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教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希望大家能从以下的教案范例中发现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长方形、圆形、圆形铁丝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
教法选择:
与数学规律、计算等知识一样,“数学概念”在担负“思维基本形式”这一角色的同时,其本身还有待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提炼和组织,创造重现的“知识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观察、操作、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寓课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选择: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尽力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与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牢固建构起“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
教学流程:
一、活动——感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两种运动?(平移和旋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世界里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出示课件)。
(一)点的运动。
(1)出示流星图提问:如果把一颗流星看做一个点,当它划过黑暗的夜空,流星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划过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平移直线)。
(2)出示自行车图提问: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彩带的运动时平移还是旋转?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旋转曲线。)。
师小结并板书:点动成线。
(二)线的运动。
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别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线动成面。
追问:看看下面的直线做什么运动?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面的平移。
小结:长方形平移长方体。
质疑:如果让它旋转呢?
揭示课题:面的旋转。
(设计意图:本着“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转。
师:课前,每位同学都用纸片和小棒分别做成了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状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分别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行观察,并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
1、学生活动。
2、交流结果。
3、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圆台、球、圆锥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
4、师小结并板书:面动成体。(不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旋转成相同的立体图形,同一个平面图形却能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对“面动成体”的认识,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5、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面动成体”的例子。
6、课本第2页“找一找”:请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圆柱和圆锥,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你想有关圆柱、圆锥的那些知识呢?(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内容: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进行交流。
学生汇报。
圆柱:有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板书:底面)通过剪切重合上下两个面,发现这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通过滚、摸等活动,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板书:侧面)用尺量出圆柱上下一样粗,与前面旋转形成的圆台不一样。而且上下两个地面之间距离一样,这叫圆柱的高(板书:高)。
小结: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圆锥:上面有一个尖尖的点(板书:顶点)下面只有一个圆形的平面叫底面。(板书:底面)圆的圆心正好对着上面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板书:高),顶点到边缘的线长不是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质疑: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并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强化图形表象,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应用——提升。
1、辨一辨:下面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2、写一写: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3、连一连: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知识,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辨析、理解能力。)。
(设计意图: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总结——反馈。
1、今天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数学问题?
2、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学习问题的?
(设计意图:巩固深化本节课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并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二
闵燕妮。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1~4的乘法口诀算乘加、乘减题。
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
2.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乘加,乘减的原理。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会列算式吗?
学生列式4+4+4=12或者3×4=12。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掌握的乘法知识还不错,那就再考考大家啦!准备接受挑战----。
(出示出第4个鱼缸)。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提出疑问:这样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个鱼缸里的鱼一样多,才能改成乘法。
师:原来是这样,那你认为可以改写成什么算式?
生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归纳。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应用。
教材第12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猜一猜第(1)题图中的人数多,还是第(2)题图中的人数多?
再列式算一算,你猜的对吗?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列出一步计算的乘法算式?
第4题,能帮帮茄子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乒乓球拍吗?
六、课堂作业。
教材12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题。
a4+4+4+4+2=14b4×3+2=14。
c2+4×3=14d2+4+4+4=14。
试一试。
3×4-2=□。
练习设计:
www.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三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第1课时,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第15页的例1,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军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行的规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动一动。
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请二、三、四排的同学拍拍手!请一、三、五列的同学拍拍肩!请六、七、八排的同学摸摸头!请二、四、七列的同学向后面的老师挥挥手,大声问"我快乐"!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
条件1:坐在第三列的同学!猜是谁?(无法确定,坐下,接着继续听条件。)。
条件2:坐在第五排的同学!猜猜是谁?
然后,让站了两次这位同学来验证一下。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的位置?
