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分类中,我们会探讨一些与学习和工作生活等相关的新观点和新趋势。学会适应变化,是我们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必备的能力。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者写的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对酒原文及翻译篇一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
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表现出空虚渺茫之感。第一句“北湖南埭水漫漫”,诗人是把六朝兴废之感融汇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在此“一片降旗”成为六朝历代王朝末叶的总的象征。“降旗”的典故原来和石头城有关,但诗人写了“降旗”不算,还用“百尺竿”作为进一步的衬托。“降旗”“一片”,分外可嗤;竿高“百尺”,愈见其辱。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者是从“百尺”的高度来看历史,六朝中的一些末代封建统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可想而知了。
第三、四句“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是一个转折,诗人囊括六朝三百年耻辱的历史。从孙吴到陈亡的三百年时间不算太短,但六朝诸代,纷纷更迭,恰好似凌晨残梦,说什么钟山龙蟠,形势险要,是没有什么根据的。钟山即紫金山。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隐看来,三百年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先后定都于此,全都亡国,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屈复《玉溪生诗意》卷七)。前二句的“北湖”、“南埭”已经为下文的“龙盘”之地伏根,而“一片降旗”偏偏就高高竖起在石头城上,则更证明地险之不足凭了。“钟山何处有龙盘?”诗人用反问的形式,加强了否定的语气,真是一针见血的快语。这一快语之所以妙,妙在作者是带着形象来判断的。诗人对“龙盘”王气的`思考,不但扣合着六朝的山,扣合着历史上的“一片降旗”,还扣合着眼前的漫漫北湖;不但扣合着某一朝代的覆亡,还扣合着三百年沧桑。他的“王气无凭论”,实际上是“三百年间”一场“晓梦”的绝妙的艺术概括。诗作熔写景、议论于一炉,兼有含蓄与明快之胜。诗人巧妙地使典型景象的层层揭示与深切意蕴的层层吐露相结合。他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光山色,而隐藏在背后的意蕴,则是“龙盘”之险并不可凭。“水漫漫”是诗人从当今废景来揭示意蕴;“一片降旗”是从历史兴亡来揭示意蕴。“三百年来”则是把“一片降旗”所显示的改朝换代,糅合为“晓梦”一场,浑然无迹,而又作为导势,引出了早已盘旋在诗人心头的感慨“钟山何处有龙盘”的沉着明快之语,形成了诗的高潮。看来“龙盘”无处寻觅,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政权亦是如此。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对酒原文及翻译篇二
原文:
李复圭字审言,通判澶州。北使道澶,民主驿率困惫。豪杜氏十八家,诡言唐相如晦后,每赇吏脱免,复圭按籍役之。知滑州。兵匠相忿阋,挥所执铁椎,椎杀争者于厅事,立斩之。徙知相州。
自太宗时,聚夏人降者五指挥,号“厅子马”,子弟相承,百年无它役。复圭斥不如格者,选能骑射士补之。为度支判官、知泾州。始时二税之入,三司移折已重,转运使又覆折之,复圭为奏免,民立生祠。历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六转运使。浙民以给衙前役,多破产,复圭悉罢遣归农,令出钱助长名人承募,民便之。濒海人赖蛤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其税,分以予民。
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又欲澡前耻,遣别将破其金汤、白豹、西和市,斩首数千级。后七日,秉常举国入寇。御史谢景温劾复圭擅兴,致士卒死伤,边民流离,谪保静军节度副使。岁余,知光化军。张商英言:“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乃召判吏部流内铨,知曹、蔡、沧州,还为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卒。
复圭临事敏决,称健吏,与人交不以利害避。然轻率躁急,无威重,喜以语侵人,独为王安石所知,故既废即起。(选自《宋史·李复圭》)。
译文:
李复圭字审言。任澶州通判。契丹来的使者经过澶州,百姓负责驿事所用大多困乏。有大户杜氏十八家,假称是唐朝宰相杜如晦的后代,每次都贿赂官吏得以解脱,李复圭按照簿籍役使他们。任滑州知州。制作兵器的工匠互相忿怒争执,李复圭就挥动手中的铁椎,将争执的人在厅事上击杀,并立刻斩首。调任相州知州。
从太宗之时,就把投降朝廷的夏兵合为五指挥,号称“厅子马”,子弟互相承袭,一百多年来没有其他的人充役。李复圭斥退那些不合标准的人,而挑选善于骑马射箭的`士兵来代替他们。任度支判官、泾州知州。起初,租赋税收的收入,三司折扣已经很重,转运使又加以折扣,李复圭奏请免除,百姓们为他立了生祠。历任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六路转运使。两浙的百姓因服衙前役,破产的很多,李复圭把他们全部放回去从事农业生产,而让他们出钱帮助官府招募衙前差役,百姓们感到便利。沿海一带的人依赖泥沙地来生活,有权势的人家打算向官府纳税来占为己有,李复圭奏请免除他们的赋税,把土地分给了百姓。
