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和支持,我想我们需要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从客观事实出发,真实客观地总结自己的成果和经验。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一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烧杯、搅拌棒、塑料匙、小锤、冷水、热水、方糖、水果糖。
1课时。
一、知识导入,揭示课题。
1、调制一杯盐水(水中放一勺盐,静置)。
2、质疑:能用什么办法使盐快点溶解?
二、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
1、活动前提示:要做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应用几个杯子?为什么?
2、师示范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4、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三、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
1、提示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溶解?
(1)现在同学们要做的是什么和什么的对比实验?(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
(2)提问:实验的不同条件有哪些?(一个用热水、一个用冷水)。
(3)提问:实验的相同条件有哪些?(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倒盐)。
2、提示学生注意:如果要搅拌,两个杯子要同时搅拌;如果不搅拌,两个杯子都不搅拌。
3、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四、科学实验比赛。
1、师:接下来,老师想组织大家进行一场科学实验比赛,等比赛完了,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2、(出示冰糖)揭示比赛内容:看哪个小组能想办法使冰糖最快溶解完?
比赛同容:怎样使冰糖溶解得最快?
比赛要求:
(1)各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完成比赛。
(2)可以选用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工具、材料。
(3)冰糖全部溶解完,才算实验完成。(4)最先完成的'三个组为获胜组。
道了如果把这三种方法都用上会使溶解更快,而只用一种或两种方法的就比较慢。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就是吃糖这样的生活细节中也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看来,知识无处不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今后生活中我们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热水—可以加快溶解碾碎/。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过程:
[思考]。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实例,说明气体在水中溶解性受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这些条件对气体的溶解性产生怎样的影响。
[板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布置思考题]理解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关键词:一定温度(指条件);100g溶剂;饱和溶液;克(单位)。
[布置讨论题]“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g”的含义是什么?
[板书]2.溶解度曲线。
[讲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板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展示教学挂图]。
[布置学生讨论]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师生共同归纳]。
1.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到有关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等。
2.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等;有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大,如氯化钠。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对某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讲解]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也有些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就是这样一种物质。
[展示教学挂图]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
[板书]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展示表格]。
气体。
氧气。
氯气。
二氧化硫。
氯化氢。
氨气。
溶解度。
1:0.03。
1:2。
1:40。
1:500。
1:700。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分组实验]。
[板书]1.蒸发食盐水:
(在蒸发皿中注入少量饱和食盐水加热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适用于该物质的溶解度岁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可以得到该物质的晶体。)。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三
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学难点: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8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食盐。
20克、面粉20克、沙30克,玻璃棒1根,3张滤纸,过滤装置。
教具准备:过滤装置。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出示食盐和沙,学生观察,说一说食盐和沙子的特征,并记录。
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取一匙食盐和一匙沙(已备好)。
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记录)。过一会儿再轻轻搅拌,观察比较它们的变化(记录)。
提示:用玻璃棒搅拌时用力不要过大,不要碰撞烧杯内壁和底部,小心玻璃易碎。
(2)、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沙子在水里呢?
2、面粉的探究。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4)、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取一小匙面粉(已备好),加入一个盛水的烧杯中,静静地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记录)。提示:要轻轻搅拌,小心玻璃仪器易碎。
(5)、学生汇报交流:面粉在水里是怎样变化?
(6)、讨论: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更接近于沙子还是食盐呢?
(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因为水变白了;有的学生说面粉没有溶解,因为里面还有面粉颗粒)。
(7)、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统一,我们把这三杯混合物静置一会儿再观察。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再来做个过滤的实验。老师这里有一张纸,叫做滤纸。我们将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从中分离出来。以面粉和水的混合物为例,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强调注意事项: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结果:滤纸上留下了面粉颗粒,水到了烧杯里,面粉从水里分离出来了。
(8)、演示实验:过滤食盐溶解与沙和水的混合物,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9)、重新观察静置的三杯混合物,你发现了什么?
三、归纳整理,总结提高。
1、师生共同整理解获得的信息。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能说说溶解是怎么一回事吗?
四、拓展,课外延伸。
请你回家泡一杯奶粉或调一杯糖水仔细观察奶粉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吗?
