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种人类感情的表现,是一种能使人产生强烈情感和依恋的感情。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和无关的内容。以下是一些专家们总结的成功经验和实用技巧,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一
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2,专心听讲。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学习的大敌。
3,会听门道。
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
课堂上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二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作文训练。而如何抓好小学生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不少同仁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陈旧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已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本人也不断摸索和实验,认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写结合,从读中学习写作。
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思想、想象表达出来。而如何把自己的作文表达清楚,必须有良好的方法,方法的来源是始终离不开对书本广泛的阅读。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作文的指导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要通过对范文多方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慢慢领会得到写作的方法。换言之,只有通过阅读,学习了名家名篇的主体构思和布局谋篇,领悟了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及其表现形,并把从学习中自己阅读课文时领略到的表达方式加以运用,才能慢慢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在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作文时,就开始感觉得作文太难了。因此,小学生的作文教学首先要解除学生心目中的“难处”。想办法找寻到学生认为作文难的畏难情绪,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只有让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找到自己容易找并感兴趣的写作素材,这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了写作兴趣,学生心中才激起写作的动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逐步引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具备了这潜能,学生才能对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事和物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可将自己的喜闻乐见在纸上表露出来。
三、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开源拓流。
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见,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凡脱离了生活实践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无物且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课上,应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或实践活动。比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是“记一次家务劳动”。然而,如今的孩子真有多少人有过家务劳动的经历呢?在此,为了帮助学生灵活解决眼前的“无米之炊”这一难题,教师就得提前布置学生回家后先做一次家务劳动,并注意在劳动过程中认真感受。如此先安排劳动再作文,学生才感到有内容可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常安排课外活动(包括劳动)或者亲自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吸取养料,才可能获取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
四、训练学生由说到写,说写并重。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运用中,语言的正确表达比文字叙述更为广泛。为此,在作文指导课中,要坚持从说到写,说写并重。那么,教师应指导好学生组材,能把构思的内容口述出来,启发其他学生一起来参与评议,灵活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及时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训练逐渐完善,并能起到学习互补的作用,长期的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倡导作文自改,同学间协调合作。
当然,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是不可忽视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文章这一环节。要想让学生很快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并多多地教给学生自改的一些方法。让学生自改,要求学生尽量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通顺,把写得还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让学生尽量做到句子通顺,表达清楚。然后再由同桌或者三五人为一小组互动,遇到有争论的地方可以各抒己见,再想办法去说服对方以求达成共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文档为doc格式。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三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1][2][3][4][5][6]。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四
把世界变成银色的家。
冬天更像位天使。
舞动着优美的身姿。
跟大地谈着悄悄话。
风姐姐轻轻弹手中的琵琶。
歌声引来一群雪娃娃。
我们与白雪公主一起跳舞。
与雪娃娃手拉手玩起过家家。
我当爸爸。
她来作妈妈。
我们是幸福的一家。
点评:本诗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比喻贴切,富有形象美,比如“冬天像位魔术师/变出无数朵梨花/把世界变成银色的家”。“我们与白雪公主一起跳舞/与雪娃娃手拉手玩起过家家”,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五
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辩论可以探求真知真理,丰富知识底蕴;可以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可以磨练思维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中学生开展辩论是中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口语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生辩论赛,是展示当代中学生机敏、睿智的头脑、雄辩的口才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舞台,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的文化生活,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辩手的选拔。
