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是经验的提炼和积累。一个好的总结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内容准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使“我”受益匪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写在叶老家做客时,作者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二是黄昏时分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两番景色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表面是写景色之美。实则把作者对两代人的共通共融暗藏在文字的背后,更会让人回味悠长。课文最后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点明了题目,道出了这两件小事对作者的影响之深。
本着将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简单、扎实、有效的设计理念,更好的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注重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在充分了解他们自学所得的基础上,构建以点带面的阅读话题,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对于刚升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颇有难度。我抓住了作者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1、正确认读“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指导规范书写“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5、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这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分为了三课时完成。我讲的这一课主要完成3、4两条。本课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那就是叶圣陶老先生为作家肖复兴修改的获奖作文。把它单独拿出来在第三课时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五条“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相信会物尽其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课时安排为三课时,我讲第二课时。在两件事中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两次写爬山虎,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难点。
(一)课前交流、导入: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大、帮助多的人。并以此导入课题。
(二)复习巩固:在上节课学习所得的基础上,纠正有难度、易出错的字词,解释“融洽”这个词,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构建阅读话题,切入文本。课文主要讲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事,通过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来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在汇报学习过程中,出示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做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感激、尊敬与怀念。另外,通过“融化”这个词的理解,感受作者心被感动的过程,体会叶老的人品以及对我的影响,为后面理解“借物喻人”打下基础。最后通过填空的形式,加深学生理解作者懂得的道理,进一步感受叶老的人品与文品。
(四)教师提升。这篇文章大部分的笔墨放在了我与叶圣陶老先生之间的两件事上,突出表现了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为什么课文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找到文中两处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第一处的爬山虎仿佛是作者心情的见证,道出了作者要见叶老先生时心中的欢快与激动,教师点出这种借助外界的景物来表达心情的写法叫借景抒情;第二处具体描写更多的却是衬托叶老先生。叶老的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在这里写爬山虎就是在写叶老先生,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加深感受。进而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的深刻含义。体会为什么课文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再读这个题目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
叶圣陶:《爬山虎的脚》《苏州园林》《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
肖复兴:《荔枝》》《向往奥运》《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
2、作业:与课前交流呼应,写一写对你影响深的人,尝试运用我们学习的借景抒情或者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在上第三课时时,在学习了作文的修改方法后,如果能将这篇作文进行修改,不但能学以致用,而且会加深对叶圣陶先生人品与文品的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二
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使“我”受益匪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写在叶老家做客时,作者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二是黄昏时分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两番景色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表面是写景色之美。实则把作者对两代人的共通共融暗藏在文字的背后,更会让人回味悠长。课文最后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点明了题目,道出了这两件小事对作者的影响之深。
本着将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简单、扎实、有效的设计理念,更好的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注重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在充分了解他们自学所得的基础上,构建以点带面的阅读话题,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对于刚升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颇有难度。我抓住了作者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1、正确认读“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指导规范书写“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5、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这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分为了三课时完成。我讲的这一课主要完成3、4两条。本课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那就是叶圣陶老先生为作家肖复兴修改的获奖作文。把它单独拿出来在第三课时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五条“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相信会物尽其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课时安排为三课时,我讲第二课时。在两件事中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两次写爬山虎,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难点。
(一)课前交流、导入: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大、帮助多的人。并以此导入课题。
(二)复习巩固:在上节课学习所得的基础上,纠正有难度、易出错的字词,解释“融洽”这个词,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构建阅读话题,切入文本。课文主要讲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事,通过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来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在汇报学习过程中,出示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做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感激、尊敬与怀念。另外,通过“融化”这个词的理解,感受作者心被感动的过程,体会叶老的人品以及对我的影响,为后面理解“借物喻人”打下基础。最后通过填空的形式,加深学生理解作者懂得的道理,进一步感受叶老的人品与文品。
(四)教师提升。这篇文章大部分的笔墨放在了我与叶圣陶老先生之间的两件事上,突出表现了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为什么课文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找到文中两处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第一处的爬山虎仿佛是作者心情的见证,道出了作者要见叶老先生时心中的欢快与激动,教师点出这种借助外界的景物来表达心情的写法叫借景抒情;第二处具体描写更多的却是衬托叶老先生。叶老的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在这里写爬山虎就是在写叶老先生,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加深感受。进而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的深刻含义。体会为什么课文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再读这个题目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
叶圣陶:《爬山虎的脚》《苏州园林》《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
