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客观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的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改进。要注意总结的文字表达和语法准确性,确保语句通顺、流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一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邓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二
2.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的标志按血源关系组成稳定的群体。
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府特点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4.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铁器的使用。
5.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皇权至高无上。
6.标志秦朝灭亡的直接事件偏师绕道,刘邦进京。
7.东汉和前代比,其政治上的突出特点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8.十六国时期结束的标志北魏统一黄河流城。
10.南朝政权更替的特点武将夺权。
11.唐朝设置节度使之后,国内政治形式的特点内轻外重局面形成。
12.五代时北方五个朝代更替的共同特点军事将领篡权自立。
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消弱地方势力。
14.明朝加强专制的突出特点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5.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赋税折银征收。
17.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在于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18.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这主要指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19.李自成起义把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触及土地制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三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4.唐朝两税法的直接作用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5.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的作用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6.隋朝大运河发挥的主要作用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7.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要作用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条件。
8.澶渊之盟的最大影响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友好往来的局面。
9.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济贫济弱的局面。
10.元朝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作用解决了元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11.八股取士的直接作用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12.明朝后期该用银两收税对社会最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农业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商品化。
13.清朝设置台湾政府的最重要的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四
2.楚汉战争的性质封建统治者争夺权位的斗争。
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民主政权的对立。
5.隋朝开创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7.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安史之乱”的实质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最高治权。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五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六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1、起源:新石器时代 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 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4、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七
19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_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_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八
首先,先看书,后背书。
看是全面的看,背是重点的背。这理由很简单,它符合人自身大脑的记忆规律。所有的东西你都背下来是不可能的,而看书,是缘由于“熟悉”对于事物记忆的帮助。很多事情,你没有特意去背,但你却记住了,而且,终生不忘,就在于,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书后,不划重点的去做题。
重点不是不需要划,而是,要看是谁来划,如果是老师,是其他同学给你划,那你便是一个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而如果你去直接做题,遇到看书时没注意的问题了,再去书中找出来,划上好学校,长此以往,这便是你自己的重点。你会发现,无形中,你已经对那些要背的重点了如指掌了,何须再背。
第三,熟练记忆采分点词汇。
做过考试练习的同学都知道,考试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第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要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你记忆。只有你知道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书里的话了,你才能够真正的记住它的内涵。考试时,你才能够想起书里的采分点。有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这里更加体现了看书的重要性,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第五,勤练习,保持“手感”。
考试四门考试中,文综是最能拉分的一门。毕竟文综三科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它是等到高三才开始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同学平时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说到底,就是还不适应。要适应的话,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成绩是其次的,关键是练手,熟悉这门科目的考试感觉。做得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像大家都挺头疼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先要找出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比如线索是农业,那就调出史、地、政三科有关农业的知识再做题。再如做题顺序、做题时间,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琢磨出来的。不要考试到最后,一看没时间了,看到大综合题就乱了阵脚。如果平时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给自己定出做选择题、单科大题、最后一题等各用多少时间的话,高考时就可以保证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九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 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一、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巴黎公社的建立:经过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2、主要举措:参照课堂笔记(政治、经济、文教)
3、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法国生产力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经验教训:
(1)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
(2)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三、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经过:
(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3)1917年11月6日彼德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4)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3、特点:
(1) 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度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4、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
(1)领导阶级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革命性质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本主义性质,未能改变俄国社会性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无产阶级专政上台建立“苏维埃”政权(苏俄)。
(3)革命对象不同:
二月革命推翻对象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对象是“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4)革命影响不同: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倒行逆施,对内镇压工农运动,对外继续参加“一战”。迅速被人民推翻,湮没在历史中。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采取了对外卫国战争、对内巩固政权、保障民生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苏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
背景:
(1)经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矛盾深刻,纷纷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3)政治—诸国争霸,兼并富国强兵的需要;
(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改革变法加强集权;
(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目的—富国强兵,争霸天下。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内容: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上废特权,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全方位地废除了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
评价:
积极—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消极—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二、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
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张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用来作为治国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秦朝,但法家失于暴政,秦朝二世而亡。汉初用道—秦朝亡于暴政,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统治。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学为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为主(表),法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认识: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统治,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现代价值。
(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彻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1949年后儒家受极左思潮影响,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代价值—和谐论;统一观;重视德化;重视家庭人伦;民本思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
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显著提高。
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11.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实力最强。
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法律严酷、误期当斩。
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
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社会十分贫困。
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秦王的教训。
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军事力量薄弱。
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
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
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
