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林业产业发展分析报告篇一
;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产业打造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区
同志们:
这次全省林业产业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和全国林业产业大会精神,总结交流工作成效,研究分析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今后重点工作,着力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加快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产业。
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刚才,会议宣读了彭佳学副省长的批示,让我们倍感振奋;
国家林草局发改司李玉印副司长专门出席会议,对我省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会议表彰了一批林业产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签订了政策性金融支持浙江林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绿植花卉浙江产业带基地群建设等项目协议。有7个单位作了发言,交流分享产业发展经验,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下面,根据局党组安排,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浙江林业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充分发挥“两山”理念发源地的先行优势,开展“全国林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全国现代林业经济试验区”两大国家级平台试点示范,实施了两轮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支持工商资本“上山入林”投资林业产业、推进森林康养产业、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省级以上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0亿多元,林业富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产业规模再创新高。从林业产值看,全省总产值从2015年的452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646亿元,增长了45%。其中,杭州市林业产值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台州、金华、湖州、宁波、丽水等市林业总产值均超过500亿元。富阳区、安吉县、义乌市、江山市、东阳市、诸暨市、临安区等7个县(市、区)林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从产品产量看,2019年全省经济林产品产量已达到5153.6万吨,比2015年增长了19%,山核桃产量2.6万吨,香榧产量0.85万吨,均居全国之首。全省主要林产工业产品中,锯材和人造板产量达991万立方米,木竹地板产量达9720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高。从产品营销看,林业电商异军突起,全省已建280多个林产品淘宝村,占全国总数的36%。临安区有7个“电商镇”和24个“电商专业村”,拥有农村淘宝网店3000余家,四大“中国淘宝村”之一的白牛村年销售山核桃近700万斤。连续举办12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平均每年有4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参展企业1404家,国际标准展位3470个,近五年累计实现成交额221.8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林业展会。
二是发展质量显著提升。通过产业集聚、企业培育、品牌提升,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产业集聚日趋明显,全省形成了实木地板、木门、红木家具、竹材加工、铁皮石斛、香榧、山核桃以及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花卉苗木等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林特类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省级林业特色产业示范县8个、林业特色小镇49个。优质企业不断涌现,全省培育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9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92家,联结农户119万户,联结基地406万亩,提供就业岗位10万多个。如江山市狠抓龙头企业发展,现有木门、人造板、家具、机制炭等龙头企业63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16家,木材加工产业链不断完善,专业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名优品牌影响扩大,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试点4个,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9个,浙江名牌产品90个,“冠军”香榧、“茶之语”山茶油获首批中国森林食品示范品牌,16个林业品牌入选首批浙江知名农产品品牌百强榜。
三是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各地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林业一二三产比例由2015年的19∶51∶30到2019年16∶41∶43,接近国际成熟优势产业的结构比例。一产巩固提升,全省一产总产值1062亿元,比2015年增长26.3%。累计建成木本油料基地427万亩、竹林面积1398万亩、花卉生产面积232万亩;
大力扶持发展林下套种三叶青、铁皮石斛等仿生栽培示范基地,全省林下经济面积554万亩,产值209亿元;
建成现代林业园区269个,建设面积348万亩。二产培育壮大。全省二产产值达到2754亿元,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林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省。竹木总产值1139亿元,竹木制品年出口额超过190亿美元。龙游县开展竹制品加工行业整治提升行动,关停139家高污染的竹加工企业,建成了年产10万吨竹材、5万吨水煮笋的自动化生产线。三产发展迅猛。全省三产总产值2830亿元,比2015年增长110%。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全省林业第一大产业,2019年产值2348亿元,累计创建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市县7个、认定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养生基地和体验基地9个,设立省级森林休闲养生试点县7个,命名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8个、森林氧吧114个、森林人家328个,修复森林古道上百条。磐安县将森林康养作为“一号产业”重点打造,2019年游客量达到1569万人次,综合产值达到152.2亿元,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80%和150%。
四是富民作用充分发挥。全省农民13%收入来自林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19%,部分重点山区县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自林业。促农增收明显,大力推广铁皮石斛仿生栽培、香榧高效生态栽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等“一亩山万元钱”林业富民模式,五年累计推广面积230.6万亩,实现总产值235.6亿元,林农增加家庭型收入50亿元。消薄作用突出,把公益林建设、珍贵树种发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项目与林业精准帮扶结合起来,全力助推消薄攻坚。淳安整合公益林补偿收益权,按照放大15倍向薄弱村发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统一用于投资扶贫项目,带动薄弱村集体增收。柯城区探索“一村万树”绿色期权,通过建设村企结对林“消薄飞地”项目,形成了村集体“一村万树”小周期变现增收的共享模式。