肖复兴:《荔枝》》《向往奥运》《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
2、作业:与课前交流呼应,写一写对你影响深的人,尝试运用我们学习的借景抒情或者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在上第三课时时,在学习了作文的修改方法后,如果能将这篇作文进行修改,不但能学以致用,而且会加深对叶圣陶先生人品与文品的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三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确定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采用一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等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解析完教材,确定完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我将说说教法与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鉴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五个环节展开:
开课伊始,我和学生从《爬山虎的脚》谈到叶圣陶,从叶圣陶谈到肖复兴,又从肖复兴引出中心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这些都与上课的内容紧密相关,既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又能通过谈论叶圣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接着我揭示课题,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随机强调“那”和“绿”两个字的书写要求。这样设计一方面进行写字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如,厅是后鼻音,荐是前鼻音,书写荐的时候注意草字头下面是存不是在,昏上面是氏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在疏通完文字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在交流时随机形成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然后我再让学生看着板书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这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是通过提示,给学生一种方法的指引,从而学会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学生要对课文有所感悟,首先得“批文以入情”。在引导学生由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徜徉在文本里,深入与文本对话。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后交流)。
课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指名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密密麻麻”“到处”来体会叶老的认真一丝不苟,随后引入课外资源,引导学生看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从而让学生对“密密麻麻”“到处”这两个词语有更鲜明的印象,叶老为肖复兴修改处大到一个句子,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落下,可见叶老修改作文时是多么认真仔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为了近一步体会叶老的认真,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还将利用课件,让学生把肖复兴的习作和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后的习作做一个对比朗读,体会这样改的好处。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也要作这样的修改。
接着课件出示描写作者肖复兴感受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情感暗示,进行朗读指导。一读:兴奋。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由然而生,请同学们试一试读出他的兴奋心情。二读:温暖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三读:感动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四读:敬佩叶老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零散的,这时我设计说话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这一环节试图通过三个句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
五)、回顾中心句,前后呼应。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深情描述情境: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还深深地留在了肖复兴的脑海中,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接着,我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在叶老家做客时,我又收获了怎样的感动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一节课让我们再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去尽情地享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样结课是为了和课开始时呼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四
一、教材分析:
写在叶老家做客时,作者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二是黄昏时分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两番景色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表面是写景色之美。实则把作者对两代人的共通共融暗藏在文字的背后,更会让人回味悠长。课文最后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点明了题目,道出了这两件小事对作者的影响之深。
二、设计理念:
本着将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简单、扎实、有效的设计理念,更好的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注重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在充分了解他们自学所得的基础上,构建以点带面的阅读话题,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对于刚升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颇有难度。我抓住了作者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指导规范书写“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5、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相信会物尽其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为三课时,我讲第二课时。在两件事中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两次写爬山虎,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导入: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大、帮助多的人。并以此导入课题。
(二)复习巩固:在上节课学习所得的基础上,纠正有难度、易出错的字词,解释“融洽”这个词,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构建阅读话题,切入文本。课文主要讲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事,通过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来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在汇报学习过程中,出示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做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感激、尊敬与怀念。另外,通过“融化”这个词的理解,感受作者心被感动的过程,体会叶老的人品以及对我的影响,为后面理解“借物喻人”打下基础。最后通过填空的形式,加深学生理解作者懂得的道理,进一步感受叶老的人品与文品。
(四)教师提升。这篇文章大部分的笔墨放在了我与叶圣陶老先生之间的两件事上,突出表现了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为什么课文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找到文中两处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第一处的爬山虎仿佛是作者心情的见证,道出了作者要见叶老先生时心中的欢快与激动,教师点出这种借助外界的景物来表达心情的写法叫借景抒情;第二处具体描写更多的却是衬托叶老先生。叶老的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在这里写爬山虎就是在写叶老先生,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加深感受。进而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的深刻含义。体会为什么课文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再读这个题目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
叶圣陶:《爬山虎的脚》《苏州园林》《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
肖复兴:《荔枝《向往奥运》《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
