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教学中起着指导和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教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精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一说“都坐下的,还有()把椅子空着。”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l、进一步巩固千以内的数的读、写,提高对千以内的数的理解能力。
2、在实际情境中,能熟练的利用千以内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身边的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提高对千以内数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来练习“千以内的数”,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4页,回忆:
1、如何读、写千以内的数。
2、千以内数的组成。
四、练习。
(一)、读一读。
804123347487970。
(二)、填一填.画一画。
()408259()。
(三)、四大名著(连一连)。
2个百l个十l个百2个十8个一9个十8个一1个百9个一。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集体对答案,错的同学自己纠正。
(四)、巩固练习。
860里面有()个百、()个十。
605的“6“表示6个()。
410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是()位数,个位是()。
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五、课后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人补充及建议。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1.860里面有()个百、()个十。
2.605的“6“表示6个()。
3.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是()位数,个位是()。
教学反思:
作业设置:
完成课本16页自主练习2、3题。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3、玩具。
教学内容:
玩具。
教材第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2、3、5写的整齐、匀称。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老师出示图片,问学生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学生可抢答。教师并及时鼓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六页上面的图。让学生自己数一数,跟同桌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你是怎样数的?(有1个布娃娃、2个小朋友、3个花瓶、4辆汽车、5块积木。)。
全班反馈。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些哪个?它们像什么?
(1)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www.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2)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师小结:写数时,1个数占半个田字格,可以占右半格,也可以占左半格。1、2、3、都是一笔写成,从上到下。4、5是两笔写成。
三、实践练习。
课本第7页,练一练。
(1)写数,让学生先描红,然后自己写,同桌并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圈出四把太阳伞,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圈法?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四。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师生交流对农村的感受和印象。
问:小朋友们,谁去过农村呀?说说你对农村的印象和感受吗?
请有过对农村亲身感受的孩子说一说对农村的亲身感受。
(2)课件展示走进农村的场景画面。
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场景二:白菜园。
场景三:小树林。
边展示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
课件定格三个场景,问:看着这三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有多少棵小树苗?
教师有顺序的将这些问题板贴。
2、数一数,初步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数一数。
问:数一数,你能很快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给学生时间一定时间,让学生数数看。
(2)谈体会:
问:你得出结果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因为数量太多,一时数不过来、也数不清楚。
(2)有些白菜被挡住了,看不着,没法数。
(3)我数出了每行有6个人,有16行,想用乘法,16x6我不会算。
……。
(3)教师引导:
遇到数量较多的物品,我们一下子数不过来,就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先估计一下大体数量,今天我就来学习数量的“估计”。板书:估计。
补充板书:大约。
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大约有多少棵小树苗?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寻找估计策略。
1、探寻估计策略。
(1)明确问题: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课件展示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动脑筋、想办法,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3)小组内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估计的?在小组里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估算方法。
可能会出现下面方法:
两横排大约是30人,用笔把两横排圈出来,六横排圈了3个圈,大约是90多人;
两竖行大约是10人,把两竖行圈成一圈,16竖行可以圈成8圈,大约是80多人。
数出每竖行有6人,10竖行是60人,再加上6竖行36人,一共是96人。
一半有8竖行,每行有6人,一半有48人,两半合起来大约有96人。
……。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用笔笔圈一圈,估一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计正确率。
(5)教师小结:
2、巩固估计策略。
问题一: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课件展示场景二:白菜园。
(1)学生个人尝试估计。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2)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可能会出现下面思路:
先算出1畦白菜有多少棵(一畦白菜有5行,每行6棵,共30棵),再推想8畦白菜大约有多少棵(2畦大约有60棵,4畦大约有80棵,8畦白菜大约有240棵。)。
先估计2畦白菜有多少棵(2畦白菜有10行,每行6棵,共60棵),8畦白菜4个两畦就是有4个60棵,大约有240棵。
……。
(3)教师小结: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计。
问题二:大约有多少棵树?
