力宣传并及时公开规划内容、实施效果,积极引导师生参与、监督规划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全面提升全校师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获得感。
(三)保障经费投入。
依靠西海岸新区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扶持,争取办学所需的充足财政性经费投入财政投入,以保障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确保学校经费在稳中有升的前提下,集中资金办理学校超常规发展中的大事。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等重大项目采取专项申请、专项实施。
(四)依靠专家引领。
引入专家资源,借助专家智慧,深入指导规划重点任务的落实,是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组建与学校教育理念契合的专家团队,针对学校改革发展任务进行专项研究实验,以高水平研究成果指导学校教育改革实践。在专家引领和指导下,各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及时总结和推广规划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不断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
(五)强化监督落实。
成立规划实施监督评价小组,由校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外教育专家组成,每学年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及反馈,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确保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和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加强过程监督,注重信息反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时修订规划目标任务及后续建设规划,确保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六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更好地满足辖区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省、市教育发展总体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1.硬件设施。学校占地3737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包括综合教学楼、生活服务区和风雨操场等三部分。综合教学楼分为办公区、普通教室区、功能教室区三部分。
2.软件情况。20xx年,学校按学生数配备教职员工9人,其中,专职任课教师9人。现对教师情况作如下分析。任课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3人。中学高级职称2人,小学高级职称7人。
(二)办学优势。
1.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较好,配套设施标准较高。
2.学校管理干部年龄、性别搭配合理,多为市、镇名师,有较强的合作、创新和竞争意识。
3.教师团队整体素质良好,学习意识、工作积极性较强。
(三)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1.我校的发展定位为高品质的“智慧校园”,这对我校来说既是一种高端发展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2.我校发展前景广阔,未来规划以居住为主。学校地处镇中心,方便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实践活动。学校与周围社区在社区活动、敬老爱老、场地支援等方面交往频繁,与友邻单位关系融洽,互动良好,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学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学校教师的调动,长期合作以来,形成团体共识和彼此配合的默契,为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4.生源结构多元。学校近几年接收新生为15人的适龄儿童,生源比较稳定。近几年家长中教师、公务员、银行职员、新闻工作人员、私营企业主、公司职员等占比显著提高,普遍对教育都很重视,学历层次也比较高。从总体来看,生源逐年递增的速度非常之快,在镇区小学内相对比较好。
5.学校工程建设时间较紧,直至20xx年9月开学之际,部分硬件设施建设及装备都已完成。
二、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南,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省、市、镇教育发展总体部署,深入开展“开放教育”实验,精心打造“智慧校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办现代化品牌学校。
(二)办学目标。
1.总目标:办一所“学校有灵魂、教师有思想、学生有主见、家长有信心”的现代化品牌学校。
2.具体目标:
(1)重点建设目标:经过5年的建设,建成高品质的“智慧校园”,在全区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2)特色学科目标:打造在市内知名、镇内领先的特色学科1—2个,在镇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学科2—3个。
(4)教师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建设机制和措施,加速“名师”队伍建设,到20xx年,培养镇级以上名师达5名以上。
(5)人才培育目标:到20xx年,教学班达到12个,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获区级以上奖项10项以上。
(三)培养目标。
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明都市人。有德行,就是具有积极的、发展的、完整的、可塑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性,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智慧,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敢于质疑问难,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情趣,就是具有高雅的情趣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过上一种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学习生活。
有气质,就是举止文雅大方、自然得体,具有稳重细致、通情达理、诚信大度的气质。
(四)办学理念。
1.核心价值:以“正”治校,让智慧做主人生。
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让智慧做主人生,就是要构建智慧的管理体系,用智慧的教育去开发孩子的智慧,用智慧的爱去引领孩子自主成长。
2.一训三风:
校训:蒙以养正、文明以健——“蒙以养正”源于《易经·蒙·彖辞》,“蒙以养正,圣功也。”正,是正道,是人世间光明之途;正,是正气,是天地间浩然之气。意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培养儿童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启蒙教育就要培养儿童走正道,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正人君子。“文明以健”源于《周易·同人·彖辞》,“离者,明也;乾者,健也。既明且健,同和于人,谓之同人。”意指君子禀性明朗而又强健,是对君子生命力的赞美。“文明”,是符合天道自然内在运行规律的社会形态,是符合道德伦理的言行和品格。健,蕴含身体健康、体魄健壮、心灵强大之意。我们基于“蒙以养正”去启发人、教育人、发展人,努力把学生塑造成“文明以健”的少年君子。
校风:求真向善、尚礼臻美——真,是自然的灵魂;善,是人性的光芒;礼,是优雅的力量;美,是生命的绽放。真、善、礼、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全校师生追求的价值取向。
教风:教起于思、开而弗达——教学,是师生一同成长的生命旅程。教者,慎思明辨,善思乐教,在思中积淀智慧,在教中形成思想;教者,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似蜂采花酿蜜,如蚕食桑吐丝,引领孩子去追寻心中的梦想。
学风:学起于悦、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能力,一种享受。学者,视知识为甘泉,以愉悦为动力,虽知学海无涯,却能泛舟前行;学者,贵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而不乱,张弛有序,方能学有所获,成就多彩人生。
(五)办学策略。
我们把办学策略概括为“十六字方针”:名师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
我们将认真践行这一办学策略,并通过五年的阶段性发展,努力实现办学目标。
第一年:规范与合作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氛围,着手“智慧校园”建设;在规范中开好头、起好步,在合作中创生新气象、展现新格局。
第二年:学习与文化年。以创建“智慧校园”为目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使读书学习成为校园时尚,学校硬件文化的规模化建设全部完成,各项软件文化建设生机盎然、催人勃发。
第三年:质量与名师年。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名师建设工程,师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成果显著,学科教学质量在全镇统一检测中位居同类学校前列,区级以上名师达到7名以上。
第四年:创新与发展年。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优化各项管理机制,凝聚新的发展动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办学水平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第五年:特色与品牌年。整理教育教学成果,总结办学特色,梳理和提炼“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育”经验,丰富“开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学校“智慧校园”特色鲜明,真正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品牌学校。
(六)办学思路。
我们把办学思路概括为: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科学领航、人文奠基。
(七)学校文化。
1.管理文化:
团队文化:献出个体经验送你集体智慧。
教师文化: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
学生文化:勇于做主敢于超越。
家长文化:文明表率合作共赢。
2.育人文化:
课程文化:校本创生多元呈现。
课堂文化:深刻的简单自然的完美。
环境文化:童真童趣雅致诗意。
3.标识文化:
校歌:《校园多美好》,李丹校长作词,高丹老师作曲。
校讯:诚信明理,爱国进取。
(八)学校精神。
我们把学校精神概括为“十六字精神”:崇尚科学、坚定执行、团结奉献、勇争第一。
(九)教师宣言。
我是光荣的接文中心小学教师。我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教书育人,是我的神圣使命;接文中心小学小学,是我的精神家园。我将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教起于思、开而弗达,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人格去熏陶,为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明都市人而上下求索。
(十)学生宣言。
我是光荣的接文中心小学小学学生。我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我将铭记“诚信明理,爱国进取”的校训,求真向善、尚礼臻美,努力成为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明都市人。
三、推进举措。
(一)制度建设。
1.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学校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并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2.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把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情感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实行“年级负责制”,与学科教研组双管齐下,体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健全由党组织、校委会、教代会三者责权明晰的学校领导系统,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制衡的有机协调系统。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设立内部管理“六中心”:管控中心(校长室)、质量监控中心(教学处)、安全教育中心(德育处)、师生服务中心(办公室)、科研培训中心、信息传媒中心。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一是从战略高度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二是做好学校教职工的聘用;三是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四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促进教职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
4.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机制。质量监控分为四个层面,即校长、教学处、质量监控小组(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科任教师等四个层面。学校设立质量监控中心,教学处主任兼质量监控中心主任。
5.强化安全管理机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长为组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制定不同层级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全面推行“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制度保障、绩效考核”的管理机制。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划分安全责任时段,实行时段安全责任制;根据师生在校的活动区域,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实行区域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6.促进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共赢。在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构建学校、社区与家庭相互融合的学校教育“联动体”。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制度,努力“把家长培养成教师的助教”。学校将引入社区、家庭的参与和监督,主动地公开校务,定期及时地向社区和家长报告学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情况以及学校政务中的重要事项,并随时接受社会监督。
(二)名师塑造。
1.健全名师成长机制。积极创设有利于名师成长的环境,通过全员主动参与,形成名师建设梯队;制定师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鼓励骨干教师参加专项科研课题研究,并给予科研经费资助;推选学科带头人,通过实行导师制、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研修班、教学观摩、教师论坛等方式,提高推荐人选的专业素养。
2.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三·三制”立体化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2)铺设专业人才“三环道路”: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
(3)构建专业人才“三维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
3.实施“导学伙伴”计划。为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同时发挥市区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实施“导学伙伴”计划。结对导学伙伴涵盖教育科研、班主任管理以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各个学科。指导教师积极深入课堂,或现场诊断,或以身示范,给予青年教师以源头活水。
4.把教师专业发展“八个一”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即“改进一个教育教学问题、完成一个学生成功辅导案例、上一堂表现自己教学模式和风格的展示课、制作一个可供交流使用的电子教案、编制一套高水平的试卷、写一篇教育叙事、研究一位名师并写出研究报告、研修一本教育实践或教育理论的书”。每一学期重点完成其中的一两个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术素养不断提升,逐步实现“读书—教书—写书”的教育人生。
5.实施教师业绩考核和奖教奖学制度,表彰先进,扶持弱项,对有特殊贡献的教师进行重奖和宣传推介。
6.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有内涵、有品位的文化活动(如“每周一歌”、“轻松驿站”、“文化沙龙”、“快乐球赛”等),让老师们在紧张工作的同时获得休闲和放松,缓解压力,陶冶性情,增强凝聚力,提高职业幸福感。
(三)素质培育。
1.每日十会。即“学会做人从学会道谢开始,学会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学会自律从学会守纪开始,学会求知从学会阅读开始,学会合作从学会赞美开始,学会交往从学会微笑开始,学会文雅从学会安静开始,学会礼貌从学会问候开始,学会审美从学会穿衣开始,学会环保从学会节水开始。”“每日十会”活动由各班主任具体策划、组织落实,德育处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活动内容进行调整。
2.每周一评。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负责,每周组织开展“雏鹰争章”、“少年君子”、“四美少年”、“文明之星”、“红旗班级”等评选活动,加强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3.每月一节。每年除去寒暑假后的八个月,每月一个主题校园节,让孩子们在节日的快乐中自主学习,幸福成长,努力成为“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明都市人。3月为“踏青节”,4月为“健美节”,5月为“超人节”,6月为“秀秀节”,9月为“雏鹰节”,10月为“观察节”,11月为“悦读节”,12月为“狂欢节”。每个节从方案制定、活动落实到总结表彰都有专人负责。过节要有过节的样子,老师们在设定的节日期间,不要轻易批评孩子们,甚至脸色也要格外注意,提倡不留书面作业。校园八节与“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培养目标一脉相承:3月“踏青节”、9月“雏鹰节”重在修“德行”;5月“超人节”、10月“观察节”重在长“智慧”;4月“健美节”、11月“悦读节”重在养“情趣”;6月“秀秀节”、12月“狂欢节”重在展“气质”。
4.每期一项。即“八个一”活动:具备一项业余爱好,熟练一门体育运动,结交一个知心朋友,精读一本名家名作,能写一种工整好字,参与一次公开亮相,掌握一套学习方法,形成一些做人原则。要求学生每个学期有选择地重点完成其中的至少一项,促使其个性得到发展。
5.加强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其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教育学生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等不适合青少年学生进入的场所;加强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教育;开展防灾抗灾演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防、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生在校内外健康成长。
(四)科研兴校。
1.倡导专家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观。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教育科研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一体、协作互动的教科研网络,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到科研型、专家型角色转变,使科研兴校深入人心,形成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特色、向科研求发展的学术氛围。
2.扎实推进“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促进学校长足发展。在“开放教育”总领下,全面践行教育部重点立项课题“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深化“开放式习作教学”“开放式活动课程”“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并以之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开放式教学”的探究,实现学科教学向社会、向生活、向其他学科融合,形鲜明的教学特色。
3.开辟“成长视野”讲堂。让教师以讲堂为平台,交流教学思想,探究教学问题,培养教育情愫,提升教育智慧;让学生以此讲堂为平台,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成长故事,探寻科技奥秘,憧憬美好未来;让家长走进讲堂,交流家庭教育心得,表达对学校教育的心声,共谋孩子和学校之发展;把各方面的专家请上讲堂,让他们把最前沿的信息、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实用的做法呈现在教师面前,引领教师拓展视野、快速成长。
4.坚持校本研究,强化教科研的“特色取向”。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和社区现状,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将有效的反思研究、个案研究、观察研究等方法注入研究过程,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校本科研的特色展现。
5.健全教科研管理机制。教学处具体负责学校的科研工作,指导教师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科研活动;每学年举行不同层面的学术交流、汇报会,评选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根据有关奖励办法,对教育科研的先进个人及成果予以表彰,并把科研成果作为教师晋升、奖励、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文化强校。
1.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紧紧围绕“创办名校、塑造名师、培育名生”的办学宗旨,建立以教师文化(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学生文化(我能做主、我敢超越)为核心的管理文化。使老师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信号;把学生的发展,当作第一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发展中成长,在主动适应中成才,在自我超越中成功。