2、作业:与课前交流呼应,写一写对你影响深的人,尝试运用我们学习的借景抒情或者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在上第三课时时,在学习了作文的修改方法后,如果能将这篇作文进行修改,不但能学以致用,而且会加深对叶圣陶先生人品与文品的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言语形式,有效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得意又得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前,我便问自己:我要教些什么,要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得意不忘言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反复读了这篇课文,在理解中渐渐明白了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情。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准确、句要规范、文要具体;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以下五大板块来展开教学: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下面我具体讲讲我的预设,具体的教法和学法也体现在教学流程中。
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
第一种:开门见山,让孩子直接读课题,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语文实践。
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我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通过作业单的形式解决难读字、难写字,扫除阅读障碍。
接着让学生说说课文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促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如果孩子们一下子说不上来就先让他们说说主要写了谁,然后说说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
在这一板块中,我力求体现“实”和“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中学习,更好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具体采用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出示叶老的修改稿,让孩子先说说看了修改稿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第二环节: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各成员间交流读书心得。
第三环节:抓重点,点拨引导,学习修改方法。
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反馈时,灵活运用方法重点引导体会人物形象,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这句话时,重点抓密密麻麻一词感受叶老的认真,再通过再次看叶老的修改稿,给孩子以视觉的冲击,让孩子谈体会,孩子可能会说,没想到叶老会这么认真地修改我的文章,没想到叶老作为一个大忙人还那么细致地修改我的文章等,以此感悟到叶老的平和以及带给我的温暖。
教学“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这句话时,通过理解张和幅的不同体会到叶老为我修改文章连一个字也不放过,体会到修改文章要注意用字准确。
教学“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这句话时要让还写学会话删除和删改两个修改符号,知道这两个修改符号的作用。知道修改文章要注意句子要修改规范。
教学“类似这样的长句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这句话时,通过例子让孩子知道长句断成短句,句子读起来能更轻松。
教学完以上几句,让孩子再去读课后的资料袋,让孩子们说说叶老还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发言相机教学增补和调动两个修改符号,进一步掌握修改的方法。
第四环节:学习评语,知道写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小结以上修改方法,叶老就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告诉肖复兴,告诉我们,修改文章要注意字要修改准确,句要修改规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秘诀藏在叶老的评语里呢?自己去读读,你找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而后再次引导孩子,这则评语写的都是肖复兴的优点,前面叶老改出了那么多不恰当的地方,为什么还都写的是优点呢?引导孩子体会叶老是为了树立我写作的信心,是为了鼓励我,体会叶老的温暖,从而带着自己的敬佩、感动读好“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
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
教学完课文,让孩子再来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在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既是对课文的回归,又是对孩子修改作文能力习得的考查,可谓一举多得。
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我准备这样做:
我出示自己班级孩子写的一段话,让孩子运用以上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
我为什么这样教呢?
1、遵循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我们知道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本文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比如,让孩子默读,找出叶老认真修改我作文的句子;比如读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老还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再比如修改老师提供的片段,让孩子在语文实践中学会修改。
2、体现了得意不忘言的教学理念。
3、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比如在交流叶圣陶修改我文章的句子时,先让孩子划句子,同桌交流,然后让孩子反馈交流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六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准确、句要规范、文要具体;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
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以下五大板块来展开教学: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下面我具体讲讲我的预设,具体的教法和学法也体现在教学流程中。
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
第一种:开门见山,让孩子直接读课题,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语文实践。
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我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通过作业单的形式解决难读字、难写字,扫除阅读障碍。
接着让学生说说课文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促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如果孩子们一下子说不上来就先让他们说说主要写了谁,然后说说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
在这一板块中,我力求体现“实”和“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中学习,更好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具体采用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出示叶老的修改稿,让孩子先说说看了修改稿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第二环节: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各成员间交流读书心得。
第三环节:抓重点,点拨引导,学习修改方法。
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反馈时,灵活运用方法重点引导体会人物形象,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这句话时,重点抓密密麻麻一词感受叶老的认真,再通过再次看叶老的修改稿,给孩子以视觉的冲击,让孩子谈体会,孩子可能会说,没想到叶老会这么认真地修改我的文章,没想到叶老作为一个大忙人还那么细致地修改我的文章等,以此感悟到叶老的平和以及带给我的温暖。
教学“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这句话时,通过理解张和幅的不同体会到叶老为我修改文章连一个字也不放过,体会到修改文章要注意用字准确。
教学“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这句话时要让还写学会话删除和删改两个修改符号,知道这两个修改符号的作用。知道修改文章要注意句子要修改规范。
教学“类似这样的长句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这句话时,通过例子让孩子知道长句断成短句,句子读起来能更轻松。
教学完以上几句,让孩子再去读课后的资料袋,让孩子们说说叶老还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发言相机教学增补和调动两个修改符号,进一步掌握修改的方法。
第四环节:学习评语,知道写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小结以上修改方法,叶老就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告诉肖复兴,告诉我们,修改文章要注意字要修改准确,句要修改规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秘诀藏在叶老的评语里呢?自己去读读,你找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而后再次引导孩子,这则评语写的都是肖复兴的优点,前面叶老改出了那么多不恰当的地方,为什么还都写的是优点呢?引导孩子体会叶老是为了树立我写作的信心,是为了鼓励我,体会叶老的温暖,从而带着自己的敬佩、感动读好“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
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
教学完课文,让孩子再来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在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既是对课文的回归,又是对孩子修改作文能力习得的考查,可谓一举多得。
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我准备这样做:
我出示自己班级孩子写的一段话,让孩子运用以上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
我为什么这样教呢?