紧接着,我导入新课:其实,确定位置也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第三个环节,找一找。
首先,我出示"班级座位图"的场景图。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板书: 3列2排。
第3组第2个 (3,2)。
第2排第3个 三2。
3—2。
……。
然后,师生一起来优化方法:这么多的方法,哪种方法既清楚又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对"数对"初步产生感知,让学生看书上的导学语:其实,小青在"第3组第2个"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板书;数对)来表示,"数对"是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我进行板书:
(板书:)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紧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台: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最后,我以辩论会"主席"的身份根据学生的辩论过程小结:原来(3,2)表示的是第3组的第2个,而(2,3)表示的是第2组的第3个。所以说,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第四个环节,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第一道是用"数对"表示,第二道是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对数对的基本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请看练习三的题目。
首先,我们看第1题。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导入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出示第2题,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前后4人小组完成。
最后,让学生在第2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四
赵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魏玉珍郭如贤徐攀芳。
新课标第一网。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五
朱殿祥。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
4、口答--第1题。
5、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二、综合练习。
1、第4题。
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2、第5题。
出示题目,观察比较,提问:每一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明确:计算时要仔细看清题目,正确使用口诀。
学生练习,口答核对。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6题。
要求学生边读题目边看图,解决问题。
2、完成第7题。
补充:小明带了32元,最多能买几盒?
3、第8题。
学生独立解决。
请学生理解题意,学生解答,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达标测试--完成练习八第3题(时间2分钟)。
完成后一起核对,根据班级情况提出要求。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练习设计:
口算。
18÷9=36÷9=63÷7=45÷5=。
54÷9=36÷4=27÷3=6×9=。
18÷2=72÷8=9÷9=9×3=。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备课时间:年11月23日。
课题:《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本课初备课时共7课时,本课第2课时个人复备栏。
朱殿祥。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
课前准备:
乘法口诀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的最出色!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1、让学生先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仔细观察书上这副图,想一想,自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填。
2、小组讨论:怎样填写比较快?
3、学生独立填完口诀表。
4、独立思考: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5、小组内交流,用规律帮助记忆。
6、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要求学生把每一题的所有填法都说出来。
四、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练习设计:
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72÷9=6×3=5×9=6×7=。
54+9=36÷4=63÷9=81÷9=。
35÷5=18÷2=56+7=1×9=。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备课时间:2009年11月23日。
课题:《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本课初备课时共7课时,本课第3课时个人复备栏。
朱殿祥。
教学目标:
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重点难点:
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桃子、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激趣。
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吧!
二、新课。
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
2×3×4。
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
(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
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36÷4×3。
同学们,你们谁来读一读呢?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
48÷6÷2=8×3÷6=。
3、小结。
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
三、巩固练习。
我们去聪明屋里看看有什么发现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4、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4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4题,女同学做右边的四边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四、总结。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练习设计:
计算。
2×9÷3=72÷8×5=1×5×7=。
48÷6÷4=2×3×7=64÷8×7=。
16÷4×8=25÷5×8=2×6÷3=。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备课时间:2009年11月23日。
课题:《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本课初备课时共7课时,本课第4课时个人复备栏。
朱殿祥。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课前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二、口诀。
完成练习九第1题。
三、乘、除法口算练习。
1、请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完成练习九第5题。
同桌合作完成。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计算,在计算时要用准口诀,平时要多加练习,把表内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好。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练习设计:
计算。
85-30+9=64÷8×7=9×7-6=。
8×4+21=48÷6×9=4×4÷8=。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备课时间:2009年11月23日。
课题:《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本课初备课时共7课时,本课第5课时个人复备栏。
朱殿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标第一网。
重点难点:
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一、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
同桌互动完成。
二、乘除法口算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完成第5题第一行。
(2)针对错误评讲。(特别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第二行。
(1)学生们独立完成。
(1)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达标测试--第83页第4题。(在3分钟内完成)。
同桌互批改,如果有错,同桌互相说明错误原因。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练习设计:
计算。
3×8=7×6=9×7=24÷3=。
42÷7=63÷7=24÷8=42÷6=。
63÷9=81÷9=36÷6=3×9=4×9=。
25÷5×7=6×6÷4=8×3÷6=。
7+21-6=64÷8×7=9×7-6=。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备课时间:2009年11月23日。
课题:《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本课初备课时共7课时,本课第6课时个人复备栏。
朱殿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计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找规律填数--复习第6题。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二、找规律--完成复习第7题。
1、学生计算并填写。
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题的得数相等)。
追问:为什么两题的得数会相等呢?里面藏着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思想来理解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
2、运用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3=()×32+4+6=()×43×()=2+3+4。
学生讨论。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8、9题。
交流:分别说说两题的解题思路。
对于第9题,提问:2指什么?