板书: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看不见均匀分散溶解了不能分离。
沙看得见沉在底没溶解能分离。
面粉看得见沉在底没溶解能分离。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四
本节课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饱和溶液涵义”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
本节课按40分钟的教学活动时间设计,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课堂环节,才能顺利完成。课外探究内容对激活思维、进一步培养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有积极作用,学生积极性比较高,完成较好。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五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魔术导入。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比较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和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的描述)。
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讲出高锰酸钾的变化和水的变化。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的结果填入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
5、课后延伸这些物质的溶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看不见颗粒看得见有颗粒。
分布均匀分布不均匀。
没有沉淀物有沉淀物。
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
食盐高锰酸钾面粉沙。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六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让学生体会到溶解快慢与搅拌、温度颗粒大小有关。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分组实验:筷子。
1、玻璃杯。
2、热水和冷水、糖块、红糖、水槽1。
师:老师这里有一杯水,请同学帮我尝尝是什么味道的。(请一位同学喝并问问是什么味道的)。
生:没有味道。
师:噢刚才老师忘了在里面加糖了(在里面加一块糖),现在老师在里面夹了一块糖,再请这位同学来尝一下是什么味道的。
生:还是没有味道。
师:奇怪了,老师明明在水里加了一块糖为什么还是没味道呢?
生:因为糖还没有溶解。
师:那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老师快速的喝到糖水呢?
生:搅拌、加热、切碎?
师:同学们说到了很多种方法,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溶解的快与慢(板书:溶解的快与慢)。
生:实验。
师:看来同学们都具备了成为小科学家的潜质,咱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必须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刚才同学们列出了三个可能加速溶解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一一验证一下。我们先来看看如何验证搅拌可以加快溶解,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用品有红糖,烧杯,搅拌棒,谁能说说用这些东西该怎么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
生:烧杯加入水,然后放入红糖,用搅拌棒搅拌。
师:看来刚才同学设计的实验还不太完善,谁能帮助一下他?
生:再拿一个杯子,里面放入红糖,然后不搅拌,两个杯子放在一起,看看谁溶解的快。
生:有影响,所以两个杯子的红糖和水要一样多,水的温度也要一样。
师:现在老师把刚才同学们说的实验完整的总结一遍,拿两个一样的杯子,装入一样多的水,放入一样多的红糖,一个杯子搅拌,一个杯子不搅拌,观察哪一个杯子的糖先溶解完,然后停止实验。咱们搅拌的实验过程已经有了,谁能根据第一个实验的过程设计出温度和颗粒大小的实验呢?小组讨论两分钟。
师:讨论结束,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生:
1.两个杯子放入等量的水,一杯热水,一杯凉水。
2.加入等量的红糖。
生:不可以。
师:那怎么设计实验才可以使加入搅拌但又不影响实验结果呢?
生:两个杯子同时搅拌。
师:大家都非常聪明,在温度的试验中,我们把搅拌当做不变量,就可以不影响实验结果了。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将我们刚完善的温度的实验完整的叙述一遍。
师:两个实验的实验步骤我们已经有了,但在实验之前呢老师还有几点温馨提示:
1.搅拌过程中注意不要让水溅出来,轻轻搅拌。
2.倒热水的时候注意不要被热水烫到。
3.实验过程中保持轻声。
4.实验完成后将实验用品放在桌角。
5.小组分工合作,并填写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师:请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生:搅拌和加热可以加速溶解。
生:会。
师:既然大家都觉得会,谁能用咱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
生:冲咖啡、冲药?
师:看来切碎确实可以加速溶解,其实咱们身边处处是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
(二)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师:咱们已经掌握了三种加速溶解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一个谁溶解的快得比赛。我先说比赛要求,每个组都有一块方糖,用最短的时间将糖全部溶解并且将实验仪器摆放整齐坐端正的组获胜,咱们看看那个组最先完成。比赛开始。(学生实验)。
师:第一组最快完成,你们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把三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用所以溶解的快。
师:看来同学们师非常聪明的,将三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时溶解更快了。其实在咱们身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加速溶解的方法,你们知道吗?说说看。
生:冲咖啡,洗衣粉?