2.建设高效智慧的课堂文化。打造“深刻的简单、自然的完美”课堂文化,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课始情生、课中情浓、课后情未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回归生态本色,让师生共享课堂的快乐和幸福。
3.建设和谐发展的培训文化。推行教师专业发展“三·三”制立体化培训,打造“读书的女人最美”、“洲际视野”等校本培训品牌,让教师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厚实专业素质,获得“专业疗养”,从而使教师浸润着和谐文化,诗意而幸福地工作,执着人生信念和追求。
4.建设生态儒雅的环境文化。坚持把校园环境与学校文化紧密结合,大力实施“生态校园”、“书香校园”行动,着力打造“童真童趣、雅致诗意”的环境文化,科学、合理地规划校园环境,注重环境建设的内涵,力求校园环境优雅、有品味,使校园真正成为了师生“智慧的学园、精神的家园、生命的乐园”。
(六)开放式教学。
1.实现学科之间的开放与融合。在开放式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其他学科元素,建立开放的、全方位的“大学科”、“大课堂”综合教学观,充分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延伸创新思维的触角,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提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养。
2.大力开展活动课教学。把握活动课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多样性),运用“欣赏—尝试式”、“交往—合作式”、“竞赛—综合式”、“探索—创新式”等基本模式,灵活开展常规性活动课、实践性活动课、随机性活动课、发展性活动课等不同类型的活动课教学,进一步丰富“开放式教学”的内蕴及形式,提高教学效益。
3.学科教学向社会生活开放。课前,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去认识和感受生活;课中,实现课内外有机融合,让学生回味和迁移生活;课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实验、参观和调查,使学习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拥有更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
4.创新教学内容。我们将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目的,对教材开发进行有益的探索。选用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主要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优秀散文等。
5.实施“配方课程”。在认真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程、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专长,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配方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配方课程”分为两个板块,一是由学校组织实施、全体学生参与的基础性课程,二是由教师个体组织实施、部分学生参与的发展性课程。
6.推行“开放课堂”制度。建立健全听课反馈机制,在各年级、各学科中全面推行“开放课堂”制度,鼓励社会知名人士、家长、兄弟学校及离退休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要求全校教师以积极、诚恳的心态迎接每一位听课者,将“开放课堂”作为一种常态,热情、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品质。
(七)教育开放。
1.扎实推进以“开放的管理、开放的培训、开放的德育、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教学、开放的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逐步形成立体多元的“开放教育”模式,进一步丰富“开放教育”的实践经验与理论体系。
2.建立“以人为本”的开放教育管理机制。
(1)把管理的主动权交给教师。运用教代会这—监督机制,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目标,使管理运转协调、反应灵敏、控制有效。
(2)相信学生,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执行者,通过“值日小卫士”、“少代会提案”、“小干部轮换制”、“岗位执行制”等,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
(3)创设条件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利用校长信箱、个别访谈,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3.探索开放的行政例会。从拓展内容和丰富形式等方面着手,使行政例会走向开放。
(1)培训式例会。通过每周的行政例会对干部进行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的培训。
(2)论坛式例会。每月选定一个主题,组织一次论坛式例会,加强学校管理团队成员之间智慧的碰撞和交流,把例会变成一次教研论坛、一次学术答辩,提高管理团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诊断式例会。每周五上午各位行政听完第一、第二节课后,集中对各学科教师进行一次教学诊断,对成功的课例给予肯定并帮助教师形成教学思想,对疑难问题共同思考寻找破解良方,通过集体智慧、集体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管理效能的最优化。
4.开展开放的育人行动。
(1)精心设计、开展班队活动,让学生快乐的班队活动中积淀文明、升华情感、拓宽视野、健康成长。
(2)坚持开展“与经典同行,做少年君子”活动。帮助孩子打好人生的文化底色,做好正直、正气、正义等品质养成的“热身赛”,真正实现“蒙以养正、文明以健”。
(3)开展“亲子城堡”活动。通过亲子互动演讲会、亲子主题班队会、亲子游戏、亲子同台才艺展等系列活动,让家长与子女增进了解和沟通,促进孩子幸福成长。
5.构建开放的学生评价体系。从学生评价的目标、过程、内容、策略、方式等方面,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和兴趣爱好等进行科学的整合性评价,使学生评价不再只局限于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而是着眼于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创造潜能的培养。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人。
(八)建设“智慧校园”
1.“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学校将按照网络基础设施、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移动学习系统、智慧教室、物联智能管理系统和智慧校园文化系统六部分进行建设,建成以“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为特征的“智慧校园”,真正实现“智能管理”、“智慧教学”和“泛在学习”。
2.建设高标准的无线网络中心、数字化学习实验室、电脑语言室、演播室,装备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等功能室。通过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多样化教育活动,丰富学生多样化的校园学习生活。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教育教学,通过互联与协作促进学科整合,实现数字化的教与学,推进未来学习方式的变化。
3.面向全体教师普及有关“智慧校园”知识,使每一位教师熟练掌握从文字处理、课件制作、电子白板操作、网络继续教育到设计简单系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基本技能。
4.按课程计划设置信息课,按教学要求授课,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并能健康上网,学会搜集资料、网上交流。开展信息技术兴趣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并掌握节目的采编与录制、简单的dv拍摄与制作、动画设计等技能。
5.加强学校信息传媒中心、校园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的建设,使之成为展示师生风采和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
(十)打造品牌。
1.名校长培养名师。学校将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和教师培养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一部分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具有一定学术素养的市、镇名师。
2.名师培育名生。学校充分发挥名师团队的优势,用“开放教育”理念统领学校教育科研,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打造学科教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明都市人。
3.名生成就名校。要建立一所真正的“名校”,首先要有一支名师队伍,走“名师培育名生,名生成就名校”的发展之路。我们将扎实推进“名生培育工程”,塑造一大批名副其实的“名生”,使之成为王家坎小学最靓丽的名片。
4.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土的才是大众的,特色的才是出色的。在学校特色品牌建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力争在“智慧校园”、“开放式教学”、“配方课程”、“导学伙伴”、“洲际视野”讲堂等方面逐渐形成特色,使之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品牌。
5.辐射示范,扩大影响。主办或承办一系列教育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积极推广“开放式教育”成果。随着学校第一个五年规划发展进程,不断整理教育教学成果,总结办学特色,梳理和提炼办学经验,及时做好对外交流宣传,充分发挥区域辐射、示范作用,从而实现办一所“学校有灵魂、教师有思想、学生有主见、家长有信心”的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品牌学校的宏伟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法律及政策保障。
在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中,加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并严格执行,从而保证学校的依法办学落到实处。
(二)教育环境保障。
努力争取镇教育办对学校教育经费的大力支持,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早日建成一个拥有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一个拥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针对学校尚未完成的部分设施建设及装备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及计划,专人负责跟进,确保按时优质完成。
加强学校的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学校媒体和政府、社会的宣传媒体,有计划地宣传学校的各项工作,营造积极向上、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的外部教育环境。
(三)队伍保障。
学校发展,教师先行。学校已经初步聚集了一批德艺双馨、能适应学校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引进、培训、淘汰、提高待遇、事业激励、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及科学的管理机制来储备和优化教师队伍。我们将不断优化学校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地域结构,使之更具科学合理性。同时,按照相对稳定、合理调整的原则,加强对学校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五、组织实施。
(一)全面规划。
为确保“规划”的实施,学校设立相关工作小组,全面规划学校发展的各项工作。
1.新修订的“规划”完成初稿之后,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并进行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讨实施策略。
2.请专家对新修订的“规划”进行论证,并根据论证意见进一步修订,形成“规划”修订稿。
3.在“规划”修订稿确定之后,根据总体战略思路,成立工作小组,研制实施规划的具体计划。
4.本“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本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科学创新的原则,不断完善,不断修正。
(二)分阶段实施。
自20xx年秋开始,学校着重对学生的生存环境、行为习惯、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特色等进行全面调查。
20xx—20xx年,进入边实施、边整改、边修正阶段。20xx年为见成效之年,为出成果做好各种准备。20xx年最后验收,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学校对每一项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方案严格检查落实,实行责任到人、职权利一体化原则。
(三)检查与表彰。
制定定期检查制度,每一项目都根据原定目标定期检查,强化过程评估,及时纠正错误、解决问题,对取得的成果进行表彰和宣传。项目完成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评优评先,奖励有功人员。
(四)成果展现。
1.展示“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育”优秀案例、视频。
2.市级名师若干名。
我们将在各级领导及专家的关心、支持下,在八里镇教育办的直接领导下,坚守从高端出发,拓展视野向世界看齐,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深入开展“开放教育”实验,精心打造“智慧校园”,努力塑造智慧型的教师、学生及家长,让“开放教育”焕发魅力,让“智慧校园”绽放异彩。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七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小学的信息化教学的配置日趋合理。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为了该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应对信息化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繁杂的事务,为了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解决以上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的手段,就是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教育信息化包括: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校园管理信息化。其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校园教学基础教育平台)、办公自动化、课务数据处理、教学资源共享、电子邮件、internet的使用等功能。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校园信息化规划和网络系统建设呢?我将结合本人所在学校的情况做一些分析。
一硬件建设。
(一)配合学校教育基础教育平台,互联网教学资源,家长网校等资源,预期给每个办公室配发一台电脑。
1、开放性网络系统是学校信息化所必需的基础平台。
为了实现整个学校的计算机互连和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必须采用基于internet开放式体系结构。开放性好的网络系统可以让学校自由选择网络产品,能保证系统之间的可连接性、相互可操作性,保证系统的可扩充性和设备的互换性,使得学校在应用和设备上的投资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2、先进性和可靠性原则。
为了及时、迅速地处理网络上传送的各类数据、网络系统必须具备数据高速传输和处理能力,提供足够的带宽,保证较高的吞吐量,因此网络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计算机网络要想发挥出它的作用,必须有建立在它之上的应用系统。这里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网络就象路,而应用系统就象车,只修路但没车跑,路也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必须跟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应用系统。
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数据信息的发生是不定时的,要求网络系统必须长时间的运行。强调培训:老师是校园网的使用者,老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校园网使用情况。培训一定注重实效,而不能走过场。培训计划要科学合理,注意老师的反馈。
3、安全性和可扩充原则。
在校园网络中,因为有大量学生的学籍信息和家长情况,所以,网络的安全性尤其重要。为了确保网络上数据传输的安全、正确,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提供多个层次的访问控制。
4.标准化原则。
关于教师办公室电脑使用与管理的规定为满足.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教科研工作需要,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经研究决定,对教师办公室配备电脑。为充分发挥其作用,用好、管好电脑,特作如下规定。
(1、)电脑是学校贵重的教育教学设备,办公室的每位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维护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各办公室的负责人是本办公室电脑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负责。每天早上要及时浏览学校主页,重点关注“本周工作”和“学校公告”栏目。
(2、)计算机内不得装有游戏程序,电脑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时间内使用电脑不准做与此无关的事情。禁止上网聊天,禁止访问黄色、反动等不良网站,禁止玩电脑游戏,禁止观看与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的光盘影视和网上影视,禁止教师子女使用学校电脑。以上情况,发现一次扣款10元,并纳入考核之中,违反法律法规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教师使用电脑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不准删除、改名、移动系统文件和他人有用的文件,不准使用带有病毒的软盘、光盘、u盘,不准私自对计算机进行开箱拆装。坚决禁止使用中热插拔内外设备(包括插拔电源开关机)。凡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规定要求操作,造成硬、软件损坏,给学校、教师造成损失的,除照价赔偿外,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罚。
(4、)各办公室电脑管理员(室长)应做好查、杀毒工作,每个星期至少查毒一次,电脑使用中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向站长反映,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5、)需保存的信息,保存在c盘外的其他硬盘,重要信息还应进行备份,以免电脑坏时所有的资料都丢失。同一办公室的教师应互相协作、互相帮助,既充分使用好电脑,又共同提高电脑应用操作水平。
(6、)原则上禁止教师使用他人办公室的电脑,有特殊情况,必须征得他人办公室负责人的同意。对我校重要的数据资料、软件及网络设置等做好保密工作,禁止外泄。未经校长室同意,外来人员不得使用本单位的电脑及网络设备。
(7、)教师下班离开办公室,应将电脑的电源关闭、门窗关好。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电脑零配件、电脑整机丢失的,责任由使用、管理电脑的办公室承担,承担的赔偿费由校长室决定,由办公室负责人与本办公室的教师协商解决。
(8、)网管人员应经常检查办公室的电脑使用情况,负责电脑的安全使用、电子邮件管理、防病毒管理、上网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维护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9、)总务处负责对学校所有电脑、设备进行登记、造册备案和维修。
(10、)各部门应定期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清洁,并做好防晒、防水、防尘和防震工作。
(二)校园网络线路建设,把原有的服务器改换可网管路由器控制。(屏蔽游戏qq等)。
(三)学校学生机房电脑管理方案和教学软件的更新方案,使机房信息教学更完善和有序化。
(1)更换学生机房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用联想传奇软件进行课务教学)。
(2)学校计算机机房学生使用管理制度。
1、学生上机必须穿鞋套有秩序地进入机房,严禁大声喧哗、跑动,以保证安静良好学习环境。
2.为了保证机房的安全和卫生,学生上机不得将食品、饮料、水杯等带入机房。
3、上机需按指定位置入座。使用前先检查设备完好情况,若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向老师报告情况。
4、正确开关机。在操作过程中不得随便或频繁开关机。如遇死机可采用热启动或系统复位方式重新启动系统。迫不得已关机后需至少半分钟后才可开机。
5、文明操作,严禁随便拔插各类插头;严禁用力击打键盘;严禁在驱动器红灯亮时作插取盘操作;学生上机应使用学校提供统一管理的软盘,严禁私自携带各种磁盘及u盘、mp3等移动存储设备进入机房并上机操作,以防病毒侵入。对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设备损坏,要按原价赔偿。
6、操作完成后应正常退出所使用的软件,正确关闭计算机。将耳机、键盘、鼠标、椅子等放置归位,认真填写设备记录后,方可离开。
7.爱护机房设备,不得乱涂乱写乱画或故意损坏。
8、对违法上述规定者,进行批评教育,责令作书面检查,屡教不改者学校将予以严肃处理。
(四)创建数码互动多媒体教室.为了加快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实现教学的互动性,将引入电子白板的进行教学。
以电子互动白板产品为核心将计算机、投影机、影碟机、音响等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图形、影像、文字、声音、肢体等语言方式,实现动态过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领会理解,教师可利用课件讲解,任意圈点重点,可以事先准备课程,节省备课和板书时间;随时调用图片,演示,使讲课内容更形象化,理精彩,透过肢体语言强调讲解,教师在板面上直接控制电脑,白板在中间位置,兼顾两侧同学的观看,复习时,可当天讲课内容任意翻回、记录、拷贝。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1.数字化:通过电子白板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教学,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使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利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互动化:在白板上书写、注释并操控计算机,实现人机对话,进行动态过程教学,并可通过网络实现真正的远程互动教学。
