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读书过程中的理解、感受和体验的表达,可以对读者思维和情感产生影响。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内容充实、观点独到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中有的写了作者的观点和思考,有的写了个人的感悟和启示,有的还结合了自身经历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让大家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更得心应手。不同作者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会给我们的读书体验带来更多不同的角度,希望大家能够在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中找到共鸣,并把自己独特的思考写入到读后感中。这些范文只是供参考,写读后感的时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进行写作,不必完全照搬这些范文的内容。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一
最近,我读了任老师的诗集《诗歌里的平阳》。这本诗集内容很丰富,有写寄托作者思乡之情的,有写平阳地方特色的,还有写作者内心世界精神活动等等。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与维新有缘》。第一节写阳光明媚的一天,作者来到了维新,心情是那么的喜悦。诗篇中作者同时还提到了高山、街道、小狗。顺着路标的指向一路向西,走向了大山的深处。第二节的是山中山涧的流水、青涩的桃子、蓝天白云互映,盛开着的红石榴花,终于摆脱了潮湿的环境,长在向阳地,活出美丽。作者感受到维新的特别之美,让他心旷神怡。
《九月九,在埭头》也令我印象深刻。诗中第一节写南雁荡山的桂花飘香,在秋阳下显得灿烂耀眼,白云映衬着孩子们的笑脸。第二节写的是作者在埭头文化礼堂里和老人们共同度过的时光,是那么的轻松与自在,歌赞生活的美好。第三小节写的是九月九的酒,抚平了作者深深的皱纹,远处的稻田,是大地呈现的爱。总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埭头无限的爱和恋。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二
鸟儿呢喃,夏风淡然。
瘦马轻蹄的速度。
踩碎古道夕阳。
一阕桃花思春的印记。
沉醉了日落黄昏的.美景。
不肯远去的脚步淡然。
红尘褪落时光的记忆。
望一眼花朵中发出的一声叹息。
我的心事漂泊如萍。
我沉重的脚步一直向前走。
花朵里的音韵越来越浓。
我的脚步不想停留。
生怕错过耳边。
鸣叫的那声鸟音。
花朵开放在思想的岸边。
我在生活中加快脚步。
一路微笑着向前走。
我的灵魂在花朵里饮水。
让那细小的章节。
在我生命的枝头摇曳。
当阳光照耀树梢。
我手捧花儿的微笑。
沉落内心那古典的美。
滋润的韵律像绽放的花蕾。
让阳光在花朵里饮水。
夕阳下的那匹瘦马飞奔。
在古道边踏落清愁。
叶片之上的风儿很轻。
就像我浅浅的脚步。
我的脚步就像轻雾。
总怕踩碎花朵之中灵魂的香。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三
冰心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投入新文学活动,在这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不得不说,冰心的作品真是让人叹服叫绝。每词每句,都用得极其到位,“湖水也翠得凄然”,这“凄然”二字,刻画出了冰心那无尽的乡愁,无尽的痛苦。“我惨默无声,我已拼着鼓勇去领略。正如立近万丈的悬崖,下临无际的酸水的海。与其徘徊着惊悸亡魂,不如索性纵身一跃,死心的去感觉那没顶切肤的心酸的感觉。”“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这两段文字字字之间流露出一种伤感,一种悲哀,一种痛苦。尽管冰心是一个大作家,尽管冰心的文字那么精巧,但她不是大圣人,她也身在异乡,她也要饱受乡愁的折磨!
长大后,我们也会远离自己的父母,亲人,去独立生活,只不过提前在冰心的笔中感受到了些辛酸泪。冰心在描写与父母,姐弟分离时的悲伤,并为有用华丽的词句,但朴实的语言也着实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一生的悲欢离合。
冰心的作品不少是给青少年看的,而我在一次又一次读了她的作品后也有不同的体会。就把下面的“冰心语丝”送给大家吧:
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生,一步一步地移向光明!