五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以“全国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以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扩规模。总结推广林地股份合作制、林木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家庭林场等三种成功模式,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林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全省已建林业股份制合作组织246家,经营林地面积34.2万亩,吸纳林农社员17871户;
培育专业大户4347户、家庭林场1858个、林业合作社5512个。如浦江县组建香榧林地股份合作社29家,参股农户近3986户,累计参股林地面积达2.4万余亩,吸引工商资本投资8亿元。以林权流转机制改革保权益。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发放制度试点,颁布实施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发证管理办法,有效破解林地流转全国性难题,累计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1522本,涉及林地731.76万亩。以林业金融改革增资本。推广多种林权抵押贷款模式,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68亿元,借款农户19万户,比前5年分别增长2.58倍、1.46倍。丽水市在全国首创“林权ic卡”,建立了林权信息系统,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从一周缩短为一天,林权抵押贷款余额58亿元,18.2万户林农获得林权抵质押贷款。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全体生产经营者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浙江省林业局,向所有为林业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发展的形势和问题:从国际形势看,国际经济和疫情因素叠加影响仍然存在。新冠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林产品市场需求下降、产业供应链受到冲击已经不可避免,部分林业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面临订单减少、营收下降、成本上升、运营困难、库存高企等困境。从发展动力上看,林业生产要素制约矛盾日益凸现。支撑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束缚还较为普遍,产业发展资金缺口大、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流转林地进行规模经营的比例较低,林业规模经营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从产业结构上看,林业经营主体低小散问题依然突出。全省低小散的林农、合作社和企业居多,大中型企业比例较低,竞争能力偏低,增长方式粗放,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林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大。从社会功能上看,林业经济富民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挥。林业收入结构以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为主,财产性收入比例较低,通过产量增加收入的方式遭遇了增收瓶颈;
一二三产融合度低,利益联结不紧密,带动农户增收不明显。从发展环境上看,林业产业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林产品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物流渠道均不够畅通,品牌策划、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中介组织发育较为落后。从产业政策上看,林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尚未健全。林业产业导向不鲜明,投融资、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不完善,一产受重视程度较高,而二三产相对被忽视,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深刻认识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产业的重要意义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赴我省考察调研,赋予了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并要求浙江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这对林业工作特别是林业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站在“重要窗口”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动林业“两山”转化、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林业产业,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措施。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绿色时报》发表题为《建设新农村林业肩负重要使命》的署名文章,明确提出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发展生态林业来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发展富民林业来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发展人文林业来弘扬绿色生态文化。十五年来,全省林业系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道路不断前行,实现了从“卖木材”到“卖生态”、从“穷山沟”到“聚宝盆”、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林业产业发展硕果累累、林业“两山”转化深入人心。站在新的起点上,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我们有责任、有条件、有信心沿着“两山”发展之路走下去,推动林业“两山”实践不断深入、成果不断丰富,加快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林业产业,提升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努力为全国林业践行“两山”理念探索新路子、提供新示范。
第二,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林业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期间,深入农村和田间地头调研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提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率先突破”的要求。我省山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村相对较多。但我省有1亿亩森林和三百多个自然保护地,这是巨大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加上林业本身就业门槛低、用工容量大、产业链条长、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优势,能够很好地促进农民在家就业创业,吸引城市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向山区林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可以说,林业产业发展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完全可以在全面小康、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林业产业与山海协作、打赢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促进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山的特色和林的优势,统筹山区和平原、城市和乡村的林业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百姓增收。
