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退休教师心得体会 退休教师感悟心语简短篇一
"没有了远大的目标,更没有了伟大的志向,只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早已过了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如今尝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对别人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宽容,知道大家都不容易。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知道理解万岁!懂得珍惜与同事之间几十年的友谊,有句话说得好:百年修得共船渡,同事之间的感情不也是风雨同舟吗?对工作少了一份激情,却多了一份责任。对工作的认真不是为了得到表扬与认可,而是为了自己的那颗心。也许几年都发表不了一篇论文,但我也在努力工作着,时时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上好每一天的班,做好每一件事情,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我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我的舞姿也在不断地僵硬,声音也不再柔美,但我会更爱孩子。我会对理解我的家长心存感激,对无礼的家长一笑置之。我不会为得与失而寝食不安,换句深沉的话叫做荣辱不惊吧;倒会为了一句话而心中窃喜——“县直幼儿园的生活确实很好。”
在生活和工作中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知道自己现在最需要什么,那就是健康、快乐每一天。
退休教师心得体会 退休教师感悟心语简短篇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38年,弹指一挥间,就要退休了。我就要离开我为之奋斗,为之感动为之自豪的教育事业。真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就在这即将离开我的工作岗位的时间里,我思绪万千,心里更是难以平静。多少有几分感伤和惆怅,心中更多的是怀着对同事们依依惜别,对大家有着太多太多的不舍,有道不尽的话语和留恋,留恋我的教育事业。我退了,回忆过去,一股酸甜苦辣的滋味油然而生,想起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我18岁,从事小学教书工作,没有经验,遇到了不少问题和挫折,但是凭自己的努力拼搏度过了一道道难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了38年。
乐有忧一年又一年的含辛茹苦,一载又一载的风风雨雨,春去秋来,有苦有有喜,有付出也有回报,也可为桃李满天下,为此我感到很欣慰。最后我从事3年的幼儿教学工作,在这几年里,我凭自己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我的幼儿园也小有名气,为此我感到自豪,在这里,也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而美好的记忆。38年过去了,在这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刻,又想起了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们,我想在一起工作是缘分,我珍惜这缘分,铭记着和同事在一起工作过的日子,珍重尽在不言中,说到这里,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不是苦,也不是甜,而是一种酸,酸的是对大家依依不舍的留恋。
岁月如歌弹指过,光阴似水不再来,我将带着同事的鼓舞,朋友的祝福,带着信念,也带着尊严,带着几分欣慰,也带着几分甘甜,走向晚年生活.。最后,让我真诚的祝福还没退了的同事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退休教师心得体会 退休教师感悟心语简短篇三
"回想在教育一线的这37年,历历在目,恍如昨天,一下子37个春夏秋冬都过去了。在三尺讲台上,我为我的学生服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教育学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为他们开心过,被他们伤心过,为他们自豪过,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教学生活,令我百感交集,甘之如饴。今天,我在这里,马上就要离开这工作岗位了,聚也依依,散也依依,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对沙城三小这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的无限眷恋。让我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倾注和对我过去工作的支持!时代在发展,学校在进步,沙城三小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加昂扬向上,生机勃勃。 长江后浪推前浪,年纪大的退休了,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继承我们的事业,继续在教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扬起信念的风帆,勇敢而坚毅地摇动着人生的小舟。优秀的他们定然会不负我们所望。虽然我离开了讲台,但是,我依然会心系校园,关注教育。祝愿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在此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合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使我恋恋于怀的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我们用心血浇灌过的莘莘学子、翩翩后生。欣看门墙桃李,已成社会栋梁;喜闻士别三日,尽多青出于蓝。难忘爱校情深,酬师意厚。故苑重游,长思化雨;新园放眼,倍感春风。当他们公开宣称,以母校有这样的老师而自豪时,竟然列上了我的名字,能不欣然以喜,惕然以惊?其实,我同样怀念他们,感谢他们。同样,以有幸培养出这样的英才而自豪。他们用各种方式赞扬老师,用具体行动增光母校。就我个人的遇合而言,老校区的图书馆,是我作四川省政协委员时,通过盛建武的大力帮助才争取到的。陈岱峻,郝培竹,在四川、重庆的政协报上,不断发表我的诗词作品。余楚修主编《重庆市地方志》和《重庆市百科全书》时,要我做完全部文字审订工作,并且帮助我印出了《味庐诗词选》。好些校友,其中还有我完全不认识的,陆续在各种报刊上报道我的事迹的同时,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侯洪文当时远在黔江,也不辞辛苦前来渝中区参加“董味甘诗词研讨会”;他能写赋,也说是受到我的影响。还有张家恕,不但接过了写作教研室和重庆市写作学会的担子,在“重庆掌故”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把我推为《联圣钟云舫》的主讲。类似的实例难以悉举,但足够说明问题,昔日的师生,今天的文友,正是重庆师大这个凝聚点,把我们汇聚在一起、结合在一起,治国之穷、同其呼吸:医民之愚,共其命运。
身在汉家营,但盼汉家兴!既为重师人,校荣我亦荣!思往事,本非烟云过眼;望来者,且喜方兴未艾。看当前,欢呼活力无限,美景无边!事在人为,好梦正圆,亟盼同心同德,同建新功;所期再接再厉,再拓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