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归纳和整理所学所得,提高记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积极用专业术语语言,以提高总结的准确性和专业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一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一、情境创设。
人不吃饭行吗?食物进入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在现在来说都已经十分清楚了。这些变化过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没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此进行了探索。
实验介绍: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在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过了一段时间,将笼子取出,肉块不见了。
问:(1)为何要将肉块放在笼子中?
答:排除了胃对肉块的物理性消化。
问:(2)对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质?
答:一定是某些物质进入到金属笼中,使肉分解。现在已经知道这个能让肉分解的物质就是--酶。
问:(3)进行肉类消化的过程的条件是怎样的?
答:进行分解肉的反应是在一种极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问:(4)在实验室中能否也能让肉分解?能的话需要怎样的条件?
答:实验室也能进行肉的分解,但是比起在生物体中来说,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的条件才能进行。
二、问题探讨。
1.这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
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3.提示: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总结: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要进行的'生理活动非常之多,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内的物质需要不断地合成与分解,不断地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这种自我更新的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就叫细胞代谢。
三、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前介绍:动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对机体是有毒的。机体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铁离子也可催化这一反应。
2h2o2h2o+o2。
问:如何获得过氧化氢酶?
答: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所以新鲜肝脏研磨液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按以下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
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对照实验的特点。
答:共同点:都在试管中加入2mlh2o2溶液,都在相同的压力下进行。
不同点:1和2:只有温度不同;1和3:3多了2滴fecl3溶液;1和4:4多了2滴肝脏研磨液;3和4:加入的催化剂不同。
问:1号试管没有加任何试剂,它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它起的是对照的作用。
结论:进行该实验的其他因素相同,而只有其中某一因素不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结果不同,那么影响该结果的就是这一不同的因素。在上述实验3试管和4试管只有加入的催化剂不同,那么该实验的结果3放的氧气少,4放出氧气多就是因为加入到4号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加入到3号的高。即酶具有高效性。
问:2和4试管现象基本相同,能否在生物体中也利用2的方法来解毒?
答:不能。加热到这样的温度会造成生物的细胞死亡。
问:能否用同一滴管给3和4试管加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
答:不能。共用滴管会让肝脏研磨液(或fecl3溶液)残留在滴管内,难以判断出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哪种滴加液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
问:为何酶的催化效率会比无机催化剂更高呢?
答:酶降低了活化能。活化能就是分子从常态转化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活化能越大,反应就越不容易进行,反之就容易进行。
四、总结。
在生物体中,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每时每刻进行着。以人为例:据估计人体细胞内每分钟大约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能在人体中顺利而迅速地完成,完全是靠酶的催化作用。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
酶在细胞内的物质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代替的。它降低了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而自身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一种催化剂。它是细胞内产生的,所以它也是细胞中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活化能。
在医院常用双氧水作为身体出现小伤口的消毒用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吗?试解释该现象。
能看到伤口有气泡产生。原因是人体细胞中产生的酶将双氧水分解成了水和氧气。
课后小结。
酶在细胞内的物质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代替的。它降低了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而自身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一种催化剂。它是细胞内产生的,所以它也是细胞中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活化能。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二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绍过制取o2时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绍过制hcl时,浓h2so4和固体nacl要在强热500—600°c时才能大大加快反应产生hcl的速率,而本课题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分析,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的深刻印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反映的速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且采取实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准备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出发,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1.复习引入新课:
(1)、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和有关计算等;
(2)、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影响。
2.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性质。
对于同一反应物,外界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亦不同。
3.(1)、演示实验:
a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
b0.75ml0.1mol/lna2s2o3。
0.75mlh2o。
1.5ml0.1mol/lh2so4。
设置问题情景:哪组反应速率快,从哪方面能看出?
