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仅是一份教学活动的安排,更是一种教学思路和方法的体现。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便于教师实施和学生理解。最后,希望这些教案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一
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不言而喻,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多么重要。
本课设计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巧妙地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如上课伊始,我创设情境,自编小故事导入新课: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伙伴,想不想认识他们?(随机贴上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图片),迅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为后续环节作好铺垫。为了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我利用字卡一列列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读,,学生积极性很高,几乎都能争着大声朗读生字。一年级孩子比较感性,教师语言要贴近孩子的心灵。课间我频频用儿童化的语言小白云小禾苗快乐的小鸟活泼的小鱼谁来夸夸你的家激励学生朗读的欲望,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中来,切身体会家的温暖和甜蜜,感悟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幸福、自豪与骄傲。一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有很强的表演欲,我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用形象的动作配合朗读以及背诵,以及让学生戴上蓝天、白云等头饰,表演朗诵,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升化主题:即如何爱护地球。学生纷纷言说不要乱摘花不要乱扔纸屑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等达到了情感目标。
苏派教学强调情感朗读,只有在入情入境中才能体味到文章的精髓。本课是一首抒情性较浓的儿童诗,所以我设计以读为主,以导助读,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示范、评议等方式将读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全方位。读的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促进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思维能力的发挥和语感的培养。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探索的愿望很强,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一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分层次练习,让学生们当一回小作家,分组合作编一首诗:蓝天是()的家,()是羊群的家,泥土是()的家,()是()的家。让学生充分说谁的家在哪里,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上完课后,我觉得学生思维空间是广阔的,需要我们去开拓。从整堂课来看,学生身上所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使我倍受鼓舞。虽然课已上完了,但学生的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还在等待老师们去满足他们的欲望。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缺点: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课上学生说得比较多,但所说的话还不够完整,有的.孩子还不能自己说出一段话,学生的口头语也不够丰富。比如:在回答如果小鸟、鱼儿、种子、白云在家里会怎么样?孩子的回答只有:快乐、高兴。今后在语言积累上还要加强。
教师缺乏课堂机智,在处理生成性问题上做得不够好。比如在让学生回答小鸟在家里会想什么、干什么时,学生回答会想妈妈肚子饿了,想找虫子吃,显然这样的回答已偏离了主题,这时就应引导学生说说小鸟的家怎么样,才不会导致学生不着边际的想象。可见教师的应便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效益也至关重要。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二
过程与方法:
1、能列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
2、能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3、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涵义。
2、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3、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2、知道人类破坏着大自然,也正努力改善着大自然。
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
观察草坪中栖息的生物。
有关生物家园的图片。
出示地球图片。同学们,我们知道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出示企鹅、狮子、海龟、仙人掌。
提问:这些生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学生回答。出示南极洲、非洲大草原、海洋、沙漠的图片。
提问:你还能说出相关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1、提问:为什么企鹅喜欢生活在南极、海龟喜欢生活在海洋呢?
小组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讲述: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出示学校草坪的图片。
提问:这是学校实验室前面的草坪,大家猜测一下,草坪会成为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学生作出猜测。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呢?
在观察草坪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作适当补充。
学生观察草坪,记录自己的发现。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1、提问:刚才有的小组在花朵上发现了蜜蜂,蜜蜂在花朵上忙什么呢?
学生回答。
讨论:蜜蜂需要从花那里获得蜂蜜,那么花需要蜜蜂吗?为什么?