熙宁初年,升为直龙图阁、庆州知州。夏人在边境上修筑营垒,并没有侵犯宋朝土地。李复圭贪图边功,派大将李信率领三千士兵,教授给他作战方略,让他从荔原堡夜间出发袭击夏兵,大败而归,李复圭把李信斩首,来为自己解脱罪责。又想洗刷前耻,就派另外的将领攻破了夏国的金汤、白豹、西和市,杀了几千人。七天后,秉常举全国之力入侵。御史谢景温弹劾李复圭擅自用兵,致使士兵死伤,边民流离失所,贬为保静军节度副使。一年多后,任光化军知军。张商英上奏说:“夏国谋划侵犯边塞的时间很久了,与攻破金汤之事正好遇上,并不是李复圭惹出事端。”于是召任他掌管吏部流内官员的铨选,任曹、蔡、沧三州知州,回朝后任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的身份知荆南,去世。
李复圭遇事处理敏捷果断,称为健吏,与人交往不因利害而退避。但是他的性格轻率急躁,没有威严,喜欢用言语冒犯他人,只是受到王安石的赏识,因此能够在被废黜之后马上起用。
对酒原文及翻译篇三
简析: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
对酒原文及翻译篇四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对酒原文及翻译篇五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
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
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
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
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
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
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对酒原文及翻译篇六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吹到二句: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清辉,指明亮的月光。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轻纨小扇:即纨扇。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在苍茫的夜色中,作者抬头仰望天空,中秋月圆,其景何其美好;然而他却触景生情,发此疑问。通过此句,我们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悲凉:日月轮回不断,春花秋月年年,这些都只会令他徒增烦恼;是因为佳人不在,如今的他形影相吊么?“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不知哪里吹来的秋风,带来一阵芬芳;月亮的清辉笼罩了周围寂寞的空气,如同冰雪一样寒冷。此句是写景,却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寒冷的是清辉还是他那颗受伤的心?回想往昔,那“一生一代一双人”,曾经花前月下,欣赏这良宵美景,“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只影而今,物是人非,在这如同旧时的明月下重拾往事,只会令他“填膺百感”。
词的上片写现实,现实是充满了悲凉,其情之苦,足以震憾一切感性的心灵。用“冰轮”喻明月,用“雪”喻明月的清辉,更增加了意境的清冷。“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此句道出了作者“尽成悲咽”的缘由:原来是故人不在,作者在思念他的亡妻;然而“明月不谙离恨苦”,偏要打动他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叫他情何以堪。
下阙写词人仰望明月忆及往事。“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明月下,芳丛里,词人与心上人嬉戏,游玩,虽然并未着墨描摹具体情状,而梧桐叶的缓缓飘落中,纵情的欢笑声,亲昵的嘶闹声,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闻,其人之天真烂漫,其情之亲密无间,已不言自明,词人对故人往事的深深思恋,直抵人心深处。只是光阴荏苒,轻纨小扇轻摇又摇走了几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只剩下词人中宵独立,“填膺百感”,而明月还是当时的明月,清辉未减分毫。中秋月光照耀,本该是众家欢聚之时,容若心中却荒凉如大漠。吹裂紫玉萧也难散愁心。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对酒原文及翻译篇七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对酒原文及翻译篇八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翻译。
晚问风来,吹响了护花铃,碧山亭里正满怀愁绪的人听不得这般铃声,而泉声雨声也交织而来,更让人无法承受。
你行踪不定,音讯全无,我百无聊赖,愁绪无法向关心自己的人诉说。连梦够也总是模糊不清,又何必把梦早早催醒呢。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又名《太清引》《腊前梅》,双调四十九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
花铃:即护花铃。
无凭踪迹:踪迹全无,难于寻觅。
无凭:无所凭据,即无法寻找。
创作背景。