1、遵循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我们知道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本文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比如,让孩子默读,找出叶老认真修改我作文的句子;比如读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老还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再比如修改老师提供的片段,让孩子在语文实践中学会修改。
2、体现了得意不忘言的教学理念。
3、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比如在交流叶圣陶修改我文章的句子时,先让孩子划句子,同桌交流,然后让孩子反馈交流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七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八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
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读读、想想、画画。
边默读边想边画:叶老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读读、说说。
(1)分组读读各自所画的句子,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品味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做人与作文)。
(3)指导朗读:表达出对叶老的崇敬之情读书。
3、议议、记记。
(1)分组议议:通过看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参照课后的批改稿,联系个人实践总结今后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2)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自己动笔在笔记本上记方法。
五、深读课文,突破难点
1、通过比较,体会内涵。
将直接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语句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体会描写爬山虎是为了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2、感悟词句,升华感情。
抓住“绿”字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感悟出作者对叶老的感情。相机指导朗读进行评价。
3、积累语句,丰富语言。
把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朗读、背诵这些语句。
六、通读课文,回归整体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解决揭示课题时的疑问。
七、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九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推荐、愣住、春风拂面”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研读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初步体会叶老对文的认真负责,对人的.平和真诚,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感激之情。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初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欣赏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片断)。
3、根据课题,猜测内容,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读课文的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2、检查词语的学习效果。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十
文本解读: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生长经历,表示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3课时。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
3、分节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1、找出课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读这两个内容。
1、誊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3----5自然段,同学质疑。
2、指读3---5自然段,考虑:
(1)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指读3自然段。
(1)找出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语句,读一读。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叶老修改多·修改细。态度认真)。
(3)“愣住”何意?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想象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4、指读4自然段。
(1)这段话中哪些是写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生读相关句子)。
(3)从“仔细”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4)指读写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5)从叶老的修改中你学到哪些方法?(逐句阅读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的作文实际来体会)。
(6)齐读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结合实际谈自身的习作体会。
(7)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样的体会呢?(指读相关句子)。
(8)齐读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体会。
(9)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此刻的心情吗?(生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5、指读5自然段。
(1)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的?(生找出读)。
(2)齐读叶先生的评语。叶先生的评语中交给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吗?(作文事实具体。亲切)结合自身作文实际谈谈。
(3)作者看了评语之后,是怎样的感受呢?(读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1)课文在写做客的内容中几次写到了爬山虎?请把它们找出来。
(2)指读相关的句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十一
黄城根小学苏民。
教学总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堪称楷模。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2、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懂得学作文。
应先学做人。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堪称楷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齐读课题。
2、首先,我们复习一下生字新词:
3、出示课前同学们的问题:
二、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用“――”画出来;我有什么感受,用“nn”画出来。
2、讨论:集体交流。
(1)“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2)交流“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认为是书的封面。”引导学生看资料袋。
师出示作者资料: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
3、学习“邀请做客”部分。
(1)师:刚才同学提到作者为什么用这个题目,下面请大家再来快速读读。
6-10自然段,看看文中几次写到绿绿的爬山虎呢?请你用直线画下来。
(2)学生读自己所划的句子,全班订正。(投影顺势出示)。
(4)启迪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种美的景色,展现了一幅美的画面,难道作者在这儿仅仅是向我们描述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吗?(师指课题)。
(5)想一想:作者在每一次看到爬山虎时,心情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呢?