辩手的最理想的条件是:既能够“论”也能够“辩”,既能够“说”也能够“写”。具体地说,辩手应该性格开朗活跃,思维开阔敏捷,逻辑严密,表达准确,语言精炼、有感召力。选拔的过程,可以先通过自己报名,他人推荐,然后开展小组辩论,班级选拔。这样不仅可以选出优秀的辩手,也促使全员参与,为辩论赛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辩手的培训。
辩手的培训可集中训练思维能力、知识结构、风度礼仪、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1、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是辩论的灵魂和基础。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对辩手的思维能力训练可集中训练他们的收敛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前者主要训练他们的分类能力、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后者主要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立性。
2、知识结构训练。要让辩手掌握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如三段论、归纳法、类比法、反证法;了解逻辑推理的典型错误,如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懂得驳斥诡辩的基本方法,如运用注解法来反驳偷换概念或论题,运用列举反例法来驳倒论敌以偏概全,运用以毒攻毒法制服机械类比等诡辩。
3、风度礼仪训练。仪态仪表方面,如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眼神、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面带微笑;手势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辩论要有高尚的辩风辩德。辩论赛不仅仅是口才的较量,更应学会尊重对手,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无需强求别人认同自己,应懂得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人品。
4、心理素质训练。辩手应具备成熟的自信、强烈表现欲、求胜心强、从容等心理素质;辩论中能控制紧张和急躁,避免冲动或压抑。
训练的方式有:集体听讲或讨论,单人独练或两人对练,正反演练互挑毛病,有条件还可以观看录像。
三、辩题的剖析。
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论点。2、要对辩题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3、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是指这个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最佳立论应该是队员感情认同、观众产生共鸣、评委认可的立论。
四、材料的搜集。
在确定总论点之后,接下来就是围绕中心搜集材料了。搜集材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广泛性:材料应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是纵向的: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可以是横向的: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宇宙的。2、新颖性:尽可能选择那些新鲜的、有趣的、感人的材料。3、典型性:选取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材料。4、多样性:可以是事实材料,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历史典故,也可以是民俗谚语。不仅要搜集本方论证所需的材料,也要搜集对方论证所需的材料,“知己知彼”,才会有备无患。
搜集的途径:有关注现实生活、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翻阅报刊文摘、查阅图书资料、上网络查询等。
五、材料的整合。
这里的整合是指对各个辩手手头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合。对于中学生来说,材料的整合这一步骤十分重要。中学生不如大学生那样能道会写,对材料的辨别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指导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整合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交流、熟悉、掌握材料的过程,通过整合把各个辩手手头零散的材料转变为整个辩论队的材料。整合的过程还是一个梳理思路的过程,材料掌握越丰富,论辩思路会越开阔;材料分析越细致,论辩思路会越清晰。要对材料进行分类,理清是对方的还是本方的,是进攻的还是防守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事实的还是理论的,是重点的还是一般的。然后对材料进行分配,哪些材料由哪位辩手使用。
六、辩词的完稿。
在辩论赛中,预定的辩词约占60%的用时。因此,辩词的质量将对整场辩论赛的胜负起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每位辩手陈述时间规定为4分钟,按一般的语速,辩稿字数大约在700—800之间。由于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因而每篇辩词都应精心地选材和组材,在谋篇布局上狠下功夫。具体要求是:要紧紧围绕辩题,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要重点突出,要做到首尾圆合,自然严密。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四篇辩词要有全盘考虑,注重整体配合。具体地说,一辩首先要破题,对辩题进行阐述,然后尽可能阐述本方的理由,尽可能限制对方的论述范围,做到攻守兼备,并亮出本方的观点,这是“起”。二辩则是“承”,紧接一辩,进一步申述本方的理由,巩固己方的阵地,进一步批驳对方的谬误,扩大进攻的战果。三辩则是“转”,由面到点,把辩论的方向集中到辩论的焦点上,在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上进行论证,突破重点、难点,这是攻坚阶段。最后四辩的总结陈词则是“合”,既要对本方的主要观点进行重申和归结,又要对对方的论述进行批驳或纠偏。这是收尾阶段。总之,四篇辩词,既要起、承、转、合,各司其职,又要前后呼应,浑然成一体。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六
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好比牛吃草反刍那样,吃的时候为了抢速度,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中有“夹生”或“生吞活剥”的地方,休息时,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细细地加以咀嚼。
尝试回忆的好处:一是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说明自己预习和上课的效果是好的。如果大部分回忆不出来,或关键的地方回忆出现中断,思路连不起来,就应当及时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上课的方式方法。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动脑筋思考。使学生的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使其显得突出、显眼、深刻,起到巩固强化记忆的作用。经常这样回忆,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能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三是能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回忆是学习成果的无声表达,如果表达不出来,自然会很着急地看书翻笔记,自觉地把遗忘部分作为重点来看。从而使看书和整理笔记有了明确的目的,提高积极性。
