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回顾通读整篇总结后,要进行仔细的修改和润色,确保语句通顺,内容连贯。下面是一些关于提升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经济师篇一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此种情况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省(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标准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情况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下列情形下,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也就是说,不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要支付经济补偿。只有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若是劳动者提出要求,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的;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解除合同后双方都要履行义务
2.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3.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两年备查。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劳动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经济性裁员通指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原因,为改善状况而辞退成批劳动者的情形,它是用人单位行使解除劳动合同权的方式之一。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允许用人单位在一定条件下解除劳动合同,如英国《雇佣权利法》规定:在企业关闭或者企业对其人员确需减少时,用人单位可以经济性裁员。我国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也允许一定条件下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但是,裁员要符合法定的要件,并严格遵循相应的程序规定。
一、裁员的实质要件
准定为:出现亏损,已采取“停止招工”、“清退劳务性用工”、“降低工资”等全部措施满半年仍然亏损,且生产经营状况无明显好转的状况。3.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实践中,有一些客观经济情况发生变化需要经济性裁员的情形,如有些企业为了防治污染进行搬迁需要经济性裁员的,也应当允许。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第二十七条仅把可以裁员的条件限定为“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和“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两种情形。相比之下,劳动合同法大大放宽了经济性裁员的实质性条件。这更加符合设置经济性裁员制度的本意。
《经济性裁员的经济补偿》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经济师篇二
摘要:近几年,中国电网企业的步伐加快,发展迅速,电网系统的运行电压等级、网络的规模也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6个跨省规模的大型电网,形成了保证长距离输电的完整电网网架。
文章从电网企业业务范围出发,以投资、财务管理为基点,结合目前电网实际状况,围绕电网企业现有的管理和电网发展趋势所产生的矛盾,阐述了目前电网企业在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想法。
关键词:电网公司;投资;经营;成本。
一、电网企业的业务。
电网,全称为电力网,是电力系统中将发电设备与用电设施联系在一起的设备设施的统称。
它处于输送电能与分配传输电能的中间一个环节,而它的组成部分主要有变电所、送电线路、配电线路以及配电所,并联结成网。
近几年,中国电网企业的步伐加快,发展迅速,电网系统的运行电压等级、网络的规模也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六个跨省规模的大型电网,形成了保证长距离输电的完整电网网架。
而中国主要的电网企业主要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企业的业务以这两个公司为例,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地区对区域电网进行投资、建设以及经营管理,同时经营跨区域输变电以及联网工程,进行电力相关的销售业务,兼顾国内外融资及投资的业务,以及外贸、跨国合作、外包工程与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等等。
在电网企业中,经济管理行为决定着实体投资建设,而实体的建设又影响着企业的效益。
两者互相制约、相辅相成,具有一套合理的经济管理政策,指导正确的投资决策,才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以南方地区为例,在沿海地区,整体面临着供电紧张、缺乏的局面。
有市场需求、内地、西北地区具有相当规模的装机容量,因此,电网企业自身的投资行为不仅限制了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发电企业和市场。
而在北方,近年来内蒙地区发电企业增长迅速,而原有的输配电线路及相关设备不足以支撑庞大的电力输送。
由于输电通道的等级和规模现状,限制了企业的收益。
而各地发电企业的机组也未能全部投产运营,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另外,电网企业的主要成本有:上网电价、线路及设备的投资、输配电过程中的损耗。
作为企业投资,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收益最大化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三个因素中上网电价为不可变成本,在同等输电电压等级的条件下,线路设备投资、损耗和输送距离成正比。
因此科学地管理输配电网络,规划经济、合理的电力资源调度方案非常重要。
具体操作为:一是对电网企业所属区域内负荷中心归类、分析,得出其需求量及增长率。
二是根据市场的分布和需求量,结合发电企业的分布和装机容量,制定短捷、科学的电力供应网络,并预留适当的发展空间。
三是在技术可行、可靠、安全的基础上,根据输电距离采用不同等级电压输送,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和投资的综合成本。
四是对现有陈旧的输、配电线路及设备进行整合、优化,提高输送能力。
另外,电网工程的投资应充分考虑资源消耗对电网将来的影响,快速发展对电网企业而言是把双刃剑。
企业要进行成本、利润双指标监管。
达产同时,更要对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及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性和快速转变发展方式所产生的困难有足够的预测。
目前电网规划主要以技术和市场需求为原则,未能考虑到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全面可靠的综合经济分析,是不合理的。