(1)教师提出要求: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快、最准。
学生比赛。
(2)交流估计经验。
请估计的最快最准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估计方法。
三、走进生活,巩固拓展,完善估计策略。
1、估计“给爷爷的一封信”的字数。
(1)课件出示小明给爷爷的一封信,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师生交流读信感受。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估一估小明大约写了多少个字?
学生尝试估计后,全班交流估计的结果和估计方法:
a、先估计1行的字数,再算几行的方法。
b、先估计空白的格数,再整页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的字数。
c、用割割补补的方法,将开头一行的字补到第三行中,凑成一整行,再按(1)的方法进行估计。
……。
2、教材25页自主练习第2题。
估一估,大桶里能盛多少个乒乓球?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观察大桶的体积大约是小桶的2倍,所以大桶能装的球大约是小桶的2倍。
3、教材26页自主练习第3题。
大约还能再放多少盆花?
“还能再放”是什么意思?
然后学生独立估计,全班订正。
4、教材26页第5题。
学生独立估计后,全班订正,交流估计的方法。
5、课外实践:
在学校操场上走100步,估一估有多少米?
想一想1000步大约有多少米?
围学校操场走一圈,数一数走了多少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围绕这个问题请你写出一份小实践报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四。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活动一、交流课外实践小报告:
1、谈话: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请同学们围学校操场走一圈,数一数走了多少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现在谁想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2、全班交流实践结果及估计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策略:
(1)先确定一步的长度,来推断100步的长度,进而推断几百步的长度。
(2)先确定10米或100米大约走几步,再看看总步数中有多少个10米或100米。
……。
活动二、走进生活估一估。
1、课件出示运动场看台图片。
(2)学生独立寻找估计策略。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估计策略。
先估计一个看台有大约有多少人,再推断四个看台大约有大约有多少人。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人(估计一排和六排大约有30多人,二排和五排大约有30多人、三排和四排大约有30多人,所以每个看台大约有100人。)。
2、课件出示三糖罐。
大约()块大约400块大约()块。
学生估计,并说出理由。
2、课件出示作业本情景图:
教师引导:这是同学们的作业本,你能帮助小女孩估计一下作业本的数量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估计并说出理由。
活动三:数字组合(教材26页第六题。)。
(2)小组合作研究,摆摆看。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摆得最多、最全。
小组汇报交流,请摆的摆得最多、最全的小组介绍一下成功的经验,怎样才能有规律、有顺序、不遗漏的摆出18个数字来。
(4)这四张卡片摆出的最大的四位数是几?最小的四位数是几?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教材第48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8-49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公能绿化我们的家园,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来植树的情况吧。
2、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排队先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图中的小朋友们来植树,5人是排队先来的,1人是推工具车来的。
白菜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2)引导列式:
问: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交流列式,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5+1=。
问:6+1等于几呢?教师完整板书:5+1=6,学生齐读算式。
问: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5个先来的小朋友)。
1又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1个小朋友)。
为什么用加法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就是把5个先的小朋友和1个推工具车的小朋友加起来。”
问:再想一想,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或如果反过来,用这1个小朋友加上这5个小朋友,可以吗?(板书:1+5=6)。
(3)观察比较:
问:仔细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辣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
(2)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3)学生列式计算,指名反馈交流:
教师板书:3+4=74+3=7。
(4)提问:
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这个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样观察的?
3+4和4+3得数都是7,为什么?
(5)齐读两个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指导学生摆圆片,一名在黑板上摆,其余自己在课桌上摆。
第一题:先摆4个黄色的圆片,再摆2个红色的圆片。
(2)看着圆片,列算式。
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学生在书上填写。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4)反馈交流。(板书:4+2=62+4=6)。
(5)4+2和2+4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出的得数6都表示什么?