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2)、演示实验:
1.5ml0.1mol/lh2so41.5ml0.1mol/lh2so4。
水浴加热后混合反应不加热混合反应。
经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混合物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并且我还会讲到当温度升高10°c,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在以后的实验课中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3)、根据pv=nrt,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所受到的压强成反比,即与浓度成正比。
得出结论: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强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对于固体、液体或溶液反应,压强改变,反应速率不变。
(4)、演示实验:
a.5ml3%h2o2,加少量mno2b.5ml3%h2o2,不加mno2。
得出结论:a产生大量气泡,b产生少量气泡。可见适当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问题:除以上四点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等对反应速率的理解。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5.课后作业:
1.主板书: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副板书:演示实验内容及反应现象。简略其他因素。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三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律,是小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启蒙课,本课也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1、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习用代数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
2、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发展符号感。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1)教学重点: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
(2)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结果也可以表示关系。
教法:情境体验法。即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己可以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
学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概括,应用与反思等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理解。
一、从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字母标志,学生在识别的过程中感知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进一步将字母带入到数学王国里面,学习字母表示数。
二、利用学生兴趣爱好,学习字母表示数。
1、数兔子的耳朵、腿。
学生会很轻易的根据兔子的只数数出兔子的耳朵数,故意让学生很认真的去列式、去计算,努力的孩子们列着列着发现了问题,有这样的疑惑“老师,列不完啊?”从而产生想法:怎么办呢?此时,学生陷入一片思考之中,想法会很多,在不同的方法对比之中,选择最简洁的方法,进而明白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也初步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进入儿歌。
目的在于在欢快的氛围中巩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3、猜年龄。
创设同学年龄和老师的年龄问题,让学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列出算式,但是会发现此时也需要字母表示数,进一步感知字母在数学王国的巨大作用,同时在讨论和争论中明白,字母表示数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再次反问:如果老师的年龄用s表示,那么你们的年龄该如何表达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练习活动。
5、新知应用。
用字母来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运算定律,这部分放手让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6、总结全课,回顾反思。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四
节课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作综合归纳和提升,为以后继续学习化学平衡的学习提供知识和方法的铺垫。本节内容以生活现象为背景,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使知识与背景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应用。
二期课改的化学学科提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
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注重科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我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条理化、系统化;第二要符合研究性学力的培养要求,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以生活常识及图片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整个课堂教学的大背景。意在突出知识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体现这种意图,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讨、对具体题目作总结性回顾,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分析,同时这也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化学。
反应速率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但又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但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知识在认知和理解上都存在着困难,故它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所在。
在上述的总体分析和二期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技能性学习目标]:(1)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总的教学构想是: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序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力为暗线,
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研究性学力的培养。第二,以探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明线,将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导入设计: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首先深切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安排也恰如其分的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针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现象,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验的探究,大胆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点评,让教师的认知结构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同时强调团队精神。
教学结束设计:利用一道综合讨论题,让学生充分应用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教育学生学以致用。
1、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反应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合乎掌握。
2、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的巩固训练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短期作业选用课本及习题册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布置给学生完成。二是让学生做一项长期工作,即平时留意以下生活中那些现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如发现做好相应的记录,应该说学生乐于这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活动。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五
这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学生在近四年的学习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对字母表示数虽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接触,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我们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数学模型,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这节课的设计我们有这样的几点思考:
1、《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用字母表示数》,它不但对后面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和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课的教学中渗透着“转化”思想,遵循主体性原则,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律。然后教学运用这个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定下了这一课的主要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单,明了,快捷等优越性。
2、让学生在探索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中,逐步建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数的意识,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1、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在问题情境中,我们充分挖掘了教材中呈现的主题图情境,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通过学生猜测水里可能藏着多少只青蛙来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体会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很多数。
2、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构建数学模型。
尽管学生没有进行过有关代数知识的学习,但孩子们已具备一定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熟悉和喜爱的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既能用字母直接表示一个数,同时又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数,从而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方法;促进学生体会用字母和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的意义及优越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用字母和式子表示乘法数量关系,以及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3、生成新的学习经验,用数学的方式认识生活。