二软件建设。
(一)学校教育基础平台资源要不停的更新和补充,让每个办公室利用学校教育基础平台(学校网内)办公效率化。
1.教学资源要由站长更新,建立学校数字图书馆,方便老师在校内网中找到教学资料。
2.学生的学籍管理更新权限要下发各班主任那里。
3.老师的档案管理权限下发到校长室那里进行更新和管理。
(二)校园网站管理和建设。
校园网站管理:
1.学校通告,学校新闻,学校简介,荣誉看台栏目的资源更新权限是由校长室和站长来进行。
2.光荣升旗手和雏鹰展翅栏目更新权限是由大队部负责。
3.教育科研栏目的权限是由教务处进行更新负责。
4.教海探航的是由学校每个老师来更新和上传自己的教学体会,教学论文,备课教案,试卷共享等资源。
5.教学资源是分各个科室来负责:数学组,语文组,英语组,和综合组教研组长来负责。
6.所有后台技术支持和维护由站长来负责。
校园网站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1.在3月底开通个班级主页和班级论坛。班级主页的维护由班主任和班级信息课代表来支持负责。
2.校园bolg:教师bolg在三月底进行实验开通,每个老师建立自己的bolg,进行网上资源共享。技术支持培训由站长来负责。学生的bole是由自己来建立。所有的bolg的内容是由校长和站长审查才可以通过。
三.在三月底向家长进行学校网站公布,让家长利用学校的站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教务等活动。将学校的网站和家长互动起来。
四学校的网络规划和建设都由校长总负责和审核通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八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胆探索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校文明,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平安校园,培养“自主、全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思想,造就“会学、会做、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二、办学根本宗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是为了人的一切。我们教育理念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三、总体工作目标:
四、具体工作目标。
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1)近期目标:健全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学校运行机制,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努力促进学校向民主科学的管理方向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
(2)中期目标: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严格高效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加快学校特色创建步伐,造就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全面启动“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3)远期目标:即学校愿景,着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总结、提炼、升华学校管理,形成质量名牌学校、管理示范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教科研先进学校,大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并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中青年教师,努力培养名师,使80%以上的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不断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创造出高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声望,充分展示学校的风采,将我校建设成一所设备一流、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有鲜明特色的示范性学校,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目标。
3、教师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合作探索、创新高效”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具体措施:
(1)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树立依法治教、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和廉洁从教的良好师表形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2)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实施名师工程、培青工程和安心工程。加大信息技术培养的力度。
名师工程:建立高层次教师业务进修制度,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建立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参观一流的学校,拜访一流的名师,学习一流的经验,达到“采百花之蕊,酿自家之蜜”的目的。通过制度建设和适当的政策倾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培青工程:对青年教师提出“三年争当合格教师,五年争做优秀教师,七年成为骨干教师,十年成为学科带头人,十五年成为名师”的培养计划,搞好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活动,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安心工程:推行以德治校,改善教师德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和谐校园为教师投身学校教育免去一切后顾之忧。
(3)大力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任职水平,教师学历合格率要达到100%以上,小学高级职称教师占54%以上,要将部分教师培养成特级教师。
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六。
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合作)的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小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少课外作业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控制各学科竞赛,严格控制滥订乱用各种复习资料。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子女良好的习惯,共同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组织开展好“四姿三声两操一活动”(四姿: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坐势和优美的舞姿;三声:让校园洋溢着朗朗的读书声,嘹亮的歌声和激越的呐喊声;两操:早操和课间操;一活动:课外活动)主题系列活动,让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落实好阳光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五、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
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努力形成“知书达礼、创新进取”的校风、“务实求实、精业创新”的教风以及“勤学好问、多思乐取”的学风。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学雷锋见行动、社会实践、春游”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为教材,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季节特点做好预防流行病、传染病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在三到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建成“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关注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进修培训,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制度;二是通过开展区、市级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能力;三是广泛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改实验,让一批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年青人脱颖而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四是多学科,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与研究,不断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结与撰写能力,指导与教学能力,力争各学科有不同级别的学科带头人。
5、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品行基础;以德育主题教育为抓手,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体验,强化德育工作的直观性和时效性。
3、大力推进“科研强师、科研强教、科研强校”工程。以校本科研为基础,着力破解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目前基础设施离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校园网络等设备和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添置种类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将设法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申请大额资金的办法,在五至十年内,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九
根据山东省和枣庄、滕州两级市教育局20xx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滕州五中20xx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以推进我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全员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简称“优课”,下同)为主线,开发丰富的菜单式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自主选学需要,组织教师完成每年不少于36学时的网络研修。建设自主、开放的教师个人空间和专题工作坊,完善“优课”指导机制,建立以工作坊为纽带、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1、必修课(22学时)。
——国家级“优课”课例学习专题(4学时),各学科教师深入学习2节国家级“优课”课例及专家团队围绕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等对每一课例进行的点评。
——有效观评课的方法与技术(2学时)。
——学科课例点评专题(12学时),研修平台为每位教师随机推送4个市级“优课”课例,进行观评,提交观课报告。
——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4学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两门课程。
2、选修课(不少于14学时):开设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教师艺术修养等6个专题,每个专题包含若干门课程,6个专题共开发不少于200学时的选修课程,参训教师自主选修不少于14学时。围绕上述课程,教师要按照“优课”的内容要求上好研究课,参加晒课、观课、评课、研课活动。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学科的教师。
建议在职、在岗的学科教师都参加(内退教师不参加)。但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参加与否,责任自负。选择不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填写保证书并上交教科室留存。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
时间安排:
——学校选专题时间:6月25日至7月2日;
——教师选课程时间:7月3日开始;
——必修课学习时间:7月26日至8月31日。
——选修课学习时间:省研修平台于7月26日常态化开放,即可开始选修课的学习,8月31日结束14学时的学习。
集中培训:8月28—31日。8月31日,参训教师完成必修、选修共计36学时的培训任务。
本年度学分登记时间截止到12月31日。年度工程结束后,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工作坊常年开放,所有参训人员仍可继续参与课程学习和教学研讨,学校可基于网络资源支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服务和网络研修的跟进服务。
(一)课程学习。各学段的课程学习在研修平台“个人空间”进行。
1、登录。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上参加过远程研修的教师可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研修人员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并及时修改密码。
2、选课。必修课由研修平台依据参训教师所报学段、学科自动推送到个人空间。选修课采取以学校为单位选择专题,教师在所属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进行。
(1)学校选专题。教师选课前,学校根据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年度校本研修计划,确定本校教师年度选修专题为微课,并由学校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研修平台完成专题选择操作。
(2)教师选课程。学校选定专题之后,教师可凭自己的账号登录研修平台个人空间,根据选课指南和个人实际,在任职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开始前,学校可调整所选专题,教师可调整所选课程,学习开始后,不能再进行调整。
3、课程学习。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学校统一安排学习时间,统一组织必修课程和教师自主选修课程的集中研修。教师完成必修、选修课程的学习,通过标准化测试,完成作业要求,由平台登记相应学分。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由学校按规定登记校本培训学分。
(二)专业指导与研讨交流。
1、必修课(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除外)的专业指导采取省专家团队、市专家团队、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四级指导模式。
2、选修课(含必修课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的专业指导与研讨交流通过工作坊进行,每专题建立一个专题工作坊,每个工作坊配备若干名主持人,组成工作团队。工作坊根据参与研讨人数可由平台或主持人拓展若干子坊,每个工作坊人数不超过500人。专题工作坊主持人通过学习导引、发布简报、上传资源、辅导答疑、发起话题和引领讨论等方式开展业务指导。积极推动教师网络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智慧众筹”活动。各学科、各专题工作坊开展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征集,开展“智慧众筹”,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引领深度研讨,推动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参训人员要积极参加在线研讨交流活动,探索建立研讨参与度、贡献度绩分登记办法和“绩分-学分”兑换办法。
1.5月31日-6月5日,完成教师信息采集、报名工作。6月5日-15日,完成学科参训教师编组、配置研修组长、指导教师市级专家工作。
2.7月26日开始,根据各学段、各阶段时间安排,以学校为主体组织教师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
1、加强组织管理。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安排,校长是工程的第一责任人,教科室具体负责。结合校本培训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制定明确的本校教师统一集中研修时间表,督促、引导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和研讨任务。要抓好线下研讨和“一人一节研究课”活动的落实。
2、培训经费。工程经费由市、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级承担,不向参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3、考核评价。培训结束后,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参训教师,通过考核,依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本实施方案要求登记相应学分。工程结束后,学校依据研修平台后台管理数据和评估结果完成工程的总结评价。
学校管理员于5月21日-6月5日登录系统,按学科填报并提交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名单(提示:一名教师只限参加一个学科的培训)。
6月5日—15日研修组分组。研修组按学科编组,每个研修组设组长1名,原则上由学科教研组组长担任。研修组以“市名+参训学校+学科”命名,如滕州市第五中学高中语文研修组;对于混合编组的研修组,以“市名+学校名+综合研修组”命名,如滕州市第五中学综合第1研修组。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十
师灵牛集小学办学的核心思想与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多元自主发展,全面探索和建设和谐学校,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二、学校办学目标。
办学特色化。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特色明显,学生100%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在全县乃至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办学模式、办学成果独树一帜。
以优化全方位育人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教学效能为抓手,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注重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在学校办学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经过四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市一流的学校。
1: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
第一阶段(2008.9—2009.8):在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前提下,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学校发展的重新定位和制度重构,全面审视、构建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持续发展机制。通过学校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办学特色和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的发展,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形成与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
第二阶段(2009.9—2010.8):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学校总体办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业成绩继续提高,在办学的总体质量和特色方面在全市产生较大影响,各方面工作创造出一些比较显著的成果。
第三阶段(2010.9-2012.8):全面达成学校发展目标,使学校在全市的影响不断扩大。
发展目标是在对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不断学习和领会基础教育发展的任务和使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坚持自己原有办学特色与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超越自我。
(一)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突破口,构建德育实施体系。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校多年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学校德育体系,在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学校下一个发展周期里,将继续坚持德育核心地位,努力构建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与体验的校本德育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体验和养成的新的德育体系,突显学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特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德育体系。
1、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将学校日常行为管理转化为德育养成管理,重视道德的养成性,建设道德养成系统。每个学部每个年段都应侧重某一主题,如爱心、感恩教育等,持之以恒,形成德育特色。
2、针对家庭、学生的现状,继续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家长学习知情机制、家校沟通对话机制以及家长参与机制,更好地发挥家庭这一德育特殊力量的特殊重要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家校合作,共同落实学生的德育工作。
3、继续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开辟学生德育基地,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得人生体验和感悟。把德育的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学生活动的场所从校园延伸至校外德育基地,以致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检验和校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心。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必须持之以恒地紧紧抓住师资队伍。
