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告别仪式讲话稿篇一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深切悼念一位德高望重、深受衢州社会各界敬仰的老前辈——衢州一中原校长、离休干部朱子善同志。朱子善同志不幸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9月7日上午10时55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1岁。
朱子善同志,浙江萧山人,1920xx年2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在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1961年后历任龙游中学、航埠中学、姜家山中学、衢州一中教师,衢县县志编辑室主编,衢县教研室主任;1981—1988年任衢州一中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后任衢州一中名誉校长,衢州市志主编,先后兼任衢州市(县级)政协副主席,衢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90年离休。离休20xx年来,朱子善同志始终离休不离岗,情系教育,为衢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毕生心力。
学术无愧人师,德行堪为世范。朱子善同志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开始,就对教育事业怀有挚爱,后历经坎坷,但始终矢志不渝,潜心钻研教育理论,认真践行教育理想,教育造诣深厚。担任衢州一中校长后,他身先垂范,身体力行,尤为重视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推行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举措。他深入教学前沿,在教授高中政治课的同时,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走进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评课多达四、五十节;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在全市率先成立学校教科室,创办浙西第一本校刊《积步集》,开展教改活动,使教学为基础科研为指导,以科研反思教学提升教学的观念逐步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人生的晚年,他致力于陶行知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整理和宣传工作,年届八旬,依然笔耕不辍:先后出版《陶行知德育思想新编》、《廿载陶研纪事》两部理论专著,并发表有《毋忘求真——关于陶行知生平事迹的几点辨析》、《再说毋忘求真——陶研资料中有待澄清的一些问题》、《三说毋忘求真——谈某些陶研著作的引文问题》等多篇学术论文,参编《陶行知词典》。多采用古朴的考据之法,继承了陶行知先生求真务实的治学风范,纠正澄清了之前陶行知研究中的诸多讹误、粗疏之处,辨析清楚陶行知生平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一手创办和推动了衢州市陶行知研究会、衢州一中“小小陶子班”、“行知班”。为推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浙西大地广为流传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开创之功。朱校长不仅是衢州一中的校长,也是全市学校的校长,是校长的楷模;朱老师不仅是学校学生的老师,也是社会各界学生的老师,是学生的好老师。朱子善同志还热切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即使在退休之后也一如既往。他经常在衢州一中、菁才中学开设讲座,给青年教师传授经验。他经常参加青年教师的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每次进课堂前他都要跑图书馆、资料室,精心准备,他是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汲古通今,记一方之史光耀千古;继往开来,修盛世之志青史留名。1988朱子善同志卸任衢州一中校长后,担任衢州市地方志主编。在朱子善同志的主持下,前后历时4年时间,四改纲目,三易其稿,广泛搜罗、多方求证,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史料,终于写成了一部206万字的衢州市志。该志是新中国建立后衢州市的第一部志书,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地保存了衢州1989年前的历史资料,在衢州市志的修撰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历史作用。1999年《衢州市志》被评为浙江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这充分体现出朱子善同志的治史功力。该志还创设《国土整治》篇,此举曾得到许多志界同仁的赞许,对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的重视体现出朱子善同志的真知灼见。
为人处世持坚守白,传道授业格物致知——这就是朱子善同志一生生活和工作的生动写照。他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人,不仅关心教育,关心学校,也关心着国家,关心着衢州,关心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他的学识,他的境界,他的为人,他的风范,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重,赢得了同事朋友的敬重,赢得了衢州市教育界的敬重,更赢得了全社会的敬重。去年,衢州市教育学会、衢州市陶研会专门为朱子善同志举办了庆贺《廿载陶研纪事》出版暨80华诞座谈会,一中语文组也召开了朱子善同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八十华诞祝寿茶话会。去年10月,我市召开老干部“双争”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朱子善同志被评为“可敬离休干部”。
朱子驾鹤流芳一代德永在,善者归仙勋记千秋文长存。朱子善同志倾其一生都在教育事业上奋斗、奉献。他生前所发起组织和参与过的活动,都为衢州一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衢州教育目前在浙江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创设了良性的环境,为衢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下铺垫。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奋斗增加了生命的厚度。无论是作为教师、作为校长,抑或是作为志书专家,他的一生都是火热的一生,光彩照人的一生,有益于人民的一生。朱子善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辞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他的儿女们也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但我们相信,逝去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是一种不朽的精神。那就是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事业的敬业精神;孜孜不倦“活到老学到老”的求索精神;“与人为善,以德为首”的待人、助人、做人精神。他既是授业的经师,又是处世的人师。他是衢州一中的骄傲,衢州教育的骄傲。他是一座不朽的师魂丰碑,他的优秀品德和高贵的情操、奋发向上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他珍贵的教育思想和学术著作将代代相传,永远泽披后人!