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四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为人民奉献的人,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记得前不久,我在家里闲着无聊,便找书读。在不经意间,我从眼角瞟到了鲁迅先生写的《自嘲》诗,出于好奇,我拿起来看了看。《自嘲》这首诗主要讲了鲁迅先生当年失魂落魄的事。现在想起来,意思大概是:交了倒霉运怎么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倒会把头碰到墙上。所以,走在大街上用破帽低低地遮住脸,怕被别人看到——招来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湖中心的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湖水吞没的危险。我这人不招人喜欢,有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应该没有病也会死掉,但我偏横着眉毛冷淡地对待别人的指责,甘愿为人民做贡献。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不管春夏秋冬。
读完这首诗后,我感到了当时政府的黑暗和鲁迅先生的无助,同时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无私崇高精神。鲁迅先生不仅满腹才情,还经常关心劳动人民和进步青年。虽然他已经逝世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五
最近,我读了任老师的诗集《诗歌里的平阳》。这本诗集内容很丰富,有写寄托作者思乡之情的,有写平阳地方特色的,还有写作者内心世界精神活动等等。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与维新有缘》。第一节写阳光明媚的一天,作者来到了维新,心情是那么的喜悦。诗篇中作者同时还提到了高山、街道、小狗。顺着路标的指向一路向西,走向了大山的深处。第二节的是山中山涧的流水、青涩的桃子、蓝天白云互映,盛开着的红石榴花,终于摆脱了潮湿的环境,长在向阳地,活出美丽。作者感受到维新的特别之美,让他心旷神怡。
《九月九,在埭头》也令我印象深刻。诗中第一节写南雁荡山的桂花飘香,在秋阳下显得灿烂耀眼,白云映衬着孩子们的笑脸。第二节写的是作者在埭头文化礼堂里和老人们共同度过的时光,是那么的轻松与自在,歌赞生活的美好。第三小节写的是九月九的酒,抚平了作者深深的皱纹,远处的稻田,是大地呈现的爱。总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埭头无限的`爱和恋。
《诗歌里的平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尤其是对平阳山水无限的爱,体会深刻,感情真实。也激励我能记录生活中的每一刻,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六
今天老师讲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老师说海子很有才华,是个文字天才,我承认,他是的,他的诗很美。
但是我无法理解的是:他自杀了,他以他自己的人为最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我看来,无论怎样,人,不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即使讨厌这个世界,即使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即使自己无法被世人所容,都要坚强的活下去。
老师说海子是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半点差错。可是在我看来,正是错误是人类变得更美好,正是错误是人们的距离拉近。错误正是尘世之美,尘世的可爱。我们应该允许错误的存在!
海子在诗中写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陌生人我也向你祝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什么,既然向往尘世的美好,为何不去追寻,为何只会羡慕,不去努力,只想不做,我想那没有任何用处。
所以,我的人生信条是: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七
读起这首诗,我感到心中有说不出却又说不完的感情。或许我生来就是属于伤感一类的人,从这首诗中我更多读到的是属于哪一类的感情。
一读起题目,我就感到了伤感,我想到了以前犯的种种错误,想到了以前因违背父母而与父母争吵时的情形。我产生了后悔之情,我想我以后应多听父母一些话,减少一些争吵。
读完整首诗,我忽然很佩服这位诗人,他将情感全流露在了诗里,读来伤感却又深深的被吸引。我忽然想到了这首诗被人誉为的评价: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我觉得这个评价完全符合这首诗,我从未如此的对一首诗产生过这样的共鸣、这样的感情。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八
我们的祖国,有举世惊羡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们的国土,有名扬四海的辽阔和优美。在这片精神与物质并重的乐土上,古今无数的文人骚客泼墨来讴歌祖国,流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一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一开头就以一种疏离破败之感引出了是人内心的凄惶。国破矣,山河尚在,草木繁盛也中只能是一片荒芜。如同诗人的心,家国之愁已如一丛丛荆棘深深扎在诗人的心上。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万物生灵也随诗人心境一同陷入悲怆。悲国悲家,这凄楚已悄然攀上白发,烽火愈烈,白头愈短,丝丝缕缕掉落的,哪里是发?分明是诗人悲国悲家的愁啊!
二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病榻上的陆游,已经没有了当年铁马冰河的气概,也没有了昔日“红酥手,黄藤酒”的柔肠。在他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中闪烁的只有统一国家的坚定。但谁都知道不能了,南宋的龟缩以经成了那个时代的笑柄,一个垂暮的老人的支持有算得了什么?陆游已经把一生献给了国家,他的血肉,他的骨骼都已融进了为国效命的志愿,他的刚强无疑是一场飓风撼动了脂粉飘香的朝廷。不过最终,一切还是没有改变,这个在弥留之际都要牵挂祖国的老人最终还是抱撼而去。天下的人民都明白他的遗恨,都读懂了他的`叮嘱。因为我们也有与他同样的一颗爱国之心。
三我爱这土地。
你问我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
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对受难祖国的一腔热血,一片爱戴都已化成了一旺泪水,虽然只是点点滴滴,但颗颗浸透了无比深沉的情感,正如那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无论是军阀当道,民不聊生,还是日寇横行,惨绝人寰,这滴泪都引导着我们向前,向前,聚积成了那郁孤台的一江清水汇成洪流,冲荡一切危害祖国的,洗刷一切有辱祖国的。那滴泪,重重的滴在历史的天平上,让一切暴行都失去了重量!
