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篇一
历史属于文科,所以高一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就是背书。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学好历史的基础,特别是历史大事年表也要仔细背背,时间和历史事件顺序都要记好了,这样才能记得又快又牢。
高一学生要反复看教材,每个知识点都要背熟。高一学生可以合上书回忆各章节的内容,以此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记牢的部分就要再重新背诵。
2、培养学习兴趣
高一学生想要学好历史,就要先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如果喜欢这一科,自然就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自然会提高成绩。相反,如果某科成绩差,特别讨厌这一科,即使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是成绩也不一定会很高。
3、抓住历史框架
高一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不了解什么是框架。这也导致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会经常走一些弯道,也就不可能学好历史。高一学生要善于整理归纳历史知识点,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历史,历史成绩才能提高。
4、历史学习要精
高一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明白无论做多少题目,都是在巩固练习历史知识点。所以,高一学生不需要采取题海战术,只要踏踏实实的弄清楚每一道题目比什么都强。
历史做题主要是检验背书的效果,看是否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所以,当题目不会做或是做错的时候,可以翻一翻课本,对应每个知识点看哪里没有理解,务必弄懂下一次不要再错。
<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篇二
原始农业耕作法,刀耕火种 是方式;
精耕细作之农业,铁犁牛耕 为方式;
作物原产在中国,南方水稻 北方粟 ;
妇织儿锄(男耕女织)《田家》景,小农经济之方式 ;
“你耕田来我织布”,印证小农(经济)之方式 ;
天府之国四川成,战国工程都江堰 ;
重农抑商之政策,战国商鞅 始推行;
二牛三人为耦犁 ,播种工具耧车 忙;
灌溉工具翻车 图,曹魏时期 始出现;
农业灌溉工具新,筒车 出现在唐朝 ;(高转筒车出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 现;)
农耕文明之繁荣,唐 朝工具曲辕犁 ;
素有“丝国”之美誉,“ 丝绸之路 ” 西汉 开;
钢铁冶炼技术先,南北朝 之灌钢法 ;
瓷器故乡在中国,著名“瓷都”景德镇 ;
私(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位,切记是在明朝 时;
“夜市千灯照碧云”,商品经济之发展 ;
宋代商业很发达,最早纸币宋朝 出;
城市商业大变化,(经商)区域限制被打破 ;
(宋代) 明清“海禁”“闭关(锁国)”策,不利市场(开拓)贸易(往)来 ;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之变化,自然经济始解体 ;
(鸦片战争后)破产农民进城市,自然经济始解体 ;
洋务运动代表人,李鸿章 与曾国藩 ;
“ 自强 ” “制器”为先要,江南制造(总)局 体现;[李鸿章]
中国患贫须求富,开办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民族工业兴起因,“外企”“洋务”之刺诱;(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诱导)
民族工业兴起于,近代洋务运动 间;
甲午战后民资发(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
(1920)厂矿资本均增加,政府鼓励及实业(思潮);
“短暂春天”民国初,纺织面粉 发展快;
(1920)乐用必需之国货,研究实业救国(热)潮 ;
“渐仿洋装显细腰”,最早出现在上海 ;
(19世纪中期)英商中国开餐馆,最有可能在上海 ;
“断发易服”之主张,始于戊戌变法 时;
“剪辫易服”法令颁,是在民国初期 时;
军警剪辫之情景,辛亥革命 与之关;
(19世纪80年代)中国自建第一(铁)路,唐胥铁路 要记住;
别肠转轮既万周,(送者未返君尽头)交通工具变生活 ;
电气能收夺化工,赞扬中国电报(电信)业 ;
长春一汽制造厂,成就取得“一五”(第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
中共八大提任务,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一个萝卜千斤重”,农业生产浮夸风;
“确保亩产十万斤”,联系“ 大跃进 ” 运动;
凤阳改革鼓先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剩下全都归自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农村经济体制改,未改(变)土地所有权 ;
(1980)经济特区之开放,深圳 崛起世界惊;
中国南海边画圈,广东福建设(立)特区 ;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与海南(岛) ,五大特区成亮点 ;
天津上海14城(市),沿海靓丽风景线 ;
长、珠、闽、渤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从南到北连成片(或形成面 );
1990浦东 开(发),经济发展大战略(步骤);
经济特区、互联网,出现改革开放 时;
哥伦布航海向西行,发现美洲 新大陆;
(17世纪) “海上马车夫”之称,贸易强国是荷兰 ;
众多商船贸易强,17世纪属荷兰 ;
18世纪 立霸权,殖民帝国是英国 ;
迪亚士到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到达美洲哥伦布 ;
到达印度达伽马 ,环球航行麦哲伦 ;
(新航路后)欧亚非美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雏形 现;
工(业)革(命)率先用机器,生产部门棉纺(织)业 ;
工业革命影响深,动力改良蒸汽机 ;
(工业革命时期)动力影响最深远,瓦特改良蒸汽机 ;
(1830年)英国煤量迅速增,蒸汽广用 是原因;
交通工具也变革,火车轮船 都出现;
(19世纪后期)坐船游览泰晤士,(工业革命)牺牲环境 气熏天;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发明电灯爱迪生 ;
(第)二次工(业)革(命)始出现,钨丝灯泡 最早现;
飞机电话和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 才出现;
1933行“新政”,美国总统罗斯福 ;
(罗斯福)新政开辟新道路,国家干预(经济) 是核心;
(战时共产主义)负面影响比较大,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 ;
解决困难和危机,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
(斯大林)经济体制之特点,高度集中计划经(济) ;
“赫、勃、戈”改(革)共同点,缓解计划经(济)弊端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缓矛盾,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仍稳定,“ 福利国家 ” 政策(实)行 ;
管理代替行政令,承认市场之调节 ;
货币围绕美元转,“ 黄金 ”“ 货币 ” 挂(钩)美元 ;
提供短期之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管;
灾后重建获贷款,(提供长期之贷款)请把世界银行 找;
社会一张安全网,社会保障体系 建;
欧共体改称为欧盟,欧盟旗帜 要记清;
经济政治双重性(质),区域组织是欧盟 ;(欧洲联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20世纪50年代,欧洲联合始于经(济领域) ;
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apec) 建;
apec成员国,环太平洋之国家 ;
经贸金融三支柱,银行、货币与关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篇三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进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途径
初具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