2.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不管你回忆起来还是回忆不起来,都应该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看教科书。丝毫马虎不得,要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因为这时已不是初次看书,而是在预习、听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以全面过目,重点思考。对前面环节中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必再花很多的时间,要在那些回忆不起来、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时间,直到彻底弄懂记住为止。
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果书上写不下,也可以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上的眉头或边角上。以便今后看书时,从这些地方迅速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之处。有的同学平时只重视做题目,而不重视看教科书,事实上,这是舍本求末。近几年高考和中考之后,有许多同学说:“都是书上的题目,太浅了,所以我未考好。”这些同学吃的就是不重视看教科书的亏。教师教书有句至理名言:“以纲(教学大纲)为纲,以本(教科书)为本。”同样,这对同学们的学习也是适合的。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七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作文训练。而如何抓好小学生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不少同仁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陈旧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已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本人也不断摸索和实验,认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写结合,从读中学习写作。
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思想、想象表达出来。而如何把自己的作文表达清楚,必须有良好的方法,方法的来源是始终离不开对书本广泛的阅读。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作文的指导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要通过对范文多方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慢慢领会得到写作的方法。换言之,只有通过阅读,学习了名家名篇的主体构思和布局谋篇,领悟了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及其表现形,并把从学习中自己阅读课文时领略到的表达方式加以运用,才能慢慢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在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作文时,就开始感觉得作文太难了。因此,小学生的作文教学首先要解除学生心目中的“难处”。想办法找寻到学生认为作文难的畏难情绪,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只有让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找到自己容易找并感兴趣的写作素材,这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了写作兴趣,学生心中才激起写作的动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逐步引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具备了这潜能,学生才能对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事和物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可将自己的喜闻乐见在纸上表露出来。
三、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开源拓流。
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见,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凡脱离了生活实践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无物且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课上,应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或实践活动。比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是“记一次家务劳动”。然而,如今的孩子真有多少人有过家务劳动的经历呢?在此,为了帮助学生灵活解决眼前的“无米之炊”这一难题,教师就得提前布置学生回家后先做一次家务劳动,并注意在劳动过程中认真感受。如此先安排劳动再作文,学生才感到有内容可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常安排课外活动(包括劳动)或者亲自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吸取养料,才可能获取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
四、训练学生由说到写,说写并重。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运用中,语言的正确表达比文字叙述更为广泛。为此,在作文指导课中,要坚持从说到写,说写并重。那么,教师应指导好学生组材,能把构思的内容口述出来,启发其他学生一起来参与评议,灵活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及时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训练逐渐完善,并能起到学习互补的作用,长期的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倡导作文自改,同学间协调合作。
当然,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是不可忽视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文章这一环节。要想让学生很快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并多多地教给学生自改的一些方法。让学生自改,要求学生尽量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通顺,把写得还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让学生尽量做到句子通顺,表达清楚。然后再由同桌或者三五人为一小组互动,遇到有争论的地方可以各抒己见,再想办法去说服对方以求达成共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八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九
以下定义开头这种技法开头就对某种现象、思想、事物等下一个有个性的定义,把自己的看法先声夺人的表达出来。
使读者不自觉地就跟着文章的观念走,逐步认同作者的看法,从而达到一种共鸣。这里的定义要新鲜,有独到之处。
如《珍惜》的开头:“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多而又最少,最慷慨而又最吝啬的是时间。”
再如《厚道人》的开头:“厚道人,是待人诚恳,做事诚实,能宽容,不刻薄之人。”这里对“时间”和“厚道人”的看法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可能读者的看法有不同之处,这就使读者想继续读下去看个究竟,然后和自己心中的观点作比较,从而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直切主题开头。
以直切主题开头这种形式又叫“开门见山”式,就是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解除文章中心。它的优点是入题快捷,不蔓不枝,利于读者把握文章中心、基调和思路.