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建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进取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认真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三)抓课堂教学研究,实施“课堂教学创新工程”
实施“课堂教学创新工程”就是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的教学创新,组织教学难点的集体攻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规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总体实力。
(四)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继续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五)抓育人环境优化,营造“大艺术”校园文化。
1、校园环境的美化与人文化。
2、校园风气的文明化。
学校的校风、学风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积淀,也是办学经验、特色与风格的结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校风、学风建设抓起,从管理人员的作风、教师的教风抓起,使校园呈现出文明高雅的文化氛围。
5、全面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劳动教育。
(1)成立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有专人具体负责。评选先进班级、优秀学生把体育、艺术列为重要内容,两课(体育课、艺术课)、两操(早操、课操)、两节(体育节、艺术节)均列入学生操行评比内容。
(2)按照国家全民健身教育的有关精神,高标准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努力提高体育课质量,重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全面开放运动设施;建设标准化的学校医务室,重视青少年青春期卫生教育,控制近视发病率。
(3)以学生社团为阵地,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体育、艺术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建设各类运动队和艺术团队,培养体育和艺术特长生。重点建设若干传统和优势体育、艺术项目,力争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4)引导学生增进对劳动的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大力开展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劳动知识和技能。
(六)校园经济建设的预期目标与要求。
1、学校主干道东部修建的时尚娱乐花园,园中各种名贵树木和花卉一应具全。在花园的中心建娱乐亭,以此为中心,我校充分利用园地,与漯河花卉公司联合,培育了许多新的品种,如美人娇、百日红、广玉兰、桂花等,增加了学校的经济收入。学校花园绿草和花卉,四季常青,让书香校园弥漫着花香,常驻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2、我校空闲地种植柿树200棵预计五年后经济价值将达到1万元。
3、各个教学班在教学楼后劳动基地种植园,琳琅满目的花卉从经过师生们挥洒汗水,辛勤培育,每年好的品种花卉创经济收入将达到5000元。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十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主线,以管理为手段,以质量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根据国家、省、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在“课程改革年”和“课程改革深化年”取得成果基础上,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构建与学生学习基础相适应,与岗位需求相吻合,与终身教育需要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
1.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创新。
以护理、口腔医学专业为重点,强化专业建设,突出品牌优势。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过程;创新教学环境,增加教学投入;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岗位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就业推荐工作。
对本地区和本省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广泛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学校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恢复和开发涉外护理、口腔护理、检验、药剂、助产、眼视光、营养、医学信息等专业,为地方经济服务。
2.深化办学、教学、德育模式改革。
在“课程改革年”和“课程改革深化年”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德育模式改革,总结经验,初步形成适应国情、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规律、有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德育模式。
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功底弱,岗位能力强、学历层次低,毕业前期易就业、后期发展能力不足等特点,在去年成功创办“07级护理专业实验班”的基础上,今年对08级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强化辅导,提高执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长期进修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扩展与技能提高相结合、学校培训和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重点做好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根据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学校自今年起在教学管理体制上试行系(部)建制,设护理系、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基础医学部、公共课部、实训中心、信息中心。开展首批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评选和认定工作,进一步深化职教“名师”和“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
4.深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
围绕职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模式,从岗位技能分析入手,参照职业标准,建立融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道德、拓展能力为一体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在原则上使用国家规划教材的同时,按照执业技能考核鉴定及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技能鉴定、岗位要求的统一。
利用暑假时间,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省内外各实习单位,对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情况进行认真调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用人单位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实现教学学校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接轨。
完成“妇产科护理”和“生理学”两门校级精品课建设,开展其它课程校级精品课立项工作。
5.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强化“大德育”的理念,寓德育于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中,突出德育优先、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养成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完成国家级德育课题,认真总结经验,创建德育模式试点学校。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做好新生德育课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6.强化技能培养。
实行职业技能达标训练和考核,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基础的岗前培训。认真总结学校历年来开展专业技能大赛的经验,对照职业标准,继续开展护理技能、临床技能、口腔技能等专业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师生专业技能水平。
认真总结学校去年参加全省护理技能大赛的经验,制订相应对策,经学校护理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今年全省护理技能大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7.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认真做好各项“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工作,做好“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准备工作。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加强以精品课建设为重点的校本教科研工作。
以系(部)为单位,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加强各系(部)和教研室间业务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校刊出版工作。
8.完善制度建设。
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省、市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组织精干力量对全校各部门规章制度进行一次集中修订和完善,建立一整套适应学校发展、有职教特色的规章制度体系,编辑成册。
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管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9.夯实基础能力建设。
在新校校区建设中,按国家高等职业院校标准建设现代化的专业教室、实训中心、信息中心、图书馆、档案馆、体育馆,增加教学投入,使各项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十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文化建设的要求,加强河北高速文化建设,增强行业凝聚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促进高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局党委研究决定,下大力气在全局范围内系统开展文化建设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有效、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年度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作为局文化建设第一阶段的指导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交通运输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和厅党组有关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结合我局整体发展需要,把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相融合,使文化建设的过程成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提速运行效率,树立行业形象的有效途径。以文化建设带动行业软实力的整体提升,使河北高速文化成为引领全局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旗帜,助推事业发展的思想引擎。
二、建设动因。
(一)提炼整合的需要。
从1987年我省第一条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监理的京石高速公路破土动工开始,我省高速公路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20多年来,河北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分布稀疏到密织成网,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多年来,河北高速人辛勤工作,拼搏奉献,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河北高速公路的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河北高速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经验,打造了一支风清气正、特别能战斗的干部职工队伍,成为进一步推动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这些财富和历史成绩值得系统地回顾总结,从中提炼出河北高速人的奋斗精神和文化内核,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整合河北高速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凝聚智慧和力量,并使之永远传承发扬。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部“十二五”期间印发了《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开展了行业文化建设23个课题的研究,出版了《21世纪交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系列丛书,开展文化示范单位、优秀单位评选和十百千工程等行业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省厅也多次印发指导意见,组织参与交通运输部的文化实践活动,并以文化推进会的形式组织行业内的文化交流。全国各省份交通运输行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也是百花齐放。“十二五”的xx之年,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高速公路设施供给能力、服务保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局系统面临着紧迫而繁重的发展任务。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落实省、部文化建设精神,适应大交通的发展形势,都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好河北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工作,从而助力河北交通运输事业的大发展。
(三)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打造河北高速公路品牌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行业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管理和服务中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为公众建立便捷高效的平台,在窗口工作中营造功能完备、整洁美化、舒适便利的交通运输服务环境,树立起河北高速公路良好的社会形象,打造畅通、高效、亲情的高速品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实这些要求都需要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持和有力保障。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行业建设最核心的理念,职工是河北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努力构建具有牢固群众基础的河北高速公路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二)坚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三)坚持实用有效,促进工作的原则。河北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文化建设推动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以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成效来检验文化建设实际成果。
(四)坚持发掘亮点,重在创新的原则。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交通文化的优秀成果,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文化进行发掘、提炼和创新,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突出行业特色,让河北高速公路文化既有时代精神,又富行业和地域特色。
(五)坚持河北高速公路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河北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激励广大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河北高速文化建设,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单位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把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贯彻职工岗位规范结合起来,把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与宣传本系统、本组织先进典型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营造团结进取氛围。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十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学校第二届党代会2019年度会议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学校办学实际和发展阶段特征,瞄准社会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彰显办学特色,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建设高水平水利特色大学目标。
系统总结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的成绩、经验及问题,深入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编制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对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1、坚持科学定位与明确目标相结合。在充分总结“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近几年我校的发展思路,总结办学主要经验与教训,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认真分析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论证“十四五”期间我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制定出有效的战略举措,使规划做到既立足实际又富有远见,既有科学性、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实现办学质量、水平与效益三统一。
2、坚持深化改革与创新思路相结合。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找准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抓住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出新的改革创新方案和措施,消除办学短板,形成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重大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奖突破、办学层次提升等重点工作,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分阶段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坚持加强调研与注重衔接相结合。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和吸纳全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真实情况,抓住关键问题,认真研究规划内容,注重与江西省“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学校自身条件和特色相结合,把规划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做细做实。规划牵头单位要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学院之间的协调,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与学院规划之间的衔接。
1总体规划。由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负责牵头编制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专项规划。由相关单位负责牵头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
3、学院规划。由各学院负责制定学院发展规划。