四我的祖国。
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呵!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九
《诗歌的秘密花园》是一本适合初读诗歌的读者的入门诗集。作为对诗歌已有了解的读者,也会在本书对诗的解读中或碰撞或补足。本书一共介绍了15位诗人,每位诗人为一章,每一章起是诗人的代表作,接着是介绍诗人与解读诗歌的文章,雷格的介绍让人过目不忘:介绍卡瓦菲斯时,雷格称他为“诗歌界的卡夫卡”,通过将卡瓦菲斯和卡夫卡的相似之处的总结与对比,让不熟悉卡瓦菲斯的读者立刻会对其有个大致的判断;当介绍弗罗斯特时,雷格提到他是位非常会维护个人声名的人。这种所谓个人的包装与营销,一下打破了读者对诗人的刻板印象,变得生动立体了起来;而讲到博尔赫斯,对只熟悉他的小说,而不知道他还做诗的读者们,雷格用了中国读者熟悉的苏东坡以类比,一下将博尔赫斯集大成者的形象烘托而出……在读者对该诗人、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后面还有两三首诗再作为阅读扩展,仔细阅读也会发现雷格的用心:或是按着前文介绍的内容的扩展、或是呈现了一个不同的诗人样貌、或是帮助继续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个人主张……诗歌与雷格前面的内容形成了一种互文的关系,人借诗论诗,诗借人圆满。
同时在诗歌的解读过程中,雷格也同时对关于诗歌的一些永恒的探讨进行了渗透:从最开始就总结出的现代诗的特征、读现代诗所需要的信任,到具体每位诗人处,通过对该诗人诗歌的解读,以具体例子来向读者提炼出现代诗在此反应出的特质,继而到提出,什么是诗歌的现代性?什么是诗歌的根本使命?通过这些问题,让读者在这诗歌的秘密花园中,去探寻自己的答案。
而越看到后,越能感受到十五位诗人如此排序的用心:从对诗歌不熟悉的普通读者最容易产生共鸣的卡瓦菲斯的“此处与彼处”——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个“伊萨卡”,和一脉相承却又转为切实生活态度的《城市》,到从瓦雷里那里,真正了解下十四行诗的难度,到里尔克创作所比不可少的孤独,再到艾略特大胆的文体实验文本的“情歌”无“情”,到与前面叶芝一脉相承的奥登……当名家一一上场后,读者对现代诗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奉上阿什贝利的《船屋的日子》,后现代主义的晦涩代表。通过它,雷格说明解读现代诗并不是“本格派推理”,读诗要同情与信任诗人,其实“解读的实质是对灵魂的解放,对想象力的解放。”
而对于诗本身,与诗歌创作的这一过程,诗人们也在作品中反复地探讨:诗是瓦雷里——“丢了酒,却醉了波涛!诗人艰巨而幸福的任务,是埃利蒂斯——“双手捧着太阳而不为它所灼伤,把它像火种般传给后继者”,是布罗茨基的《黑马》——“它在我们中间寻找骑手”,是诗人与诗的相互寻找。
不止诗人与诗在相互寻找,诗与读者也在相互寻找。其实“读懂”诗是个伪命题,很多时候,我们的理解可以让位于感受。毕竟说到底,诗首先是关乎人的感受的。也可以通过诗来了解作者:通过《一九八〇年五月二十四日》来了解布罗茨基高度凝练的一生,通过希尼的诗了解到诗本身就是生活。也可以通过诗来了解语言的使用形式,毕竟“诗歌是语言最高的存在形式”(布罗茨基《诗人与散文》):可以从《冰雪消融》中看特朗斯特罗姆如何从多个角度营造一个意象集群;从《船屋的日子》看到思想与语言的拼贴,共时性呈现出人的灵魂的复杂和多态;看艾略特如何扭转诗歌的抒情属性,而把它变做包罗万象的容器。
就算只作为趣味性的阅读,也能从书中得到不少收获:不熟悉诗之前,博尔赫斯、布罗茨基只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而叶芝不只在浪漫派有所建树,他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其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向现代主义过度和嬗变的整个发展历程都有一流的作品;庞德——简直哪里都有到他:给艾略特起外号、帮他出诗集,第一个为弗罗斯特在英国出版诗集撰文……真是个有名的热心肠!而与影迷们津津乐道、盛产佳作的1997年一样,文学史上也有类似的一年:1922年,在这一年中,里尔克写出来《杜伊诺哀歌》、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艾略特发表了《荒原》、乔伊斯出版了《尤利西斯》,普鲁特在临终前终于完成了《追忆似水年华》……文学史课上没记住的年份,在一本诗集中被补全了。
沿着诗歌的秘密花园的小径,你总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尽头终会豁然开朗,望见那片诗人们耕耘的葡萄园。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十
