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把握好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https://example.com/教案5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课件依次演示:)。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18-6÷3(18-6)÷318÷6×3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40个图形中有()个。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二
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法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
情境图。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教学情境图
(1)导入。
教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情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2)引导学生看懂情景图。
(3)学生收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每班人数、每班有2名带队教师。)
2、教学例1
(1)导入。
(2)引导学生列式,并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4)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1)导入。
(2)指名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5+32=
(3)组织学生尝试计算。
(4)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四、课堂作业
第1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第13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三
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地认识,经历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商场促销”虽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但学生购买促销商品的经验还不足,对各促销方式的实质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四
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以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计算错误。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上哪旅游过?旅游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
二:探究新知。
师:的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旅游,旅游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假如这就是我们学校。我们要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去旅游,参观历史博物馆。我们打开书11页一起来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请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用铅笔给底下画横线标记出来。
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
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随即板书:
二(1)班35名学生2名老师二(2)班有32名学生2名老师。
二(3)班有37名学生2名老师。
二(4)班有34名学生2名老师。
(两辆汽车用图片代替)。
生:自己设计乘车方案,可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
第二种: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
第三种:二(1)班和二(4)班二(2)班和二(3)班。
生:算一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真棒!谁会列式?
生:35+32=。
师:那我们如何计算呢?
生:用一年级所接触过的前后排队法(即竖式法)。
师:那同学们还记得前后排队法的要求是什么吗?
生:数位要对齐。
师:非常好!其实前后排队法真正的名字叫竖式法。你还记得竖式应该怎么列吗?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来35+32的竖式。(教师巡视,找4人到黑板列)。
师:刚才大家都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了竖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小朋友列的对不对?
师:四个小朋友两个人列对了,还有两个人数位没对齐,问题比较多。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认真的学习列竖式解题。
(1)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十位个位。
(2)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35。
32。
(3)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4)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7。
生:37+34=。
师:这个式子应该怎么计算呀!个位相加得11应该怎么处理呀!
生:不知道。
生:我们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知道第二种和第三种哪一种安排合适吗?
生:想!
师:记得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上车。
老师给小朋友们提示一下,遇到个位相加大于等于10时就说明安排是不合理的。现在四个人一组,开始挑战。看哪一组能够最先把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安排好,老师会加分。
(8分钟后)。
师:同学们算出来哪种是合适的吗?我来请几组的代表来发言。
生1:第三种合适。
生2:第三种合适。
生3:第三种合适。
师:你们和他们算得一样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第三种是否是合适的。
第二种:一班和三班。
十位个位。
35。
+37。
个位相加得12大于10,安排不合理。
第三种:一班和四班。
十位个位。
35。
+34。
69。
6970。
二班和三班。
十位个位。
32。
+37。
69。
6970。
刚好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但是,老师刚才在底下转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出现了计算错误。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呢?同学们现在请拿起笔,跟老师一起来计算54+34。
按(1)放慢速度,看清数字。
(2)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3)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4)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5)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回头在检查一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方法和运算顺序,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课堂练习。
1、13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的第二题,要求列竖式,注意书写的格式。
四、巩固提高。
玩具飞机玩具汽车火箭轮船。
23元12元17元30元。
(1)、小明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元?
(2)、小红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3)、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五、课后作业。
让家长出10道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题。要求用竖式的标准格式计算,不能出现计算错误,漏写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六
课题: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15页)。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结合现实情境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
教学准备钟表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忆一忆。
师;小朋友们,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同位。
二、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演示旗杆在四个时刻(四个时刻用钟表出示)的影子,(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自己量一量)让学生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各小组选出代表,组间交流各组发现的规律。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参与评价,及时小结,及时发放丰收园里的大苹果。
三、巩固拓展。
1、实物投影出示教材14页第4题,先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空,再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故事,并让学生谈体会,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5页第6题,做后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七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没有完成,同学们能将“文化墙、教学楼、办公楼、幼儿园楼”及它们的方向填在操场四周并把这张平面图完成吗?试试看!
学生绘制,展台前展示,介绍绘制情况。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我们可以统一一个画图的标准)。
师:对了,根据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板书)为了使大家知道我们是按这个标准画的就在图的右上角画一个向上的箭头写明“北”。
师:请同学们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图。
展示。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1、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段视频。
2、出示主题图。(出示课件)。
3、师生互动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师简单介绍图片上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情况。)。
4、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第一名?你们高兴吗?