第三,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林业产业,是应对当前复杂局面的必然选择。当前,林业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同生并存,危和机复杂多变。我们既要看到,受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今年全球疫情扩散等因素交织叠加影响,我省林业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产生了剧烈的分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我们又要看到,林业产业有效集成了投资、消费、出口等经济发展引擎,紧密联结着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资源要素,覆盖着生产、生态、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认清形势,努力化危为机,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开创新业态新模式,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抢占绿色产业革命制高点,跑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度,争当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排头兵。
第四,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林业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对有形物质产品的需求向对无形精神产品延伸。林业产业不仅肩负着生产物质产品、保障林产品供给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使命。实践证明,凡是林业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整个经济发展质量都比较高、生态环境都比较美、群众绿色幸福感获得感都比较强。我们要围绕“高层次”和“绿色”两大重点,大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的林产品,让城乡群众享受山水风光、生态体验等无形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加快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产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产业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念,聚焦“重要窗口”建设,以全国林业践行两山理念先行示范省为目标,坚持走产业融合化、产品品牌化、主体多元化、经营数字化的路子,加强改革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推进集群成链,努力打造林业“两山”转化样板区,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全省林业产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20%以上,新建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500个,新培育国家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20家。
根据我省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重点发展五大千亿主导产业:
一是壮大林下经济。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计划,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林下经济模式,突出发展浙江林下道地药材,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构建“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的立体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省林下经济种植面积达700万亩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二是做强木本粮油产业。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引导低产低效林更新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实现木本粮油产品供给不断增加,产品开发持续发力,质量安全有效保障,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到2025年,全省木本粮油种植面积达500万亩以上,年产木本食用油11万吨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三是优化花卉苗木产业。加强新优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引导发展婚庆礼仪、家庭园艺等业态,努力实现“花农增收、花企增效、花业增长”,进一步巩固扩大花卉产业强省的地位和优势。到2025年,力争花卉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四是提升竹木产业。建设竹木初级加工小微园,优化提升竹木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和新型产品,大幅提高终端消费品比重,逐步建成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结构合理的高质量竹木产业发展体系。到2025年,力争竹木业年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竹木龙头企业100家以上。
五是拓展森林康养产业。完善区域发展联动机制,培育集医疗、养生、养老、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打造国际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到2025年,力争全省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年接待游客人数5亿人次以上,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100家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因地制宜,改革创新,重点是打通五个通道、构建五大体系。
第一,要打通林业规模经营通道,构建多元化市场主体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们需要突破“一亩三分地”的空间束缚和“零落满天星”的主体分散困局,走规模化、集聚化之路。一是大力发展林业股份经营主体。要加快引导林地经营权流转,出台股份流转激励政策,支持组建林业股份合作社,采用“林农入股+保低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鼓励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国有林场等开展项目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丽水等地要在国乡合作造林基础上,大力推进国乡股份合作经营机制,努力实现政府得资源、农民得效益。二是加快培育家庭林场。各地要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完善服务,鼓励农户向家庭林场转型,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林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利用家庭承包林地或流转林地,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林业生产,实现专业经营、规范管理,促进在乡就业、增收致富。三是不断壮大林业创新企业。目前我省林企90%以上为中小企业,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人均劳动生产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5,特别是二产的初加工产品比重过大,附加值较低,精深加工产品较少。要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基金支持,加快优质创新企业转型升级,加大低小散企业的联合和兼并重组力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上市。引导企业向园区、优势区集聚,利用技术集成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创建各类林业产业示范区,引领提升全省产业发展水平。