朱子善同志千古!
告别仪式讲话稿篇二
大雨滂沱,黑云翻滚,我们慈祥善良的父亲x大人,因患膀胱癌,经多方治疗无效,不幸于x年月日晚点分与世长辞,享年岁。
一九三八年四月初二,父亲出生于北门村一个贫寒的家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少年时代是在黑暗的旧中国度过的,年幼的父亲自幼聪明好学,在爷爷奶奶的鼓励下,父亲在x学校念完了小学,在校期间,他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夸奖与表扬。由于家庭贫寒,生活所迫,从小就养成自力更生习惯的父亲,从此与读书擦肩而过,为了家庭的温饱,过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和体力劳动,还未成年的父亲就跟着乡亲一道挣工分,打土墙,做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年,成年后的父亲,与结为夫妻,从此父亲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母亲靠劳动和汗水自成家业,年开始,我们姐弟×人,相继来到人间,给原本清贫的生活增加了更重的负担,衣食住行,油盐柴米,子女读书所有家庭重担全部压在父亲一人的肩上,为了妻室儿女,一年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跟别人做泥水工,拉牛拉车,常常累得腰酸背痛,记得小时候,父亲为了让我们吃上一顿肉,半夜起来,拿着别人施舍的肉票到群益食店排队端肉回来给我们吃,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尝上一口,咬紧牙关,战胜困难,不管在多么困难的环境里,他都凭着坚韧的毅力迎刃而上,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坚强的脊梁支撑着我们这个家,养育着我们×姊妹,健康成长。有一次,x姐生病发高烧,在做工的父亲得知后,连夜风雨兼程从永丰徒步走回家,迅速把二姐送到医院治疗,使二姐脱离危险。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了改变家庭现状,老人家又做起了小猪生意,时常往返于x县、x县之间。为节省开支,他经常挤在甲板上,却舍不得花钱住进一墙之隔的仓室。随着子女们一个个长大成人,各立门户,他始终不愿停下来休息,于年又重新学会宰杀生猪技术,自己饲养,自己宰杀,为了一担潲水每天从家里到x县饭店硬挑回家,并帮助和传授许多年轻人学会了饲养和宰杀技术。这一干就是整整十年。
爸爸呀爸爸!您老人家一生为了我们儿女长大成人,吃的是草,奉献给我们的是奶和血,您是我们登天的梯,您是我们拉车的牛,您用勤劳的双手搀扶着我们走上人生的征程,您老人家一生付出的心血和代价太多太多了……。如今,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然而年春,经x县人民医院和x医院确诊为膀胱癌,当时教授推断:最多只活半年,在如此巨大的悲痛之中,父亲却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笑对人生,自己通过略知一二的民间药方,自己配药治疗,从而,致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人间有爱,岁月无情,病魔终究夺去了父亲宝贵的生命。
爸爸,面对残酷的现实,您老人家放心地走吧!我们一定铭记您生前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堂堂正正做事,照顾好母亲的晚年生活,搞好姊妹关系,尊老爱幼、团结邻里、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您老人家的养育之恩,以优秀的业绩来告慰您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告别仪式讲话稿篇三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离休干部旷希远同志。 旷希远同志因患脑血栓医治无效,于公元20xx年1月11日(农历20xx年12月18日1点18分)子时在家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旷希远同志193 6年12月生于湖南省衡山县马迹乡石牌村,汉族,1956年3月於衡山县应征入伍。1956年3月至1963年8月在空军漳州场站警卫连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等职,·1958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1年因工作积极在部队荣获了三等功一次。1963年9月在空军政治干校七队读书(任学员)。1964年5月在空军基地警卫连担任排长。1964年7月在空军漳州基地司令部警卫连担任副指导员,1965年12月在空军漳州基地司令部警卫连担任指导员,1966至1973年12月年在空军晋江场站生产队担任指导员,1974年1月至1988年6月转业在衡山县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先后担任了副经理、支部书记。1988年7月至1996年3月调衡山县建筑管理站担任站长(副主任科员),1997年3月离休。
