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总结篇一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情况
近年来,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技术创新工作,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党的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我们把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核心位置,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优化创新环境,更加注重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科技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是创新平台及创新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研发机构9个,各类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0家。二是科技人才结构更趋合理。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人员4.96万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600多人,其中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70多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达992人。科技人员组成结构趋于合理,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8.3%,中级职称人员占44.2%,初级职称人员占47.5%。五是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全市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由2015年的20%提高到2015年的37%。
二、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做法
(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的支撑作用。人才是创新驱动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关键。为此,我们坚持“高级人才靠引进,中级人才靠培养,初级人才靠培训”的人才开发之路,初步建立了一支科技与企业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是紧扣产业发展,在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以实施“3121”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为抓手,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化工循环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重点产业”,着力构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技术合作、高薪聘请、短期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聘请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顾问,鼓励他们参与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咨询等工作。大力推行“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开发模式,积极引进带着项目、技术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
二是强化载体建设,在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重点抓好金川公司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支持企业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开展科研攻关,催生一批万隆实业公司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实用型科研成果。
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才服务”的理念,使各类人才享受优惠待遇和个性化便利服务,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下、用得上。
(二)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与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重点扶持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和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产学研洽谈会、产学研对接会、技术供需交流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围绕企业的创新发展需求,提供技术转移、科技咨询、企业诊断、经营发展路线、技术发展路线等全方位、专业化、高水平的“一站式”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二是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各方创新合作,采取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建立合作载体,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合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建材科学院、有色金属冶金研究总院、四川大学、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大等70余家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在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新材料、化工材料等方面实施了80余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开发项目,推动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精神,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体系。
一是坚持制度创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近年来,我们鼓励支持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申请设立科技型企业,对科技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允许将知识产权等无形科技成果按不高于7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允许和鼓励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不高于60%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
二是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根据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加快科研机构合并重组,优化整合化工循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资源,支持科研机构挂靠企业集团。不断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对新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在申报项目中优先申报项目。近三年来,工信委争取上级技术创新扶持资金 1560万元, 我市万隆实业公司被国家列入301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得到扶持。2015年全市共(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15年,金川公司31项重点科研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镍电解活性硫化镍除铜研究”等课题取得重大进展,“充填新材料的研发”等成果已应用于工业实践,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级计划,争取国拨资金4000万元。完成15项国行标、17项企标的修制定。全市工业企业申报专利420件,工业企业授权专利343件。
一是结合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充分发挥已有研发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围绕发展和壮大我市重点产业,支持和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组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联合承担重大科技任务(金川集团公司已与兰州大学联合创建了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支持中小企业联合组建研发机构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发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在省、市外设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水平。
