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学老师教学计划篇一
1、协调安排好学院教学调度工作,全力保障学院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宏观安排好教学调度工作,积极与校、院二级督导组配合,抓好教学质量及课堂纪律,做好调停课的统计工作,控制非正常调停课次数,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
2、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各门课程的讲义和教材,将新思路、新理念融入其中,并注重在执行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符合学生的需求,以期为今后修订方案做好准备。
3、结合上一学年提前启动的毕业环节“开题答辩”工作,将有条件提前进行毕业设计、创作的专业及早进行展演,并利用余下的时间到外校进行交流展演。
4、针对高密校区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的现状,协调、配备好赴高密校区任课的老师,组织两地艺术生进行展览交流,发起教师捐赠个人专著活动,配合充实高密校区专业画室、图书资料室和道具室。
5、将学院现有省级、校级精品课和校级优秀课不断完善,培育下一步要建设的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做好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网站建设与维护工作。落实学院已立项的教材编写和教研立项工作。
6、继续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努力争取不流于形式,做好系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按时检查听课笔记。
7、组织好教学口的各项工作,做好期末考试、补考、重修等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做好期末教学资料、试卷等归档检查工作。
8、理顺音乐专业的任务书制定、专业课教学及课时均贴的`发放工作,在没有音乐专业教室的情况下,利用会议室、教研室、走廊等可利用的场所进行正常教学,并对音乐专业外聘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督导。
9、保持经常性举办教学成果展演,以教学成果展览、演出为契机,加强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开拓学生眼界。
10、配合学校教务部门,做好教材撰写,教学研究立项结题、验收,教学效果优秀奖评选,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等组织工作。
11、制度计划抓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举办有针对性的青年教师培训班,确定每个专业的青年教师听优秀老教师的课。适时进行青年教师教学效果的评选活动,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奖励。
大学老师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单位:**社区
课程名称:城市科学技术普及
教学课时:123h
适用人员:城市居民
(一)教学性质
社区科普大学教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城市未成年人和城镇劳动人口实施科学普及宣传、教育,传授相关科学知识,从而提高科学素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一项群众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教学设计与思路
《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突出群众性、适用性、经常性、灵活性,以科普工作“四季歌”为课程教学流程,紧紧围绕关乎群众健康、方便群众生活、激发群众热情、提升文明素质、增强科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开设讲座、举办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市民宣传科学思想、传授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市民科学工作者素质。在实际教学中,以开设讲座为主,聘请具备一定师资的专业人员和具备一定特长的行业技术人员,就市民关心的生活、生殖、卫生、健康、健身、养生、环保、安全、法律、教育、文化、艺术等问题组织相关知识讲座与讨论。
(一)总目标
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相关目标。
(二)分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科普教育的基本情况;
(2)了解科普教育的相关理论;
(3)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定;
(4)掌握一定的科学生活常识;
(5)懂得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够较正确的科普工作的流程,并能运用科技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般现象与问题;
(2)能够学会收集与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并能指导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3)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4)能够掌握一两个现代科技程序与规程;
(5)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保护生态与环境;
(6)能自觉、有意识的抵制封建迷信与伪科学习俗。
3、情感态度目标
(1)能够热爱科普工作,并能主动积极参加科普实践活动;
(2)能够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遇事有科学的态度;
(3)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有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强烈欲望;
(4)能够主动接受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并自觉从自身做起;
(5)能够自学培养自己科普宣传方法与技艺。
同前表中教学内容,共预设82节课每一次学习1.5小时,共计123课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现行健康手册。
3、中国科普网科普信息。
4、具备一定师资条件的学校、医院及相关科研单位研究成果资料。
编写单位:**社区
编写人: ***
制定时间:20xx年12月
大学老师教学计划篇三
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xx〕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视角全面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厦门大学新一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计划,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
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毕业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证明,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习。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大学老师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提出的“公平、立德、改革”的教育观,积极实施国家和江苏省教育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实际,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推进特色校创建,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推进均衡为重点,以深化内涵为突破,全面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不断完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职能,逐步加大督导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盱眙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二、基本思路
坚持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年度发展性评估相结合,挂牌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终结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统筹城乡促进均衡发展,创强扶弱推进协调发展,强根固本保证内涵发展,育人为本推动全面发展,一校一品实现特色发展,平安为先保障和谐发展。
三、基本方式
1、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把全县中小学分为七个督学责任区,局领导班子分片挂包,各责任督学根据要求,每月深入各自挂牌学校开展督导,做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化、常态化。
2、教育综合督导。根据省督导评估要求,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要对辖区内三分之一学校(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综合督导评估。今年我们将按照省学前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细则和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条例,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综合督导评估。
3、教育专项督导。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对全县各乡镇教育工作和中小学、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学校、职业教育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切实保障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4、常态化随机督查。围绕全县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对中小学学校进行常态化的随机督查,做到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常态督查、促进提升。对督查情况以“督查通报”的方式及时通报全县。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明确工作职责。
进一步构建督导工作网络。在把全县所有学校、幼儿园按片划分责任区,实行挂牌督导的基础上,全县各学校明确一名副校长兼任挂牌督导工作联络员,既负责学校内部的督导工作,又负责协助联络责任督学开展常态督导工作。
加强责任督学业务培训。举行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人员培训会,对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明确责任督学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同时利用工作例会,组织督学认真学习《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工作守则》以及与教育督导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熟悉督导业务,规范操作流程。
紧扣教育工作中心,建立月工作安排制度,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全面落实。抓好阶段性总结,建立健全督导工作台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工作实效。
(二)扎实开展综合督导,促进管理再上新台阶。
根据省督导评估要求,县教育督导室每年要对辖区内三分之一学校(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综合督导评估。今年我们将按照省学前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细则和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条例,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综合督导评估,促进学校(幼儿园)管理及质量再上新台阶。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苏办发〔20xx〕24号)和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开展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情况专项督导的通知》(苏教督〔20xx〕5号)等文件精神,把全面规范各学校办学行为作为主要工作,加强对学校执行“五严”规定的督导,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各个环节。要求全县中小学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常态化工作制度,扎实工作,为提高我县学校管理水平再创新的业绩。
(三)继续开展随机督查和专项督导,进一步提高督导效能。
紧紧围绕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和阶段性的中心工作,抓住教育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继续做好常态化随机督导工作,对全县中小学常态化工作随机督查。对问题严重的学校实行重点监控、定点督查、限期整改,开展回访督查,跟踪整改工作的落实情况,切实提高教育督导效能,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
(四)全面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推进责任区督导常态化
围绕全县年度教育工作重点、难点,坚持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专项督导评估,及时通报专项督导评估情况,提出各学校整改意见,加强跟踪督查,促进重点、难点问题的落实。把教育局各科室平时的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日常督导的重要内容,确保政令畅通。探索指导各学校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健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注重全程跟踪、全员关注。
(五)依法查处违规行为,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进一步健全规范办学行为日常举报受理与督查责任落实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内容、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工作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强化飞行督查,做好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举报受理和专项督查工作,依法查处严重违法、违规案件。
新的一年,我们将在省市教育督导部门的指导下,紧扣教育发展主旋律,坚持督学与督政并重,监督与指导并行,督导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加大教育督导创新力度,努力提高教育督导能力和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我县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