师:咱们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用心观察的小科学家。
文档为doc格式。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七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
课题:2课时。
情景导入: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讲授新课:。
[活动与探究一]。
操作。
往20ml水中。
加入5gnacl。
再加入5gnacl。
再加入5ml水。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提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引导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小结: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媒体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课时:。
设问: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小结: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讨论: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
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p36页: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p37页:资料。
讨论: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讲解: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p36页表9—1。
指导绘图:根据表9—1,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投影〉:。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是。
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讨论:1.p38页讨论。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小结: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八
备课时间:()周星期()。
教出时间:()周星期()。
期总第()课时。
计划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练习]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c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c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
(4)10。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c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2.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
溶质。
溶剂。
溶液状态。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20。c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讲述]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他们溶解性的区别。
[填表]20。c时。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练习]1.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种类c.溶液的多少d.温度的高低。
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
3.20。c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a,40。c时,20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b,则a、b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a.a=bb.a。
bd.无法比较。
4.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这说明在时,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形成硝酸钾溶液。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九
备课时间:()周星期()。
教出时间:()周星期()。
2004年期总第()课时。
计划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练习]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c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c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
(4)10。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c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2.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
溶质。
溶剂。
溶液状态。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20。c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讲述]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他们溶解性的区别。
[填表]20。c时。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练习]1.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种类c.溶液的多少d.温度的高低。
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
3.20。c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a,40。c时,20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b,则a、b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a.a=bb.a。
bd.无法比较。
4.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这说明在时,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形成硝酸钾溶液。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十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的科学素养。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帮助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锤、冰糖、表、汤匙、肥皂、高锰酸钾等。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首先我来给同学们做一个小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同时分别投入两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比另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
生:一个烧杯里的水颜色更重,另一个烧杯的水颜色轻。
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猜测原因。
师:怎样使溶解较慢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起来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师:你认为影响高锰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一猜。
生猜测。
师:科学只靠猜测还是不够的。还需要———
生:实验。
师:出示玻璃棒、烧杯、热水和冷水、小锤、冰糖、表、汤匙、肥皂等。
三、制定方案
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你打算怎样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来做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分组讨论)
师:商量好了吗?来,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
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
请小组汇报实验方案。集体评议修改方案
(重点要突出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的问题)
方案修改好后,谁先来说一下,怎样根据这个方案做实验。
(强调:先倒水,再同时放糖)
四、实施探究
师:真是个好办法。那在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注意不要打碎烧杯,防止伤手。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生:倒水时,水不要溅在药品里面。
师:棒极了,谢谢你的提醒。
生:实验时的废水要倒进废水桶里。
师:对,你想的真周到。
生:实验时要注意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师:对,从小就要养成学科学的好习惯。
生:……
师:同学们说出这么多要注意的事项,老师觉得呀,同学们都是一群可爱、细心的孩子。老师这儿还有一点温馨提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1、要注意安全,用玻璃棒搅拌时尽量不要碰着杯壁,防止烧杯破碎。
2、实验时注意哪些是相同条件,哪些是不同条件,认真观察现象,并作好记录。
4、注意小组合作,实验后要保留实验成果。
师:谁来读?
生:读。
师:知道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了,接下来就可以按照我们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了。各小组注意要做好记录。开始吧!
(生做实验,师巡视指导)
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验,(三种实验方法任选一种。)
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教师设问:三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
五、展示交流
生汇报:(生边介绍边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
总结加快溶解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这个知识?
生:在炒菜时,盐和味精被加热、搅拌,加快了它们的溶解速度。
生:妈妈冲洗衣粉时,总是拿温水冲,并不停地用手搅拌。这是为了加快洗衣粉的溶解。
这节课,大家真的像科学家一样用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了加快肥皂、糖、盐块溶解的一些方法,还亲历了“假设—验证”的活动过程,证明了搅拌、研碎、热水是可以加快物体溶解的。看大家做实验这么认真,老师就给每人奖一颗糖。(师出示水果糖后)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请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
同学们,这杯水里已经溶解了一些盐,如果我不断往里加盐,它都能溶解吗?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盐呢?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怎样加快溶解
搅拌
热水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篇十一
在本节内容中,虽然说难度不大,但在习题中,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很多,原因在于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以及对溶解度影响因素的准确理解和掌握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根本在于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以及对溶解度影响因素掌握和理解不是很准确,在做题的时候,感觉难度不大,自己觉得是做对了,但实际上出现了错误。因此在学习饱和溶液时,强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饱和溶液的三个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说是该条件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在理解固体溶解度时也强调固体溶解度的三个条件:一定温度、100g溶剂(水)、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质量(所有单位是克)。
在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时,强调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并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熟石灰)(并且要求学生记住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