(课件出示奥运金牌榜的前五名。)。
(一)教学例1。
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引导学生提问)。
板题:《不退位减法》。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课件出示)代表团金牌数。
美国36。
俄罗斯23。
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自由交流反馈。)列出算式并板书:36—23=。
2、怎样计算呢?
(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然后指名汇报)。
(1)口算。
方法:先算6—3=3再算30—20=10最后算10+3=13。
(2)列竖式计算。
师:那么根据摆圆片的方法,你会笔算吗?(其他同学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指名到黑板上列式计算,并试着说出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交流计算方法,教师适时进行讲解、补充。
教师: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突出笔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1、数学医院。
师:数学医院的小朋友得病了,你会诊断吗?
(同桌交流,找出错因,并正确计算。)。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1)个位上的零起占位的作用,不能去掉;
(2)相同数位应对齐。
2、游戏互动:猜数字。
猜猜花朵上蝴蝶下面藏着的是数字几,猜对了蝴蝶就会飞走。(出示课件)。
完成课堂作业。(课本第20页练习三,第1~3题)教师巡回指导。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九
教科书第10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
学生经过回忆答出: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加、减法的估算。
(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4)有余数的除法。
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
1.复习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36页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估算。
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
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
3.复习加、减法的笔算。
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
(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
4.巩固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
出示教科书132页第5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
三、综合练习。
1.教科书103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科书105页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略)。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十
1、游乐园。
师:春天就要到了,我们该去春游了,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出示)。
师: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如果没用上方位词可引导学生“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介绍”)。
师:你怎么知道花坛的北边是喷泉的?
我们先去哪儿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并介绍情况)。
2、北京。
师:去过北京吗?老师有几张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学生欣赏。
师:这儿有一张广场的照片,同学们能根据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图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吗?
变换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四周的情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十一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其中不少老师还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纬二路小学呢!对我们学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当个小导游领着老师们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能当好小导游吗?(能)下面就分小组请老师们去参观吧!
(学生分小组进入操场向参观的老师们介绍校园)。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十二
1。复习利率有关知识:税收的种类,应纳税额,税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积攒一些零用钱,我们积攒的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由学生的回答引出“储蓄”。
3。谁存过钱?怎么存的?将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讨论利息的情况。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探讨利率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探究。
1。自读教材11页例4上面的部分内容:
学习要求:理清以下问题。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什么是本金?
(3)什么是利息?
(4)什么是利率?
(5)怎样计算利息?
学生自学教材,学习后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考查学生对利息的理解,对利息公式的理解。
检测:
(1)结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说说各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么意思?
2。学以致用,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读题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取回哪些钱?包括几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4)归纳整理汇报: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过程,避免丢落项和计算不准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学生运用公式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先让学生观察存款凭证,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时间各是多少?再根据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1)妈妈需要慎重选择吗?怎么办?
(2)第一种方式的时间,利率是多少?第二种呢?
(3)分别计算后比较并做出决定。学生独立解答。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这样做出选择,选择时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过程不要怕麻烦,按照时间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懂得储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在银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们还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计算时遇到步骤比较的计算时,要一步一步认真计算,有耐心,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十三
1、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a.20600000b.94000000c.10600900d.50220703。
2、7()5808万,()里可填的.数字范围是()。
a.0~4b.1~4c.5~9d.0~9。
3、读两级数时,()的0都不读。
a.每级前面b.每级中级c.每级末尾。
4、整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a.0b.1c.10。
5、比最大的七位数多1的是().
a.10000000b.10000001c.100000000。
6、最大七位数比最大四位数多()。
a.9990000b.99999c.9999d.999。
7、最小的九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的()倍。
a.1000000b.100000c.10000d.1000。
8、下列各数中,最接近1亿的数是()。
二、写出下面个各数。
三、用万或亿作单位求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8865009324500394000。
0009998543980050051943009546。
49600000300089457005900。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十四
1、基础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对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室外部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十五
1、认识东、西、南、北。
学生集合汇报。
师: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们介绍的?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介绍校园的情况)。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有的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有的说他的前面是幼儿园楼呢?