冰心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从19“五四”运动开始,投入新文学活动,在这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不得不说,冰心的作品真是让人叹服叫绝。每词每句,都用得极其到位,“湖水也翠得凄然”,这“凄然”二字,刻画出了冰心那无尽的乡愁,无尽的痛苦。“我惨默无声,我已拼着鼓勇去领略。正如立近万丈的悬崖,下临无际的酸水的海。与其徘徊着惊悸亡魂,不如索性纵身一跃,死心的去感觉那没顶切肤的心酸的感觉。”“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这两段文字字字之间流露出一种伤感,一种悲哀,一种痛苦。尽管冰心是一个大作家,尽管冰心的文字那么精巧,但她不是大圣人,她也身在异乡,她也要饱受乡愁的折磨!
长大后,我们也会远离自己的父母,亲人,去独立生活,只不过提前在冰心的笔中感受到了些辛酸泪。冰心在描写与父母,姐弟分离时的悲伤,并为有用华丽的词句,但朴实的语言也着实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一生的悲欢离合。
冰心的作品不少是给青少年看的,而我在一次又一次读了她的作品后也有不同的体会。就把下面的“冰心语丝”送给大家吧:
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生,一步一步地移向光明!
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十一
今天,任老师送我了一本书,叫《诗歌里的平阳》,我一看封面就很喜欢,封面色彩丰富,用了我喜欢的油画形式。在任老师的笔下写出了许多的美景,《凤湖公园赏桂》就在老师笔下栩栩如生。
在《凤湖公园赏桂》这首诗里,让我重新认识了凤湖公园,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白鹭在飞来飞去。金桂银桂吐露出对生活的全部热爱,各色小虫闻香而来。
这首诗写到“在美好的桂花树下,看见一粒粒花瓣飘落下来,在草丛上逗留超过所有的露珠,制造出一场无声的浪漫。”任老师捡起一粒粒飘落在地上的花瓣,连同她的笑脸,也连同她带来的深秋和问候。
《凤湖公园赏桂》这首诗只要看到题目,它就会吸引着我们去阅读。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要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小事,这样也可以写出优美的诗歌。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篇十二
诗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古往今来,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用他的一生追求着“美与爱与自由”。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近来我读了一些徐志摩的诗,在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优美诗句在寒气中迷漫,就像刚吃了一碗热乎面,暖和全身。读他的诗源于对他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闲来无事随意翻翻,可读过两篇之后感觉他的诗虽然很简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难得》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这首《难得》写了一双“寂寞”灵魂深夜对视,互诉孤寂之情。但这不是一团无病呻吟,而是令人感受到的贴近诗人心中的炉火的温,还有对现实社会冰冷现状的担忧。人们常常把诗人和失意怯懦联系在一起,但我觉得诗句就是诗人手中的利器,在这白纸黑字上刻出了社会的分明;诗句更是入口的良药,美化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徐志摩的诗,我感觉到了他心中那份对浪漫的执着。“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为什么不让它飘满浪漫的雪花”。《雪花的快乐》一诗则将浪漫与情景融为一体。
读诗并不是去钻研它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它的意境,情到景到意象到既是读诗的大境界,自己的心情随着诗歌文字的浮现而波动,感觉自己的思想在窗外的浮云之上随风飘荡,来到诗人面前,感受着诗人创作的冲动。诗句结束,合上书,周围的一切还是原样,但嘴角一笑,心里已多了份对生命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