出示生物间伙伴关系的图片。
学生说出图片中的生物是如何合作生存的。
谈话: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伙伴、朋友)
揭示:伙伴关系。
2、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除了有伙伴关系外,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揭示:敌对关系。
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
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
讲述: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有些成为了很好的伙伴,有些却可能成为敌人,但不管怎样,这些生物的存在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讲述:那么我们共同的家园现在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生物的生存呢,我们人类又是如何改变大自然的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图片。
出示相关图片。
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你们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讲述:人类确实对大自然造成了破坏,但我们也正努力地改善着大自然,使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三
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活动进行的:
着眼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进入音乐状态,为师生交流这一环节做好了铺垫。
我设置了观看环境污染的录像这一环节,这样让学生从视觉上合听觉上感受到了地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保护环境的意识也随之产生,达到了德育的目的,这一部分完成的交换,为以后的歌曲学习埋下了伏笔。
这一环节主要是歌曲的学唱部分,我主要采用了反复聆听,学生自己学唱的方式,这样更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更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同时,我也强调了学生的情感表现,利用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学生相互教唱。在一内容中,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方法,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我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性,这是对前段教学内容的升华,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训练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也是整堂课的部分。
最后,我让学生在优美,深情的歌曲欣赏中,在想象着美丽、无污染的绿色世界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审美体验离开教室,审美情趣得以提升。
本节课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一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人,能够充分展现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并且达到了德育的教学目的。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歌曲的结束句学生较难地掌握切分节奏,唱的不是很到位。还有学生的演唱技巧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高,最后的总结也是老师自己了,没能让学生自己发出倡议。如果让我重新上这一节课的话,我还会更加注重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创新!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四
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
由于本课诗歌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以“__是__的家”的这个句式说话,并根据学生情况,引导学生试着写一两句。从而达到学生熟记成诵并能掌握诗歌句式的目标。
教学本课,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本课内容来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兴趣,但对最后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总结,又是升华。我也是借助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来突破难点的。
本课结束后,我感觉到,像一年级学生学习这种应背课文时,先可以由老师适当指导理解,然后再读课文,学生会有更深的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又能降低学生背诵课文的难度,学生基本上都能当堂背诵。再运用形象直观的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形象感知,加深印象。那么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得以很圆满的完成,重点难点也能轻松突破,效果不错。
本课的设计较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在拓展练习说“__是__的家”时,是否应用一些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还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她们积极调动头脑中的已知,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不断实践、研究。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五
这个案例出示的这一段话,要让孩子们抓住“萦绕、反复揣摩”这两个词语,体会卢诺尔曼大胆想像,敢于实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精神。我没有提出这两个词来讲,而是通过“自主探索,读、悟、说、”这一系列环节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尽情想象,发挥创造性,而让课堂这一点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
一、读。通过自己读来体会、感悟,最后又带着体会和感悟去读,这些不同层次的读,远胜于枯燥乏味的一遍又一遍地读。
二、悟,说。三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也许还不够,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学生也许只能想到一点,但通过“说”,互相交流看法,就能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去分析、解决问题。而在“说”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相互点拨,加上平时生活经验积累,学生能进入创设的情景,妙语连珠,给了老师一个惊喜!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特别注重了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其次,说前组织小组讨论,建立信息交流网,打破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的封闭状态,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这样就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思考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参与学习的群体获取了新的信息,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他的创新能力,我引导学生环环相扣、步步加深的探讨问题,最后提出:“你们心中有什么美好的想像,如果有,该怎样去实现呢?”从而激发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发明创造认识。
词、句和段的训练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我校课题研究的方向。而怎样把两者很好地融合起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设计了用于上课的课件,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学习中来。
在教学时,我的设计思路是按照“引学第1行——自学2—4行——共同体会第5行”为主线,以读为主,配以精美的课件把课文内容变得更直观,边读边展开想象,互相提问题,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在读、提问、汇报的同时,让孩子们初步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师生间平等、民主;学生间团结、合作、友好、竞争,同时情感也得到了体验,让孩子们愿学、乐学。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巧妙地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缺点:由于奖励机制不够,课堂气氛较冷,学生都讨论不起来。课上学生说得比较多,但所说的话还不够完整,有的孩子还不能自己说出一段话,学生的口头语也不够丰富。今后在语言积累上还要加强。
阅读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朗读不够到位,效果不够突出。最后的说话练习涉及面不够广,学生的语言训练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七
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不得而知,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多么重要。为此,我常在班级开展比赛:大组比赛、男女生比赛、学习小组比赛、个人比赛,师生竞赛……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我认为最大限度激起学生兴趣的,莫过于师生比赛。
请看下面教学片断:
四、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上到现在学生已略感疲倦,个个都有点儿心不在焉,只有个别学生举了手)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累了,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
(一听说要比赛,有些同学眼睛一亮)
师:以前都是你们自己比赛,今天,老师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跟你们比一比,怎么样?