面对新技术,应对区域内的电网根据市场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合理确定电网的发展速度。
避免过高的标准而产生过高的一次性投入所带来的风险。
第一,财务管理外部环境。
一是电网企业的高效运行需要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支持,而中国的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普遍陈旧落后,需要更新加强。
二是电网企业外部的财务监管力度需要加强,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
三是国际化和规范化的财会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中国电网企业的财会制度需要与国际接轨。
第二,建立新的财务管理制度。
电网企业是成本集约型及资金密集型企业,其中成本与效益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把加强成本与资金管理放在首位。
完备的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仅包括了预算、成本,同时也注重资金、资本及风险三大模块。
充分与企业内部各管理机制相配合与协调。
一是建立完备的预算制度。
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要遵循所有收支均有预算的原则,并且有记录和凭证为据。
同时,为了确保预算的准确性,要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而且对预算方案进行定期的跟踪及分析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
同时对预算人员应该进行一定的考核及奖惩制度。
二是建立统一的融资政策。
统一的融资政策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将资金统筹合理分配,从而避免企业存款或贷款过高的现象。
具体做法是在运营的过程中实行收入支出的集中管理,明确各级层的财务管理权限,贷款时由总部向银行进行贷款,统筹分配,从而降低成本,定期进行资金分析,及时调整,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
三是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要根据电网企业的类别择优选择,同时要结合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区域,制定合理的价格。
四、电网企业管理的注意事项和发展。
第一,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风险和控制。
电网企业作为以输、配、购和供电为业务的行业,具有风险大、难管理的特点。
其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其中包括市场、财务、技术及其他方面的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指电网企业在购电、供电时,以高成本经营使生产效益降低甚至发生无效益和亏损的情况,其原因是没有形成合理的购买价格,最终导致相关产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要想控制市场风险,就要求,在电网建设之前对地域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进行正确的投资,同时与发电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
二是财务风险,指在电网企业经营过程中,由预算、管理等多种因素,造成企业投资收益、贷款偿还以及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科学的财务管理,全面合理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是电网企业成功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技术风险,指的是由于错误或不可行、不成熟、不稳定的技术对企业在输、变、配电的过程里造成的企业运营和利益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电网设计时,应该进行多方案的比较选择,不仅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价,也要进行技术可行性评价及其他方面的综合性评价。
四是其他风险,指的是自然灾害及政策等方面的风险。
避免这一风险的方法是,要掌握和了解国家及地区的政策法规,了解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其他因素对电网的影响,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这些方面的风险。
经济师篇三
曾经的我很傻,任何钱不重要,只要一个人快乐幸福就好了呀,年龄越大,生活狠狠打了一巴掌。
曾经新闻上爆料:养一个小孩多费钱,曾经的我从来不在意,感觉正在恐吓大人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婴儿期过来的,长到20多岁的成年人,还没有真正实现财务的自由,可我们从上起到大学,我们每个人眼睁睁看着,父母得多努力,才可以让普通家境的我们有了一个上大学的机会,特别是处于农村生活的我们,我们见证了父母辛勤劳动的汗水淋湿了衣袖,汗珠子掉了多少半,都浸湿每一亩的大地。
现在如果问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赚钱。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了钱,好像生活中所有的麻烦就少了一大半,小孩有了钱,可以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大人有了钱,可以不再为生活奔波,解决家庭的开销,还可以提高生活的质量;老人有了钱,可以不用看子女脸色,有最舒适的住所,财务更自由些。
我无时无刻都在想:我要有多努力,我还有多久可以毕业,我多久可以让我的父母过上无忧的生活。
我有时抱怨中国教育体制的的不公平,我更埋怨自己的不努力,不优秀才让我的家人为我这么操心;换一角度,我真的害怕以后我的工作薪资不够养活自己,更别提照顾我的父母,我的家人们。
因为年纪的关系,我也害怕自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依旧孤孤单单一个人,碰不见中意的人,因为农村这个环境,我不得不放弃我的追求,为了外人异样的眼光,为了父母,长辈安心,而不得不委屈自己。
有时想想,看看身边的大哥哥,大姐姐,下意识想到了自己,但我内心下决心一定不要过这样的日子。
经济的限制,眼光的局限,让我们每个像我一样农村学习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有些残忍,可就摆在眼前。
所以说,我们永远不知未来的路有多艰辛,可我们只能勇敢前行。
经济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动力。作为成年之后的我们,我们必须要提前想到前面的未知,提前做好一切的规划,又随时接受“计划不敢变化快”的勇气。
作为子女,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就不可以自私,我们要为我们的父母,疼爱我们的长辈考虑现实嗯状况,我们所面临最实在的经经济问题。
可我们还是得学习,多学习一点,我们以后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才可以给父母更大的依靠。
赚钱很重要,对于小地方出生的我,从小就有赚钱的重要性。因为父母,亲人已经把全部的心血,和力量都放在我们子女身上。有的人一辈子都在为钱发愁,有的人一辈子都在用微薄之力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而有的人有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够我们应该有的经济。
