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交流心得体会篇一
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比以往更加严谨细致,各校均高度重视教学常规的管理,高度重视卓越课堂建设,加强了教师学习培训,重视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突出表现是:细化了备课要求;突出了学生发展;落实常规检查;加大了培训力度;重视了专业引领。
取得的可喜成绩是:①绝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进行主题研讨,记录内容详细。③布置的作业量比较适中,形式多样,批改细致,有相应的记录。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写有批语,部分教师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④校本教研做到专题化、序列化的学校逐渐增多。
本次常规视导仍然坚持,现场听课与课后跟踪检查相关资料相结合,个别指导与集体交流相结合,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体现了民-主、互动,突出了现场培训指导,听课后对所听的课依序作了简评,肯定了优点,更提出了提高的要求。尤其在“坚持本真,打造卓越”方面作了认识上的提升和操作方法层面的引领。被视导的学校校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参加了现场培训与交流,教师受益面大。
二、教学中的亮点特色
(一)识字教学研究取得可喜成绩。
识字写字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段的教学重点。过去教学研究最弱的是识字教学,这次视导听得最多的是识字课。我们欣喜地发现,各校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取得了可喜成果,低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更加突出,33节识字教学,大多数的课堂都能较为有效地落实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四点目标: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
课堂教学理念体现“让学”,落实“语用”,重视“发展”。老师们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强化识字写字意识,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识字、学文、写字训练有机结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教师针对低段特点组织了许多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有故事法、字理识字法、比较法、加减法等,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把写字教学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写字兴趣培养和写字习惯的养成。引领书写重指导,由笔画、笔顺到间架结构都十分关注,还注重讲清关键笔画的笔形、占位,用标准、美观的板书进行示范。有的教师在书写指导中更加注重写字的评议,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中促进了书写的进步,多数教师在书写指导中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如提醒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写字前的准备等。
(二)阅读教学坚守了语文教学的本真,有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在这次视导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老师他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坚守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坚持了传统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朴实,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指导落实。尤其是在借助文本,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正确解读教材,紧扣三个环节
大多数老师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型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从课文的文本线和情感线入手,紧扣整体感知、部分探究、回归整体三个环节组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教师还能引导学生多元化的解读文本,对课堂不同声音积极鼓励,正确引导。
2. 以读为主,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重视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不仅重视了学生读的形式,还注重了读书的层次性,做到“疏通读——理解读——通顺读——流利读——有感情读”层次分明。读中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将读、思、议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在读中悟理,读中悟情,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内心情感,揭示文章中心,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得到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很多教师能以问题(或学习任务)为目标,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很少有教师直接把结论抛给学生的。很多教师都注意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并通过对话形式,组织必要的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验。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不管怎样使用,用的效果如何,从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一角度出发,能用,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外显的表象,发挥主体作用是内隐的目的。
4.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
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普遍加强。在设计预案时,能关注学生的学,考虑到学习的实践性。教学中,多数教师能视学生为学习主体,不再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思考。阅读教学中能引导揣摩课文的语言和文章的表达形式,能渗透语言实践和表达训练,阅读技术比如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圈点等方法被广泛采用。从效果看,多数学生始终精神饱满,主动积极。
5.语文实践活动新颖丰富
视导组欣喜地发现,有不少的学校或班级有计划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提供了语文实践和展示的舞台。“荷韵之声” “童之声” “雏鹰之声” 广播站及“每周30分钟经典诵读”“每天10分钟的课前演讲”“10分钟的课外阅读展示”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备课笔记与课堂教学有脱节的现象
高效的课堂是建立在教师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的。我们在查阅教学笔记时发现,个别老师课堂上的教学流程与备课内容不够符合。这样的备课纯属完成任务式的备课,没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就很难做到有效了。还有个别教师,课还没有上到,教学反思已经写好,显然是往年的旧本。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备课笔记上没有作业设计,这样的备课不利于教师通盘考虑本学段或本课教学的训练点,容易造成作业的随意性或题海战术,增加学生作业负担。
2.作业设计不够合理
低年级学生的作业要求认识的字还存在课外抄写现象,这不符合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的要求,中高年级作业对于教材中或者课外阅读中优美句段的积累较缺乏。作业形式仍局限于书面作业,建议增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的主观作业(如调查、口语交际等)。在高年级还应追求学生的自编作文选、手抄报等一些综合性的作业。作业评价大都以分数来衡量,还缺少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激励性有效评价。
3.课堂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①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优化。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行动纲领,如何定位好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视导中,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把握不是十分准确,导致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出现了失误,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的教师为了很好引入课堂教学,运用了很多方式,结果到出示课题的时候,就花了大量的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要么在教学过程中减掉一些关键环节,要么到了结课的时候草草收场。整个过程反应出教学流程的安排不合理,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少数教师把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杂揉在一堂课完成,目标不明,重点不突出。
教师素养有待提高。有少数老师对一些易错的字音,难以理解的词、句,自己都没有弄明白。就模模糊糊的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讨论,在认识模糊的时候没有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或解惑。