2、完成复习第10题。
提问: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信息?
还必须知道什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3、完成复习第11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4、完成复习第13题。
引导学生思考,尽可能坐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只要口答。
学生根据题目,完整地叙述题意,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练习设计:
竖式计算:
6×8=9×7=42÷7=。
54÷9=62-48=23+49=。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备课时间:2009年11月23日。
课题:算24点本课初备课时共7课时,本课第7课时个人复备栏。
朱殿祥。
教学目标:
1、在玩扑克牌算24点的数学活动中,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
2、在活动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点数分别为1、2、3…….9的扑克牌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学一学。
1、介绍算24点计算方法,
在a-9九张扑克牌中,把a当作“1”,拿出其中的3张牌或4张牌,根据牌上的数用加、减、乘或除法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是24。
2、主动探究。
拿出3、6、7三张牌,提问:怎样算24?
汇报:7-3=44×6=24。
自我评价:如果是自己找到算法或与同桌交流时找到算法,为自己鼓掌祝贺。
3、讨论交流。
下面各组三张牌上的数怎样计算,得数也是24。
讨论汇报这三张牌的算法,并一一展示。
234983359。
2×3=69÷3=33×5=15。
6×4=243×8=2415+9=24。
4、小擂台。
(1)从9张牌中拿出三张牌,用牌上的数算出得数24。
全班学生参与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同时为获得冠军的小朋友喝彩。
(2)4人一组,各人从自己牌里任意拿出一张牌,算出得数是24。
各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运用这4张牌算出24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学生相互交流,说说各自的算法。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算一算,并说一说算法。
小组汇报各种算法。
三、试一试。
出示4张牌,让学生算。
2、让学生试着算一算。
3、把计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
4、汇报算法。
457831795653。
4+5=99÷3=35÷5=1。
7+8=151+7=81+3=4。
15+9=243×8=244×6=24。
四、比一比。
夺星比赛--算24点。
每人拿出一张自我评价纸,每算出一组牌为自己画星,最后数一数自己一共的几颗星。
1、师任意拿出3张或4张牌,看谁最先算出得数是24。
2、同桌相互比一比,每人各出2张牌,谁先想出算法谁加星。
3、分四人小组比赛。(3分钟)。
比赛规则:每人出一张牌,4个数不能算到24算和牌,如果谁最先算出24就获胜,就可以加一颗星。
数一数一共得了几颗星,比一比谁得的星最多,评出冠军。
五、总结。
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通过开动脑筋,运用加、减、乘、除很快算出24点,真棒!回家后把学到的本领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和他们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
板书设计:
算24点。
练习设计:
和几个同学一起玩算24点游戏。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六
闵燕妮。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2.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1-4的乘法口诀。
现在老师想老考考你们1-4的乘法,谁愿意接受挑战?(指名答)。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背同桌互背集体背诵。
2.“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提醒学生注意:看清运算符号!区分加号和乘号!
4.“想想做做”第8题。
(1)教师读题,明确题目要求:注意提醒区分〈、〉、=。
(2)学生独立作业后,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5.“想想做做”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正确答案。
(2)提醒学生注意:答案有多种不是唯一的。
(3)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6.“想想做做”第10题。
(1)看图,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逐一解决书上三个问题。
(3)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七
2、跳高和长跑是比赛的项目,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项目合计跳高长跑。
只数。
3、除了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还可以根据什么来统计?