(这下全班都来了精神,激动无比,有的小声说:老师也比赛,真是太好了!有的说:要怎么比,老师肯定赢啦!……)
生纷纷说:原来是这么比啊,那老师你输定了!
我看大家都来劲了,马上说:我们班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哦,老师才不会输呢!
那几个调皮的孩子连忙说:我们才不愿意输呢!
比赛正式开始了。
师:比赛开始,谁来说说大海是谁的家?
生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有的说:大海是螃蟹的家;有的说大海是海豚的`家;有的说大海是海龟的家;还有的说大海是轮船的家。
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我马上抛出一个更能够激发孩子想像力的问题。
出示题目:-----是-----的家,并读题。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瓜,好好想想,在学习小组里面说说,看谁的回答最与众不同,最棒,为小组夺各多的红旗。
各学习小组立刻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看到孩子们个个绞尽脑汁,认真十足,偶尔还兴奋得手舞足蹈,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他们精彩的回答。
生1: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生2:学校是我们的家。
生3:山峰是雄鹰。
生4:花园是蝴蝶的家。
生5:月亮是嫦娥的家,还是玉兔的家。
生6:泥土是蚯蚓的家。
一个平时不起眼的学生,举起手,怯生生地说:葡萄是蜜蜂的家。
我问她为什么葡萄是蜜蜂的家。
她说:因为蜜蜂喜欢采蜜,喜欢甜的东西,葡萄甜,蜜蜂喜欢住在葡萄里。
(虽然她的回答不正确,但这一奇特的想法,不正符合孩子们的天性吗?)
我让孩子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此刻,我第一次看到了她甜美的笑容。
……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八
《共同的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弘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读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在模拟表演中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文导入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图画导入,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简笔画出诗歌意境)。
1.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想认识他们吗?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及词卡,引导识字读词。(“鸟”注意别忘了其中的点,“鱼儿、种子”注意轻声。)。
2.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学生上前贴画。
3.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
随语境重点识字“树林”(有很多树木,所以都有个“木”字旁)。
“小河”(小河里流淌着水,和水有关,所以有“氵”)。
4.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出示课题)。
教学刚开始,首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为识字创设具体的语境,有别于枯燥、简单的生硬识字。为小伙伴找家,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贴图,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句式“()是()的家”练习说话。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了从识字、认词到说句,既遵循了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赞可夫也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一遍遍与生字词打交道,扫清了识字障碍,同时,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稍作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诗歌的改编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九
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不得而知,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多么重要。为此,我常在班级开展比赛:大组比赛、男女生比赛、学习小组比赛、个人比赛,师生竞赛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我认为最大限度激起学生兴趣的,莫过于师生比赛。
请看下面教学片断:
四、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上到现在学生已略感疲倦,个个都有点儿心不在焉,只有个别学生举了手)。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累了,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
(一听说要比赛,有些同学眼睛一亮)。
师:以前都是你们自己比赛,今天,老师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跟你们比一比,怎么样?
(这下全班都来了精神,激动无比,有的小声说:老师也比赛,真是太好了!有的说:要怎么比,老师肯定赢啦!)。
生纷纷说:原来是这么比啊,那老师你输定了!
我看大家都来劲了,马上说:我们班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哦,老师才不会输呢!
那几个调皮的孩子连忙说:我们才不愿意输呢!
比赛正式开始了。
师:比赛开始,谁来说说大海是谁的家?