②课堂写字指导有待加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强化识字写字意识,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识字、学文、写字训练有机结合。本次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识字课中的写字时间不足一分钟,更无书写指导与评价。
③文本解读有待进一步细致、到位。教师在备课时,自己没有很深入的解读文本,把握目标,摸清教材中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因此在课堂中就缺乏了有针对性的进行品读感悟和有效进行语言运用训练。
④课堂教学评价形式有待改进。教师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就没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些发言遇到障碍的学生,缺乏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点拨诱导,而后在其原有基础上有所顿悟,有所发现。
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1.强化课标学习。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石,有了先进理念,课堂教学便不会违背课标精神,真正做到低耗高效。对2011版新课标的学习仍应加强,尤其关注新课标的一些突出变化。
2.理清学段目标。一节课不仅仅关注课时目标,还要考虑单元目标,甚至整个学段的目标,避免高、低年级无谓的重复。学段目标清楚也便于教师摸清学生的起点,知识的增长点,避免事倍功半。
3.做到有效备课。首先要熟悉学生的底子。应从不同渠道,以最短的时间,全盘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对本学科的兴趣程度、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全体学生,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吃透语文教材。不仅仅是对教学的某一篇课文或某课时教学内容的熟悉和理解,而应该是教师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最后要认真撰写教案。撰写教案,决非抄写教案。虽说写教案不等于备课,但备课绝不可能不写教案。
4.发挥评价作用。除丰富评价的手段、形式之外,还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评价是催化剂,使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师生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模糊不清时,需要用评价来唤醒学生脑海中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内在关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需要用评价来激励学生向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探究。
5.追求一课一得。日常教学最忌讳贪多求全,造成求全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放心,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节课下来,模模糊糊一大-片。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一定要明确本节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有几个语言训练点,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揪住核心目标不放手,围绕几个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搞训练,清汤清水一条线,简简单单上语文。
6.加强书写指导。让学生能够写一手端正、规范的汉字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从这次视导中不难发现无论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还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书写指导环节。书写放在了课后,指导被边缘化。因此建议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书写几个字,如此少食多餐,日积月累,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鉴赏能力、规范书写能力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7.突出自主学习。一节课教师串讲串问,口干舌燥,学生懵懵懂懂,寡言少语,这不是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把话语权,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教师更多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教师只在关键处的点拨、诱导,学生无需探究处的必要讲解。
8.重视集体备课。
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划桨声震天。教育不是个人的事,它是集体共同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现状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参与到和教师的探讨中去,针对学生综合情况,有选择性的设计教学。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集体备课形成制度,同时探讨出有个性的集体备课模式,让同学科的老师多交流探讨,保证集体备课的数量和质量。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交流。
小学语文交流心得体会篇二
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教师要慢慢培养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不学语法,语文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灵气一点,当然,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小学语文交流心得体会篇三
一 、运用新课标理念
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习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习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二、习惯养成重于一切
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有人说他们是“一张白纸”,看教师怎样在这张白纸上落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上课前,要把上课的书、本、文具准备好,不要上课了再手忙脚乱的掏书包。课前,还要把铅笔削好,把铅笔屑扔到垃圾桶里,养成有备无患,讲究卫生的好习惯。2、上课起立时,要整齐站好,一切服从指挥,落座时,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说话,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3、做到“三个一”,胸离座一拳,眼离书一尺,笔尖离手指一寸。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4、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发言。声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话,要“因为、所以”把问题说明白、讲清楚。别人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当别人回答完毕时,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似的。5.老师讲课时,注意听讲,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和有关的学习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要举手,获得老师的同意后,才能发言。6.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要认真规范,不敷衍老师。7.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老师要提前做好“预习提示”。8.每学完一课,要做好复习,有疑必问,要达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问题。
上面的要求看起来,对学生有点苛刻,过于严肃,笔者认为:这样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触学生,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知道老师严格要求他们是对他们的人生有好处。还感受到老师和蔼可亲,易于接近。我经常用李大钊的一句话教育学生“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较前些年的学生识字量和认识问题、接受问题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很多,教师应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识字量和理解写作的水平。一年级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拼音和识字。在学拼音时运用形象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拼音,如:l像什么?n想什么?在识字时,运用古代的造字法帮助学生识字。提前教会学生查字典,运用字典学习拼音、字词。
学完拼音后,让学生用写日记的方式学习写作,想什么写什么?拼音、汉字都可以。一学期末,大部分学生能写出100多字通顺易懂的所见所闻了!
四、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的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前后桌。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轮流做组长,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另外,我把班上一半儿的好学生任命为“小教师”,让他们发挥学习好的带头作用,随时监督、帮助他带的学生学习,效果很好。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开始摸索到了一点儿低年级教学的方法,期末语文综合考试,学生的成绩达到了计划的目标。下学期继续探索、实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