有的人因为钱放弃了更好的生活追求,有的人因为钱而变得自私冷漠,而有的人因为钱放弃了自己坚持已久的原则和底线,而我们始终还是对生活有很大的期许的。
正因为经济是基础,我们才每个人都希望把基础打得更牢固些,更稳定些。才可以追求更重要,更有意义的生活,生命本来就脆弱,每个人赋予它不同的职责和作用。
经济师篇四
为响应福建省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文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深刻学习低碳精神,我们通过网上学习培训平台以自主学习考试来进一步增强自我的低碳环保意识。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对低碳经济最初的认知源自2008年初的“限塑令”,对于习惯拿个钱包就上街,大包小包塑料袋往家提的家庭主妇而言,在“限塑令”刚开始实行时真的相当不习惯。但也就在媒体轰轰烈烈的宣传和辩论中渐渐适应了随身携带购物袋的生活,觉得自己每天步行上下班,生活中几乎不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应该还算比较环保了吧。经过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学习才发现自己离真正的环保还差得远着呢。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川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人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义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如我国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诸如电力、烟草、钢铁、矿业等行业均是需耗费巨大的碳、油、电资源为代价而发展,由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我国深受其害,酸雨、光雾、天灾不断,高碳经济虽然带来了一定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污染却给人民带难了深重的问题与困难,在治理污染中我们也损失了许多经济发展速度,如何能在低消耗、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无污染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全体人民思考与讨论。
真正的低碳循环经济应该是5r,也就是包括了recycle{回收}、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refuse{拒绝}、repair{修理}这五项,而我们所做的基本上只是减少,其余四项还做得远远不够,而且仅限于日常生活中,而工作中的循环和低碳观念几乎还是空白的。
通过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理念之后,结合我自身的生活以及教学工作,我认为在今后应予贯穿低碳经济的思想:
1、让学生把握一些恶化环境因素如酸雨的形成原因、治理方案,养成自觉低碳消费行为。
2、让学生养成“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新原料思维观。
3、让学生学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自觉进行低碳生活的方式与途径。
4、教育学生自觉学习,努力上进,创造性地发展我国能源体系,完善能源使用机制,积极为我国的发展与壮大贡献知识与力量。
同时我也将在今后生活中,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追求低碳生活,践行循环经济,用自身行去为实现低碳目标努力,如使用节能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洗菜的水冲洗厕所,少开车多步行,手机不充电时充电器完全拔出,电视不看就不处于待机状态等等。
我深知,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也是我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国际能源署也因此预计,到2015年,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的大国将会是中国。人口基数多是压力也是动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愿自觉的选择低碳的生活,哪怕一年一个人减少0.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加起来就能减少1.3亿二氧化碳的排入,那是多么可观的一个数字。低碳生活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态度。不管能力有多少,做了就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大课题和任务。
经济师篇五
20**全球金融海啸,中小企业一片恐慌;20**中国成功“保八”,业界谈论“后危机时代”。时至20**年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期待什么,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近期公开表示:“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是中小企业,保证20**年8%的gdp增长也靠中小企业的拉动。”毋庸置疑,占中国企业总数99.8%,提供75%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是成为支撑经济、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解决好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维护中国经济整体的稳定至关重要。而信息化需求状况往往能前瞻性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走势,从相关调研数据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一、转型调结构,需it系统培养“未来竞争力”
在这次影响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一部分企业倒下了,一部分企业经受住了考验,严酷的现实向这些挺过来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他们更加明白要想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的支持,更需要自身实力的加强。新年之初,记者走访部分中小企业主,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在增强自身能力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6、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往往“重引进轻消化”、“重硬件、轻软件”。
综合而言,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在信息化方面的长期落后和缺失,缺乏将现有技术、资产和商业价值融合起来的综合能力,更缺乏战略性的管理优化目标,即构建一个整体框架,通过正确的it策略和执行来长期维持并指引业务发展,获得面向未来的竞争力。一位小企业老板表示:“以前总觉得上不上信息化生意照样做,现在转向内需后客户数量变大了,国内市场结构也很复杂,不上就无法支撑业务发展。”