(6)同样的方法摆第2题。(板书:2+5=75+2=7)。
2、完成第2题。
这几题,你能不摆圆片算出来吗?可以在脑子里想一想怎么摆。
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是怎样算的?
即时板书:6+1=71+6=73+3=7。
3、小结:结合板书,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4、完成第3题。
(1)看图,说说图意。
(2)给小青蛙找家,找到了就连起来。
(3)反馈: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有哪些?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有哪些?
5、完成第4题。
(1)学生按组计算后,交流结果。
(2)每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如果记住了4+1=5,怎样想出4+2=?、4+3=?
6、完成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游戏: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大象、松鼠和老鼠,看哪组说的算式多。
老师先扮大象,再选两位学生进行示范。报一个数字6,学生说出得数是6的算式。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7、完成第6题。
(1)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思考可以把这些蜜蜂分成两部分,有哪些分法?
(2)你能写出多少个算式?怎样写不容易漏掉?
8、完成第7题。
学生独立书写,老师巡视指导书写格式。
四、总结全课。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练习十(教材第83页第1-6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快速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
二、进行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和自己的同桌比赛,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2)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4题。
(1)教师幻灯片出示10+4○10,让学生说说填写什么符号?
(2)问:你怎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
(3)介绍经验:不用算,10加上4,肯定比10大。
(4)根据这个经验,请学生回答其他题目,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好?
(5)让学生根据这条经验,完成书上的题目。
3、完成第5题。
(1)教师读题目要求,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订正。
4、完成第6题。
(1)教师幻灯片演示,找学生示范。
(2)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3)将所填写的数读一读。
(4)集体订正。
5、完成第7题。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一个人心里先想好一个数,然后让其他四个小朋友猜,根据其他小朋友猜的情况,这个人进行说明。
如:教师心里先想好一个数12,让学生猜,如果学生说10,教师要说“小了”,如果学生说16,教师要说“大了”,这样让学生慢慢猜到。
(2)可以首先师生之间进行游戏。
(3)小朋友之间游戏。
6、完成第8题。
(1)教师出示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在书上填写。
7、完成第9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2)在书上填写得数。
8、完成第10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便填写,只要学生填写的正确就可以了,不要求全部写出来。要表扬写出很多答案的小朋友。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借助资料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等知识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建构起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
3、扩展资料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
二、创设情境,建构知识体系。
(一)出示材料:《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从计数原理入手复习。
1、学生阅读思考: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经学到的计数单位?
学生可能答:个、十、百、千、万。
2、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可能答: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3、共同小结:10个小单位合成一个大单位,我们学过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从右到左)万千百十个,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板书:计数单位)。
(二)针对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1、你能发现我们“孔孟之乡”中的数字吗?(学生读数)。
2、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字写出来吗?(学生写数)。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数:2077、4393、510。
3、你知道这三个数有多大吗?