通过经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数学模型逐步构建。这时我们设计了拓展练习,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思,从只有一个字母的式子到含有两个字母的式子,从只有一步的简单数量关系到两、三步的数量关系,孩子们的认知在逐步走向深入。
(一)、课前谈话师组织学生进行谈话,调节课堂气氛,并逐步引入新知。
(二)、新知探究。
3.教学利用字母公式计算。
4.教学小结。
5.课堂练习。
6.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7.教师总结。
(三)综合应用。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六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的理解。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掌握各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
3.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在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从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的影响因素,例如冬天和夏天食物腐败的速率明显不同等,展开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总结。
1.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部分化学反应等的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背景知识上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的完整性和教材编排体系的层次性,也符合认识规律。
2.选择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化学反应的快慢,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并能形象直观的观察到各个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加深学生理解。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
难点: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浓度的关系。
5.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夏天的食物变质的速度比冬天的快,大家知道原因吗?对,就是因为夏天温度高。这个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对,很好,这个现象就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温度具体是怎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呢?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那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都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
我们在第一章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其中包括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下面大家回忆一下,金属na和金属k分别与水反应,谁的速率更快?这是什么原因?对,很好,是因为na与k的金属性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反应物确定后,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又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主要来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组实验。
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在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 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的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常温
冷水中
热水中
结论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降低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在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 0.1mol/l的hcl溶液和1.0mol/l的hcl溶液,再加入一段镁带,观察现象,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hcl浓度现象结论
0.1 mol/l
1.0 mol/l
结论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3:在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加入2~3 ml h2o2溶液,再向其中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mno2、1~2滴1mol/l的fecl3溶液,观察现象,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mno2
加入fecl3
不加其他试剂
结论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4、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四: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_______反应物压强,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减小_______反应物压强,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大家注意,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的压强其实就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
1.如下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
a.为了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
b.为防止食物变质,将食物放入冰箱
c.为加快kclo3的分解而加入mno2
d.为加快h2o2的分解而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冷却
2.许多外界条件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反应速率。实验室用2.0mol·l—1的硫酸溶液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中能加大反应速率的是( )
a.加入少量naoh溶液
b.将反应装置放入沸水浴中
c.将所用硫酸加少量水
d.加入少量0.5mol·l—1的盐酸溶液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温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2)浓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3)催化剂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
(4)压强的影响:_______________
完成课后习题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七
(1)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燃料的充分燃烧,另一部分内容是从节约能源、提高燃烧效率的角度,说明研究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授课安排为1课时。
(2)特点:本节内容有关理论的教学要求并不高,但重视对学生进行能量观点的教育;本节内容较多地渗透了化学社会学的观点,联系实际的面较宽;本节内容还安排了一个“要求学生就家庭所用燃料问题进行调查”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教材也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编入了一些学生能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如资料中的火箭利用高能燃料的燃烧升空等。同时也编入了一个家庭小实验、资料图表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使家庭作业不仅仅限于笔答,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1.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作为高中化学的第一章的内容,在全书乃至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本节内容作为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正好符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本节内容与高三的'“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等知识前后呼应。高一侧重介绍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概念,高三侧重介绍计算。这样做,通过教材精心设计知识的台阶,避免由于知识台阶设计不合理而使学生出现大面积的分化。同时,由于难点分散,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关概念的教学放在高一教材中是通盘考虑整个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结果。
1.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因此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重点,学生刚从初中上来,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有关燃烧的反应,但对化学反应中伴有能量的变化只有大致的印象,因而,化学反应中能量观点的建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学情分析。
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燃烧的反应,对化学反应中伴有能量的变化有大致的印象,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化学中能量变化;同时,通过比较燃料的燃烧条件和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使学生乐于探究如何提高燃烧高效率、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等前沿课题。
4.教法设计。
4.1课的引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领取“常见的能源有哪些”、“初中学过的燃烧反应有哪些”、“我国的煤炭储量及分布情况”、“能源的利用与人类进步”等资料收集任务,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上作简短汇报(每组限时1.5分钟),教师总结后引入新课。这样处理能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科技的密切联系。
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采取“引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已准备好所需化学物品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得出:铝片和盐酸反应要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要吸热,使玻璃片上的水结成冰。从而合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反应伴有能量变化,常常表现为热量的放出或吸收,并联系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总结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同是能量变化的原因所在。这样处理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同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也对学生进行了能量观点的教育,突破了难点,这样也使学生获得自主发现的快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4.3燃料的充分燃烧采取“自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已布置研究学习课题“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集体讨论等形式,并创设下面几个问题: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2)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3)为使燃料充分燃烧,空气是否越多越好?