二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围绕在新能源、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循环、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双自”创新型企业。制定出台了《金昌市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金昌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和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促进社会资源要素向创新型企业转移,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市级各类科技计划对创新型企业予以优先立项和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30-50万元。
三是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扶持政策,引导担保公司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使之快速做大做强。项目进行10%的配套,落实国家关于企业研发费用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协助银行系统做好科技项目的考察论证工作,促进金融与科技有效结合。同时,广泛吸引社会和涉外资金,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我市企业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担负知识和技术传播任务的中介机构门类不全,力量薄弱,服务能力差。二是科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不够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科技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不高。三是科技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在全市科技人员中,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偏小,尤其是缺乏高精尖制造业、信息产业和新材料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科技力量67.8%集中在金川公司等省属企业分布不够均衡,且年龄老化。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以新材料为主的接续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孵化器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以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途径,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努力加快形成设施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一流,“人才——技术——环境”三位一体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在借鉴其它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孵化器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金昌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发展模式。
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更加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知识创新体系,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资源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上来。
(三)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围绕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特区”建设,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着力聚集一批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造就一批解决重大企业技术难题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队伍,培养一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采取合作研究、专项技术开发、建立联合实验室或博士后流动站、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对引进的人才提供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和研发启动资金,安排住房,提高生活待遇等,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四)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拓宽科技融资渠道。从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全社会用于科技研发经费在“十二五”期间达到gdp的2.5%,贯彻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引入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高新技术保险业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外汇管理制度,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加快成果转化等税收优惠政策。
(五)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完善科技开放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科技人才、两种知识资源、两种技术市场,进一步拓宽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鼓励支持企业和科技机构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紧密关系,鼓励并支持国内外企业和科技机构参与我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公开招标和竞争,创新科技项目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扩大多种形式的地区性与国际性合作和交流,引进管理、技术与智力。大力推进高新产业技术发展,加快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知名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参与全球竞争。
五、几点建议
(一)完善科技创新经费保障体系方面:一是建议省上出台政策,建立各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稳定增长机制,逐年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二是建议省上制定鼓励科技投入的优惠政策,加强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科技和金融有机结合。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一是建议省上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和扶持不同类型的中试基地和专业性孵化器的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围绕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科研工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二是建议省上制定中小型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资助政策,合理配置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比例,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方面:一是建议省上成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协调小组,在关系全省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和共性技术、核心技术方面,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攻关,实现相关技术的集成和产业化。二是建议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运用能力。并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原创性发明项目的开发。