生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有的说:大海是螃蟹的家;有的说大海是海豚的家;有的说大海是海龟的家;还有的说大海是轮船的家。
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我马上抛出一个更能够激发孩子想像力的问题。
出示题目:xx是xx的家,并读题。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瓜,好好想想,在学习小组里面说说,看谁的回答最与众不同,最棒,为小组夺各多的红旗。
各学习小组立刻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看到孩子们个个绞尽脑汁,认真十足,偶尔还兴奋得手舞足蹈,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他们精彩的回答。
生1: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生2:学校是我们的家。
生3:山峰是雄鹰。
生4:花园是蝴蝶的家。
生5:月亮是嫦娥的家,还是玉兔的家。
生6:泥土是蚯蚓的家。
一个平时不起眼的学生,举起手,怯生生地说:葡萄是蜜蜂的家。
我问她为什么葡萄是蜜蜂的家。
她说:因为蜜蜂喜欢采蜜,喜欢甜的东西,葡萄甜,蜜蜂喜欢住在葡萄里。
(虽然她的回答不正确,但这一奇特的想法,不正符合孩子们的天性吗?)。
我让孩子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此刻,我第一次看到了她甜美的笑容。
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还陶醉在其中,看着自己为小组获得的红旗,他们真是无比自豪,结果当然是我输了,因为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为小组的荣誉而“战”,值得一提的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不但没为小组损失红旗,还为小组争得红旗呢!比赛结束了,学生们赢得开心,我也输得值。这场比赛不仅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快感,也让我看到了许多孩子内在的潜能,真是一举两得。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十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设计流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板书:共同的家)。
师:谁能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师出示大屏幕,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表示图上的意思。学生说时,老师再随机出示图画“蓝天是白云的家。”
(1)读课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儿?
(2)体会情感。再看大屏幕,体会其中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可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
(3)进一步讨论体会蓝天还是谁的家。
2.师生一起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1)指名读这句话。
(2)学生自由读,也像老师那样自己提个问题。
(3)集体交流,自愿读这句话,提出问题并指名回答。
(4)出示图画,进一步体会。
(5)朗读这句话。
3.自学“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1)师生一起总结学法。一读,二提问题,三指名回答,四有语气朗读。
(2)学生自学,可喜欢哪句就学哪句。学会可在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从以下几方面:
第一,“小河是鱼儿的家”,可引导学生抓鱼儿的家在哪儿?小河为什么是鱼儿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几个问题。
第二,“泥土是种子的家”,可出图画考学生。首先让学生用书上的一句话表示图意,然后互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朗读比赛。
第三,交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4.集体学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出示大屏幕,齐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顺势引导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3)体会情感,朗读指导。
5.自由读全文。
三、巩固课文内容。
1.游戏:“找家”。老师请同学们为白云、小鸟、种子、小鱼找家(把白云、小鸟、种子、小鱼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地球简笔画中)。
2.指导背诵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先找规律,再背诵。如,诗中每句最后都是“家”;有5句话句式相同;前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写等等。
3.照样子说一说。(考考你)。
(1)泥土是种子的家。蓝天是()的家。小河是()的家,大山是()的家。
(2)()是()的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每人说一句,试者连起来,看看是不是一首儿童诗。
四、总结全文。
1.学生汇报,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背诵课文。(可自愿加动作)。
板书: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十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文共6句,1至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5句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第6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生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二首儿童诗,对诗的结构和诵读已有初步的了解。从本课内容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兴趣,但对“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回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第一,我根据教材特点(句势相同),主要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即引导学生观图说话,读句子提问题,再读句子体会情感。然后师生一起学习第二句,巩固学习方法。
第二,放手让学生学习“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而且提出喜欢哪句就学哪句,把学习的权利全部给学生。最后集体学习最后一句,突破难点。并且练习用“()是()的家”句势说话,分组讨论作诗,延伸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板书:共同的家)。
师:谁能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师出示大屏幕,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表示图上的意思。学生说时,老师再随机出示图画“蓝天是白云的家。”
(1)读课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儿?