(4)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采取哪些措施?
(5)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有哪些?
(6)高效、清洁利用煤的重要途径有哪些?
(7)煤直接燃烧会对环境会产生什么污染?
这样处理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5.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总体思路为:
结合我国的国情。
能量利用。
引出。
人类的文明史。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八
本章节内容有初中生物学作为基础,与化学也有一定的渗透和联系,因此应做好旧知识的调动和学科之间知识的迁移。这即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代谢作用做好铺垫,本章节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主要内容。
本章节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问题式探究模式,以问题为纽带。
本节从开头就创设了“问题探讨”的情境--200多年前斯帕兰札尼有关探究鹰消化食物原理的著名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明确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酶起了重要作用;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述,而是引导学生对有关前人的认识科学家对酶的认识过程的一系列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又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这使得学生基于问题解决构建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本教材的编制合理,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3、教学目标。
教育总是具有教育性的,随着生产、科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据国家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我国素质教育要求把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a、细胞代谢的概念。
b、酶的作用和本质。
c、酶的特性。
d、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b、介绍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理解掌握设计对照试验的原则;
c、让学生理解欣欣向荣的生命体所需的能量,需要复杂的化学反应。
(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不畏艰辛,追求真理的态度,树立坚韧的人生态度;b、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1、教法运用。
在确定了教学任务,具备了相应教学内容之后,教法选择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坚持启发探究性原则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讨论、谈话、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2、学法指导。
根据不同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具体学法;通过指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形象记忆、教给学生记忆方法。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展开的,我分3个层次来设计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言在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悬念。本节课我采用设疑的方法,提出问题:
(3)酶是如此的神秘,但科学家们还是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你揭开它了吗?
2、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引导学生总结酶的作用。
(2)通过形象比喻,使学生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3)通过一系列以往科学家的探索过程,解释酶本质及树立学生的人生态度。
(4)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和形象比喻是学生理解和运用酶的特性。
3、深入钻研,总结提高。
将知识系统化,明确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酶的本质。
酶的特性。
(2)教学难点。
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3)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练习突出最本质、最主要的知识、一句因材施教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的原则,再出示练习,分为巩固题和运用题。
活细胞。
酶的产生。
催化。
酶的作用。
大多是蛋白质,少数rna。
酶的本质大多是蛋白质,少数rna。
酶的特性总结: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有高效性和专一性,但还必须要有一定的适宜条件。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九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绍过制取o2时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绍过制hcl时,浓h2so4和固体nacl要在强热500—600°c时才能大大加快反应产生hcl的速率,而本课题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分析,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的深刻印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反映的速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且采取实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准备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出发,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1、复习引入新课:
(1)、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和有关计算等;
(2)、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影响。
2、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性质
对于同一反应物,外界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亦不同
3、
(1)、演示实验:
/lna2s2o3
/lh2so4
/lna2s2o3
/lh2so4
设置问题情景:哪组反应速率快,从哪方面能看出?
