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空气的秘密小班教案 空气的奥秘大班教案篇一
1、让幼儿在不断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隐藏、压力等,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2、鼓励幼儿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水,纸杯,塑料袋,瓶子,罐子,海绵,蜡烛,吸管,肥皂水。
1、集中讨论:空气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出示塑料袋,里面有什么?游戏:找空气(空气存在实验)
交流发现,老师总结: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2、空气到处都有,空气还有很多秘密,一起来找找。
(请幼儿可以先观察一下桌面上提供的实验材料,以满足其好奇心)
u空气占有实验(集体做):
实验一:将空杯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纸团塞在杯底,在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引导幼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交流分享:空气会占有空间(动力)。
再试一下,实验三:将塑料袋套在瓶口,瓶底弄穿,放入水中,观察。进一步理解。
u空气隐藏实验(分组做)
实验一:不吹自灭。请一个幼儿做,其他幼儿记录。
实验二:将塑料袋,海绵,方糖等放入水中,观察结果?泡泡代表什么?
总结:空气会隐身。
3、找出记录较好的,让幼儿总结空气的秘密:空气存在着,到处都有,看不见,摸不着,有压力,动力。
延伸:空气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空气的秘密小班教案 空气的奥秘大班教案篇二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的秘密》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雾霾天气更是难以理解,但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环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是个难点。对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过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和“不吹自灭”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索,实验一是“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这个环节根据幼儿的经验觉得非常容易吹进瓶子里,而结果却让幼儿很吃惊,不管是使劲还是轻轻吹都无法把纸团吹进瓶子里,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压力;实验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了解空气中有燃烧需要的氧气。这两个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
最后环节,抓住了今年的社会关注点“雾霾”,虽然“雾霾”对我们南方城市来说是少见的,可以说对我们而言是较遥远的,但在现代社会里对治理雾霾又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动后半部分从了解什么是雾霾?雾霾天气哪里来?到雾霾对人类的影响。最后讨论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这几个环节中让幼儿多方位了解关注“雾霾”,让幼儿知道从小这样做的重要性,达到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空气的秘密小班教案 空气的奥秘大班教案篇三
活动由来空气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体,认识空气也是很多教师耳熟能详的题材,如何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的目标,并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我从指南
2、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探索。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
2、物质材料准备:塑料袋若干;纸质圆盘、报纸、塑料瓶子、扇子、气筒、充气玩具、吹风机、风车等操作材料。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和它流动的特点;
1、导入游戏,“袋子宝宝肚子鼓起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
(3)魔术师们都很厉害,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把袋子宝宝肚子鼓起来的?
同伴交流:
幼1:用嘴吹袋子。
幼2:用手抖动袋子。
(4)用你们刚才的办法,再来一次,看看能不能把袋子宝宝的肚子鼓得比刚才还要大。
分析:本环节重在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想象自己是一位魔术师,幼儿的参与性更主动,更容易获得成功感。
2、启发思考,袋子宝宝鼓鼓的肚子里是什么?
(1)哇!小朋友真棒,把袋子宝宝的肚子都鼓的大大的。那袋子宝宝大大的肚子里是什么呢?
幼:空气。
(2)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请幼儿说
分析:通过提问袋子宝宝的肚子里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空气的过程。
3、让袋子宝宝和空气做游戏,发现空气的秘密。
(1)你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秘密?你是怎么发现的?咱们一起跟他做一做。
同伴交流:
幼1:我发现空气没有味道。(将袋子宝宝鼓起来,打开袋子口闻一闻-----没有味道。)
幼2:我发现空气没有颜色。(将袋子宝宝鼓起来,看一看------没有颜色。)
幼3:我发现空气看不到也摸不着。(将袋子宝宝鼓起来,把手伸进去摸一摸、看一看-----摸不到、看不见。)
(2)空气刚才可以跑到袋子宝宝的肚子里面,还可以从袋子宝宝的肚子里跑到出来,说明空气会怎么样?
幼1:会跑来跑去。
幼2:会动。
(3)说明空气是会流动的。好,一起感受一下空气流动的游戏。
实验:让袋子宝宝肚子鼓起来,留一个小口,用手捏袋子,对着自己的脸有什么感觉?
幼1:凉凉的。
幼2:很凉快。
(4)袋子里跑出来流动形成了风,风吹向你就会有凉凉的感觉。空气流动形成风。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在探究之后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并用一定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
4、空气在哪里
(1)小朋友们,空气眼睛看不见,用手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到,会流通。空气有这么多秘密,那空气都在哪里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咱们去找一找,你可以在教室里,还可以到外面去,找到空气后,让它装进袋子宝宝的肚子里,告诉我你从哪里找到了空气,好吗?
(3)、你们都在那里找到了空气?
同伴交流:
幼1:我在窗户下面找到了空气。
幼2:我在门口找到了空气。
幼3:我在走廊里找到了空气。
5、“空气流通”小实验。
(1)小朋友们,你们看袋子宝宝在干吗?(教师抖动袋子),我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
幼:用手。
(2)小魔术师们,除了用手,又不让我们的身体去碰袋子宝宝,你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袋子宝宝动起来?