(6)在肖复兴心里,忘不了的是什么?(说话练习)。
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总结:
师恩难忘是每个学生的心声,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所以课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让我们饱含深情的再来齐声朗读题目)。
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完成本课的探诊。
板书设计:
修改作文一丝不苟。
堪称楷模邀请做客。
平易真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十二
我校录播室刚刚竣工,我有幸第一个在里面上了一节公开课《绿色的金鱼》。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
1、认识11个会认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了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圈出了会认字和生字。课堂教学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从几张金鱼的图片引入,让学生说出分别是什么颜色的金鱼,然后引入课题:绿色的金鱼。
二、设问导读。
本环节我原来设计的是插入一个范读课文的录音,可在“龙音阁”中找到的录音少了一句,自己的朗读水平又不怎么样,因此我先让同桌互读课文,再指读课文,同时出示了两个问题:
1、课文共有()个小节。
2、图画课上,我画了一条()色的金鱼,老师点点头,()地笑了,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
逐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字词教学。
1、会认字。
课件出示加拼音的会认字,让学生自读、互读、指名读,纠正字音,然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再去掉拼音,让学生开火车读。
2、指导书写生字。
让学生先观察说出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书写时哪一笔在什么位置,然后由老师范写后,学生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然后书空。安排的每个生字组两个词,因为时间关系没进行。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语言不够规范,不能自觉地说完整的话;
2、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时,应让学生先书空,再拿笔写;
3、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学生的握笔姿势有70%的学生都不正确,虽然一直在努力纠正,但效果不理想。还有正确的坐姿、认真听讲的习惯等都需要慢慢地帮助学生养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地、长期的过程。希望自己今后耐心,细心加用心,静待每一朵花的盛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十三
伯父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早已枯黄叶落,但那片郁郁葱葱的形象却时常浮现在我面前。绿绿的爬山虎啊,你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又想起我的伯父,眼前又浮现出了伯父对我的疼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拥抱你!你是伯父的骄傲!我犹记得那年,伯父亲手栽下了爬山虎。当时,幼稚的我看到伯父不给它浇水,便惊奇地问:“伯父,不给爬山虎浇水,它能活吗?”伯父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爬山虎是不用浇水也能活的,唉!你还小,爬山虎代表什么,你长大就明白了。”“爬山虎代表着什么?”这个对于我来说很深奥的问题在我幼小的心里扎了根。带着这个问题,我慢慢地长大了,而伯父您却在我还不明白事理的那一年去逝了。您的去逝,在我心里落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刻下了重重的伤痕。我悔恨,为什么让伯父失望,因为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靠的不是别人的帮助,而是靠自己顽强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才得以努力成活!
啊!绿绿的爬山虎!你代表什么?你代表着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域中都要坚强!我终于明白了伯父那句话的含义,您是在告诫我要努力坚强,迈好人生的每一步!
秋天唤回了我的思绪,伯父的院子里已没有爬山虎,我也看不到那随风浮动的枝叶。但是爬山虎却永远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伯父没有直说的警言我也会铭记于心。
在您的坟前,我要告诉您:“伯父,我明白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坚持不懈,决不辜负您的期望!”
虽然今年春季已过,但在明年,我一定会为您栽上爬山虎,让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永远爬满您的屋顶!
文档为doc格式。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十四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中说课稿篇十五
我家窗前,是一面满是爬山虎的墙。它是绿的那么耀眼,密的那么紧簇。放学回家时,每次都会路过那里。它是那么壮观、魁梧。绿,但让人看着舒服;密,但一点也不觉得乱。只见那绿叶,一片接着一片,但却又不挡光,光可以照到每一片叶子上,在阳光下星星闪闪,真的可以说是一件伟大的手工作品。不,再怎么伟大的作品,也比不上这片爬山虎的。
它生来就这么好吗?它到底用了多少努力?
这是一个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夜晚,天没有完全暗下来,风就起来了。
那时,爬山虎只有现在的一半高,而那场雨太大、太大了。当时的情景,雨打在窗上,只能很勉强的看清一点;路上打伞的人们,被风吹的东倒西歪;鸟儿也都在自己的窝里,蜷缩着身体,为自己保暖。
爬山虎很艰难的抓在墙上,和将被打落的命运进行抗争。它虽然现在让人觉着摇摇欲坠,但它最后却能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颗坚强的心,所以才不会在风雨中死去的原因吧。第二天起来,我看到爬山虎的叶子掉了很多,可见它在昨晚的风雨中熬过了多少磨难,但,藤依然紧紧倚在墙上,没有了多少叶子,显得单调,但仔细观察,便会在一些小小的地方发现嫩嫩的绿芽。
对啊,爬山虎在那么的狂风暴雨中都没有低头,我们也不能被一次考试失败而打倒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