(一)前期研究阶段(2020年4月-2020年6月)1、召开部署会议。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安排部署我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4月底完成)2、开展建言献策。在学校网站设立“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言专栏,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邮箱等方式开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建言献策活动。(2020年4月开始,持续开展)3、开展广泛调研。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热点、难点、堵点等问题开展调研,为科学研判形势、制定政策提供支持。(2020年4月启动,持续开展)4、起草规划思路。结合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实际,研判“十四五”期间我校面临的形势,提出“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形成规划的基本框架。(2020年6月底前)(二)起草完善阶段(2020年7月-2020年11月)1、召开暑期研讨会。专题研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问题、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2020年7月底前)2、开展专家咨询。召开专家咨询会议,听取专家对学校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20年8月中旬前)3、起草规划初稿。由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牵头协调,各工作组按责任分工,开展规划初稿起草工作。(2020年9月底前)4、征求意见完善。规划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广泛征求学校各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规划初稿,并提交校长办公会审核。(2020年11月底前)(三)论证审议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4月)1、专家认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进行评估论证,根据专家评估意见进行修改。(2020年12月上旬前)2、召开党委会。提交校党委会审定。(2020年12月底前)3、教代会讨论。提交教代会讨论,并根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2021年3月底前)4、发布实施。汇编规划文本,规划发布与宣传。(2021年4月底前)。
。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负责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组建工作机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从学校相关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起草工作小组,集中办公,具体承担规划编制工作。
3、组建专家队伍。组建专家组,为规划编制提供咨询、论证等智力支持。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十四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20xx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鲁教师字〔20xx〕5号)及滨州市《20xx年滨州市“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总体安排,在总结近几年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经验基础上,经研究,制定20xx年滨城区“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简称“工程”,下同)实施方案。
以推进全区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目标,以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简称“优课”,下同)为主线,组织区级专家指导团队,在丰富的菜单式课程资源中,指导参训教师根据个性化需要自主选学,完成每年不少于36学时的网络研修。推动我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完善我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一)高中学段参训对象。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学科的教师。
(二)初中学段参训对象。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5个学科的教师。
(三)小学学段参训对象。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1个学科的教师。
(四)幼儿园学段参训对象。
包括幼儿园在职教师和园长。
(五)其他。
具有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各级各类教科研机构的人员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学科专任教师等,也可参照中小学幼儿园参训对象学科类别报名参加本年度项目。
(一)高中、初中、小学学段。
学校选专题时间:6月25日至7月2日;
教师选课程时间:7月3日开始;
必修课学习时间:7月26日至10月30日;
选修课学习时间:研修平台于7月26日常态化开放,即可开始选修课的学习。本年度学分登记时间截止到12月31日。
(二)幼儿园学段。
幼儿园学段采取“分散-集中-分散”的研修模式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分散研修时间:7月26日至8月22日;
集中研修时间:8月23日至8月26日;
第二阶段分散研修时间:8月27日至12月31日。
年度工程结束后,个人空间、工作坊常年开放,所有参训人员仍可继续参与课程学习和教学研讨,学校可基于网络资源支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服务和网络研修的跟进服务。
(一)课程学习。
各学段的课程学习在研修平台“个人空间”进行。
1、登录。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上参加过远程研修的教师可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研修人员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并及时修改密码。
2、选课。必修课由研修平台依据参训教师所报学段、学科自动推送到个人空间。选修课采取以学校为单位选择专题,教师在所属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进行。
(1)学校选专题。教师选课前,各学校可根据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在充分调研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本校教师年度选修专题,并由学校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研修平台完成专题选择操作。
20xx年幼儿园不选专题,幼儿园教师直接选课程。
(2)教师选课程。学校选定专题之后,教师可凭自己的账号登录研修平台个人空间,根据选课指南和个人实际,在任职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开始前,学校可调整所选专题,教师可调整所选课程,学习开始后,不能再进行调整。
3、课程学习。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安排学习时间,统一组织必修课程和教师自主选修课程的集中研修。教师完成必修、选修课程的学习,通过标准化测试,完成作业要求,由平台登记相应学分。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由学校按规定登记校本培训学分。
(二)专业指导与研讨交流。
1、必修课(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除外)的专业指导采取省专家团队、市专家团队、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四级指导模式。
区教育局指导学校(幼儿园)成立学科研修组,每组10人左右;对人数少的学科,区教育局负责建立跨校研修组。每个研修组设组长1名,研修组长原则上由学科教研组组长或学科备课组组长(幼儿园业务副园长)担任,各学校(幼儿园)、乡镇办教委于6月10前完成学科研修组分组、研修组长配备工作,并将研修组长名单电子版报师训科邮箱。
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以区为单位组建学科指导小组,每个学科指导小组设组长1人,指导教师数原则上按照与本区域研修组1:5的比例遴选配备。
区级研修指导团队与其所负责的学科指导组或研修组要一一对应,建立明确、稳定、双向顺畅的沟通联系和指导机制。研修指导团队通过研修平台开辟的《学习园地》发布简报、发起研讨话题,分级梳理问题、解疑答惑,指导引领研修学习和“优课”活动。
2、选修课(含必修课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的专业指导与研讨交流通过工作坊进行,专题工作坊主持人通过学习导引、发布简报、上传资源、辅导答疑、发起话题和引领讨论等方式开展业务指导。
3、幼儿园学段研修实行省专家团队、市专家团队、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四级指导架构。
4、建立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使研修指导贯通常态化研修网上课程学习、线下研讨—“优课”创建的全过程。
建立开放、多元的研修指导教师、研修组长选聘制度。按省市要求组建区级指导团队,按时将指导团队名单报市项目办审核备案,及时组织参加省市培训的学科指导教师对区级指导教师及研修组长进行二次培训,以保障研修的实效性。将研修指导作为名师、特级教师及骨干教师培养和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组织管理。
建立区、校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二级项目管理体系。完善“协同管理、分工负责、以校为主”的工作机制。
区教育局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附件1),负责工程的督导和管理,负责区级指导教师的遴选配备。各学校、幼儿园都要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负责各学校、幼儿园相关工作的督导和管理,负责研修组长的遴选配备与考核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加强过程管理,为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培训经费。
工程经费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级承担,不得向参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三)考核评价。
培训结束后,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参训教师,通过考核,依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省实施方案要求登记相应学分。工程结束后,区教育局向省市项目办提交工程总结报告。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十五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学校第二届党代会2019年度会议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学校办学实际和发展阶段特征,瞄准社会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理清发展思路,**发展难题,彰显办学特色,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建设高水平水利特色大学目标。
系统总结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的成绩、经验及问题,深入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编制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对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1、坚持科学定位与明确目标相结合。在充分总结“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近几年我校的发展思路,总结办学主要经验与教训,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认真分析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论证“十四五”期间我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制定出有效的战略举措,使规划做到既立足实际又富有远见,既有科学性、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实现办学质量、水平与效益三统一。
2、坚持深化改革与创新思路相结合。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找准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抓住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出新的改革创新方案和措施,消除办学短板,形成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重大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奖突破、办学层次提升等重点工作,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分阶段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坚持加强调研与注重衔接相结合。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和吸纳全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真实情况,抓住关键问题,认真研究规划内容,注重与江西省“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学校自身条件和特色相结合,把规划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做细做实。规划牵头单位要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学院之间的协调,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与学院规划之间的衔接。
1总体规划。由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负责牵头编制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专项规划。由相关单位负责牵头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
3、学院规划。由各学院负责制定学院发展规划。
(一)前期研究阶段(2020年4月-2020年6月)1、召开部署会议。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安排部署我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4月底完成)2、开展建言献策。在学校网站设立“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言专栏,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邮箱等方式开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建言献策活动。(2020年4月开始,持续开展)3、开展广泛调研。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热点、难点、堵点等问题开展调研,为科学研判形势、制定政策提供支持。(2020年4月启动,持续开展)4、起草规划思路。结合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实际,研判“十四五”期间我校面临的形势,提出“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形成规划的基本框架。(2020年6月底前)(二)起草完善阶段(2020年7月-2020年11月)1、召开暑期研讨会。专题研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问题、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2020年7月底前)2、开展专家咨询。召开专家咨询会议,听取专家对学校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20年8月中旬前)3、起草规划初稿。由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牵头协调,各工作组按责任分工,开展规划初稿起草工作。(2020年9月底前)4、征求意见完善。规划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广泛征求学校各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规划初稿,并提交校长办公会审核。(2020年11月底前)(三)论证审议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4月)1、专家认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进行评估论证,根据专家评估意见进行修改。(2020年12月上旬前)2、召开党委会。提交校党委会审定。(2020年12月底前)3、教代会讨论。提交教代会讨论,并根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2021年3月底前)4、发布实施。汇编规划文本,规划发布与宣传。(2021年4月底前)。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负责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组建工作机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从学校相关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起草工作小组,集中办公,具体承担规划编制工作。
3、组建专家队伍。组建专家组,为规划编制提供咨询、论证等智力支持。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十六
欲作百年名校,须有百年大才!
学校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成人,一个是成才。成人者,即成就健全高尚的人格,即内圣;成才者,即具有创新成就的能力,即外王。现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成人的问题,德为人之本,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要想成为大才,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几无可能。
2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明确指出: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同年9月发布的《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同时指出:必须“加强齐鲁文化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孔子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网络文化等优秀文化人才,凝聚一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独特竞争优势、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产业人才,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齐鲁文化人才高地。”
刚刚结束的党的**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求全国全党必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就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变。****实验小学五年规划的宗旨和核心应该紧跟中央精神和时代主旋律,以创造性的思维,闯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走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中国教育界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先锋。
现在的****实验小学在校领导的英明领导下,领导班子空前团结,师资力量雄厚、工作热情高涨,整个团队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思想解放,轻装上阵,一定会在教育改革的事业上挥洒最绚丽的篇章。
略
创造思维,锐意改革,闯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学习成绩突破性提升,创造学生爱学、校家和谐的大好局面,成为济南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素质教育标杆。
认真研究中国和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西方科学教育方法为指导进行数学等科学教育,以中华传统“孝亲尊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道德文化奠定学生的人格基础。
老师:
“教者,上有施下有效者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所以,一个学生有没有品德,爱不爱学习,将来成才与否,主要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以身垂范。要让孩子爱学习,首先老师得爱学习,所以,在学校里首先要解决老师的教育理念问题。建议邀请各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名师到校作报告,老师们共同研讨学习,形成教育理念积极探讨的学术氛围。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孩子:
引入“读经教育”理念。读经教育包括读诵中国经典、英文经典、音乐经典等。经典是经历数百千年生生不息的人类最高等智慧的结晶和体现,诵读经典,读经可以开启孩子的智慧,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等经典,蕴含的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生准则,大量的读诵会令这些精神营养渗入孩子的心灵,指导孩子的行为,成就孩子的一生。
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读诵高等的经典,会强烈刺激孩子的脑神经发展,使我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发生本质上的提升。一个人的智力就是有记忆力和理解力构成,读经会让孩子变得非常聪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轻松提高了。因此,读诵经典,可以同时解决成人和成才两大难题,被学术界誉为“最经济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最急功近利的投资模式”。
读经教育实施方法:
a)教材:《论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等》。
b)时间:每节课上课前5分钟读经,剩余时间教课。
c)读法:只读不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音乐教育:每个教师不间断播放经典名曲做背景音乐,培植乐感,愉悦身心。
e)行为规范:全面引入和践行《弟子规》。
3、校园。
《道德经》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圣人行不言之教”,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重新装点校园,以传世书法作品、圣贤经典名言警句等装饰墙体、教室等。校园播放经典名曲,杜绝摇滚乐等低劣的通俗歌曲,在整个校园塑造美妙、文雅、诗意的良好氛围,让孩子的心灵宁静而舒缓,远离浮躁暴戾之气。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会非常有利。
4、家长。
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比学校更重要。但是,现在为人父母者,却完全不知道为父为母之道,这是家庭教育失败的最大根源。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学校应该肩负起教育孩子家长的重担。所以,我们要建立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再教育培训,如果家长能够知道名理,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教育好。
孩子学习成绩差,不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努力,而是学生不够聪明!