第二,要打通林业营销市场通道,构建数字化贸易流通体系。要汲取今年疫情影响造成的林产品滞销教训,坚持线上线下和出口内销同步发力,品牌塑造和智慧销售同步推进,想方设法让林产品叫好卖座。一是加强交易平台建设。依托特色林业优势产业,发展林产品电商园区、“淘宝村”、电商平台,利用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模式,拓宽销售渠道。省里将与国内主要电商合作推出全省优质林产品展示和直销平台,推广知名企业产品。加快发展林业会展经济,继续办好森博会、苗交会、生态旅游节等国家级、省级展会平台和节庆活动。推广常山山茶油指数和临安山核桃指数等做法,着力培育区域性产业集聚中心、交易中心和价格信息发布中心,鼓励具备产业优势的地区组织举办产销对接活动,着力搭建产业合作、经贸洽谈平台,促进林产品顺畅销售。二是提升市场流通水平。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提升林产品产地分拣包装、仓储运输等方面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时间,提高流通效率。发展直供直销、快递配送、私人订制、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方式,构建辐射国内国外市场的营销网络。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重点林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科学采集和权威发布重点林产品产销信息,为林业生产经营者决策提供服务,避免林产品市场的大起大落。完善林产品贸易摩擦风险预警与协调机制,加强应对措施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维护我省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品牌市场营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开展宣传推荐活动,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应用大数据等技术,通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创建自有品牌,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和销售热点。积极推动“转内销”,支持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鼓励外贸企业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国内消费提质升级。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发挥世界浙商优势,扩大林业对外合作交流,推动浙江林业品牌走出去。
第三,要打通科技支撑通道,构建精准化创新驱动体系。要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力争在市场竞争中抢占高地、赢得先机。一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要鼓励企业申报国家和省产业科创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园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发挥省院科技合作等载体优势,重点围绕生物种业、新材料研发、产品精深加工、智慧林业等领域,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加强技术整合集成创新。积极争取设立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打造林业机械化、智能化装备产业高地,加快机器换人进程。二是加大成果转化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鼓励科研人员到林业专业合作社、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三是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建立更为紧密、更为广泛的省市县三级林业科技服务平台,发挥首席推广专家、乡土专家、科技特派员、责任林技员作用,更多地走进山区林区园区,更好地开展联村联企联户服务,深入实施科技富民行动。
第四,要打通林业金融市场通道,构建特色化金融政策服务支撑体系。目前我省林业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预期收益质押贷款等林业金融改革还有很多阻点,需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一是扩大林业融资渠道。大力开展“林业+金融”战略合作,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降低贷款门槛、延长贷款周期,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贷款方式,重点解决抵押、评估和变现的问题,扩大林业融资规模和覆盖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强森林生态功能价值评估核算,健全森林质量、湿地、公益林等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创新生态补偿、市场交易、绿色金融服务等机制,推广“一村万树”绿色期权等成功模式,打通资源、资产、资金的转化通道。二是拓展林业政策性保险。林木综合保险要扩面、增量、提标,积极推广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成本收益保险等林业地方特色品种保险,使更多的林业企业能够享受到政策性保险的红利,减低林业产业经营风险。三是加大财政支持。整合财政资金,谋划实施一批林业重大项目,特别是要加大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竹材初级加工小微园区、林区作业道路建设等影响林业产业良性发展的政策支持。加强林业资金项目监管,全面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积极与财政、发改等部门对接,努力争取林业企业的优惠税收政策。
第五,要打通林业营商环境通道,构建法治化创业支持体系。去年10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颁布,从国家层面夯实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基础。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快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最大限度地解放林业生产力。一是营造更优质的环境。深化林业“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大林业涉企简政放权力度,优化林业涉企、涉产政务办事流程,持续提升投资发展林业产业便利度。规范设施林业用地管理政策,探索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政策,有效盘活森林资源,释放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吸引工商资本“上山入林”。二是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着力发挥林业专家团队和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编制林业产业投资指南,发布林业产业发展报告,研究林业行业投资指数,强化产业发展的精准智控。大力培育森林资产评估、病虫害防治、果品采摘、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加工销售等专业化服务队伍,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好基层、林农和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中的用工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专业服务。三是生产更放心的产品。积极制定完善林业标准,建立健全食用林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合格证管理制度,着力构建质量追溯制度、企业诚信机制、产品认证体系“三位一体”的安全监管模式,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全程可监控,确保林产品消费安全和优质优价,打造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