三是建议省上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完善研发机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为大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大学步伐,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秉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成立至今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通过不断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讲座、报告等系列活动,对创新创业活动项目进行自己资助等方式,鼓励了一大批本科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一、 规范日常管理,完善队伍建设,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为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我院在成立之初便建立了《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细则》(见附件1),将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日常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组成以院长左高山教授、党委副书记赵平副教授为首的学生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小组。实行“双轨导师制”,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聘请学院各系专业老师与优秀研究生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和班导师,与导师形成一对一指导方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从指导老师那里学到了所需的专业知识,更扩展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了沟通组织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自觉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同时为推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与株洲攸县石羊塘镇友好协商,学院在当地挂牌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同学参与实践。学院的举措大大鼓励了广大同学,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团队越来越多(见附件3)。
三、 注重引导培训,指导实地调研,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2015年至今,学院每年都会举行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系列讲座和培训,邀请优秀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对广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积极动员引导,并指导实践培训。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座及培训近10场,邀请嘉宾人数近20人次,参加讲座培训的学生达1500多人次(见附件4)。
从原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到现在的公共管理学院,我院涌现出不少十分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对带动整个创新创业活动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6)。
2011年度 “小榄智造”创业奖励金项目,我院研究生刘然团队的“智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和本科生郑越团队的“爱dear商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获得立项资助,我院创业立项再获突破(见附件7)。
在2011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立项项目中,我院共有13项创新项目获得经费立项,其中国家级立项2项,省级立项1项,校级12项(见附件8)。在2015年中南大学“百千万”暑期社会实践立项项目中,我院共有31项项目立项,其中经费立项15项(见附件9)。在2015年中南大学自由探索研究创新基金立项项目中,我院共有4项经费立项(见附件10)。
在学院党政的积极指导和支持下,我院社会学0701班杨梽成创办的长沙市三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2015年长沙市第一批创业富民专项资金资助,获得70000元经费支持。行政管理0902班黄璐在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关怀下,注册创办了“九川文化有限公司”,成功的迈出了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步。另外,学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成的社会调研中心也在积极申请校内外的各大创新创业项目。
四、 加强宣传力度,拓宽信息平台,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学院在积极教育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外,还十分重视宣传力度和信息平台的拓宽。为此,学院特别组成创新创业记者团,对学校、学院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时动态进行报道,让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院在创新创业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增强学院创新创业的氛围。
另外,学院增设了短信平台、创新创业贴吧、创新创业qq群、创新创业教育人人首页等信息平台,改版研究生刊物《治道》为学院创新创业交流杂志,还在各个班级增设创新创业委员,都是旨在拓宽信息发布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使广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并积极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中去(见附件11)。
五、 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当然,学院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创业活动上。 首先是基础环境的限制。我院在创新教育与实践方面有着优秀的历史传统和学院氛围,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但是在创业活动方面,学院因受到基础环境的限制,没有在学院当中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在创业激情的激发和创业团队的培养上因基础环境的影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针对这个问题,学院将在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积极宣传我校优秀创业团队,广泛号召广大学生投身创业活动,争取在学院当中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再次是资金投入的限制。创业团队对资金要求高,学院因受到活动资金方面的限制,无法形成良好的创业基地,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经费支持。针对这一问题,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在学院创业基地建设上的经费投入,帮助一些较小的学院建立健全创业激励体系。
最后是培训条件的限制。学院因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没有在创业方面十分有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同时缺少一些必要的培训设备、培训场地和培训材料,无法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将积极联系优秀创业团队来我院讲学,为广大学生答疑解惑,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建立健全创新培训良性机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浪潮中,一批批创业创新的年轻人勇立潮头;在“互联网+”的新经济常态背景下,一批批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聚合汇集。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而青年正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作为即将涌入社会的新鲜血液,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们的青春正当时,对于正赶往创新创业道路上的我们而言,梦想很重要。
为了响应这个创新创业精神,我们班团支部提出开展关于创新创业的各种活动。同学们都脑洞大开,各展才能。
首先是产品推销环节,团支书在班会上开展以“创新创业,青春正当时”为主题的交流班会,班长给我们讲解了现实中创业成功的小故事,故事虽小,却蕴含着重大人生哲理,对我们今后的人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然后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对“创新创业”的看法,每个人心中的“职业梦”是什么;有的同学想当老板,赚好多好多钱,然后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有的想做一名受人爱戴的教师,可以培养出一代代人才,灌溉祖国的花朵;有的想开一家店,卖各种小玩意,享受制造的过程,靠兴趣养活自己和家人等等。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梦,或大或小,只要心里存有梦,就有可能实现,万一真的“见鬼“了呢。