读经教育由台湾王财贵教授首先倡导,在全世界已经推广近二十年,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效果。时至今日,全球已经有5000万华人接受这一理念读诵经典,在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地区,乃至在国内很多民办私塾中均采用这种办法,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孩子的情商普遍提高,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经典本身就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人类人性的最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我们人类的本性完全吻合,所以孩子们阅读越愉快,阅读文言文的很高了,白话文的水平就随即提升了,语文的水平高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就相应提升,人就会变得耳聪目明,学数学等科学科目就很容易了,最终孩子们会把读书和学习当成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当然就愿意去做,爱学习爱读书了,孩子就明白道理,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孩子就会成人成才,老师会教的轻松愉快。
现在,国内部分省份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读经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正在试验性的引入体制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作为孔孟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却落在了兄弟省份的后面。我们只有接着**届六中全会的东风,认真研究,狠抓落实,推广五年,争取收到以下成果:
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文武双修的社会英才。
2、培养出一批知书达理,感师恩知道义的仁人志士。
3、培养出一批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光耀母校。
4、老师通过带学生读诵经典,境界高升,气质非凡。
5、开体制教育改革之先风,深远影响中国教育的发展。
6、预计会成为山东省委宣传部“德耀齐鲁”工作的样板工程。
《读经教育十一大好处》。
2、《读经教育成功案例》。
3、《诵读经典是最经济与最简单的教育方法》。
4、《诵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有效手段》。
5、《南懷瑾谈背诵》。
6、《从脑科学的观点论“儿童诵读经典与潜能开发”》。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十七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统一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更好发挥“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把短板做长,把长板做强,为我校各领域工作谋发展、上水平提供可靠的策略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一)坚持客观分析与科学定位相配合。
客观分析我校“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和当前面临的形势,挖掘发展潜力,找准发展定位,解放思想,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以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指导,提升目标的前瞻性、可行性。
(二)坚持改革创新与固本强基相平衡。
既要把革新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各领域各环节,以综合改革的思路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又要聚焦我校内涵发展建设,紧盯日常管理规范,狠抓质量水平提升,以务实扎实的规划设计补短板、强弱项。
(三)坚持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
既要全面统筹高等教育领域各方面工作,又要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特殊需求,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攻坚。注重登高望远、问题引领、突出重点,强化理念与方法创新、内容与功能创新、体制与方式创新。
(四)坚持问题导向与专业导向相统一。
既要围绕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晰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聚焦与我校工作相关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又要充分利用专业力量,发挥专家咨询作用,汲取兄弟院校和先进机构的经验,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参与度。
为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校事业发展规划研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设立xxx组、xxx组、xxx组、xxx组、xxx组、xxx和xxx组。
规划起草工作组xxx同志负责,抽调其他学院、学部、机关处室相关同志参加,负责具体起草工作。相关人员安排及分工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
其他各组分别由分管校领导负责,相关处室牵头组织人员参加,围绕各自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拟定调研选题,明确调研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编制相关子规划。
(一)前期部署与研究阶段。
1.成立机构。
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设置各工作组。(2020年3月底前完成)。
2.动员部署。
召开全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4月底前完成)。
3.确定思路与调研内容。
在梳理我校“十三五”规划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各组研究提出子规划的基本思路和相关调研内容,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汇总后,研究提出校“十四五”规划总体基本思路和各专题调研内容。(2020年5月底前完成)。
(二)形成纲要框架阶段。
1.进行专题调研。
各组按照确定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与发展需求,进行专题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子规划框架。(2020年6月至8月)。
2.形成规划总框架。
以规划总体基本思路为指导,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校“十四五”规划总框架,并面向全校征求意见。(2020年10月底前完成)。
(三)规划起草与完善阶段。
1.起草规划。
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框架进行完善充实,形成校“十四五”规划草案。(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2.征求意见。
面向全校师生和相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2021年1月底前完成)。
3.形成规划。
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校“十四五”规划。(2021年2月底前完成)。
(四)审议发布阶段。
按程序提交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和教代会进行审议,根据审议情况修改后发布。(2021年3月底前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队伍建设。
统筹指导、总体协调规划编制工作。各组要尽早组建本组的工作队伍。在全校范围,打造一支眼界宽、知识广、专业强、素质高的规划编制队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其他领导协调抓的格局。
(二)提高认识站位,抓住战略重点。
各组要从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重点、兼顾一般,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经验,主动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全面落实时代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增强规划的创造性、指导性和可实施性。
(三)科学制定目标,注重规划实施。
各组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立足本职工作、我省的发展基础和支撑条件,把握好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科学设定规划目标,突出可操作性、可实现性以及相关规划目标之间的衔接性。坚持规划编制与实施并重,更加注重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的有机统一,加强政策配套,完善落实机制,引导资源配置,推动规划落实。
(四)注重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各组要始终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把规划研究编制作为统一思想、整合资源、协同步调的过程,加强信息沟通、数据交换、成果共享,形成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合力规划的互动机制,在我省教育发展的全局中谋划各领域的发展。
(五)做好经费保障,确保工作顺利。
为保障规划编制的质量,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总体规划、子规划编制和相关课题调研等工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时间跨度大、工作任务重,各处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力量上着重加强,在工作上切实抓紧,在实施上精心组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谋划好我校事业未来五年的改革与发展建设。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十八
**小学xx年建校,今年即将迎来建校20周年。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重师资、抓质量、创特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市级以上荣誉30余项,学校素以校风正、质量高在社会上享有美誉。学校培养和锻炼出了一批教学名师,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骨干教师队伍,据统计,学校现有省教学能手1名,xx名师人选1名,市教学能手2名,区教学能手18名,区骨干教师近30名,近三年来先后有23名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获一等奖,有60%以上的教师执教过区级以上公开课。多年以来,学校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质量监控机制,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区名列前茅。德育工作开始向家庭、社区延伸,初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校的阅读特色和“快乐足球”的开展已经初见成效。
作为**区的**小学,决定了学校**加示范的发展定位,在哪些方面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成为学校历届领导班子长期思考的命题。我们对学校未来发展总的思路是:
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以“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幸福、教师自豪”为共同追求,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抓提升、五年创品牌”的工作规划,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培植学校核心竞争力,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区领先地位,努力建设一所“底蕴深厚、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发展和谐”的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品牌学校。
树立一个目标是学校发展定位,以“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幸福、教师自豪”为发展愿景,以“底蕴深厚、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发展和谐”为发展标准,以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品牌学校为发展目标。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很难,但我们要力尽所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起码让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放心,孩子学习很快乐,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获得愉悦。底蕴深厚就是要内涵发展,有品位;质量上乘就是成绩显着,有地位;特色鲜明就是发展特长,有亮点;发展和谐就是全面发展,守规律。
学校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的核心就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办什么样的学校”这两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是凝聚人的地方,带着家长的期望、社会的重托,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一句话:学生好,一切都好。
我们提出“爱心导航、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为师生的健康发展营造宽松、和谐、充满爱意的氛围,让师生在教育活动中体验成功,这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双主体育人”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样重要,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学校领导者要善于通过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通过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没有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学校发展是空洞无物的。
一是深化多元评价改革,构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绩效评价体系;20**年10月,学校代表**区在20**年全省素质教育论坛上交流发言,《建立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的经验交流得到了与会专家同行的一致认可。其包含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将成为下一步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
二是加强家校融合,构建系统、规范的“新家长学堂”课程体系和家校合作体系。“新家长学堂”将从学生的常见问题入手,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寻找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课程内容来自《家长问卷调查》,从家长最关心的内容入手,主讲教师收集各种教育案例,以“谈话”的方式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问题。目前先后组织四期“新家长学堂”,秉承“新家长回学堂,重新学习做家长”和“终身学习,从学做家长开始”的理念,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家长会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的现状,初步建立系统化、制度化的新家长学堂课程体系。
一是加大投入,推进以校舍扩建加固、现代化设施配备、特色功能室建设为重点的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去年年底学校安装电子白板教学系统23套,为所有班级更新了班班通设备,今年开学初,又为全体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实现了人手一机。我们目前正筹建奥尔夫音乐教室。随着校舍扩建工程的进展,将逐步建设系列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特色功能教室。
二是加大力度,推进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家庭教育为主要方向的名师培养工程;本学期我们成立了德育名师工作室,旨在发挥德育名师品牌效应,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新时期小学德育和班级工作策略和育人方法,打造优秀德育工作者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优秀德育工作者自我提升,推动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和时代价值的德育工作成果。
三是强化措施,推进以管理过程创新求实、教育方法科学有效和管理档案规范全面为特点的精细化管理工程。我们将每学期组织一次精细化管理成果展示活动,重点突出学生成长档案、教师业务档案、教学管理档案、专题活动档案等学校过程管理资料,做到内容形式系统、全面、规范、新颖。
(1)文化立校战略。
全力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是提高学校师生素养,实现高端文化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和践行新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着力精神文化的引领,组织教师全员解读学校办学理念,完善制度文化,形成价值认同,弘扬正气,鼓舞干劲,充满激情的干事创业;完善课程文化,编写校本课程《**小学学校文化导读》,让学生读懂学校文化;唱响三首歌:《国歌》、《校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喊响两个誓言:教师誓言、学生誓言。以少先队活动和班级管理为抓手,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坚持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做到有课程,安排到每月有主题、每周有重点、每学期有展示;以新生入学式、升国旗仪式、新队员入队式、毕业生典礼为重点开展经典仪式教育;开展以班主任常规管理和学生常规管理为主要考评内容的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开展以少先队主题活动和“一班一品、班班精彩”为主要考评内容的特色中队创建活动。
(2)质量强校战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质量平台。下一步学校将以深化多元评价改革为抓手,着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学科要抓大量阅读,将校本课程《晨韵飘香》、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教材等进行整合,精选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程,为学生充实推荐一批课外读物,保证阅读时间,早读为语文让路,让朗朗的读书声时时洒满校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数学学科实施名师带动,注重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探讨和谐互助课堂模式,着力打造生本高效课堂;英语学科发挥师资优势,深化特色,着力双语文化建设,强化口语教学;音、体、美学科将以全力落实“2+1”实施方案为抓手,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并保证艺术节、运动会及各类艺体比赛取得好成绩;信息技术课要在条件逐步成熟的基础上,开设电脑绘画、游戏潜能开发课程;尝试开展以团队游戏、潜能开发训练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试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和兴趣拓展类课程。
(3)科研兴校战略。
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将全面启动。。
(4)特色亮校战略。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持久的办学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格,具有优于其他学校的独胜之处。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书香校园、艺体教育、亮牌示范三大特色。这些特色要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创新,使特色更鲜明、效果更明显。我们将把书香校园建设与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研发紧密结合,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总结成果,形成完善的过程档案;艺体特色要与课程改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要注重体育课堂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和教师特长,引进传统游戏教学;足球教学要进课堂;大课间活动要做到规范有序,高标准、严要求;美术教学要加开书法课程,拓展“话说校园“特色;音乐教学引入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力争三年时间形成特色,多出成果。亮牌示范特色将进一步细化标准,不单单从形式上示范,更要从行动上示范,给先模人物压担子、铺路子。
我们还将着力发展家庭教育特色,以“新家长学堂“为突破口,从德育名师培养、新家长学堂课程体系建设、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与家校对策等方面力争三年的时间初见成效,逐步形成特色品牌。
回顾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辉煌的素质教育成果,优秀的师资队伍,优越的办学条件,优雅的校园环境,突出的办学特色,将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我们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充满智慧的、踏踏实实而有富有创新的工作,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细节中发展,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再结硕果。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十九
方案,汉语词语,一般是指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统一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更好发挥“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把短板做长,把长板做强,为我校各领域工作谋发展、上水平提供可靠的策略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一)坚持客观分析与科学定位相配合。
客观分析我校“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和当前面临的形势,挖掘发展潜力,找准发展定位,解放思想,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以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指导,提升目标的前瞻性、可行性。
(二)坚持改革创新与固本强基相平衡。
既要把革新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各领域各环节,以综合改革的思路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又要聚焦我校内涵发展建设,紧盯日常管理规范,狠抓质量水平提升,以务实扎实的规划设计补短板、强弱项。
(三)坚持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
既要全面统筹高等教育领域各方面工作,又要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特殊需求,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攻坚。注重登高望远、问题引领、突出重点,强化理念与方法创新、内容与功能创新、体制与方式创新。
(四)坚持问题导向与专业导向相统一。
既要围绕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晰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聚焦与我校工作相关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又要充分利用专业力量,发挥专家咨询作用,汲取兄弟院校和先进机构的经验,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参与度。
为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校事业发展规划研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设立xxx组、xxx组、xxx组、xxx组、xxx组、xxx和xxx组。
规划起草工作组xxx同志负责,抽调其他学院、学部、机关处室相关同志参加,负责具体起草工作。相关人员安排及分工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
其他各组分别由分管校领导负责,相关处室牵头组织人员参加,围绕各自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拟定调研选题,明确调研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编制相关子规划。
(一)前期部署与研究阶段。
1.成立机构。
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设置各工作组。(2020年3月底前完成)。
2.动员部署。
召开全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4月底前完成)。
3.确定思路与调研内容。
在梳理我校“十三五”规划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各组研究提出子规划的基本思路和相关调研内容,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汇总后,研究提出校“十四五”规划总体基本思路和各专题调研内容。(2020年5月底前完成)。
(二)形成纲要框架阶段。
1.进行专题调研。
各组按照确定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与发展需求,进行专题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子规划框架。(2020年6月至8月)。
2.形成规划总框架。
以规划总体基本思路为指导,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校“十四五”规划总框架,并面向全校征求意见。(2020年10月底前完成)。