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2)、演示实验:
//lna2s2o3
//lh2so4
水浴加热后混合反应不加热混合反应
经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混合物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并且我还会讲到当温度升高10°c,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在以后的实验课中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3)、根据pv=nrt,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所受到的压强成反比,即与浓度成正比。
得出结论: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强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对于固体、液体或溶液反应,压强改变,反应速率不变。
(4)、演示实验:
%h2o2,加少量%h2o2,不加mno2
得出结论:a产生大量气泡,b产生少量气泡。可见适当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问题:除以上四点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等对反应速率的理解。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5、课后作业:
1、主板书: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副板书:演示实验内容及反应现象。简略其他因素。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十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这节课的三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导入新课。
提问:酶的催化效率如此高效,酶能否催化任意一个化学反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十一
引入: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与学习化。
学反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
阅读:p1第一、二、三段。
问题:1、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2、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
【板书】一、化学反应原理有规律可循。
观察下面氢气化学性质的比较表:
【说明】:同样是氢气发生的反应,但在反应条件,反应的难易程度上有着很大。
的区别。
这是因为: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因也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内因”。
【分析】:同种物质之间,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的程度可能不同(如氢气与氧。
气的反应),说明外界条件可以促使其反应发生。
即:“内因”已经具备,“外因”则是变化的条件。不同的外界条件都能够。
1、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
受“内因”与“外因”的影响。
如氢气与氮气的反应,即使在如此条件下,也不能完全得到生成物,说明该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化学反应速率”、“方向与极限”正是化学反应原理要研究的问题。(在不同物质体系,不同的环境中,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
【阅读】:p2—3。
【板书】二、简化概念模型。
简化概念模型的设想:突出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内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即有意识地忽略事物的某些特征,抽象出关键的因素。
优点:气体分子运动空间远大于自身体积所占有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相对较少。(若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水是较大量的,研究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就不能忽略水分子的作用)。
1、有效碰撞——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原因:并不是每次分子间的碰撞都会引起化学反应,只有很少部分的气。
体分子碰撞是有效的,即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部分。
化学反应速率、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有效碰撞的次数单位体积内反应物。
中活化分子的多少(并非每一次活化分子的碰撞都是有效碰撞,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向互相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普通分子活化分子有效碰撞能量活化能合理取向。
3、催化剂作用简介。
当反应条件不同时,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以不同,催化剂的使用就是实例之一。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十二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必修2中已经初步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化学反应,使学生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问题时,体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节内容将进一步理解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是对必修二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延伸和总结,同时进一步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本节内容也为后面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打下了基础,对后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在回顾完物理现象速率的示方法后,进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后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深入,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识规律。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十三
(1)化学键:相邻的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的类型。
(1)离子键。
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成键方式:静电作用。
离子键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
(2)共价键。
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
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
共价键形成条件:一般在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十四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过程:
[讨论]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热量)变化?
[引言]通过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当中,常件有能量变化,现在我们来学习。
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十五
这节课时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并不难,但是对于那些刚刚接触高中生物的学生,要让他们不仅从演示实验中获取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学会实验的要领,能够自己设计实验,这就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也显示了这节课的非凡价值。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组织实验教学?演示实验价值如何体现?如何促进学生领悟生物实验以及生物研究的精华?这是我在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过程中反复思考的三个问题,尤其。所以这节课从准备开始,我就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为主旨。基于个人理解,示范、规范领悟和尝试运用是程序性知识习得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教学中自认为可取之处有:
1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来,促进学生领悟实验规范。
2展示研究历程,激发学生对生物研究方法思想的领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3能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究工作。
但是本节课,因为自己的操作问题,还存在以下不足:
1对学生实验规范要求是满足高考需要还是满足培养科学素养需要,很难把握。
2实验教学中情景创设和新课导入与新课改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3在某些重要知识点上的把握还是不够,应当将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作一平衡的时间分配,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过以后,学到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针对以上问题,自己一定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不断的实际教学中锻炼充实自己。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篇十六
新技术的开发。
放热反应充分燃烧充分燃烧。
吸热反应的条件减少污染。
6.反馈练习。
由于本节课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并不高,故本节课的反馈练习比较简单,以课本的课后习题为反馈练习。见课本p24。
7.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充分利用家庭燃料问题的调查报告。(最好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意识)。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体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