四、进一步强化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产业的组织保障
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真正把最优惠的政策送到山区林区,把最大化的红利送到千家万户。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近年来,省里已出台了多个林业产业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并将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建设、绿色富民产业发展、油茶生产保供等指标纳入省对市、县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今年森林浙江考核也将对这方面作专门要求。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争取将林业产业发展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和大花园建设总体发展战略当中,做到规划方案优先制定、政策制度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要整合相关部门优势资源,科学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逐步建立以政府支持为导向、社会资金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力争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要切实发挥好考核的导向作用,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通报,表扬先进、督促落后。
二是集聚各方力量。省林业局专门成立林业“两山”转化专家指导委员会,专题研究林业经济发展工作。各地也要组织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发展产业,吸引各类主体、人才、资金等要素进入林业,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合力。要充分发挥各林业产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社会团体服务机制,引导企业和广大林农瞄准市场行情,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要健全管理机构,配齐人员力量,完善林业产业人才引进、教育培养机制,着力建设一支与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是营造浓厚氛围。今年,省里还将举办首届长三角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义乌森博会、一月一名山等主题活动,做好“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系列宣传,以更大声势宣传我省林业产业,以更大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地要积极谋划一批宣传主题,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网络、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技术、典型,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同志们,建设高质量绿色富民产业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牢牢扛起“三个地”的政治责任和“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力推进高质量绿色富民产业发展,为“重要窗口”建设贡献林业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林业产业发展分析报告篇二
;丹东市林业产业发展措施
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成为xx年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件高度重视林业发展,结合“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丹东市“生态立市、优化提升”的发展战略,认为要想把丹东市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立足传统产业,抓好板栗生产
丹东板栗是丹东市林业的传统、特色、主导产业,全市板栗面积有14万hm2以上。xx年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主抓板栗的提质增效,在强化板栗产业的生产管理方面下功夫,重点调整品种结构。据统计,全市14万hm2以上的板栗中大多为低产本地品种,其中优质品种嫁接率70%以上的面积为万hm2,仅占%。因此,要以市場为导向,稳定现有面积在万hm2左右,按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金华、丹泽等高产的加工品种;同时,积极发展9113等地方优质板栗品种。通过板栗新植、实生树嫁接等方式,提高良种覆盖率,力求使丹东市板栗形成多种类、多品种、优质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布局[1-2]。
利用栽培经营技术,保证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
红松果材林、核桃楸、榛子三大特色经济林产值占所有经济林产值的比例为%,资源优势明显,是“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的重要部分。
丹东市是辽宁省重要的红松果材林基地,现有培育面积万hm2,年产红松籽600余t,产值达亿元;丹东市核桃楸资源丰富,现有经营规模万hm2,山核桃产量万t,产值亿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全市现有经营规模万hm2,产量100 t,产值达600万元。
在红松果材林培育上,依据《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加大林冠下补植和红松果材林抚育力度,提高种植面积结果率,对幼树加大嫁接力度,促进幼树及早结实,提高林农收入;加大核桃楸园培育和改造力度,把丹东市建成全省的高级联盟膳食油基地;在榛园管理上,引导农民采取垦复倒茬、生物防治、疏墩疏果、定期灌溉、适量施肥等措施,提高单产和品质。
结合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软枣猕猴桃等新兴产业发展
丹东地区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区域内山地较多,全市零散的超坡地约,都属于低产农业用地;同时,近年玉米等大田作物的价格大幅下降,农作物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因此,在这些土地上发展林产品,如软枣猕猴桃、叶用银杏等新兴林业产业,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附加值。
软枣猕猴桃产业在丹东市发展较迅速,先后成立了辽宁省软枣猕猴桃协会和丹东市软枣猕猴桃协会,软枣猕猴桃发展面积超过了。软枣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规范品种选育。丹东市软枣猕猴桃品种大多数为野生品种选育,由于产业发展过快,市场上出现品种多而乱杂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应严格控制品种试验、审定、保护工作,把丹东市的软枣猕猴桃品种选育工作做到规范化、专业化。二是合理利用空间。丹东市农村住宅多以分散居住为主,可以充分利用居民的宅前屋后、村路两侧以及河旁等大力发展软枣猕猴桃,既美化环境,又积少成多,将小规模做成大产业[3]。