(2)体会情感。再看大屏幕,体会其中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可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
(3)进一步讨论体会蓝天还是谁的家。
2、师生一起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1)指名读这句话。
(2)学生自由读,也像老师那样自己提个问题。
(3)集体交流,自愿读这句话,提出问题并指名回答。
(4)出示图画,进一步体会。
(5)朗读这句话。
3、自学“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1)师生一起总结学法。一读,二提问题,三指名回答,四有语气朗读。
(2)学生自学,可喜欢哪句就学哪句。学会可在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从以下几方面:
第一,“小河是鱼儿的家”,可引导学生抓鱼儿的家在哪儿?小河为什么是鱼儿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几个问题。
第二,“泥土是种子的家”,可出图画考学生。首先让学生用书上的一句话表示图意,然后互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朗读比赛。
第三,交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4、集体学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出示大屏幕,齐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顺势引导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3)体会情感,朗读指导。
5、自由读全文。
三、巩固课文内容。
1、游戏:“找家”。老师请同学们为白云、小鸟、种子、小鱼找家(把白云、小鸟、种子、小鱼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地球简笔画中)。
2、指导背诵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先找规律,再背诵。如,诗中每句最后都是“家”;有5句话句式相同;前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写等等。
3、照样子说一说。(考考你)。
(1)泥土是种子的家。蓝天是()的家。小河是()的家,大山是()的家。
(2)()是()的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每人说一句,试者连起来,看看是不是一首儿童诗。
四、总结全文。
1、学生汇报,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背诵课文。(可自愿加动作)。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十二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我们共同的家》则属于最后一个单元《家乡哺育了我》。《家乡哺育了我》共设有四课,是以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为教育主题,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通过地图的学习,找出自己的家乡在祖国的位置,对家乡和祖国有一点空间位置感;第二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三课《可爱的家乡人》通过介绍家乡的风景、物产、名人等,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第四课《我们共同的家》则由家乡扩展到祖国版图、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国家概念。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使他们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2、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欢乐,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听音乐《大中国》,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大中国》。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不仅幅员辽阔,美丽富饶,而且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很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感受我们祖国的民族之多。
1、民族知多少。
(1)(出示民族大家庭图)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合影,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
(2)我们是哪个民族?(汉族)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占总人口的92%左右,其他55个民族,与汉族人口相比,人口就较少,就叫做少数民族。
(3)今天,老师就请了一位少数民族明星来跟大家,向同学们介绍他的民族。
2、少数民族大收罗。
(1)这是谁呢?(阿凡提)他来自哪个少数民族呢?(维吾尔族)。
(2)这是一个物产丰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
(3)介绍维吾尔族服饰、特有的食物、音乐、舞蹈。
(4)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资料呢?你对哪个民族最了解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5)欣赏老师准备的资料(衣食、风俗)。
(6)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灿烂的文化和风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
3、民族知识大闯关。
(1)下面,我们来一个智力大闯关,我们看哪一位同学是民族知识的大博士。
(2)第一关:连连看。
蒙古族泼水节芦笙。
苗族龙舟节马头琴。
傣族那达慕象脚鼓。
(3)第二关:猜服饰(出示十幅图让学生猜)。
(4)听音乐:四段音乐。
(5)给闯关成功的一个人发奖品。
(三)升华情感。
师:小朋友,我国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这么独特而有趣,长期以来,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所以我们的祖国才变得更加繁荣、富强。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
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二、揭示课题。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1)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词。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再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2、自由朗读,读后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再现插图,想想:
(1)蓝天是谁的家?土地是谁的家?
树林是谁的家?大海是谁的家?
