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课文原文篇一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
二、注释
2、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3、不详:不知道。详:清楚的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与“唉”。号,别号)
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爱慕;荣利,功名利禄)
6、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8、性:生性,生来就。9嗜:特别喜欢,酷爱。
10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1、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2)或:有时
13、置酒:摆酒。(14)招之:邀请他。
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到……去。辄,就;尽,指喝完。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
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9、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四周墙壁,指房屋。萧然:凄凉、破败的样子。
20、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
21、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2、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23、自娱:自娱自乐
24、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5)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26、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7、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8、戚戚:忧虑的样子。29、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0、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31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2俦:辈,同类。
33、酣觞: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饮酒而乐,觞,酒杯。一说作“衔觞”,一说作“酣觞自得,赋诗乐志”。
34、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35、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三、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喝酒作诗, 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四、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不”字为一篇眼目——九“不”: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恬淡自足)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胸襟开阔,意存高远)“家贫不能常得”( 开朗乐观)
“不蔽风日”(开朗乐观) “曾不吝情去留”(耿直率真)
五、语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二)一词多义: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或连词,不翻译)
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如:1、晏如也(......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像)
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估计、左右)
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三)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课文原文篇二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ē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yǘ)?\'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喝酒作诗, 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课文原文篇三
目的要求: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2、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我们要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具准备:u盘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1.陶渊明的生活:
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贫困外,还有另一面。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诗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学创作,写了《饮酒》等组诗,他的文学创造达到高潮。公元427年,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的人士所景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 lìn 褐 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觞shānɡ
从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
短褐穿结译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
(2)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译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挡风和太阳。
(3)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
箪瓢屡空译句:常常贫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
(4)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
宅边有五柳树译句:(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词句精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翻译:他安闲宁静,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富贵。
2、好读书,不求甚解。
翻译:他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解词:造:到;辄:就;期:希望、愿望
翻译:到(别人家里)喝酒就要尽兴,一定要喝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粗布短衣打着补丁,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却安然自若。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翻译:从这话来看,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翻译:一边喝酒,一边做诗,用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
文章精解:
1、《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喝酒作诗, 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