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孙刘结盟抗曹。
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
27.东吴时代江南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
28.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中原文化先进。
29.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动荡不安。
31.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
33.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
34.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
35.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前秦统治不得人心。
36.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军心离散,缺乏斗志。
37.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
38.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
39.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
40.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对现实不满。
41.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大将拥兵夺权。
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北方劳动人民南迁。
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4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
48.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接受隋亡教训。
49.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50.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交通枢纽地位。
51.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
5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53.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均田制的破坏。
54.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军事制度的缺陷。
55.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腐败的直接原因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
56.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
57.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58.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改变了征税标准。
59.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宦官专权。
60.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藩镇割据。
61.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轻揺薄赋,重视农业。
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北方多次战乱。
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
6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社会安危。
6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商业活动频繁。
67.导致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原因绍兴与议后,金获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
68.南宋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商业往来,其重要原因在于造船技术大有提高。
69.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1.元朝政府发展长江口至直沽之间海运的主要原因全国经济重心在江南。
72.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的加强主要的原因国家的统一。
73.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产生资本主萌芽的最主要条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75.郑和下西洋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主要原因农工商发达,国力强盛。
77.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7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79.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
80.清乾嘉期间崇实学风消失的主要原因文网严密,人心自危。
8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82.造成近代中西科学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作用。
83.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84.元朝的松江成为棉纺业中心的主要原因黄道婆改革面纺织工具。
85.促使原始社会人类过定居生活的直接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五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
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六
3.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的根本原因: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4.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9.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交流。
11.萨拉托加大捷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主要原因: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并增强信心。
12.法、荷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原因:打击英国海上霸权。
1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美国人民为正义事业而战。
14.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促进西部振兴的根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资源。
15.美国南方种植园主阶级和北方资产阶级进行内战的根本原因:经济利益冲突。
16.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两种阶级制度的尖锐矛盾。
17.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18.英国议会军和美国北方军队在各自内战初期失利的共同原因:领导者政策有所失误。
19.19世纪晚期,美国垄断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0.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2.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
24.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既是成功的措施,又直接导致失败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
25.雅各宾派专政失败最根本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出现失误。
26.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27.拿破仑对外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28.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根本原因:法国的扩张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
29.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复辟的波旁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2.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统治权。
33.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4.法国“六月起义”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执行委员会强征工人入伍。
35.决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的最根本原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36.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深入进行。
37.英国干涉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原因:争夺欧洲霸权。
38.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政治统治腐败。
39.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40.19世纪晚期,形成法帝国主义特征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
41.克里木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俄国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42.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的根源:俄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与腐朽。
43.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已成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44.1861年俄国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45.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迫切需要统一的原因:分裂现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46.德意志在19世纪中期要求统一的根本因素:全德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7.19世纪末的德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了政权。
49.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但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变化程度。
50.19世纪中期,引起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51.日本经济垄断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其历史原因在于: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
52.俄、日帝国主义都带有封建性,其历史原因之一在于:领导改革的核心原属封建阶级。
55.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60.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64.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内燃机的发明。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七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八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鸠: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九
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抵御匈奴南下。
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
4.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
5.汗初实行款舒政策的根本目的稳定统治。
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分割王国的封地。
8.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在于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
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
10.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保证北魏政府财政收入。
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4.隋唐实行科学举制的最主要目的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15.唐政府规定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的主要目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16.唐太宗注意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维护统治地位。
17.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8.五代十国很多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的目的保存实力。
19.宋太祖即位后,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目的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0.元朝重视国内陆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
21.元朝政府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的主要目的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22.元朝政府重视国内陆路水陆交通,其直接目的在于取得南方粮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