(2)它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5、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四、练习背诵,积累词语。
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看谁背得好。(不丢字、不添字、背诵流利.)。
3、会背诵了,就把课后题中的小鸟涂上颜色。
五、练习拓展思维。
1、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2、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3、你还知道有什么是谁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庄稼的家)。
六、指导书写。
指导写云字时,要告诉学生:云字的第三笔是撇折,这是新学习的笔画。
七、扩词,积累运用。
土:泥土土地沙土土壤。
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
云:白云乌云云雾云海。
(2)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3)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填在花篮里。
(4)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十四
这是一年级孩子接触到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首儿歌。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讲述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课文可读性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边读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1、在生字教学这一块,做到教会学生按照笔顺规范写字,并且教给学生“加一加”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但是由于教师的担心以及“操办”过多,没有让学生举一反三的说,也就说,方法是教了,没有让学生运用起来。
2、语文课是用一篇篇的课文教会学生说话、写话。
所以,在学习课文这一块,我采用一些图片,让他们图文结合,直观的去理解,同时让他们看图说,看图背,让他们感觉到课文中的文字其实就是我们说出来的话,个人认为这样的做法为他们今后说话、写话打下基础。
3、拓展训练:填句“()是()的家”;换句“()的家是()”能做到循序渐进,先帮孩子们提供资料让他们说,再到他们凭空想象说句子,最后把句子换个说法,这样由浅入深的做法,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孩子。
4、在本课教学中,我的设计是注重德育教育的。好品德的养成远比好成绩更重要,因此,在拓展后的总结处,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吗?”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这节课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对学生的引导语不够简洁不够儿童化,导致他们在接收新任务的时候总是不怎么反应得过来;再者,教师,对孩子的信任不够还会出现轻微的“操办”行为。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课文生字词。
2了解人物出场的顺序。
3掌握人物刻画方法和用词的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人物刻画方法和用词的准确性。
三、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请你看两段对话,然后猜猜他是谁?
一段:你猜得出吗?二段:猪八戒。
你说说你为什么说他是猪八戒呀。(一段猜不出是谁?)。
学生:他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另一段:没有特点。
师: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学下面作家的文章。(打出幻灯)。
莫泊桑是法国最突出的短篇小说巨匠。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打出幻灯)。
同学们还先来读读这个题目,一起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你能告诉我你从中获取了什么信息?(时间、地点)。
那么好,就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找找:星期天在福楼拜的家中来了些什么人,你从哪里看出?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只有这几个吗?(不是的)你从哪里看出来?(渐渐……)。
这么说,文章主要介绍了这几个人物喽,那假设你是房子的主人,我看你家做客,你可否何介绍一下这几个人物?(或那你能告诉我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你可否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几个人物的国籍及主要作品。
那都不是他这个有什么独特的吸引的地方吧?(对……)。
那么好,就请同学默读课文,划出福楼拜的句子,他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性格,让这么多的文豪巨匠到他家中。(打出幻灯)。
(那么好,就请同学们一起深入我的文本,一起领略一下大文豪人物的文采,好不好?)——(打出幻灯)(3-4)教师必须保持双边活动:
生:“这是只见……风帆”
师:你从中读出福楼拜怎样的性格?
生:激情。
设若学生没有读出激情方案如下:
师:我认为自己读出了吗?师:激情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
生:热情奔放。
生:没有。
师:你愿再试一次。
生;愿意。
假设没学生读得还不够好?
师:同学们你认为怎样,有进步吗?
生:有。
师:有没有人与他挑战一下?
生:读。
如果没有人,就让愿学生推荐一下。
生:读。
同学们,你们觉得怎么样?(满意吗)。
那么好,我们也带着这种热情把福楼拜的激情读出来,好吗?
生:跨。
生:跨字是很有力度,很大步的。
师:有点意思,那你觉得他与句中哪个词搭配起来特别有感觉呀?
生:大幅度。
师:除此之外,这个句子有没有亮点,值得我们欣赏的。
生:鼓。
师:这个字好在哪?提示:前说他就像飞起来。
生:说也飞起来。
师:对,还把他比作什么?
生:风帆。
师:风帆被风起之后就是鼓鼓的对吧。
除此之外,发现莫泊桑的热情?
生:他分别……肩头。
师:这属于人物刻画中的什么描写。
生:动作。
师:哪几个词体现他的热情?
