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时可以借助笔记、思维导图、总结报告等多种形式,以提升总结效果和可视化展示。写总结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将经验和教训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进行归纳和表达。掌握好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写出高质量的总结作品。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篇一
4、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主要目的:维护自己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5、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6、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意图:进占中国市场。
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的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8、雅各宾派实行恐怖政策的直接目的:镇压反对派。
10、彼得一世鼓励发展手工工场的目的:增强俄国实力。
11、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根本目的:确保贵族地主利益。
12、推行“铁血政策”来统一德意志的根本目的: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3、普鲁士于1866年发动普奥战争的直接目的:把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
14、1869年日本政府实行“奉还版籍”的主要目的:实现全国政治统一。
三、作用影响结局结果后果。
1、《权利法案》的最主要作用: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专政。
2、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最重大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篇二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
(2)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3)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浪漫主义文学家及作品:
(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3)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3)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4)北欧,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篇三
3、巴黎和会上威尔逊宣扬“十四点原则”的目的:获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5、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6、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7、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调整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8、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克服经济危机,挽救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9、罗斯福新政中成立联邦保险公司的直接目的:恢复银行信用。
10、罗斯福新政中加强对工业计划性指导的主要目的: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13、德日签订《反_产国际协定》的真实目的:结成法西斯同盟,对外扩大侵略。
15、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确立和维护世界霸权地位。
16、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17、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约组织的主要目的:遏制苏联。
18、“二战”后西欧联合自强的根本目的:稳定与发展西欧资本主义。
20、七十七国集团、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直接目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篇四
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篇五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鸠:(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篇六
自1840年到2000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
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
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840至1949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1919-1921年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其中中共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
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走向富强。建国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为一个阶段)。
(1)1949-1956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1949-1952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_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53-56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78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建国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两大任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结果。
2、过渡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执行结果。
3、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内容特点,实际实施的情况,取得的具体成就。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过渡性"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上的体现。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6、建国后到1956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篇七
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维护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5、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主要调整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7、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建立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8、二战前,英法外交政策的实质:怕引火烧身,牺牲他国以自保。
10、二战后,美国扶蒋打内战的对华政策实质:消灭共产党,变中国为美国的附庸。
11、二战后美国对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援助实质:资本输出。
12、二战后东西方长达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16、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欧洲联合自强发展起来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实体。
17、欧洲共同体、日本同美国斗争的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
18、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在实质上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篇八
2.意大利被俾斯麦拉入三国同盟的原因: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
3.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局势空前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欧洲列强扩张势力介入当地。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5.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
6.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俄法结盟,造成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历时半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欧洲列强间争夺激烈。
8.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沉默”的主要原因:只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9.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10.一战后引起美日之间在东亚深刻矛盾的根源:美国金元势力的膨胀。
11.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会外谈判,日本被迫让步的主要原因:中国坚持斗争。
12.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13.萨拉热窝事件之所以能成为一战导火线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主要大国均完成战争准备。
14.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不到人民支持的主要原因: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15.决定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18.20世纪30年代美国能够保住民主制度的主要原因:美国有三权分立的民主传统。
22.一战后,引起日美在亚太地区深刻矛盾的根源:对中国的激烈争夺。
24.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实施夺取东南亚的方针,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25.导致德国在职941年的苏德战场上战略计划落空的主要原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26.希特勒发动不列颠之战的直接原因:丘吉尔拒绝与德国和谈。
27.导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28.苏联没有成为《波茨坦公告》签署国的原因:尚未宣布对日宣战。
29.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由削弱转为积极扶植的直接原因:中国革命的胜利。
30.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基本相同因素: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恐怖统治。
31.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对抗,其根源在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32.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废除了生产关系中落后的封建因素。
34.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局长时期的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
36.欧共体成立的原因:欧洲实力消弱;苏联的严重威胁;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加强。
37.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强大。
39.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美苏形成实力均抛。
40.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42.苏联失去东欧的根本原因:苏联不具备对东欧的经济吸引力。
4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本身经济力量的衰弱。
44.两极格局瓦解的决定性因素:苏联解体。
45.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46.影响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47.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
48.当前世界格局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的最主要原因:美日中等国实力增强。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篇九
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5、法西斯主义道路的主要特征和表现: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6、二战前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特点: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7、罗斯福新政中最能表现新政特点的措施:《国家复兴法》。
9、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显著特点: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10、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形成两极国际格局。
13、欧洲统一过程的显著特征:由经济联合逐渐到政治统一。
16、日本确立天皇制的法西斯军事专政的标志:1936年二二六事变。
17、德奥合并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18、英国放弃绥靖政策的标志:丘吉尔就任首相(1940.5.10)。
19、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集团形成的标志:意大利加入《反_产国际协定》。
20、1942年1月,26国共同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21、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22、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
23、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华约组织的建立。
24、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