(两位同学站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
(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
师:你知道哪是东吗?(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知道了东还能知道那个方向?(西方,东与西相对)。
剩下两个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巩固东西南北。
师:看大家是不是认清了东西南北,咱们来做几个小游戏。
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那个方向。(速度适当加快,增加娱乐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辨别东西南北。)。
一学生说方向,其余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
用方位词再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3、知识扩展。
师:你的家大约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室内部分。
4、方向的相对性。
师:回到电教室,你调向了吗?文化墙在操场的哪边?办公楼呢?教学楼呢?幼儿园楼呢?
(不是幼儿园在动,而是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了。)。
师:看来我们再叙述方向时,要说明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十六
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
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学生可能会说:
o我知道了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
师: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下面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本金我们已经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对应找到存期两年的利率是3.75%,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们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利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十七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通过提供的实物,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突破进位加的难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掌握算法。
2.体会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8+4=9+9=26+4=14+5=。
7+8=50+13=9+6+1=5+7+1=。
2.笔算。42+56=。
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小精灵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37=。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小棒摆一摆。
(1)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摆小棒。
(2)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汇报。
指名汇报:先把5根和7根合起来是12根。满了10根小棒要捆成一捆,剩下2根。再把3捆和3捆合起来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7捆多2根就是72根。(多指几名同学边说边摆)。
2.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写出来,你会吗?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7加5得几?该怎样写?十位上又是几加几?(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达成统一认识:先算个位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
再算十位3加3得6,再加进1得7。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突出单根相加满10根,把10根捆成1捆的过程,理解进位的道理,图形结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笔算的对位和算理。要求不仅能“做”,并且能说出“想”的过程,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应用。
3.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同桌复述计算过程。
4.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小结:笔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应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5.设疑:要是从十位加起,你觉得计算有没有更方便?
三、巩固深化。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提问:下面的计算对吗?错在哪里?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道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注重让学生指出错误在哪里,并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3.完成练习二第6题。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先判断个位相加有没有“满十”,再判断十位需要不需要进1。
4.脑筋加油站。
2()47()236。
+69+()9+28+()9。
9486605()。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纠错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笔算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避免出错。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十八
一、填空。
1.12:()==0.6=()15=()%。
2.18的约数有(),在这些约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3.3b=ac,(a、b、c都是不为零的自然数)则:
4.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5.这是一个()比例尺,用数值比例尺表示是()。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之积正好是最小的质数。已知一个内项是,那么另一个内项是()。
7.a、b、c不为0,ab=c,当c一定时,a和b成()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成()比例;当a一定时,b和c成()比例。
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这个比例式的内项分别是6和4,这个比例应该是()或()。
二、判断。
1.一张地图的数值比例尺是1:50000米。()。
2.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
3.在比例里,如果两个内项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外项就互为倒数。()。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5.5x=y2可以改写成5:y=y:x。()。
三、选择。
1.甲数的是乙数的2倍,乙数与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a、3:2b、2:3c、1:6d、6:1。
2.下面()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a、4、6、12和15b、1、2、3和4。
c、2、8、9和36。
3.x的等于y的,x与y的比是()。
a、b、c、1d、4:7。
4.图上距离10厘米的地图上,比例尺是1:1000,表示实际距离()米。
a、1000b、100c、10000d、100000。
5.小明的年龄和体重()。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1=-==0=。
2.解比例:
:=x:24x:=:0.6。
3.列式计算:
8和0.4的比等于20和x的比。
五、解决问题。
小明所在学校的操场的长是600米,宽是400米,小明想把他们学校的操场画在信纸上介绍给北京的小朋友。小明想选择下面的比例尺来画操场的平面图,你能帮他选出一个合适的比例尺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六、画一画。
请你把你的语文书的封面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在下面,在测量时取整厘米就可以了。你选择的比例尺是()。
七、列式解答。
2.一条人行道,用边长0.3米的方砖铺地,需要1200块,如果改用边长0.4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3.一间会议室用面积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54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6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知识来解)。
4.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618块砖。如果铺地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用比例知识来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6的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6563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各自做题,把得数填在书上,共同较对。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3、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a6个2相加是多少?
b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4、做想想做做第5、6题,让学生去观察图再进行讨论并集体讨论。
5、课堂作业,做想一想第三题。
四、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作业设计:
1、62=36=64=65=。
46=66=56=63=。
2、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教案篇二十
1.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2.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b类。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000×3.81%×5+3000=3571.5(元)。
b类: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两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两年比较合适。
教材习题。
第11页“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8000+1900=9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