幼:用嘴吹。
(3)这个办法好玩,大家也来试一试、玩一玩。
游戏:幼儿站成一排,同时吹袋子,看谁的袋子最先到达终点。(教师依据幼儿情绪,玩2-3次。)
(4)你是怎样让袋子宝宝跑起来的?
幼:用力吹。
(5)用力吹袋子宝宝可以跑得快,轻轻吹会怎样呢?咱们轻轻地吹一次试试。
(6)小魔法师们,用力吹和轻轻吹有什么不一样?
幼:用力吹袋子宝宝跑得快,轻轻吹袋子宝宝跑得慢。
(7)为什么我们用嘴巴一吹,袋子宝宝就跑起来了?
幼:因为空气流动产生风,风让袋子宝宝动起来。
6自主探索“空气流动”
(1)除了用手,用嘴巴,不用身体去碰袋子宝宝,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袋子宝宝跑起来。
(2)今天,老师
同伴交流:
幼1:我用扇子……
幼2:我用圆盘扇……
幼3:我用报纸……
幼4:我用空瓶子……
(4)谁跟他用的工具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还用了那些工具?
(3)打气筒可以干什么呢?我们来试一试,找个小朋友来帮帮忙,看这两种气筒哪一种快?
延伸:看来,我们人类是愈来越聪明了。小朋友们,空气对人类的作用很大,除了今天我们知道的有关空气的秘密之外,空气还有很多秘密,(好,捏住你的鼻子,不要松手,我数十声数,再松开,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捏住鼻子就难受?
小朋友回去可以询问爸爸妈妈,上
教育来源于生活,本次活动是一节感知空气特性为主的科学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为主线,通过孩子用袋子和空气玩一玩、找一找、闻一闻、摸一摸的探索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利用空气的流动原理让幼儿自主探索,快乐游戏,充分发展了幼儿的创造、交流、合作等能力。整个活动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氛围,都是在尊重孩子的意愿上进行着,孩子们的学习经验都是在快乐探索和合作中获得,这是一次快乐的学习之旅、把科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空气的秘密小班教案 空气的奥秘大班教案篇四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空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但是空气又是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的东西。《纲要》中指出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因此我设计了科学活动《空气的秘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1、了解空气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并尝试记录。
3、对空气的秘密感兴趣,乐意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重点:
了解空气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并尝试记录。
教具:气球一个,记录表一张,吹泡泡玩具一个、ppt《空气的秘密》。
学具:
1、透明塑料袋、吸管每人一个。
2、装水的箱子4个、装有毛巾的水杯2个、记录表3张。
一、开始部分
出示气球,吸引幼儿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一)了解空气特点。
1、幼儿自由尝试在活动室的任意地方抓空气。
2、交流
(二)探索空气的重要作用
1、人需要空气
(1)小实验:用吸管在水里吹一吹,发现什么?
(2)捂住口鼻,体验没有空气的感觉。
2、哪些东西也需要空气?
3、空气的本领
分组实验:《毛巾湿了吗》
三、结束部分
到户外玩吹泡泡的游戏,进一步探索空气的秘密。
延伸活动
1、将活动材料投放在科学区,进一步探索空气的秘密。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空气被污染的情况。
空气的秘密小班教案 空气的奥秘大班教案篇五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儿:空气无处不在。)
5.围绕空气,展开讨论。
你的空气在哪抓到的啊?
你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请所有幼儿一起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气特征(无色、无味、无形状、摸不着、看不见)。
(提问步步展开,让幼儿了解空气特征。)
二、游戏“身体需要空气
1.教师以空气的身份说:虽然我无色、无味、摸不着、也看不见,但是我的作用可大啦!很多东西都离不开我!你们相信吗?现在请小朋友跟我一起玩个游戏:闭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
你有什么感受?(呼吸困难、很不好受……)
张开嘴巴,放开手后有什么感受呢?(舒服一点……)
(教师以激趣的方法开启幼儿,幼儿通过共同游戏,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看来我们的身体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了。
2.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呢?(请1-2名幼儿回答。)
3.幼儿自由分成四组,讨论并记录。
我们来个比赛,四人一组来找一找“谁需要空气”,你可以自己动脑筋想,也可以到我们班的材料收集架去找找什么东西需要空气。找到后就把它们画在记录表上,比比哪组找到的东西最多,好吗?(与原有主题环境互动。)
4.讨论:请每组幼儿介绍画好的记录表。(幼儿协商讨论、参与积极。)
三、魔法空气
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空气在发挥作用。而且空气还有魔法哦!它能让很多东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你们相信吗?(教师积极主动地发起与幼儿积极主动地发起并重。)
(一)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介绍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并将图示张贴在表上,供幼儿在表格上作记录。
1.空气能让水不从杯子里流出来。谁想尝试一下它的本领?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实验材料:空杯子、硬/薄纸片、水、盆。)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小结:在这个实验里,空气没有从上往下压,而是由下往上托住了纸片,气压很强,压住了水,让水不能从杯子里流出来。薄纸片不能承受水的重量,所以空气托不住。而厚纸片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纸片会被水泡软。(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二)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幼儿再次实验
1.空气还能让放人杯底的毛巾不被水打湿呢!想不想试试?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实验材料:空杯子、水盆、毛巾。)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小结:杯子里看起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其实除了毛巾,空气占满了杯子。所以把杯子平放入水中时,水进不去,毛巾不会被打湿。如果你是斜放到水里的话,水就会把里面的空气挤走,再把毛巾打湿。(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三)实验“取弹珠”
1.有个弹珠掉到水里去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把弹珠拿出来而保证手不被打湿?谁能帮帮我啊?(幼儿:用夹子夹、戴手套……)
师:可是我现在没有那些材料,我只有桌上的这些材料:蜡烛、打火机、杯子、水、硬币。不知道谁能用那些材料帮忙,帮我把弹珠取出来而保证手不会被打湿?