如《生活中的一个好习惯》的开头:“我生活中有一个习惯,妈妈说这个习惯好。我比较文静,从来不在外面乱闯,要是让我在'玩'和'看书'之间挑一样的话,我一定挑选后者,这是我生活中的好习惯。”
又如《精彩的夜晚》的开头:“在乡村,最美的不是黎明,也不是盛夏的树阴,而是那美丽的夜晚。”这二篇文章都是直入主题,一篇说喜欢看书是我的好习惯,一篇说乡村的夜晚最美。
比喻性语句开头。
以比喻性语句开头这种形式开头使用比喻。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样既可以增强文采,又能说明道理,容易使读者接受。
如《学习贵在创新》的开头:“创新,是学习的生命力。它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放射出万丈光芒,引导人们不断前行,并且走向成功。”
再如《读父亲》的开头:“父亲是一本饱含哲理的书,在书页间流露着伟岸、正直,每一字每一句都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很小的时候我就在读他。虽然我谈到的只是很肤浅的一小部分而已。但我就是这样在读他的过程里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理解。”这二篇作文的开头都是以比喻开始,给读者活泼灵动、简洁明了的感觉。
特写镜头开头。
以特写镜头开始这种开头用一个特写的镜头放在文章开头,把事情或者感情特写化,让读者通过这个特写进入文章的正文。
如《一次难忘的实践》的开头:酒红色的幕布拉开了,色彩缤纷的旋转舞台上,灯光闪耀。在窗外迷人的月光和闪闪星星影射下,音乐会终于开始了。本文开始就把镜头对准绚丽的舞台和迷人的月光,用以渲染一种焦急的气氛。
又如《我的爷爷》的开头:一双没有光彩的眼睛深陷在如枯井一样的骨框里,眼珠有气无力的盯着我,泪水将流未流,泪珠想滴未滴,就是爷爷这双眼睛看着我长大------本文的开头把视线全都集中到爷爷的眼睛上,通过眼睛的描写来表达我对爷爷深沉的爱。这种形式和以描写开头有相似之处,有时候可以二者结合起来用,这样能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设置悬念开头。
以设置悬念开头这种开头故意设置谜团,而又故意不予理会,或做出某种猜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继续关注事件的发展。
这种写法能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与作者同喜同乐同悲。
如《?,是否越多越好?》的开头:班里有不少“好问”的同学,有着问不完的问题。下课、午自习,甚至放学后,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忙碌地出入老师的办公室,大至一整道题,小至一个标点,事无巨细,一概相问。同学不解,问之,则答曰:君子之学必好问。君子之学必好问,这原本不错,学习怎能无问?可我又不禁质疑:问,真的月多越好吗?文章在开头就提出“问题越多越好吗?”的问题,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想知道答案和自己的是否一样,可是作者就是不说,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再如《活力四射的初三岁月》:白驹过隙的一瞬,我抬起头,感觉到岁月正随风吹散,不仅颜面叹息,内心漾起的是一丝欣喜和怀恋。活力四射的初三岁月,青春律动的我们挥汗如雨,只为灿烂在六月。那段岁月是美妙的------文章表达出对初三生活的怀念,说它是“活力四射”,可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就设置了一个悬念让读者继续跟着作者的思路看下去。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
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2,专心听讲。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学习的大敌。
3,会听门道。
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
课堂上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