最后就是重头戏了。按照先前分好的组别给每组同学分发一样物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手工制作产品),给1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2到4人上台以创新的理念进行推销。他们有的卖伞,给伞添加了多种功能,吹得天花乱坠。有的卖自己手工制作的手链珠子,让我们眼前一亮。虽然有的推销的口才并不是很好,甚至卡带了,但我们一起给他们掌声鼓励。说到推销就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假设你接到这样一个任务,在一家超市推销一瓶红酒,时间是一天,你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吗?你可能会说:小菜一碟。那么,再给你一个新任务,推销汽车,一天一辆,你做得到吗?你也许会说:那就不一定了。如果是连续多年都是每天卖出一辆汽车呢?您肯定会说:不可能,没人做得到。
可是,世界上就有人做得到,这人就是乔吉拉德,他在15年的汽车推销生涯中总共卖出了13001辆汽车,平均每天销售6辆,而且全部是一对一销售给个人的。他也因此创造了吉尼斯汽车销售的世界纪录,同时获得了“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称号。
乔吉拉德很有耐性,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或许客户五年后才需要买车,或许客户两年后才需要送车给大学毕业的小孩当礼物;没关系,不管等多久,乔吉拉德都会三不五时打电话追踪客户,一年十二个月更是不间断地寄出不同花样设计、上面永远印有“i like you!”的卡片给所有客户,最高纪录曾每月寄出一万六千封卡片。
所以说,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用耐心,就算你没赢得财富,也会赢得掌声,赢得好印象。
通过这次团日活动,我们了解了创新创业不在陌生,不在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体现。此次团日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对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对创新创业有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懂得如何才能让创新创业走向成功。此次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一件事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资源。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是以培养我国急需的文化艺术与传媒类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目前本科招生专业17个,在校生4800余人。学校下设七院一部: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文化与管理学院和基础教学部,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原创型的专业人才。
一、整体情况
学校以“天艺巨星众创空间”(以下简称:众创空间)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工作。经天津市教委认定,我校的“众创空间”拥有建筑面积6500平米,注册公司66家。“众创空间”运营团队人数20。
硬件和制度建设等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目前正着力开展项目的深入论证、推进、融资,并加大融资机构和企业的介入与合作,有望获得项目的扎实进展和成功的创业经验。以此来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并引导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朝着创新与市场接轨的方向发展。
(二)“众创空间”服务对象情况
依托“众创空间”,积极吸纳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入驻众创空间。目前为止已吸引入驻的大学生创客275人,创业团队75个,注册企业66个,其中由在校学生成立的公司33个,往届毕业生回校创业成立的公司2个,入驻众创空间的已注册初创企业55个。入驻众创空间的初创企业实现大学生就业人数75个。流动工位的使用约2000人次。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
39次,覆盖人数约5000人。
(四)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学校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就学科专业相关领域及创新创业内容作前沿性的学术讲座,共组织“大师课”系列讲座49场。学校每学年定期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培训,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校交流分享创业经验,并为其颁发“双创人才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近一年,“众创空间”开展校内外导师创新创业辅导16次(校内9次,校外企业投资机构等7次)。与学校建立聘用协议的'校内导师人数22人,校外导师9人。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研修、交流学习的次数为3次,总课时数72课时,参与人次8人。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逐步建立专业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学校在“众创空间”创建后,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构建了将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一条主线、两个课堂、3+1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广播影视制作综合实验区为重点、由25个实验室组成的实验教学中心;形成实验教学中心与“众创空间”对接的“前台后场”实践教学模式,使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实施校级、市级、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建立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实施创新创业分类教学;学校通过“大师课”、“盘山讲坛”等形式,邀请业界专家、企业优秀人员来校举办有关就业创业的讲座,形成多方参与、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
二、取得成果
1.组织保障
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效实施,学校下发了《关于成立双创工作小组和天艺众创空间管理人员职务任命的通知》(天体艺校[2015]18号),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关于成立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双创”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天体艺校[2016]5号),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2.工作规划
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了创新创业实践,修订了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改进了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保障机制
①指导服务机制
学校为了进一步完善创业工作体制,制定了《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关于完善我校大学生创业工作体制的通知》(天体艺校〔2015〕10号),由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懂政策和知法规的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并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带领学生参加创业赛事,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计划。学校通过互联网创建了专业的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信息的解读、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创业项目和企划书等咨询服务。
②帮扶机制
为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评选工作,2015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功结题7项,其中有3个创新创业课题项目被列为我市省级课题。为了完善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成立了双创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创新创业教研室。同时学校“众创空间”为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平台和项目推介等服务。
学改革,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进行科技成果的创造、使用和转化。