这一首《太常引》,没有确切时节,没有确切地点,多次查阅资料亦是无果。于是,后人只能旁证推测,这应是纳兰离家夜宿别处而发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虽然是容若无聊之时所写,但所写的内容依然离不开一个“愁”字。“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在夜晚起风的时候,吹动了护花铃铛,在碧山亭里的人听到了这铃声。远山之中,小小的亭子中,站着一个满怀愁绪的人。他独自想着心事,忽然听到风吹动铃铛,发出声响。那声响如此孤寂,简直要比独站山中还要孤寂。
这是容若心事的开头,他站于亭子中央,沉默望山,郁郁往事缠绕在容若心头,无法散去。本就十分忧愁,偏偏还听到了那孤寂的铃声,更是愁上添愁,更何况这山中的泉水声、雨声相互夹杂,混杂到一起,更是让人不忍去听。
“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这是一句写实的词句,更是一句无可奈何的阐述。但是词人却无处可躲,世界之大,无处清静。容若有着独一无二的才华,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但他不为所累,想要遗世独立,可是照此看来,他如何能够独立,所谓的独立,不过是出世者自说自话的一个圆满的谎言罢了。
容若这首词,上片是写山间声响,下片则是开始了对现实的抒情。“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自己的心究竟能告诉谁。“无聊心绪”,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一个天真忧郁的男子,在最好的年华,却是已经往事萦怀。
只怕只有这世间难得的真情,会让他动心,在春日里,容若只身立于山中的亭子下,看着远山,听着寂寞的声响,伤怀。仅此而已。容若就是这样,简单地生活着,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都不需要理由。
“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这份忧伤或许入梦可以缓解,但是那山中的响声,又生生地将梦叫醒。找不到一个毫无烦忧的地方,这也是纳兰疑惑的地方。
对酒原文及翻译篇九
原文:
萧复,字履初。生成里,姻从豪汰,以服御舆马相夸,复常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以清操显。广德中,岁大饥,家百口,不自振,议鬻昭应墅。宰相王缙欲得之,使弟紘说曰:“以君才宜在左右,胡不以墅奉丞相取右职?”复曰:“鬻先人墅以济孀单,吾何用美官,使门内馁且寒乎?”缙憾之,由是废。数岁,改同州刺史,岁歉,州有京畿观察使儲粟,复辄发以贷人,有司劾治,诏削阶,停刺史。或吊之,复曰:“苟利于人,胡责之辞!”久乃拜兵部侍郎。复尝言:“艰难以来,始用宦者监军,权望太重,是曹正可委宫掖事,兵要政机,叵使参领。”帝不听。又言:“陛下厥初清明,自杨炎、卢杞放命秽盛德,播越及兹。今阽于危,当惩乂前败。”杞对上或谄谀阿匼,复厉言:“杞词不正!”帝色胎,谓左右曰:“复慢我。”因诏复充山南、江淮、湖南、岭南等道宣抚、安慰使。初,淮南陈少游左附李希烈,而张镒判官韦阜杀郊、陇叛卒,不应楚琳。复还执政,建言:“陛下反正,功臣已贵矣,唯甄善汰恶为未明。少游位将相,首臣贼,皋名浅官下,独挺挺抗忠。如以皋代少游,则天下暸然知逆顺之理。”帝许之。复出,中官马钦绪揖宰相刘从一,附耳语,既而从一密谂复曰:“有诏与公议向所奏,不欲李勉、卢翰闻知。”复曰:“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令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度以生赏政由是数。”从一以闻,帝不悦。复辞疾上政事,许之。贞元四年卒,年五十七。(节选《新唐书·箫复传》)。
译文:
萧复,字履初。出生在外戚之家,姻戚从亲豪奢,大家以服御车马互相炫耀,萧复常常穿着破旧脏污的衣服,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刻苦学习,不是名人和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就不和他们交往,以节操高洁而著名。广德年间,发生大饥荒,一家百口人,不能自养,商议卖掉昭应别墅。宰相王缙想要得到它,派弟弟王紘劝说道:“以君的才华应该在皇帝左右做官,何不将别墅奉送给丞相以获取高官?”萧复说:“卖摔先人的别墅是用来救济孀妇孤子的,我怎能为了高官,使家人受饿受寒呢?”王缙由此怀恨他,从此他迟迟不得晋升。几年以后,改任同州刺史,这年歉收,州中有京畿观察使储存的粮食,萧复就开仓借粮食给百姓,有关部门弹劾并给他定罪,下诏削除品阶,停任刺史。有人劝慰他,萧复说:“假如有利于百姓,责任有什么可推卸的!”很长时间后才拜授兵部侍郎。萧复曾经说:“自从国家有难以来,开始用宦官监军,他们权势太重,这些人只可委任宫禁事务,军政机要,不要让他们参与统领。”皇帝不听。又说:“陛下在位初期政治清明,自从杨炎、卢杞违命败坏皇上的盛德,流亡迁转到这种地步。如今濒临危亡,应当惩戒先前的败政。”卢杞对皇上有时谄谀迎合,萧复厉声说:“卢杞言词不正!”皇帝脸色惊变,对左右的人说:“萧复怠慢我。”因而下诏让萧复充任山南、江淮、湖南、岭南等道的宣抚、安慰使。当初,淮南的`陈少游依附李希烈,而张的判官韦皋杀死了邠陇的板兵,不响应李楚琳。萧复回朝执政,建议说:“陛下功臣已经显贵,只有存善去恶做得尚不明显。陈少游位居将相,首先臣服于贼兵,韦皋名低官小,独能正直忠烈。如果使韦皋替代陈少游,那么天下人就能清楚地知道逆顺之理了。”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萧复退出,宦官马饮绪向宰相刘从一作揖,靠近刘从一的耳朵说了一些话,接着刘从一秘密劝告萧复说:“有诏与公商议先前所奏之事,不要让李勉、卢翰知道。”萧复说:“朝廷大事还应当和公卿商议。如果李勉等人不称职,应当罢免。既然是宰相,而商议事情可以单独避开他们吗?如今和公这样做或许可以,只是害怕渐渐成为常规,朝政由此衰败。”刘从一告诉皇帝,皇帝不高兴。萧复以有病为由辞让宰相位,准许。贞元四年去世,终年五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