二、57.6%的中小企业还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
我们发现,中小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解决四个问题,市场与营销,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产品与研发。其中个体商户对于市场与营销及企业管理的需求最旺盛,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营销渠道及企业管理都已经具备一定水平,需求降低,争霸市场的主要手段向产品研发及客户关系管理转移。据悉,中小企业中57.6%的企业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其中99%为个体工商户。
三、20**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四大趋势。
综合来看,20**年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总体上将表现为四个趋势:
1、对通过信息化助力业务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显现,经过了经济危机中小企业将更加精打细算,它们希望购买到的it产品能对企业业务发展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从而节省额外的开支。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用户将更加看重超越it硬件设备之外的附加价值。这些附加价值可能是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软、硬件产品组合,能直接给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价值。因和业务挂钩,也要求it厂商对用户业务特点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2、中小企业将更加关注产品维护及服务等隐性成本,很多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it技术人员,it设备后期的维修也就成为了另外一项不得不考虑的开支。因此更多的中小企业将更倾向于选择能提供便捷、专业的服务,并能有效降低服务成本的厂商。
3、看重品牌,倾向一站式采购。金融危机导致一些中小规模it厂商受到冲击,面临着退出市场竞争的危机。而随着知名厂商产品价格的下调,中小企业市场也出现了“马太效应”,譬如“南金蝶、北用友”已明显与其它厂商拉开差距,更多的企业将考虑选购具有品牌优势的产品。
4、原本处于信息化底端的小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将更关注修炼内功,通过优化企业管理及寻求更多商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意识将增强。
市场调查给了我们更多的业务指引,从企业需求入手将成为任何新技术的唯一出路,信息化是服务产业,也需人性关怀,未来一年信息化将成为中小企业保八增长之关键所在。
经济师篇六
关于市场这个知识点的话有两个小点:一个是含义,只需简单的知道和了解市场的含义有两层,狭义的指的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指的是有形加无形的市场;另外一个是市场要素,换言之就是市场由哪些部分所构成,这个知识点在重庆是一个比较高频的考点,要求学员务必记住市场有四个要素:市场主体(商品生产者、商品经营者、商品消费者和有财务分配权的政府管理机关);市场客体(有形的商品加无形的商品);市场行为(购买行为,销售行为,竞争行为);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这个知识点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具体如下:第一,市场经济的含义(常出判断题);第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常出判断题或单选题);第三,市场经济的三规律,四大机制和五大功能。
这一部分内容总的来说比较简单,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的考点知识是: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得到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是一个重要的多项选择题的考点。其实这个知识点主要就是在对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有哪些不同之处,要求考生记住有以下不同之处——赖以存在的所有制结构不同;经济运行的目的不同;分配方式不同;宏观调控的作用不同。第三,这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希望各位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也可以去找到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争取能够早点上岸。
经济师篇七
区域经济合作分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前者指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后者则指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区域经济合作分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前者指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后者则指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目前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另一种是国际城市圈或都市带。前者是一种比较紧密型的合作,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后者则是一种松散型的合作,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一)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之间比外部世界设置较少的贸易限制或删除贸易限制,创造某些合作因素等方法,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广泛流动,从而实现各成员体产品资源和要素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或状态。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合组织。
(二)国际城市圈或都市带。
国际城市圈又叫大都市连绵带,简称都市带或城市圈等,是指由若干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地域共同组成的紧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体,同时也是人口和产业的密集区或一体化区域。
目前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了国际大都市带的要求。它们分别是纽约都市带、东京都市带、伦敦都市带、巴黎都市带、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带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带。
a.优势互补。
b.互惠互利。
c.前店后厂。
d.强强联手。
【答案】c。
1.