建立多样化激励机制,设立“创新创业奖”,把教师指导工作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对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专利申报、项目咨询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教师和创新团队予以表彰。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师生创新创业发展,支持师生创办公司企业,并提供政策、场地、资金等各方面保障支持。通过对学生创新团队开设创业指导实训类课程、企业经营管理培训、讲座论坛等,培养毕业生创业能力,扶持毕业生创业并对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对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
③质量检测跟踪机制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了《关于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通知》(天体艺教[2015]22号),将创新创业教学纳入到学校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中。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学督导组,制定了《关于我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及考核办法的规定》(天艺校[2015]47号),并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和奖励机制。
(二) 课程改革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的办学理念, 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增设创新创业教学模块,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准确,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清晰。
2.创新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在增设相关课程的同时,通过“大师课”、“盘山讲坛”等形式,邀请业界专家、企业优秀人员来校举办有关就业创业的讲座,形成多方参与、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并纳入学分管理。(见《名师大讲堂学术讲座管理办法》《“盘山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管理办法》)。
(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订入驻协议,并对入驻众创空间的项目建立档案,跟踪扶持,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同时,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天艺巨星众创空间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众创空间”建立了网上工位和共用设施等的预约、入驻,以及项目交流与咨询等线上咨询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特色服务工作,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与创业,因此,我们自己将其定义为“专业孵化型”。即主要是强化所学专业、指导教师、课程和实践体系以及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的“一体化”优势和竞争力,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专业孵化型”众创空间,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服务特色:
1.具有雄厚的创业导师和指导教师团队
每个专业的后面,都有一群非常熟悉该领域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这中间不仅有精通专业的教师、与之相关联的专业基础课教师,还拥有一大批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兼职创业导师。因此,当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都可以获得教师团队的大力支持。
2.具有支撑创新创业的完备设施和设备资源
学校现有近45个专业实验室,很多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均已与国内一线使用的设备接轨,通过免费开放和低成本租用等方式,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能将创新创意产品进行高效的制作。
3.具有多学科互相交叉和渗透的“创业群”
互补,又有利于将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和人才进行整合,对于企业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可以通过每个群的重点扶持项目来示范和带动其他项目,“以大带小”“以老带新”,使创新创业具有可持续性。
(四)师资队伍
1.“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双师双能型”教师30余人。学校制定了《关于我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与考评办法的规定(试行)》(天体艺校〔2015〕47号)文件,明确了我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制定了考评办法;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实施办法(试行)》、《教职工培训管理制度》、《教师岗前培训管理制度》、《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暂行管理规定》等文件,将专业培训与实践列入日常工作考核,作为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轮训,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
2.校外行业、企业等社会职业导师、创业导师团队建设 学校按照“天艺巨星众创空间”5个创业群的类别,聘请了校外9名优秀的创业导师,同时评选出22名校内优秀实践指导教师,通过创业讲座、项目顾问、专题辅导、跟踪指导、特聘导师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形成了我校创业导师团队。
(五)经费保障
学校出资210万,天津市政府配套资金90万作为创新
创业教育种子基金,支持我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天津市政府计划财政补贴400万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学校通过项目路演、投资、融资、推介会等方式,多方筹集社会创新创业基金,设立“天艺巨星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学校将天津市教委拨付的29万元资金,作为学生创业发展引导基金。学校还向创新创业项目旅游产品设计大赛投入资金3万余元,向创业基地的天津微客广告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万元作为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保障学生创业。
(六)教学改革
1.创新创业教学成效
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校园广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服务企业创业实践行等项目,学生参与热情不断提升, 2016年大学生训练计划正在立项阶段,目前已经有11项学生项目申报;在今年新开展的大学生服务企业创业实践行活动中,共立项6个团队项目,带动近50名学生参与。我校创新人才教学成果显著,2016年学校评选出3个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由学校制作的蓟县城市宣传片不仅体现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校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蓟县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起到了招商引资作用。
2.课程、教材建设成效
时),299人;校级慕课4门(104课时)人数544人,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通史课程全覆盖。学校开设了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并有相关教材。
(七)质量检测跟踪体系的建立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了《关于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通知》(天体艺教[2015]22号),将创新创业教学纳入到学校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中。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学督导组,制定了《关于我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及考核办法的规定》(天艺校[2015]47号),并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和奖励机制。