生:动物的种类。
动物种类合计狗兔猴。
只数。
4、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述两张统计表。
5、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方法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对同一中场面进行统计,虽然统计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总人数应该不变。
7、厨师小猪和裁判长小鹿也来了解情况,要求你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小组讨论)。
交流:
生1:我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因为小猪是个厨师,它应该要了解各类小动物分别有几只,才能决定买什么菜,什么多买些,什么少买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如果它不知道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它就不知道买什么菜,买回的菜也不合小动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荐的是统计项目的这张。因为当裁判员就应该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选手参加,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比赛。
8、小结:
通过刚才的统计,让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具有多样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八
闵燕妮。
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熟记5的乘法口诀。
2、学会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景。
二、巧设练习、巩固知识。
1、第一关:背口诀。
师描述:在通往动物园的路上,第一个关卡边站着一只小蓝猫,它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能熟练地背出1-5的乘法口诀方能过去。
(1)师说生背:老师说出口诀上部分,学生背得数,如:师说“三五()”,生背“十五”。
(2)生说生背:同桌两个同学练习,左边同学说口诀上部分,右边同学背得数,然后再调过来练习,每人练习5次。
(3)看算式背:师拿出一个算式,比如:4*5,5*4学生背出口诀“四五二十”,答对的老师给予激励性评价,答错的再答直到答对为止。
2、第二关:写算式。
(1)谈话:小朋友们刚才熟练地背出了乘法口诀,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可是嘟嘟熊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它说:看到了口诀“二五一十”,你能想到什么?想对了才能过第二关。
a:学生自由想,想到什么说什么。
b:学生汇报。
c:老师引导学生想出两个乘法算式。
(2)每个学生出口诀考同桌同学:(填下表)。
乘法口诀对应算式。
后由出题人进行批改、打分。
3、第三关:填数字。
小朋友们来到了一座独木桥,桥头的精精兔手里拿着两块木牌,说:“哈哈,想过独木桥,先把木牌上的数字写上才行。”
(1)学生独立填写课本练习二第4题。
(2)组织学生汇报并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4、第四关:比效率。
我们过了三关,现在来到一棵苹果树下,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狮子壮壮说同学们只有算得又对又快树上的苹果才归大家。(苹果树上挂满了练习二第5题算式。)。
(1)计时3分钟,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前十名每人奖励3个苹果,第十一到第二十名每人奖励2个苹果,其他的同学每人奖励1个苹果。
(2)学生比赛后进行反馈,对有错的了解原因,并给时间让学生纠正。
小结:好了,今天玩通关的同学举举手,你们可以去参加晚会了,开心吗?其他同学我们下节课继续加油吧!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5*54*33*34+4。
2*2+63*5-10。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
备课时间:2009年9月16日。
课题:练习二本课初备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个人复备栏。
闵燕妮。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解决问题中数与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的叙述能力。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要在家招待客人,准备了一些桃子和花,你们能帮老师算算要多少吗?
出示第六、七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第8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统计对错情况,了解错误原因。
3、第9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统计对错情况。
4、第10题。
出示题图,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
师:老师觉得都不用算,只有一辆汽车,就是四个轮子。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5、第11题。
出示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
组织学生一个一个,逐个提问,解决。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每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创设情境。
生1:聪明的。
生2:爱动脑筋的。
生3:是个小和尚。
师:今天,一休想出个数数的题来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题目吗?
生:有。
师:请同学们把一休带给大家的小棒倒出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根?
生1:300多根。
生2:800多根。
生3:1000根。
生4:2000根。
师:现在我们就动手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在数以前,组长要合理分工,想一想,怎么数才能做到以下几个要求:1、数的速度要快;2、数的数量要准确;3、数的结果能让别人很快就看出来,而不用再去数。小组商量好了,就动手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数小棒,组长合理分工,记录数的方法和数的最后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数的方法。
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数的,我们先把20根捆成1小捆,然后数出5小捆捆成1大捆,正好是100根,就这样一捆一捆地摆好,最后数了数,一共有10大捆,正好是1000根。
组2:我们小组是50根50根地数的,50根1捆,然后把2小捆捆到一起,正好是100根,我们数了数一共是10捆,所以就是1000根。
组3:我们组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以前学过10根捆成一捆,所以我们是10根10根地分。然后把10小捆捆成1大捆,一共捆了10大捆,就是1000根。
3、找出典型。
师:10小捆捆成1大捆,从这组小棒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小组先商量,然后汇报。
组1:我发现1大捆是由10小捆组成的。
组2:我发现1大捆比1小捆多得多。
组3:我发现10个十是100。
师:这l大捆和这10大捆你又能发现什么问题?