旷希远同志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少年时代的旷希远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饱经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煎熬和考验,旷希远同志在家排行第二,193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他的童年是在食不饱肚、衣不防寒和受尽财主、富农的欺负和欺辱中度过的,八岁才上学读书,读书才一年半就因家庭贫寒、。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他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不忘党性,不忘本,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为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旷希远同志倾其心血,无怨无悔。近几年以来旷希远同志不幸患上了一些老年病,长期与病魔进行斗争。常年服药治疗,使他长期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但生性坚强耿直的旷希远同志,从未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过分的要求,从不为组织上添任何麻烦。
旷希远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无论是在那个岗位,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爱岗,默默奉献。
旷希远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他担任施工管理站站长期间,他所管的站内各项事务有条有理,清清白白。他认真执行政策,敢于坚持原则。
旷希远同志为人忠厚、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旷希远同志一生养育3个子女,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其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 旷希远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党员、好同志。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再创佳绩。以慰旷希远同志在天之灵。
旷希远同志精神长存! 旷希远同志安息吧!
告别仪式讲话稿篇四
爸爸的一生是艰辛的,爸爸的一生也是乐观的。父亲于1920年生于xx,1937年迁往xx,贫寒的家境使您老人家从小就品味到生活的艰辛,即使是我们弟兄三人长大成人以后,爸爸也是处于社会低收入阶层。然而父亲对生活又是充满着热情、充满着理想、充满着希望的。您老人家总是平静地对待命运的一次次磨砺、一次次锻造、一次次挑战!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父亲的一生又是伟大的。父亲总是平平淡淡地生活,坦坦然然地处世、勤勤恳恳地工作。为了国家的建设事业,您北上甘陕、南下云贵;为了养家糊口,您摆烟摊、做临工;为了为国家培养人才,您教私塾、办民小。爸爸的一生虽然没有令人广为传颂的伟业,但您为共和国的腾飞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知识和智慧。
爸爸是慈祥的父亲,同时又是严厉的父亲。在我们弟兄三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从来没有疾言厉色,从来没有高声训斥,从来没有无端责怪,当我们成长过程中偶有过失和缺点时,爸爸总是循循善诱、温言有加;然而父亲又是严厉的,爸爸虽然没有打骂过我们一次,但每当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点闪失的时候,爸爸又总是在我们改正缺点和错误以后才肯“放过”我们。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次前行,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爸爸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引导着我们。当我们在生活上有一丁点奢侈意味的时候,父亲总是告诫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当我们的希求稍稍多了一点的时候,父亲总是教育我们“有容德乃大,无私心自安”;当我们对工作和事业有所懈怠的时候,父亲总是告诫我们“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当我们对别人有点苛求的时候,爸爸总是以自己为人处世的风范向我们证明这样的哲理:宽容别人,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
爸爸是对别人要求甚少、宽厚博爱的爸爸,爸爸又是古道热肠、助人为乐的爸爸。在生活中您老人家始终以“容己之心容人,恕己之心恕人”为原则;但是爸爸又是一个热心助人的爸爸,街坊邻居只要需要您帮助的时候,您从来没有推辞过;就是那些素不相识的人问到家里来请您写信的时候,您也从来没有推脱过;直到一个月前身患绝症的爸爸仍然义务扛着梯子从单元楼的一层到七层去查看各家各户的水电表。
千言万语说不尽爸爸对我们的慈爱和舔犊之情;万语千言道不完我们对爸爸的思念之情、缅怀之意!爸爸走了,爸爸的高尚品德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爸爸走了,爸爸的为人处世将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界碑。爸爸走了,爸爸永远眷恋着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爸爸走了,爸爸在注视着我们以后的每一次旅程、每一次前行!
爸爸走了,爸爸您老人家还会象过去那样在我们眼中渐行渐远地消失而又泰泰然然地回来吗?爸爸走了,永远地走了,但爸爸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间,将永远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爸爸,您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平安、一路顺风。您的儿子谨将此文奉献于你的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