我校大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筹备全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干部、导师及相关人员动员会,使各部门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全校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迅速在我校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2.要及时通过校园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全校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思想,营造一种鼓励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3.树立创新创业学生“典型”,加大对成功的创业学生的表彰力度和宣传报道。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学校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创业活动上。
(一)基础环境的限制
(二)专业知识的限制
我校作为艺术类本科院校,虽然在创新方面有着一定的专业优势,但是在创业方面受到专业知识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无法了解与创业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影响了培养优秀创业团队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将积极邀请在创业方面有深入研究的老师学者,开办讲座和培训,在学生当中普及有关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资金投入的限制
创业团队对资金要求高,目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投入和政府补贴,缺少社会资金参与,反映出经费多方筹集渠道窄,金额少的问题,尚不能建立起经费多方筹集良性机制,应广泛从社会筹集资金。统筹各方资金,充分保障学生创业。
(四)创业人才的限制
学校创立时间短,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同时创新创业基地运行时间较短,缺少懂得创业与企业经营的人才,与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联系较少,缺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际操作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不断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开门办学,在实践中学习和改善。
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总结篇二
一、大赛简介
(一)活动名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计划大赛
(二)活动时间
每年11月底,12月初
(三)活动宗旨
活动旨在通过大赛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热情和动力,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化“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四)活动主题
积极创新快乐创业
(五)参赛对象
全院在校大学生。
(六)主办部门
院团委、院就业指导中心、院思政部
二、活动要求
(一)参赛要求
参赛者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每个参赛者必须是我院在籍的学生,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二)作品要求
4.参赛作品字数在3000-7500之间,作品必须符合本次大赛的主题和要求;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格式清晰,版面美观大方,创意新颖;文笔流畅,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与现实联系紧密;能充分展现参赛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创业新人形象。
(三)项目计划书评分细则
1.清晰性:考虑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合理。(10分)
2.完整性:是否包含项目计划书所需的各个要素。(10分)
3.实际性:现实项目设计目标的途径是否考虑到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特质、社会环境以及相关的因素。(10分)
4.变动性:目标是否具有弹性或缓冲性,能否依循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10分)
5.具体性:项目设计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是否具体可行。(10分)
6.前景发展性:是否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景可行性,设计是否具有事实依据。(10分)
7.持续性:对于市场每个发展阶段是否持续连贯。(10分)
8.可评估性:设计是否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目标,能否随时掌握市场的执行状况,能否为设计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10分)
9.全程性:拟定计划时是否考虑到项目发展的整个历程,并作出全程考虑。(10分)
三、活动流程
(二)决赛。学院将在每年11月底,12月初对各院(系)选报的参赛方案举办院创新、创意、创业计划大赛,参赛选手现场陈述作品,评委对选手提问,最后由评委根据选手现场表现及作品进行评选、打分。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决赛得分的方案。奖励:获奖证书+奖品
二等奖2名:获得相应排名的选手。奖励:获奖证书+奖品
三等奖3名:获得相应排名的选手。奖励:获奖证书+奖品
鼓励奖若干名:所有通过初评的参赛者都获得鼓励奖。奖励:获奖证书
五、注意事项
(三)学院保留进一步补充本比赛规程的权利;
(四)学院不承担因参赛作品所致的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总结篇三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许多毕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为了使我们同学能够在这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下立于不败之地,锻炼同学们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使同学们的意志与毅力的得到磨练,我们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了这次“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同学们开辟新思路,打破传统就业格局,鉴于现阶段国家政策的支持,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同学们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我院2012年11月25日在长春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三教201举行了一场由经济管理学院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各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我们分为了三个部分:赛前准备部分、初赛部分、决赛部分。下面我们将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总结。
赛前准备部分:在赛前准备的时候,大赛负责人为同学们项细介绍了比赛的规则和要求。由于同学们的充分准备,为他们参加初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赛部分:本次“大学生创业大赛” 秉着创业基金不限以自由创业为主题的活动,以全院的学生为对象,有个人(三人)或是团队(七人以上)的形式参加。由分团委、学生会邀请本院有经验的老师、领导,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出前七强,进入决赛。
决赛部分:决赛是以团队代表现场解说,评委现场打分并提问的
形式呈现。参赛选手向评委结合ppt做策划书的详细介绍以及评委想参赛选手现场提问,根据得分选出前三名和两个个人风采奖并颁发奖状。
活动内容:
在活动开场之前,我们先给大家播放了音乐,为了活动现场的气氛,让参赛选手放松愉快的环境下进入活动环节。
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两名个人风采奖。
此次活动的优点:
通过主办本次活动将有利于引导我院部分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择业问题,同时通过本次活动将为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拓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且本次创业大赛活动充分的调动我院学生对自主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我院学生就业与自主创业的认识从而使的其在学院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活动中得不足还是存在的本次活动时间有点仓促,选的时间是晚上,没有考虑到大家休息时间也没有给参赛选手充分的时间来展示他们的作品。下次举办活动我们要合理安排好活动举办时间。还有在评委邀请方面尽量邀请涉及到不同深度和广度的人。
这次活动大家都获益匪浅,感慨万分,以后我们会更加努力,把活动做到尽善尽美。没有最好,但我们有更好,敢想敢做敢挑战。我们会把每一个有意义的闪念变成现实,变的更具影响力更值得回味!