4、小结。
跟同学们说的那样,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今天一休还请来了他的三位好朋友,大师兄、二师兄和他的朋友小叶子,他们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数一千以内的数,都想出个题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你想先接受谁的挑战?(学生自由选择题目)。
一休:你能估计出这些画面上有多少个(本)吗?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一共闯了10关;因为小猫每闯1关得100分,它得了1000分,就是10个一百,所以就是闯了10关。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从(1)(2)题中任选一个题目。
(1)从592数到613;
(2)数出897后面的。8个数;
二师兄:_____、_____、800_____、_____。
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600、700、800、900,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组2:798、799、800、801、802,我们1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组3:802、801、800、799、798,我们1也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但我们是倒着数的。
师:通过这个题我们看出,数数的顺序不同、数数的规律不同,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
四、全课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十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十一
闵燕妮。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熟记6的乘法口诀。
2.能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瞧,小房子上面有些什么?(出示小房子上面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读一读。
提问:你能帮小动物们找一找他们的家各在哪里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和口诀之间画线连结)。
讲述: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玩一玩。
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观察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谈话:来到儿童乐园,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想玩木马转转车吗?
提问:一次可以坐几人?(6人)。
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人?3次、4次、5次、6次呢?
怎样知道2次、3次……6次各坐多少人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集体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填写表格。
找一人上黑板填,其余小朋友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1次可以坐6人,就是几个6人呢?2次呢……6次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求几个6是多少会写乘法算式吗?口诀会编吗?
找一人上黑板写一写,编一编,其余小朋友把书上算式、口诀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写算式和编口诀的方法。
2.记忆口诀。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把口诀读一读,记一记。通过编口诀,记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每一句口诀)。
你认为哪一句口诀最好记,哪一句最难记?你想怎样记住它?
3.教学“想一想”的内容。
提问:刚才你们编了几句口诀,这些口诀能算哪些乘法题?
下面这些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6×26×56×16×36×4。
三、想想做做,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愿意横着做还是竖着做?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统计对错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一起做题,写口诀。做完后提问:看看每个大象身上的题目和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再请小朋友们瞧一瞧,这里有两个新问题,想试试吗?
出示:(1)6个2相加是多少?
(2)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一起做题后,一人汇报,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老师听了小朋友们解答的问题非常满意,茄子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
出示第5题图,瞧,茄子老师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提问:你能看出搭1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小木块吗?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回答后,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6.游戏--摸一摸,说一说。(袋子里有口诀、算式、数字卡片)。
交代方法:每人从袋子里摸一张卡片,如摸到算式就说出口诀,摸到口诀就说算式,摸到数字就说出算式或者口诀。
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问题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表格。
坐的次数123456。
人数6。
2、列式算一算。
3、编制6的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练习设计:
新课标第一网。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十二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说结果。
36÷6= 25÷5= 24÷6 =
30÷6= 5÷5= 12÷3 =
16÷4=(大家一起说,并给予鼓励)
2、背诵7、8、9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抽生背7、8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诀,并给予鼓励。)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六月有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恩,那在六一儿童节那一天,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你们知道吗,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经在为六一儿童节做准备了,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课件)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ppt展示“平均每行挂几面?”“每个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老师读题,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师板书)
2、口算56÷7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汇报:56÷7=8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师板书)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这个时候用一句口诀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师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1)课件展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让学生口算。
(2)抽生说答案,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准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游戏:小猪吹泡泡
点名完成相应题目。
3、小兔过河。(第39页第3题)
(1)出示课件,先说一说如何解决这道题,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助小兔子过河。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箭头指向相应的石头。
4、小鸟回家。
(1)出示课件,先说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然后发给学生小鸟身上的算式卡片,让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对应的房子下面。
(2)让班上其他同学检查一下小鸟是否已经回到自己的家。
(3)还有哪些算式的结果分别是7、8、9。引导学生说出想口诀说算式。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并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抽生说,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作业。
(1)口头作业:把乘法口诀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也考考你。
(2)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第40页3、4、5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十三
1、出示课本第2页例题教学情境图。隐去图中的问题。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有意识地追问: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呢?