(三)规划起草与完善阶段。
1.起草规划。
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框架进行完善充实,形成校“十四五”规划草案。(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2.征求意见。
面向全校师生和相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2021年1月底前完成)。
3.形成规划。
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校“十四五”规划。(2021年2月底前完成)。
(四)审议发布阶段。
按程序提交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和教代会进行审议,根据审议情况修改后发布。(2021年3月底前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队伍建设。
统筹指导、总体协调规划编制工作。各组要尽早组建本组的工作队伍。在全校范围,打造一支眼界宽、知识广、专业强、素质高的规划编制队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其他领导协调抓的格局。
(二)提高认识站位,抓住战略重点。
各组要从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重点、兼顾一般,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经验,主动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全面落实时代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增强规划的创造性、指导性和可实施性。
(三)科学制定目标,注重规划实施。
各组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立足本职工作、我省的发展基础和支撑条件,把握好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科学设定规划目标,突出可操作性、可实现性以及相关规划目标之间的衔接性。坚持规划编制与实施并重,更加注重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的有机统一,加强政策配套,完善落实机制,引导资源配置,推动规划落实。
(四)注重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各组要始终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把规划研究编制作为统一思想、整合资源、协同步调的过程,加强信息沟通、数据交换、成果共享,形成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合力规划的互动机制,在我省教育发展的全局中谋划各领域的发展。
(五)做好经费保障,确保工作顺利。
为保障规划编制的质量,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总体规划、子规划编制和相关课题调研等工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时间跨度大、工作任务重,各处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力量上着重加强,在工作上切实抓紧,在实施上精心组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谋划好我校事业未来五年的改革与发展建设。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发展现状。
文科类专业10个,占52.6%。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实训(实验)实17个;。
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4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8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6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14年共培养了近9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
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响应迟缓,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评估行政强制性色彩过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
全面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与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研究制约学校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结合建设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中心任务,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远景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结合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统筹考虑“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与落实,认真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一)学校总体规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2025年发展规划》。
(二)学校专项规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建设规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才培养(含专业建设)规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才队伍规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科学研究(含社会服务)规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规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信息化规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文化规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建设规划。
(三)各院系发展规划:各院系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编制院系发展规划。
成立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相应组织机构,包括“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小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机构具体设置详见附件)。
各院系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由院长(主任)牵头组织完成院系“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工作。
学校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密切配合并积极参与相关规划的研究和撰写工作。
(一)学习调研阶段(2020年3月至4月)。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综合考虑规模、结构、质量的关系,从体制机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完善、管理措施等学校发展重大问题方面开展学习调研工作。
(二)宣传动员阶段(2020年5月至6月)。学校成立“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组织机构,确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上报校长办公会、党委会审定通过。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印发“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三)起草论证阶段(2020年7月至9月)。在学习调研、听取建议、参考借鉴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根据任务、按照分工开始起草工作。
(四)汇总整理阶段(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学校总体规划编制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完成规划初稿,由发展规划处负责组织学校总体规划的集中修改和统稿;各专项规划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修改和统稿。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一轮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修改意见稿。
(五)修改完善阶段(2021年3月至6月)。各项规划牵头单位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修改学校各项规划。
(六)征求意见阶段(2021年7月至12月)。各项规划牵头单位分别召开座谈会,向校内专家、教职工代表、民主党派、学生代表、校外专家、校友代表、部门领导、校领导等开展第二轮广泛征求意见。在听取和采纳多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各项规划牵头部门完善学校各项规划形成规划草案。
(七)审定发布阶段(2022年1月至3月)。将学校总体规划草案分别上报校长办公会、党委会讨论审定。审定后,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并发布实施。其他各类规划经一定程序后相继发布实施。
。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二十
开发校本课程建立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形成校本教育教学特色。根据我校实际五年内从学科类课程、活动类(技能)课程和社会实践类等三大方面开发课程资源形成校本教学特色。
5、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加强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管理与教育。关注学生理想目标、道德品质、日常行为、学习行为、心理健康、思想动态、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依托少先队活动并采用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自我安全保护”等教育。
6、要加强各类比赛和活动工作的规划和制度建设,重视各项常规性的活动与比赛的训练。做到训练平常化、比赛定期化。定人、定时间、定资金、定奖惩制度,保障各类活动与比赛能取得优异成绩,提升学校地位,树立学校的形象。
(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争创平安、和谐校园。
1、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安全工作应列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没有安全就没有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没有安全就没有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建立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管理,加强演练,定期检查,及时整改,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要建全对学校师生人身安全的防范措施,切实唤起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严格落实学校封闭管理,做好来人登记制度,定点会客制度。
3、加强课间护导,值日教师要加强课间巡视,杜绝学生做各类危险游戏,学校安全领导组成员,要定期开展对学校及学校周边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上报。
4、要定期更换、保护好消防设备,加强学生消防逃生演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要加强防盗设施的维护检查,加强节假日、夜间值班巡查,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5、五年目标:零事故。
(一)2012年度工作目标。
作为实施规划管理建设的第一年,重点是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资料建设,为实施学校五年规划达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目标: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改善学校校容校貌。
具体工作。
2、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融入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使之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
3、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工作实效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4、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坚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海南省教师十条禁令》等减负文件。
5、继续开展新课程课改工作和完善校本培训的系列工作,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开通博客,进行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道路。
6、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相应培训和各类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7、加强本校承担的国家、市、区级课题的过程性研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完成本年度课题研究计划,形成中期性报告。
8、万宁市小学办学水平明星校。
(二)2013年度工作目标。
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制度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具体工作。
1、紧紧按照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2、进一步规划校园建设,营造校园优美和谐环境。完善校园文化、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建造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3、继续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继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4、紧紧围绕区教育局综合目标考核细则,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5、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继续开展好安全主题教育和安全演练工作,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三)2014年度工作目标。
目标: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规范管理体制。
具体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2、通过教代会,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力争使我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水平。
4、进一步加大校园建设,做好校园部分场地的硬化工作,进一步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5、本年度,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1-2名,市级骨干教师8-9名。
(四)2015年度工作目标。
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具体工作。
1、教师队伍教师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学校应把教师素质的提高摆在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地位。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校本研修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体系,注重教师自我学习和内在素养的提升。在学历合格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学习,本年度教师大专学历达95%,鼓励教师在岗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成为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调学习型教师。
2、继续组织各类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相关培训和校内培训,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业务水平的提升。
3、组织、课件、案例评选及推荐活动,形成人人懂科研,人人会科研的良好氛围。
4、继续加强新一轮课题研究,努力打造一支课题研究队伍,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5、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加大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星的培养,加速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青年教师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确定教师培养梯队。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提出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均衡发展。
6、本年度,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1-2名,市级骨干教师7-8名。
(五)2016年度工作目标。
目标:完善育人网络,增加学校工作实效性,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学校功能体系,争创“市级示范学校”。
1、健全德育机制,形成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懂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机制。
3、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开展“自知、自立”教育,使学生行规内化。以养成教育为特色,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争创“市级示范学校”。
6、做好学校运动场地的申报、立项和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建设一个较为标准的2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并完善运动场内地基础设施,满足学生的运动所需。
7、对学校的厕所进行改造,建造一所较为标准、符合要求的厕所。
8、争取配套资金,力争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
9、总结和反思,加强宣传,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分层次全方面进行总结,积累经验,反思不足,找准问题,确定解决的措施,为下一个五年规划做准备。
学校五年规划,是我们发展的蓝图,力争反映出时代发展要求,昭示着学校的美好明天。我们坚信,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目标的逐年实现,万一中心学校在万宁市小学中,必将描绘出一道靓丽的风景!。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二十一
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做好本部门负责或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十四五”时期(2021-20**年)是我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全国一流专科大学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及xx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发展现状。
文科类专业10个,占52.6%。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实训(实验)实17个;。
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三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二十二
。
郫县古城学校由郫县古城小学与郫县古城中学合并,位于郫县古城镇,距郫县城10公里,沙西线旁。
郫县古镇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古镇。该镇有许多历史传说和历史遗迹,尤其是古城遗址。它是郫县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贸易中心镇。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氛围,学校也有新的风格,为了探索深厚的遗产,继承古城悠久的文化,展示古城的新变化,突出古城学校的文化特色,结合现有的文化理念、学校现状、发展理念和全体师生的未来追求,结合学校的特色文化资源,学校将文化战略定位为古城新风格、优雅生活八个字,文化主题内涵为:保持古城特色,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学校新氛围、新时尚、新风格;培养师生协调规范、和谐、美丽、和谐、礼貌、适当的精神和行为学生创造幸福奠定基础。
在学校文化战略的指导下,建立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1.课程背景设置。
自上世纪末国家课程改革以来,古城学校小学系一直致力于探索课程改革。从学生学术评价改革到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改革,学校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重视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古城学校小学系在课程评价改革——学生学科能力测试方面处于县课程评价改革的前沿。学校以学生学科能力测试为载体,引导教师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鼓励教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追求。学科课堂呈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氛围: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纸笔测试能力,而且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口腔、大脑等操作能力,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2.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改革学习模式。
在21世纪,学校正在阅读第一批课程改革实验县的东风。
3、立足学生长远发展,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生活品质、道德品质的管理体系形成。
2007年原古城小学和古城中学合并成为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基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学校制定了系列有利于科学管理评价的规章制度,这些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紧密相关的不断深入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今天的古城学校,在“古城新风,和雅人生”的文化引领下,紧扣新的文化主题,并对原有办学理念进一步提升,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幸福古城,和雅新风”。学校追求的是:培养幸福生活、快乐学习、和谐发展、博学文雅、时尚现代的“古城”师生;打造具有古城特色、和雅风貌、时代精神的幸福校园;创建富有活力、持续发展、特色明显、影响力强的学校品牌。学校确立了“文雅和谐,灵动现代”的课程理念,在继承古城学校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计划予以新的内涵。
根据国家课程总体目标,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学校把“尚武修身,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作为特色工作的核心追求,并据此确立了“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小公民”的总体育人目标。
1、培养适应未来公民生活工作所必备的学科能力素养。
2、培养适应未来公民良好的道德素养。
能够明确自己目前作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素质要求的差异,能按未来社会对城市居民的素质要求来规范自己言行,成为讲文明懂礼节的小公民。
3、培养适应未来公民生活所备的强健体质和艺体素养。
1、基础课程(国家级课程)。
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发展有益的学科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2、延展性课程。
目标:开展以强健学生体质、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民族文化精神传承和道德品质修养、发展学科兴趣特长为主的阅读思维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各类艺体活动(将武术引入课堂)和教育国际化等,通过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形式。
1、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课程领导小组。
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给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长统领全局,教务处和政教处分工合作的学校课程管理领导小组。
校长负责全面工作: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督导教导处和政教处共同制定学校课程的实施计划,经常性地检查执行情况,客观地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提升全体教师课程管理意识,促进课程执行合力的形成,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师生主动地发展。