学生可能答:2077是由2个千,7个十和7个一组成;4393是由4个千,3个百,9个十和3个一组成;510是由5个百和1个十组成。
4、你能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43932077510。
2、51020774393。
5、同学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什么好方法吗?(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回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从位数多少、数的组成和近似数等方面考虑。)。
6、你能从文中再发现几组数进行比较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
7、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这个数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最高位小的数小。
(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1、你能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个字吗?(学生自由交流)。
同学们的答案不同,那到底谁的更接近呢?首先让我们想想估计的方法。(板书:估计)。
学生总结估计的方法:1、先估计一行有多少字,再数出有几行的方法。
2、先估计空白的格数,用整页纸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数的方法。
4、对比出示:资料:《青岛简介》。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
滨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
线730公里。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
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
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现有海岛69个,岸线总。
长132公里。青岛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5种,中。
国驰名商标6个,有4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12家企业入选国家500强企业,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共168种。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汇报结果及方法)。
4、小结:在刚才的估计中有的同学速度很快,看来我们还可以采用比较估计的方法,对比这两段资料的篇幅进行估计,是一种好方法。
(四)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解答时说出口算原理)。
小结:同学们之所以算得这么快关键是掌握了算理,把整百的加减法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换成了一位数或两位数间的加减法。
(五)同学们再读这段资料你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思想)。
小结: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感受到了山东的蓬勃发展,山东的美,作为生长在山东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呢?那就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吧,你一定会有更珍贵的发现。
三、全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以及估算等,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也来收集这样的资料与同伴交流一下。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体验数的发展,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含义,能准确地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联系实际,体验“一千”,发展学生的数感。
2.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数一数,认识“一千”是多少。(1)请每个学生数出10颗小豆豆。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10个一(2)小组合作,数出100颗小豆豆。预设:有的小组快一些,有的小组慢一点。教师巡视,请数法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汇报。(3)出示方块(1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你们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有多少块?为什么?可以怎么整理?(4)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
2.借助计算器继续进一步认识“千”。请学生们观察计算器上的珠子和所在的位置,试着写出“1000”。
3.联系实际生活,体验“1千”到底有多大?(1)出示100张小卡纸。(2)出示一本童话故事书实物,这样的书大约三本有1000页。(3)联系本班学生人数来思考。(4)联系学校全体人数。(5)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大家进一步感知“1千”到底有多大!
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2题。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老师适时归纳。六﹑布置作业教材78页练习十六的第1﹑3题.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0=5。
左边一盆开右边一盆一朵两盆一共。
的朵数也没有开的朵数。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一、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较好,学生能掌握0的加减法,也能明白其意义。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整理计算方法。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课本第二页至第四页内容及相关习题。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与问题中,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培养抽、概况、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知理解。
学习难点:加、减法意义理解,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人盼了一百年的铁路,是一条行走在世界屋脊上的天路—青藏铁路。号称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他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地图,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实际问题?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请尝试列式。
814+1142=1956。
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回忆: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1)出示例1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题,进行解答。
试着解决这两道题,看看谁的速度快?
这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请你再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减法呢?(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回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请再次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这三道题的计算和减法的意义可以看出,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做逆运算,所以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想一想加数加数与和之间有什么关系?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1.完成课本第三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第1题。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算法的道理?
3.完成课本练习一第2题。
完成课本练习一第3、4、5题。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二
(《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学内容:教材95——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小数的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自学95——97页的内容,根据例1两个表格中所提供的。
信息各提出一个或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检查。
五、交流汇报。
1、指名汇报提出来的数学问题及解答方法。
如:在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几分?
两轮比赛结束后,中国队和加拿大队总分分别是多少?
53.40+58.20=111.60。
49.80+49.20=99.00。
两轮比赛结束后,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
(1)小数点对齐。
(2)相同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六、当堂训练(课件)。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12.53+4.676.07+4.89。
5.64-1.787.2-6.455-0.41。
2、列式计算:
(1)4.6与10.2的和是多少?
(2)从80中减去10.65,剩下多少?
(3)比28.67少7.8的数是多少?
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名称:
白菜。
土豆。
萝卜。
收入________元。
30.45。
20.6。
19.75。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七、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你会算吗?
5.4+0.32.5—1.46.4+2.84.5-1.7。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76.43。
24.83+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课件: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
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51.6-24.83﹦26.77。
51.60。
-24.83。
26.77。
答:李伯伯家这个月水费比天然气费少付26.77元。
学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计算结果。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的注意事项。(课件)。
课堂活动:1、数学医院。(课件)。
游戏。(课件)。
练一练。
教科书p109页1-4题。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十四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谈话导入。
二、互动新授。
(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
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2.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汇报;加法各部分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板书)知道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关系式是: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汇报:减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师:通过刚才几个算式的比较,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并引导学生理解逆运算中的“逆”的意思。
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五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9个单元的新授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一年级的小班额的教学,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的实效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孩子喜欢的情景,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传授知识合格方法。
四、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五、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六、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七、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