生:分别、单独、紧紧、热情大笑。
同学们我们除了热情还不够吧。我们也很热情,为什么就没有这么大人物到我们的家中。
生:博写。
师: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迸发出来。
师:哪些词特别可以看出他的博学。
生:飞跃、纵观。
师:旧事物对新事物的突破。
师:平时我们修辞思维都用哪个词?
生:活跃。
师:这里用上飞跃,可见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聪明。
师:还有哪几个词突出了他的博学、聪明。
生:迸发。
师:迸发什么意思?
生:向外溅出或喷射,这里是比喻的说法。
师:这里把什么比喻成迸发。
生:把两个类同的事物相似比较,比作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
师:同学们在这句话里期实充满了作者对福楼拜的崇敬和赞赏。
那么好,请你读一读把莫泊桑对福楼拜无限的崇拜之情给读出来好吗?
生:读。
师:你们满意吗?
生:满意(不满意)。
师:有谁再来挑战一次。
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龙去带着这种赞赏来读读这句话吧。(读完)。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对福楼拜人物的了解,我发现刻画人物除了肖像、动作、语言等手法,其实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个不可替代的词,这样人物性格才能深刻,鲜明。
那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找找其他三个人物,试着找出你最喜欢人物描写的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的创作的影响。
在找之前,先听老师的要求:四人一小组,每个人去找自已喜欢的人物,语句、并做记号,但不可重复,剩余一个同学同时把他们三人的字词划出来。
(5分钟)。
师:谁先来说说。
你找的是谁?
左控:生:喘:与他爬了六楼层有关。
生:歪。一进来就——与他爬楼梯里有关。
生:他很少说话——大家讲,沉默。
师:从这里你那些词用得准确?
生:压、抓、所、歪、动词。
师:如何透,如何听。
生:细心、总是。
师:这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寓言、温和。
师:哪些地方还表现他的温和?
生:声音总是很平静。
生:当一种……等动一下大腿。
别人很激动他也只是晃动一下大脚。
去排除是个温和的人之外还是什么样的人?
在左拉的性格中除了温和,还有什么特点?
生:坚毅。
师:莫泊桑如何刻画出他的坚毅和聪慧。
生:聪慧:发达的脑门,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师:坚毅有毅力。
师:哪些词描写表现出他的坚定毅力。
生:坚毅:竖立的头发。
(读坚毅的句子)固执的面庞。
直挺挺的鼻子。
一刀切断的胡五。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喜欢小弗朗士吗都德的呢?他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
生:他是个很健谈的人?一来就……。
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本台廊。
师:同学先读读这句话……。
从中你还发现都德里个什么样的人。
生:从哪发现。
讲述这贪图享受寻欢作乐……讽刺口吻……。
生:他的头小……胡子尖。
捋(板书)。
师:这属于什么描写?
生:肖像。
生:他的眼睛……。
师:这里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切开、眯眼、射出。
师:可否把这几个词改一下:
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沉出一道里一样的黑光。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提示:这与后文中提到说都德是过度近视)。
左拉也是个近视者,但是莫泊桑找到的词都完全不一样。可否用把他们换一下。为什么?
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师:聪慧,左拉的眼中除聪慧还多了一分什么?
坚毅。
两把这两句话再进行对照着读读,试读他们的不同。
师:文章来的最早的人是谁?
生:屠。
师:他又是怎样的人呢?与福楼拜关系如何?从哪发现?
生:狂热的理想,醉心于这事业,博学多识。
博学:用一种——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醉心。
四、教师总结:
用上了肖像,语言,动作等手法来,同时,他非常讲究用词的准确性。
同学们,我们与其说福楼拜伟大,有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大文豪到他家来还不如是莫泊桑伟大,最精炼准确刻画出精刻的人物性格来。
五、作业:
现在我们也用尝试着用本文的描写人物方法做个小活动,“猜猜他是谁”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篇十六
教学内容:
欣赏《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准备:
录象资料、有关地球环境恶化的文字、图片、《森林与小鸟》的录音带、打击乐器(碰铃、响铃、双响筒、沙锤、三角铁、铃鼓)各种头饰。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摸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这一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做客,小鸟们要开森林大会!我们去参加,好不好?