教务处、政教处:在校长统领下共同协作,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学校育人目标的学校课程计划和相关管理、评价的措施方案,在落实过程中不断完善、调整、改进。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
2、确立学校课程管理目标。
(1)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开发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2)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3)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校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拓展性课程。
(4)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外出培训研究学习的时间空间,给予教师参与开发学校课程的机会。
3、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落实。
(1)根据国家制订并颁发的“国家课程计划”及说明,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每一门课程。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切实做好减负工作。
(2)制定并落实相关管理措施、方案、细则,如:《一日常规管理细则》(分教师和班级)、《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分德育和教学)、《考试质量评估方案》、《拓展课程管理细则》和相关奖励条例等。
(3)改革学业评价方式--以学科能力测试为突破口,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4)督促各班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4、围绕“轻负高效、能力发展”积极开展培训与研讨,为各类课程的高效实施创造条件。
(1)引导教师深度理解课程。每年至少组织教师开展一次课程培训会,引领教师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国家设置和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特别是非语数学科、拓展性课程和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让教师摒弃重语数,轻其他的观念。
(2)围绕“轻负高效、能力发展的课堂”开展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如:教材解读、集体说课备课、主题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观摩、听讲座等等,引导教师高效落实课程理念、学校育人目标。特别加强拓展课程的开发研究,使拓展课程逐步系统化,逐步形成完善校本课程,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以及怎样评价的问题。
(3)拓宽教师视野。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参观和进修学习。
(4)通过相关课题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研究和实践操作能力。
5、不断精化拓展课程。在拓展课程的实施落实过程中,通过调查访问评估等方式,了解课程优势和不足,不断完善、补充、调整,让课程逐步精化,逐步同类课程按年段体现层次性和侧重点。。
课程评价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对实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导向、激励、监控、调解的功能。我校努力构建能够体现新课程体系的、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能激励教师不断提高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程的评价。1、对学生的评价:对国家课程的评价:
(1)根据课程标准,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并能灵活应用。通过期末考试检测。
(2)掌握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一定的学科能力,特别在表达、操作、合作探究、
创新实践方面达到年级要求。通过学科能力检测和参加相关学科比赛活动评价。
(3)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
对延展课程的评价:
(1)活动参与的过程评价,如出勤、参与态度、活动中表现等。
(2)活动效果。作品、活动展示效果和相关比赛活动成绩。
2、对教师的评价:
基础课程:
(1)学生期末考试和学科能力检测成绩。
(2)作业设计和批改情况。
(3)课堂教学质量,是否以发展能力为核心。
(4)课堂教学研究成效。
延展课程:
(1)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内容安排、器材准备、活动组织。
(2)学生作品或活动展示效果、参加相关比赛成绩。
3、对课程的评价:
基础课程:
教导处通过调查访问教师学生,分析检测相关数据,了解课程优势、不足以及操作。
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相关校本教研和课题科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育人目标,在不影响学生学科发展情况下,引导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地资源适度对教材进行整合、补充、调整。
延展课程:
拓展课程考评小组通过调查访问教师学生家长,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对延展课程进。
行评估,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是否具备开设的条件:包括场地、器材、师资。
是否与学校与人目标吻合。
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利于学生发展。
是否学生需求的、参与度高的。
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根据评估情况经研究做出补充、改进或者取替的决定。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二十三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切实做好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区、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市委“三篇文章”为统领,全面打造我县三大基地、培育三个产业。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不断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各级各类规划衔接协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体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体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化环保与节能减排工作要求;体现新型城镇化、新型社会、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体现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立足经济发展实情,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机遇,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顺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二)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原则。紧紧围绕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少编或不编规划,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主要针对关系发展全局且存在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编制规划,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大政策。
(三)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原则。发展目标的制定既要提气鼓劲、考虑需要,更要实事求是、考虑可能,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制定差别化的发展目标,切实把各项目标、指标的确定建立在深入分析支撑条件的基础上。
(四)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扩大视野,把全县发展放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中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五)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原则。加强部门分工合作,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统领作用;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防止简单照搬照抄,避免“上下一般粗”,总体规划要发挥引领作用,专项规划要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规划编制对象的特定属性和实际情况,在规划内容中切实体现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六)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原则。各方智慧是编制好规划的源头活水,集思广益是规划编制成功的关键,在程序上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参与机制;规划编制部门要广泛开展联合调研活动,切忌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充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广开言路,问政、问需、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七)坚持规划的程序化、法制化原则。各乡镇、各部门在编制和审批规划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市和全县规定的程序进行,严格遵循规划编制各个环节的要求,以程序化、法制化来保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
(八)坚持远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合理摆布规划期限,既要以五年规划为主,衔接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抓好当前已经明确的重点工作,还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
(一)总体规划。即《____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全县“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和纲领性文件,也是战略重点选择、重大项目安排、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对____县“十四五”其他各类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二)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引导投资和重大项目实施的主要依据。专项规划要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要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重点发展项目及发展目标。
我县规划编制工作总体上与区、市同步进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大问题研究和基本思路形成阶段(截至__年4月底)。主要开展规划重大问题研究和基本思路起草工作。一是做好“十四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分析评估工作。二是组织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开展重大问题和规划思路的研究,起草形成《____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三是按照《____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要求,就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听取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的意见。四是启动乡镇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框架形成阶段(__年5月—__年7月)。主要形成《规划纲要(草案)》的基本框架。一是继续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明确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政策取向、战略重点等,形成《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框架。二是组织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的改革和政策举措。三是继续开展乡镇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三阶段:《纲要(草案)》起草完善阶段(__年7月—__年2月)。根据县委建议,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汇报、提交审议等工作。一是组织起草县“十四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二是广泛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三是邀请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完善《规划纲要(草案)》。四是做好与区、市规划的衔接工作。五是将县“十四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进行完善后,报县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安排。
专项规划分重点专项规划和一般专项规划两类。
重点专项规划由发改局会同县直有关部门确定,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各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编制,(重点专项规划清单见附件2)。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__年4月底前,县直部门提出需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并开展前期研究。二是__年5月到__年7月份,相关单位完成各重点专项规划初稿。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就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内容纳入到县“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三是__年7月份到__年年底,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广泛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等方面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并做好与县“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
一般专项规划(含部门规划)由县直有关部门根据市相关部门的要求及工作需要提出,并由各部门自行组织编制和发布,报县发改局备案。编制工作进度应与全县“十四五”规划同步进行。
(三)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安排。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以县发改局为主,每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指派1名副职领导和1名工作人员,负责规划编制工作(4月15日前各单位将指派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报发改局办公室,联系人:__联系电话:__)。各乡镇也要尽快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形成合力。
(二)提高创新能力。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按照政府与市场的新定位,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积极适应形势变化,顺应各方面对规划的新期待。要从规划的性质和功能定位、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用改革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在新理念、新路径、新政策、新举措上下工夫,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三)抓紧调查研究。前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规划的质量。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与风险挑战,做好“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必须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县内外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所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要更加注重目标和问题导向、更加注重系统分析、更加注重风险防范,以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化认识,找准问题,加强对关系全局和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确定一批关系未来发展的重点课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四)做好保障工作。“十四五”规划工作,涉及领域广、时间跨度大、工作任务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积极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骨干力量,组建得力的工作队伍。要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和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规划编制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要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篇二十四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20xx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鲁教师字〔20xx〕5号)及滨州市《20xx年滨州市“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总体安排,在总结近几年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经验基础上,经研究,制定20xx年滨城区“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简称“工程”,下同)实施方案。
以推进全区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目标,以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简称“优课”,下同)为主线,组织区级专家指导团队,在丰富的菜单式课程资源中,指导参训教师根据个性化需要自主选学,完成每年不少于36学时的网络研修。推动我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完善我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一)高中学段参训对象。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学科的教师。
(二)初中学段参训对象。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5个学科的教师。
(三)小学学段参训对象。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1个学科的教师。
(四)幼儿园学段参训对象。
包括幼儿园在职教师和园长。
(五)其他。
具有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各级各类教科研机构的人员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学科专任教师等,也可参照中小学幼儿园参训对象学科类别报名参加本年度项目。
(一)高中、初中、小学学段。
学校选专题时间:6月25日至7月2日;。
教师选课程时间:7月3日开始;。
必修课学习时间:7月26日至10月30日;。
选修课学习时间:研修平台于7月26日常态化开放,即可开始选修课的学习。本年度学分登记时间截止到12月31日。
(二)幼儿园学段。
幼儿园学段采取“分散-集中-分散”的研修模式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分散研修时间:7月26日至8月22日;。
集中研修时间:8月23日至8月26日;。
第二阶段分散研修时间:8月27日至12月31日。
年度工程结束后,个人空间、工作坊常年开放,所有参训人员仍可继续参与课程学习和教学研讨,学校可基于网络资源支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服务和网络研修的跟进服务。
(一)课程学习。
各学段的课程学习在研修平台“个人空间”进行。
1.登录。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上参加过远程研修的教师可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研修人员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并及时修改密码。
2.选课。必修课由研修平台依据参训教师所报学段、学科自动推送到个人空间。选修课采取以学校为单位选择专题,教师在所属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进行。
(1)学校选专题。教师选课前,各学校可根据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在充分调研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本校教师年度选修专题,并由学校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研修平台完成专题选择操作。
20xx年幼儿园不选专题,幼儿园教师直接选课程。
(2)教师选课程。学校选定专题之后,教师可凭自己的账号登录研修平台个人空间,根据选课指南和个人实际,在任职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开始前,学校可调整所选专题,教师可调整所选课程,学习开始后,不能再进行调整。
3.课程学习。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安排学习时间,统一组织必修课程和教师自主选修课程的集中研修。教师完成必修、选修课程的学习,通过标准化测试,完成作业要求,由平台登记相应学分。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由学校按规定登记校本培训学分。
(二)专业指导与研讨交流。
1.必修课(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除外)的专业指导采取省专家团队、市专家团队、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四级指导模式。
区教育局指导学校(幼儿园)成立学科研修组,每组10人左右;对人数少的学科,区教育局负责建立跨校研修组。每个研修组设组长1名,研修组长原则上由学科教研组组长或学科备课组组长(幼儿园业务副园长)担任,各学校(幼儿园)、乡镇办教委于6月10前完成学科研修组分组、研修组长配备工作,并将研修组长名单电子版报师训科邮箱。
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以区为单位组建学科指导小组,每个学科指导小组设组长1人,指导教师数原则上按照与本区域研修组1:5的比例遴选配备。
区级研修指导团队与其所负责的学科指导组或研修组要一一对应,建立明确、稳定、双向顺畅的沟通联系和指导机制。研修指导团队通过研修平台开辟的《学习园地》发布简报、发起研讨话题,分级梳理问题、解疑答惑,指导引领研修学习和“优课”活动。
2.选修课(含必修课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的专业指导与研讨交流通过工作坊进行,专题工作坊主持人通过学习导引、发布简报、上传资源、辅导答疑、发起话题和引领讨论等方式开展业务指导。
3.幼儿园学段研修实行省专家团队、市专家团队、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四级指导架构。
4.建立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使研修指导贯通常态化研修网上课程学习、线下研讨—“优课”创建的全过程。
建立开放、多元的研修指导教师、研修组长选聘制度。按省市要求组建区级指导团队,按时将指导团队名单报市项目办审核备案,及时组织参加省市培训的学科指导教师对区级指导教师及研修组长进行二次培训,以保障研修的实效性。将研修指导作为名师、特级教师及骨干教师培养和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组织管理。
建立区、校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二级项目管理体系。完善“协同管理、分工负责、以校为主”的工作机制。
区教育局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附件1),负责工程的督导和管理,负责区级指导教师的遴选配备。各学校、幼儿园都要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负责各学校、幼儿园相关工作的督导和管理,负责研修组长的遴选配备与考核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加强过程管理,为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中小学校长(园长)是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校本培训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制定明确的本校教师统一集中研修时间表,落实教师学习场所和网络条件保障。要制定规章制度,督促、引导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和研讨任务。要抓好线下研讨和“一人一节研究课”活动的落实。各中小学、幼儿园于6月10前将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报区项目办。(邮箱:xxx@)。
(二)培训经费。
工程经费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级承担,不得向参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三)考核评价。
培训结束后,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参训教师,通过考核,依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省实施方案要求登记相应学分。工程结束后,区教育局向省市项目办提交工程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