强化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据统计,当前丹东市林产品加工企业417家,其中林业龙头企业为31家,仅占%。因此,培育和促进林业龙头企业发展是实施林业产业化经营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要加大对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对于一些新兴产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要给予政策扶持,特别是对于丹东市从事林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应该在贴息方面给予优先扶持,积极为涉林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合作社的发展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丹东市登记在册的林业合作社有509个,省级先进合作社只有11个,林业合作社的规模和质量有待提高。对于丹东市合作社的发展,应努力探寻多元发展经营方式,如“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林场”的林业合作社合作方式,将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串联起来,提高合作社的弱势地位,从而解决林业生产中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4]。
相关热词搜索:;林业产业发展分析报告篇三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林业产业发展措施
董金波 金文波 金俊国 国有新宾县赵家林场,辽宁 抚顺 113200中图分类号:s7-9 1 当前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式 1.1 当前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式 林业产业发展企稳向好。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国规模以上林业工业企业生产情况逐月好转,林业产业发展基本面保持稳定。据国家林业局初步统计,200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按现价,下同)达到1.58万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9.81%,增速回落5.13个百分点,林业产业形势呈现企稳向好态势。2009年全国木材产量6938.21万立方米,比2008年减少14.43%,回落到2007年木材生产水平,原因是2008年受地震灾害和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清理受损林木和灾后重建导致木材产量大幅增加。2009年竹材产量12.06亿根,与2008年基本持平。人造板产量11353.36万立方米,比2008年增长20.65%。另据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度统计,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国主要林产品产量比2008年同期普遍增长。全国累计生产木质家具18260万件,比2008年同期增长2.7%;实木地板9515万平方米,比2008年同期减少3.5%;实木复合地板27183万平方米,比2008年同期增长0.7%。林业相关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较快,其中木材加工业比2008年同期增长17.1%,家具制造业比2008年同期增长8.5%,造纸及纸制品业比2008年同期增长9.7%。2009年全国新造油茶林134万亩,改造低产林298万亩,油茶产量达到89万吨。
主要林产品出口形势。1月~10月主要林产品出口同比依然呈下降趋势,但部分产品环比开始振荡回升。受国家两次调整林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木制家具出口在平稳中回升,但强化地板和复合地板的出口继续下降。胶合板(含复合木地板) 1月~10月累计出口量456.71万立方米、金额20.4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8.3%和31.5%。10月当月出口量50.83万立方米、金额2.26亿美元,环比分别减少15.5%和11.5%。
纤维板(含强化木地板) 1月~10月累计出口量115.56万吨、金额6.9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0.9%和27.8%。10月当月出口量16万吨、金额9345.49万美元,环比分别增长6.35%和5.30%。
木制家具 仍为我国第一大宗出口林产品。1月~10月累计出口量1.99亿件、金额93.3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75%和增加2.41%。10月当月出口量2153.14万件、金额11.12亿美元,趋于平稳。
纸类产品 1月~10月累计出口量493.22万吨、金额61.2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14%和5.8%。10月当月出口量52.08万吨、金额6.53亿美元,环比分别降低15.64%和14.86%。
主要林产品进口形势。
1月~10月主要林产品进口同比仍处于下降态势,但大部分产品进口形势有所好转。资源性产品进口仍然竞争激烈,原木进口降幅有所收窄。由于不断加大境外森林资源合作力度,推动锯材、纸浆进口增长。
2 林业产业发展措施 2. 1 加大对林业产业的组织领导力度 各级林业部门既要重视生态建设,也要重视产业发展,把发展林业产业摆上重要日程,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指导林业产业。要抓好典型示范,树立兴林富民榜样,激发农民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林业产业门类多、链条长、涉及面广,既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事关森林资源的经营利用,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作用,才能确保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注重林业部门产业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业立法,形成林业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相辅相成的法律体系使林业产业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依法行政提供依据。
2.2 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力度,促进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林产品质量和效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各地要充分利用科技推广资金,增加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鼓励提高林业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手开展科技攻关。大力推广各种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尽快形成林业生产力。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开展森林认证和绿色林产品认证,提高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大林业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林业产业升级和林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3 进一步把握好林业产业区域发展统筹协调 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实行分类经营,形成以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为主体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形成资源共享和废物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各地区要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林业产业的发展,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加快建设区域性林产品市场,健全林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丰富林产品功能,开辟新的林产品利用领域,挖掘林产品城乡市场消费潜力,建立多元、稳定、安全的林产品市场体系。