经济知识:事业单位经济学常识——失业是什么。
2.
经济知识:两组易混淆经济学名词。
3.
经济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公司的分类。
4.
5.
管理学:行政职能考点。
经济师篇八
本文阐述了非市场经济地位与入世议定书第15条的基本内容,详细解读并分析了入世议定书第15条条文,提出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可获性:尽管中国只有在证明自己是市场经济体从而不适用第15条后才能享有市场经济地位,但自动适用第三国价格的做法无论如何必须应予终止。为维护我国的最大正当利益,中国应积极主动将相关不尽适宜的做法一并诉诸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寻求国际法律的公正裁定。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究其根源,外界大多将之归因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简称“入世议定书”)的第15条——中国在该条中做出了十五年的非市场经济承诺。尽管外界更倾向于将该条解读为是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定性,但实际上入世议定书第15条仅仅是反倾销这一特定领域内有关技术操作问题的规定,而并非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条款。根据该第15条,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在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和/或反补贴调查时,除非该企业能够证明其所处产业满足和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否则该反倾销发起国有权直接使用替代国的价格进行倾销的认定和倾销幅度的计算。“非市场经济地位”仿佛是一把悬挂在中国出口企业项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客观上鼓励了一些发达国家将其作为贸易保护的绝佳粉饰手段。根据《关于执行gatt1994第6条的协定》,进口国当局在决定某进口商品存在倾销与否时,应当将该商品的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对比。对来自市场经济国家的商品来说,反倾销当局通常会参考该出口国国内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其商品的正常价值;但是对于不享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而言,国内价格无法作为正常价值之参照,因而反倾销发起国将选择一个具有可比性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价格作为正常价值。替代国价格法抹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秉赋上的比较优势,而且由于反倾销当局在遴选替代国时拥有非常广阔的自由裁量空间,因此来自该等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企业通常会被有关当局认定存在大幅倾销,并对其征收数额巨大的反倾销税。
二、入世议定书第15条条文分析。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争,与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的理解及适用息息相关。那么该条文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尽管条文赫然在案,而美欧日等国却仍然枉顾契约精神、“明目张胆”地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表示不予承认呢?实际上,入世议定书第15条是有关反倾销及反补贴的内容。其中第15(a)条规定的是wto成员国在对来自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和/或反补贴调查时应予作为参考依据的正常价值。根据该第15条,如果中国生产企业可以“清楚地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均满足和符合市场经济的认定条件,那么就适用中国国内市场价格进行比较。但如果中国生产企业不能清楚地证明或无法证明,那么进口国有关当局就可以“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亦即进口国有关当局有权直接采用“第三国价格”。与此同时,上述第15(a)条的适用整体上受到入世议定书第15(d)条的限制;根据第15(d)条,入世议定书第15(a)(ii)条规定的替代国价格法仅在过渡期中予以适用,在中国入世15年后必须终止适用。然而尽管第15(d)条有非市场经济承诺十五年到期终止的规定,该条第一句却同时规定了“由中国根据进口方的国内法,证明自己是一个市场经济体”。这正是美欧等国据以“光明正大”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所谓根据之一,因为根据第15(d)条第一句话的字面文义,入世议定书第15条(d)款确实仅仅表示在以后,禁止反倾销发起国再径直适用市场经济替代国之价格来展开倾销的调查、认定和惩处,但第15(d)条也的确没有规定中国入世15年后可以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即中国是否具备市场经济地位,仍需要中国在反倾销个案中自己证明。由此可见,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实际上是有关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的解释之争。从条文的字面含义上来看,入世议定书确实没有强行要求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国必须在20之后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自动地予以承认和认可,wto成员也不负有任何承认中国具备“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定义务。故根据世贸组织的相关法律规则,在非市场经济承诺期届满之后,中国需要根据相关进口国的国内法自己去证明可否享有以及能否享有“市场经济地位”。