2.幼儿分组尝试实验,教师不引导帮助,设置悬念让幼儿探索。(设置足长为科探区作准备,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四、师幼共同布置科探区
我们把这个实验的材料放到探索区去做实验,我们一起想办法找答案。
我们一起来布置“空气的秘密”吧!你们需要老师帮忙吗?(以幼儿为主,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
空气的秘密小班教案 空气的奥秘大班教案篇六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充满好奇,经常玩一些与空气相关的小游戏,在玩中很多问题会引发他们的猜想,如: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一连串的“为什么”激发了幼儿探究“空气”奥秘的兴趣。为了让幼儿亲身感知到空气的存在,本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在操作实践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的特性,探索空气的秘密,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知道空气的作用及会流动的特点,了解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空气能传播各种气味,空气压力作用能产生各种有趣的现象。
2.能运用吹、扇、装、闻等多种方法探究、发现空气的存在,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空气是有力量的。
3.萌发“从我做起,净化空气”的环保意识。
1.大型吹气玩具(如塑料吹气动物)、塑料袋、气球、吸管4?5根、水1盆、硬纸板等每组1张、空气清新剂1瓶。
2.“幼儿学习材料”——《身边的科学》。
1、玩游戏“亲亲小脸蛋”,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迅速打开大型吹气玩具的气孔,对着幼儿的小脸蛋轻轻放气,引导幼儿体验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
提问:脸上有什么感觉?猜一猜,是谁在亲你的小脸蛋儿?
2、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寻找空气,感知空气的流动。
(1)提问:你知道空气在哪里?你用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存在?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寻找空气。
(2)用塑料袋找空气。将塑料袋张开口,然后猛地扎紧,塑料袋鼓了起来,说明空气跑了进去。
(3)用气球找空气。吹气球,气球鼓了起来,说明空气跑了进去;将气球对准幼儿的脸蛋慢慢放气,幼儿会感到一阵风,这说明空气又跑了出来。
(4)用吸管找空气。将吸管在空中吸一下,迅速插人水中,产生的泡泡说明空气来过了。
(5)用硬板找空气。对着硬纸板吹气、吸气,脸上会有一阵风吹过,这就是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扇动硬纸板,请幼儿再次感知空气的流动与存在。
小结:原来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空气无处不在。
3、引导幼儿通过嗅觉感知空气流动能传播各种气味。
(1)请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为生活带来的芳香气味。
在活动室里悄悄地喷上空气清新剂,引导幼儿闻一闻、说一说:你闻到了什么气味?你最喜欢空气为我们带来哪些香味?如:花香、饭菜香、糖果香、水果香……
小结:原来空气是流动的,能够为我们传播各种气味。
(2)请幼儿回忆生活中遇到过的难闻的气味,讨论出现难闻气味的原因,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闻到过难闻的气味?出现难闻气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少这些难闻的气味?
小结:空气的流动也会传播难闻的气味,如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味、垃圾味、农药味……这是因为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污染了空气。保持空气新鲜的方法有很多,如不随便扔垃圾、不乱排放脏水、多植树种花、少开车多步行……
4、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1)请幼儿闭上嘴巴,捏紧鼻子,感受憋得喘不动气的感觉,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喘不动气。
小结:因为身体里缺少空气,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人离不开空气。
(2)幼儿经验迁移:除了人类需要空气外,还有什么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需要空气外,动植物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事物都需要空气。
5.引导幼儿完成实验“倒不出来的水”、“浸不湿的手帕”,感知空气是个“大力士”。(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边讲解演示边引导幼儿讨论。
先往玻璃杯里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
提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动手操作实验。
小结:将卡纸盖在倒满水的杯子里,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倒出来。
(2)出示一个放有手帕的空杯子,引发幼儿猜想。
提问:如果把杯子扣到盆中,手帕会不会湿?为什么?
鼓励幼儿动手尝试,要求幼儿把手帕塞到杯底,杯子要垂直放到水中。
小结:杯中充满空气,当杯子垂直放入水中时,杯子里的空气把水顶了出来,所以杯中的手帕不会湿。空气可真是个“大力士”!
结合《身边的科学》第11页,引导幼儿继续探究、记录空气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