2.(播放第一部分乐曲):师开始语言引导-----“在去的路上,我们听到(小鸟快乐的叫声),森林的早晨是那么(优美、宁静)。(小鸟)醒来了(它们唧唧喳喳像是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播放这一段音乐的时候,老师用柔和的声音,轻轻地朗诵,引导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3.师:小鸟真高兴,我们呼吸了新鲜空气,感染了它们的喜悦,我们和小鸟一起跳舞迎接黎明。(再播放第一部分乐曲)。
-这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听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新课设计。
1.情景导入:播放课件(一阵狂风,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垃圾到处都是・・・・・・・).鸟在哭诉:谁把我们的家毁了,我没家住,没水喝,我的兄弟姐妹死的伤的,呜呜・・・・・我的家变了一个垃圾场。
(出示录象资料,幻灯片:有关地球环境变换的文字,图片)。
这时候和刚才第一段音乐有截然不同的音乐与视觉效果,破坏的环境冲击着学生们的视线和心灵,起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们知道破坏环境的是人类自己。
3.师: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们说一说)。
4.师:同学说的都是对的,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5.师:(边说边放关于地球的图片)地球是我们的`妈妈,也是动物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她,对吗?现在我们来帮助小鸟也是帮助我们自己重建没好的家园,好吗?这时候让每个学生动手,布置(已准备好的道具)森林,河流,草地,花园,蓝天,白云,太阳等等。(课前,早已准备好、做好的花、草、树、鸟等各种手工作品,把它一一放在桌上,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美好的创作灵感),请每一位学生为森林添上一笔,摆上作品-----很快,森林焕然一新。(布置的时候播放乐曲)。
这部分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破坏环境,又怎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出示课件(开始播放第二部分乐曲):欣赏第二部分乐曲(分四个小舞曲听)让学生听完每一段圆舞曲,分组讨论说一说感受。
第二部分分四个小圆舞曲。
a)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一强一弱的力度对比更增添了。
俏皮的儿童情趣。
b)第二圆舞曲节奏变得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好像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c)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玄乐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联想起小鸟们懂得舞姿。
d)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
这部分主要讲出了主旋律的交替出现变奏,听完一小段分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四、互动部分。
1.让学生听第二圆舞曲,随着乐曲舞动,(老师做一些提示动作,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师:同学们,这四段圆舞曲好听吗?现在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哼唱其中二段圆舞曲。(多哼唱几遍,让学生熟悉并能很快一起哼唱主旋律)。
出示主旋律的谱子,老师用琴带唱。
(这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熟悉旋律,加深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乐曲,能分辨乐曲的变化,四段小圆舞曲中第1、2、4段都比较活泼,节奏欢快,第3段比较优美、抒情。听与唱的结合,加深学生对乐曲有了较深刻的印象,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师:今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不仅我们、动植物都为之而高兴,现在让我们同小鸟一起去森林游玩。小鸟们来邀请我们去参加森林庆祝“美好家园”文艺晚会。
3.到了大森林里,所有的学生戴上头饰(这时候播放全乐曲),老师象讲朗诵一样在把第一部分乐曲的含义说一说,当学生们听第二部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会扮演不同的动物,植物,在森林里嬉闹,欢舞,(游戏前把打击乐器分给一部分学生)有的学生用打击乐器给旋律伴奏,有的学生唱旋律,有的学生用竖笛吹奏旋律。
这部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也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理解乐曲。
总结:
师――通过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使我们对地球、动物以及对人类自身有了初步正确的认识:我们要善待动物-----我们人类的朋友,善待地球――我们赖已生存的家园。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才能真的爱护环境。懂得“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的道理!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歌曲《装扮兰色的地球》吗?(放录音)我们一起唱,一起为歌曲伴奏,一起拍手做律动。
(走出教室结束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