“市场经济地位”其实并非经济学意义上的一个普遍标准,只是一国为进行反倾销中的价格比较和确定倾销幅度而制定的技术性规则,并且无需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政治认可。替代国价格法实际上是专门设计来针对中国,因此更多是出于贸易保护目的,以使中国成为反倾销反补贴的主要对象,从而遏制中国出口,保护本国产业。笔者认为,这场市场经济地位之争实际上是法律之战,既然目前美欧日等国极力试图通过第15(d)条的法律解释来做文章,拒绝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那么中国只有坚决拿起国际法武器坦然面对,才更有胜利的把握与底气。美欧等国利用法律解释上的技术手段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虽不甚光彩,但笔者拙见并未违反契约精神。因为根据入世议定书第15条字面规定,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确实并不具有自动获得性,相反中国必须按照相关世贸组织成员国国内的法律法规证明自己已经具备市场经济条件,才可以享受市场经济待遇。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根据第15(d)条规定,无论欧美国家是否承认中国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以替代的市场经济国的价格作为正常价值参考的做法,均应自年12月11日起停止适用。这就意味着,如若美欧等国在今后的反倾销调查中仍径直采用第三国作为参考价格,而毋论中国能否证明自己具有市场经济地位,那么这无疑将构成对入世议定书的违反。综上,笔者认为,尽管中国只有在证明自己是市场经济体从而不适用第15条后才能享有市场经济地位,但自动适用第三国价格的做法无论如何必须应予终止。此外,笔者还认为,中国在证明自己是市场经济国家方面可能面临一定的障碍,因为无论各成员国对市场经济标准的界定、还是中国能否依据这些标准证明自己确实是一个市场经济体,进口国均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仍旧取决于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同时,由于条文未明确排除以其他价格衡量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因此,如果中国无法证明其依据进口国国内法具有市场经济地位,那么wto成员方完全有可能在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选择适用其他价格方式来衡量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
四、结语。
截至目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十五年,并且根据入世议定书第15条之规定入世的15年过渡期已经届满,因而世贸组织成员国今后在对中国企业采取反倾销和/或反补贴措施时,理应终止适用“替代国”之价格。然而可惜的是,美欧日等国在这一大背景下仍对中国为市场经济体这一既定的`事实拒不予以承认和认可。虽然我们说这种做法并未赫然违背“条约必须信守”的契约精神,但实质上这种行为的的确确是这些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既得利益、保护本国已丧失竞争力的产业的噱头。这不但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也与世界经济合作与开放发展的大趋势相悖。同时,也反映出目前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的一面以及发展中国家在运用国际法武器方面的稍显薄弱一面: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着国际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发展中国家一旦在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下胜出,它们就伺机寻找漏洞、通过技术性手段来解释和改变规则。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承诺条款已然到期,尽管部分发达国家仍试图通过对第15(d)条进行一些技术性解释来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笔者坚信中国贸易回归wto正常规则轨道之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应当坚决敦促和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方务必牢牢地遵照入世议定书第15条之规定,取消在对中国生产企业发起的反倾销和/或反补贴调查中的替代国做法。如若不然,为维护我国的最大正当利益,中国应积极主动将相关不尽适宜的做法一并诉诸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寻求国际法律的公正裁定。与此同时,笔者认为,中国应该继续保持改革开放的定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只有具备和西方国家旗鼓相当和能够真正平等对话的地位之后,才无须再恼火西方的反倾销等种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才不用再付出巨大代价忍辱负重以期获得平等贸易地位,才能够在未来全球经济体系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经济师篇九
唐政摘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产生后,相继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内容有交叉,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的侧重点、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相关条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国内外的生态经济学家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三)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2、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6).3、韩锦芳.试论绿色经济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4).4、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5、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4.6、陈建国.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2000(7).7、费平,卢风.生态经济与市场激励机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