2.4进一步搞好林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提高林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林产品信息预测预警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发布等工作,及时掌握市场行情,超前应对市场变化,为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开展森林经营认证、林产品进出口和国内产销监管链认证,鼓励和促进林业企业通过 is0 9000质量体系和is0 14000环境质量等认证。引导企业落实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林业产业调整与振兴。参考文献:国家林业局发布2009年全国林业经济运行状况报告
相关热词搜索:;林业产业发展分析报告篇四
x市位于x省东南部,行政区面积x平方公里,下辖x镇x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万人。全市森林面积x万公顷,境内有x山、x坡、x河等x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近年来,我市依托森林资源和产业基础,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形成了食用菌、浆果、药材、山产品、森林养殖等林业产业发展格局,被誉为“中国x之乡”“中国x之乡”。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立足森林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我市以做大“x黑木耳”品牌为目标,聚焦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三个关键环节集中发力,围绕品种优质化、菌包工厂化、栽培立体化、管理智能化、产品差异化、营销品牌化“六化”精准施策,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全市食用菌栽培量x亿袋,其中黑木耳x亿袋,菇类x亿袋。年产黑木耳x万吨(干品),菇类x万吨(鲜品);
建成立体栽培园区x个,标准化菌包厂x家,专业化乡镇x个,从业农户x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x%,食用菌产业纯收入实现x亿元,直接拉动农民人均增收x元。
(二)立足山区自然优势,发展林果药产业。我市充分发挥山区的“春季少雨而低温,夏季温热多雨,秋季霜早降温快,冬季寒冷而漫长”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浆果、药材、大棒子等特色产业。一是发展浆果产业。全市树莓、黑加仑、蓝靛果、草莓、蓝莓等浆果种植面积达到x万亩,结果面积x万亩,年产浆果x万吨,建成国家级红树莓质量安全出口示范区,专业化乡镇发展到x个,加工企业发展到x家,其中深加工企业x家,年加工速冻果、果酒、果汁、配制酒、浓缩汁、花青素等产品x万吨。形成了“龙头+基地、出口+内销、品牌+生态”的产业发展态势。二是发展药材产业。全市药材种植面积x万亩。其中:林下参x万亩、平贝x万亩、五味子、板蓝根、赤芍、柴胡、苍术、桔梗、蒲公英等x万亩。引进了x堂、x草堂等药业公司建设x标准化基地x亩,全市x亩以上的药材基地发展到x个,专业化乡镇x个、专业村x个。预计x年末药材年产量将达到x吨,年纯收入达到x亿元。三是发展大榛子产业。我市从x年开始人工栽植大榛子,大榛子种植面积达到x万亩。今年我市出台了种植大榛子扶持政策,新增大榛子种植面积x万亩,建成x亩以大榛子种植基地x个,分布在x、x、x等乡镇。
(三)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森林养殖。立足独特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森林特色养殖业,拓宽了林业产业发展空间。一是发展“惊哲猪”养殖。我市的x林业局有限公司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惊哲猪”生态种养产业。目前,我市与x林业局有限公司签订了“惊哲猪”养殖产业园区及“森林食品”(速食产品)生产项目地企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在x镇x村、x村、x村建设x个“惊哲猪”养殖产业园区,计划年出栏“惊哲猪”x万头。二是发展森林肉牛养殖。利用丰富林下饲草资源,采取林下放养和集中育肥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养殖成本,提升肉牛品质,大力发展森林肉牛养殖。截至目前,全市肉牛养殖存栏量x万头,x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x家,x头以上养殖大户x家,专业化镇村发展到x个。三是发展冷水鱼养殖。充分发挥山间溪流冷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虹鳟、金鳟、细鳞鱼、柳根鱼等冷水鱼养殖。全市冷水鱼养殖基地x个,养殖水面面积x亩,年产冷水鱼产品x吨。
二、林业产业存在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市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市林业产业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上相对薄弱,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大多数以原料或粗加工形式销售,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品牌建设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食用菌、浆果、药材、森林养殖产业规模较大,但知名品牌少,特别是具有x特色的地域品牌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林业产业的发展。
(三)基地标准低,产业化发展缓慢。食用菌产业基地大、龙头小,浆果产业龙头大、基地小,龙头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基地大、标准低,一直是制约我市食用菌、浆果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强化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品牌牵动、政策促动推进机制,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优质高效、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森林产业体系,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筑牢基础。
(一)优化森林产业布局。坚持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的原则,科学优化林业产业布局,重点建设一批林业产业基地,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以x山、x河、x、x宫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食用菌种植基地。二是以x坡、x山、x河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浆果种植基地。三是以x坡、x山、x河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药材种植基地。四是以x坡、x山、x河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大榛子种植基地。五是以x林业局有限公司、x镇为重点,建设“惊哲猪”生态养殖基地。六是以x坡、x山、x河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冷水鱼”养殖基地。
(二)延长林业产业链条。通过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建设一批森林产品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一是食用菌产业要积极与x林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合作,筹备成立x市食用菌研究所,举办x市黑木耳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二是浆果产业要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标准,研发采摘机械,发展设施栽培,举办中国x浆果产业论坛,巩固我市红树莓在全国的领军地位。三是药材产业要提升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开发中药材切片、饮片和药食同源等产品,做大中药材产业。
(三)培育林业产业品牌。研究制定品牌奖励实施办法,加大地理标志和林业产业品牌扶持力度。通过x市黑木耳节、中国x浆果产业论坛、哈洽会x分会场等各类展销活动,加大我市森林产品的推介力度,重点培育“x黑木耳”“x红树莓”“x平贝”“x惊哲猪”“x冷水鱼”等森林产品品牌,努力打造森林生态“特产”和高端有机“品牌”,加快林业产业融合发展,为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