2、列出算式,说明算法。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2+2+2+2=8(台)。
接着,让学生表述上面的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3、引入课题。
师:求4个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乘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十四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完成练一练1,2,题。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
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4、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二、拼一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三、练一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十六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数的读写等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运算进行解决。(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
二、主体内化。
1.承上启下,引出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1)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2.合作整理、形成网络。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合作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与法则,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a、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b、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法则。
3.比较异同,深化知识。
(1)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相同点?他们相互间有什么联系?(讨论)。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联系。
1.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2.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
(2)计算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除法要正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法的倒数…。
(3)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之间的联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加法―――――――――――――乘法。
逆运算逆运算。
减法―――――――――――――除法。
三、综合应用。
1.第一题,可加上几道与0和1有关的口算题。
(1)计算后可挑选几道题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计算各题并验算。
349+25652.8-45.7。
7.2×4.36.25÷0.25。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认真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填上“”“”“=”吗?
师生共同完成前两道题,让学生回想积与被乘数、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完成后面的练习,并说出理由。
4.根据算式,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5.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十七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章节名称四则运算课时。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内容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策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十八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时间。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经过时间的计算。
一、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二、梳理内化提炼方法。
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
(1)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三、分层练习提高能力。
2时40分=()分1分30秒=()秒3分=()秒。
4时=()分120分=()时60秒=()分。
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数学书94页第11题(手势现场反馈)。
(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生读。
数学日记。
我的一天。
我每天总是早早起床,把语文书读20小时才吃早餐。妈妈说吃饭不能太快,所以我会花15秒把早餐吃得干干净净才上学。
我家就在学校的对面,今天上学时刚巧碰到了玲玲,我们用了3小时边说边笑地走进了教室。
上午的体育课上,我跑50米只用了12分,全班第一名。
为了下午上课有精神,我总会睡30秒钟的午觉。
放学后,我回到家便抓紧时间写作业,一般20秒钟就能做完。
晚上,我经常会陪妈妈看30秒的新闻联播。有时,我知道爸爸每天工作8分钟很累,就说学校有趣的事让爸爸开心。
我看到有的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怎么,这篇日记有问题吗?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师少量补充说明。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十九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经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师: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这天晴气爽的季节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
1、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跳高和长跑是比赛的项目,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项目 合计 跳高 长跑
只数
3、除了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还可以根据什么来统计?
生:动物的种类。
动物种类 合计 狗 兔 猴
只数
4、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述两张统计表。
5、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方法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对同一中场面进行统计,虽然统计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总人数应该不变。
7、厨师小猪和裁判长小鹿也来了解情况,要求你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小组讨论)
交流:
生1:我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因为小猪是个厨师,它应该要了解各类小动物分别有几只,才能决定买什么菜,什么多买些,什么少买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如果它不知道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它就不知道买什么菜,买回的菜也不合小动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荐的是统计项目的这张。因为当裁判员就应该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选手参加,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比赛。
8、小结:
通过刚才的统计,让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具有多样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二十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环节。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环节。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环节。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800=450+3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二十一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时间。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
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经过时间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二)梳理内化提炼方法。
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
(1)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三)分层练习提高能力。
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数学书94页第11题(现场反馈)。
(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生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篇二十二
出示课本第1页放大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图上画的是鸡和免。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指名回答,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免一共有多少只?鸡一共有多少只?
二、探索新知。
1、列出算式,说明依据。
师:怎样列式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免的只数:2+2+2=6(只)鸡的只数:3+3+3+3=12(只)。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的依据:图中免子都是2只一组,有3组,鸡都是3只一组,有4组。
2、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3、学习用“几个几相加”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3+3+3+3”可以用4个3相加来表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2+2表示3个2相加是多少;
3+3+3+3表示4个3相加是多少。
让全班同学把上面的两句话齐读一遍。
4、质疑。
师:“3+3+3+3+3+4”这个算式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述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才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述。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小棒按题意要求摆一摆,再填一填。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按题意要求摆一摆,并填一填,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练习。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