为了不断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广大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进一步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引导并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由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主办的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隆重召开。
本次大赛得到了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出席本次大会的校领导分别有:院党委副书记魏联华,学生处处长郑立群,纪检书记工会主席安凤琴,院团委书记何春辉,院团委副书记于坤,管理工程系主任苏启立,管理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王立新,管理工程系副主任罗晓春,管理工程系教学办主任郭世春,管理工程系综合办主任孙永林,管理工程系学工办主任王娜。
各参赛队伍经过激烈竞争,决出了一等奖:绿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等奖:山东胶州湾饺饺者餐饮,天马行空儿童天下有限公司,三等奖:“醉”无忧产品代理,致家主题客栈,南极风空气净化环保,高校联盟。
也开拓眼界,明白其实学校也能帮你走入社会,增加了同学们对创业的认识。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将课堂知识充分运用在本次创业活动中,对课堂知识进行了一次大练兵。也使同学们学会劳逸结合,轻松学习,充分磨砺了同学们的社会生存意志,为他们将来的社会生活增加一笔宝贵经历,更为迈入社会进行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决赛活动中,绿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团队的创业设计由为突出,获得评委、嘉宾的一致好评,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在环保方面新的创意。同时山东胶州湾饺饺者餐饮,天马行空儿童天下有限公司,“醉”无忧产品代理,致家主题客栈,南极风空气净化环保,高校联盟都有精彩的表现。这些团队都充分展示了文理学子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也展现出我校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奋力拼搏,充分的展示了当代大学的对踏入社会的自信。7支参赛团队均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并以冷静沉着、勇于开拓的热情、锐气和活力给现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比赛得到了我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由我院管理工程系承办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作为我校的品牌活动之一,既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也表明了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愿望。
本次活动的圆满举行,标志着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教学已经成为我校教育的特色。我部门将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努力,争取把下次的创业设计大赛办得更好。
管理工程系新闻部记者团
刘旭
2015年11月22日星期五
3月18日,我带领丁方锐和李萍两名同学参加了青岛市创新与创业技能大赛,带去了“会横行的汽车”和公益广告“健康生活”两项作品。
抽签结果是学生组第一个上场的,应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我这个指导老师都捏了把汗,因为第一组上场往往分数不太理想。两名同学比赛时都展现出良好的状态,特别是丁方锐,语速、声音都比平时训练时要好,模型演示引起评委及其他带队老师的围观,评委们对该创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和评委交流时自然大方,这种场面在整个上午的比赛中是罕见的。
纵观上午的比赛,其他学校创新项目的参赛同学不是紧张,表述失误,服装不统一,就是幻灯片出现问题,或是评委质疑较多。我校的两名参赛选手准备充分,发挥稳定。
段时间内,力争让学生每天模拟练习3遍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赛中丁方锐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李萍也获得三等奖;对前期的付出有了一个较圆满的回报。
感觉不足的地方:
1. 无论是模型车还是公益广告,准备时间仓促,制作粗糙。
2. 时间紧,参赛学生练习的还不够熟练,特别是答辩能力还需提高。
3. 专业知识及动手能力欠缺。
4. 材料及配件准备太难,许多材料买不到,有些配件需反复试验,有一定的耗材,建议学校完善采购和报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