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力支撑。编写教案时需要注重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实用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一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8页练习二十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
3、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4、辨认正方形、长方形
5、联系实际加深认识书上98页做一做第2题
二、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的第一题
2、动手涂色让学生看练习二十一第3题
四、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书上98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9页练习二十一的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教学重难点: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听算20道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
2、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名称和边的特点
二、新授
1、初步认识三角形、圆
(1)初步认识三角形
(2)初步认识圆
2、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圆的认识
(1)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1题
(2)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2题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3题
三、达标测评
1、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2、动手涂色,练习二十第5题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二
1.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1.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有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2教学难点:能准确分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工具。
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依据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巩固练习,强化特点。
1.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个物体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课后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它们的特征,学会了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种图形有大量的应用,可以说随处可见。所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学们回家以后,认真观察,看一看有哪些物体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我们要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老师相信你们做得到!
课后习题。
第1节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体: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球: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三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
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平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平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平平的面)。
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
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
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习,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一个平平的面。
生2:四个横平竖直的角。
生3:四条直直的边。
……。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都是横平竖直的角。
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
(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
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三角形有一个平平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生2:圆有一个平平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
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认识图形(平面图形)。
长方形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
圆圆是曲线。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四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
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__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五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1课时
1、图片;
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
3、水彩笔。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六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七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
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
(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
(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
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
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
(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
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生:圆。
师:为什么?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
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
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
〖教学反思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平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地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点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四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理性认识。其次,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如,用小棒摆图形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圆与其他图形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八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九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是重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是难点。
实物演示法。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认识物体。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十
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2.图形卡片。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和区别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活动内容: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小白兔告诉老师她的房子破了,请老师给她盖一间漂亮的新房子,你们看老师盖的新房子漂亮吗?小白兔对老师说谢谢。
2、出示图片,提问:
师:真漂亮的房子啊!你们看,老师把房子的大门盖成什么形状的啊?
师:真聪明!那这间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啊?
师:又猜对了,那我还想问问你们这间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啊?
活动反思:
在认识图形中,三角形、圆形,孩子能知道,正方形对孩子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都叫它方方宝宝。游戏中,由于准备了一份供孩子操作的材料,所以在孩子操作时显得比较拥挤。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十二
:教科书第137一138页,练习三十一的第l一9题。
1.使学生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师把教科书第137页上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指名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教师: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长度全部相等。)。
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成下表。
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
圆锥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简单板书:
圆柱:3个面,2个大小相等的圆和1个曲面。
圆锥:2个面,1个圆和1个曲面。
3.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
论。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想是怎么展开的,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也可以课前准备类似的教具,让学生实际拼一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说的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使学生明确:这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长、宽分别是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8厘米、7厘米,而正方形木板洞的边长是;厘米.所以不管怎样摆,这个长方体都不会从这个木板洞中漏下去。
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教师: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计量立体图形的体积用什么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计算?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中间的图自己写出计算的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先指名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下面的图,自己写出计算公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汁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以使他们更明确是怎么错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演示。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想一想: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三十一的第7、8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三十一的第17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十三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一个盆子,每个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体。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十四
1、能初步认识方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认识图形。
4、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形状。
一张机器人画像(由若干个方形和圆形组成,大小不一);若干个方形和圆形卡片;教师教具2张大型卡片。(一张方形,一张圆形);圆形和方形积木若干。
一、故事导入,幼儿观察并探索图形的特征。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来我们实验幼儿园做客,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下?(想)。
2、出示机器人画像,请小朋友自由观察。
二、认识方形和圆形。
1、教师的提问中说出图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提问:现在老师要变魔术啦,小朋友们小眼睛看仔细(从机器人身上取下一个方形)小朋友想不想摸一摸?(请一位幼儿上台触摸,并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幼儿摸方形的边和角,(扎扎的,尖尖的)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数数有几个(4个)有几条边?(4条)。所以啊,这个图形就叫“方形”。
3、提问1:咦,小朋友们再来看看,这个图形宝宝有没有角,他的边是怎么样的(光光的,圆圆的)让幼儿触摸图形卡片。(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图形是圆形。
三、游戏:图形对对碰。
1、老师指到哪里幼儿说出名称,并回答机器人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2、分卡片幼儿根据教师指令拿出相应卡片,教师检验是否正确。
四、积木分类。
五、幼儿根据观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圆的、方方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十五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学生状况。
一部分孩子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五种基本的平面图形一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能力目标:在比一比、画一画、描一描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并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
4、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5、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和平行六面体各一个。
剪好的纸贴画。
二、说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能单纯的以来模仿与记忆,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对绘画情有独钟,于是我就以此为突破口。
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与众不同的图画,请大家欣赏,(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情境图的理解以及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找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千差万别,但都应对孩子们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勇气,给予鼓励。带着孩子们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2、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活动一。
(1)以同桌为单位从纸贴画学具中挑选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并介绍给同桌听。(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能从中挑选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并介绍给同桌听。)。
(2)以同桌为单位到实物平台上将自己认识的图形介绍给大家听。
(3)将纸贴画中的平面图形以同桌为单位按形状进行分类。学生有可能会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也可能会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在孩子们分类的同时,走到孩子中间去,对个别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指导。
(4)汇报展示分类方法。找代表汇报分类结果,边汇报边告诉大家分类的原因。答案可能千差万别,但多媒体课件从牧童骑黄牛图上动态抽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对平面图形进行准确分类。
活动二。
(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平行六面体)三棱锥和平行六面体对孩子们比较陌生,这时可以适当做一下介绍。
(2)从立体模型学具上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同学们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找一找,摸一摸并把找到的图形介绍给同桌听,巡视指导孩子找图形的顺序并尽量找全图形。
(3)同桌展示从物体表面找到的平面图形。同桌举起立体模型边摸边介绍它的形状。
(4)将从立体图形上找到的平面图形画下来。为了鼓励孩子认真细致的画图,及时给孩子鼓励和评价,并将孩子们的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从立体图形上找出平面图形,感受“体”上有“面”,“面”附于“体”。
3、图形的应用。
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多了,我们一起去参观吧!(课件出示街道和沿途的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牌)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的吗?孩子们想不到每天都能见到的交通标志牌里竟然也有数学知识,一下子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到这些朋友?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通过说交通标志牌的形状、找生活中的图形、说生活中的图形,为孩子们搭设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贯彻了‘数学生活化’理念,使孩子们趣味盎然地经历了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全过程。
4、巩固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共同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课本23页的1、2、4题。
(2)拓展延伸。课本23页3、5题。
(3)加大难度,进行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课本24页第6题。
3、反馈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在师生轻松愉快的谈话中结束此课。
4、板书设计。
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